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突破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
zwbyt 2013-11-18 15:42
科学研究大部分属于逐渐进步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考虑,科研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困境十分正常,但总有一些人善于在困境中发现突破口,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领头者。那么,寻找科研突破口有没有好的建议和训练模式,自然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最近在武汉大学的报告中,给大家提供了建议。如果把在《自然》杂志上作为成功的一个借鉴标准, Campbell 首先给出了该杂志接受论文的一般标准,也给出了从事这类研究的三条建议。标准是明确的,关于三条建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个人理解是首先把自己变成行家 。这显然也是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事高水平研究必须成为自己领域的内行,如何成为内行就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积累。 可以作到这个目的最关键的是大量阅读和思考。必须读专著、读经典文献、随时把握新动向。如何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简直是属于专业领域基础教育范畴。至少要对自己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反复阅读,特别是经典教材,要对自己领域的来龙去脉,历史上解决本领域学术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仍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具体障碍等要了如指掌。 其次、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个人理解是设法让加入高手俱乐部。历史上多少诺贝尔获得者都存在学术谱系,例如今年的诺贝尔获得者的老师就有获得诺贝尔的情况。能争取进入高水平团队,不仅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系统培训,也是建立学术人脉最重要最稳定的基础。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尽量建立自己的学术关系网络,对了解新的学术动向和内部核心动态十分关键。虽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你已经是内行,也必须经常进行切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这也十分关键,即使你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内行,也在高水平团队工作,但仍没有名气,没有取得足够多的成就。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能实现国际上突出的学术贡献,就要争取机会和高手过招。如何建立和国际名家的交流渠道。对一个不知名的新手,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很难,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你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和这些人讨论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些人索取文献请教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明确提出一些质疑,真正的学者都乐于高水平的学术探讨。不需要多少次,如果你真的可以提出好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相信很快就可以受到对方的尊重。 其实这些建议也存在这样一层意思,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寻找突破口,需要有雄厚的个人势力、优秀的平台和团队、广泛高端的学术人脉关系。能力足够强、技术足够新、人缘足够好,这距离成功当然足够快。这显然是实用主义可一贯采用的路线图。 《自然》执行编辑揭秘选稿标准 11 月 14 日,《自然》杂志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揭秘论文筛选标准。该校校长李晓红、副校长舒红兵会见客人。 Campbell 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表,直观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成果产出量、《自然》杂志发表量上的出色表现。他预言,按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国科研成果产出量将在 8 年内超过美国。 Campbell 表示,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国学者需要加深对核心刊物的了解,掌握技巧,运用知识和技术冲击顶级刊物。” 随后, Campbell 来到图书馆总馆报告厅和师生面对面,探讨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能够入选《自然》杂志? Campbell 指出,要做到: 1. 数据充分支撑结论; 2. 新鲜的论题和角度; 3. 能够吸引同领域读者的广泛兴趣; 4. 获得了重大的科研进步; 5. 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6.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他建议师生从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1. 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2. 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3. 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有学生讲述自己发表论文的“辛酸史”, Campbell 微笑而坚定地劝诫,“永远不要放弃。” “发明创造孕育于多次的失败和坚持中。” Campbell 开导学生并保证,即使被《自然》杂志拒绝,也一定会让投稿人从评审专家反馈的审定意见中受到启迪。 Nick Campbell Executive Editor, Shanghai Education: BSc (Hons.), genetics and zoology, University of Adelaide; PhD, evolutionar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 and Grad. Cert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reas of responsibility include: Nature's external partnerships and supplements program.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
热度 9 孙学军 2013-11-18 13:35
科学研究大部分属于逐渐进步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考虑,科研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困境十分正常,但总有一些人善于在困境中发现突破口,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领头者。那么,寻找科研突破口有没有好的建议和训练模式,自然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最近在武汉大学的报告中,给大家提供了建议。如果把在《自然》杂志上作为成功的一个借鉴标准, Campbell 首先给出了该杂志接受论文的一般标准,也给出了从事这类研究的三条建议。标准是明确的,关于三条建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个人理解是首先把自己变成行家 。这显然也是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事高水平研究必须成为自己领域的内行,如何成为内行就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积累。 可以作到这个目的最关键的是大量阅读和思考。必须读专著、读经典文献、随时把握新动向。如何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简直是属于专业领域基础教育范畴。至少要对自己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反复阅读,特别是经典教材,要对自己领域的来龙去脉,历史上解决本领域学术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仍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具体障碍等要了如指掌。 其次、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个人理解是设法让加入高手俱乐部。历史上多少诺贝尔获得者都存在学术谱系,例如今年的诺贝尔获得者的老师就有获得诺贝尔的情况。能争取进入高水平团队,不仅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系统培训,也是建立学术人脉最重要最稳定的基础。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尽量建立自己的学术关系网络,对了解新的学术动向和内部核心动态十分关键。虽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你已经是内行,也必须经常进行切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这也十分关键,即使你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内行,也在高水平团队工作,但仍没有名气,没有取得足够多的成就。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能实现国际上突出的学术贡献,就要争取机会和高手过招。如何建立和国际名家的交流渠道。对一个不知名的新手,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很难,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你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和这些人讨论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些人索取文献请教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明确提出一些质疑,真正的学者都乐于高水平的学术探讨。不需要多少次,如果你真的可以提出好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相信很快就可以受到对方的尊重。 其实这些建议也存在这样一层意思,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寻找突破口,需要有雄厚的个人势力、优秀的平台和团队、广泛高端的学术人脉关系。能力足够强、技术足够新、人缘足够好,这距离成功当然足够快。这显然是实用主义可一贯采用的路线图。 《自然》执行编辑揭秘选稿标准 11 月 14 日,《自然》杂志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揭秘论文筛选标准。该校校长李晓红、副校长舒红兵会见客人。 Campbell 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表,直观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成果产出量、《自然》杂志发表量上的出色表现。他预言,按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国科研成果产出量将在 8 年内超过美国。 Campbell 表示,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国学者需要加深对核心刊物的了解,掌握技巧,运用知识和技术冲击顶级刊物。” 随后, Campbell 来到图书馆总馆报告厅和师生面对面,探讨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能够入选《自然》杂志? Campbell 指出,要做到: 1. 数据充分支撑结论; 2. 新鲜的论题和角度; 3. 能够吸引同领域读者的广泛兴趣; 4. 获得了重大的科研进步; 5. 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6.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他建议师生从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1. 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2. 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3. 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有学生讲述自己发表论文的“辛酸史”, Campbell 微笑而坚定地劝诫,“永远不要放弃。” “发明创造孕育于多次的失败和坚持中。” Campbell 开导学生并保证,即使被《自然》杂志拒绝,也一定会让投稿人从评审专家反馈的审定意见中受到启迪。 Nick Campbell Executive Editor, Shanghai Education: BSc (Hons.), genetics and zoology, University of Adelaide; PhD, evolutionar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 and Grad. Cert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reas of responsibility include: Nature's external partnerships and supplements program.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12567 次阅读|9 个评论
朱令案——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热度 2 BMK 2013-4-25 20:26
以下网址是当年帮助铊中毒清华大学学生朱令的贝志成先生的一篇博客,读了这篇文章,就会对案件有一个基本清楚的认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e1d290101d5m9.html?tj=1 在全国注目雅安地震的时候,我说这个,似乎不合适宜。但我觉得这事儿比地震要重要得多。地震造成数以百计的人死亡,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生活困难。朱令案及其背后,涉及整个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现在还活着的中国人有十数亿正受其影响,将来还会有新出生者受到更多的祸害。 是考验当局政治智慧的时候了,改革往往要有一个突破口。差不多两年前,我给李小文先生博客留言说准备写一篇名为《历史正在渐渐浮出水面》的博文。没有着手,是一直在考虑、在判断。前一段,我以为日益浮出水面的九一三事件及其主角的历史评价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并在博客上传了《何年伯的字》作为试探。现在看来,朱令案才是一个社会代价最小,最易于操作的抓手。不知朋友们认可否?
327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未来的模拟的突破口
chnfirst 2012-10-4 13:41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es101441a Deployment Models for Commercialize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0 个评论
[转载]陶然: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是土地制度改革
whyhoo 2012-8-29 10:46
上半年 GDP “破八”,使各方对政府接下来的宏观政策方向格外关注。 7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对当下经济下行的趋势,陶然比较悲观。 “我认为这种下行的形势还会持续下去,何时见底难以预测,如果不推动改革,中期内则存在硬着陆风险。”陶然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通过短期宏观调控来应对经济下滑仍有一定政策空间,但空间已经不大,而且潜在负面效果不小,必须加速实体部门改革,通过带动经济增长,然后再逐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陶然认为,要应对中国经济的风险,就要实施增长和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为未来中国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寻求新的突破口。 “政府现在需要系统性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明确改革次序,设计整体性、渐进式改革方案和合理的改革步骤,从关键的部门与行业选择突破,逐步展开。”陶然介绍,就改革次序而言,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应该先行于金融改革。 为此,陶然所思考的改革方案,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配合财税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和完全城镇化。陶然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经济下行是长短期矛盾的集中爆发 《 21 世纪》:今年以来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了 8 %,您怎么看待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 陶然:经济下行趋势确实非常明显。一直到今年初,民间借贷利率仍然很高,反映了借贷需求依然很大。但到 5 月份之后,不少银行发现突然钱贷不出去了。为什么?这是因为很多民营企业家心态出现了明显转折。起初,不少企业还想通过贷款,将苦日子撑过去就好了。但 5 月后,他们才意识到苦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短期贷款救急也不是什么好办法,还不如限产或干脆停产。 目前,除了垄断行业以外,几乎所有竞争性行业日子都不好过,即便是原来利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由于中央政府的调控也难以维持。这种下行的形势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何时见底难以预测。但现在的形势与 2008 年之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不大一样。 《 21 世纪》: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与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有何不同? 陶然:和三年之前相比,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好转,但国内经济形势却更加恶化, 政府调控空间和手段有所缩减,整体形势要更加严峻。 中国在面临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本来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好时机。因为 2008 年时中国房地产虽然有一些泡沫,但还不是全面泡沫,银行体系还有很多现金,政府财政也很有钱。但是, 4 万亿财政和 10 万亿信贷刺激政策, 虽然短期内防止了经济下滑,但不仅没有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相反还加剧了某些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经济下行,是经济体制内部长期矛盾和短期矛盾的集中爆发所致。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风险加大 《 21 世纪》:您认为,经济下行不仅仅是短期现象,更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关。您如何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 陶然: 19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沿袭着类似但又不完全同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路子,可以说是传统东亚发展模式的一个放大版和极端版本。相似之处,都是在威权式体制下通过增加投资,压抑消费和劳工来增加出口。 但中国却是东亚模式的一个极端版本,投资比例更高, 消费比例更低,其中的一个关键,是中国特有的土地征用和出让体制,它使地方政府可以运用土地政策工具,一方面推动了以大规模低价供给工业用地为基本特点的一波波开发区建设,另一方面,它也让地方政府为获得垄断利润,限量少供商住用地,推高房地产价格。正是因压低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了过剩产能,政府就不得不通过压制人民币汇率而向国际市场倾销产能,结果是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人民币超发,过剩流动性压在限量少供的商住用地上,催生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上述发展模式的形成,是 1990 年代中后期之后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地方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后,地方之间开始了区域间以低价土地、压低劳工和环境成本为主要工具的招商引资竞争;其次,是 1998 年住房改革后地方政府发现商住用地出让可以赚钱, 但一个地方的商业、住宅业发展需要制造业发展为基础,因此地方政府就更有动力通过压低生产要素价格来推动本地制造业发展,这样增长的成本由社会来承担,但地方反而可以内化制造业对服务业的财政溢出效应。 第三, 1994 年分税制后中央的财政集权,并没有压制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其根本原因,是虽然地方制造业财政分成的比例下降,但制造业税率却上升了,一般而言,税率上升会抑制经济增长,但税率上升对经济的负面作用被中央压低汇率和地方压低土地、劳工、资本、环境要素价格等措施抵消掉了。 上述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催生了中国目前的这种“竞次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给中国过去十多年带来强劲增长。但代价也很大,不仅内外经济失衡,房地产泡沫,而且有很高的社会、环境成本。但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并没有对这个模式及时进行重大调整,应对措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固有矛盾。 《 21 世纪》:应对 2008 年经济危机的对策,具体是如何加剧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部矛盾? 陶然: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对策是马上实施大规模财政、货币宽松政策,钱主要借给了两个主体,首先是地方政府,他们负债进一步大规模推进工业开发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央企和一些房地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借货币政策宽松时机参与地王炒作,结果不仅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吹大,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泡沫也开始全面出现。 应该说, 2009 年前后,政府和银行体系都有大量资源在手,但刺激政策后很多贷款现在已经、未来还会进一步形成大量不良贷款,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调整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此外,过度刺激与宽松政策已消耗了相当部分的财政与金融资源,而近年预算内外财政的超高速增长也给中央乃至地方带来了财政幻觉,政府财政支出迅速增长。政府在如保障性住房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养老保障、农业与农村发展,扶贫等多个领域持续迅速增加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增加确有一定必要性,但考虑到未来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财政收入迅速下降,以及目前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必然带来的支出低效率,财政支出过快增长也透支了中国未来财政政策空间,降低政府应对未来经济风险的能力。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宏观调控虽还有一定空间,但如果不能通过切实的实体部门经济改革为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空间,短期的宏观调控将于事无补,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大资产泡沫,并最终损害政府、企业、银行、个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最终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 改革的时机与顺序 《 21 世纪》:现在大家都在讲改革,问题在于从哪里开始改,如何设置改革的次序? 陶然:改革当然需要系统性方案,但系统性改革方案不是面面俱到,特别要讲究改革的次序,找到好的改革突破口,让上一个改革有利于下一个改革的进行。否则,处理不当,反而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结果。比如,良好的金融体制当然有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觉得时机未必合适,或者说至少不能金融改革单边突进。 我一直强调实体经济改革要先行,或者至少同步进行,就是这个道理:必须要通过实体部门改革, 给社会中的过剩资金流向高回报部门并促进增长的机会。待经济增长出现,金融系统因增长逐步稳固后,那时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才更有意义。否则,不放开那些受到管制的高回报部门,在传统竞争性行业全面出现严重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即使进行金融改革也不可能带来有效增长。而单方面推动金融改革反而会有害。 《 21 世纪》:在实体经济领域改革,有观点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目前共识基础比较高,是改革的突破口,应优先改革,并以此推动其他市场要素的改革。对此您怎么看? 陶然: 我国能源资源价格偏低, 确实需要通过能源资源税制改革来加以扭转,这种改革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资源价格高企的时候推动,最为合适。 但现在经济下行,能源资源价格加速下滑,所以目前我看不到政府和企业界推动这种改革的动力何在。 《 21 世纪》:那么您认为当前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陶然:目前的改革的突破口,我看还是要从中国既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关键矛盾中去寻找。最大的问题我看还是土地问题。如前所述,我国既有土地征用和出让制度虽然导致过去的经济和出口超高速增长,但也同时带来经济、社会失衡。 而带来最近 10 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各种内外部条件都开始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比如,虽然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大约相当于美国 10% 左右,而即使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官方城市化率也才刚达到 50% , 但中国在这个较低发展水平已出现了严重房地产泡沫,阻碍了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流动人口的永久性迁移;又如,虽然中国目前仍有三成半左右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就业,但城市过高房价和阻碍永久性迁移的户籍制度导致中国在农村有不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就开始出现工资较快上涨,低端劳动力无法有效地从农村转移出来,直接损害了经济中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国际竞争力等。 这些问题, 都和目前的土地制度有关,必须要改革土地制度, 抑制工业开发区的进一步建设,大大增加住宅用地供给。 未来改革的突破口,可以选择土地制度,并配合财税和户籍制度改革。最需要推动的,就是城中村和城郊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在具体改革措施上,可以考虑逐渐地放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逐渐地让小产权房经过一些改造和达到一定基础设施和规划标准之后合法化,相应的土地也可以国有化然后转为大产权后政府开始抽税。这个过程可以逐渐地进行,就不会对房价形成很大的冲击, 但它可以对房地产投机者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房地产炒作没有前途。 一旦这个信号释放出去, 政府就可以马上全面取消房地产调控政策, 让房地产市场活起来的同时, 房价还不会进一步上升。 目前进行上述改革,地方政府可能会反对,因为他们还希望以后调控政策放宽后,通过商住用地土地出让金来获得高额预算外收入,但在房地产泡沫如此之大、中央不得不继续调控,经济又面临下行的情况下,上述希望根本难以实现。 目前房地产调控已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无论是毛收入,还是纯收入,都没有很好的增长前景,甚至还会下降。而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允许本地的农民给外来农民工,包括城市低收入者盖房子,或者是允许农民直接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政府完全可以从中抽税,包括建设过程中的大量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税费,以及建成后抽取长期可持续的物业税。如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增加住宅用地供给,不仅可以逐渐消除房价泡沫,而且可以带来经济增长。这种改革为将近两亿的农民工和 3-4 亿家庭成员提供可支付住房的同时,还可以让政府大幅度节省保障性住房开支,甚至政府还可以在房地产行业的大发展中抽取各种税费。 上述土地改革方案还有助于解决户籍制度改革中最大的农民工住房问题,政府只需要使用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抽取税费中的很小一部分用于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就学问题,户籍制度改革也就因住房和就学问题得到解决而实现了全面推进,中国当前城市化模式扭曲、住宅用地不足,乃至内需不足等问题也就可以逐渐得到扭转。 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前地方债务的化解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土地着手。我前面提出的改革,实际上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再征地,而只是抽税。 《 21 世纪》:在土地领域的改革之外,您认为当下还有哪些突破口? 陶然:国有垄断行业改革一直很艰难,但确实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且也有改革空间。 首先,要改革管理这些垄断性国企的政府机构,如果政府目标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保持垄断,那么这个目标本身跟这个社会财富最大化、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目标相矛盾。 其次,要垄断性国企主动进行改革比较难,需要政府渐进推动。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改革方案中,设定一个过渡时间,并给现有垄断部门的一定利益补偿,让他们在激励和压力之下逐步放开垄断。有些行业,如石油行业,可以考虑在进口配额方面为民营企业开一个口子,逐步增加竞争; 而其他一些行业, 比如电信部门,可以制定措施推动企业之间先开始进行价格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提升本行业就业,推动全社会通讯成本降低和经济增长,之后,再逐渐放开行业准入,那时引起的震荡会小得多。 总之,中国当前的局面相当严峻,改革不仅要和时间赛跑,要和危机赛跑,更要选择好改革的突破口,在改革中切实实现中国增长模式的转换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原文见 http://www.brookings.edu/zh-cn/research/interviews/2012/08/02-economy-tao-ran
个人分类: 经济|1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再回到从前
热度 1 zjmjz 2012-5-21 08:03
从前 是一个记忆 从前 有些许遗憾 回头看过往 感叹人生如戏 回想到过去 记忆沉淀美好 如果再回到从前 我会做那些改变呢? 童年时代 过得无邪浪漫天真 没有烦恼和忧愁 中学时代 自己的学习很闭塞 一个人的战斗 高中时代 依然是那么平静内敛 不爱说话 大学时代 似乎改变了许多 勤工助学做家教耽误了很多学习的时光 回想 得不偿失 失策 研究生时代 完善自我 与外界交流沟通 寻找生命突破口 在骨子里还是带着那么些书生气 一直保留到工作后 遇见爱情 与S相遇 相知 相恋 相爱 一路走来 在生活中 很多细节 我做得不好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很恩爱 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 照顾好ta,让ta每天都是幸福的 微笑的 开心的 I believeI can do it!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社会媒体是言论自由的天然突破口
热度 1 liwei999 2012-5-11 23:18
社会媒体是言论自由的天然突破口
[立委按] 女儿历史课要求写一篇 research paper ,选取一个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当代人物或机构,论述其成就和意义。社会发展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慈善和人权。虽然技术领域不在列表上,女儿还是选了她心目中的 传奇偶像人物 Steve Jobs ,因为他 made a ding in the universe, 可以从教育或其他领域谈他的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可是选题提交上去,没被老师批准,说 Steve 前不久刚去世,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他生平事迹的资料,使这个选题具有不对称的优势。于是女儿转选即将上市的社会媒体巨头 Facebook 的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还是技术改变世界的传奇人物,结果以同样理由不得通过。 女儿有点扫兴,这两位是她读得最多,最有兴趣研究的人物,其余的人物和机构大多提不起兴趣来,少数有意思的名人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南非的曼德拉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都已经被其他同学抢占了。想了半天说,那我就写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弗莱明吧,说明医药的革命性突破在偶然里面包含了必然,伟大发现是预备给有准备的心灵的( prepared mind )。可是弗莱明不算当代人物,也不行。 最后老师把一个古巴人权斗士 assigned 给她了,算是命题作文。于是上网查资料,做笔记,折腾半个多月,终于写出了这篇研究文字,其主旨就是“社会媒体是言论自由的天然突破口”。特转载于后,与各位分享。虽然只是一个美国中学生的粗浅笔记,可能对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也许也有些意义。 论述这篇的主题并不难,高技术支撑的社会媒体成为言论自由的平台和突破口是自然而然的事儿。除非当政者退回到前数字时代,废除互联网,任何长城都不可能完全阻挡信息的自由流通。古巴的人权 英雄 Yoani Sánchez 女士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以其勇敢智慧和不屈不挠成为世界人权史上第一批利用技术对抗独裁的先驱之一,因此成就一世英名(以她的国际名声和影响,有望获得明后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美国这边的论文训练,除了 thesis (中心思想)要鲜明突出外,还要求承转起合(transition)到位,段落要有 topical sentence,人物和事件要有背景介绍,材料来源必须详细标注来源,最后的总结概括阐述其意义和价值后,还需要几句话谈 so what,即从长远的角度预示其历史意义。女儿问:她很了不起,已经为人权做出了很大贡献,so what? 我给她提示了两点:一是星星之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等群众都觉悟了,追随她的结果就会演变成改变世界的力量。第二点就是和平演变,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然权利和本性,钳制言论自由和基本人权的反动力量和独裁政权,终将为保护自由的民主社会所替代。但这个过程不一定要伴随流血和革命,和平演变对国家和人民最为有利。女儿有些懵懂,但还是把这两点融合进去了。 不知她的老师买不买账? 11 May 2012 Blogging Through Silence Living with a fear of speaking is not easy, while the free world takes for granted the freedom of speech, the citizens of Cuba are still deprived of this basic human right. Yoani Sánchez, who uses the power of Wordpress blogging to air her views freely, is one of Cuba's best-known human rights activists to fight for free expression. Sánchez manages to use her blog as a forum to exercise free speech in the totalitarian reign of Castro in Cuba. Her use of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to blog through silence pioneer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movement of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wenty years ago did not end entirely the communist dictatorships. Today, there are still a few extremist regimes such as Cuba and North Korea. The communist Cuba, founded by Fidel Castro half a century ago, still continues the system of Stalin in which free speech is a political taboo: "Stalinism with conga drums," says Ms. Sánchez as she compares it to the former totalitarian Soviet Union (“Cuban Revolution”). The press in Cuba is under strict government censorship. The traditional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and television act as a propaganda devi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control the people who also cannot elect their own leaders. The current leader, Raúl Castro, was not elected but was appointed by the former leader, his brother, Fidel Castro. Born in 1975, Yoani Sánchez spent her childhood worry-free at a time when Cuba was fully support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owever, her generation had to go through the time of hardships when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and the soviet aid was discontinued. Soon there was severe food shortage along with difficulty for all necessities. Disappointed and disillusioned with her home country, she moved to Switzerland in 2002 where she got used to the life of style in the free world. Her husband ended up not being able to find a professional job in Switzerland and the couple decided to return to Cuba in 2004. After studying computer science, Ms. Sánchez later started her career as a freelance writer and was determined to be a free person. Starting from 2008, she began signing her blog with her real name, a brave move in Cuba. (“Generation Y: My Profile”) Yoani Sánchez’s blogging enters a taboo area in Cuba. Time magazine comments about Sánchez saying, "under the nose of a regime that has never tolerated dissent, Sánchez has practiced what paper-bound journalists in her country cannot: freedom of speech" (“The 2008 Time 100: Yoani Sanchez”). Traditionally, journalists who dare to break the silence are punished -- even sent to jails! This has happened to a number of dissidents and journalists, including Yoani’s husband who used to be a journalist and was sent to prison (“Desde Aqui: The Year of Yoani”). The regime controls the people through fear and terror and using the police to enact these efforts to brainwash the citizens. Saying what you think in Cuba can be dangerous. In 2002, Cuba imprisoned dozens of journalists, who declared themselves dissidents and published criticisms of the regime. Many are still in prison (“Desde Aqui: The Year of Yoani”). Most Cubans are so afraid of being labeled a critic that they are reluctant to utter the words "Fidel Castro" in public. Sánchez believes that the fear of Cuba's own secret police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choose to keep silent. “Fear leads Cubans to restrict what they say and do,” Sanchez states (Sánchez xii). Worse still, people who live in a totalitarian country for too long tend to generate an "internal policeman," for subconscious self-censorship (“Cuban Revolution”). To break the silence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fear, Sánchez started exercising free speech by blogging in the cyberspace. The use of blogs and twitter allow her to publish her opinions and report events in Cuba any time she gets access to the Internet.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information age, helped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Yoani to change the society, in her own way, as part of the worldwide human rights movement. In April 2007, Sánchez launched her blog, Generación Y (Generation Y: My Profile). Within a short time, "her name passed from anonymity to popularity" in 2008 (“Desde Aqui: The Year of Yoani”). Thanks to her honesty in describing the true life of Cubans under the communist regime, and her excellent writing ability, her blog was an instant hit and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ly influential. Generación Y has about 14 million hits a month and is now translated into seventeen languages by volunteers (“In Cuba, the Voice of a Blog Generation”). In fact, her blog becomes a must-read for any serious researcher who needs to study contemporary Cuban society (“Cuban Revolution”). Her numerous awards, recognizing her pioneering work, include Time magazine's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in the "Heroes and Pioneers" category, “Spain's Ortega y Gasset Prize” for “Digital Journalism”, and the prize for “Best Weblog” in “The BOBs” contest (“The 2008 Time 100: Yoani Sanchez”). Sánchez’s work shows that freedom can only be earned by people who strive for it. Freedom is not a gift one can expect or beg for from a dictator. The Internet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all people to take freedom into their own hands. With her knowledge of computers and the web, Sánchez is grasping this historical opportunity. Her voice is instantly carried over the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 Internet is a new space, a gray area where the Cuban regime does not yet have explicit regulations, nor can it enforce practical means to stop people from expressing and publishing. While many people still choose to blog only anonymously, Yoani broke the silence in signing her blog and commenting on any subjects to which she turns her attention, including taboo subjects like corruption, political systems, and democracy. Her description of Cubans' daily lives provides a true picture of their society, which is not depicted in the official journals of the country. "You have to believe that you are free and try to act like it," she says. "Little by little, acting as though you are free can be contagious" (“Cuban Revolution”). Yoani Sánchez is wise to move one step at a time, trying not to break explicit laws, only pushing the limits in the gray area. She chooses not to associate herself with existing dissident groups. Under the pressu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uba has to be cautious in handling her. It has blocked her blog within Cuba, trying to stop her words from spreading and impacting the Cuban people; but it cannot block many of her mirror sites hosted outside the country. From time to time, her blogs are also made into CDs and smuggled back to Cuba (“Cuban Revolution”). This is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unless the government abandons The Internet and goes back to the pre-digital age, the government cannot block the free information flow. When Sánchez cannot directly reach her blog site, she asks her foreign friends to help publish the posts she has emailed them. (“Desde Aqui: The Year of Yoani”) Over time, other Cuban writers have begun to follow her example and the Desde Cuba website, famous for hosting her blog, has since seen an increase of Cuban bloggers, including her husband Reinaldo's and several other popular writers’ blogs. In 2009, President Obama wrote a letter to compliment her great efforts in using technology for free speech. "Your blog provides the world a unique window into the realities of daily life in Cuba. It is telling that the Internet has provided you and other courageous Cuban bloggers with an outlet to express yourself so freely, and I applaud your collective efforts to empower fellow Cubans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Generation Y: My Profile”). With her pioneering work, Sánchez’s free speech is now a fact of life in Cuba albeit only in a limited space. Sánchez’s effort has made a lasting difference in the human rights campaign. Her persistenc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ave earned her a great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She is a symbol in the digital age for fighting for freedom of speech under a dictatorship. Gradually, governments in totalitarian countries may have to face the fact of free expression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follow her example in publishing in social media and exercising their freedom of speech. When a variety of voices are heard in cyberspace, the same process will eventually occur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sooner or later. As freedom of speech is exercised long enough, it will become a natural style of living, and there will be no way back. It is imaginable that a democracy, which protects people's human rights, will eventually replace the existing totalitarian governments. As an old saying goes,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Sánchez is just that spark. Everything she has done is only a beginning in Cuba, but a remarkable breakthrough in human history. Works Cited "Cuban Revolution." Wall Street Journal . Wall Street Journal. Web. 11 May 2012. http://online.wsj.com/public/article/SB119829464027946687-2qWBoM9EpwF1S0_7hn6prJNeJqo_20080121.html?mod=tff_main_tff_topapl=yr=139874. Escobar, Reinaldo. "The Year of Yoani." Desde Aqui / From Here . Wordpress, 31 Dec. 2008. Web. 11 May 2012. http://desdeaquifromhere.wordpress.com/2008/12/31/the-year-of-yoani/. Hijuelos, Oscar. ""The 2008 Time 100: Yoani Sánchez"" Time Specials . Time Inc., 30 Apr. 2009. Web. 11 May 2012.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2007/article/0,28804,1733748_1733756_1735878,00.html. Rohter, Larry. "In Cuba, The Voice Of a Blog Gener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New York Times, 06 July 2011. Web. 11 May 2012. http://www.nytimes.com/2011/07/06/books/yoani-sanchez-cubas-voice-of-a-blogging-generation.html?_r=1. Sánchez, Yoani. "Generation Y » My Profile." Generation Y: My Profile . Wordpress. Web. 11 May 2012. http://www.desdecuba.com/generationy/?page_id=108. Sánchez, Yoani. Havana Real: One Woman Fights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Cuba Today . Brooklyn: Melville House, 2011. Amazon.com: Havana Real: One Woman Fights to Tell the Truth about Cuba Today (9781935554257): Yoani Sanchez, M. J. Porter: Books . Amazon.com, Mar. 2011. Web. 11 May 2012. http://www.amazon.com/Havana-Real-Woman-Fights-Truth/dp/1935554255.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2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扬子江药业打开欧盟市场
nooney1986 2012-4-19 15:06
日前,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发往德国。从此,以原创药为主,对药品准入向来“苛刻”的欧盟市场,将出现“扬子江”制造的身影。此举表明,视质量为生命,心无旁骛专注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已被欧盟高端市场认可,扬子江药业药品销往欧盟市场“零”记录的历史被改写。   经过40多年的市场拼搏,扬子江药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在国内市场做大做强,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连续10多年跻身全国医药前五强,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位。在稳坐全国医药行业“龙头”位置的同时,扬子江药业还积极布局开拓海外市场,确立以欧盟市场为突破口,把高端产品打向欧盟市场的目标。为取得跨入欧盟市场门槛的“准入证”,该集团于2008年8月启动了欧盟GMP认证。通过对照欧盟GMP标准,对固体制剂车间的软硬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后,终于在2010年10月12日一次性通过欧盟GMP检查官的现场GMP检查,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欧盟GMP证书   此次销往德国的80万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德国Hansepharma公司委托扬子江药业加工,由集团通过欧盟GMP认证的固体制剂车间负责生产。委托生产前夕,产品工艺持有者Docpharm公司的质量受权人Erler博士专程前来扬子江药业进行现场考察,对物料仓库、生产车间、中心化验室和文件体系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所有生产、检测环节符合欧盟GMP要求后,签下委托生产订单及相关文件。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进军欧盟高端市场,把“扬子江”打造成国际化企业,是集团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此次打开欧盟市场的大门,是“扬子江”踏向国际化征程的一次“热身”。“小试牛刀”之后,集团将不断总结经验,全方位与美国FDA、欧盟GMP接轨,“大刀阔斧”地挺进海外市场。
个人分类: 国内医药行业观察|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团队的直接管理 和 间接管理
fierykylin 2012-3-30 14:27
对于一个团体的管理,有直接管理,比如美剧 斯巴达克思 中奴隶主 batiatis 每每单独召集单个角斗士问其状况与需求,这方法往往很有效,桀骜不驯一心求死的斯巴达克思就是这样,被他找到了突破口,以帮助寻找妻子、努力战斗成为竞技场冠军为互助协定。这一协定激起生活和战斗的斗志,为了筹集够赎回其妻子的钱而不断训练、战斗、生存,最终成为一代英雄,当然后面的事情比较复杂,就不是“直接管理的问题了” 另一个方法是间接管理,对于一个庞大的、陌生的团体,往往比较有效。即在其中指定奖励和惩处规则,任命层级管理团队,负责贯彻这些规则,并保证团队管理层的优胜劣汰。 比如,在 90 后 00 后的中小学生管理上,通过任命班长、组长、区队长,让其向着最高管理者的目标,通过内部的挟制、竞争、对抗、平衡,不断前进。 这两类管理方法在管理专业相关的研究材料有哪些呢,请高人指点,跪求。
个人分类: 我笔我心|7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找到中国改革的突破口
热度 1 whyhoo 2011-12-5 17:32
今年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开局年怎么走事关重大,决定着今后五年中国的发展方向。已经发表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使用了“攻坚”的概念,甚为贴切。这些年来,在很多方面,中国的改革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一些观察家甚至认为有往后退的趋向。毫无疑问,改革必须深化。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是多年来中国从领导高层到党政官员到民间社会的共识,可能是唯一的共识。   关键在于,如何“攻坚”?“攻坚”就是要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或者切入点。而要找到突破口,就首先要回答“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继续和深化,要“攻坚”就要看看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还做得不够?什么还没有做?为什么没有做?   很显然,自2002年十六大开始,社会政策的改革和重建逐渐成为中国改革的头等议程。而社会改革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表述,就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什么要进行社会政策改革?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来说,社会改革就是要完成三大任务。第一就是要配合经济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摧毁了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策。早期改革者没有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区分开来,导致社会政策的很多方面被经济政策化。社会改革就是要纠正这种政策趋势。   第二,社会改革是要深化中国总体改革。经过19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国已经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制度,要深化改革,就必须把重点转移到社会政策领域。第三,要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基础,主要是建立消费社会,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制度基础。道理很简单,在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房地产等缺失的情况下,消费社会难以建立。 改革没突破导致失衡恶化   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在很多方面该做的已经做了,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尽管已经把最容易做的做了,但很难说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和社会的期望相比。中国的主要社会政策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等,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就是说,没有找到能够促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更为严重的是,在社会政策和制度不能进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模式则在更大程度上破坏着社会。客观的结果就是经济和社会政策两个领域之间的发展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平衡。这就是今天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社会改革徘徊不前呢?这里有很多因素。首先,在任何社会,社会改革本身比较困难。社会改革涉及到的是收入再分配。这表明,社会改革需要有钱有势的社会群体,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掏出一部分钱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分享。这就比较困难。首先,这些强势群体(也往往是既得利益群体)能否自愿掏钱是个问题。其次,即使政府有了钱,钱能否用到弱势社会群体也是个问题。无论是“掏钱”还是“用钱”都是政府、既得利益和一般社会群体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过程。   第二,从政策思路来说,改革者也需要时间寻找社会改革的经验。尽管国际上有很多的经验,但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任何改革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从1970年代末开始,1980年代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容易做的做了。但整个1980年代,无论从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实际政策层面,都没有找到重大的突破口。直到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改革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到1990年代,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建立了基本市场经济体制。   很清楚,改革没有“突破”有两层含义。第一,在改革初期,改革者真的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需要很多时间之后才领会到什么是突破口;第二,知道了突破口在哪里,但是缺少有效的压力,在既得利益面前妥协了,因此不能在实际政策面加以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说,今天的中国社会改革就类似于1980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或者寻找突破口过程之中。   不过,近年来社会改革缓慢最主要的原因,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有效地“挟持”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议程,急剧地改变了这个规划本来的方向。大量的经济资源被导入国有部门,以帮助政府应付危机。这对社会政策有两方面的负面效应。首先是国有部门的大扩张,导致经济结构迅速恶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之间的失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失衡。经济结构的失衡又加剧了社会的失衡。 社会改革或将错过“战略机遇期”   其次是社会政策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中央政府并没有忘却社会政策,也是想努力推进社会政策,例如保障性住房,不过,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经济角色,似乎在危机中找到了发展机会,他们不仅没有动力来推动社会改革,反而以应付危机的名义,大肆破坏社会。房地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更为严重的是,由危机诱发的经济资源再分配,已经导致了极其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壮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对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的讨论多了起来,这是事出有因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过,把“战略机遇期”用在社会改革方面更为合适。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社会政策的确立的确需要一个“战略机遇期”,也就是经济发展快、国家财政收入丰厚的时期。在经济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或者缓慢的时期,很难确立社会政策,原因很简单,建设社会政策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但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中国似乎正在失去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高速度发展数十年,并且国家聚集了大规模的财政收入,但没有能力确立社会政策。如果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改革不能找到突破口,那么这个“机遇”或许很难再回来。从这个意义上,强调“攻坚”具有了非常的意义。   那么,如何找突破口呢?很多人想到了政治改革,希望通过政治改革为社会改革找到突破口。政治改革很重要,问题是什么样的政治改革?如果政治改革不能做到有序可控,那么不但推进不了改革,反而会造成国家社会秩序失控。在这方面,无论是俄国和东欧国家的转型,还是其他类型发展中国家的转型,都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因为改革难以进行,社会矛盾突出,民怨很深,在这个时候并非简单的政治改革可以解决问题。很多人要求政治改革,主要是鉴于既得利益集团强大这个事实,希望通过政治改革来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来推进改革。但从各国的改革经验来看,政治改革搞不好反而会巩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可以摇身一变,用各种“民主”的手段来阻碍改革进程。   这样,中国就面临着一个政治难题。在改革问题上,中国是个典型的危机驱动型的社会,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危机又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但那是邓小平“南巡”的产物。而“南巡”本身又是危机的产物,如果没有天安门事件,没有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很难说会有“南巡”。   那么,难道一定要等到一场大规模的危机之后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吗?这倒不见得。关键在于执政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或者中国领导层始终再三强调的“忧患意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既得利益集团,存在既得利益并不见得不能推进改革。改革并不见得不合乎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既得利益阻碍改革,主要在于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长远利益概念。执政党要给既得利益集团予强大的压力。在没有压力下,既得利益很难对自己的利益有长远的考量。   也只有有了强大的危机意识,执政者才会产生改革目标,才会动员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达到既定的改革目标。就社会改革而言,突破口还是在社会领域。1980年代邓小平也强调通过政治改革来推进经济改革。但正如日后的发展所表明的,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仍在经济领域。要在社会领域寻找改革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改革所扮演的作用,就是执政党达成改革共识和聚集改革力量来克服各方面的阻力。 房地产改革是个可能的突破口   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经验来看,社会改革不能全面出击。能够做的已经做了,如果继续进行全方位进行改革,就很难找到突破口。无论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如果其中有一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就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从现实情况看,这个突破口可能在房地产领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看。   在政治方面,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已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在这场和既得利益的较量中,如果政府退缩,政府的政策甚至政治“信用”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一旦政府退缩,既得利益集团会变得更为强大。   在社会层面看,社会对房地产的抱怨最多。这是因为房地产对社会来说最为重要,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尤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一旦泡沫化,就会造成社会的泡沫化。   在经济层面,房地产已经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主柱产业,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泡沫,而且也有效恶化着中国的产业结构。现在,各级政府拼命地从房地产谋取暴利,不思通过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房地产”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病。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房地产,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反的例子则有,很多经济体因为房地产病而衰落。   从政策平台建设来看,如果设计得好,房地产改革可以带动其他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积金、社区建设(包括宗教和种族和谐)等等方面的改革。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向像新加坡那样成功的国家学习到很多好的经验。   如果能够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房地产领域改革好,那么就可获取数十年的社会长治久安。社会稳定了,民众怨气少了,就可以为政治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作者是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看法 政治改革搞不好反而会巩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可以摇身一变,用各种“民主”的手段来阻碍改革进程。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104.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娜单飞的前因后果
huangyanxin356 2011-6-12 16:16
李娜成功了。围绕李娜的成功,人们总结三个关键要素:个性、体制和老公。个性成就了特立独行的李娜,体制成就了成绩斐然的李娜,老公则成就了敢爱敢恨的李娜。我觉得,单飞,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参加比赛、聘请教练、衣食住行等大笔费用,要么有企业赞助,要么比赛奖金可以支付,要么就是年能自掏腰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落实好,单飞的初期阶段就可能陨落了。目前单飞的四金花,李娜老公是其教练-姜山,郑洁老公是其教练-张宇,老公兼教练,初期起步阶段可以降低很多费用啊。晏紫据说财务上出现了问题,当然,后来她嫁给富二代--李圣根。彭帅目前单身,但遇到不少困难,找到合适的教练就是目前很大的困难。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考虑发展问题。一个人适合不适合单飞,还是要综合考虑为好,这需要条件成熟。目前条件下,还是先利用举国体制下的各种条件提升自己,到了适合单飞的时候,再单飞。有这个条件,进可攻,退可守,为何不好好利用呢?当然,如果自身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同时又有财力保证,那世界就是你的了。 从以下资料可知,李娜成功不是偶然的。李娜成功也不完全是她个人的。 ------------ 以下资料取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6-09/173422613521_2.shtml 改革前: 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矛盾一触即发   2002年,中国网球在釜山亚运会上破天荒地全面溃败。李芳退役,易景倩、李心意等队员也状态下滑,女子网球彻底陷入低潮。   由此,网球运动投入不足,赛练脱节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时任中国网球协会会长张晓宁曾经回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的运动员去职业化。我们的经费最多只能让主力队员每年打10站比赛。”   即使网球在中国一直属于弱势项目,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官方的极大重视。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中国网协制定了“以女子为重心、以双打为突破口”的策略。虽然网管中心并没有明确提出职业化要求,但是在“多参战——挣积分——进奥运”的硬指标下,运动员们被允许大范围地参加国际比赛。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国家为女子选手出国比赛提供的金额为600万元,加上男选手,总投入达到1000万元。   由此,郑洁、晏紫、李婷、孙甜甜开始频繁参加国外职业巡回赛。一开始,她们的排名只处于300~400名;从ITF挑战赛和卫星赛打到WTA巡回赛预选赛,一年半后,她们已经挤进前50名,凭排名可以直接进入大满贯正选赛。   2004年,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入主网球管理中心。她以自己极大的诚意劝说天赋高、但在两年前退役的李娜重回国家队。此外,孙晋芳还一一解除了李娜对于未来困难的许多疑虑。她承诺为李娜创造条件和帮助,“一定会在个人层面上实现你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同年,李婷和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一枚意外的金牌,中国女网的发展道路似乎一帆风顺。然而,随着运动员们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赛事,奖金和利益分配逐渐成为运动员们与管理者之间的最大矛盾。不仅运动员们的训练、参赛、经费使用必须由网球中心或国家队统一管理,必须将税后奖金的65%上缴,根据中国网协的规定,剩余的奖金也不会马上发给球员。   矛盾一触即发,曾被视为中国网球女单希望之星的彭帅成为最早的挑战者。2005年,她要求在教练、奖金和参赛上脱离国家队管理模式,享受充分自由;而孙晋芳则对她“只想奖金,不考虑大局”的态度予以严厉批评。   同样在2005年,卫冕冠军李娜在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中遭淘汰。赛后,她表示:“如果可以将队员的成绩和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 金花单飞,压力之下“摸着石头过河”   变革看来是必须的了。2006年,郑洁和晏紫在澳网获得女双冠军。孙晋芳和她负责的网管中心开始考虑改革。   改革的动因除了来自于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网球运动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举国体制的冲突已经把这一项目推向了中国体育的风口浪尖。   对于如何改革、改革后怎么走、以后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等等,孙晋芳为很多理论的探索和总结,做足了准备。而改革举措的推出一拖两年。一些人对于改革有很多顾虑,比如运动员放出去以后你怎么管理?奥运争光计划能不能落实?   用孙晋芳今天的话来说,“时机尚未成熟,而2008年奥运后是一个最好的节点。”此前,她就跟运动员承诺,“在2008年以后我们一定会采取很多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2008年奥运会之后,网管中心终于决定对运动员实行“金花单飞”政策,这意味着传统的举国体制将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和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大满贯成绩,网球中心也很难下定决心改革。   12月,中国四名最顶尖、同时“条件成熟”的女子球员——李娜、郑洁、彭帅和晏紫终于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第一批单飞运动员。这意味着她们将脱离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获得自由计划自己的网球职业的权利——可以自己制订时间表,选择教练和后援团队,只需将一年的赛事按周期上报,而且只用将奖金收益的8%~12%上交给中国网球协会。   “我们给她们选择:你要单飞出去也可以;有飞不动、留在体制内的,我们也给予很有空间的政策,”孙晋芳向《中国新闻周刊》举例,“比如说张帅,按照选择改革的政策她能够单飞了,但是她没有强大的保障团队和经济实力飞出去,所以她享受体制内最好的待遇。”   孙晋芳认为,这已经是“洋为中用、既走网球职业化道路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方式”。   但是同任何一项改革一样,这一举动一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质疑,这些运动员能否自己在WTA的大环境下生存?体制内的批评声音四起——尤其是一开始她们的成绩都不甚理想。国家体育总局一位负责人当时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从目前来看,金花们单飞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至少我个人认为,单飞目前不适合继续推广。”   对于网管中心和金花们来说,单飞两年来,双方都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网管中心在摸索如何用新模式管理离开体制、但又与体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运动员,运动员们则在告别“家长”后面对巨额的教练、训练、机票和酒店开销,以及生存下去的巨大压力。   单飞显然并不适用于所有运动员。四朵金花中的晏紫就一直状态不佳,还传出怀孕消息,已退出今年所有赛事。孙晋芳曾表示,单飞后“有的金花在落后,说明不适应单飞模式,有的选手可能会回归国家队模式”。   但是,李娜和郑洁在2010年双双杀入澳网半决赛,打消了人们的疑虑;2010年上半赛季因伤状态一度不佳的彭帅,在广州亚运会上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后也状态神勇,目前首次跻身世界前20名。   李娜从6岁起就开始接受举国体制的培养,李娜以她职业网球生涯里扎实的进步,回答了人们的疑虑。在“单飞”后的第三个年头,她用一座苏珊-朗格朗杯来肯定中国网球的改革努力。★ 独家专访孙晋芳: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举国体制的最高意义和目标是为国争光,而职业化是利益最大化,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身为队长和主力二传手,孙晋芳曾经亲历过老女排“五连冠”的荣耀;整整30年后,作为管理者和推手,她将另一个更为国际化的项目推向了辉煌。   6月4日,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夺冠。这被普遍认为是“金花单飞”改革政策下取得的成效。而这一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的政策正是在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的坚持下实施的。这也被认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之下的突破之举。   在“走三步看一步”的改革推行两年后,孙晋芳感慨“家长难当”。在大多数网球运动员仍留在体制内、举国体制仍然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她既要对单飞的金花们实施管理,又要避免以前那种领导式的指示管理,与运动员进行协商式、契约性的交流。她把“单飞”的运动员比作嫁出去的女儿,希望对她们采取更“多元化”“最人性”的管理模式,“由你来选择,而不是我来命令你”。   毫无疑问,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的胜利,证明了孙晋芳和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近几年来,在网球运动职业化方向上努力的成功。这种努力的可贵之处在于,李娜、孙晋芳和她们的同伴,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以往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举国体制 ”的体育发展新模式。这是一个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顺应开放、多元的当今中国社会环境的体育运动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和“举国体制”有着很好的继承和结合,同时,又有着足够的、面向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这次,孙晋芳以伤病之躯亲赴巴黎为李娜助阵。赛后,她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光靠她个人肯定是实现不了的”   中国新闻周刊:李娜这次夺冠和当年郑洁、晏紫在温网女双夺冠,是运动员在体制内外两个阶段的成功,对网管中心和你来说,两者的意义有什么不一样?   孙晋芳:我觉得任何一种突破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的冠军到郑洁、晏紫两次大满贯的突破,7年来,中国网球一直在不断进步。   2008年以后,中国竞技体育拿到世界第一,可是国际上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很高的主流项目中国都不行。网球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大,是主流社会中职业化、国际化最高的项目之一。所以李娜取得的成绩是轰动世界的,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体现。   别人常问我,“你们女排在30年夺取冠军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李娜如今夺冠有什么不同?”老女排夺冠时是刚刚改革开放,没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对于未来,人们需要一种精神的推动和鼓舞。   而今天李娜的突破,环境、政策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完全不一样了。与郑洁、晏紫的夺冠相比也是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李娜的成功是个人的胜利,你认为是这样吗?   孙晋芳:每个人的进步与个人奋斗肯定是分不开的。李娜的成功确实与她的艰苦努力分不开,但是这也离不开国家、政策、改革开放的形势,包括我们网球中心2008年以后进行的大胆改革。光靠她个人肯定是实现不了的。李娜自己在发布会上也说了这一点。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中国网球的改革获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作为网管中心主任,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孙晋芳:这两年来,能不断地创造历史,她们成熟了,我(为此)付出了努力,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自己曾经是一个世界冠军,然后在另一个项目的领导岗位上做管理工作,又取得了一个冠军,而且还是在这样一个高关注度的世界主流项目中,取得了这样的突破,这是最值得我骄傲的。 “她们那时已跟体制产生很大的摩擦”   中国新闻周刊:是你提出单飞改革的,当时的动因是什么?   孙晋芳:从2006年郑洁、晏紫的双打突破到2008年奥运会,我觉得她们已经具备了飞出去的商业价值。她们能养活自己,而以前养活不了。积累足够时,如果你不让她走,那是你不顺应这个项目的规律——过去的体制没有融入到国际氛围中,而这个项目是国际化的。   我觉得举国体制不是坏的,而是应该完善。尤其是网球,青少年阶段肯定需要举国体制,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网球项目花钱很多,没有举国体制不可能培养出来运动员。但到了一定时期,也要顺应潮流,让运动员到国际市场上去拼搏、适应,再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   另外她们那时已经跟体制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包括李娜当时炮轰国家队和彭帅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在改革之前,我就明显感觉到了这些碰撞,这说明现有的体制在这个历史阶段已经不适应网球项目的发展了。我们一定要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新闻周刊:允许运动员单飞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什么这个政策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才推出?   孙晋芳:这个事其实2006年就开始考虑,拖了好几年,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当然过程中碰到很多困惑和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我们一直在反思和深思。  一个政策的推出得找到一个合适的节点。我们跟运动员也讲,在2008年以后一定会采取很多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一开始叫李娜单飞是不可能的——她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团队去帮助她。另外,我们得保证运动员适应参加国际赛事时的语言、饮食、时差问题,甚至常年在国外奔波的孤独感。不具备这些,怎么飞啊?   中国新闻周刊:单飞对传统体制是一个挑战,你当时是不是顶着极大的压力?   孙晋芳:我确实压力很大。这个压力来自于多方面,一是放飞对现有体制的冲击很大,现有的分配政策、管理体制和机制跟它是格格不入的;二是她们出去以后,奥运争光计划能不能落实?第三,运动员放出去以后你怎么管理?这是更大的挑战。过去是领导对下面下指示,而现在是一个协商性的交流、契约性的管理,完全不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据说你当时非常努力地向上级申请和批准这项政策,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   孙晋芳:可能我经历了很多,我这个人无所求,无所谓,但是我觉得改革上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吧。   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有一个酝酿的过程,一个相互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总局领导的支持也是有这样一个过程,到了这个阶段他们才能认识到。走到最后,领导非常支持我们的改革和解放生产力。   我们在一线上,面对很多困惑挑战,所以逼得我们要去改革,只能跟领导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改,我们改了之后干什么,改革的风险在于什么。改革只有两条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竞技体育很残酷,它用成绩来说明一切,所以我们很谨慎。 “这条改革的道路走对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单飞”改革之前,网管中心做过什么样的准备?   孙晋芳:在推动改革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理论探索和总结。举国体制的最高意义和目标是为国争光,而职业化是利益最大化,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甚至改革以后每一步怎么走,会出现什么问题,放出去以后怎样才能不失控。   就像女儿出嫁一样,你肯定希望她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是你要跟她讲很多道理——婚后生活不是像在家里面父母准备好三顿饭,而是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呵护她,帮助她走好。   中国新闻周刊:网管中心具体怎样管理单飞后的运动员?   孙晋芳:我觉得运动员猛地被放出去后会感到很自由,就像出笼的小鸟,但她们也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过去我们给她们包办签证、旅馆、装备,而她们一出去,什么都是陌生的,都得从头开始自己做。在过渡时期,我们还得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她们每一次比赛回来我们都要交流、沟通,问她们需要什么。   另外,我们在大比赛中给予保障方面的帮助,治疗、帮助,国家在这方面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就像这次法网,我们团的人过来以后帮助她们按摩、治疗,让她们有归属感。   单飞以后不是不管理,而是改变了一种管理方式:更人性、更顺应这个项目的要求,给她们一种亲情、人文的关怀,我想她们需要这种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评论目前几个单飞运动员的状态?   孙晋芳:就跟小孩一样,刚刚出去后不想回家。走了一段时间,就连机票都得考虑哪个是最经济的,她们突然一下子成长了。她们现在感到家里很好,觉得过去在体制内太舒服了。   郑洁、晏紫、李娜、彭帅都这样教育现在体制内的年轻运动员: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珍惜呀。她们明确感觉到现在的年轻运动员就是条件太好了,所以没有紧迫感、压力和责任。   我曾对媒体说,我很高兴,嫁出去的女儿生活得很好,我很放心。我觉得她们从不适应到适应,从没经验到有经验,从不成熟到成熟,她从一个完全体制管束下的运动员到可以自我约束,因为她有生存压力。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实施了两年的“金花单飞”改革,你如何评价?   孙晋芳:我经常对运动员们说,你们飞出去以后我的压力非常大。你们是一个试验田,发展好了,说明我们的改革政策是对的,所以你们一定要走好。回过头来讲,我们现在这条改革的道路是走对了、成功了,对中国体育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示范作用。   现在的体制改革中会受到很多制约,我觉得一个项目要做到好很不容易,你要改变很多。就我这个项目来讲,我今后会考虑另外一些层面的问题:怎么完善改革,怎么构筑青少年培训,怎样出现更多的“李娜”和“郑洁”来为国争光。希望她们的突破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政府更大的投入,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到网球场来,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个人分类: 体育类|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古县二中以“三环节”学导式课堂为突破口【刘学浩选载 26111】
ljkf 2011-6-2 15:45
13111 古县二中 以“三环节” 学导式课堂 为突破口 【刘学浩选载学导式创新教学2611】 倾心竭力育桃李创新思路谋发展  录入时间:2011-1-1310:59:21 来源: 访问量:52   古县二中系县办中学,地处古县县城岳阳北路西侧。2007年新一届校委会班子上任后,在吕俊峰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以优化环境、规范办学为主线,强化管理,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真正走上了改革发展的道路。几年来,学校采取“五?六”措施强质量、保安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一所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山城中学正在日益崛起。 向五项措施要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全面改革是质量提升的保障,立足学校现状,从五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 1.向管理要质量。立足学校现状,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民主化管理、层进式推进的管理体制。实行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谋二中发展”的管理理念。全面推进民主化进程,严格落实14项管理制度,年级主任负责制,民主选举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用班主任,班主任组阁教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人谁选人谁管人”的原则,结合考核细则、考试成绩、教学研究等方面评比,逐级聘任,末位淘汰,形成相互制约、文明竞争的用人机制。 2.向课堂要质量。 (1)自主学习。分两个步骤:第一是课前预习,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利用课余时间(自习和节假日)完成本节课学案。第二是课上自学,要求每节课前将学习目标出示,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阅读文本、查教辅工具,把握所学基本内容,达到浅层认识,明确问题或难点,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采取适当方式,抽查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2)交流展示。分四个步骤:第一是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做到初步解决中低难度问题,并集中本组问题或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一至两个组参加讨论,进一步了解学情,或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学情。第二是集中展示。每小组选出代表或全体参与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表达来进行。第三是质疑探究。即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质问或提出有疑惑的问题,然后再探讨研究中找出问题的答案。第四是引导归纳,引导归纳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在交流展示、质疑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从而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3)巩固提升。分两大步骤,第一是当堂检测,在引导归纳的基础上检测当堂知识学习情况,训练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检测当堂知识学习情况,又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独立答题的质量与速度,题目以低难度为主、中难度为辅,要求涵盖当堂所学知识,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第二是拓展延伸,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试题设计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结合中考题型,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向教研要质量。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教研:一是集体备课。二是开展“大听课、大评课、大讨论”活动。三是科学进行质量检测分析。四是反思感悟。五是教研论坛。六是名师名家指引。七是联校互动。 4.向习惯要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学生的书写规范、卫生习惯等小事抓起,师生努力做到三个一: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即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都要认认真真地改;一点不漏的学习要求,即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的都应该背。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即严格的学风,不仅应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甚至几年、几十年。做到五个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年年清。做到“五开放”。开放图书室、排练室、实验室、体育室、美术室,让学生学会抓住提高学习的机会,养成查阅、搜集、浏览等动手动口动真情的习惯,全面而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向评价要质量。常规工作备、讲、批、辅、考五环节,根据学校考评细则进行考核,同时,将听评课、集体备课、理论讲座、公开教学、个人教学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学案、优秀案例,一并纳入考核,量化归档,考核结果与聘任、评模、晋升紧密挂钩。建立学生奖励办法,对期中、期末考试前50名的学生实行奖励;初一、二两个学年8次考试,一直为前20名的学生,暑假期间将享受“清华园”夏令营系列活动;每月要颁发一次班级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明星展示奖。提高中考奖励力度,尤其是对超额完成重点高中目标任务的年级主任和班级,要予以特别奖励,具体见中考奖惩办法。对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项合计排在年级前3名的班级进行奖励。所有工作坚持排名排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用六种机制保安全 学校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列为重要议事议程,坚持问责、预防和排查的原则,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无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1.发挥安全领导组作用。建立了一支校长、各科室人员、班主任等组成的骨干队伍。同时配套相关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加强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保障了安全宣传教育有序扎实的落实。 2.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分别以班级、年级及全校三种形式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与家长共同商讨学校安全、德育等方面工作,发挥三结合教育作用,完善学校14项管理措施,同时全校发放了《古县二中常规管理规章汇编》,要求教师照章办事。 3.建立学习机制。为了使广大职工真正熟悉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的方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地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知识和条例。 4.建立问责机制。为了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学校从德育和安全工作入手,成立领导组,实行问责制,强化安全教育。学校的德育和安全工作由学生处和保卫科牵头,其他处室配合监督与指导。 5.建立活动机制。 (1)把安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每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安全教育课、班会课时间,采取互动,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消防法》、《义务教育法》的教育。 (2)协同有关部门搞好法制教育宣传舆论工作。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召开教师会议、《国旗下讲话》、利用橱窗、黑板报、广播室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每两月出一期安全教育专栏,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同时利用《班级周报》和《家长月刊》,向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安全知识。 (3)聘请公安局副局长赵丁国为专业法制副校长,组织法制教育讲座,宣传相关法律安全知识,指导学校未成年人教育工作。 (4)组织学生结合法律知识,开展测试、征文、演讲等竞赛活动。 (5)学校每年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展览,并组织学生开展禁烟、环保、健康教育等活动。 (6)每学期由保卫科组织师生进行防震和消防的逃生演练,训练师生防范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充分准备。 6.建立预防机制。 (1)实行三级监管督?。学校设有校领导、教务处、年级组3个检查组,三个组每天同时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监管排查,尤其是学校安全和学生纪律,更是排查重点。 (2)以保卫科为中心,处室联手,制定相关制度,齐抓共管。食堂、公寓、教学楼、实践楼及校园内五大区域,二十四小时留守巡查,各部位建立了问题台帐,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将一切事故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3)以班为单位,以区域负责人和班主任为一线直接监管责任人,以处室配合为手段,以家校联谊为桥梁,以执法机关为坚强后盾,形成了安全管理网络,同时贯穿“学年初有大排查,学期中有严管理,学期末有评价与反馈”这条主线。 (4)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监控,保卫科和学生处专人专岗,负责这方面信息,及时做出处理。 (5)设班级信息员。每个班设有2名信息员,每天向班主任和保卫科第一时间反馈相关信息,保卫科专人专管此项工作,并及时处理学生间的隐患,强化学生守法守规教育,及时化解隐患。 (6)建立校医室,配备专职校医,应急处理师生中出现的安全突发事件。 倾心竭力育桃李,创新思路求发展。短短两年多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多做法形成了制度,形成了体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校上下正以“三环节”学导式课堂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文化运营、安全护航、课改突破的浓厚氛围中,为探求“3.3.3”教学模式新发展,为迈出课改强校新步伐,为凸显“树形象、强素质、促发展”新主题而努力奋斗! 倾心竭力育桃李创新思路谋发展 1.向管理要质量.立足学校现状, 创新 发展思路,坚持民主化管理、层进式推进的管理体制...目前全校上下正以“三环节” 学导式课堂 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文... www.sxkp.com/...p?NewsID=13930-2011-01-13 - 快照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相对论一样,新理论的突破口还是速度!
热度 1 wangxiong868 2011-4-24 15:13
什么是速度? 这个问题的思考,光速的绝对性,最终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导致了新的时空观。 而量子力学里面,速度的定义是不合理的,这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连续是什么? 无非就是自变量变化无穷小时,因变量的变化也无穷小 传统的速度,就用这两个无穷小的比值来定义速度 关键问题是,虽然同是无穷小,但不一定同阶无穷小,一般是不能直接拿来求比值的, 而且是绝大多数不是同阶无穷小,所以导致连续的函数绝大多数不可微 量子力学里正是如此! 显然,速度的概念必须推广! 分形的速度将是关键! 爱因思谈立此存照
1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创新国内中小学实践案例--7山东-小学X1 高密市实验一小
ljkf 2011-2-21 20:44
学导式创新国内中小学实践案例--7山东-小学X1 高密市实验一小 北琴海鹏 转发 7--x1 郭若龙:构建“学导练”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09-10-31 构建“学导练”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郭若龙 “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我市“课堂改进行动研究”的主旋律。我校以“课堂改进行动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研究,倾力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主要做法有: 一、建章立制,确保高效 学校制定出台了《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方案》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实施方案》及《三级推门听课制度”》一系列方案措施,以确保“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有效进行。 二、构建模式,有效引领 我们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坚持“因学而导,循导而学”的教学理念,以“学—导—练”为主线,有效地探索运用“211学导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迪思维,多向交流,和谐共进,全面发展。 “学”,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开始,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真问题”,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再有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全班共同探究,互学互助。 “导”,即启发诱导,点拨指导。教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或进行启发点拨,或进行重点讲解与策略总结。教师“导”在所学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生成处等,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维,快乐学习。 “练”,则是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教师用最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灵活应用练习,设计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不同层次的题目,达到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目的。教师及时检测、反馈、评价、纠错,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拓展升华。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根据学情,我们又分别构建了个性化的教学变式,如小学语文“1+X教学模式”、“英语口语训练六最法”“讲评课教学模式”等。 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还实行课堂教学“三三三制”,即三“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三“激”——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三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三三三制”的落实,和谐了师生关系,给课堂注入了活力。课堂成了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好学的舞台,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兴趣和能力不断提高。 三、多措并举,深入推进 1、充电富脑,转变思想 行为转变,理念先行! 学校首先实施了富脑工程,利用各种形式给老师充电——通过“专题研讨会”、“校长推荐”、“读书计划”“青年教师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潍坊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加强校本培训,用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武装老师的头脑。同时采用送出去的办法,学校先后派出中层领导、骨干教师60多人次外出学习,吸纳外地先进的教改经验和全国名师的教改精华,再通过交流会将经验传达到每位教师; 同时,我们还根据教科院安排的课堂改进开放活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借“它山之石”,以求“攻玉”。 2、骨干引领,优先发展 “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各学科首先确定了由学科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骨干系列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为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由学校名师引领,向着课堂改进行动猛力进军。学校干部、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全部带头讲示范课,做课改研讨的先锋。在她们的带领下,一大批骨干教师在课堂改进行动研究中快速成长起来。 3、活动推进,加快进程 (1)五课联动,加强教研 每学期,学校都组织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评优课、达标课等研讨活动,重点加强对“自主、互助”课堂的研究。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在本校举行周六研究课的机会,反复研讨,不断改进,为课堂改进行动提速。 (2)推门听课,提高常态课质量 我校实施“三级推门听课制”,即教师自发推门听课、教研组内推门听课、课程部及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听课时围绕“高效课堂的六要素”进行观察,评课时肯定优点,查摆问题,研讨改进措施,以“评”促“研”。这样方式,淡化了评比的痕迹,强化了交流、研讨的目的,激起了老师们对常态课教学的深入思考,使常态课的质量得到了快速有效地提高。《积极实施“三级督查制度”,强化推进教学常规落实》在高密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3)课堂教学大赛,展示教师风采 我们每学年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前和活动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试讲等活动,促使每个教师和各年级教研组通力合作,不断研讨,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评选、奖励优胜者,在《工作简报》上公布以鼓励先进;为了巩固成果,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课堂再次进行“优秀课堂展示”。这些活动举办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研讨和深入反思的过程,就是课堂改进行动研究走向深入的过程。 (4)承办上级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今学年,我校举行了语、数、英、常识、音乐、体育六科周六研究课,谭海霞、王丽萍、于凌凌、杨道玉、尹勇、王岩等分别执教市级公开课;岳凤霞、杜海霞、吕渐梅、谭海霞、孙佳艳、于凌凌6位老师多次送课下乡;学校提供了高密市职级管理校长听评课活动现场;暑期培训活动中,徐洁、董娟、张艳、孙佳艳4位老师提供了公开课。本学期,我们有杜海霞等9位老师获得了高密市教学能手称号,单晓霞等5位老师参加了潍坊市教学能手或电教能手评选。这些活动,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素质,加快了改进行动研究进程。 (5)加强了知识树构建与说课研讨 本学期,我们以知识树构建为载体,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度研讨。5月中旬,由王秋慧、孙艳、王雪梅老师举行了知识树说课示范活动;下旬,各学科举行了知识树说课比赛活动,王晓玲等21位老师分别获奖;孙艳等13位老师构建的知识树,在教科院学科知识树评选活动中获奖;史磊等老师在暑期教师培训活动中代表学校参加了知识树说课。我校被评为知识树建设先进单位。 (6)加强了小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我们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变成小课题,实行课题认领制度,通过小课题研究,破解“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过程中的难题,促进课堂构建的实效性。6月上旬,学校进行了“小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吴晓丽等8名教师进行了研究成果汇报交流;孙美华等10位老师的小课题研究在教科院获奖。10月份,学校组织了新学期“双线、双动力小课题研究”启动仪式,开始了新一轮小课题研究。 四、细处入手,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1、修订课堂评价标准,规范教师课堂行为 评价是导向,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从时间上保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评价的对象由教师转向学生,评价的重点是看学生参与面、自主、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目标达成度等。 2、加强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改进后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学生需要合作,但更需要冷静的深思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我们强调,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独立解决,独立解决不了的再小组讨论,从而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为了进一步克服小组合作的形式化,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我们反复研讨,制定措施,讲课实践,评课改进,稳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如合作方式灵活多样,简单有效。如背诵、听写检查等易查易改的内容,可以同桌二人合作;理解性的内容或疑难问题则四人小组讨论比较合适;朗读比赛、擂台赛等用分排合作方式竞争力更强。同时指导学法,小组内兵教兵、兵强兵,关注学困生,努力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前进不掉队。 3、评价激励,促进合作。 竞争是小组合作的灵魂, 评价与奖励是小组合作的动力。我们寓竞争、评价与奖励于一体,重视即时评价,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评价方式既有个人评价,又有小组捆绑式评价。个人评价多从预习、课堂学习、纪律、作业、检测、帮助同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既有口头的、记分的,也有实物的。有的老师实行金字塔式奖励,如得一次表扬得蓝星1颗,10颗蓝星可以换得1颗红星,10颗红星可以换得1面红旗,10面红旗可以得一张喜报或一张奖状。实物奖品品种繁多:小红花、小星星、小贴花、自制奖牌、喜报、奖状、本子、图书等。集体评价既有当堂分数评价,又有小组擂台评价表;评价过程一丝不苟,评价结果也落地有声,必定让优等生尝到甜头、让后进生得到补偿。 4、重视当堂反馈矫正,实现“堂堂清”。 检测反馈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保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帮助学生将知识消化在当堂、将能力提升延伸到课外。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将不断研究,深入改进,以求更大的飞跃。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读杨学祥教授博文《中国天气两极化》
热度 1 pww1380 2011-1-21 13:49
刍议 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 ——读杨学祥教授博文《 中国天气两极化 南方极寒北方极旱: 被忽视的灾害链 》有感 在信息 - 知识时代,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国力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因此, 国家层次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在改革基础之上所生成和构建的有新生活力的国家 - 社会科研投入与成果应用机制是国家宏观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基础 。而 国家层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条件。 如果 把国家层次的科研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宏观改革的突破口 应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中国天气两极化 南方极寒北方极旱:被忽视的灾害链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6271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经济危机下的就业-我们怎样自我寻找突破口?
zhouyj 2009-3-15 12:27
美国金融海啸危及全球,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对外贸易遭受巨大重创,宏观上对国家经济影响暂且不说,但是对我们学生的就业影响巨大,很多公司裁员,缩小规模导致各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我身边的朋友,师弟妹找工作都举步维艰。经常听到他们说起找工作的艰辛和困惑。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寻找自我突破口?因为经济大环境的不利我们不能改变,光只有抱怨和困惑解决不了问题,而如何拾起信心自我寻找解决出口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许我们无力回天,但只要对自己的就业有所改善就问心无愧,也就无所后悔! 我觉得首先是要信心,一个朋友QQ签名说得好,信心比黄金重要,有了信心你就有追逐信念,财富的动力。找工作中不免有很多的失败,打击。但坚信未来才能让我们一次次失败中站起来,终归一天找到自己的岗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才是应对失败明智的做法。我有一个朋友开始找工作屡次不顺,每次都问面试官他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次次努力,终于进了一家好公司。 今年的环境应该能给我们很多学生一些启示,那就是在学校里你该做的就是去充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这样你在岗位竞争中才能占得先机,不否认有些人很幸运,有专业因素,幸运儿毕竟是很少数,并大部分是给有准备的人。专业因素无法避免,因为当时的选择也成定局,我们能做的要么是在这个专业出类拔萃,要么是努力改换专业。我天大一位校友本科制药工程,由于对计算机感兴趣,本科期间学习了很多计算机知识,硕士去念计算机专业后进入百度。 在学校时天天睡觉,沉湎网络,宅男宅女,这些等我们找工作就知道有多后悔。有这些时间多出多看看专业书,去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学习,交流能力会对以后找工作增加很大筹码。 当我们临近毕业,曾经的经历已定,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学习应聘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而不是一味在等待。也许现在找的工作不如所愿,那就把这个当作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吧,是金子总归要发光。我本科班两个同学毕业两你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进入雀巢。 今年研究生要扩招了,国家采取此举应对就业压力实在不是明智选择,三年后那么多研究生的就业如何解决?毕竟研究生定位应该更多的是研究兴趣和热情,而不是就业缓冲垫。国家的政策不合理我们应该抱怨,但仅仅抱怨不能解决问题,终究还是要我们自己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自救。 也许我们不是精英,但面对困难时的主动总能为我们赢得多一些机会,也许这些机会会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祝大家在此过程中能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个人分类: 科学观点|5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