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庭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学生行为偏差 八成以上都是家庭原因导致
余孟孟的博客 2010-4-26 17:47
孩子走偏了 问题在家长   东莞首支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昨成立 教育专家莅莞探讨孩子健康成长话题   六年级小学生因与同校学生挤校车时发生碰撞,便连捅对方6刀;高中生疑为发泄学习压力而持刀追砍班主任上周接连发生的因学生偏差行为所导致的惨剧让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昨日,东莞市首支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在成立仪式上,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首批中国亲子咨询师导师李岚称,她曾做过调查,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八成以上都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的。所以说,学生发生偏差行为时,往往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家长出了问题。    搭建平台供家长交流   家长志愿者服务队,由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组成,全市所有家长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这支服务队,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帮助。服务队指导老师何婕说,服务队会定期调查了解东莞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亲子成长系列活动和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何婕介绍,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专门的调研小组,家长志愿者可以配合调研小组掌握家长和学生第一手的信息,我们希望通过家长了解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然后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   谈到具体的辅导手段,何婕介绍,目前主要分专家讲座、亲子训练营、亲子活动等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正确引导家长在处理亲子关系时的思维方式。   为方便家长之间的交流,服务队还搭建了QQ群(54816065)和飞信群(733457158)两个网络平台,这些群里面都有教育和心理专家在线,可及时给予家长指导。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李岚说道,现在很多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迫其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抑或辅导班,因此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但人生不是短跑,赢在起跑线上是没用的,一辈子靠的是长久耐力。李岚说,过早或过多给孩子灌输各类知识,有可能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或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利其以后的学习成长。   她认为,现在不少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恰巧就是由于孩子达不到父母设定的目标,得不到父母和社会的肯定,心中积累的愤怒无处发泄,故此才会通过一些偏激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   孩子的人生路不是父母决定的。李岚说,现在很多家长控制欲太强,总是会拿各式各样的框框条条来限制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要欣赏并信任。    家教案例分析    家长干预不当   孩子方向感差   李岚说,一般两岁的小孩刚学会走路,会喜欢试着用自己的双脚探测性地缓慢前移。比如下楼梯,孩子会手脚并用,一点点向下挪动。很多家长看到这场景,第一举动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帮助他下楼梯,其实这样做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李岚说,两岁的幼儿处在一个感受周围空间变化的阶段,家长这一举动恰巧打断了孩子对空间的感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主能力和方向感都会比较差。    难获父母肯定   孩子沉迷网络   李岚称,根据调查,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90%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关。   其实孩子迷的不是游戏,而是渴望得到肯定和真心的鼓励。李岚说她曾接触过一个15岁的少年小乐(化名),迷恋网络到不吃不喝。后来她调查发现,小乐的父母花了大量金钱为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但却很少坐下来跟他聊天,甚至当小乐考得好成绩时,都不会鼓励他,只是要求他做得更好。由于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小乐只能借助网络游戏的通关杀敌获得成功的快感。 中国新闻网 http://www.edu.cn/jia_ting_213/20100426/t20100426_469152.shtml (记者 张晓嘉、张颖妍)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皇甫教育魂
余孟孟的博客 2010-4-14 17:00
余孟孟 题记 :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几个孤独的灵魂,去静静地聆听天空中闪烁着星辰的低语。在孤独的守望中,注视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光亮;在嘈杂与浮躁中,独守灵魂里默然的一份宁静,在宁静中表达生命的真诚与美!!! 皇甫军伟 教育家简介: 皇甫军伟,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艺术编辑委员会委员。曾四次央视 实话实说 的嘉宾,多次央视 新闻会客厅 嘉宾,还为 4000 多名中小学生进行过心理辅导,走访过 3000 多个家庭,在家庭教育、学习心理、道德教育、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五大领域内进行过深入的实践积累,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其教育事迹进行报道。因突出的教育思考及教育实践,被誉为京城教育界的 五少 之一。 说好了不再来,可每次都食言了,自毁承诺。这是一个人对某地深切眷恋的真实写照。皇甫对淄博便是这种情感。火车乘警的检查与盘问,学生家长的迟钝与心肠,地域文化的现实与功利,都让他力图规避与此地的再次接触。还有太多的籍口可以拒绝再来。然而,他还是来了。不仅来了,而且带着更丰满的热情与希望。因为,这里是他家庭教育的生发地,是他的教育梦开始的地方。没有这个基地,便没有他神奇的教育智慧;没有这里主人的赞助,他便只有自带干粮去过苦行僧的日子。冷血不是他的性格,他表面的指责与批评终究难以掩饰他对此地深沉的爱。这种爱,是攀岩者对悬崖的爱;是修行者对信仰的爱。在这里,他攀上了高峰,也修成了正果。他架不住濒临绝望的学生家长的哀求、泪水甚至虔诚的一跪;也架不住父母官半夜三更心碎的敲门声;更架不住淄博孩子那天真渴求的目光。所以,他来了,他想救活更多的孩子。因为,他知道,没有被逼上绝路,这群家长是不会为孩子来再次求他的。是家长对教育的无知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绝路,那么,家庭教育的实施便是无可争议的补救。 如今,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期待越来越低。当孩子还婴幼时,希望他(她)将来成为科学家;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希望他(她)音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当孩子读小学时,希望他能考出最好的成绩;等孩子念初中时,只希望他能顺利完成学业;待到孩子上了高中,只期盼他能活着就行。这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家庭的悲哀。 皇甫的信仰就是寻找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的出路。他是用他的整个生命在感知教育,他与 教育已经相互融合了。他啊把教育与文化相合,把教育与哲学相接。他把教育的航标指向了远方。现实在他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山间的庙宇中的空灵才是他形影不离的伙伴。他总是那么出人意料,有时用邪法却矫正了迷失的孩子。 他关注孩子的未来,是站在未来回望今天。他的教育原理是,我们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今天。教育永远指向将来。他让教育成为一种高度,俯瞰时,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而是一种契机。知识与学业在他这里不是不重要,而是与孩子整个生命的成长、整个人生的幸福、整个内心的体悟、整个命运的追求相比,就变得微不足道了。当父母变得大气时,就不会再纠缠于那些作业、考试的琐事,而是胸怀孩子的远方。 皇甫军伟一零年四月份淄博家庭教育讲座概要: 时间: 2010-4-10 2010-4-11 地点: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要点: 4 月 10 日:一上午的公益宣传讲座。分两个环节:其一,是表达对淄博家长教育心态的担忧与担心,并指出症结所在。其二,是与现场学生家长的互动,答复不同家长所面对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与困惑。 4 月 11 日 :一整天的 家庭教育 课程,主题是:家庭教育 的无奈与出路。 内容要点大致如下: 一、 家庭教育的出路与目标。 二、 家庭教育的方向性偏差。 三、 家庭教育内在关系的有序与无序。 四、 家长类型蜕变的艰难与痛苦。 五、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无奈何死结。 六、 对自身涵养能力与素养沉淀失去耐心。 七、 教育状态的沉淀。 八、 家庭教育的情理关系比例失调。 九、 活动建议与作业布置。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4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品问题
SoSoliton 2010-4-9 12:07
家有高中生,雌性。高中生是崽,俺是爹。但高中生不将俺当爹,当阶级敌人搞;俺不跟高中生一般见识,将高中生当崽收留的同时也视之为怪物。 我判定怪物将爹当阶级敌人搞的标准,是我从小就背得滚瓜滥熟的毛主席语录和雷锋日记。毛主席教导我,“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怪物没背过毛主席语录,但执行毛主席的指示非常坚决,立场十分坚定, 凡是俺反对的,怪物就要拥护,凡是俺拥护的,怪物就要反对 。举一例,爹学物理出身,数学和物理成绩都很好,现还在大学从事这方面的科研和教学;怪物为了跟爹划清界线,要放弃在初中就已展现优势的这两门科目,说到做到,以一次比一次低的考分警示爹:“你就死了这条心,我以后不可能学你那玩意。”另外,雷锋叔叔也告诉我:“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阶级敌人 要象 秋风扫落叶一般。 ”我基本上是经常被 秋风扫的落叶,不是敌人怎可享受这等待遇? 怪物虽然总体上将爹当阶级敌人搞,但也不排除偶而给点春风。我与狼共舞十几年,对怪物的习性还是了解的。怪物给我春风时,往往是两种前兆:一是经济上有需求,一是有得意事儿要炫耀。怪物昨天下午给我春风了,我估摸是前两天的学校摸底考试有得意之处。果然!怪物问我想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都好长时间没听过好消息了,就说先听好消息吧!好消息是,语文、英语和以前最讨厌的生物考得不错,名列班上前茅。那坏消息呢?我是明知故问,肯定是数学和物理又被糟蹋了。怪物说数学和物理比以前更糟糕了。 有总结才有提高嘛!我叫怪物总结一下。“都是人品问题呀!考得好是人品问题,考得糟也是人品问题。”怪物说。我第一次听说这事还跟人品有关联,质问啥是人品问题呀?考试咋跟人品联系上了,考得好是因为你人品好人家赞助了你一些分,考得不好也是因为你人品好你贡献了人家一些分?“跟你解释不通,上网查查吧,以后看到 RPWT 要知道是什么。”怪物不耐烦了。 我真是老土! RPWT 在网络盛传数载,我才第一次从非网络渠道得知。早上上网 SoSo ,发现居然还有人品计算器,输入姓名马上就可给你打出人品分。赶紧输入俺的名字,人品计算器显示:“人品得分 :92 ,评价 : 你的人品太好了 … ,你就是当代活雷锋啊 ... ”再输入怪物的姓名,人品计算器显示:“人品得分 :64 ,评价 : 你的人品比较差了 … 要好好的约束自己啊 … ”看来机器还是蛮公正、蛮灵光的嘛!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129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陶哲轩: 被数学照亮的精灵
eagerss2008 2010-3-8 09:41
个人分类: 做人与为学|2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chrujun 2010-2-27 08:41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见美国有一项对纽约两个家庭历时200多年的统计。 大意是,在200多年中,一位教师的家庭经历了5代人,总计有400多个子孙,全部都是社会的有用人才。子孙中出现了多位校长、一位副总统,一些科学家和教授等等。而同时期的一个酒鬼家庭,在200多年中也5代人,也有400多个后代。 但酒鬼的后代出现了300多个乞丐,100多个犯罪分子,其中数人被判死刑。 总之,酒鬼的后代不是乞丐就是犯罪分子,没有一个好人。 书上的结论是遗传导致后代成才或不成才。 这个信息使我长期无法平静。 我想,遗传可能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代有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 酒鬼对子女疏于管教,并且树立了坏榜样。其子女肯定成长于恶劣的家庭环境,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就导致酒鬼的后代在社会上缺乏相应的生存能力,只好走上当乞丐或犯罪谋生的道路。 也有人做过一项试验,将社会上的一些流浪儿童施加良好教育,这些儿童后来全部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 因此,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社会无法对社会边缘人进行积极的教育,为他们或她们提供教育环境,其结果必然是逼这些人走向乞讨或犯罪道路。 这个统计也说明了孟母三迁的真正意义,如果父母无法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外部教育环境,将对后代产生致命的后果。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12722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的“家庭教育书籍”目录
liucuihong 2010-2-11 10:31
2003年1月,儿子出生了。我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阅读过很多的教育书籍,在教育儿子的过程,我成长了许多。回首往昔,成长最多的还是自己。下面是我的家庭教育和心灵成长书籍目录,红色的部分是已经阅读过的。 作者:李跃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 作者:小巫 《给孩子自由》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接纳孩子》 作者:孙瑞雪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作者:胡萍 《成长与性》上下册 《儿童性健康教育教师用书》 《善解童贞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性教育》 其他作者 《孩子,我应该这样爱你》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 《正面管教》 《中毒的父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理解孩子的成长》 《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 《儿童思维发展》 《养育男孩》 《父亲的因素》 《童年的秘密》 《儿童绘画心理学》 《小王子》 《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与我》 《爸爸,你给了孩子什么》 《孩子你慢慢来》 自我提升与成长的书籍 《我母亲/我自己》 《过犹不及 》 《超越自卑》 《撒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撒提亚治疗实录》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 《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宽恕就是爱》 《撒下好运的种子》 《爱的艺术》 《生命的重建》 《重塑心灵》 《活出自己》 《当下的力量》 《改变,从心开始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爱的五种语言》 《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翻译并推荐) 《婚姻之痒》 《少有人走的路》(1-3合集)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太重视学校教育
jeweliu 2010-1-21 14:08
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通过学校教育,我们可以学会识字算数,可以学会很多知识。但是,太过重视了,就过犹不及了。 ??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虽然重要却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我们很多人的观念就狭义的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 ?? 家庭教育需要为人父母者身体力行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学会接受爱,学会爱别人,学会基本的待人处事,学会如何看待身边的事物等。这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 社会教育更是为大家所忽略的。很多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家务活不用干,社会上的活动也不用干,忽视了社会教育,弄得很多学生视社会为洪水猛兽,怕走上社会。 ?? 本来寒暑假就是要学生能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教育。但是现在呢,他们被各种学习辅导班包围着,根本没有时间走上社会接受社会教育。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教育不是小事
hhanb 2010-1-4 13:48
日前有媒体报道说,广州大学骆风教授一封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信件近日获得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这封千字信中提出建议 政府要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好家庭教育 ,总理批示 意见值得重视 。据了解,骆教授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的专家,向来主张把家庭教育纳入教育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依笔者的看法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赞赏的论点。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教育问题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个大事,表面上看教育改革似乎搞得轰轰烈烈,不过同时也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教育陷阱。比如:备受争议的高考改革,多年来始终未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全民奥数、高昂的择校费、节假日补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也是积重难返。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普遍曲解了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本质含义,把知识教育同成长教育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以知识教育代替人格教育,以应试教育代替素质教育。 在这种应试教育观的指导下,家庭教育也深受其害,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切围绕升学转,一切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家庭或者说父母都无视孩子的成长教育与人格培养,而将目光死死盯在学习成绩上。 结果看上去大家都很重视也很关心教育,可是在应试教育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人都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而难以自拔,于是家庭教育也成了重灾区。显然,家庭教育的滞后,也成为导致我国青少年成长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自杀,还有更为普遍的青少年体质下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 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主要误区,一是许多父母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家庭教育这回事,以为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只要把孩子送入重点学校的大门,父母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是对家庭教育最严重的误解。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身心的发展,特别是情感、人格、意志、品行,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与培养,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少年儿童的成长教育,家庭是绝对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其它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 对此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坚持这样的观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通常父亲就是老师,把知识传给儿童;但是他更是把感情传给儿童的老师。福录培尔在《人的教育》中说:唯有家庭生活才能使儿童获得善良的心灵,和有见解的、温和的性情的积极的和有力的发展和教养。 当前家庭教育第二个误区是,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挟持,正在一步步沦为应试教育的自然延伸,有人之所以说父母是应试教育的帮凶,说得就是这种现象。这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事实就是补课与减负。不明真相的人们,原以为家长会反对补课、反对奥数的,可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的多。很多家长在要不要孩子补课、要不要孩子上奥数、要不要一切围绕分数转等问题上态度暧昧。原因就是他们既怕孩子考试成绩差影响了升学,又怕应试教育影响孩子全面成长。可是权衡来权衡去,最终还是现实战胜了理想,决定放弃素质教育而采行应试教育,有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不赞成孩子上奥数,可为了确保升学还是有更多的家长坚持要孩子上奥数。 高考与中考指挥棒指向那里,家长就一定会跟风跟到那里。一听说体育也被列入中考科目,于是家长硬逼着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强健体魄,而是为了应付中考。听说在中考时,科学课常常最容易拉分,于是家长纷纷为孩子请起了科学家教。至于高考中考无关的科目,家长从来都不过问,不论孩子喜欢与否,统统不在家长考虑之列。比如,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进展如何?也少有家长对孩子的课外活动加以关注。 笔者所在的学校,时常能听一些班主任老师说,每到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有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坚强对孩子的管教,要求学校延长晚自修时间,多布置作业。这些家长恨不得学校把孩子时间安排的严严实实,不留下丝毫的空闲。原先不知道内情,还以为减负越减越重的原因是学校不作为,后来知道家长才是禁止补课和减负最大的绊脚石。家长如此迈力地助推应试教育,无非是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点。 总之为了高考,家长只好把家庭当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于是孩子全面成长教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等,大都被束之高阁,只有靠边站。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身心健康就必然出现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及时向他们提供优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做父母的如能在子女记事前,就不屈不饶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和易近人,那就可以使他自然成性,不致于发生反抗与怨恨。 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主要环境是家庭,担当未成年人人格教育主要任务的是父母,素质教育也需要父母的通力合作,只有做到了这一切才是真正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也只要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下,才能确保青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所以说家庭教育不是小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别把坏脾气传给后代
panfq 2009-10-23 08:07
期盼 父母通常是子女仰望的对象,是行为上的角色模范,要是父母经常大发雷霆,做子女的能够好到哪里去?因此,要做好愤怒管理,关键的第一步是:克制住你想要发泄怒气的冲动。如果你能在怒意萌生时加以克制而不是立即发泄,你在行为上就有更多选择。 罗伯特亚伦 (《不愤怒的世界》, 罗伯特亚伦、多娜布莱斯著,许晋福译,东方出版社 2009 年 6 月出版) 编者按: 你是否觉得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是否每次对无辜的孩子发怒后总会后悔?是否知道你今天的愤怒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愤怒是令人坐立不安的负面情绪,一旦我们的生活受它所控制和影响,不仅会伤害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和亲人、朋友的关系,更有可能变成一种负面遗产,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以致造成恶性循环。 大部分父母每天在外面奔波劳碌,就在父母拼命赚钱的时候,无意间却把愤怒的坏脾气留给了子女。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投影。要想解决家庭教育的难题,父母就要做言传身教的好典范,学会管理自己的愤怒,别把愤怒遗传给孩子。 有气就撒出来这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至今还统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很多人乱发脾气的理由和挡箭牌 【冷眼观察】别把坏脾气传给后代 ■上官林白 作为父母,你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愤怒过吗?你对孩子发过脾气吗?如果你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愤怒过,对你的孩子发过脾气,你知道吗?你的坏脾气是有可能遗传给孩子的。你不相信吗?我建议你认真读读美国罗伯特亚伦和多娜布莱斯合著的《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一书,我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结论和收获。 愤怒是人性中最黑暗的负面情绪,一旦我们的生活受到愤怒的控制和影响,它将会伤害到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和亲人、同事、朋友、邻居的关系,甚至会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们,让大家难以和谐,难以得到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记得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因为贪玩匆匆做完家庭作业就到外面去玩了。母亲下班回来,看见涂鸦式的作业和玩得满头大汗的我那一身泥土时,一向不发脾气的母亲震怒了。让我永生难忘的是,当时母亲重重地拍了几下桌子,还吼了几句,吓得我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脑子里一片空白。 岁月如梭。多少年后,我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一向写字漂亮的儿子把作业上的字写得大大小小挤作一团,扔在桌上就和小朋友们玩球去了。很晚回家的儿子面对我那张极为难看的冷脸,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儿子看见他那从不对他发脾气的父亲咆哮着拍着桌子,他吓呆了。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母亲对我拍桌子的情景,我从儿子脸上看见了当年的我,不禁暗自吃惊,难道愤怒真的会遗传吗? 美国的罗伯特亚伦博士研究愤怒将近 30 年,他在医学临床中,见过患者愤怒的种种表现,也看到了人的愤怒怎么一步一步演化成了负面情绪,甚至能从父亲传给儿子,从母亲传给女儿。我们中国人有个说法:有气就撒出来,别憋着,否则会憋坏了身体。这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至今还统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很多人乱发脾气的理由和挡箭牌。 据美国心脏病专家、 A 型人格理论的创建人之一弗里曼博士的研究,虽然人在愤怒时把怒气发泄出来可能会让你觉得精力充沛,但肾上腺素的激增也可能产生类似毒品的作用。当你觉得发了脾气很爽快的时候,重复发脾气却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慢性肾炎,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先后吃了 8 年中药。母亲在我的病治疗无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让我打过大半年鸡血,还喝过当时一家医院调制的干盐卤(当时因能治克山病而风靡一时的疗法),喝过海宝,还试过饮水疗法、甩手疗法等众多当时风靡全国的各种包治百病的方法。在我生病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对我发过脾气,再也不对我的功课提出任何要求,甚至让我恢复了她认为玩物丧志的集邮。那时,最让母亲苦恼的是,上中学一直免休体育课的我,毕业后如何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我儿子小时候的体质也非常差,在他小学几年中,我常常和他一起泡在医院的点滴室里,每次都坐得我腰酸腿痛。这一泡就是五六年,我早已被磨得没有了拍桌子的冲动,这倒成就了儿子快快乐乐的少年时代。 其实,生气的时候将愤怒表达出来绝对不是最好的方法。通过 30 年对愤怒的研究,罗伯特亚伦认识到,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可以带来极大的好处。他认为,所谓以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多半时候并不是指在受到刺激时将愤怒表现出来,而是指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再加以处理。法国 16 世纪的散文家和哲学家蒙田也说过类似的话:对清晰的判断力影响最大的情绪,莫过于愤怒。冷静下来之后,对事情的看法确实会有所不同。 我想,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可以想想那些泰国导游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你气我,我不气;我生气,中你计。当然,我们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罗伯特亚伦的建议。他在书中建议,每一个爱发怒的人不妨扪心自问:我生气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如何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精彩书摘】非要把怒气发泄出来吗 ■ 罗伯特亚伦 多娜布莱斯 愤怒,人性中最黑暗、令人坐立不安的负面情绪。亚伦博士研究愤怒将近 30 年,他在临床经验中见识过愤怒的种种表现方式,也看到了愤怒如何成为一种负面遗产,从父亲传给儿子,或者从母亲传给女儿。他研究并实践出一套对策与工具,协助那些经常动怒的人控制心中的熊熊怒火。《不愤怒的世界》将教导你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让这些需求获得满足。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吗 要是没有把怒气宣泄出来,我们就一定会爆炸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谬误的程度一如地球是平的这个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快乐、有安全感、能高度发挥潜能的成年人,可以说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子女的利益与幸福,是大多数父母念念不忘的。然而,做父母的很快会认识到,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培养健康有效的生活方式,他们必须给予指导或者管教。但一般人在使用管教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将它与严厉的处罚画上等号,许多人也理所当然地以为,要做好养儿育女的工作,严厉的惩罚是必要且正当的。这一点,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之类的言论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经常受棍棒管教的孩子通常会觉得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他不但学不到父母希望教给他的道理,反而可能感到一头雾水:我到底哪里做错了?除了深感挫折,有时候他还会产生一股巨大的愤怒:要是我块头跟你一样大,我一定会马上反击。在此刻,由于孩子年纪还小,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孩子可以做一件事:将父母所传递的负面信息内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是个坏人。而且,孩子也可能将父母所发泄出来的部分怒气转移到自己身上,变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除此之外,这个孩子也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如何迁怒于人,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从此产生。 亚伦博士的愤怒管理方程式 步骤一:找出引发愤怒的诱饵。所谓诱饵,在此用来比喻那些容易勾起我们怒气的人、事、物。诱饵大多可分成两类:一类跟不公平的情境有关(如不公平、不道德或自私的行为),一类跟无能的情境有关(任何让我们觉得无能、懒惰或愚蠢的人、事、物)。 为提升你辨识诱饵的能力,请准备一本诱饵记录簿,每次一生气就打开这本簿子,把当时的状况记录下来,并分析该诱饵跟不公平的情境有关,还是跟无能的人、事、物有关。日后在检查这些记录时,问自己:这里面牵涉到什么人、事、物?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反应是什么?我是否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方式响应? 步骤二:认清需求。我们会生气通常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要你愿意去探究你的愤怒诱饵,很可能会在诱饵底下发现某个没被满足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包括:想填饱肚子、希望有地方遮风蔽雨、需要休息与睡眠、希望周围的温度是舒服的。隐藏在愤怒事件背后的心理需求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希望获得尊重,另一种是想维护自己的领土或界限。每一次生气时就要问自己:我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生理需求吗?比如肚子饿了、想要找个庇护所、想要休息或睡觉、觉得温度太冷或太热?还是我希望获得尊重?或想要维护自我的界限? 步骤三:满足需求。一看到诱饵出现,试着去认清诱饵背后的需求,并尝试用满足需求的态度而非发脾气的方式去作响应,看看可以用何种方式满足你在尊重或界限方面的需求。当你开始要去满足你的需求时,问问自己:我希望达成什么目标?我希望看到什么结果? 通过上述 3 个步骤,我们可以最终打破愤怒在家族间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 离婚后的愤怒管理 一段婚姻如果是因为其中的一方出轨而导致破裂,遭背叛的一方通常会觉得很不公平。夫妻双方要是在婚姻末期经常吵架和指责对方,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毕竟,看着自己所爱和依赖的两个人用如此火爆且难以捉摸的方式对待彼此,孩子心里可能会想: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战休兵,留一点时间来照顾我呢?如果父母要求子女选择某方,或在离婚后刻意拉拢孩子来打击对方,只会在所有相关当事人心中留下更多负面的感受。 很多配偶在离婚后仍然会继续怨恨对方,进而影响到两人的子女。这些苟延残喘、永无休止的渴望与愤怒,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痛苦。离婚后应该尽力克制甚至消除自己的愤怒,这有道德上的理由也有心理上的理由这样做可以保护他们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们的子女。离了婚的父母一旦能够把彼此的分歧摆到一旁,尽量不激怒对方,也尽量不被对方所激怒,其实就是在帮孩子一个大忙,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抱着信心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迎向光明。 许多专家都相信,一个人处理愤怒的方式会对他的情绪健康造成莫大的影响。美国心理学会曾经发表一项声明:冲突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孩子在情感上通常有比较强烈的不安全感。相反,当父母能够解决彼此的冲突,愿意用协商、妥协等方式而非言语的攻击来处理问题时,孩子的恐惧、焦虑等症状就会降低。研究显示,无论孩子有没有直接看到这些解决导向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孩子确实是有所帮助的。尽管这项声明针对的是离婚夫妻的小孩,但也适用于其他孩子身上。 (摘自《不愤怒的世界》)  父母改变要先从愤怒管理开始,因为愤怒管理是连接气得真想揍他一顿和孩子你真棒之间的桥梁 【爸爸心语】从爸爸的阴阳脸看家庭教育 ■孙宇靖 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印象是聪明、乖巧、淘气、磨蹭、优秀、最棒、听话、不听话、贪玩等,谁曾想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呢?如果不了解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们又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正在一点点地影响他成长,如果爸爸是个温文尔雅的人,那孩子长大了可能也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但如果爸爸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那孩子长大了多半会遗传到这种坏的家教品格。 爸爸的阴阳脸为何引发家长热议 在做《不愤怒的世界》的责任编辑时,我很自恋地拿出了儿子一年级时画的一幅我的爸爸的画作为书的封面图画。在我看来,这幅图画既能吻合书中的内容又很贴近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一半脸黄一半脸红。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忍不住打了哆嗦,难道这就是儿子眼中的爸爸吗?天真是什么?天真应该就是真实的反映,反映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家中有一个暴躁的父亲,我年幼的儿子观察到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阴阳两面的人,怎能不叫人不寒而栗?《不愤怒的世界》上市以来,引起很多家长关注,可见我们为人父母者那种隐藏在内心的震动。的确如此,爸爸的阴阳脸也许就是无数家庭教育的残酷现实。 家长为什么会愤怒呢?根源在于很多家长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拥有绝对的所有权、支配权、管教权,我有责任和义务来教育好这个不懂事的孩子,而这些权利一旦失控,一旦不能如我们的愿,我们就会愤怒起来。伴随着儿子从蹒跚学步到一天天长大,我的好玩的儿子也一天天变得让我无法控制,一种无法控制自己儿子的情愫在我内心累积成愤怒经常爆发出来。尤其是他上了小学之后,他不能在我下班之前做完作业,我会大发雷霆。他不收拾玩具或玩起来没完没了,我会怒发冲冠。甚至他不能在 5 分钟内刷完牙,我也会火冒三丈。我想这种情形并非唯我如此,这幅景象大约是拥有成长期孩子家庭的常见风景。 亲身证明:愤怒的确会遗传 某个周末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光惦记着跟小朋友们玩,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我怒从心头起,霎时沉下脸来,儿子大概是见惯了我的这种面目,用祈求的眼神,满脸讨好向我央求:爸爸,明天是星期六,明天我再做作业,可以吗?我冷冷地说:可以啊,后天不做也可以,永远不做都可以。儿子听完后眼泪在眼眶里愤怒地打转,但莫名的屈辱令他下决心不让眼泪流出来。看着他愤懑的表情,我仿佛被电击了。我的语气、语调,这讽刺、挖苦的味道,不正是我的父母亲当年对我说的话吗?今天的我怎么又把这些话劈头盖脸地扔给了我的儿子?片刻的灵魂出窍之后,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真是太可怕了。我开始意识到,我不仅遗传了来自父母的生物基因,还有生活习惯、人生经验,乃至说话的语气和遣词造句的方式等许多东西。我幼时的家庭并不安静,儿时的不快让我发誓要给自己孩子一个宁静的家庭。但此时,我意识到我未能如我所想成为一个好父亲,父母似乎把坏脾气这种病毒也遗传给了我。我开始反思,坚决不能再把可怕的愤怒病毒遗传给我的儿子,我自己摸索着开始了艰难的改进。 在遇到《不愤怒的世界》这本书时,我突然发现,这不正是作者超越时空对我的愤怒情绪进行诊疗吗?作者对那些引起发怒场景的描述不正是我的亲身经历吗?亚伦博士的愤怒管理方程式也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是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了吗 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了。其实,当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当我遇到《不愤怒的世界》这本书后,我越来越发现,并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而是现在的家长越来越不像家长了。我们的家长在高兴时用金钱、麦当劳、名牌运动服来奖励孩子,不高兴或孩子不听话时就是怒斥,这一情景几乎出现在所有孩子上小学后的家庭中。我们的家长把孩子的所有课外时间都统统地剥削去上辅导班,孩子没有玩耍、游戏和自己的时间,家长又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家长在升学压力、社会竞争和各种教育学说的影响下,对于家庭教育是什么已经失去了判断力。 大部分家长每天在外面劳碌奔波,为的是能给子女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殊不知,就在我们拼命赚钱的时候,无意间却把另外的病毒遗产愤怒的坏脾气留给了子女。这种遗产对于他们来说,比起不给他们留任何财产更残酷。 曾几何时,中国的家庭教育刮起了一股赏识孩子和孩子,你真棒之风。然而, 10 年之后,回望家庭教育,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气得真想揍他一顿到孩子你真棒之间的跨越似乎太大了,我们能够压制怒火在心中就已经是孩子的万幸了,我们不恶语相加、冷嘲热讽就已经很符合家长的身份了,在怒火中烧之时仍然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似乎是一种奢谈。是赏识教育不对吗?显然不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父母在该愤怒的时候依然会愤怒,在该大打出手的时候依然大打出手。能如是理解,我们就找到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的真正原因。现在是该家长改变的时候了,家长改变要从改变愤怒的习性开始,从愤怒管理开始,因为愤怒管理是连接气得真想揍他一顿和孩子你真棒之间的桥梁。 【作者亲笔信】愤怒并非是天生的野兽 ■ 罗伯特亚伦 多娜布莱斯 你听起来好残忍。在我刚刚接手处理个案时,我的督导有一次在听完我为客户作咨询的录音带后送给了我这句评语。我很难过,因为他说得没错,我的语气听起来的确有点刻薄。想当初之所以攻读心理学,部分原因跟我饱受精神虐待的童年生活有关。我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愤怒随时都可能毫无预警地爆发。记得在我 10 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的父亲不小心用榔头敲到了大拇指,痛得高声咒骂了几句,其愤怒的火力如此强大,让我几乎从地上弹了出去。多年后,我上了大学,也接受过数年的心理治疗,但说话的语气俨然是我父亲的翻版虽然没那么可怕,但确实是残忍的。 当时的我,一个二十五六岁、前程似锦的心理学家,说话的口气怎么会如此严厉、如此苛刻呢?于是我继续接受治疗。另一方面,我同时也否认自己的愤怒。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女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我,说我是个刻薄的人。我当时实在无法相信她们的指控,但是现在,我了解了。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愤怒找出合理的借口,再把问题怪罪到别人身上我会生气还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由于我父亲的暴怒,让我意外跨入了心脏医学的领域。父亲第一次心脏病发,是在他 46 岁那年。我不想步他的后尘 ,1981 年,我前往旧金山拜访弗里曼博士,他是一位心脏科医师,也是 A 型人格理论的创建人之一。在弗里曼博士的机构中,我很快明白了A型人格有两大主要特征,其中之一便是暴躁易怒,对某些人而言,任何有压力的情境几乎都可以变成愤怒的导火线。 所谓压力,一般指的是发生在我们之外的状况。压力事件有大有小,大者如失业或失去所爱的人,小者如和子女发生口角。一个人如何面对压力事件,会成为他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像我,就习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处理外在的压力事件。我常常注意到,当外在的状况不尽我意时,我的脑袋里就会开始进行愤怒的自我对话。 我在自己的生活和替人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和我有相同问题的人还不少。很多人习惯在受挫时将情绪强烈地表达出来。事实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长久以来也一直猜测,压抑情绪可能会导致生病。但弗里曼的研究发现却和长期以来的心理学理论背道而驰根据他在研究上的创见,经常发泄怒气会在生理上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引发心脏病。虽然把怒气发泄出来可能会让你觉得精力充沛,但肾上腺素的激增也可能产生极类似毒品的作用:当下你觉得很爽快,重复使用却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 后来,我在纽约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工作时,有机会接触到各年龄层的许多病人,协助他们找出更好的压力与愤怒管理技巧。几个月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些病人虽然背景各异,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很多人的父母跟我父亲一样也患有心脏病,而且,一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也都有愤怒的问题,许多人会相当忧心。愤怒的情绪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影响了他们和上一代或下一代的关系。我经常被问到:我的孩子会不会学习我的模式,用愤怒来处理压力?他们年纪大了以后是不是也会得心脏病?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什么伤害,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事了。我在自己和许多病人的身上都看到,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可以带来多大的裨益。所谓以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多半时候并不是指在当下将愤怒表现出来,而是说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再加以处理。 要有效管理愤怒,并不需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在这方面一点儿帮助都没有。此外,你也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你会动怒,很多时候或许是有正当的理由,没错,但那些怒气完全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要管理好你的愤怒,你首先必须承认它。迁怒于他人或讲些尖酸刻薄的话,对管理愤怒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用言语来奚落他人,短时间内你会有一股胜利的快感,但这往往会伤害到你和对方的关系,而这一点,愤怒的当事人往往也心知肚明。 让我回到我的治疗督导对我讲的那几个字:你听起来好残忍。即使事隔 30 多年,如今谈起这件事,我仍旧感到难为情。然而,要感谢他让我开始反躬自问,因而踏上了这维持 30 多年的学习历程:研究愤怒、了解愤怒和管理愤怒。我当时为什么那么残忍?因为我觉得很受挫。当时和我谈话的病人是个边缘型人格患者,我每问一个问题,她就把谈话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让我觉得很灰心。直到我的督导指出了这一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为治疗师的我,谈话的主导权竟然被病人抢去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受尊重,所以才表现得那般残忍。而这一点,或许是我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觉得不受尊重时,我们会感到生气。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努力地辩解说自己的意见跟对方有哪些细微的差异,以至于见树不见林,始终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这么多年以来,在我花了这么多心血彻底研究愤怒以及愤怒管理之后,我现在的表现如何?我 12 岁的女儿给我打了个 B 的成绩,妻子则没说什么。事实上,我仍然会产生许多愤怒的想法和情绪。公平和完美是我极为重视的两样东西,任何状况只要不够公平、不够完美,都可能令我发火或起码让我感到焦躁。还好,我多半能克制住自己想要给对方一点教训的冲动,因为我知道,这样做一点帮助都没有。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不会把愤怒发泄出来,而会把怒气留给自己。 敏锐与圆通是我们在解决各种引发愤怒的情况时需要的两种特质,然而,就算具备这两种特质,我们在生气时往往也很难将它们施展出来。所以,我会等,引发愤怒的状况,很多最后似乎都会自行解决,或变得不那么严重。如果有什么问题真的需要讨论,我也会尽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把它提出来。这一点我不见得每次都做得到,但是很明显,这是我用来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10/22/content_19601.htm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4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家长作为教育者
余孟孟的博客 2009-9-6 11:02
余孟孟 按: 这是今年暑假期间我在山东淄博金钥匙学校的几场家长会上所做的报告,作为纪念,把提纲列在这里,以备后忘。 首先,欢迎各位老师来到金钥匙学校。为什么称各位为老师呢?我们知道,在建国之初那几年,人们见面相互打招呼,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用的称呼大多是同志。后来用师傅的较多,近几年老师一词却在有些地方流行起来。什么老师您去哪里?老师,向您打听一下,却不管对方是不是学校的老师。我是陕西西安人,这次是第一次来淄博,也是第一次来山东,就遇到过这种被陌生人称为老师的情况。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老师这一称呼的逐渐流行,其实预示着我们整个社会或某个地区逐渐对学习,对教育重视起来了。不管一个家庭的存款有多少,她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我称各位为老师,却不止是在这种口头称呼的意义上,还有一个更根本的意义。在心理学史上,有一个经典命题,即早期经验对人整个一生的影响,包括弗洛伊德,皮亚杰在内的许多心理学家都研究过这个课题。其实,这主要说明在人的早年,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就是说,在孩子那里,你们在座的各位才是他们真正的第一 任 老师,而我们,包括公立学校的老师,只能是孩子的第二 任 老师。今天,我们第一、第二 任 老师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共谋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我们已经上了初中或快上高中的孩子,有些家长显得手足无措起来。怎么自己以前的那个乖乖女不见了?以前那个很听话的傻小子也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谈一下家长的四项修炼问题。哪四项修炼呢? 第一项,正爱的修炼。 第二项,无知的修炼。 第三项,赏识的修炼。 第四项,专家的修炼。主要从聪明的含义,对木桶原理的批判,对以强带弱的介绍等方面做讲解。 接着,谈一谈我们在金钥匙学校的探索和研究。 其一,从普遍性上讲。 1. 课程分层。 2.NLP 教学理念和操作特征。 其二,从特殊性上讲。 1. 学生分析。 2. 学生个人档案。 最后,根据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意识,认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侧重点不同,可相互补充。概括如下: 1. 公立学校侧重个性同化,而私立学校注重个性解放。 2. 公立学校侧重尊师敬长,而私立学校注重与师为友。 3. 公立学校侧重学会服从,而私立学校注重享受平等。 4. 公立学校侧重感受约束,而私立学校注重体验快乐。 5. 公立学校侧重养成勤奋,而私立学校注重发现智慧。 6. 公立学校侧重夯实基础,而私立学校注重孕育创新。 7. 公立学校侧重教育知识,而私立学校注重发展能力。 谢谢各位! 2009 年 8 月 1 日 于淄博 附: 教育的智慧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全部,而孩子的学业水平能否健康的成长更是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面临工作压力而无暇管教子女,听之任之,你爱孩子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和谐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造成不良后果。 同一个老师授课,有的学生听的明白,有的学生却听不懂,除了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关外,还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类型有关,学生学习有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的类型,如果家长明白学生的学习类型,那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欠练点进行强化,则事半功倍。 为了让孩子在信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校将与周六全天与初中部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类型,我们也根据我们的观察,为学生建立了一份档案,为学生秋季学习提供一份参考。 家长会具体时间: 具体时间: 8 月 1 日 周六 初一级部: 8 : 00 9 : 30 初二级部:一至四班: 10 : 00 11 : 30 五至八班晚上 7 : 00 8 : 30 初三级部: 2 : 00 3 : 30 初四、高一级部: 4 : 00 5 : 30 主讲人: 余孟孟 老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 金钥匙学校高校长 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咨询方式: 2684193 8624648 13371587166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3825 次阅读|1 个评论
遛狗,跑步与平庸
rbwxy197301 2009-6-29 13:34
昨天读了南方周末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是龙应台的伤心笔记,探讨的主题是家庭教育与公民教育。文章很长,但是很多内容对于我们如何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很有裨益。 龙应台讲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你如果早上到一个学校操场上跑步,有的人拉着一只狗去遛,有的人在那儿练习跑100米,有的人练习跑5000米。那悠哉悠哉遛狗的人碰到那个跑5000米的不会觉得自己平庸,因为他根本在做不同的事;跑5000注的那个人以他的速度跑,旁边过来一个跑百米的人,他也不会觉得平庸,因为他的目标不一样。平庸与否,其实完全要看你把目标设定在那个轨道上。 很从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在做一些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事。其实当我们真正去了解他的处境,他的目标,我们的看法就会改变。大部人不会成为杰出的人,但是可以成为快乐的人。 想看一下文中提及的《给河马刷牙》,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在百度贴吧贴出来了,现转载如下(http://tieba.baidu.com/f?kz=180226514) 1.现实的一代     安德烈: 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你将来想做什么,所以跟我胡诌一通。 是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于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太害怕,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我几乎要相信,你是在假装潇洒了。今天的青年人对于未来,潇洒得起来吗?法国年轻人在街头呼喊抗议的镜头让全世界都震惊了:这不是上世纪六零年代的青年为浪漫的抽象的革命理想上街呐喊kk带着花环、抱着吉他唱歌,这是21世纪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现实生计在烦恼,在挣扎。你看看联合国2005 年的青年失业率数字: 比利时21.5%;澳洲22.6%;芬兰21.8%;法国20.2%;希腊26.3%;意大利27%;波兰41%;斯洛伐克 32.9%;西班牙27.7%;英国12.3%;美国12.4%;德国10.1%;香港(15到24岁青年的失业率)9.7%;台湾10.59%。数字不见得精确的中国大陆,是9%。 你这个年龄的人的失业率,远远超过平均的失业率。巴黎有些区,青年人有百分之四十出了校门找不到工作。然后,如果把青年自杀率也一并考虑进来,恐怕天下作父母的都要坐立难安了。自杀,已经是美国15到24岁青年人的死因第一位。在台湾,也逐渐升高,是意外事故之后第二死因。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青年是最高的自杀群。芬兰、爱尔兰、新西兰3个先进国家,青年自杀率是全球前三名。 你刻意闪避我的问题,是因为21岁的你,还在读大学的你,也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了吗?      2.灰姑娘的一代 我们21岁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正是大多数国家经济要起飞的时候。两脚站在狭窄的泥土上,眼睛却望向开阔的天空,觉得未来天大地大,什么都可能。后来也真的是,魔术一般,眼睁睁看着贫农的儿子做了总统;渔民的女儿,成了名医;面摊小贩的儿子,做了国际律师;码头工人的女儿,变成大学教授;蕉农的儿子,变成领先全球的高科技企业家。并非没有人颠沛失意,但我们真的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啊,安德烈,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亲眼目睹南瓜变成金色的马车,辚辚开走,发出真实的声音。 我身边的朋友们,不少人是教授、议员、作家、总编辑、律师医师、企业家科学家出版家,在社会上看起来仿佛头角峥嵘,虎虎生风。可是,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其实都藏着一小片泥土和部落kk我们土里土气的、卑微朴素的原乡。表面上也许张牙舞爪,心里其实深深呵护着一个青涩而脆弱的起点。 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些所谓社会精英同时请出我们的父母去国家剧院看戏,在水晶灯下、红地毯上被我们紧紧牵着手蹒跚行走的,会有一大片都是年老的蕉农、摊贩、渔民、工人的脸孔kk那是备受艰苦和辛酸的极其朴拙的脸孔。他们或者羞怯局促,或者突然说话,声音大得使人侧目,和身边那优游从容、洞悉世事的中年儿女,是两个阶级、两个世界的人。      3.提摩 你的20岁,落在21世纪初。今天美国的青年,要换第4个工作之后,才能找到勉强志趣相符的工作。在解放后的东欧,在前苏联地区的大大小小共和国,青年人走投无路。在先进的西欧,青年人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都外流到了印度和中国。从我的20岁到你的20岁,安德烈,人类的自杀率升高了百分之六十。 于是我想到提摩。 你记得提摩吧?他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多少年了?我也不记得,但是,当年他失业时只有18岁,今年他41岁了,仍旧失业,所以和母亲住在一起。没事的时候,坐在临街的窗口,提摩画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从巴士顶伸出来。长颈鹿穿过飞机场。长颈鹿走进了一个正在放映电影的戏院。长颈鹿睁着睫毛长长的大眼,盯着一个小孩骑三轮车。长颈鹿在咀嚼,咀嚼,慢慢咀嚼。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也没有结婚。所以也没有小孩。提摩自己还过着小孩的生活。可是,他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 我担不担心我的安德烈kk将来变成提摩? 老实说是的,我也担心。      4.不是孩子,是别人 我记得我们那晚在阳台上的谈话。 那是多么美丽的一个夜晚,安德烈。多年以后,在我已经很老的时候,如果记忆还没有彻底离开我,我会记得这样的夜晚。无星无月,海面一片沉沉漆黑。可是海浪扑岸的声音,在黑暗里随着风袭来,一阵一阵的。猎猎的风,撩着玉兰的阔叶,哗哗作响。在清晨3点的时候,一只蟋蟀,天地间就那么一只孤独的蟋蟀,开始幽幽地唱起来。 你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 你坐在阳台的椅子里,背对着大海。清晨3点,你点起烟。 中国的朋友看见你在我面前点烟,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意思是kk他他他,怎么会在母亲面前抽烟?你你你,又怎么会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 我认真地想过这问题。 我不喜欢人家抽烟,因为我不喜欢烟的气味。我更不喜欢我的儿子抽烟,因为抽烟可能给他带来致命的肺癌。 可是,我的儿子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我要如何不准许呢?我有什么权力或权威来约束他呢?我只能说,你得尊重共处一室的人,所以请你不在室内抽烟。好,他就不在室内抽烟。其他,我还有什么管控能力? 我看着你点烟,翘起腿,抽烟,吐出一团青雾;我恨不得把烟从你嘴里拔出来,丢向大海。可是,我发现我在心里对自己说,MM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一个个人。他就是一个别人。 我心里默念了3遍。 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容易啊!      5.灵魂清醒 你哪里平庸了?我说,平庸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 我看着你是的,安德烈,我有点惊讶。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 你捻熄了烟,在那无星无月只有海浪声的阳台上,突然安静下来。 然后你说,你会失望吗? 海浪的声音混在风里,有点分不清哪个是浪,哪个是风。一架飞机闷着的嗡嗡声从云里传来,不知飞往哪里。蟋蟀好像也睡了。你的语音轻轻的。这样的凌晨和黑夜,是灵魂特别清醒的时候,还没换上白天的各种伪装。      6.给河马刷牙 我忘了跟你怎么说的kk很文艺腔地说我不会失望,说不管你做什么我都高兴因为我爱你?或者很不以为然地跟你争辩平庸的哲学?或者很认真地试图说服你你并不平庸只是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不记得了,也许那晚葡萄酒也喝多了。但是,我可以现在告诉你,如果你平庸,我是否失望。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同样的,抽烟不抽烟,你也得对自己去解释吧。   MM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3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母是孩子科普教育的第一人
hhanb 2009-4-8 09:24
197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威廉伦李普斯科姆,这是一个从小就对化学实验着迷的科学家。李普斯科姆将儿时游戏性质的实验提升为科学实验,靠得是一系列的科普教育,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父母的支持。 李普斯科姆小时候爱玩化学实验,经常把满屋子搞的乌烟瘴气,当母亲走进他房间时,他总要手忙脚乱地掩盖一番。可是,最终还是露馅了。好在李普斯科姆的父亲对儿子的这种鲁莽行为一直持宽容态度,所以就有了李普斯科姆从最初萌芽的化学小实验、科技制作、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到科普读书一系列的科普活动。 11 岁时,父亲带李普斯科姆参加了一次当地大学的天文科普讲座。这是专门为市民举办的系列科普讲座之一。第一次听科普讲座,小李普斯科姆就被奥妙无穷的天文学知识打动了。 13 岁时,芝加哥举办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父母又带他前往参观。会上展出了当时世界上许多最新发明创造,这些科技发明新玩意儿总能吸引住李普斯科姆的目光,除了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到欣喜之外,小李普斯科姆也对科学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为此,他说过:父母带我们去参观博览会,没有比这更棒的事了。 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父母又及时给儿子买了许多科普方面的图书,其中有两本对李普斯科姆影响深远。一本是在他 17 岁是读到的《人难以彻底了解的万物之灵》,这本书是由 1912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法国外科医生和生理学家阿列克斯卡雷尔撰写的,这是一本介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生理作用以及药物原理的普及读物。另一本是一部科幻小说,书名叫《二维王国》。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只有两维的平面世界里,书中的国王却是一个球体,对于他的那些没有立体视觉的臣民来说,球体和平面的圆形没有什么区别,这就闹出了许多笑话。不过除了精彩的故事外,李普斯科姆更多是从中领悟到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到数学工具的重要性。李普斯科姆就这么沿着科普教育路线走向大科学家的行列。 西方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说明人家有重视家庭科普教育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对科普教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人们普遍相信科普就是教育。准确地说科普就是前科学教育,就是科学启蒙教育。之所以需要科学启蒙是因为人的科学兴趣爱好并非与生俱来,许多都要借助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少年恰恰是寻找和发现科学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也因此家庭科普就派上了大用处,父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一直以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成为科学家的细胞,关键看父母愿不愿意或者说善不善于发现,发现后是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的态度,还是迫于传统文化与应试教育的现实压力而加以掩盖甚至扼杀。据我的观察属于前者的很少很少,而属于后者的却大有人在。家庭科普在我们国家缺的就是文化传统的支持。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重文轻理,重官轻工的特征,而以高考为目的的教育现实又没有给科普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我们的科普教育就只能停留在政府的文件上。依笔者的观察,科普教育在家庭仍然是最薄弱环节。平时父母们除了关心孩子的作业与成绩外,周末有点时间都用在陪孩子学琴棋书画上去了,我是没有看到一个周末科学兴趣培训班,也没有听说有哪个家庭父母陪孩子一起玩科学实验,或者全家人一起到野外进行自然科学考察。 显然,从历史上看许多科学家都得益于儿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科普教育。那种寄希望从考取大学再开始确立科学家的理想的做法,再怎么说也比从儿时就树立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晚了许多,这是否是我们科学不如人的一个因素呢?我们常常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点,可为什么在科学启蒙和家庭科普教育上就甘愿输在起点呢?这个问题真值得深思.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孩子送份科学礼物
hhanb 2009-3-24 08:42
现在的孩子过起生日来个比个地排场,不是邀请一帮小朋友一起派对,到麦当劳大吃大喝一回,就是给父母索要生日礼物,小则一个玩具娃娃、一具汽车模型,大则一双名牌球鞋,或者来一部山地自行车,生日礼品市场生意一直看涨,可见需求之大,前景之好是毋庸置疑的。这倒使笔者想起一个话题来,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跟大家伙做个交代。 生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般人们想到的就是生日聚会,小朋友在一起热闹热闹。主要目的是结交朋友,让主人公度过愉快的一天。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绝好机会,特别是进行家庭科学教育的一个契机,笔者在阅读科学家故事的时候发现,一些很有名的科学家,就是这方面的幸运儿,他们在少年时期,有幸在生日这天收到来自父母的一份特别的礼物,我把她称之为科学礼物。 所谓科学礼物主要是指有利于少年科学启蒙教育的礼物,比如科普读物、小科学实验器材,或者是小五金、小地质勘探包、标本采集箱,或者带孩子参观科学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等。 197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威廉伦李普斯科姆是一个从小就对化学实验着迷的科学家。李普斯科姆之所以能将儿时游戏性质的实验提升为科学实验,主要归公于父母有意识、有目的的科学启蒙教育。 11 岁时,父亲带李普斯科姆参加了一次当地大学的天文科普讲座。第一次听科普讲座,小李普斯科姆就被奥妙无穷的天文学知识打动了。 13 岁时,芝加哥举办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父母又带他前往参观。会上展出了当时世界上许多最新发明创造,这些科技发明新玩意儿总能吸引住李普斯科姆的目光,除了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到欣喜之外,小李普斯科姆也对科学家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为此,他说过:父母带我们去参观博览会,没有比这更棒的事了。 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都德利罗伯特赫希巴奇 11 岁那年,《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一期天文学专刊,一下子抓住了赫希巴奇的好奇心。看到孙子这么喜欢这本杂志,奶奶就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赫希巴奇。有一段时间,赫希巴奇总是把这本杂志带在身上,只要有空就想拿出来看看。有一次,他把杂志带到了学校,不知道怎么回事,杂志不见了。急得赫希巴奇抓耳挠腮的样子,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后来同学们分头帮他找,终于找到了,赫希巴奇沮丧的心情才算平静了下来。 50 年过去了,当年焦急寻找书籍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在他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仍可以看见那本纸张早已发黄的《国家地理》杂志。 1993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童年,得到一套化学器具和实验装置的圣诞礼物,这让穆利斯喜出望外。在这套科学礼物的感染下,穆利斯疯狂迷上了化学实验,表现出了极大的科学热情,这种童话般的科学行为深深打动了当地一间中学的化学老师。老师特地准许穆利斯和实验小组的成员放学后,留下来继续使用学校的实验室。 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火箭工程师维尔纳冯布劳恩,从小就特别喜欢幻想在太空飞行。那是在一天,他从教堂做完坚信礼回到家中,母亲送给他一台望远镜。笔者看过不少欧美电影,在许多涉及学生的镜头中,常常能看见在他们的房间支着一架望远镜。这也就是说科学礼物早已成为西方家庭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手段之一。 科学的乐趣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之中,贯穿于科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科学家站在诺贝尔颁奖台上的瞬间,只是科学生涯中极为短暂的一刻,虽然,那是他最为荣耀的一刻。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主要不是靠获奖推动的,而是靠科学家自觉的、快乐的科学实践推动的。所以说,科学之快乐一定孕育于科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当中。 有意思的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参与科普活动在某种程度就是亲身感受科学研究。小科学家就是准科学家。在一个人的童年时光能够体验做科学家的乐趣,想必是一件惬意的事。可惜,这样一件极富科学教育意义的事,在应试教育的威逼利诱下,已经退避三舍。在学校,科普活动有日渐萎缩的趋势,学生课外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曾几何时开展的还是那么轰轰烈烈,可如今大多已销声匿迹。在家庭,科学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少有父母自觉地给孩子买科学礼物,更很少有父母为孩子建家庭实验室。 笔者的观点是,人的童年时光来自家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学校的影响,父母是孩子人文素养教育,也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一人。家庭教育就是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个人分类: 未分类|655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要我的孩子明白 (不知道出处了,个人电脑录入)
pikeliu 2009-3-21 21:44
我要我的孩子明白…… D 默里 我知道要是教孩子用5除10,这课程很快就可教完,可是要教女孩成为女人,男孩成为男人,这就得教一辈子。 假如我只教我的孩子一样东西。我要他们明白,幸福与爱之间有无限深切的关系。 我要告诉我孩子,人生的幸福,只是用偶然一段愉快时光来衡量的。我要他们知道生命的享受不是一辈子,甚至不是一季节,而是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下雪的午后,庭园中野餐时,等待孩子退热时,晚上夫妻相对默默静坐时,从洗衣店取回她一条裙或他一套衣服时,他们要是在这些场合找不到快乐,那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是找不到的了。 我想做父母的应该充分培养孩子有诚实的完整的人格。我要我的孩子明白这种品质是良朋益友,可助我们自爱而受人爱。完整的人格有如完整的构,好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 我要我的孩子明白,世界是属于大家的。我们所取得的不要超过所贡献的;爱多于恨,帮助多于伤害,能使我们更快乐。 我要我的孩子明白,生命中只有一样真魔术,确实能够移山,能使梦境成真,真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还可以享受,这魔术就叫做“相信你自己”。 我要他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假如他相信自己,就要尽力而为,以求达到目的,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而踌躇不前。因为太多顾虑,会使他壮志消沉,甚至裹足不前。 我要我的孩子明白,没有什么比得上做个好人。倘若他们想藉努力得到尊敬、赞美、金钱、安全和满足,再没有什么能比做个好人更容易得到这一切了。 也许等他们能领悟这道理时,我会告诉他们一个木匠的故事。他向顾客展示刚完成的一个漂亮小柜,甚至抽屉的背面都做得很精致。 “为什么在抽屉背面费那么多功夫?”顾客问,“谁都不会晓得的。” 木匠用指头在柜面上爱惜地抚摸,回答说:“我晓得。” 我要培养我的孩子具有自信心,希望他们自动发展思考能力,与思想开朗的人相处时,感到自在。我一定要教他们对自己的决断要像对待汽车一样,经常小心检查,还要时时换新的。 医生也许会告诉我的孩子,健康与长寿大部分有赖于食物。我却要告诉他,我认为健康与长寿更有赖于他的思想。试看我们当中,那些胸襟广阔、思想开朗的大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及哲学家,似乎都是很长寿的。 我想人的苍老和年轻,不一定是年纪和机能的关系,而是人生观使然。因为只要思想不闭塞,精神不萎靡,就不至于身心方面支持不了。他们永不会失去孩子般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听从一个小小声音不断地激励和推动:不要错过每一次日出。 (1989年摘抄,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录入电脑)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幅国际妇女节的漫画(美)
wangdh 2009-3-17 03:32
漫画说明: 我是一个妈妈。 你们是我的孩子。 我做好了,你们就会做得好。 那就是国际妇女节的含义了吧。 一幅国际妇女节的漫画(美)及其家庭教育 三月八日 是妇女的节日,在咱们国家叫三八妇女节。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叫国际妇女劳动节,这一天妇女要参加劳动吗?小时候义务劳动特别多,说是义务,多数是强制性的。实际上,现在也不是很明白这个名称,无非是强调劳动妇女的节日。实际叫国际妇女节更合适一些,少些政治味道,多点节日的味道。 根据网上的资料:国际妇女节的历史可以追踪到 19 世纪初。最早的活动应该说是 1908 年 15000 名妇女在纽约举行游行,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资和选举权。美国于 1909 年 2 月 28 日 第一次欢庆妇女节。 1910 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劳动妇女大会上,德国民主党的妇女办公室主任 Clara Zetkin 建议,每个国家每一年都应该在同一天庆祝妇女节,传达她们的呼声和需求。在这个倡议下, 1911 年,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等国家在 3 月 19 日 首次庆祝 国际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WD) 。 1913 年俄国妇女在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首次庆祝国际妇女节。随后经讨论,决定 3 月 8 日 为国际妇女节庆祝日。 现在将国际妇女节作为例行节日的国家有:中国、亚美尼亚、俄罗斯、 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其顿王国、摩尔多瓦、蒙古 、 塔吉克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有些国家还将妇女节等同于母亲节。这一天是妇女被鲜花包围的一天。 相关信息见: http://www.internationalwomensday.com/about.asp 曾问过房东,美国是否庆祝妇女节,他没有这个节日。还说,只有林肯的生日、独立日啊,这些才是可以庆祝 (celebrating) 的,其他的有什么可庆祝的。美国人对 celebrating 还挺较真的。本来对洋文的同义词就犯晕,就不敢吭声了。可是过了几天,老人家兴冲冲地拿着一张报纸,说这里有国际妇女节的消息。我一看是幅漫画,看了半天说:这不是庆祝妇女节啊,有什么特别含义吗?他说,应该没有特别含义。我琢磨着,这不就是咱们说的家庭教育吗? 所谓的上行下效,母慈儿女善,老子英雄儿好汉,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什么含义? 还想起了一部小时候看的印度电影《拉兹之歌》,里面很典型的台词就是贼的儿子,永远是贼。拉兹之歌,很动听,很感人。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达尔文和威尔逊了。基因很重要,环境也重要,二者合起来更重要。 Nature or Nurture? (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看看这幅漫画吧,很有含义的。您还看出什么了呢? 关于 2009 年国际妇女节,这里有一个视频: http://www.internationalwomensday.com/about.asp (王德华 2009.3.15 )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2672 次阅读|7 个评论
这是你的事,爸爸妈妈不能帮你
wlingj 2009-1-30 12:41
家庭教育在孩子未来职业素质竞争上可以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当我们对年幼的孩子说:这是你的事,爸爸妈妈不能帮你,开始了孩子的素质教育,那么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素质教育需要上层次,孩子十岁以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对孩子说:这事做得不好,不要费心解释,解决它!孩子有机会独立面对工作并解决问题,是孩子综合素质提升最直接与有效的方式。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人才不仅需要培养,还需要发掘。
个人分类: 幼儿培养|4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寄语学生:新年里享受生活吧
wangdh 2009-1-4 00:39
寄语学生:新年里享受生活吧 (王德华 2009.1.3 ) 新年里本想给研究生们说点什么,也没有考虑他们是否愿意听。开始敲键盘了,却突然想从小学生开始了。都是自己一时的随想,别太较真。 小学生 :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天要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喜欢的事情,多做;喜欢的书,多读;喜欢的问题,多问多思考;喜欢的玩具,让爸爸妈妈买;喜欢去的地方,让爸爸妈妈带着去玩。尽快完成学校的作业,给自己创造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妈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多提醒爸爸妈妈说:我特别想有个快乐的童年! 中学生 :没有办法,尽量做到考好每门课。尽量找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清净一下吧。压抑了,就吼两嗓子;累了,就躺在床上睡会儿;烦躁了,就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拍拍桌子也行,再不行就到操场上跑两圈。千万别讨厌学习,别厌恶作业,更别逃避现实。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跟爸爸妈妈冲突是很正常的,但一旦发生冲突,可千万别做出格的事情,更不能随便就离家出走,那会急坏爸爸妈妈的。跟妈妈轻轻说:妈妈,我很累,您能少唠叨点吗?跟爸爸说:能跟我出去散散步吗?咱俩聊聊吧。让生活规律一点,将学习认真计划一下,将作业好好总结一下,尽量不要将自己塑造成只会做题的机器。一定要有信念:明天会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多开窗子,多看绿色,多看阳光。有时间就哼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小曲吧。 大学生 :终于脱离了题海,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了。可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了,曾经想读的书,就放开劲读吧;曾经想唱的歌,就可劲吼吧;曾经想思考的问题,就认真想吧;曾经想给父母的表白,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们吧。信息时代了,社会变得有些浮躁了,流行多了,时尚多了,诱惑也多了。大学生活可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最青春的时光。大学生活是最惬意的生活,大学文化是最青春的文化。坐在教室里,思考吧;坐在图书馆里,思考吧;走进实验室,思考吧。让大脑动起来,让双手动起来。少花点时间在网吧里,在 QQ 里,在 MSN 里。在知识的海洋里,要学会游泳。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自我调整,更要珍惜生命,健全的人格很重要。告诉爸爸妈妈:你们讲的那些道理,我逐渐懂了,我开始长大了,你们放心吧。在大学里总得认真学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吧,有两把刷子,也好挣个饭碗不是。大学毕业了,总不能还啃父母吧。时间很宝贵,这段时光更可贵,可别荒废了。 研究生 :天之骄子。带着追求,带着梦想,又踏上征程了。你选择了学术,选择了兴趣,你同时也选择了寂寞。研究生生活,是一种创造的生活,是一种探索的生活,是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生活,是一种充实的生活。你会发现每个领域都是那么深邃,都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未知。你可以告诉大众你的发现,你可以为人类创造新的知识。你撰写的文章可以变成铅字,你可以用洋文给洋人介绍你的工作,你可以站在演讲台上,向专家展示你的成果。这个阶段,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个人兴趣的满足,是探索未知的体验,是走向成功的磨练。今天你付出的劳动,明天总会被得到认可。你的汗水,终会有收成。不要幻想一步登天,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不要幻想不劳而获,更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做学问是清苦的,做学问是自由的,做学问是充实的,做学问更是快乐的。发现的快乐和满足,不是什么人就可以体验到的。做学问是专业了,是少数人的专利,享受吧,自豪吧,珍惜吧。抛弃那些苦恼,抛弃那些幻想,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吧。别老惦记着你的 SCI 论文了,多想想都掌握什么技术了,培训什么能力了?学到哪些本事了?这可是你要独立练摊的看家本领啊。老大不小了,对生活应该有个认识了吧,健全的人格也建立起来了吧,对事业是不是也该认真策划了? 让教育回归自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本质。我们每个人组成了社会,每个科学人组成了学术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会影响社会,会影响学界。 (王德华 2009.1.3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8049 次阅读|7 个评论
寄语家长:新年里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吧
wangdh 2009-1-3 01:39
寄语家长:新年里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吧 (王德华 2009.1.2 ) 几个高中时的老哥们,新年第一天抽暇聚了聚。尽管都在北京,平时很少聚的。 高中同学相聚,谈论的话题怀旧的成分和家庭的成分多些,交谈也比较有深度,没有心理压力,这种交谈实在是一种享受和放松。谈论的话题主要还是诸如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生活感悟,怀念过去等等。孩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当今严重冲突,这样孩子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劳累和疲惫,生活失去了乐趣,家庭战争也逐渐升级。孩子上了大学,作为父母身上的大石头算是卸下来了,的确感觉是一种解脱。作为尚在读中学孩子的家长,则往往会忍不住拍案而起,痛骂当今应试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摧残,慷慨激昂之后还得面对现实,实在是无奈。可怜的孩子们!孩子们真可怜! 我们男家长们的一致意见是: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了,要多给孩子自由,不要太在乎考试成绩。只要孩子走正道,知道学习,至于将来考什么样的大学并不十分重要。要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欢乐,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孩子的脸上荡漾着笑容,让孩子享受属于孩子的时光。妈妈们不要去攀比,不要逼迫,不要管压。要多鼓励孩子,多安慰孩子,多理解孩子。让孩子每天都朝气蓬勃,让孩子每天都能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回家。只要孩子回家,家里就充满了朝气和欢乐,孩子会不停地在你的身边唠叨学校里的趣事。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生活啊。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我多年来的期盼。很可惜,儿子已经进入大学校门了,我期待的这种情景自从孩子进入中学后就再没有出现过。还好,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他还是“享受”到了我期待的这种环境。还记得在他小学的时候,我帮他做展板“我的家乡”庆祝“六一”,帮他做剪纸,为了让他早些睡觉,还偷着模仿他的笔迹帮他写作业。课外我们拒绝任何的什么奥数班,什么英语班的 … … 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日子。这种日子等孩子进入初中,就荡然无存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也一下子变了样,乌云也一直笼罩在我们心头,现在想想那是种什么日子啊。我懂得了什么叫无奈,什么叫煎熬。可是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你能奈何?今天我又看到听到了老哥们的哭诉谩骂痛斥,只感觉心痛!可怜的中国教育,我们该如何面对?我知道劝说没有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坐在了这辆飞速行驶的列车上,谁要是想跳车,注定是冒险。无奈,只能熬着,只能盼着列车长接到停车或者慢行的命令了!如果列车不停、不减速咋办?我们这些乘客好好思考吧,咱们心理健康一些,理智一些,自己做些改变吧。 所以,家长们,我想说的是,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体谅孩子,理解孩子,宽慰孩子,鼓励孩子!我们再不要那么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只求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无法估计孩子在中小学阶段遭受的这种折磨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影响,更不好判断他们的这种成长经历会对我们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缺少家庭的温暖教育,缺少学校的爱心教育,缺少热爱生活的教育,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也注定是缺少一些东西的。 祝福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希望充满朝气的灿烂笑容回到孩子们的脸上! (王德华 2009.1.2 )
个人分类: 为人父母|825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神童”父亲教子秘诀
wangyk 2008-8-5 02:17
转载: 神童 父亲教子秘诀 http://www.100kang.com . 18:47:29 教子 博主按: 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孩子本是一棵稚嫩的小树苗,怎么铸造就形成什么样的艺术品。孩子教育重在早期的启蒙,打什么样的基础就建造什么样的建筑。法国神童早期智力开发的经验值得借鉴,特别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激发兴趣和热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方面,需要下功夫。 法国 神童 威特不满 14 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有人问他的父亲: 怎样使孩子这么聪明? 他总结出八条经验。   一、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要教他正规的语言。比如,不要把汽车说成 嘟嘟 。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问题。   三、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四、逐步提高观察力。有意做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发现并 纠正 。   五、开阔视野。带孩子到各地游览,增长见识,扩大眼界。   六、培养各方面的兴趣。   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有问必答,不敷衍孩子。   八、从小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获取网址: http://www.100kang.com/18/1/4/575913.htm.
个人分类: 随感杂谈|3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