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刘全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链vs.铁球”的落体实验:向下拉力如何产生?
热度 11 boxcar 2014-4-12 11:37
资深帅哥刘全慧教授前几天挖了个很深很大的“坑”,一篇题为“桌 面比萨斜塔实验与绳链中的反楞次定律 ”【 1 】的博文,在被科学网编辑戴“小红花”外加“置顶”的接连作用下,让很多对物理感兴趣的博友和读者都争先恐后地掉落进去。根据测算,掉落速度纷纷超过当地重力加速度作用下的普通自由落体。就连“淡定”了 N 久,对好多热门话题早已产生了“抗热性”的鄙人,也忙不迭地写了一篇博文“ @ 刘全慧:“长链”同学,请公平竞赛!”【 2 】,试图提醒刘全慧老师,一定要注意“飞蛾扑来”( Fair play ,公平竞赛)。最近几日,各路博友纷纷就此话题展开分析,力争让“物理”超越“雾里”,使得科学网的“物理圈”内外一片繁荣景象。刚才,我看到了尤明庆老师的博文“刘老师介绍的绳链实验可靠吗”【 3 】,看来此话题热度不减。联想起前几日在其他博文中读到的想到的和考虑过一些问题,终于决心再向偶像级博友刘全慧老师的“反楞次定律”发出反对的最强音,分析一下向下拉力的来源。 在做力学题时分析受力,最常用的方法是“隔离法”,简单说就是把受力物体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中暂时隔离开来,对其进行“双规”,然后审查其主要“关系”网,看看有哪些与之有直接点线面接触产生的作用力(例如压力、摩擦力等),或虽然不直接接触的但却有明确的物理定律(宏观系统主要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为依据而受到的作用力(例如重力、库仑力等)。 对于这种绳链类的模型和计算问题,科学网上最有发言权的本来应该是专门研究纺丝的 YC 博友(东华大学教授 / 博导,全国“百篇优博”曾泳春老师)。不过很遗憾, YC 最近似乎很低调,好在相关话题还有好似 YC 华丽转身而成的 CY (王春艳老师)在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说起绳,在中学和大学物理课本和习题中的形象一般是不可伸长的、但却可以任意弯曲(回转最小半径无限制),可以有质量(如果不是研究绳自身而只关注与之相连接的质点,则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有长度和线密度,但却没有直径和体积的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至于链,则极少出现,如果出现,我们多半也会把它当绳来处理,一般都不大关心它的具体形状、链结长度和质量分布、链结间连接特征(扭转角度和方向等)。但是,我不得不大声提醒各位关注此话题的博友和读者,如果忽视这些细节,我们这些做物理题不干工程活儿的童鞋同梦们都有可能会在刘全慧的坑中跌得鼻青脸肿。因为,真实的绳链,不可能是纯刚性而没有拉伸形变的,也不可能是不占据空间面积和体积的,而这两个因素,恰恰是分析绳链落体问题的关键!!! 关于绳链有弹性,所导致的静止悬挂时内部的张力分布以及在释放初始时刻上端链结受到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而产生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所产生效应的问题,前面已有博友进行了比细致的估算,我在这里已无须赘述或追溯了。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应该也不难达成共识,唯一还需要啰嗦点儿的就是不要只留意最上端的一节,最好再对受到类似作用的各节都做个分析,还有就是这个拉力的实际作用时间到底多长可能也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才能有更清晰明确的结论。 今天我需要重点分析的,主要是绳链几何尺寸的效应到底是如何影响其向桌面上掉落速度的。在我看来,绳链在下落过程中(特别是触底瞬间的)扭摆可能是很 NB 的,甚至将成为这个现象(绳链可能比小球下落更快)产生的关键因素。具体讲,就是我们需要关注一部分绳链已经落到桌面上以后,必然会占据桌面上一定的面积和空间体积,其结果是以后陆续落下的绳链不会再落到最初悬挂点的正下方(那个位置已经被最先落下的一节占据),而一定要向其前后左右摊开或堆积。这样一来,后续到来的链节在“落底”前都必须产生一定的横向移动,才能到达属于它的空间位置,从而使其自身的运动状态脱离了竖直下落的类似“自由落体”状态。改变绳链竖直下落的方向、继而产生这个横向移动靠的是绳链堆上表面对链节产生的倾斜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水平分量既造成了横向移动,其传递到未落底的上方相邻链节的作用效果,则是使其在原有的竖直下落速度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水平加速,结果是动能产生落体以外的额外增量。这种作用的效果是相邻链节之间运动状态出现差异,下部的链节速度会略大于其上方相邻的链节,结果使二者的接触点上产生力的作用。事实上,只有重力作用的纯粹自由落体长链的链节之间却是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如果有了这种力的作用,又是下面的链节速度大于上面链节,则意味着上面链节会被拖动,也会产生轻微的加速。这种效应是可以向上逐级传递的,尽管每次都会减弱很多,但其积累效果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才有可能导致绳链下落得更快(在正确设计和实施的实验中)。 我们其实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绳链在落到桌面的瞬间,链节会受到桌面的作用而发生反弹(就像乒乓球掉落桌面或者钢管掉落地面那样),这种反弹虽然肯定不是完全弹性的,但也不会是完全非弹性的。这就导致坠落时的一部分动能会以产生反弹起产生的链节质心平动和链节转动的运动状体中得以保留,这部分动能中固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以热能形式耗散或发声的形式传递给空气和支持物,却总可以有一小部分会通过接触作用传递给上面相邻的链节并继续传递,而使之动能增加。其结果,会导致最末端(上端)的链节在落到桌面时的速度略高于自由落体小球。 参考: 【1】 刘全慧:桌面比萨斜塔实验与绳链中的反楞次定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77do=blogid=783250 【2】 吕喆: @ 刘全慧:“长链”同学,请公平竞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783311 【3】 尤明庆:刘老师介绍的绳链实验可靠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5648do=blogid=784158
个人分类: 科普|735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全慧兄,您可别被“铁生同学”给忽悠了!
热度 17 boxcar 2013-3-11 19:05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时常语出惊人的刘全慧兄今天又有关于大学教育的博文置顶啦!博文标题是“零分可能是学生对大学的控诉”【 1 】,内容讲述的是一个学生在补考时不老老实实地答卷子写答案,而是弄了首不知道算是诗词还是神马的东西在答题纸上。再给刘全慧教授写了封信,曰: 刘老师:您好 ! 我是 10 级应用物理 2 班的 Mauro 。这次补考我没有做一道题,我背下了答案,但是我并不想写上去,我真正的是想要学习到知识。我在以前的两年时间已经有三门重修了,我打算考研,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到前途,所以请问老师能否让我通过这次补考,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研究生考试 ? Mauro 2013 年 3 月 3 日 对于这封信,我觉得其逻辑大有问题,遂在刘老师的博文下面写下一连串的问句: 背会了答案,却不肯写在答题纸上 “ 堂而皇之 ” 地拿到成绩,却要求用一张 “ 准白卷 ” 请求老师给个通过? 你们学校教务处难道不抽查考卷么? 如果他们恰好抽到这张卷面 “ 答案 ” 与所给分数严重不符的试卷,应该如何处理这个学生和主考老师? 考试所考的东西就不是知识么? 背下来的答案不算知识么? 考研,会不会只是一个借口? 下一次补考的时间,好像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最后那个学期的开学之初哦!难道一个寒假不够他复习的? 说老实(老师)话,我真的好担心全慧兄被这学生给忽悠了。 想想看,难道他在 践行刘全慧老师的大名——全会,留 (着) !知道答案(虽然是背下来的)却不肯答,而要用“张铁生”( 40 年前风靡一时的“白卷先生”)的方式来完成一次考试,莫非就为了帮可爱的刘老师完成一篇置顶宏文?“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在大多数大学,考试成绩是不可以随便给的,每一张试卷上的成绩应该与其卷面内容相符合,可能会在随后若干年里被教务处、督导甚至教育部的评估专家检查,如果发现了某位“铁生”同学,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拿走了 60 分,估计主考老师和学生都难免要接受些“处理”。 退一步讲,这位童鞋自称是来学习知识的,难道考试试卷上出现的知识算不上知识?就不值得学习么?事实上,在考虑到试题覆盖面的前提下,会拿来考试的知识点,往往是一门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会做几道考题也许远远做不大真正全面掌握一门课的知识,但好歹可以掌握一点儿,聊胜于无。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背下来若干习题考题的答案,其实也是知识。或许背诵算不上真正掌握知识,而且有些在考完试后很快可能会忘掉,但即使如此,那怕是这种短暂的、肤浅的掌握,机械记忆本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如果真正有心的学生,把记忆在头脑中的知识时常回忆复习,加以思考揣摩,未始就不能真正“学到知识”。以前的孩子在私塾学习,不就是靠背诵下来四书五经么,然后再慢慢领悟么? 一个学生在已经有三门课重修的情况下,还不肯认真对待考试和补考,此时却因为“打算考研”并以此请求老师“放水”,很难想象,他在这个学期和下个学期的课程是否会一再出现不及格和重修,那时又怎么办?退一步说,即使这次这门课程没有通过,还可以再重修一次,若参加明年的春季学期开学前后的补考,那时可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后又过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还有何道理不好好准备这门课的考试? 因此,我是 很担心刘全慧兄会被这个“铁生同学”忽悠了 。 回到刘全慧老师的博文标题,我可不认为“零分是学生对大学的控诉”。相反,“零分”多数时候是大学对学生的课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评时给出的最糟糕的成绩。考试中出现“零分”,对学生而言肯定不是如何光彩的事情,再宽容、再人性化的大学,只怕也没道理给“白卷”以及格以上的成绩。至于说课程替代,选修课毫无疑问是可以这样做的,目前的必修课恐怕不行。 参考: 【1】 刘全慧:零分可能是学生对大学的控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669256.html 【 2 】陈丹阳:普通零分是零分,文艺零分是控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7503do=blogid=669296
个人分类: 教育|5903 次阅读|36 个评论
子虚乌有的造假“结语”的核心关键
热度 1 jitaowang 2013-1-1 20:11
作者 : 王季陶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几乎沿用 1950 年代由王竹溪先生建立的教学系统。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 ” 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 的造假 “ 结语 ” 的核心关键 . 然后再编造出 “ 流派的不同 ”. 以达到否定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 ” 和 “ 王竹溪先生建立的教学系统 ” “ 流派 ”的目的 . 赫赫有名的北大傅鹰老师在 “ 化学热力学导论 ” 一书的序中就明确写明 : “ 叙述第一定律时 , 采用 Born 之观点 , ,,, 第二定律之叙述采用 Lewis-Rendall 说法 ”, 分明本身就是传承西方的“ 流派 ” . 限于我国过去长期在近代科学方面的落后情况 , 不可能要求前辈创造出什么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 ” 的“ 流派 ” . 甚至直接翻译西方的热力学相关教科书的也不在少数 . 例如 , 北京大学化学系褚德萤老师等直接翻译了西方 Levine: “ 物理化学 ”, 直接作为教科书使用 . 其中热力学部分就占一个学期的很重要部分 . 他们是不是也是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 的教学系统"? 是不是也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 ”? 有趣的是 : 今天还是有人就在 “ 教授不仁,以学生为刍狗 精选 ” 127 楼写下了评论.可是 用户名和评论内容已经被科学网编辑部删除 , 只留下博主回复的无力辩解中看到了这一点而已 : 用户名 2013-1-1 04:2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博主回复 (2013-1-1 09:45) : 有一点我和您不同,我对王竹溪先生的热力学教学体系,是肯定的。 对王先生的学养,更加佩服有加。 从中可以看到 : 刘全慧的 所谓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几乎沿用 1950 年代由王竹溪先生建立的教学系统。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 ” 的 “ 结语 ” 核心内容 , 完全 是: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 " 和 " 1950 年代由王竹溪先生建立的教学系统 " 被刘全慧老师一人所 “ 排斥 ” 而已 . 必须指出刘全慧根本不具有代表 “ 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 ” 的资格 ! 确实也可以从中看到刘全慧老师具有昨天唱白脸 , 今天唱红脸 , 甚至倒打一耙的本事 . 可是热力学毕竟是一门以严谨称著的学科 , 如今却要经受这样的 “ 折腾 ”, 实在难以想象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4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痛斥刘全慧的“流派”万人坑, 掩饰其热二律错误
热度 4 jitaowang 2012-12-24 16:11
痛斥刘全慧的“流派”万人坑, 掩饰其热二律错误
作者: 王季陶 摘要 : 所谓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 … 的 教学系统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的说法 ” 是 “ 流派 ” 万人坑设计者子虚乌有的编造 . 实质是掩饰其 热二律严重错误而不择手段 . 刘全慧老师的博文《 教 授不仁,以学生为刍狗 》 ( 以下简称热力学的“ 流派 ”万人坑或“万人坑” ) 的基本特点 : 就是回避现实和否认客观事实 . 通篇都是刘全慧老师精心设下的 “ 暗坑 ” . 参见我的博文《 斥热力学的刘全慧 贻误他人子弟 》 , 《 科学网惊现 “ 万人坑 ” 》 . 1. 热力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 要说真正热力学流派那只有一个 : 就是由 Carnot, Kelvin, Clausius, Gibbs 等奠基人建立起来的流派 , 其中 Clausius 是热力学学科的最重要奠基人 . 然而 “ 万人坑 ” 设计者自称 “ 暗坑 ” 的 “ 答案倒是很简单:给学生说清楚这里有流派的不同 ”. 注意 , 这是 “ 万人坑 ” 设计者本人的原话 . 这里的 “ 流派 ” 实质就是没有是非之分的不同说法代名词而已 ! 当然也可以被 “ 万人坑 ” 设计者利用成任意说 “ 是 ” 或 “ 非 ” 的 “ 扣 ( 抠 ) 概念 ” 或 “ 死钻牛角尖的学究式研究 ”. 2. 所谓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 … 的教学系统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的说法 ” 是“ 流派 ”万人坑设计者子虚乌有的编造 . 可以说 : “ 中国内地的热力学部分的教学系统 ” 是集西方“ 流派 ”之大成 , 其中很多是直接采用英文版 , 或中译本 . 这一点并非刘全慧老师的专利 . 我家中五十年代起 , 生活标准是 12,5 元 / 月时就收藏了 Glasstone, 前苏联卡拉别捷扬茨 , 王竹溪两本 , 黄子卿 , Zemansky, 傅鹰 , 南京大学和傅献彩的多个版本等东西方“ 流派 ”的书 . 同时 过去从来没有任何一本中文热力学 ( 不仅仅是一门热力学 ) 教科书被翻译外国文字在欧美出版的 . 这是由于我国在近代科学史中的落后地位决定的 , 根本不存在什么 “ 为全体西方物理教学界所一致排斥的说法 ”. 恰恰相反 ,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国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 . 3. 如果说有“ 流派 ” , 热力学部分北京大学就有两三个 “ 流派 ” . 例如赫赫有名的傅鹰老师书中写明 : “ 叙述第一定律时 , 采用 Born 之观点 , ,,, 第二定律之叙述采用 Lewis-Rendall 说法 ”, 分明就是西方的“ 流派 ”. 至于国内的热力学部分教科书的其他“ 流派 ”真是不知有多少 . 涉及化学势就请好好学习一下南京大学傅献彩“ 流派 ”的吧 . 傅献彩老师等写的 , 物理化学 ( 第五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一书目录中仅仅把有关化学势的章节名称和页码列出就有 : 第四章 § 4.4 化学势 214, 化学势的定义 214, 化学势在相平衡中的应用 216, 化学势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216; § 4.5 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217, 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化学势 218, 非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 -- 逸度的概念 219, 逸度因子的求法 221. 内容非常丰富 . 即便如此 , 毕竟化学势在化学热力学中可能更重要一些 . 并不见得王竹溪著作中在这方面有什么过错 . 4. 总之 , “ 万人坑 ” 中的所谓 “ 根本性差别 ”, “ 差别是原则性的 ”, “ 重大缺陷 ”, “ 重大缺陷 ”, “ 最根本的差别 ”, “ 中文教材混淆了“三横线”的等号和“双横线”的等号之间的差别 ” 等都被刘全慧老师自己归结为 “ 给学生说清楚这里有流派的不同, … 让学生自己取舍。 ” 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真正的是非 , 而仅仅是说法不同而已 ! 正如陈学雷老师老师和虞忠衡老师等的一针见血意见 . 如 “ 这种扣 ( 抠 ) 概念对于学科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 , “ 这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教育方式 ” , “ 其实这些不同的定义方式,并没有太多差异 ” , “ 热力学、统计物理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广泛的应用,教都教不完。过多向学生强调这些东西,可能把他们的学术兴趣都引导到一些死钻牛角尖的学究式研究上,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恐怕是学不好武功的。 ”等 , 这“ 武功 ”就是热力学学科的真本事 — 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并且与实验事实相符来保证其正确性 ! 然而 , 恰恰在这热力学核心内容方面刘全慧老师自己是 “ 错不忍睹 ”, 而且在不同适用范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中错用了 “ 三横线 ” . 当前热力学学科现状的严重客观背景 刘全慧 “ 万人坑 ” 在科学网的 “ 惊现 ” 和科学网编辑部紧密相连 . 同时也和当前热力学学科现状的严重客观背景直接相关联 . 这就是在 20 世纪和当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热力学教学和学科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理论空白区 ( 或称盲区 ), 如图 1 所示 . 图 1. 20 世纪和目前中外绝大多数教科书中的 “ 热力学 ”和右边的理论盲区 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看清热力学学科领域中客观存在的巨大理论盲区把图 2 热力学学科领域的完整基本分类同时列出, 以供对比 . 图 2. 热力学学科领域的完整基本分类 正因为热力学领域中巨大理论空白区 ( 或盲区 ) 的客观存在 , 参见博文 《 【科普】热力学第二定律: 7. 上百年来的客观事实铁证 》 . 热力学也成为近代科学中罕见的错误理论 , 谬论乃至 “ 万人坑 ” 的富集区 . 由于绝大部分学过热力学的网友对这些变化和发展并不了解 , 很多人不幸陷入坑中不足为奇 ! 即便如此 , 还是有人给予看破 , 真是难能可贵 , 值得学习 ! 如果一定要说当前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什么 “ 流派 ” 的话 , 以下三个热力学核心问题才是真正的考验和试金石 : 1. 上百年来没有被物理学界继承好的 Clausius1865 年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 应该如何认识 ”? 2. 能不能利用 Clausius1865 年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为指导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并与实际相符来保证其正确性 ? 3. 能不能利用 Clausius1865 年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为指导建立热力学的完整基本分类 ? 当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这两大 “ 流派 ” 分界线两边 . 只有 “ 一个对和一个错 ”, “ 一个是和一个非 ”. 这才是真正的 “ 原则性问题 ” 和 “ 根本性问题 ”. 如果刘全慧老师明知而又不敢在 Clausius1865 年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这个热力学核心基础问题上 “ 坦承 … 无知 ”, “ 说清楚二者的区别, … 让学生自己取舍。 ” 就是别有用心地贻误一代代青年学子和跨越道德底线误导公众陷入他的 ” 暗坑 ”- “ 万人坑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53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遭遇挖坑诬陷而深更半夜胆战心惊的真实故事
热度 1 jitaowang 2012-12-20 16:41
作者 : 王季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原以为过去了就不提了 . 现在挖坑诬陷者又自己重提今年上海机场相遇一事 . 不得不把我前面的一篇 博文 中的事实 , 重新加以展示 ( 回复中稍作具体修改补充 ). 刘全慧 2012-12-11 17:42 我承认在今年上海机场说 ‘ 您不要说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而您的原意应该是:百年来物理学家没学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如果您觉得我的理解是对您的极大侮辱和无礼,我只能诚恳地请您原谅! 博主回复 (2012-12-12 01:48) : 谢谢您有这个勇气说这句话 ! 您认为两句话差不多 , 而我认为 : 我说的 : " 百年来物理学家没有学好 (Clausius1865 年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的完整表述 )"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 而您说的这句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是您主观的错误 ! 再加上变成是王季陶说的 ! 就等于说王季陶是学术上 " 自己跳楼自杀的 "! 其次 , 您实在没有资格代表所有 "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老师 ", 也没有资格代表 " 物理学界 " 说话 . 从上一个世纪开始有人公开和背后散布 " 王季陶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 ", 甚至于在 2002 年在西宁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位老师当了我的面在会议上公然说 : " 这是王季陶自己说的 !" 我不得不当场站起来很客气地说 : " 请你说一下 , 我在什么地方 , 或什么文章中说过这句话 !" 结果他哑口无言 , 而全场哄堂大笑 ! 实际上这是背后有人散布流言蜚语的结果 . 从 2003 年起我就自带摄像头 , 每次做录像 ! 当然这也是为了保存记录 , 同时也是胆战心惊的啊 ! 万一再次遭遇挖坑诬陷者 , 也多一个洁身自白的凭据 . 2012 年 5 月 28 日在复旦大学科技处组织的 上 , 我的学术报告以后 , 一位物理系老师就站起来发言说 : " 我以前就听人说 “ 王季陶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 ', 今天才知道王季陶不是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 , 而是王季陶扩展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 您想想看 , 我能不胆战心惊吗 ! 我讲的都不是私下谈话啊 ! 大庭广众的事啊 , 还可能有口难分辩 ! 私下的事 , 有口更难辩啊 ! 整整 22 年啊 ! 真可能像您所说的 " 人性 " 都得扭曲了 ! 想不到在 11 月 20 日恰恰在我校物理系讲了一个故事 . 今天又给您讲了一个深更半夜胆战心惊的故事 ! 既然刘全慧老师的 ” 人性 ( 诚信 )” 承认了问题 , 当时就没有进一步追究刘全慧老师编造的另一段话所谓有关 “Zemansky” 的对话 . 二三天前刘全慧老师自己又重提此事 , 这就使我对您 - 挖坑诬陷者的品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刘全慧 2012-12-19 16:39 … 今年 7 月在上海浦东机场,我和您提到 Zemansky 的书上特别提到逻辑,就是这个意思。 … 博主回复 (2012-12-19 17:00) : … 仅仅您再次重复这句编造的谎言 , 我就对您的 " 人性 ( 诚信 )" 完全失望了 ! 对挖坑诬陷者的其他人品和问题的性质 , 参见博文 “ 斥 热力学的刘全慧 , 贻误他 人子弟 ” 在此不再重复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34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相信: 把鸡蛋竖起来刘全慧老师(们)一定会做的!
热度 10 jitaowang 2012-12-9 08:04
作者 王季陶 刘老师说 : “ 他 ( 王季陶 ) 的问题可总结为两点: 1 ,他觉得教科书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的不完整,由此而耽误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 显然刘老师继续在颠倒是非 . 因为 “ 教科书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 ( 表述 ) 的不完整,由此而耽误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 这是客观事实 ! 刘老师却酸溜溜地说成是 “ 他 ( 王季陶 ) 的问题 ”. 我真为这样的 “ 问题 ”. 而非常自豪 , 为复旦大学自豪 , 为我们的中国自豪 . 至少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 复旦大学和中国也可以做一点事 . 为了希望今后的年青人为复旦大学和中国做出比我更多更好的事 , 一定要让年青人好好地学习前人留下了的 宝贵人类经验总结 : Clausius 1865 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完整表述 ! 如果确实我起了一点点重新发现或加以应用的作用 , 就够自豪的 . 否则 , 低压金刚石生长的热力学耦合模型就一定是刘老师提出来的 . 非平衡相图也一定是刘老师提出来 , 螺旋反应也一定是刘老师先提出来的 , 不能推导 Onsager 倒易关系的单向循环反应也一定是刘老师先提出来的 , 不需要 Prigogine 的三分子自催化动力学模型 (Brusselator) 的化学振荡热力学模型也一定先是刘老师提出来的 , … … . 唯一遗憾的是我不是刘老师的学生 ! 否则 , 一定不是 ” 问题 ”, 而是刘老师 “ 大 ( 大的 ) 鱼 ! ” 了 . 既然 “ 除了重点稍有不同外,就是教科书中的标准表述。 ” 为什么刘老师不培养一个像我一样的不中用只会写他不想看的书的 “ 书呆子 ” 学生呐 . 或者说 : 这些书一定是早就在刘老师的脑海中了 ! 当然我相信 : 哥伦布当众敲破熟鸡蛋把鸡蛋竖起来是刘老师 ( 们 ) 一定会做的 ! ======== 偶而才从 杨正瓴 老师的博文 “ 俺感兴趣的物理学研究 ”中看到这些文字 : 刘全慧 2012-11-25 18:10 … … 这几位博主,我和王季陶老师有个几次直接接触和较为深入的讨论。物理学界的普遍认识是:王老师根本没有挑战经典理论!他的问题可总结为两点: 1 ,他觉得教科书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的不完整,由此而耽误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但是,物理学界聆听过他传达的严格表述,觉得除了重点稍有不同外,就是教科书中的标准表述。第二涉及人性方面,就是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如果自我定位极大地高于普遍认识,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表现。 … … ======== 2. 我和刘全慧老师的相识 , 主要是科学网 , 约两年前的全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会议的一顿饭桌和今年湛江的全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会议及今年会前的上海机场接触 . 印象还是不错的 , 也明显地感到刘老师比较会做人 , 不像我那样太直 , 容易得罪人 . ( 这不是说刘老师的缺点 ) 但是因此在我的感觉上没有感到有过 “ 较为深入的讨论 ”. 或者说 : 刘老师对我唯一的一句 “ 较为深入 ” 的话就是刘老师在上海机场上见面时就对我说 : “ 你不能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 ” 我立即回答 : “ 我从来就没有说过 :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 而是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没学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 这个博文如今都在 ) 然后刘老师就没话可说了 . ( 参见我的博文 ” 热力学第二定律学术讨论: 刘全慧老师的差错和进步2 ” ) 当时在机场上我根本没有经过思考 , 而是马上脱口而出的回答 . 现在回想起来 , 从此以后和刘老师在那次湛江会议上再也没有真正的 “ 较为深入的讨论 ”. 对只有两个人在场的话 , 一般不会摆出来讨论 . 可是刘老师在科学网又进一步编造和我讨论过 关于 “Zemansky” 等的机场对话虚假事实后 , 我才不得不把真实情况还原 出来 , 帮助当事人的记忆 . 可是至今没有见到刘老师的承认 . 对这样的 “ 人性 ( 诚信 )”, 我是非常害怕的 . 至少暂时就少写些了 ! 最后还要看到刘全慧老师的不自觉进步 . 总算有了 “ 教科书中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的不完整 ” 和 “ 他 ( 王季陶 ) 传达的严格表述 ” 中的 “ 不完整 ” 和 “ 严格表述 ” 字样 . 谢谢 , 总算还是承认 ““ 他 ( 王季陶 ) 传达的 ” 而不是 ” 王 ( 季陶 ) 老师 ” 的 . 热力学的灵魂就是它的严谨性 , 或者说是人类经验的完整描述和严格描述 . 这样的 “ 重点 ” 不同了 , 不完整或不严格的热力学还有什么 ” 标准 ” 呢 ! 只能说是局限于简单系统的热力学表述 . 如果刘老师有一点这样 “ 人性 ( 诚信 )” 的话 , 刘老师还敢不敢把“ 王老师喜欢强调的所谓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完整表述 ”或 ” “ 他 ( 王季陶 ) 传达的严格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表述 ” 如实告诉同学们 . 当然刘老师 ( 们 ) 还可以像教科书中证明 1850 年 Clausius 表述和 1851 年 Kelvin 表述等价性一样 , 把证明 1850 年 Clausius 简单系统表述和 1865 年 Clausius 完整表述等价性的论文公开发表出来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4575 次阅读|20 个评论
扫地僧的话
热度 9 xcfcn 2012-11-21 14:15
博主按:科学网最近看似热闹,其实老生常谈。不外乎现实与理想、科学是职业还是志业,兴趣和担当的这三组范畴。至于一个人是否成才,我看还没有逃过扫地僧的评价和此前刘全慧老师的 成才三部曲:“三自”过程:“兴奋点自觉”;“个性化自奋”和“巨人中自跃”。 Sweeper 2012-11-20 17:03 学界的师生关系,其实就像影界的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用大陆影界的流俗观点来看:谋女郎成名,在于老谋子点石成金的神功。看起来好像如此。但台湾的李安刚刚执导了3D大片《Life of Pi》,他在上周的一次 interview 里,是这么解释自己如何指导新手爱徒的: “Directing him is not so much like directing and teaching him, but is like waken him up, reminding him seems like what he already knows from the previous life.” 两种观念两重天。 因此,在老谋子成为中国的顶级包装大师的过程中,李安成了当之无愧的国际电影大师。 以我的体验,博导带学生,就像园丁种花。园丁能做的,不过适时浇水,适时施肥而已。得什么种,赏什么花。如果认为或凭自己的苦心栽培,或凭晓以生态国学的大义,就能强迫向日葵开出郁金香的话,那就逆天了。 人生苦短,师生一场本是缘。无论材质高下,道同与否,彼此都应当珍惜缘分尊重对方才好。太过执着,造成彼此伤害,无论是出于个人私愿还是国家大义,就都不合适了。 但愿他们师徒适可而止,不要反目成仇。
个人分类: 杂论|187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学术讨论: 刘全慧老师的差错和进步2
热度 5 jitaowang 2012-10-12 06:33
作者 : 王季陶 摆事实 , 讲道理 . 这是学术讨论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 不能编造事实 , 不讲道理 , 坚持错误 . 主张什么 ? 反对什么 ? 这是学术讨论的最基本前提 . 我主张 : 大力宣传和重新发现被 20 世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热力学学教科书和教学所閹割或隐藏的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 推动科学发展 . 反对方 : 贬低 “ 王老师喜欢强调的所谓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完整表述 ” 及其的深远意义 , 或把它说成是 :“ 只有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 ”. 1. 刘老师编造了一条子虚乌有的 “ 事实 ” 在我的博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学术讨论 : 刘全慧老师的差错和进步 的评论中 , 刘全慧老师编造了一条子虚乌有的 “ 事实 ”. 刘老师说 : ----- 我原来留言强调的是,如果象 zemansky 那样注意逻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Clausius 表述,完整地包含了王老师喜欢强调的所谓完整表述。这一点, 7 月底在上海浦东机场,我和您强调过。 ------ 在我的回复中已经说过的内容就不再重复. 现在需要 还原 7 月底在上海浦东机场相遇的真实情况 : ----- 您对我说的是 : “ 你不能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 我立即回答 : “ 我从来就没有说过 :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而是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没学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 这个博文如今都在 ) 然后您就没话可说了 . ----- 当时在大厅中匆匆忙忙只是边走边说了几句 , 然后我就去买航空保险 , 您说您不买 , 因此分开 , 对吗 ? 如果您不记得或不承认这个事实 , 不要紧 . 因为我拿不出录音或其他佐证 , 因此我不会主动提出此事 . 只有您编造了关于 “Zemansky” 的机场对话虚假事实后 , 我才不得不把真实情况还原 , 帮助您的记忆 . 如果您能记得确实讲过 : “ 你不能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都是错的 !’ ” 及我的回答这件事 , 请您勇敢承认 . 同时必须指出 : 您 等于您编造了 的另一个虚假事实 . 仅仅对我说而被我当面纠正问题不大 . 如果背后散布过就一定是恶意的 ! 我遇到过恶意编造 , 任意篡改 , 公开或背后散布的类似流言蜚语很多 . 2. 刘老师篡改 Zemansky 的逻辑 , 混淆是非 既然刘老师承认了在我博文 【科普】热力学第二定律 : 1. 一句完整的表述 的评论是他所谓 : “ 我原来留言强调的是, … ” 那末在 (2012-9-20 10:54) 我的第一次回复中就用电冰箱的例子 , 纠正 了刘老师对 “Zemansky 逻辑 ” 的篡改 . 现在再把 Zemanshy (1981 版 , p. 170) 中译本和 (1957 版 , p. 148) 英文相关原文列举如下 : “ 家用冰箱中通常由电动机作功 , 其运转费用定期显示在每月的账单上 . 如果致冷机不需要外加能源 , 那将是人类的福音 . 但是务必承认 , 经验的结论正好相反 . 这个否定的表述就导致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 不可能有这样的过程 , 它的唯一结果是把热量从较冷转移到较热物体 . ”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this work is usually done by an electric motor whose cost of operation appears regularly on the monthly bill. It would be a boon to mankind if no external supply of energy were needed, but it must certainly be admitted that experience indicates the contrary. The negative statement leads us to the Clausius statement of the second law . It is impossible to construct a device that, operating in a cycle, will produce no effect other than the transfer of heat from a cooler to a hotter body. ) 其中重点都是原文有的 . 注意这儿的 “ 否定表述 (negative statement)” 就是刘老师的 “ 逆反命题 ”. 我说 : “ 电冰箱 … 是 "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 的逆过程 . ” 而 Zemansky 说 : “ 家用冰箱 ”… “ 否定的表述就导致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 我和 Zemansky 使用的逻辑完全相同 , 例子也完全相同 . 而刘老师把目前教科书 1851 年前后的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不是按照 Zemansky 书中 “ 逆反 ” 成电冰箱 , 而是试图 “ 逆反 ” 成 1865 年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 这是一个典型的篡改 ! 目的就是试图以此来混淆是非 . 其他相关回复或博文的具体内容都不再重复 . 同时必须指出 : 这种逻辑推理是热力学教科书中常用的 . 例如 , 我手边就有一本印量很大的国内著名教材说 : “ 可以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 (1850-1854 年 ) 说法和开尔文说法的一致性 . 我们采用反证法证明若克劳修斯 (1850-1854 年 ) 说法不成立 , 则开尔文说法也不能成立 . … 同样 , 若开尔文说法也不能成立 , 则克劳修斯 (1850-1854 年 ) 说法也不能不成立 . ” 无论如何 , 不管是 Zemansky 一书还是其他的热力学教科书中都从来没有把这种方法用于 1865 年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和目前教科书中其他表述之间的 . 3. 刘老师的又一条逻辑错误观点 我还是说 : 您有进步 , 因为我第一次进一步知道您的又一个 “ 留言强调的 ” 逻辑错误观点 : 我的回复中已经说明 :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本身就是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Clausius 表述 ”, 说它 “ 完整地包含了 ”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 这是一种自身重复的欺骗性表述 . 至少希望刘老师能 “ 象 zemansky 那样注意逻辑 ”. 而不要一再犯逻辑错误 . 4. 刘老师是典型的索末菲所说的 2.0 版 ? 这是博文 当前热力学课程的现状 后很中肯的评论 正如 insuye 所说 : 下面是一位知名理论物理学家的感悟,他知道自己不懂热力学(所指应当是经典热力学),大多数学者应当是 2.0 版,不知道自己不懂热力学。 热力学是一门有趣的课题 . 当你第一次思考它时,你完全没有弄懂它 . 当你第二次思考它时,你认为 : 除去有一个或两个细节 , 你把它弄懂了 . 当你第三次思考它时,你才知道 : 你并没有弄懂它 , 但是这时你已经如此地习惯于它 , 它再也不来找你麻烦了 . ( 这段是王季陶现在翻译的 , 如果有错 , 我王季陶负责 ) , 当然也不敢承认目前的热力学课程内容主要是 “ 经典热力学 ” 或 “ 简单系统的热力学 ”. 对爱因斯坦 “ 喜欢强调的所谓 ( 借用刘老师语 )”:“ 经典热力学 ” 及经典热力学的 “ 基本概念适用的范围 ” 也都不敢承认 更可能不敢承认过去没有学或没有见过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包含没有补偿只有正向转变的简单系统系统 ; 和正向和反向过程相互补偿的复杂系统 ) 完整表述的客观事实 . 刘老师加上一个 “ 王季陶喜欢强调的所谓 ” “ 感悟 ”, “ 评价 ” 或 “ 完整表述 ”…, 就可以放手来反对它们是吗 ? 其实刘老师真正反对的还是那些巨人的正确表述 . 或者再把所有这些都说成 : “ 能说的只有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 ” 这样有可能恰好符合索末菲所说的 “ 除去有一个或两个细 ( 微末 ) 节 ”, 成了 2.0 版的典型 ? 也可能还不如一些本科生 . 如我的博文 高年级本科生可以一学就懂的复杂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 所说 : “ 百年来物理学家没学好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高年级本科生可以一学就懂 ! ” 衷心希望刘老师能够再一次认真思考 . 5. 刘老师反对什么 ? 主张什么 ? 学术讨论必须明确 : 反对什么 ? 主张什么 ? 我的两篇【科普】博文等的目标非常明确 : 主张大力宣传和重新发现被 20 世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热力学学教科书和教学所閹割或隐藏的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及其推动科学发展深远意义 , 反对任何企图阻扰或企图继续閹割或隐藏的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 , 阻扰科学发展 . 我深信 : 1865 年 Clausius 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完整表述不可能被长期继续被閹割或隐藏 . 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一定是滚滚向前的 , 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 ===== 如果刘老师发现我的哪一句话 , 哪一个观点和论点是错误的 , 包括本博文中 , 就希望刘老师同样地依次列出明讲 , 不用吞吞吐吐 , 更不能编造 “ 事实 ”. 尽管我和刘全慧老师的学术讨论 , 唇枪舌剑不能客气 , 目的就是要分清是非 . 网上和网下仍然可以是好友 . 最后还是建议刘老师及时退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学术讨论 , 以避免继续犯错 , 而把您说的 : 量子力学 “ 大鱼 ” 抓好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533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微博:实在受不了编辑部
热度 12 xcfcn 2012-3-27 22:51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刘全慧老师的博文 本科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不精选甚至头条! 我也不明白编辑部为什么要把大宝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宝贝。 顺便也做做广告,我自己强烈推荐的好文章“ 失败的价值 ”也入不了编辑部的法眼。 顺便说一句,由于编辑部的精选太多,严重挤压了“热门博文”,我觉得科学网需要考虑“热门博文”的存废问题!
个人分类: 杂论|501 次阅读|13 个评论
想成为物理学家?请先认识爱因斯坦!
热度 32 SoSoliton 2011-12-3 15:52
想成为物理学家?请先认识爱因斯坦!
读老刘(刘全慧)的博文《 想成为物理学家? 请从统计物理入行 ! 》时,我正欲下载一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论文,无奈,该杂志又弹出一个页面(如下图),要我先从几幅照片中确认谁是爱因斯坦,才肯让下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顿生感慨: 想要成为物理学家,请先认识爱因斯坦! 与老刘唱点反调,嘿嘿! 老刘是我的好朋友、好同事,也是 一 个好收发员 。每次读到老刘的新博文,都有一种震憾: 不要到外面乱窜乱叫了,赶快进到自己的笼子,小鸡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在自己的笼子中。 看老刘,他不仅有格万物而致穷理的真正物理学精神,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坚持半亩方潭”的执著和超然。每次跟老刘交谈,谈论的不是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物理问题,就是自己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宝贝学生。老刘的觉悟太低了,咋就一点也不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呢?至少也应该关注关注学校的人事更替和体制改革吧! 在老刘面前,我自惭形秽。中学开始,我就梦想做一名物理学家,于是大学读了物理,读着读着又梦想做一名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理论物理学家。为此,大学期间我把《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教材中那些长长的深奥的公式推了不知多少遍,做习题几乎达到了吹牛 B 不打草稿的地步,还半抄半编了一篇“很大气”的本科毕业论文:《基本粒子的对称性》。但后来,客观形势急剧变化,我终于没有 hold 住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当了“甫志高”(这话我好象跟老刘说过)。现在虽然靠着“信息”这块学科金字招牌,可以招摇撞骗到诸多好处,但繁华背后更多的是终生遗憾,毕竟,缘由心生才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向老刘等在理论物理这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领地坚持我行我素的同行们表达敬意!物理学,这个曾经令人仰慕也非常热门的基础学科,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大气候中,因受到就业好、回报快、经济利益丰厚的所谓新时期“热门”专业的强烈冲击,已逐渐“沦落”成高校中的“冷门”专业。尤其是理论物理,据说还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全中国也不过区区四五百号人,在某些重要前沿领域甚至仅有不到 二十 人在工作。单从这点来看, 老刘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科学本身的直接贡献,更在于他们已成为了我们国家屈指可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没有他们,也许这些学科可能就要或将要在中国绝迹了。 老刘说:“大学不是市场,不拼人气。大学拼杀气!凭的是专业能力!专业冷僻一点,不是问题。” 我们是一个“你说得很对,但没有用”的社会 。老刘也说得很对,但没有用;如果说有用,仅有的作用可能就是阿 Q 一下。老刘的行动其实也说明了老刘说的没用,他做的才是更有用:吸引并培养后备人才。感觉老刘在这方面很有招式,他更是一个教学行家。在我看来, 真正的教学行家,首先要能让哪怕很枯燥无味的东西都能变得很有趣,有趣到能“勾引”到很多学生;其次要能让哪怕很高深莫测的东西都能变得让学生通过一段努力就很有成就感,不能“勾”到人家之后又把人家吓跑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行家,要让教学内容有趣味性,让教学对象有成就感, 这一点其实很像游戏,首先要有趣,其次要有进阶并通过努力能进阶,缺一不可。老刘就是一个游戏开发高手,因此,有老刘们在,中国物理就不会死亡;有老刘在,湖南大学的理论物理“总会有人来。……。而且,这些人几乎都会投到我的门下来。” 我说,想要成为物理学家,请先认识爱因斯坦!这是必须的,因为心诚则灵。在我那村子,据说拜师从艺,特别是学“治病消灾”的特异功能,必须要把“师傅”铭记在心,“治病消灾”时,只要脑海中蹦出“师傅”的音容笑貌,马上灵验,连口诀都不要念了,否则,再怎么念都是不灵的。但是,想要成为物理学家,仅有心诚还不够,老刘指出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请从统计物理入行! 最后,我义务帮老刘们呐喊一声:有志青年,都来学物理吧!再怎么热门的学科,它能诞生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物吗?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3024 次阅读|51 个评论
人才成长有规律!
热度 3 xcfcn 2011-9-26 10:12
人才成长有规律! 人才成长有没有规律?当然有规律,什么规律? 1 、一个是针对 学术环境 来说的,那就是学术谱系, 曹聪老师 、 武夷山老师 、刘立老师(文章隐藏了)和 饶毅老师 都说过了。据说现在已经 启动学术谱系研究 了。 2 、还有就是针对 个人 成才的问题了,我觉得刘全慧老师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博文 放眼“因材施教”之外 ,提出 个人成才需要“兴奋点自觉”、“个性化自奋”和“巨人中自跃”这“三自”过程。 所以,不管是针对环境,还是针对个人,规律都已经找到了,所以,清华校长顾秉林说什么“ 人才没有所谓的成长规律 ”,那是睁眼说瞎话,建议校长百忙之中来科学网瞅瞅! PS:我说的人才是特指搞科研的人才。
个人分类: 杂论|479 次阅读|2 个评论
“杨学”入门考题简答及其他
热度 3 xcfcn 2011-8-23 02:07
“杨学”入门考题简答及其他 刘全慧 老师关于杨老谈话的解读非常精彩,并及时推出了“杨学”,我冒昧简答一下刘老师的三个问题,不知道刘老师会不会给我个鸭蛋抱回家! 1 ,关于《易经》阻碍了现代科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论点,杨先生在座谈中说“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不过我不怕,因为我想我在物理里头做的工作人家批不倒,所以我不怕!” 问题:杨振宁是否在说,我是大物理学家,老资格,反对者能奈我何?为什么? 回答:老杨说不怕的意思显然是虽然老杨说易经阻碍了现代科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观点有很多人不赞成。但是没关系,因为老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虽然老杨也是炎黄子孙,但是这不妨碍他在现代科学里面做出杰出工作。也就是说易经或许虽然阻碍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但不妨碍中国人也能在现代科学里有自己的贡献。所以,不必把老杨关于易经的观点当成洪水猛兽。 2 ,杨先生自己认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最大的一项是:统计物理中的“单位圆定律”;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Yang-Mills 规范理论。猜出答案不算,也要能回答“为什么?” 回答:刘老师自己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排序第一的“单位圆定律”。理由是什么?老杨自己也给出了答案,就是“单位圆定律”引进了复数,而复数或许是以后引入“四元数”的前奏。而引入四元数可以解决一些当今不能解决的难题:如何发展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性的 Dirac 方程如何写?自旋是几何还是代数? 不过以前看老杨的文章,他倒是一直强调“杨磨坊”的重要性,觉得宇称不守恒是小 case 了。 3 ,如果您是物理学家,他的经历、事迹、文字或者研究,对您的教学或者研究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回答:我不懂物理,但是对于老杨的东西还是很有兴趣。比如他说“人物传记”是四维雕塑。他很看不起中国人写的传记。还有就是他也像饶毅一样喜欢研究科学史,他也瞧不起中国人的科学史研究,因为主要是歌功颂德去了,而不是还原历史现场。从老杨对“人物传记”和“科学史研究”的态度就知道,“真实”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一生的追求。看老杨的文章和演讲纪录,能看出老杨是一个非常有层次和格局的人,也是一以贯之的人,这跟饶毅先生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两个人都玩政治。 最后,我要借机推荐一下我的一篇早期博文: 鸟 or 青蛙 VS 刺猬 or 狐狸 。伯林、哈耶克、戴森以及老杨这些有着重大科学建树的人都不约而同提出了 超牛人 所具有的一些共同品质:他们通常头脑比较迷糊( something like this ),但是一旦受某个信息刺激,他们就能豁然开朗,在一些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元素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而这样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雨人 /autism ,但是这些人通常也是常规的现代教育要淘汰的人( outlier ),在中国尤甚。
个人分类: 杂论|1131 次阅读|6 个评论
闲扯黄秀清炮打量子力学
热度 4 wliming 2011-5-11 11:53
黄秀清的博文《炮打量子力学》被封实在不应该。虽然他的炮弹全是哑炮,但是娱乐一下科学网也是不错的。他的新博文《挑战刘全慧老师英雄帖》,对刘全慧的英雄问做了回答。我感到,他这些回答都偏离他先前发射炮弹的航向。我在黄的博文回复中说,全慧站在云端云里雾里一通,把很多人吓住了。其实,黄的问题没有这么复杂。我们另外一些人的回应被亚辉宣布为闲扯。我不妨就在这里闲扯一下黄秀清所提的实质性问题。 黄秀清问的是,一个电子处于无限深势井中N=2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中间有一个节点,电子是怎么跨过这个节点的。这问题并不复杂,答案是很清楚的。在无限深势井中,电子被束缚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动量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波动。此时的电子不再是一个经典的点粒子,而是一个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波。电子不能100%处于节点的右端或左端,而是按照一定的概率处于整个势井中。所以,跨越节点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在电子被测量的时候,电子或者在节点右端,或者在左端被检测到,而不会同时在右端和左端被检测到。你可能觉得这时电子跨越了节点。这称为波函数塌缩,是测量对系统的作用造成的。 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解释。由于波函数本身不可观测,我们无法知道这个解释到底是不是物理实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从来就是一个问题,当年波尔和爱因斯坦的争论比现在激烈的多。但是,无论争论如何,量子力学对微观过程的预言是极其准确的。 如果你一定要用牛顿力学解释量子力学,那当然是讲不通的。除非你能用牛顿力学解决所有的量子力学问题。
个人分类: 物理学|21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刘老师“致命的物理错误”
liwei999 2010-10-31 09:57
刘老师致命的物理错误 (72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30, 2010 09:09AM 这个题目是来自刘老师《从危险的数学记法到致命的物理错误》( ),不知道编辑们是否能读懂这篇文章就去精选了。 引用: 刘老师说: 从上式可以看出,要求能死忒定律成立的充要条件必须是两个:-(T)s0 和 C(比热)趋于零不能比T(的)更慢。 显然,刘老师致命的错误是这个 和 字。应该是 或 吧?这是数学上的说法,还不算是致命的物理错误。 致命的物理错误在于:对任何多粒子系统,系统的C(比热)趋于零不能比T(的)更慢的说法是否在物理上有天然的保证?或者说是实验的保证?这个保证显然不是、也不应该是从数学那里得到。 当系统的T趋于零时,系统的C(等阶)趋于零与Nernst定理应该是等价的。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082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3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应刘老师的《最是难解电磁场》
liwei999 2010-10-5 17:31
应刘老师的《最是难解电磁场》 (60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4, 2010 09:45PM 猜想今年的炸药奖,这两位大约不成( )。一百年前给的是范德华,所以在与其相关的领域,低温、分子液体等可以得。液体扩展一下可以到凝聚态。 刘老师文章的核心是 介质中 的麦氏方程组的微分、积分这两种形式哪个更基本? 的问题。这个介质中的说法很是要紧。 数学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微分、积分是逆运算。但是到了介质中,那个条件是否依然能被满足就很是问题了。依个人的嗜好,镜某以为积分更基本,因为1)这个与观察量(宏观量)直接连系。2)物质原子结构的非连续性。这个事态对微分有干扰。而对有限的原子个数加法总是成立的。加法~积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8162 问个电磁场的问题,从没明白过. (429 bytes) Posted by: cruiser2009 Date: October 04, 2010 10:15PM 1,先谈水波 机械波的直观印象,物质(指水分子)沿着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做振动,存在着一个振幅, 代表了水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范围 2,再说电磁场 电磁场没有分子或原子,那它的振幅代表什么?我是指是否可以作个跟机械波类似的解释。 3,电磁感应是不是波本身的性质? 因为如果在真空中电磁感应,看不出与任何类型的物质(分子或者原子)有关。 如果是,那机械波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只是感应能量太低。我知道在光学中都是忽略掉磁场能量的。 求购,二手美元印刷机,价格面议。 水波是表面波,不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做振动。 (27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4, 2010 10:59PM 这个是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儿。 二手美元印刷机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那个印钞的版。 电磁波的振幅代表什么?当然是场强了。 电磁感应是不是波本身的性质?应该说电磁感应是电磁波之母。光学中都是忽略掉磁场能量是因为只算平均的量。如果是实时的量的话,就不能不算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98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基本的热力学量”的提法 (mirror)
liwei999 2010-8-14 02:08
最基本的热力学量的提法。 (161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13, 2010 06:48AM 这是因为刘老师提到了最基本的热力学量,并且还言及了三个基本热力学量:物态方程、内能和熵,以及自嘲的再哆嗦一点。查了一下根源,来自这个帖子《对理想气体定义的一个争论》( ), 引用: 刘老师说: 中学生对理想气体的认识往往止于物态方程;而对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来说,需要知道得多一点:确定一个简单物系的全部热力学性质至少需要物态方程、内能和熵这三个基本热力学量。 应该说刘老师的问题提法不很到位。也因为这个不到位,使得原本不是问题的事儿说成了问题。 引用: 一个有趣的问题:描述理想气体的两大要素物态方程和内能仅仅依赖温度U=U(T)(即焦耳定律)是否逻辑独立? 热力学量的说法大约是简并了 热力学函数 和 热力学变量 这两个东西。三个基本热力学量:物态方程、内能和熵当中,只有后两个是 热力学函数 ,而物态方程则是 热力学变量 之间的关系式,三个东西要分成两类。使用 热力学函数 的概念,才与刘老师的在这个理论体系里面,熵(微正则系综)或者自由能(正则系综)才是最基本的热力学量的提法在数目上相对应(两个)。 热力学变量 一般是说P、V、T等的东西。也可以使用S、E等 热力学函数 来作为 热力学变量 ,就好比是用函数展开函数,而不是用座标展开那样。 但是细读了刘老师的原文,发现刘老师也使用了 热力学函数 的说法。 引用: 中国热力学教学界有个传统,对于简单系统,要定义三个基本热力学函数即物态方程、内能和熵。 物态方程与热力学函数的内能和熵放在一起,显然不是高明的做法。如果非要使用三个热力学函数,物态方程就要改个说法,叫功函数,因为-PV是系统对外做功的表达方式。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171,65171#msg-65171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说《范德华方程有物理意义吗?》的话题 (mirror)
liwei999 2010-8-13 16:15
说说《范德华方程有物理意义吗?》的话题 (314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12, 2010 10:54PM 这个话题是李老师最近的博客( ),其根子在刘老师的《从来如此,便对吗?--谈谈范氏气体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关系》( )上,途中插进来一个吕老师的《把关于范德瓦尔斯气体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 引用: 刘老师的核心思想是: 把稀薄的实际气体和稀薄的范氏气体相混淆是一个极其容易犯的错误 。这个错误我犯了20年。 这个犯错误的说法无疑是个吸引眼球的关键词,不然不会有过五千的点击量。但是镜某不相信那么多人都能够理解刘老师的心。 吕老师的《把关于范德瓦尔斯气体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算是多少理解了刘老师的心事儿,但是还不够正面。还是没有能够解说 把稀薄的实际气体和稀薄的范氏气体相混淆是一个极其容易犯的错误(引号是镜某加的) 的错误所指。 时隔一年,李老师又重新说起《范德华方程有物理意义吗?》的话题。如果镜某没有理解错误的话,李老师的主张就是:范德华方程看似具有物理意义,实际上没有。这个结论无疑是合理的,官科教科书上也是这个结论。只是李老师的范德华方程通过a和b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进行了修正,它们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的说法有些微妙,属于刘老师的这个错误我犯了20年一类的事儿。 以上算是开场白了。李老师的范德华方程有物理意义吗?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方程式本身有用性的意义和a、b的物理意义。比较一下普朗克公式就是:辐射公式本身的有用性和普朗克常数h的物理意义的问题。 引用: 李老师以及很多教科书上都说: 真实气体的体积需减去气体分子自身所占有的体积,才是理想气体的体积。这就是修正常数b的物理意义。 从证实的角度出发,如果的确是如此的话,b应该是等于粒子的体积。但是b的计算得到了4倍于粒子球体的体积。因此,修正常数b与粒子体积并不相干。从这个角度看, b并不具有粒子体积的物理意义。不过是从式子上看,的确b是个体积修正项,因此也就有了气体分子自身所占有的体积解说。 同理,修正常数a也不具有压力修正的物理意义。李老师的与其赋予a和b物理意义,还不如把它们当作方程拟合参数更恰当一些的说法是相当高明的。 这个事态很有些象中医。a、b分明是没有物理意义,可非要说是有物理意义。的确,赋予a和b物理意义比较方便记忆。仅此而已。 回到刘老师的话题,{一个傻子都知道的结论是:当体积很大或者压强很小的时候,范氏气体方程给出理想气体}与{把稀薄的实际气体和稀薄的范氏气体相混淆是一个极其容易犯的错误}的区别在哪里?这是刘老师的心事儿所在。前者是看范氏气体方程得出的必然结论,而后者的功夫都在那个方程的外边,诸如它的第二维里系数等不为零,内能和焓对压强的一阶偏导数出现有限数值,和理想气体矛盾! 所以刘老师很气愤了,曰: 范氏气体和理想气体有质的区别 。只是这个质的区别如何来用一句话来表达呢?这个工作实际上吕老师的文章里有描述: 我们需要讨论的最本质的问题是这种相互作用力如何对内能产生贡献。 因为相互作用的定义是在两个微观的粒子之间,所以与体积压强等宏观量是无关的。 理想气体的相互作用势与范氏气体的在形状有所不同,所以两者是不容混淆的。 刘老师洋洋上千字,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点儿事儿。 说白了,就是说不能因为中医有效就说是科学的,也不能因为中医不是科学的就说是无效、是骗子。科学的说法就好比是女子的小内衣:装饰的效果远大于实用的效益。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162,65162#msg-6516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60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刘是个好收发员
SoSoliton 2010-5-15 11:03
老刘,也就是咱们的刘全慧同志,物理系的教授。 我跟老刘碰面基本上是在路上。我住在物理系旁边,但在离我家有十七八分钟路程的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工作。我不知道老刘住哪,但我们上班或下班有一段相向而行的路程,所以我们有相遇的机会。不知是否有缘,有时我深更半夜回家,也能在必经之路上碰到他;此外,我这人没什么爱好,只想呆在办公室,所以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也往办公室溜,也时常碰上他。 今天是周六,早上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又碰上老刘了。他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跟两位同学,是女同学,谈笑风生。见老刘有这等好事,我就不打扰他了,绕过去了。可没走两步,老刘叫我了, “ 唉!双春,这儿有你的信,国外来的,是我从垃圾堆里捞出来的。 ” 我诧异,我的信件怎么会跑到物理系去,还落在老刘同志手上。我接过信,说谢谢他,发现他手上还有一大摞的信。 “ 我这还有一大堆呢,收发室将国外来的非挂号信件都当垃圾扔一边了,我学雷锋,将它们拈出来了,还要一封封送呢。 ” 我表扬老刘: “ 你不是学雷锋,你就是雷锋,比雷锋还雷锋。 ” 跟老刘相比,我就惭愧了。类似事件我就几乎没有意识。我院办公楼的大厅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了被收发室认为是垃圾的信件,因收发同志基本不识洋文,所以非挂号的洋文信件基本上躺在那个大盒子里,自己去淘去。经常有老师和同学帮我淘出些信件,但基本上可看作是垃圾,说明收发同志的处理是对的。今天老刘同志给我在物理系淘出的信件可就重要了,是我今年 8 月份去美国 San Diego 参加 SPIE Optics and Photonics 2010 会议的邀请函,办签证需要,之前我被会议主席 Allan D. Boardman, Nader Engheta, Nikolay I. Zheludev and Mikhail A. Noginov 邀请在 Metamaterial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II 会议作邀请报告。 不知学校收发室是否招人。经考察,老刘同志做收发工作看来是最合适的,一是懂洋文,业务过关;二是热心,胜过雷锋;三是责任,一定要送到你手上。是故,我竭力推荐老刘同志到收发室工作,兼职也行嘛!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629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王-张讨论的本质之愚见——试答刘全慧先生(中 )
可真 2009-3-17 04:43
刘全慧先生问我在王 - 张讨论中看出最本质的何在 ?我亦试答如下: 张先生搞的东西我完全外行,所以一直只是旁观王 - 张之间的争论,直到看了李侠和亚辉的评论文章(详见李侠:《 由托马斯.库恩的遭遇联想到张志东的猜想 》;李亚辉:《 激辩猜想之-为什么没有证伪? 》),我才留言于张志东先生曰:觉得这两篇是最有价值的评论,我信服他们的评论,据此我相信,张先生的研究无论如何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起到深化该知识领域的认识或矫正这个认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偏差的作用,假如确实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则就是很大的贡献。撇开具体内容,我对张先生的这种探索精神非常钦佩,这种精神有些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的那种仅仅为了使自己摆脱愚蠢而不为任何实用目的的求知精神。中国学术界从古至今都太缺乏这种求知精神。 在我看来,王 - 张讨论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的求知:是看重其求知的结果,还是看重其求知的过程?抑或:是其求知的结果重要,还是其求知的过程重要? 求知的结果与求知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把求知的过程比作一条河流,则求知的结果就犹如用舀子从这河流中舀起来的一瓢一瓢的水。这一瓢一瓢的水与这河流的联系和区别在于:这一瓢一瓢的水是来自这河流,是这河流流到舀子下手处那可被舀起的无数瓢水中的某几瓢水,这几瓢水一经被舀起来,它们就不再流动,而那些未被舀起的水还在继续流动,如果到下游再去舀起几瓢水来,这几瓢水与此前从上游舀起来的那几瓢水相比,其水质是未必相同的。作这样的比喻,是要说明,求知的过程是一个发展中的开放系统,其中每一个阶段所达到的成果(结果)必定是多样的,只不过不是其所有的成果(结果)都会被人们注意到,所以,当人们只是在检查被其注意到的某些成果(结果)时,无论其检查情况如何,无论对这些成果(结果)的判断如何,这些判断都不能代替对那些未被注意到的成果(结果)的判断,因为那些未被注意到的成果(结果)仍在继续发展的求知过程中,其未来的成果(结果)的性质可能不同于先前的成果(结果)的性质。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某种成果(结果)的检验,无论其检验结论如何,其结论都不能决定这一认识过程的终结与否,因为这种成果(结果)只是这个阶段上所取得的多种成果(结果)之一,其结论只是对其中某种成果(结果)的检验结论,而非对其所有成果(结果)的检验结论,而且其结论作为检验者所达到的对相关知识领域的认识同样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的认识也可能存在着为其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某种缺陷,故其结论只是表明了检验者目前所已达到的认识水平,这种认识水平与从事对那一事物的求知活动者目前所达到的认识水平未必是相同的,其认识水平的差异有可能是前者高于后者,也可能相反。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张先生的猜想在目前所达到的思想水平如何,也无论对其目前所取得的成果(结果)的检验结论如何,都不足以肯定或否定其猜想的合理性,因为这种结论可能只是对其猜想在目前所达到的许多成果(结果)中的一种成果的检验结论,故其猜想过程仍有持续进行下去的根据,从而只要其猜想继续进行下去,则其未来不是没有可能获得与其目前被检验的成果(结果)性质不同的成果(结果)。 王先生组织所谓同行评议,我不论其合法与否,都认为王先生这样做是出于他对科学共同体公认的交往规则的尊重,这是意味着,在王先生看来,遵守科学共同体公认的交往规则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必要前提,而能够坚持以这种交往规则作为标准来评判科学是非的,是那些迄今为止受到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权威,而参与到由王先生所组织的后同行评议中的那些科学家,恰恰就是王先生心目中的科学权威。因此,在我看来,王先生是懂得早已建立了其科学共同体的西方科学界的科学行规的,是知道要按其行规来从事科学活动的人。 王先生组织同行评议的活动,其本意上是对科学共同体交往规则的维护之举,有其合理性。 但是,据张先生《 我的一封公开信 》披露 ,《纳米研究快报》主编王志明先生公开的同行评议中将三维伊辛模型猜想被《科技导报》评为 2008 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10 项之一视为腐败( corruptions ) ,这反映出王先生有根据其心目中的科学权威对张先生的猜想在目前所达到的一定成果的检验结论来全盘否定张先生的猜想的意向,而腐败( corruptions )之说就是意味着王先生站在与科学共同体交往规则相一致的学术道德立场上来宣判张先生的猜想的死刑,因为违背了学术道德就是意味着违背科学共同体交往规则,从而也就意味着张先生的猜想在科学上是无效的,即其猜想是一种非科学的从而是应该终止的活动。我认为,王先生的这种行为,按其本意来说仍然是为了维护科学共同体交往规则及相应的学术道德,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王先生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存在着在我看来是混淆了求知的结果与求知的过程两个不同的概念的问题,以至于导致其否定张先生的猜想过程仍有持续进行下去的根据。我认为王先生的这种否定是不合理的。 以上仅是我作为一个科学外行的看法,不过因刘老师问起并把这作为其命题作文的题目之一,所以我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很可能这种看法会被科学界人士笑掉大牙的。哈哈,先自笑一下!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53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共同体的交往规则与科学理论的思维结构——试答刘全慧先生(上)
可真 2009-3-17 01:55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刘全慧先生读拙文《 鸿飞的科研方法论的缺失 》并留言曰: 给博主一些命题作文的题目: 1 ,科学理论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和科学理论的证实问题。 2 ,在王 - 张讨论中看出最本质的何在 ? (本土著只关心物理问题,但是后来的争论似乎转到土壤问题,甚至学术迫害问题了,何以至此 ? ) 3 ,整个科学归纳过程有四个阶段说非常好,是否能讨论一下整个科学演绎的过程的步骤或阶段 ? 这里,我就刘老师所出的题目,试予回答,敬请刘老师及其他各位博主和网友批评指正。 科学理论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问题,属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范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们的基本关系就是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在中国知识界是属于哲学常识范畴,因为中国大学所开的马克思主义课程都要讲到这个内容,这也是历年考研复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哲学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原则性的,其内容过于抽象。要把这个内容具体地展开来讲,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在科学理论和客观存在的关系中,客观存在是科学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也就是科学实践中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构成现实的科学实践运动的物质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自然关系。科学理论就是对科学实践中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反映。 科学实践中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是科学实践的社会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实践的自然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故科学实践中的自然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其社会关系的性质,其社会关系的性质必须与其自然关系的性质相适应或相一致,科学实践才能顺利发展;反之,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相背离的社会关系,则会消极地反作用于自然关系,从而阻碍科学实践的发展。 更具体地讲,科学实践中的社会关系,就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人对人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具有历史性,即科学实践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科学共同体内部有不同的交往形式。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往形式,是人对人越来越平等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本质上是由于科学实践中人对自然越来越平等的交往关系所决定的。所谓人对自然的交往关系越来越平等,就是人对自然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越来越强。人对自然的交往形式决定着人对人的交往形式,因而人对自然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越强,人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平等性就越强;反之亦然。反过来说,人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平等性越强,其于人对自然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积极影响就越大;反之,人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平等性越弱或等级性越强,其于人对自然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消极影响就越大。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经济共同体内部的社会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又集中地表现为政治共同体内部的社会关系。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往形式,本质上是由政治共同体内部的交往形式决定的。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平等交往形式,本质上是由其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交往形式决定的。民主交往形式所直接表现的是交往主体(人)在政治共同体中各自享有相对独立而互相平等的权利(人权),而归根到底的说,民主交往关系中的人权不过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主权即人对自然的支配权的社会表现形式。 作为科学实践中的社会关系,科学共同体内部人对人的交往关系在科学思维领域的表现形式,就是科学理性。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平等交往关系在科学思维领域的表现形式,就是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理性。 拙文《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理性 》把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理性的主要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肯定个人有凭自己的理智来判断是非的自由权以及由此权利观念所衍生出来的蔑视一切权威的怀疑精神;其二,把科学知识作为征服世界的一种力量来看待;其三,把科学知识本质地理解为可能得到经验证实的知识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对经验事实无比尊重的态度。拙文还指出,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理性之极端的表现形式是:绝对信赖科学技术,认为科学技术是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之最合乎理性的活动,可能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知识是征服世界、统治世界唯一可靠的力量,它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西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愈来愈快的发展,无疑是同这种科学理性密切相关的,它是受这种科学理性支配的人们对科学技术所倾注的近乎疯狂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所必然引致的结果。 不过,上述这些都还不是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理性在科学理论内部的表现形式。它在科学理论内部的表现形式,是在于科学理论的思维结构(或曰思维形式)。所谓思维结构,就是由 人通过其感官所获得的其实践领域内的实物信息转换而来的由某些不同含义的语词作为其标志的概念的搭配和 排列,也就是通过定义、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建构起来的概念体系(理论)的逻辑结构。其逻辑结构的具体情况不好说,但根据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原理,其逻辑结构似乎可以被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类型是基于观察先于理论的实证主义思想所建立起来的以某些确切事实作为前提的观察 - 归纳型,另一种是基于理论先于观察的历史主义思想所建立起来的以某些被公认的理论作为前提的假说 - 演绎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逻辑结构牵涉到对观察(经验)与理论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归纳与演绎之间相互关系的自觉的意识形式,其意识形式不同,在其意识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就会有相应的区别。 要之,科学理论的思维结构是由科学方法决定的,而科学方法又是由反映科学共同体内部交往关系的科学观念决定的。科学理论中观察 - 归纳型和假说 - 演绎型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归根到底是反映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往关系的。观察 - 归纳型所反映的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交往关系中人们要求平等交往,然其平等交往规则又尚未实际形成这样一种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所谓观察先于理论的科学观念。这里所谓的观察,其实应该被本质地理解为人人自行其是的科学活动;理论则应该被本质地理解为科学共同体内部公认的交往规则。在公认的交往规则尚未实际形成的情况下,人们当然只能自行其是,只不过这种自行其是,并非主观的自行其是,而是客观的自行其是,即按每个人通过其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来进行科学思考。这种情况所表明的是科学共同体尚未真正确立,或者说科学共同体还处在形成过程中,故其组织尚且松散而缺乏统一的内部交往规则。假说 - 演绎型所反映的则是科学共同体内部公认的交往规则已然确立,并且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必须按这种交往规则行事,否则其科学成果就不为科学共同体所承认这样一种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所谓理论先于观察的科学观念,这种科学观念本质上就是要求人们必须按照科学共同体内部统一的交往规则来开展科学活动。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科学界会普遍轻视理论的作用了,原来这是反映了中国科学共同体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从而科学家之间缺乏统一的交往规则这样一种现实的情况的。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科学界普遍信奉科学 理论的发现和形成是来自于对经验的观察与实验并进行归纳,从而也决定了其 科学理论的思维结构具有观察 - 归纳型的特点。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123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