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诱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出校门,变得我们互相难以相信
热度 1 lin602 2013-4-29 22:33
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及高中毕业,同学们各自走向了社会。曾经的同学们,那样纯真,对未来充满希望,年轻人心里充满着激情,世界未来是我们的,世界上的没有事情不能做。班上的活跃分子,同学中的骄骄者,他们更是大家期待对象之一。 毕业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多年后,回首看看,经常让人感慨万千,甚至大跌眼镜。优秀、幸福、事业发展、命运,经常与学生时期所期待与猜测的不一样,甚至天翻地覆。 有些事情是身体不好或不可抗拒的命运,有些是人在利益面前的选择,人经常在诱惑面前,失去了真情。还有不少是一时糊涂,当然也有上帝的不公。曾经有权有官风光的人非常吃香,天天灯红酒绿,也有的因此进了班房,还有的妻妾成群,也有的妻离子散。曾经令人都羡慕的‘才子佳人’绝配一对,多年后天各一方。 大学中同学们公认的‘老夫老妻’,几年后成为别人的‘新娘(郎)’。 将毕业后多年的同学放在一起再看看,经常感叹万千。 学校中的‘平常之人’,由于他们的平常之心,经常还有个‘功德圆满’。
2407 次阅读|2 个评论
逃票的诱惑
热度 15 avein 2013-3-16 04:22
自从搬到山上来了以后,基本上都是周末才会去一回城里,主要任务是去买些山上小超市买不到或者太贵的疏菜储备。而且每次去“城里”,实际上基本都不到城中心去,只到过哥廷根大学北校区两站就下车,去附近的几个超市采购。总共也就五六站路约七八分钟的车程。但是,车票价格不变,来回各需两欧元,总共四欧元(若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32元);而我每次下山采购蔬菜类差不多也就40多欧元,算来坐公交车花费相当于采购消费的10%,感觉还是挺贵的。很值得一提的是从山上到我下车的站,远离中心城区,属于人流比较少的路段,查票抽查人员上来查票的概率非常之小。以前住在城里时天天上下班坐公交遇到的查票都是在城区里或离城区更近的路段,两个多月碰到不到10次查票。而且,如果即使碰上超级小概率事件,也可以买好预售票坐在打票点附近(这边的车票有预售票,可以买好在车内打票机上打时间以备查票,一张票只能打一次),也可以站在门边及时下车。总的说来每次坐公交车都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该路段逃票被抓概率几乎为零,而车票相对又比较贵。逃票还是不逃,这真是个问题。 来德国也有5个多月了,还没有过逃票的经历。刚来的三个月里,买了月票(月票44欧每月,乘车多的话还是挺划算的),也就不存在逃票的诱惑;当然现在真正每次乘车时自己实际上都没有想这个问题而会直接买票。事后想来,可能由几个原因促成的吧,第一,德国人都比较守规矩,讲诚信,按原则办事,我自己潜意识入乡随俗,也就随主流;第二可能是虽然这个车票相对我的采购来说比较贵,但由于现在自己还有着一点微薄的薪水,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车费;而如果我是一个完全没有收入的学生,或许我会顺应这个诱惑。 偶尔我也会想,是不是这个诱惑确实小了点,如果车票是几百几千欧元而被抓的概率也如此小我可能选择逃票。当然这不合逻辑,如果票价这么高,那么查票肯定较勤,对我来说,如果是这个票价我多半选择了用脚走路。而且如果价格定得这么高,也许还会诱导德国本土的人逃票(以前看到过一个数据,现在公交公司统计逃票率平均为4%),逃票率也会飙升。 顺着这个不合逻辑的假设,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中由于被抓概率实在太小,不存在被惩罚的问题;留下的唯一问题也就是诚信缺失付出和利益所得,也就是诱惑的相对强度问题。比如在这样一个相同的问题中,如果只是一次乘车的不诚信却能够获得上万欧元的收入,对于我这样一个既没有宗教信仰也不去刻意追求所谓高尚情操的平凡人肯定会选择逃票。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或强烈追求个人高尚情操的人,即使这样一次不诚信的逃票能获得上万欧的受益,他们也许可能也不会选择逃票;个人猜测,对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们可能因为他虔诚地觉得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在上帝的注视下,所以他们担心的不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道德缺失,而是这个道德缺失带来的上帝对他们的惩罚,比如不能上天堂等,那么这个问题就换成了他们是不是觉得这上万欧元值不值的他们放弃天堂的问题......或许这就是有宗教信仰和无宗教信仰的区别所在,宗教在道德规范上的约束作用。而对于强烈追求个人高尚情操的人那就变成了这一次节操的损失值不值这个价钱的问题。 或许,实际上一切都是有价码的。借用一句流行语:“女人不出轨,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男人不背叛,是因为可用于背叛的筹码太少”,一切的道德与否,实际上考量的都是这个诱惑的筹码,成本付出和受益,付出的成本或许是自身道德缺失对自己的影响如声誉、心情、心态等,或许是上帝的约束和惩罚如下地狱等.......所有一切都成了该受益值不值这个付出,估量的底线问题。如果道德的缺失和受益大小都有一个公共的量化标准可以量化,那么受益量的大小和道德缺失的付出的比值的大小也就成为一般世俗道德是评判的标准,如果这个值很小那么大家会认为这个人道德素质比较低,反之则道德素质比较高。
个人分类: 杂谈|11729 次阅读|45 个评论
麦当劳的诱惑
jiati0214 2013-1-19 16:46
听起来就有feel。。 不过还是忍住吧。。这算啥。。 YN。。
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研究应避免利益诱惑
zhanghuatian 2012-12-13 13:37
这篇文章说到点子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谁知道专家们是不是老王卖瓜? 转基因研究应避免利益诱惑 字号 2012年12月12日01:3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方立锋  近日,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公布了“黄金大米”在华儿童试验的调查结果。根据12月6日《人民日报》 微博 发布的调查报告,三名中方署名研究员协助美方人员向受试儿童喂食转基因大米,三人已因学术违规遭到停职,而受试儿童将获得现金补偿。   自九月此事被媒体曝光以来,引起的争议不可谓不大,但如果仅仅将“黄金大米”事件视为一起个别人员学术违规的个案加以处理,那么中国转基因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则不免被一叶障目,笔者认为,利益诱惑导致学术独立性受损,才是一直以来该领域纷争不断的痼疾所在。   回顾转基因科研不算太长的历史,可以发现,它从来不是一座不偏不倚的象牙塔。八年前南方周末以头版的《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一文,首次将转基因科研的利益纠葛带到公众面前。文章指出,转基因研究者往往具有多种身份,有人既是拿着国家经费的转基因品种研发人,又是对转基因危害进行把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成员,还同时是种业公司的顾问和董事。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既希望自己的研究早出成果,又需要客观地对这种成果的长期影响做出批判,最纠结的是,这个人还要为自己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去游说自己置身其中的安委会。这种纠缠不清的利益,决定了转基因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堪质疑。而在复杂的利益纠葛被曝光之后,中国政府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逐渐采取了审慎态度,至今未批准任何品种的商业化。   此外,转基因研究的学术前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研究者的学术独立性。2008年,中国的转基因研究正式进入了“黄金”时代: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列为国家中长期发展重点项目,获得200多亿人民币研发经费。一时间,投身转基因研究的学术人员如过江之鲫。同时,这批科学家也形成了高度团结一致的科学共同体:纵然转基因农作物的环境风险已经引来各方争议和反对,转基因科学家却在这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话题面前集体失声很难说,面对转基因研究的美好学术前途,转基因科学家的立场没有受到一丝撼动。   转基因科研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潜力,同时也对70亿人共享的地球,具有无法预估的环境影响。面对如此风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应该高度警惕转基因科研利益链的力量,竭尽所能确保科研的独立性,并且从体制上加强对转基因科研的监管,同时保障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学会在农业发展模式上“两条腿走路”,避免把转基因技术奉为一劳永逸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圭臬,导致转基因“一家独大”;而对于分子标记育种等有效的非转基因育种方法、以及对气候变化具有良好应对效果的生态农业模式等,政府应大幅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
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哈耶克的诱惑
热度 1 Bobby 2012-10-1 16:21
哈耶克的诱惑
冯克利译《哈耶克文选》为哈耶克( Friedrich von Hayek ) 50 至 70 年代的论文和演说集。文章通俗易懂,但自由主义和冷静的批判理性主义很适合知识分子的口味。《什么是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的类型》对我们了解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有所帮助;《解释的程度》、《复杂现象论》、《建构主义的错误》对一些学科如经济学等类型的科学哲学了解有所帮助;《经济、科学与政治》等则是对资本主义辩护和社会主义的批判。 哈耶克的思想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真理。 南方周末 - 我们的无知如此重要 —— 再读《哈耶克文选》 闵良臣:拿什么证明我们坚持过真理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蓝眼睛的诱惑
热度 3 smallland 2012-9-7 17:27
本文的内容部分摘自本人发表在《生命世界》杂志2012年第7期的“从行为学的角度看眼睛”。 有 研究说,蓝眼睛是在六千年到一万年前才出现的一个基因突变,也就是说,目前所有蓝眼睛的人,来自6000-10000年前的同一个祖先。这个突变基因靠近 控制眼睛、头发、皮肤色素的基因(OCA2),它的作用很特别,并没有影响到头发和皮肤颜色,只是“冲淡”了褐色的眼睛,使之变成蓝色。如果这个突变基因 完全“关闭”了OCA2,就是白化病了。 希特勒的人种改良计划,就是选用金发碧眼女郎。抛开伦理问题,单从生物学角度看,蓝眼睛只是一个中性的突变,没有什么生存优势,但的确是一种比较“纯净 的”血统,因为蓝眼睛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一个中性的基因突变为什么能成为性选择的指标,大概也要从“童态”来分析,因为蓝眼睛给人以清澈透明的感觉,这是儿童眼睛的主要特征。这就不难理解,雌性对雄性的眼睛颜色没有特别的偏好,而雄性却偏好蓝眼睛的雌性,因为童态是雌性的进化特征(童颜××)。 还有人认为, 蓝眼睛的男子可能具有无意识的本能,这样他们更容易从后代的眼睛中看出自己是否被戴了绿帽子,所以蓝眼睛的雄性更偏好蓝眼睛的雌性。这一点倒是值得怀疑,如果蓝眼睛真的历史很短,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进化出什么识别本能--包括对自己眼睛颜色的判断。
5175 次阅读|6 个评论
“No excuse"?
yw5aj 2012-8-27 11:16
1. 我当下的世界观是很“决定论”味道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外来环境,而我们的神经系统如何应对我们的外来环境不过就是一个利益权衡+选择+根据反馈自我调节的过程。从这个观点来看,所谓的拖延症、缺乏自律就是人本能的让短期诱惑战胜了长期诱惑,因为长期诱惑还没有在神经锻炼中占到优势。 2. 想起来小时候看到一本书叫“没有任何借口”,在当时治我自己的拖延症很管用;现在长大了回头看看,也挺管用。方法就是:心理的理性和感性小人打架的时候,不要犹豫,选择理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种短期快乐带来的长期痛苦有一个模式(“后悔”),which is recognizable after enough repetitions. 于是到后来,我们遇到了这种感觉就很确定:不要再权衡了,我知道答案,自律会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躲避了权衡的过程,也就消灭了权衡以后感性生理的概率。 3. 那什么事情可以这样做呢?简单的说,reinventing the wheels. 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是知道答案的,但是本能的想再纠结两次以确认。这个模式被强大的理性识别,从而消灭。
3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闺女被钱诱惑
热度 1 zhumei185 2012-8-16 04:55
前天孩子开始第一次向我要钱,买了本书。我就想,以后开始要钱了,怎么规矩她呢? 让她知道挣钱的不易,让她自己来掌钱吧。 “宝贝,爸爸挣钱不容易,不能总是花钱给你买东西啊,你自己也挣钱吧。”今天早上起床时,我和闺女商量。 “我怎么挣钱啊,我不会啊?” “你看啊:平时爸爸要叫你尿哗哗、洗手,帮你洗脸,帮你吃饭。这些事情你现在自己做的话,就相当于使得我有时间做别的事了,可以挣更多钱了。就相当于你也挣钱了啊。你还可以帮爸爸扫地、做家务,也可以挣钱呢。你有了钱,就可以自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 “好啊,爸爸,那我可以再买一本公主的书了(期刊,名字叫“小公主”)。”边自己搓香皂洗手洗脸,孩子还在想着更快的赚钱呢,“爸爸,那我帮你扫地吧。” 然后,今天一天孩子挣了我三元钱: 早上起来好好上厕所、洗手、洗脸,自己吃饭,挣两块钱。 上午帮我扫地一次,挣一元钱。 扣钱的魅力: 人家中午睡不着(最近一直都是下午四五点钟睡,晚上总是11点半才睡着),我说中午一点之前睡觉,可以挣一元钱,人家积极地麻利的上床了。2点时,我去看她,结果发现:她睡不着,在地上自己玩积木呢。我过去发现后,就跟她说“再不睡就扣工资了!”然后把她抱到我床上,对她说“闭上眼。赶紧睡,否则你买书的钱就要被扣掉了。”闺女真的开始闭上眼睛,不再睁开,一会就呼呼睡过去了。而且中间还发现她流了口水。 同样,今晚上孩子于10点钟准时上床睡觉。 诱惑的力量:期间,孩子总想着买自己的“小公主”书,我跟她说,你好好表现,一个周挣的钱就可以买到自己的书了。孩子兴奋得很呢。 且看这一周孩子是否能够撑得下来。
个人分类: 其轩流水账|30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排卵期的诱惑
热度 1 smallland 2012-5-29 16:45
雌性的排卵期自然是一个敏感时期,当然,根本来讲,敏感是容易产生baby。在这个时期,雌性会表现出一些线索,雄性也大概可以本能地感觉到一些变化,譬如身体、气味、声音、行为。这个问题前面断断续续地讲过,这里再补充一点:排卵期雌性desire的变化。 对 雌性来讲,除非交配对象是特别优秀的雄性,交配的意义不在于直接产生baby,而是获得别的好处或是维持长期关系。这样,未确认长期关系的雌性和已经处于 长期配对关系的雌性,其排卵期的行为变化就应该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没有长期配对关系的雌性,desire不应该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对雄性的偏好有变 化。而处于长期配对关系的雌性,其desire的波动很明显不是针对目前的长期配偶,而是针对可能的extra-pair partner。对此,有人调侃说,对于已婚的雌性,错过了有限的几天,只需等到下一周,一切fantasy和dream就又回到了丈夫和孩子身上。 我在《丑陋的孔雀》中分析过雌性排卵的隐蔽性,但这隐蔽性就像肚子饿了别人看不出一样,但总会有些微妙的表露--偏好和妄想的表露,甚至自己也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
27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诱惑与创造力
热度 5 smallland 2012-3-19 22:26
达 尔文曾描述过大概这样的故事。他和几个小青年打赌,赌他们吸鼻烟时不会打喷嚏。小同志们一听,好啊,每次吸鼻烟都要打喷嚏,难道输给你不成。结果怎样?还 就真是打不出来。为什么打不出来?因为他们太想赢了。达尔文没说赌多少钱,估计他家底厚实,觉得是个很小的赌注,而小同志们很在意,所以心太切,产生了别 的生理反应,影响了正常的打喷嚏的本能。 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射,能被急切的意志影响,复杂的本能或心理活动,也自然能被诱惑影响。譬如,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蜡烛试验, 大概就是让受试者想办法把蜡烛如何固定在墙上。 如果告诉受试者这仅仅是个心理学试验,看他们平均多少分钟能完成任务,这没问题。如果说实验活动有奖金,尽管金额不高,完成任务的时间反而大大延长。 诱惑的负面作用,在更高的心理层次上,就变成一个自由环境与创造力的问题。有了诱惑,个体意志就不自由了,创造力就受影响。当然,那些不需要多少思维,不需要多少创造力的任务,譬如马戏团驯化动物,还是需要奖赏和诱惑的。 一些有远见的公司,自然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譬如谷歌公司,据说就不实行“双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办公完不成任务就扣你的奖金。 科学研究也是创造性的活动,诱惑太多也会影响创造力。我多少看过西方人的科学类博客,好像没见过抱怨待遇低的,而我们的科学网博客则不同。这是否是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3108 次阅读|15 个评论
感怀三题
fanquanwei 2010-6-24 22:20
(一) 无言中凝望,等待中迷茫,露珠是清风的幻想。落日熔金,晚霞满天,美丽成一个神话。星星点点,月光皎皎,清寂成夜的暗语。无眠驱迫着我的焦虑,行走在思想的单行道中不知疲惫,我把愿望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个地方,忍受着世人对落魄者的嘲笑。晨羲拥抱过露珠留下了晶莹,我拥抱了愿望只剩下了失望。 (二) 期望在我的内觉里融化,意识的海洋里有你的跃动。每天都能听到你无声的呐喊,尽管心力已经消尽,还要重新整装待发,只因你告诉我远方的诱惑。 (三) 当满腔的热情化作阴天的雨,伤心的情便从意志的裂缝里钻出,怀疑的剑将我精神的坚定击穿,彷徨在路上游移不定,无奈将困惑一再打发,寄托感情的物经不起不断摔打,把时间捶扁空间凿穿此时心愿。
个人分类: 原创文学|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秘花园:第一次诱惑》(少儿不宜)
liwei999 2010-4-24 01:41
《神秘花园:第一次诱惑》 作者:XG 我的大学时代乏善可陈,过着宿舍、图书馆和教学楼三点一线的无聊生活。唯一的亮点是大二时候的一次艳遇。当时我们参加一个全市竞赛,集中在西郊一个大学的招待所三天。各校参赛者编成两大组,我们这组的领班是从教育局抽调来的小张老师。张老师大概也就大我们两三岁。一看就是大学毕业不久,穿着前卫而得体。她皮肤白里透红,长长的睫毛忽闪着,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短袖紧身上衣使得双胸格外凸出。满园春色关不住,好像随时要蹦出来似的,非常撩人。我们男生在紧张的赛事中,也不忘背后议论她。 最后一天,下午自由活动,晚上招待一场电影。本市多数学生自下午起,就陆陆续续回校了。我是外地人,不着急往回赶。看电影时,赶巧跟张老师挨着,一种淡淡的女人香,拌着香水飘过来,让我心醉神迷。有时禁不住,有意无意用身子向她那边靠。张老师不躲避也不嫌弃,不时回眸一笑,让我心存感激。 我在女性面前总是显得笨拙,这使我常常莫名地自惭形秽。我的男女观与贾宝玉类似,总觉得女生是水做的、气吹的,冰清玉洁,富有灵性。而男人都跟我一样,泥土般浑浊。记得在中学担任数学科代表的时候,有一次受命帮助老师批改单元测验试题,被班上一群女生围住。这些女生平时比较拘谨害羞,可此刻仗着人多势众,大家嘻嘻哈哈,你一句,我一句,数落我批改不公,纷纷要求我重新改判。我解释说小测验并不计入总分,不必认真,可女生并不饶我,我只好不顾原则地重新批过。我被女将围攻了一个多小时,显得很狼狈,可是回想起来,这却是我中学时代最值得回味的经历。我喜欢女人的气息,不止一次做梦进入女人国,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电影散场,就五六个人留下来,而我们这个组居然全走光了,最后几个走之前,跟张老师依依惜别。我以为张老师也要回去,一旁站着想等机会说声再见,一边就着夏夜的月光欣赏她的苗条侧影和凝脂一样的肤色。张老师转过身,冲我说:“性感,你不回啊?”我说:“不回”。她说:“那好,咱们做伴,太晚了,我也不想回去了。”转而又说:“女朋友该着急了。”我没想到张老师会这样打趣,嗫嚅道:“我们是和尚班,哪里找女朋友去”。张老师笑了:“要不要我介绍?我们学校姑娘多。好多人就爱你们这样的理呆呢。”我想说,好哇,就象你这样就好,但没敢出口。我总是那样矛盾,渴望接近女性,可又害怕亵渎了神圣。 我们自然而然聊到各自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在这如梦的夜晚,我身边有一位水一般的女郎,善解人意。我希望这路永远没有尽头,好留住这美好的时光。可是招待所就在眼前,张老师说:“多好的月色,咱们沿着校园再走一圈吧”。正中下怀,我暗下喜不自禁,一边散步,一边有意无意蹭她的胳臂,好像要沾上她的仙气。她告诉我她的男朋友是大学同窗,出国已经半年,联系渐少,前两天她一气之下主动吹了。自言自语地说:“哼,谁希罕他似的”。我听出了话里面的伤感,却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她似乎也不需要我说什么,只顾一个人倾诉,跟我讲他们相识,男朋友死追烂缠的往事,不时问我:“我是不是很傻?”我真地不懂该怎样表达同情,只知道说“你不傻,他傻,不懂得珍惜”这样空洞的话。她说着说着开始流泪,我一着急,就说:“这样无情无义的人配不上你”,倒把她惹笑了。她叹口气,突然跟我说:“你真可爱”。我正不知怎样回应合适,小张老师却挽起了我的手臂,小鸟依人一样依偎着我。我头一次跟女性如此接近,慌张而陶醉。我强作镇定,想像自己是个男子汉,守护着自己的女神。我们不再说话,象一对情侣一样默默散步,享受这夜的静谧。终于在一个树林旁,我忍不住楼住她,感受她柔软弹性的身体,又用双手捧起她带有泪痕的脸,正要学电影亲吻她时,却听到有人打着手电过来。原来是学校巡逻的,查问了半天,登记了人名单位,这才放行。真扫兴。我和小张老师不再流连,匆匆回到招待所。 张老师的宿舍就在我的对面。招待所这层差不多空空如也。我们这个角落就剩下她和我了。我邀请她进来坐坐,她却小姑娘似地脸红了,说:“等我一会儿”。她带来一本影集和一本歌集,这随身携带的两本集子是她的爱情的见证,她说她要清算它们,不过清算之前,想跟我分享一下。我看到的男朋友是一个英气袭人的小伙子,稍微有点文弱。我对男子的长相从来不敏感,在我眼中大家都差不多,黑糊糊一片,可是这位男子却与众不同,有点韩国青春剧里面英俊小生的样子,这大出我所料。两个人很般配,我找不到理由攻击那个男生,也不能理解为什么爱情如此脆弱,分离不久就要分道扬镳。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无法做判断,可感情上总是站在小张老师一边,对负心郎愤愤不平。 小张老师白描似地述说每张照片的场景,象在谈论一个遥远的故事,两眼迷离,语气悠长,并没有什么爱恨情仇。最后,她说:“他走了,也许有了新欢”。我问:“你怎么知道?”她淡淡地说:“女人的直觉吧”。我本想说一句会不会误会,话到口边咽回去了。她接着翻开歌本,里面是她手抄的一些中外浪漫歌曲,有齐豫的”You can’t say”, 张学友的《情网》,郑军的《极乐世界》。最后的一首是黄莺莺的《哭砂》,她自己就轻轻地唱起来: 你是我最苦涩的等待 让我欢喜又害怕未来 你最爱说你是一颗尘埃 偶尔会恶作剧的飘进我眼里 宁愿我哭泣 不让我爱你 你就真的象尘埃消失在风里 你是我最痛苦的抉择 为何你从不放弃漂泊 海对你是那么难分难舍 你总是带回满口袋的砂给我 难得来看我 却又离开我 任那手中泄落的砂象泪水流 风吹来的砂落在悲伤的眼里 谁都看出我在等你 风吹来的砂堆积在心里 是谁也擦不去的痕迹 风吹来的砂穿过所有的记忆 谁都知道我在想你 风吹来的砂冥冥在哭泣 难道早就预言了分离 她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我感受到一种凄美在空中回荡。泪光在她眼中闪烁,面部却挂着微笑,这是怎样一副令人心动的天使面容。我满怀怜香惜玉的冲动,想把他楼入怀中,她却轻轻地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说:“谢谢”,好像是道别。我不知如何才好,心里舍不得,笨拙地随着她走到门前,好像是怕走廊有人过来,走到她门前我下意识松开了她的手,眼睁睁看她进入自己的房间。我象一个傻瓜一样在门前伫立很久,终于掩上门,悻悻回到自己的房间,平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 我的情欲象火山一样升腾,下体膨胀颤抖,内心充满了爱怜和欲望的交织。欲念的潮水冲击着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反反复复从午夜折腾到凌晨,我终于鬼使神差,起床来到她的门前。果然,门还是虚掩着。她显然也没有入睡,看见我进来,也不言声,仍然静静地躺在床上。我冲动异常,可不知如何下手,内心还有隐隐的乘人之危的自责。终于,我来到她床前,她轻轻往里面给我挪了块地方,微微合上双眼。我坐在床前象尊木头,许久许久。在又一波潮水袭来时,我笨拙地把手伸进她的内裤,胡乱搜索,触摸到一蓬茅草。一种罪恶感油然升起,压迫着我,我赶紧抽手撤离,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躺在床上,欲火难耐,又罪恶难当。眼前老有一团茅草的幻觉,下体充血膨胀,连续数小时跳跃不止。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好像一辈子的欲念在同一刻爆发,可是又无法可解。我幻想着透凉的海水袭来,浇灭这罪恶的情欲。 天亮以后,我起身胡乱收拾东西,坐上公车,不辞而别,逃也似地离开了招待所。而我的右手整整跳了一周,老有一种茅草般刺刺的感觉。 [后记]后来我收到过她一封从美国寄来的短笺,没有回址,信中只有一句话:“谢谢你,性感,你真可爱。”我想她是小俩口闹别扭后又破镜重圆了吧。总是默默地祝福她。 记于2006年五月二十九
个人分类: 神秘花园|2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络为人们提供着便利,也在伤害着我们的学生
wangxh 2010-1-8 21:34
俺是如何走进科学网的,兼谈网络对学生的诱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逐渐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宇航、生物、信息三大最高尖端科学技术中离大学生最近的高科技,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量比其父辈和祖辈不知道爆炸了多少倍。但是 网络也是每年大约吞噬掉数十万大学生的恶魔 。当然,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是造福人类,它的魅力、它的诱惑力、它的超人类作用,有目共睹,资源共享真正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程度。 科学网人(不知道鄙人够不够资格)谈科学网事儿,就拿鄙人被科学网俘获来说吧。鄙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网上溜达,不小心触雷也可能误闯科学网留下痕迹,也可能是科学网普遍撒网【如果是的话,很感激这样的撒网】,反正于2008年1月2日收到一封邮件,如图所示: 说实在的,当时根本没有瞧得起这个科学网,主观认为肯定是忽悠人们浏览、以增加浏览量赚取广告费的垃圾网站。但点击连接一看,自己马上反省到自己小人了。科学网正是鄙人这无名小卒所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得陇望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网站也,于是就有了每次收到科学网email必浏览的习惯,当然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喽。最重要的是, 十 几年前立下的 燕雀之志潜心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时有的孤独之感从此消失,科学网里比自己做得更好的老师--大有人在 。(其实心里特别想说做个优秀的教师,但是自从来到科学网安家之后,一点儿自信也没有啦!) 当然此间也看到许多老师的博文与博客,了解了一些博主。记忆中好像第一位留有深刻印象的是 徐坚 老师徐老师的 材料科学大师 组博文都保存到计算机上,因为徐老师是研究材料的,又是金属所的。而鄙人对金属所比较熟,认识所里不少人,知道所里不少名人;加上鄙人是学材料的、教材料的(在科学网鄙人可不敢说自己是研究材料的)。慢慢地又认识了大哥哥似的 王德华 老师、儒雅的 武夷山 老师、万宝囊似的 陈安 兄、马克思主义者 周可真 兄、感觉好像有共同关注的 陈儒军 兄和 吕喆 兄,当然少不了谁见谁爱、总能让人发笑乃至喷饭的 吴宝俊 和 李亚辉 两位老弟。 【 修饰语纯粹个人臆断,如果您不高兴,鄙人马上修改。当然当事人看不见是最好的啦! 】 就这样,就离不开科学网了。可是鄙人先天不足总爱嘞嘞, 只当看客的滋味实在难受,有话说不出来憋得慌! 这样于2008年6月注册,但开始不太会弄,评论倒是可以了,但总给他人做嫁衣裳,怎么搞也不能发表博文,急得俺直接给编辑部发email谁让他们向鄙人投递诱饵呢!后来在科学网编辑的帮助下,正式建立科学网博客可是时间已经到了公元2009年4月15日,以一篇矛头直指现在某些教师不责任为主题的博文 教师物是人非 !? 开始了。俺堂堂的一个纯爷们儿,自认为最倔的东北籍山东人,就这样被科学网俘获了。 鄙人为什么能够被科学网俘获呢?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与责任。但是,也就是这个互联网,已经或正在吞噬着每年以数十万记的青少年。孩子们可不管什么责任,只顾兴趣。互联网上的诱惑简直不胜枚举,而且大多数是针对青少年的,甚至比毒品更可怕。因为吸毒是犯罪,可是上网连犯错误都不是,如果时间、地点适合的话。大家可以调查一下,哪个网吧离开学校能够生存?哪个网吧没有残害过大学生?鄙人曾经不仅一次的设问:不要狗屎理论产生的那部分GDP,救救我们的大学生,政府某些部门能答应吗?自己马上就做出否定的答复:不能,绝对不能! 就像 赌博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吗? 就像 毒品 我们也真的没有办法吗? 就像 蓝色 我们还是真没有办法吗? 为什么我们过去都曾经做到过呢!?
个人分类: 社会|4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超车的诱惑
famingkuang 2009-12-12 21:58
天黑了,开起了夜灯,心想,再有大约两公里就可以上高速公路了。可前面出现了大型运土车,好心情一下子没了,因为运土车不但开得慢更没有丝毫要让的意思,只好找机会强行超车了,正在超车时,前方来了一辆摩托车,险险的总算超车成功,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可恨的是前面还有一辆运土车,看着路边时不时出现的行人,还是放弃继续超车的打算吧! 就算超车成功又能怎样呢?最多也就节约一两分钟罢了,可我们很多时候却不会算账,这了这一两分钟的微不足道的小利而忘了超车时隐藏着的巨大危险,多少次都只为那微不足道的几分钟小利用命进行了一场场的豪赌。 超车时如此,生活中更多的时候也如此: 比如吵架,为了争一点小面子(此时只有几个人知道,要说丢面子也不过在几个人面前丢罢了)公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吵大闹,面子没给争回来,自己的丑行却公然于世。 更有甚者,为了些鸡毛蒜皮小事,要了别人的命,结果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行贿受贿,论文抄袭无不都是这样的事情,我们往往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心智,而看不到小利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危险。最后做出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局外人看得明明白白的事,自己却看不到,皆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知哪位智者说过:看清你自己!,难不成看清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
个人分类: 反思|40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诱惑与正派无关
cyaninelotus 2009-10-10 22:47
在刘进平先生的博客上发现了一句话,据说是出自网上无名氏的,其箴言曰: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这样的叙述不禁叫我深思又深思。首先要想的是---什么是正派的女人?什么样的又算是忠诚的男人?而且,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这所谓的正派和忠诚似乎已经称为中性而非褒义词了。也许以不是很科学的方法定义,正派女人就是恪守妇道不红杏出墙的那类人,忠诚的男人也许是不在外面彩旗飘飘的人。 可是这和诱惑的大小有关系吗?记得以前看了一个解放军剿匪的电影,影片中有一个我方人员被匪徒抓住拷打的镜头,一个女匪看了看被背绑在刑柱上的男人说:看他那双多情的眼睛,他怎么会不动心(为匪首给出了的条件)!果然这个人就做了叛徒。当时俺是非常敬佩那个厉害的女匪的。如今想来,这个人的不忠诚,好像是存在在他的眼睛里的,而不是那个匪首的条件。 再返回来说,诱惑是什么?它来自外界还是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不是很了解却选择了一段婚姻,因此造成不如意的感情生活;如果一个人为了别的什么而不尊重自己的感情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他们在婚后的日子里有条件去改变感情的对象,这样的出格,是缘于内心的渴求还是外界诱惑的大小? 更加物质地说,被油盐酱醋和平淡生活乃至是拮据的日子磨去了爱情,在对方强大的经济乃至政治格局面前叛变了。可是,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和那个女匪的判断一样,那是因为剧中人本身内在的品质决定呢? 又进一步,怎么样才可以称为正派?那就是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完全地尊重自己的人格。什么样的男人才可以算的上是忠诚?那也应该是明白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爱人的人格的人,不为别的因素背叛自己的人。若果存在背叛和出轨,就不可以是正派的女人或者忠诚的男人。 那么,正派与忠诚又与诱惑何干?现如今诱惑巨多,满地都是,为何偏偏拉上正派与忠诚垫背呢?俺只好套用一句话----不自信罢了。 人们常常谈论那是多么多么好的诱惑,可是,为什么好大的诱惑如同滔天海浪一样被人们称奇,那些禁不住诱惑的故事后尾总是没有声息了?跟随诱惑之后不是还有断不了的生活吗?诱惑之后的诱惑又怎么办呢? 选择什么是人的自由,谁谁都有的自由。出墙也罢,出轨也可,但是别怪诱惑。本来就不和正派沾边,也与忠诚无缘,就不必找那借口了。也还显得真实,有些凡俗的可爱。这世上为什么人人向往纯美的爱情,又偏偏缺少纯美的爱情?就是大家都太凡俗,以至于太聪明,缺少纯美爱情的要素----痴。 于是,真真实实的。让正派的人正派着自己的正派,忠诚的人忠诚着自己的忠诚。接受诱惑的人呢,就去接受着自己的诱惑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6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救她吧---可可西里
jinfanggl 2009-3-25 15:00
在中国办事不死几个人是很难引起社会重视的,如果需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 杰桑索南达杰 索南达杰死了,如果还需要死第二个,那就从我开始!杨欣 十年前因为可可西里我被杰桑索南达杰、 杨欣等一些名字感动过,以为英雄的血不会白流、志士的努力不会白费。而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到可可西里要搞旅游开发的消息后,我才认识到:我错了。我虽然没有去过可可西里,但也有足够的理由保护这个美丽的少女。以下是他人写的两篇文章,分别说的十年前和现在,希望能有所深思。 梁从诫先生有一段很理性的话:不要迷信科学是万能的,不要迷信人定胜天,人是大自然之子,人与天不是对立的但愿日日夜夜守望着可可西里的壮士的灵魂可以早日安息!   第一篇: http://tieba.baidu.com/f?kz=60335723 第二篇: http://news.163.com/09/0323/15/553MTMI600011SM9.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贫之人如何抵挡诱惑?
jing 2009-3-16 09:15
胡伟武老师说的真好,高级的科研人员要克服心魔。而对我们这些在读的博士硕士,恐怕也有心魔的问题。 心魔的来由各种各样,反正我觉得每个人情况都回有差别,我归纳不好,只好用实例说话。以我为例,家里供我读完大学,后来考上研究生,全村人知道,都夸奖。说很钱。可实际上我只是个穷酸臭小子。我有空的时候心里会想,家里没指望我能给多少钱,但自己养活自己总可以把。可养活也不拿没简单呀,自己一个人的话1000块凑合了,但谈了女朋友。呵呵,结果可想而知。王峥老师的博士生谈恋爱是王老师给的吃饭的钱。由此可见,这种情况决不是我一个。这就使得我对物质对金钱的追求迫切多了。而学业的东西不知觉中就放送了。王鸿飞老师说的他的一个专科毕业的学生上学时也是如何困难(他的学生没有告诉老师,这是我赞赏的地方,我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不是导师能解决的地方,告诉了只会徒增烦恼),当然他很坦然,他是我学习的榜样。那清贫学生如何克服心魔了?也许李小文老师的躺上3天是个好办法,可估计躺不超过12小时就会被导师的电话打起。 我们所一位老师说你研究生就不要想着赚钱,这话对不?对,可这话又没有多少可借鉴的参考的价值,或者说不同的人的理解就会千差万别。到底怎么样算没有想着赚钱? 这些都是心魔,克服心魔,克服。可这个心魔估计不是学生自己能克服的,外部的力量呀,你们真正以学生为本考虑考虑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