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抗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抗癌

相关日志

读博记语(504)-西兰花与癌细胞
zjzhaokeqin 2019-5-19 15:49
读博记语( 504)-西兰花与癌细胞 读科学网 孙学军 博客 《 西兰花防癌症,又有新说法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179712.html : ) , 记语与评论如下: “研究发现,多吃西兰花可减少患食管癌、胃癌、肺癌、胆囊癌和皮肤癌的危险。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植物化学物,主要是其中的sulforaphane,中文译为莱菔硫烷,也叫罗卜硫素。罗卜硫素可预防许多化学致癌物诱导的DNA损伤,从而预防多种肿瘤的发生。” 评论:多吃西兰花吧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争鸣!关于兽药抗癌的可能性
热度 5 wfangimm 2019-5-5 09:12
最近《每日邮报》报道一种治疗动物蠕虫病的药物 fenbendazole ,被晚期癌症病人使用治疗癌症后有效,在微信上广为流传。我的中学同学群里有人问这是否可能,我就自己的专业知识说了说。这两天发现在肿瘤方面颇有名气的科普作家李治中(网名菠萝,现在微信公众号是菠萝因子)发表了一篇《兽药治好了晚期肺癌?这是什么神操作?》的文章,具有他一贯的措辞严谨、文风活泼的风格。不过,出于我的专业知识正好对此 ​ 有所涉及,而菠萝更多是从一般的肿瘤药背景角度出发,所以我有点不同看法,就算争鸣一下吧。 菠萝说的具体内容请读者自己去看,最后结论是 “ 所以到底这个狗药能不能治疗人的癌症?只能说是有一线线希望,治疗效果仍然是未知,只有等正规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 首先表明态度,这个说法的基本原则我同意,也支持菠萝科普的一贯态度,以免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受那些民间神医的忽悠。 不过,他说 fenbendazole 主要在细胞实验中显示对某些癌症有效,而且动物实验没有效果甚至有毒性,给出了参考文献。至于病人自己服用出现的疗效,他基本持怀疑态度,因为无法排除新闻报道中那个病人原来服用的药物起效的可能性。对此我有些补充和不同观点。 首先,科普一下新药研发的历程:从细胞到动物再到人体实验是现代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爬升的台阶,原因是不能直接在人体上实验一种未知作用和毒性的新分子(不符合伦理),因此才需要这样用原来越复杂的体系验证该分子的作用与毒性。只有通过了这些全部历程的分子才能被批准为新药,而一个分子可能在其中任一阶段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被淘汰。 因此,简单体系中(细胞、动物)上的数据可做参考,但不能用于回答人体的情况。药效如此,毒性也如此。这一点在判断时应该加以注意。 其次,可能是因为科普的原因,菠萝本没有在意最新文献,而科研人员会高度关注这一点。因为科研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会有新发现打破原有的 “ 教条 ” ( doctrine )的。 Fenbendazole 不仅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效,而且对 KRAS 突变有效,这点意味着什么专家知道,我就不展开了,仅给出两篇参考文献。 再次,我多年研究抗微管药物,正巧这个 fenbendazole 也是抗微管药物。本世纪初,临床上开始出现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的概念,是在靶向药物没有滥觞的时代,因此这种策略主要用于传统的化疗药物。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与化疗药物使用方法不同:化疗药因为毒性大,基本都是脉冲式给药,也就是给药治疗,歇一歇让病人恢复再给药,否则病人承受不了化疗药的毒性;而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则是用病人可承受的低剂量化疗药,不间断地给药以治疗。抗微管药物是这类疗法中的重要力量,其背后的原理(至少是原理之一)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而肿瘤血管生成这个从 Judah Folkman 开创的肿瘤疗法已有抗体药物如 Avastin被批准在临床使用 ,尽管其效果不错,但药价之昂贵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用廉价的化疗药物,采用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治疗,不能说完全没有临床依据。这方面的新综述可供有兴趣的人阅读。 最后总结一下:兽药 fenbendazole 治癌,从规范上来说当然需要临床实验和药政审批的程序,但从上述分析来看并非那么不靠谱。 我认为这种疗法有一定可能,值得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尝试 。至于用药上卫生经济学或药物经济学的考量,已经离题有些远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参考文献: 1. Shimomura I et al. Cancer Lett. 2019, 451:11-22. 2. Dogra N et al. Sci Rep. 2018, 8(1): 11926. 3. Simsek C et al. J Oncol. 2019, 2019: 5483791 注:本文初稿发表于 2019 年 5 月 1 日微信公众号 “ 分子间的斗争 ”。
个人分类: 药学研究|1016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以毒攻毒!中国科学家再现砒霜抗癌神威!|Nature子刊
xuxiangtian 2018-11-7 23:19
原创: 转网 转化医学网 8月12日 点击上方“ 转化医学网 ”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作者:Ruthy,Zoe 导 读 古语有云,药毒不分家,砒霜更是以毒入药的重要代表,但其作用机理始终不为人知,进而导致人们对砒霜入药战战兢兢。近日,中国福建医科大学的卢坤平教授等人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彻底打破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他们发现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ATO),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使用治疗多种癌症的机制!以后“砒霜抗癌”再也不是谣传了! 其实“砒霜治病”由来已久,中医古方多有记载砒霜对昏睡病、肺结核的良好效果,有许多科学家进而展望利用砒霜彻底消灭肿瘤。然而,这一切似乎仅停留在民间疗法、猜想、临床统计的层面,缺乏准确的机理描述使砒霜的作用众说纷纭,相关研究也只能畏首畏尾。 曾经,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BIDMC)癌症中心的Pier Paolo Pandolfi医学博士团队证实ATO与ATRA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一定效果,可将APL的治疗从高度致命转变为高度可治愈的状态,但对其作用机制不明所以。 现在,同属BIDMC癌症研究所的卢坤平教授团队发现ATO与ATRA是通过摧毁Pin1蛋白来抑制癌症驱动途径, 也就是说,只要肿瘤细胞中存在Pin1蛋白,砒霜就是它的克星! 在谈ATO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前,得先说说肿瘤发展过程中Pin1酶扮演了什么角色。Pin1酶是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可改变磷酸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激活超过40种癌症驱动蛋白,是癌症信号传导网络的主要调节因子,同时还能使超过20种肿瘤抑制蛋白失活。 Pin1酶在大多数人类癌症中过度活化,在癌症干细胞中特别活跃,是驱动肿瘤起始、进展和转移进程的限速酶。 最重要的是,Pin1的表达与细胞分裂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对癌细胞这种分裂旺盛的细胞来说,Pin1总是过表达,因此, 针对Pin1的药物,包括ATO与ATRA联用,总能准确摧毁肿瘤细胞,同时将对高分化的组织细胞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ATO结合Pin1活性位点中的特定残基 那么,ATO与ATRA究竟对Pin1做了什么呢?ATO进入肿瘤细胞后,可强力非共价结合Pin1活性位点,灭活多种癌蛋白,激活许多肿瘤抑制因子,抑制癌细胞生长,但 同时会引起细胞表面通道蛋白降解,引起ATO抗性。另一方面,ATRA也可以直接抑制和降解Pin1,但效果一般。 然而其能激活水通道蛋白9(AQP9),增加细胞对ATO的摄取,解除了细胞对ATO的抗性,二者的协同作用抑制了Pin1的功能和自我更新,使抗癌效果有效扩增,阻断了多种致癌途径。简单来说, ATRA会为ATO打开并稳定进入肿瘤细胞的通道,而ATO就借此摧毁Pin1,进而杀灭癌细胞。 ATRA与ATO联合诱导Pin1降解并增加AQP9表达 ATRA与ATO联合诱导Pin1降解并消除TICs/ CSCs 不仅如此,ATO与ATRA联用还解决了一个困扰个体靶向治疗发展的大问题—耐药性。我们知道,目前的疗法依旧无法有效地靶向肿瘤起始细胞和癌症干细胞(TIC / CSC),而 TIC / CSC是造成肿瘤起始、生长、转移和耐药性的原因。 在TIC / CSC中,Pin1是一种关键的驱动因子,也是癌症中独特的药物靶点。研究人员发现,Pin1能够高度富集乳腺TICs / CSCs,促进其自我更新和肿瘤的发生,而 ATO与ATRA联用靶向Pin1就意味着是同时阻断多种癌症驱动途径并消除TICs/ CSCs,从而从根源上阻断肿瘤耐药性。 这项研究在细胞层面解释了ATO与ATRA对肿瘤的作用机制,为多种癌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低毒性选择,也为Pin1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同时,我们也明白,药毒本一家的中医思想并非空穴来风,毒药的准确应用,对疾病的治疗同样重要,这也是新药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开拓,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新发现为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参考文献: Arsenic targets Pin1 and cooperates with retinoic acid to inhibit cancer-driving pathways and tumor-initiating cells Arsenic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xisting drug could combat cancer 为推动癌症研究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2018首届国际癌症大会暨第三届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将于2018年10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大会信息。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人科学家发现抗癌奥秘拯救无数患者,为何当初回国却屡遭碰壁
热度 1 Kara0807 2018-11-2 14:12
原创: 小德 德先生 “谈癌色变”是人们面对癌症时,真实心态的写照,尤其是近年来低龄化的趋势,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00多年前,免疫治疗先驱者-威廉·科利就发现极少数癌症患者在被细菌或病毒意外感染的时候,肿瘤会缩小甚至消失,并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癌症疫苗——“科利毒素”。 经过全世界科学家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摸爬滚打,最终发现了免疫系统抑制癌症发生的奥秘——PD-1分子,并研究出相应的PD-1/PD-L1抑制剂。 作为癌症免疫治疗最杰出的代表,PD-1/PD-L1抑制剂已经应用到全世界几十万人,拯救了无数的癌症晚期患者。其中,美国老总统卡特罹患晚期黑色素瘤并已有脑转移,但经过靶向放疗和Keytruda的治疗方案后,脑部肿瘤病灶消失。 PD-1/PD-L1单抗药物风光无限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华人的名字:陈列平。 陈列平 被“意外”选中的知青 1977年,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许多知青通过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改变了自身命运,陈列平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刚刚20岁的福建小伙从插队的农村考入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开启了日后对人类意义深远的医学研究。 走上从医的道路,对陈列平来说其实是个意外。他原本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老师教书育人。假如没有这次“意外”,陈列平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老师,但对医学领域来说,损失的是一位才华横溢、挽救无数病人的科研工作者。 经过5年的学习后,陈列平顺利地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又如愿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攻读硕士。 据陈列平的硕士同学鲁先平回忆,陈列平因为特殊的知青经历,年龄要比班级其他同学大很多,加之为了弥补和其他同学之间学习上的差距,因此陈列平在读书时非常勤奋。并且他大多数的时候比较沉默,但每次一旦开口说话,总是很有意思,发人深省。 硕士毕业后,陈列平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攻读实验病理学博士,并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其实,陈列平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和其他赴美求学的医学生一样,陈列平也面临着重要的人生抉择:是考取专业领域证书成为一名医生,还是安心做科学研究。 为了生存,陈列平先是考取了专业领域证书,但是“做真正的科学”的念头是他从医以来一直秉承的理想。 在华盛顿大学经过了短暂的博士后研究后,陈列平又迎来了一个职业转折点。美国著名药厂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基础和肿瘤免疫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团队。 在肿瘤免疫领域大放异彩 在BMS工作的时候,陈列平除了专注于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外,还把兴趣发展到蛋白和抗体药物研究上。 本想能在基础研究领域一展拳脚的陈列平,很快就遭遇了职业变故。 上世纪90年代,受到格列卫研制成功的影响,各大药厂纷纷将矛头指向小分子研究领域,放弃了其它领域的基础研究。 BMS也作出了战略调整,陈列平所在的部门员工被削减大半,留下来的员工也必须转入小分子研究。 面对自己喜欢的领域受到打击,并为公司缺乏基础研究的耐心感到遗憾,陈列平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离开BMS,加入被誉为美国总统“御用医院”的梅奥诊所。 梅奥诊所,被誉为美国总统“御用医院” 事实证明,陈列平的这次出走是完全正确的,梅奥诊所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 1999年,陈列平在肿瘤细胞表面发现B7-H1(又称PD-L1)分子,并发现该分子通路在肿瘤逃逸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他还基于此发展了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肿瘤的方法,抑制小鼠模型肿瘤生长。正是他的这些发现奠定了以后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PD-1/PD-L1工作机制 不过,受制于梅奥保守的环境,陈列平难以在临床上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双方分歧难以弥合的状况下,陈列平再次选择出走,加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也许正是因为陈列平的离开,梅奥后来在创新方面的态度更加大胆。陈列平曾开玩笑说:“我走了,后面的科学家日子变得好很多,这是好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放的态度让陈列平的研究变得如鱼得水。2006年,陈列平等人开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倡导开展PD-1抗体的首次临床试验。 从开始临床试验到结果发表,整整经历了6年。期间既有美国FDA法规的限制,又有药厂和医院之间因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产生的纠纷。 直到2014年,PD-1抗体才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肿瘤临床治疗,PD-1/PD-L1药物开始大放异彩。在接下来不到3年的时间里,FDA批准了5个PD-1/PD-L1抗体药物。 PD-1抗体有多牛?2017年2月,在ASCO-SITC会议上,研究人员经过分析后发现:针对PD-L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抗体Keytruda治疗后,预计五年生存率将达到21%-25%,而接受传统治疗只有3%-4%。 2018年6月,在全球最权威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组重磅研究成果:经过长达5年的随访,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过PD-1抗体Keytruda治疗后,五年生存期率实现了数倍的提升,达到了34%,而传统治疗只有12%-16%。 憾失诺奖,得知结果后只伤心了30秒 陈列平在肿瘤免疫领域的贡献与成就已经得到了行业高度认可。早在2017年,陈列平就同詹姆斯·艾利森、本庶佑、戈登·弗里曼和阿琳·夏普5位科学家,因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共同获得了沃伦·阿尔珀特奖。陈列平也成为继简悦威、屠呦呦之后,第三位获此奖的华人学者。 10月初,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消息一出,立刻在华人圈子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学者和同事也都为他扼腕叹息。争议主要在于,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意识到PD-1能用来对付癌症的却是陈列平。 陈列平与诺奖擦肩而过的原因都有哪些?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 文化的差异。 陈列平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全部在国内完成,出国后融入西方的文化不是那么充分,可能很多人觉得有这样的贡献心里有嫉妒。 宣传不充分。 陈列平是一位实干家,本庶佑和艾利森都是非常喜欢宣传的人,艾莉森本人有一个叫做检查点“checkpoint”的乐队,艾莉森和本庶佑的研究,大家现在都统一把它们命名为“checkpoint”也就是检查点。从这个角度来讲,陈列平的工作就不如前两位高调科学家受到广泛重视。 诺奖不能超过3个。 除了陈列平发现的是PD-L1,还有一个分子叫PDL-2,是另一个美国人发现的。有可能评奖委员考虑到是不是配体都能得奖的话,是不是有更多的人都能得奖,也不符合诺奖的规则。但是陈列平的贡献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肿瘤免役治疗的一个方向,对肿瘤免疫治疗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诺奖其实应该有陈列平一份。 尽管不少人纷纷为他鸣不平,一向低调的陈列平谈及此事却格外平静。在刚刚结束的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陈列平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诺贝尔奖有点像买彩票,不能因为买了没中就很伤心。” “诺贝尔奖只是证明你做了重要工作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是唯一方式。”陈列平说,得知结果后他只伤心了30秒,1分钟后就不伤心了。 与憾失诺奖相比,更该反思他回国为何不受待见 2016年12月17日,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颁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的两人共享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与上述两位科学家研究并肩的陈列平却没有获奖。 艾利森和本庶佑获得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 陈列平在国内碰壁并不是头一遭。早在2008年I期临床试验成功之初,陈列平就想在国内尝试开展类似的研究,但当时很多国内学者并没有听过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这项研究样本数量太少,即使实验结果不错,也很难展开。由于国内学者的冷淡,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在肿瘤免疫领域赶超世界水平的机会。 到了2012年,陈列平本打算借广东省召集国内外学者回国进行大型科学项目转化研究的时机,回国组建团队开展研究。没想到当时十多个评委,其中不乏多位院士,没有认可他的工作,陈列平申请的经费也被砍掉了90%。 直到2013年,陈列平从母校福建医科大学获得支持,这才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后来,陈列平又选择回归基础研究,到耶鲁大学继续从事免疫学的研究。 陈列平坦言:“在耶鲁大学,我可以建自己心中理想的实验室,做想要做的研究,没有很多行政干预。这一点在国内却有些不同,如果国内科学家这样做,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中国科研政策的导向性很强,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都已经设计好,否则很难拿到经费。在你被孤立的时候,是否仍能做出新的东西,这需要经受极大的考验。” 的确,在我们替陈列平打抱不平的时候,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当初他回国屡遭碰壁。好在陈列平是一位执着的科学家,屡遭碰壁却越挫越勇。否则,以陈列平的成就,不愁在国外谋一份名利双收的工作。到那时,我们再反思昨日的错误,可就为时已晚了。 \0
个人分类: 德先生|3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Nature撤稿:胡椒提取物抗癌有问题
热度 2 zhpd55 2018-7-26 18:49
Nature 撤稿:胡椒提取物抗癌有问题 诸平 Abstract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oncogenes and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results in cell deregulation that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cellular stress (for example, oxidative, replicative, metabolic and proteotoxic stress, and DNA damage) 1 . Adaptation to this stress phenotype is required for cancer cells to survive, and consequently cancer cells may become dependent upon non-oncogenes that do not ordinarily perform such a vital function in normal cells. Thus, targeting these non-oncogene dependencies in the context of a transformed genotype may result in a synthetic lethal interaction and the selective death of cancer cells 2 . Here we used a cell-based small-molecule screening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pproach that resulted in the unbiased identification of a small molecule that selectively kills cancer cells but not normal cells. Piperlongumine increases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both cancer cells and normal cells engineered to have a cancer genotype, irrespective of p53 status, but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either rapidly or slowly dividing primary normal cells. Significant antitumour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piperlongumine-treated mouse xenograft tumour models, with no apparent toxicity in normal mice. Moreover, piperlongumine potent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spontaneously formed malignant breast tumours and their associated metastases in mic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a small molecule to induce apoptosis selectively in cells that have a cancer genotype, by targeting a non-oncogene co-dependency acquired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the cancer genotype in response to transformat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3 , 4 , 5 . 《 自然》 ( Nature ) 2011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从胡椒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 荜茇酰胺( Piperlongumine ), 似乎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健康细胞不会受到伤害 , 使得其受到关注。不仅吸引了许多 媒体 ( caught the media’s eye ) 的注意 ,同时也吸引了跟风 研究者的眼球, 继续研究此化合物( piperlongumine )对癌症的影响 , 以 PubMed 数据库为例,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 图 1 荜茇酰胺( Piperlongumine )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变化 The compound, piperlongumine, comes from the Indian long pepper plant. 但自从 2011 年的相关研究结果 出现时 , 研究人员就 对一些图 有疑虑( concerns about some of the figures ) —— 包括一个显示小鼠巨大肿瘤 , 建议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不合理的痛苦。《自然》杂志编辑部通过 2012 年 和 2015 年 发布两个漫长的调整通知对此作出回应,还有 一篇社论 也 承认动物可能 “ 比最初允许经历更多的痛苦和折磨 ,” 但不会导致撤稿 , 结果仍然是 “ 有效的和有用的。 ” 然而,几年过去了,到 2018 年 7 月 25 日,《自然》杂志编辑部公布了 简短的撤稿通知 : This Letter is being retracted owing to issues with Fig. 1d and Supplementary Fig. 31b, and the unavailability of original data for these figures, which raises concerns regard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figures. Nature published two previous corrections related to this Letter. These issues in aggregate undermine the confidence in the integrity of this study. 大致意思是说,此快报被收回由于图 1 d 和补充图 31 b 存在问题 , 而且这些图形的原始数据是无效用的 , 这引发了对于所有图形完整性的担忧。尽管《自然》杂志之前发表过两次相关修正,但总体而言这些问题破坏了本研究的完整性。 撤稿通知中解释道 ,14 位作者当中有 4 位作者不同意撤稿 , 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位作者。根据 科睿唯安 ( Clarivate Analytics’ Web of Science )统计,撤稿论文—— Selective killing of cancer cells by a 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the stress response to ROS 已经被引用 577 次 , 使其已经成为 “ 高被引论文 ”, 这意味着它在 2011 年出版的所有论文中被引频次是排名在前 1% 的。在 2015 年 9 月发表校正意见以来它已经被引用了 257 次。 近年来,这次被撤稿论文署名中的最后一位作者 , Sam W. Lee 已经 收回了另外两篇论文。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祥之兆。 更多细节请注意浏览相关报道 : All retractions are consider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and decisions about whether to retract are made by Nature’s in-house editors, who may seek advice from independent peer-reviewers. Following this process, if the editors deem that a retraction is appropriate, all authors are contacted to seek their assent to the retraction and the retraction statement. Following this, the retraction notice will be published, and any dissenting authors noted in the text of the published versio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retraction policy is available on our website: https://www.nature.com/authors/policies/corrections.html . We take all issues related to animal welfare very seriously and should we become aware of any breach of our policies in any published paper, we would follow an established process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s. More details about Nature’s policies for papers that report experiments with animals are outlined in this editorial: https://www.nature.com/news/protection-priority-1.18354 . When we asked for more specifics about what happened with this particular paper, the spokesperson referred us to the retraction notice: The issues detailed in the retraction notice do not relate to the previous concerns regarding animal welfare, although all these issues in aggregate undermine the confidence in the integrity of this study. One reader forwarded us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journal dating back to June 2016, in which he raised concerns that supplementary figure 31 contained manipulated images. We’re also trying to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hy the authors were split in their agreement over the retraction. We contacted coauthor Stuart Schreiber to ask why he agreed with the retraction, and whether it has any impact on a patent related to compounds for cancer therapy, which cites the now-retracted paper ; he said he was traveling, and forwarded us to David Cameron, spokesperson for the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Cameron told us: Although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ppear sound and its key findings have been extended by other investigators i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s, in an abundance of caution all authors who contributed experiments at the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support the Nature editors’ recommendation to retract the paper. Because the particular figures referenced were not generated at the Broad, 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discuss them. We emailed co-authors Mandinova and Lee , who co-founded a company around the technology described in the paper — and disagreed with the retraction — but have not received a response. Mandinova and Lee have also filed patents together, including one from 2012 that mentions piperlongumine . Lee — based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 has retracted two papers — a Molecular Cell paper in 2013 due to figure duplication and a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paper in 2015 , citing “manipulated” data in a figure. He’s also issued at least one other mega-correction , and last year received an expression of concern on another 2011 paper, noting “credible concerns” about the data and conclusions .
个人分类: 新观察|1446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董酒抗癌”?白酒不要过度自我美化
热度 1 lyxiang 2017-11-22 08:47
“董酒抗癌”?白酒不要过度自我美化 文章转自:http://www.sohu.com/a/203092204_161623 据报道,“双十一”前夕,董酒在一场曰为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协会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发现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在董酒中发现的含量最高,而这种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等五大功效。并称,此次从董酒中检测到的52种萜烯类化合物,无论是种类还是含量,都居各种香型白酒之首。 发布会的新闻通稿写道:研究证明,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有专业研究兜底,“董酒抗癌”之论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 说实话,一般消费者对“萜烯类化合物”类术语并不了解,不过,有几个常识倒是板上钉钉的:第一,所谓“萜烯类化合物”功过几许暂且不提,起码世所公认的逻辑是“酒精是一级致癌物”。联合国世卫组织基于每年在全球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几十万的数据,提出的对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饮用也不提倡”。眼下这个“萜烯类化合物”,能说服世卫组织的权威结论吗? 第二,按照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普通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更不用说还能神奇地“抗癌”了。那么,董酒高调宣扬其产品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此外,非保健品宣称有保健作用,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公然标榜“董酒中发现的(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否涉嫌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 千百年来,“东篱把酒”的惬意,“何以解忧”的豁然,觥筹交错之际,白酒勾兑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情与人际关系。正因如此,中国白酒文化是红酒、啤酒、伏特加等无法对等、也望尘莫及的。抛开健康层面的争议来说,白酒自然无须妖魔化,不过,白酒过度自我美化的流习,在严谨的时代和科学素养面前总要有几分节制,要秉持基本的谦抑底线。过往的故事就暂且不表,眼下来说,“董酒抗癌”这件事真要好好说道说道。相关监管部门也当顺着企业的嗓门,为公众探究事件铺陈之真伪。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14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癌症报警器丨识别致病基因的革新技术——基因表达数据识别
热度 2 sciencepress 2017-6-14 09:38
癌症是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导致的某些局部组织的细胞克隆性异常,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从而增生而成的新生物。癌症的早诊断是提高癌症患者成活率的关键。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上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 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DNA 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肿瘤在所占据的组织中形成肿块,其大小、外形、界限、硬度、表面情况、与邻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检查与诊断肿瘤的依据。 目前的癌症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来确定肿瘤的类型。这种诊疗方法建立在形态学之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同一类型的肿瘤可能会出现临床上的差异,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够。 肿瘤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导致的某些局部组织的细胞克隆性异常,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从而增生而成的新生物。肿瘤一般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在2012年,全球约有1410万新发癌症病例,820万患者死于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所以,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按现在的医疗水平,对早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有80%以上的治愈率;但是,晚期的癌症患者在治疗后很少能生存5年以上。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的重要手段。目前的肿瘤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来确定肿瘤的类型。这种诊疗方法建立在形态学之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同一类型的肿瘤可能会出现临床上的差异,对治疗的敏感性不够。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伴随着多种基因的改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现、识别与癌症相关的重要基因是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癌症患者早期诊断和进行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民众迫切追求高质量医疗服务,但是医疗成本处于单调递增状态,因此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已成为医疗服务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国医院长期以来将重点放在质量管理方面,并取得了较大进步;另一方面,医院还需要加强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科学管理,尽量避免治疗的随意性、用药的盲目性、过度检查等现象。如今,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该问题,并不断寻找解决之道。许多严重的遗传病、绝症等无法用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唯有探索人类基因的秘密,从基因入口进行研究,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由于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稳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基因序列数据快速增长,更多的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基因组序列能够得到测定。所以,如何研究不同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各种功能就成了全球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基因芯片的出现使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在生物体内活性的梦想成为现实。目前,DNA微阵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如基因序列分析、癌症诊断及新药研发等。1999年,Golub等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癌症分类问题的文章之后,该研究方向逐渐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医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很多研究人员都在该方向做了大量研究,并根据各自的领域知识提出了大量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为解决肿瘤分类问题拓展了新的思路。通过基因芯片获取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对肿瘤进行分类,是肿瘤诊断的一个全新手段,也是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等的一个重要交叉研究领域,其可以正确分类组织形态相似的肿瘤亚型,不仅能发现肿瘤的致病基因,还能够挖掘肿瘤发生的本质。 基因表达数据具有高维、小样本、分布不平衡和高噪声等特点。如何对此类数据进行模式学习和数据挖掘,是当前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因表达数据的模式识别过程为:首先进行原始数据预处理,然后进行特征选择-提取,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分类。然而在实际环境下,训练样本集的分布通常是不平衡的,即在含有若干个类别的训练样本集中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不相等,甚至相差很多。这种不平衡会使分类器训练、预测偏向于大类样本的类别,从而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样本集分布对分类器训练、预测产生的偏向性。 为了有效处理基因表达数据,主要采用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超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以及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来设计分类器。为了提高分类系统的稳定性,拟利用分类器集成技术,来改进相关算法。分类器集成可以显著地提高分类器系统的泛化能力和输出稳定性,且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如地震波分类、光学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等。该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研究内容从数据集和分类器两个方面入手。在数据集方面,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特征选择,选择与分类目标密切相关的基因提高分类器模型的泛化性能;创造性地结合两种不同的特征选择算法对基因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特征选择算法的弊端。在分类器方面,构建训练集,利用集成方法提高旋转森林(Rotation Forest,RoF)算法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核超限学习机的内权参数,提高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根据输出不一致测度,进行相异性集成,提高分类模型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在超限学习机模型中嵌入误分代价因素, 实现对肿瘤的代价敏感分类(Cost-Sensitive Classification,CSC)等。 图1 研究内容框架图 上述研究内容,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基因表达数据分类问题的算法框架,如 图1 所示,提高了肿瘤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精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对推进高维、不平衡数据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另外,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肿瘤分类诊断,深入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相关致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促进肿瘤的预测和预防工作,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更进一步,可以将不平衡数据挖掘技术推广到信用卡欺诈检测、网络入侵检测、故障诊断等众多应用领域,这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 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选择及其识别算法研究 》 作者: 陆慧娟 严珂 责编:陈静 赵微微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5 ISBN:978-7-03-051961-0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本书 为了有效处理基因表达数据, 《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选择及其识别算法研究》 从数据集和分类器两个方向入手进行讨论。在数据集方面,采用不同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选择与分类目标密切相关的基因提高分类器模型的泛化性能。在分类器方面构建训练集,利用集成方法提高旋转森林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核超限学习机的内权参数,提高分类器的分类精度:根据输出不一致测度,进行相异性集成,提高分类模型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在超限学习机模型中嵌入误分代价因素,实现对肿瘤的代价敏感分类。本书从机器学习的视角,提出了若干前沿的特征选择与分类算法,为后续基因表达数据识别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66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新研究表明:吃苹果皮、红葡萄等食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
热度 4 SciLondon 2017-6-13 11:32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好的食物和各自的食谱。事实上,我们所吃的食物不仅让我们从中获得能量和满足感,还对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都有极好的预防作用。这可不是网络上到处充斥着的所谓的有益“养生”的膳食,这是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 近日发表于《精准肿瘤学》的来自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新研究指出, 食物中发现的多种天然化合物,例如姜黄、苹果皮、红葡萄等,能够作为关键成分有效阻碍前列腺癌生长。 该研究采取了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多种植物性化学品,替代了以往众多研究仅测试单一药剂的方式,顺利发现了 最为有效的阻碍前列腺癌肿瘤发展的组合。 奥斯汀大学营养科学系与戴尔儿科研究院副教授Stefano Tiziani说:“筛选出一种天然化合物库后,我们开发了一种不偏不倚的营养成分组合,对前列腺癌的影响比现有药物的效果更好。目前我们在小鼠身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并且没有什么副作用。” 在过去十年中,一些癌症研究已经强调了使用植物中存在的化学品来针对肿瘤的疗法, 包括在姜黄、苹果皮和绿茶等食品中发现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合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癌症发生概率,并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发生。 目前的研究证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等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炎症会长期持续导致人类正常细胞受损,从而导致个体具有较高的患癌风险。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细胞系上 测试了142种天然化合物 ,不仅测试了单独施用某种化合物的效果,并且测试了不同组合的营养物质针对肿瘤的效果,最终结果表明, 一系列的营养物质都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随后,研究人员将测试结果中最有前景的营养物质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最有抗癌前景的活性成分是: 熊果酸、苹果皮和迷迭香中发现的蜡质天然化学物质;姜黄中的亮黄色植物化合物,姜黄素;白藜芦醇,常见于红葡萄或浆果的一种天然化合物。 Tiziani说:“ 这些营养物质具有潜在的抗癌特性,而且随时可用,相较于各种抗癌药物,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认为是毫无副作用,甚至对身体健康还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增加这些活性物质的浓度来进一步探索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 此外,该研究还展示了植物源化学品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熊果酸与姜黄素或白藜芦醇结合可以阻止癌细胞吞噬谷氨酰胺,这是一种癌细胞疯狂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这正是目前大热的肿瘤治疗解决方案的一种:阻止前列腺癌细胞摄入所需的营养物质,最终使得肿瘤细胞缺乏所需营养而“饿死”。 参考文献: Alessia Lodi, Achinto Saha, Xiyuan Lu, Bo Wang, Enrique Sentandreu, Meghan Collins, Mikhail G. Kolonin, John DiGiovanni, Stefano Tiziani. Combinatorial treatment with natural compounds in prostate cancer inhibits prostate tumor growth and leads to key modulations of cancer cell metabolism. ( 未止科技 原创,原文: 吃水果能够抗癌 )
928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茶叶内幕曝光!颠覆你的认知,喝不喝茶的都看看!
热度 4 redtree 2017-2-13 23:02
茶叶内幕曝光!颠覆你的认知,喝不喝茶的都看看! A+ A- 2017-02-12 22:24:21 脸庞 关注 1、160个国家地区,30亿人爱喝茶 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这意味着每经过四个国家就有三个国家喜欢饮茶,每认识5个人里面有2个人喝茶。 2、中国年产茶198万吨,人均喝茶566g 2014年,中国总产茶量198万吨,是全球第一产茶大国,占全球产量39.4%。然并卵,Quartz网站统计中国人均茶叶消费是566g,被第一名的土耳其(3157g)超5倍打脸,全球排到第19位。(是中国人,今天就端起茶杯吧!) 3、广东人均喝茶1000g,珠三角高达2000g 华南农业大学的茶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黄亚辉介绍广东是中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人均消费量1000克。其中珠三角地区年人均消费量高达2000克,居全国之首,超过英国人均消费量,在全球排行榜上能排到第3位,珠三角霸气侧漏。 4、3000年茶历史被不产茶的英国茶品牌打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然而,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茶品牌却在一片茶都不产的英国。作为茶叶的搬运工,英国国民茶品牌每年有230亿人民币的年产值,几乎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7万家茶厂)全年产值的76%,已哭瞎。(明天就去买茶去!) 5、贵就贵在1斤芽茶要60000-80000个芽头 一斤上好的芽茶有6万-8万个芽头,全部由采茶姑娘的双指一下下采出,这就是高大上的茶叶价格昂贵的原因。 6、茶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 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长寿长到108岁,被长寿研究机构称为茶寿。 7、抗氧化:一杯茶=12瓶的白葡萄酒 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300ml的茶,它的抗氧化功能=一瓶半的红葡萄酒,=12瓶的白葡萄酒,=12杯啤酒,=4个苹果,=5只洋葱,=7杯的鲜橙汁。越喝茶越美腻! 8、抗衰老:比维生素E强18倍 据日本科研人员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茶叶不止长生还减缓衰老。 9、减肥:每天喝8-10克茶叶,减脂约为3斤 不需要任何节食、锻炼等手段,每天喝8-10克茶叶,12周内,仅茶叶自身作用减掉的脂肪约为3斤。 10、提升免疫力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小白鼠免疫、癌变、酒精中毒、减肥、血脂、交配等方面上千次试验证明,灌服茶水或注射茶叶提取物的小组生命体征极其明显优于普通喂养白鼠。喝茶宝宝少生病,妈妈多放心。 11、跟谈恋爱一样愉悦 茶叶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多巴胺就是那个产生爱情的东西。每次喝茶愉悦得像谈了一场恋爱,羞羞。 12、避开核辐射和癌变的广岛现象 1945年8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使10多万人丧生,同时数十万人遭受辐射伤害。若干年后,大多数人患上白血病或其他各种癌症,先后死亡。但研究却发现有3种人侥幸无恙:茶农、茶商、茶癖者,这一现象被称为广岛现象。 13、日本饮茶预防全民癌症 日本政府1999年启动饮茶预防全民癌症的两阶段计划,共调查8522人,跟踪10年,其中癌症患者419人,有饮茶习惯的女性癌发时间比不饮茶者晚约7年,男性延迟时间为3.2年。 14、常喝绿茶,癌症病发率降低60%以上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表的针对绿茶与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数据表明,常喝绿茶的男性比不常喝的病发率降低了60%以上。 15、四千多篇权威论文证明EGCG几乎是所有癌症的克星 茶叶四千多篇权威部门发表的茶叶抗癌专题论文证明,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几乎是所有癌症的克星,特别是对子宫癌、皮肤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等有独特疗效。同时研究发现,茶水与治癌药物同服会提高药物疗效。 16、每天喝茶2杯,患卵巢癌的概率降低46%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对61057名40岁到76岁的女性(其中301名女性确诊卵巢癌)资料进行分析,与不喝茶或很少喝茶的女性比,每天喝茶少于1杯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降低了18%,每天喝茶1杯到2杯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降低了24%,每天喝茶2杯以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降低了46%左右;喝茶越多,患卵巢癌的概率越低。 17、经常喝红茶,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12年对63257名45岁到75岁的新加坡华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没有喝茶习惯的人相比,经常喝红茶的中老年人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 18、每天饮茶10小杯,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数可以减少42% 日本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天饮茶10小杯,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指数和每天喝少于三杯的比,可以减少42%,女性可以减少18%。 19、白内障患者中无饮茶习惯的占71.4% 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 20、糖尿病患者持续喝茶半年82%症状明显减轻 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21、EGCG能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 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一经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 22、茶多酚使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全部死亡 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高效杀毒,保护肠胃!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22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外来体包被紫杉醇抗癌效率极高
ontores001 2016-1-26 11:15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讨人员,运用外来体(一种细胞囊泡)包被紫杉醇,可以避免本身免疫体系根除外来药物,然后可以抵达关于耐药性肿瘤非常好的杀伤作用。这也是科学家初次运用人体本身的成分来包裹药物分子,可以是药物的作用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这个研讨的试验发现,外来体包被的紫杉醇比别的化疗办法的功率高近50倍。这或许意味着,只需要早年1/50的紫杉醇就可以抵达预期的抗癌作用。在实习的癌症医治中,医师期望更低浓度、更准确剂量的药物医治战略,以期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前进药物的运用功率,减少医疗开支。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atrakova和她的伙伴试图用来自白细胞的外来体包被抗癌药物。她们收集了来自白细胞的外来体囊泡,这些囊泡与细胞膜有着类似的成分,也不会为免疫体系所架空。免疫架空是近些年来纳米颗粒运送药物体系常常会面临的难题,运用人体本身成分则可以极好的处理该疑问。她们方案的这个体系有很高的杀癌细胞作用,乃至关于有耐药性的细胞也是作用显著。而紫杉醇则是在美国用于第一和第二线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医治的特效药物。但是,其缺点在于,它或许致使严峻的和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如掉发,肌肉和关节痛苦和腹泻,并且它可以使患者严峻感染的风险更大。 在他们的试验中,Batrakova的研讨小组获取小鼠白细胞外来体,并将紫杉醇包被于其间,将这个体系命名为exoPXT 。然后,在培养皿中,他们测试了exoPXT 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该团队发现,抵达一样的肿瘤杀伤作用,比照于对照组,他们只需要1/50的紫杉醇。 研讨人员接下来在耐药肺癌的小鼠模型中测试了该体系的作用。他们将exoPXT体系染色,以便盯梢这些外来体在肺部的行为,她们发现了除了杀灭癌细胞作用极佳,这个体系还可以作为癌细胞确诊非常好的东西。这种外来体+紫杉醇的体系,然后处理了肺部癌细胞确诊中长期存在的艰难。研讨人员估量,跟着该体系的老到,在将来将会有非常大的运用潜能。
2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JAMA Oncol:癌症研究领域新范式
ontores001 2015-12-4 11:20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在一项报告中表示,联邦政府在对“癌症挑战计划”进行的1000亿美元的投资似乎对癌症研究的进展并不太理想 。 研究者Cary Gross博士及其合作者Ezekiel Emanuel博士推荐了另外一种癌症研究新范式,其中一点就是关注改善癌症研究的效率和价值,同时确保人类健康的影响并且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线索。尤其研究者呼吁改变临床试验的设计,让癌症研究团体承担一定的任务,使其设定新的研究目标来降低50%的研究开销。 研究者在报告中写道,近些年来政府对癌症研究进行了大量坚实的投资,而且进行相关癌症研究的开销也在不断增加,而可用的资金却越来越少;至今,考虑到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研究者也很难做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观点来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同时降低个体因癌症的死亡率。 研究者表示,所有的研究数据,包括临床研究数据及来自大量护理的数据等都应当以一种安全且负责人的态度来供科学界使用,从而帮助科学家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获取新的研究数据。同时也应当建立一套问责体系来监督科学家日常的经费开销,以便减少因不启动及已经完成的研究造成的经费浪费。 Gross最后说道,目前我们处于尖端癌症研究的新时代,揭秘癌症产生及发展背后的神秘机制将帮助我们探询新型有效的抗癌疗法,而当下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经费的花销是否明智,以及是否达到了当初预想的成果。 原文地址: http://ontoresinc.blog.sohu.com/310561765.html
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杀癌的好帮手----阿司匹林
热度 5 jinchenchen 2015-9-4 21:50
“一箭三雕的老药 — 阿司匹林”一文中提到,该药有防癌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抗炎。果不其然,又何至于此! 英国科学家在昨天的“细胞”( Cell )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 Aspirin )可以非常显著地加强治疗效果。 目前已经知道皮肤癌,乳癌和 肠癌会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 PGE-2 ),从而使得免疫系统失去攻击癌细胞的功能,故而癌细胞能逃避被清除而得以大量,快速地疯长。阿司匹林是一种合成前列腺素的抑制剂,可以阻止癌细胞产生大量的前列腺素,重新唤醒免疫系统来清除癌细胞。 前列腺素( PGE-2 )是由环氧化酶( COX )合成的,作用于人体内很多细胞。该激素男女都有,功能也很多,量不同而已。复杂就在这个“量” 字上,多了就起坏作用,就知会免疫系统对癌细胞于置之不理。变坏蛋 — 量变质变!癌细胞要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就要合成大量前列腺素,但必须通过环氧化酶 ( COX )来完成。阿司匹林正是一种环氧化酶( COX )的抑制剂,因而能进一步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没了前列腺素,应该更确切地说,在正常水平下,免疫系统也就得以“转换”成“格杀勿论模式”来清除癌细胞了。上图不难看出,阿司匹林 实质上还是通过抗炎来达到助攻抗癌目的--好汉,不,好箭! 来自英国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的 邵撒( Sousa )教授指出:“我们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在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当然,这一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配合免疫治疗有可能为某些癌症病人带来“生与死”的治疗结果”。 哇!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有这么大的作用?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一箭三雕,三只实实在在的“雕”呀!酸溜溜的小东西,爱你这么多年容易么我? http://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15)01028-4?_returnURL=http%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15010284%3Fshowall%3Dtrue#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5437 次阅读|25 个评论
溶瘤病毒,抗癌新武器?
热度 1 medjaden 2015-2-27 14:38
近日,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了一种天然病毒M1,该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振奋人心的同时,大家不禁要问:M1病毒是怎么选择性杀死癌细胞的? M1属于一种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该类病毒有优先感染和杀死癌细胞的喜好。随着被感染癌细胞的破坏裂解,新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源源不断地释放,从而达到杀灭剩余肿瘤的治疗目的。溶瘤病毒不仅仅对肿瘤细胞造成直接攻击,而且可以激发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M1病毒会选择性攻击“锌指结构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缺陷型细胞,而组织芯片结果显示一些常见癌症细胞都存在这种缺陷,因此M1病毒在体内、体外的实验数据都显示了良好的选择性抗癌性。颜光美团队还进一步指出,M1的抗癌机制是通过诱导了内质网应激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这个发现为精准的临床用药和实施个体化疗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会极大地增加未来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的机会。 美捷登编辑:Dr. Zhen Zhang 参考文献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Oct 21;111(42):E4504-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Oncolytic_virus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美捷登观点|6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癌症的替代疗法
热度 2 readnet 2014-9-13 13:48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以下的内容100%真实,请您一定耐心看完。从医15年来,我也反复告诉病人这些事实。但是没有人愿意去听,更没有人愿意去相信。或许,我们的同胞们真的需要清醒了。说的直白一点,癌症治疗其实就是一种赚钱手段,就是一项创收产业。据估计,癌症治疗每年在全球赚6000亿美元,其中,单在美国年赚1200亿美元。 怎么才算是成功的抗癌案例呢?美国癌症协会和美国大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给出的答案是 凡是经过治疗能多活5年的癌症患者都可以认为其抗癌成功 。同时双方都坦言“ 即使癌症病人不接受任何治疗也有可能撑7到10年 。”当然,只有我们医生才能拿到这些杂志。不是你们——癌症病人。 据统计,替代疗法治愈癌症的几率比传统治疗高十倍。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治愈”其次,牢记另一件事。 肿瘤只是一个症状。它不是引起癌症的罪魁祸首。从你患上癌症,到你抗癌所受的煎熬,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所谓“科学”。解铃还须系铃人。别再盲信科学,到时你的病也就自然好了。 此刻的我正在与癌症进行第三次恶战。在癌症发作之时,我并没有接受任何化疗、放疗或者手术治疗。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我都一一挺过来了。现在我大脑里又长了成胶质细胞瘤,医学上认为这种肿瘤是脑瘤中不可治愈的。5个月前,医生的诊断结果给我判了死刑——我还有仅仅10个月左右的寿命。 在抗癌期间,我一直服用中药、大剂量的维他命C;接受针灸、脊椎按摩疗法、顺势疗法;尝试不同的膳食营养搭配。没错,刚开始我的病情恶化。癌细胞迅速转移到我的淋巴结、肺部和骨骼上。但是,到这个周,我可以很高兴的说我的淋巴系统和骨骼上的癌细胞已经消失殆尽。先前我肺部的6个肿瘤,现在只剩下2个了。脑中的肿瘤也缩小很多。我从来,从来没有接受他们所谓的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这里有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当然,普通人根本得不到除非你是医生。每年都有1000多名主治癌症的医生被诊断出癌症。但是只有不到10%的人选择接受他们给病人进行的那套治疗方案。这有点像另一个赤裸裸的事实——不到25%的儿科专家会给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因为因接种而导致猝死和各种副作用的风险远比患病本身的风险高得多。这不是在哄你,这是事实。 医学关乎的是金钱,不是你的健康。不幸的是,它却愚弄了众人,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及穷人。他们糊里糊涂的陷入圈套,早早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与此同时,那些百万富翁们正乘坐着私家喷气式飞机驶往欧洲,甘愿花大把的钞票接受替代疗法并且重获了健康。 替代疗法总是很灵吗?不,当然不是。在这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但是 替代疗法值得你一试。除非你大限已至,否则你绝对不会因为接受了替代疗法而死去。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是你的时间到了,即使华佗在世也无济于事了。然而替代疗法却能保证你生前最后的生活质量 。虽然那些接受替代疗法的癌症病人们最终也难逃疾病的魔爪,但是至少他们可以在弥留之际与家人相聚,有的甚至还能认出自己的家人。他们并不像那些接受了化疗、放疗的病人那样骨瘦如柴,更不像他们那样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连家人都辨认不出来。 那些接受传统治疗的病人晚期被癌症蹂躏的惨不忍睹。有时,甚至连你都不敢确定躺在你面前的是不是那个从前精神倍棒容光焕发的他。他们所承受的身心之痛是我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但是,带给他们的,是一次次的失望,是医生一次次的摇头感慨:“呃……情况不太乐观啊,我们还得加强对你化疗放射的力度。” 这一切的罪恶性在于你的医生明明知道这套把戏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却依旧把你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在我成为医师的那一天,我对自己、对上帝郑重宣誓。我也一直以身践行。我并没有因为当医生而功成名就发家致富,因为我拒绝与其他医生同流合污,宣扬那一无是处的传统疗法。 真心希望你们能仔细阅读以下内容。你的生活,很有可能,会因此不同。 约克坎特雷尔,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被灌输“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唯一途径”的思想。直到现在,约翰霍普金才最终决定告诉你们这里还有一种替代疗法。 来自约翰霍普金的有关癌症的最新信息 1.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细胞 。在常规测验中这些癌细胞并不会检验出来直至他们滋生到几亿个。当医生告诉癌症病人经过治疗他们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了,其实,这只意味着化验没办法检测出癌细胞,因为它们的数量还没达到可检测到的程度。 2. 在人的一生中,癌细胞会出现6到10次不等 。 3 、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抵抗力强的时候,癌细胞很容易被杀死从而阻断了它繁殖、形成肿瘤的可能性 。 4 、当一个人得癌症时通常也意味着他有营养不良等问题 。这或许是来自遗传,但是其中也有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5 、要想摆脱营养缺陷综合症的困扰,你需要改变饮食结构,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品;一日4到5餐并且在里面添加增强免疫力的物质 。 6 、所谓化疗就是杀死体内那些繁衍迅速的癌细胞。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扼杀了骨髓、胃肠道中迅速生长的健康细胞,并严重影响五脏机能。 7 、放疗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对健康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造成了灼伤、疤痕等不同程度的损害。 8 、在化疗和放疗的初期,肿瘤在尺寸上是有缩小的趋势的。然而,治疗效果却和治疗时间不成正比 。化疗、放疗的时间眼看着一天天增长,肿瘤却还在病人体内肆意妄为。 9 、当体内因长期化疗、放疗积聚了过多有毒物质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彻底崩溃。因此一点点小感染或者并发症就足以让癌症病人搭上性命。 10 、长期的化疗和放疗会使癌细胞对其产生免疫,这时候要想摧毁癌细胞也就难上加难了。那手术治疗呢?很抱歉的告诉你,它极易引起癌细胞的转移。 11 、癌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长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控制癌症病人营养的摄入,即医学界所指的“饿死癌细胞”也是抗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附录:助长癌细胞繁殖的食物 A.像甜味剂这些用 糖精 做的糖分替代品对身体都是有害的。食用起来更为安全放心的是像蜂蜜、糖蜜等产品。但前提是一定要控制摄入量。我们平时家里吃的食用盐都是因为添加了某种化学物质才呈白色。所以,用布拉格的 氨基酸或者海盐 来代替它会比较好。 B.牛奶能促进体内粘液的分泌,尤其是促进胃肠道内粘液的分泌。而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粘液。所以 癌症病人要果断戒掉喝牛奶的习惯,通过喝不含糖分的豆浆来饿死癌细胞 。 C.癌细胞适宜生长在酸性环境中。以肉食为主的饮食是呈酸性的。所以最好的 饮食结构是多吃鱼,适当搭配一点肉食 ,如鸡肉。肉里面也含有抗生素、生长激素和寄生虫,这些都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对癌症病人更为不利。 D.如果你 每餐80%是由新鲜的蔬菜、果汁、全麦、坚果和适量水果构成的,那么它们可以为你身体营造碱性环境。其它20%可以吃些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榨汁可以提供能被人体迅速吸收的活性消化酶并能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到达细胞内,从而起到滋养细胞、促进健康细胞生长的作用 。想要获得活性消化酶来帮助细胞生长的话就 喝点新鲜的蔬菜(大多数蔬菜都可,豆芽也可)榨汁吧! 此外, 每天吃2到3次的生菜也对健康有益。消化酶在104华氏摄氏度(40摄氏度)的高温下会失去效力。 E. 远离咖啡、茶、巧克力这些咖啡因含量高的产品 。含有抗癌物质的绿茶倒是个不错的替代品。至于饮水问题,为了避免自来水里的致病物质和重金属, 最好是喝纯净水或者过滤水 。不要喝蒸馏水,它是酸性的。 12、肉类蛋白很难消化而且需要消耗大量消化酶。未能及时消化的肉类滞留在肠道内时间过长,进而腐烂,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威胁。 13、癌细胞壁被一层厚厚的蛋白质包裹着。不吃或者少吃肉可以减少消化酶的消耗,从而使消化酶更集中的攻击癌细胞的蛋白质细胞壁。与此同时,号称体内“杀手细胞”的各个细胞也可以及时的吞噬癌细胞。 14、一些能增强免疫力的膳食补充物可以使体内白细胞杀死癌细胞。其他像维他命E的补充物能产生,或者能即使清理已死亡、受损或没用的细胞。 15、癌症是一种考验人们心灵、肉体、精神的疾病。 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会帮助战斗于癌症最前线的病人们痊愈而归。 相反,愤怒、无情、刻薄却会使身体进入到高度紧张且呈酸性的环境。所以,让我们学着去爱去宽容吧!去放松去享受吧! 16 、癌细胞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每天适量运动、深呼吸都可以使更多的氧气进入细胞内。“氧气疗法”是另外一种运用在抗癌上的手段。 1、切勿将塑料容器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2、切勿将塑料瓶装水放在冷藏箱里冷藏。 3、切勿将覆盖有塑料保鲜膜的食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以上三条信息是约翰霍普金最近发表在通讯上的。可别小瞧它们,它们现在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广为传播。二噁英能导致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它对我们体内细胞的的毒性作用相当强。千万不要将装着水的塑料瓶放在冰箱里冷藏,因为塑料瓶会在此种条件下释放出二噁英。最近,城堡医院的人类福祉项目负责人爱德华弗吉莫特博士在一次电视节目里详细阐述了这个安全隐患。他提到了二噁英以及二噁英对我们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他说我们不应该将盛有食物的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炉加热。尤其是不要加热油脂类食物。因为在高温、脂肪、塑料的三重作用下,释放出的二噁英迅速进入食物内并最终通过饮食渠道进入人体细胞内。同时,他建议我们用玻璃容器加热食物。像唐宁瓷器、派莱克斯耐热玻璃器皿、陶瓷器 皿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都是加热食物,用玻璃容器不会产生任何二噁英,何乐而不为呢?类似的像电视晚餐、速食拉面都应该被扔掉换上其他容器。纸类容器看起来不错但是你并不知道里面到底含有什么物质。所以用像钢化玻璃、唐宁瓷器的这种玻璃类容器相对更安全些。爱德华博士还提醒我们前些日子一些快餐厅用纸质类餐具代替了泡沫餐具的一大原因也是二噁英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 同时,爱德华博士也提到了像赛纶(一种美国品牌)这类塑料保鲜膜,当它们覆盖在食物上并被放入微波炉加热时,其危险性不亚于将塑料瓶装水放在冰箱里冰镇。当食物在微波炉里烹制时,高温使塑料保鲜膜上的毒素融化并滴落到食物上。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纸巾覆盖在食物上。美国一位顶尖癌症医生对此提出了一些行为调整建议,有些建议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1、很多癌症的发生都能通过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推迟或避免。美国一位顶尖癌症医生对此提出了一些行为调整建议,有些建议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1、养只狗,强迫自己规律作息 试着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吃饭、睡觉和锻炼身体,包括周末。他的建议是养只狗。养狗需要定期遛狗和喂狗,迫使人们按时按点行事、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和工作间隙多休息。 2、一口饭嚼30次 有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患胃肠道癌症风险。 此外,美国佐治亚大学实验发现,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 因此,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一口饭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3、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患流感会引发炎症,易导致身体在最脆弱的时候发生严重问题。 4、丢掉各种维生素和补品 除非你在治疗某种确诊的维生素缺乏症,正考虑怀孕或已经怀孕,否则可以不吃各类维生素制剂。他说,有人认为自己需要补品来对抗所谓的自由基,但身体对这种新陈代谢的副产品已经有了防御。与此同时,很多研究表明,维生素和补品没有益处,甚至有害。 5、走路1小时 研究指出: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也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为何走路可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病几率呢?这是因为胰腺癌和身体热量过高有关,走路可以消耗热量,可直接预防胰腺癌。此外,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6、晒太阳15分钟 是否想过不用花钱也可以防癌?的确存在这个方法,那就是晒太阳。因为维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风险,每天只要晒15分钟太阳就足够了,这样可以通过阳光合成人体内的维生素D,继而起到身体防癌作用。 7、喝豆浆防癌 研究指出:常喝豆浆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大大降低。为何喝豆浆可防“女性癌”呢?这是因为豆浆中有一种很像雌激素的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能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和抗癌药物的机理非常相像。它对所有和雌激素有关的癌症都有预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 值得注意的是,豆浆最好喝自己磨的,街上卖的很多是用豆浆粉冲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很低。而对于已经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炎、痛风的人也要少喝豆浆。 8、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你过了40岁,还没开始服用抑制素或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那就和你的医生谈谈这样做的好处和风险。这些低成本的药物能降低心脏病、中风甚至某些癌症的患病几率。 9、睡足7个小时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这是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因此,对于繁忙的都市人来说,应该抓住一切可以睡眠的时间,最好晚上10点半前就开始洗漱,做好睡前准备工作,保证11点前入睡,而午休时间也应该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10、穿着舒适的鞋 不要穿高跟鞋或其他不舒服的鞋,要穿不会造成肿胀和抑制足部活动的鞋。有助于保护背部和关节,降低慢性炎症的风险。 11、每年整理药物清单 和你的医生过一下药物清单,看你需要的药物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可以停用至少几种药。 12、通过记录自己的医疗数据了解自身状况 ========================================= 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癌症自癒源於心臟 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癌症自 癒 源於心臟 轉載文章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以為心臟只不過是輸送血液的生物機器而已。但是 2008年3月17日 ,美國 南佛羅裡達大學 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威斯裡教授向全世界宣佈:心臟可以分泌救人最後一命的荷爾蒙,它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而且對其他絕症也有極好的治療效果!這是上帝送給人類的最後一件禮物,也是上帝給所有絕望生命的打開的最後一道出口。威斯裡也因此被譽為揭開上帝“終極底牌”的科學家。而威斯裡教授之所以能獲得成功,竟是因為他多年來對自己最親密的同窗好友抱著一顆沉重的負疚之心… … 今年48歲的大衛 • 威斯裡是美國 南佛羅裡達大學 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的首席調查員。1981年就讀於美國華盛頓大學生化系時,他與就讀於物理系的科恩 • 詹姆斯和法律系的喬治 • 韋德是校籃球隊的三大核心隊員,在長期的比賽合作中,威斯裡與詹姆斯、韋德建立了深厚的隊友情誼。 大學畢業後威斯裡進入南佛羅 裡達大學碩博連 讀,詹姆斯在華盛頓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韋德則回到自己的祖國英格蘭當了一名律師,三人一直保持著打球的愛好和密切的聯繫。1993年威斯裡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在此後的5年中,三人陸續結婚。 除了韋 德和妻子安妮是丁克家庭,威斯裡和詹姆斯已是好幾個孩子的爸爸。日益增大的科 研 壓力和日益龐大的家庭讓三人幾乎一度中斷聯系。 2003 年初,威斯裡先後聽到了兩個不幸的消息,一是 韋德患了 嚴重的冠心病;二是詹姆斯被檢查出直腸癌時已是晚期,兩人都已沒有太大的治療價值。更為不幸的是,韋德的妻子安妮不久 也被確診 為患有乳腺癌,而且也是晚期。得知消息的威斯裡立刻前往華盛頓看望老同學,隨後又趕往倫敦看望韋德夫婦。看到昔日籃球場上叱吒風雲的隊友如今正值壯年的生命之光卻已如燭光般微弱,威斯裡心痛不已,他下決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老同學的生命。 威斯裡此時已是 南佛羅裡達大學 健康研究中心的首席調查員,他發現的3種荷爾蒙中有一種能夠促使血管擴張,如果給韋德的心血管系統補充這種荷爾蒙,對他的冠心病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令威斯裡異常感動但又失望的是,韋德拒絕了他的建議。韋德說:“如果你不能同時治好我的妻子,我 一 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麼意義呢?” 醫生預測韋德和安妮都只有3個月的生命,兩人在傷心中列出了死前要做的50件事,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去一一完成。2003年4月,當他們的生命進入一個月的倒計時 時 ,他們只剩下最後一個心願:周 有任何意義,兩人將4萬英鎊慷慨地交給了旅行社,只向旅行社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因為不知道哪一站是人生的終點,旅行社不得限制他們的旅行時間,直到他們中的一個離開人世,旅行合同才自行終止。旅行社通過調查瞭解得知他們確 已時 日無多,極可能生命的持續時間不足一月,而4萬英鎊足以支付兩個人以最豪華的標準周 有危險的穩定期!威斯裡驚訝極了,他決定親自前往英國,將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11 月9日 ,威斯裡經過近10個小時的空中飛行,終於在當天晚上11時抵達了倫敦。韋德和安妮早已等候在機場,看到兩人容光煥發、精神矍鑠的樣子,威斯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對早已在心理上經歷過“生死別離”的老友久久擁抱在一起,為命運的悲 悲 喜 喜 感嘆不已。 當天晚上,威斯裡詳細詢問了韋德夫婦旅行過程中的身體情況。韋德直言,兩人當時只貪戀旅途中的美景,根本沒空想自己的身體狀況。 兩人在北冰洋的冰川,極地不落的太陽中盡情體驗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只想讓這一刻長久再長久,不知不覺 就活過了 醫生預言的最後期限,後來在夏威夷的海灘邊度假時,他們都感覺自己身體的種種不適似乎都不見了,而且精力越來越充沛。此後兩人乾脆不把自己當病人了,他們只把自己當成是世界上最幸運最划算的 從“發生學”上揭開謎底的 “自愈”奇跡 !正是這次旅行前所未有的合同方式帶來的“超值享受感”,正是夫妻二人在這次對壯麗大自然的美好體驗中渴望生命長久再長久的意念,讓他們的身體細胞結構產生了奇妙的變化,成功擊退了醫學手段無法解決的病魔! 想到這裡,威斯裡心裡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負疚感:這次旅行,韋德夫婦是非常希望詹姆斯能夠一同前往的,而詹姆斯也對這種在 有“犯罪”,是否剝奪了他的一次自癒良機。 威斯裡的課題立刻得到了院裡的批准。他成立了一個特別研究小組,專門研究人體的自愈機制。在此之前,人們只知道身患絕症之後應積極採取各種康復措施調動和增強機體免疫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的情緒,這樣可以促使體內分泌更多的有益於健康的激素、 脢類和 乙_膽鹼,使免疫系統和各器官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戰勝疾病。但究竟是哪一種物質,運用什麼原理,通過什麼管道殺死癌細胞的,人類並不清楚。這也是大多數人,包括威斯裡自己在詹姆斯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寧願相信醫學手段,也不願相信小概率的人體自愈機制的原因。 對心臟功能的研究一直是威斯裡的工作重點,他此前獲得的所有榮譽都與這一項研究相關,這一次他更是將研究的對象鎖定為心臟。因為心臟在他心目中是那麼神秘,自古以來人們就在使用這諸如“心病”、“心情”、“心緒”、“心愛”之類的詞 匯 ,他堅信心臟的功能決不僅僅只是輸送血液的生物機器。果然,他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後相繼發現了三種由心臟分泌的荷爾蒙。此前,他以為其中兩種荷爾蒙只會對腎的活動產生影響,另外一種則只能夠促使血管擴張。但現在,他認為這幾種荷爾蒙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應遠遠不止這些,說不定癌症的自愈 之謎就可以 從中找到答案。 2005 年3月,威斯裡和他的同事將從人體心臟分泌物中提取的四種荷爾蒙全部注入到實驗室培養的人體胰腺癌細胞中,發現癌細胞的增長速度明顯減慢。他們又將這四種荷爾蒙分別作用於胰腺癌細胞,發現單獨使用效果更好,其中一種名 叫縮氨 酸荷爾蒙 —— 也叫血管舒張因數的心臟分泌物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的胰腺癌細胞!最難能可貴的是,那僅剩的5%的癌細胞,其DNA的合成速度似乎也由此受到影響,它們將不會再擴散出新的癌細胞。這就意味著,心臟分泌的荷爾蒙能起到徹底控制人體癌細胞的作用! 在此後長達10個月的時間裡,威斯裡的實驗小組幾乎對所有惡性 效力,而非加速癌細胞的自我解構。並且這四 種縮氨 酸荷爾蒙還有助於降低人體血壓並提高排泄人體內過量的水和鹽分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們不僅對治療癌症有效,對 緩解冠心病 的症狀和腎衰竭都有療效。這就是為什麼安妮體內的癌細胞莫名消失,韋德嚴重的冠心病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 這個研究結果是如此令人驚訝和振奮,2006年6月20日在費城召開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的年度會議上,威斯裡的這項全新發現成了最引人矚目的議題。但是他的研究任務 還遠未結束 ,這四種荷爾蒙如用於臨床,對人體有無副作用,心臟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分泌這種神奇物質,這是威斯裡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此後,威斯裡的實驗室立即著手在動物身上做活體實驗。在老鼠體內的實驗結果顯示,借助荷爾蒙療法他們在短時間內治癒了66%-80%的人工胰腺癌和乳腺癌患病老鼠。同時,即使是在 有完全消失的情況下,老鼠體內的 有這種 自愈的機會 。由此看來,上帝其實給所有絕境中的生命都留下了最後一道出口,這也是上帝送給人類的最後一件禮物,只是這一張終極底牌,人類 不 走近生命的盡頭,往往看不到它!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世上最便宜的防癌处方
蒋高明 2014-5-17 22:00
本博看到一个好的处方,拿来与大家分享,仅供大家参考。其道理与我们恢复生态平衡道理一样,生态好,健康就好。同意,心情好,食物好,病也就远离你。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 这种外因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国际抗癌联盟曾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防住。和得了癌症后高昂的治疗费用相比,以下12种堪称世界上最便宜的防癌处方。 1 喝豆浆可防“女性癌”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指出,常喝豆浆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大大降低。大连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豆浆中有一种很像雌激素的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能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和抗癌药物的机理非常相像。它对所有和雌激素有关的癌症都有预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 不过,王兴国提醒,已经患有这些癌症的人,最好不要喝豆浆,以免对癌细胞形成刺激。此外,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炎、痛风的人也要少喝。豆浆最好喝自己磨的,街上卖的很多是用豆浆粉冲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很低。 2 每天走路1小时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告诉大家,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也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孙保存解释,这是因为胰腺癌和身体热量过高有关,走路可以消耗热量,可直接预防胰腺癌。更多精彩请关注小编微信3187777。此外,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3 每天喝6杯水 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风险将减少一半,女性患结肠癌风险将降低45%。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彭亦凡说,这是因为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数,把其中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结肠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他还提醒,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两三年查一下肠镜,如果有息肉,早点发现能减少其癌变几率。 4 就着葱蒜来吃饭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最低的省份,是葱蒜种植大省山东。长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个县中,第一位的是山东苍山县,那里人均每年要吃掉6公斤大蒜。 王兴国指出,这和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体内致癌物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关。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风险会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气充分结合后才会产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稳定,一旦遇热很快会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将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凉拌菜中。 5 晒15分钟太阳 在最便宜的防癌处方里,晒太阳算是做到了极致,不用任何花费,就能通过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维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风险,每天只要晒15分钟太阳就足够了。 6 每天四杯绿茶 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韩驰教授对茶叶的防癌作用进行过17年研究,他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其中,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峰在内的绿茶效果最显著,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不过,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浓太烫的,否则会影响其防癌效果。最佳饮茶温度应该是60摄氏度左右,茶水浸泡5分钟后,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里。 7 最少开窗半小时 很少有人知道,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外,还有一种很强的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它一般藏在花岗岩、水泥、瓷砖里,沿着这些地方的裂隙扩散到室内,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时间长了,就会诱发肺癌。其实,只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氡的浓度就可以降低到与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气燃烧后也会产生氡,所以厨房烧水时,最好打开窗户,关闭与居室连接的门。 8 用干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过一股用干毛巾擦背的热潮。东京大学副校长水野教授研究指出,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为摩擦受热会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里一种细胞,能起到吞蚀并破坏癌细胞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管是搓、擦还是挠背部,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或者用干毛巾两端,直式、横式反复摩擦整个背部10分钟左右,直到皮肤通红发热为止。 9 一口饭嚼30次 彭亦凡告诉记者,有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患胃肠道癌症风险。此外,美国佐治亚大学实验发现,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因此,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一口饭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10 睡够7小时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这是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建议,最好晚上10点半前就开始洗漱,做好睡前准备工作,保证11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此外,德国睡眠专家指出,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11 少吃点糖 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日本《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指出,当血液流过肿瘤时,其中约57%的血糖都会被癌细胞消耗掉,成为滋养它的营养成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指出,每天只要喝两杯甜饮料,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会比不喝的人高出9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美国癌症基金研究会会员郝继辉表示,最好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国际上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在50克内。 12 吃肉时喝杯红酒 用来酿造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种物质叫白藜芦醇,对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另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对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推荐食用量是每周500克左右,吃得过多,就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吃肉的时候喝杯红酒,其中的多酚就可以防止肉在胃里分解为有害物质。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式抗癌——战略与战术
热度 29 何裕民 2014-4-28 17:05
中西医对话 探讨抗癌新思路 2014年4月27日(周日)上午10:00,著名抗癌斗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在上海图书馆4楼多功能厅,针对目前癌症高发态势,借鉴孙子兵法中古老的东方智慧,糅合发挥中西医特长,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抗癌科普讲座。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内领先的癌友SNS社交网站青稞网、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原本只能坐满200余人的讲座会场,被慕名前来听讲座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应广大观众的要求,不得不特设加座。在会场,记者甚至碰到几位远道而来的观众,因为拜读过何裕民教授的《癌症只是慢性病》深受影响,而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座,希望能见到教授本人,可以针对自己的病情进行深入咨询。 此次讲座也是肿瘤界中、西名医的首次正面交流。主办方特别邀请著名肝癌专家汤钊猷院士,从西医角度解析抗癌哲学,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运用中医智慧,为“中国式抗癌——战略与战术”做了精彩解读。 现代中医传承与发展——抗癌智慧,中西贯通 在汤钊猷院士结合孙子兵法的观点,为观众们解读了癌症治疗的“用兵”之法后,何裕民教授则从中医角度阐述了“癌症防治中的将军思维及战士情结”。 何裕民教授虽然是中医肿瘤专家,但也受到汤钊猷院士的影响。汤老在《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一书中提出的:“抗癌要讲究智慧,会将军思维与士兵情结相结合。讲究如何赢得最后、最大胜利;且代价最小,远期效果最好,不只是汲汲于眼前的短期利益。”这一观点,与何裕民教授“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是两位经验丰富的肿瘤治疗专家,在抗癌之战斗争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中医、西医方法不同,然而在与癌魔的斗争中,则同样需要智慧。 为什么肿瘤治疗讲究战术?何裕民教授从两个方面给出解答。首先,癌细胞本身有智慧。癌细胞在你的身体里会“躲猫猫、突袭、回缩,甚至过五关、斩六将,东躲西藏,远处转移”。这个观点让在座听众为之一惊,但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而人类的对策又是如何呢?“蒙着双眼射击;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如此一通乱打,癌细胞是没怎么减少,人体倒是因盲目治疗而适得其反。 那么,癌症治疗的智慧策略是什么呢?何教授提出三个点:“一停、二看、三通过。”用中国式抗癌的战略与战术来与癌魔博弈。癌症只是慢性病,要先观察明确,追踪思考,再评估,最后才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何教授说:“不同癌症,临床生物学差异很大。而癌细胞是坏孩子,坏的程度、性质大不相同。人们想象中,癌症面目狰狞,非常可怕!其实,临床上排除少数较凶险或处于进展期的癌症以外,多数癌症是比较“笨傻”,比较“呆滞”的,发展通常很慢。” 从恐癌走向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何教授生动的比喻,极大地化解了观众对于癌症的恐惧,原来癌症只是“坏小孩”。接下来,何教授从癌症本身的分型及特征出发,到治疗方式及经历、身心状态,甚至经济状况、家庭人际关系、文化水平等角度,为现场听众全面讲解了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因素。 癌细胞类型是决定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癌细胞类型,与个体性格也有关联,所以癌细胞也有其特殊性存在,盲目的化疗,最后杀死的不只是癌细胞。各种患者中,有4期活得好好的,也有1期就很快出现复发转移的。所以,癌症患者一定要综合方方面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的治疗,都需激活自身内在机能状态,才能发挥愈病作用。 走出误区——“有利的”才是“合理的”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何教授借用了北魏曹植的《七步诗》来形容癌细胞与人体的关系。在多年中医肿瘤治疗一线的何教授发现,很多癌症患者容易走入误区,以为治疗癌症就是“杀癌、看指标、看癌瘤大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癌细胞,其实是伤害了自己。 首先,在治疗目标上,何教授提出癌症治疗的目的是:活下去,救人!生存质量,及患者的自我感受同样重要。其次,抗癌方法不是多多益善,许多疗法是会相互抵牾。同时,别乱补!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同根同源,杀癌往往会抑制正常细胞,那么同样补正常细胞,往往也会补癌! 针对以上诸多误区,何教授提出一个原则——“有利的”即“合理的”原则。对身体“有利的”才是“合理的”,哪怕只是注意改变生活中的小节,做做运动,注意饮食,用一些中医汤药调节身体,这些都可收到调养身心、防癌、抗癌的效果。 后记: 讲座会场气氛热烈,两位讲座嘉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让全体观众受益匪浅。此次讲座,汤钊猷院士和何裕民教授携新作而来,在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后,开始了《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与《癌症治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观点》(第三版)的现场签名售书仪式。现场观众排起长龙,争相希望得到两位名医的亲笔签名,并和名医面对面地咨询交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21 次阅读|27 个评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抗癌方法谈
热度 2 sheep021 2013-11-1 15:52
两年前的旧文,发在别处的。最后的结论越看越有意思。忍不住贴过来,回味一下。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抗癌方法谈 (2011-09-09) 见到一个巧妙的杀死癌细胞的办法。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杀伐手段也是无穷的,但是奇怪的是,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敌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 以前只知道有疯牛病,艾滋病,后来有了让人闻之色变的果子狸(非典病毒携带源),猪流感、禽流感,最近又听说: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0年 12月17日做羊的剖腹产实验,19日应用技术学院做羊的解剖实验。此羊被重复使用,致使27名同学、1名教师被感染布鲁氏菌病。此病潜伏期可长达一年之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对少数患者可导致死亡。 27名同学中症状最明显的患者王某,在寒假期间就有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时不能行走,被误诊为骶髂关节炎。另一位患者姜某出现阶段性高烧不退,经复查五次后才被确诊为布病,致使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有许多同学发病初期出现持续高烧不退、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布病的复发率较高。引起复发的根本原因是在细胞内寄生的布氏菌没有被杀灭,在一定条件下再次进入血流的结果。此外劳累、寒冷、精神刺激等因素也是引起此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患者已经完成三个疗程的抗菌治疗,即便血清学转为阴性,也会引发各种合并症,后果难以预料。三个疗程结束后学校并未给患者合理的答复,患者感到很无助 这才知道,原来羊也不总是“软绵绵的”,而是有可能“极其凶狠的”,“疯狂的” 前几天,上海浦东一个疯狗连续咬伤16人。这已经是今年同一地区多次出现的狗无端咬人事件,值得警惕! 至于为了一点小事,疯狂杀人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不用举例子了。 这年头,到底咋了,动物疯了,人也疯了,难道天地也疯了? 怎一个“杀”字了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佛让人一心向善,不要杀生。人却自作聪明,想把自己不喜欢的统统杀光。 回到这个最新发明的杀死癌细胞的方法,看似高明,其实,思路已经有问题,有点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其实,癌细胞也是正常细胞变的,他不去研究如何阻止癌细胞的产生,而是想着如何杀光癌细胞。那好吧,等癌细胞死光了,正常细胞还有吗?人还能活吗?这与放疗、化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手段更高级而已。 防癌如反恐, 和谐是大道,杀伐是下策。 美国反恐十几年了,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越反越恐。最终,怕是真误了卿卿性命。 ----------------------------------------------------- 杀癌细胞新方法 土壤中常见物质可激活抗癌药物 2011-09-07 10:24:35 科技日报 找到杀死癌细胞方法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5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大学举办的普通微生物学学会秋季会议上表示,土壤中非常常见的梭状芽孢杆菌可激活抗癌药物,让抗癌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杀死肿瘤细胞,临床试验有望于2013年进行。   科学家们解释道,将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注入人体后,其只会在实体肿瘤内生存,并于肿瘤内产生一种酶。随后,人们再单独将一种抗癌药注入病人体内,当抗癌药物到达肿瘤所在之处时,这种细菌酶会激活药物,允许药物只杀死其邻近范围内的肿瘤细胞,而让健康细胞毫发无伤。因此,这种细菌有望成为新的抗癌卫士。   有鉴于此,英国诺丁汉大学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制造出了一种改良过的酶,并将得到的酶整合入梭状芽孢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随后,肿瘤内会大量制造出这种改良酶,改良酶的数量远远多于以前的酶,而且,其在激活药物的抗癌性方面效率更高。   对于任何新形式的癌症疗法来说,一个基本需求是该疗法能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放过其他健康的细胞。该研究的领导者奈杰尔·明顿教授表示,最新疗法满足了这一需求。他说:“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细菌,在地球上出现富含氧气的空气之前其就已经出现,因此,它能在低氧环境下存活。当其芽孢进入癌症病人体内后,它们只会在肿瘤中央的厌氧环境下生存,这完全是一种天然现象,不需要任何修改,非常精巧且具有排他性,我们能利用这种排他性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让正常健康的细胞毫发无伤。”   科学家们指出,这项简单安全的抗癌疗法将杀死所有的肿瘤细胞,其优于常规手术,对很多高危病人或肿瘤位置很难确定的病人来说更是如此。   明顿说:“我们希望能于2013年开始临床试验,如果这种方法与其他更传统方法协作取得成功,将大大增加人类在对抗癌症这场战役中的胜算率。”(刘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预防性治疗癌症的中草药有哪些?
热度 27 何裕民 2013-10-12 15:35
 从广义上说,迄今为止记载的许多中草药均有预防性治癌的作用。如上呼吸道感染能转为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治风寒感冒的麻黄、桂枝,治风热感冒的银花、连翘都能预防性治疗肺癌。同样,清热化痰的胆星、天竺黄、蒲公英、鱼腥草亦能预防性治疗肺癌。狭义上看,中医中药主要是通过扶正培本、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等传统治则来抗癌防癌的。这样讲,中医比较能接受,西医可能不易接受。因此我们从另一角度——被现代药理证实有治癌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来着手了解。当然,利用现代技术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必然需要,也是抗癌中草药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中草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不外乎从抗突变作用、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细胞膜的、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也就需要从抗肿瘤的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相关的活性成分来起作用。目前世界上能从高等植物中筛选出的抗癌活性成分有67万种。动物、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着大量的抗癌活性成分。已从28余科属,3000种以上的中草药中筛选出200种以上的抗癌活性成分。研究人员已从实践中证实从天然动、植物中进行筛选要比合成药物中筛选命中率要高得多。这方面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做大量、长期的艰巨工作。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对抗癌有效的中草药主要有: (1)扶正培本方面的主要有灵芝、紫河车、黄芪、党参、女贞子、仙灵脾、锁阳、菟丝子、附子、补骨脂、当归、首乌、百合、冬虫夏草、人参、白术、生地、葛根、银耳等。 (2)清热解毒方面的主要有一枝黄花、七叶一枝花、半支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山豆根、苦参、芙蓉叶、败酱草、土茯苓、白毛藤、猫爪草、天南星等。 (3)活血方面主要有莪术、鸡血藤、王不留行、三七、桃仁、红花、玉金等。其他方面运用较多的还有全蝎、蜈蚣、斑蝥、天龙、水蛭、龟版、鳖甲、穿山甲片等。当然, 随着研究的深入, 全蝎、蜈蚣、斑蝥、天龙等有毒性的中药的抗癌意义正受到质疑, 新近人们更倾向于以无毒或零毒的中药来防范和治疗癌症。 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现代化发展将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西医要现代化,中医亦要现代化,现代化要为西医服务,现代化亦要为中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提高中医水平。目前我国科学家已从中药苦参、薏苡仁、莪术、鸦胆子等中提炼出来一些有效成份,特别是从中药紫芝中提炼出三萜酸, 从人参中提炼出人参皂甙, 从苦参中提炼出苦参碱等,其临床及预防效果较好,是现代化技术应用的结晶。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6959 次阅读|27 个评论
剩茶水抗癌问题?
热度 2 vcitym 2013-5-12 23:18
以下为道听途说: 经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多达450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40多种。 以下内容来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73111.html 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所以,人们通常认为隔夜茶不能喝。其实,没有变质的隔夜茶不但可以饮用,还有以下保健作用: 抗癌、抗氧化: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为红褐色,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强的抗癌、抗氧化作用,虽然说隔夜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但依然具有抗病作用。 止血: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痈、湿疹、牙龈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疗。疮口脓疡、皮肤出血也可用其洗浴。 明目: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现红丝,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几次。 止痒: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 生发: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日子久了,眉毛自然变得浓密光亮。 固齿洁齿: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发生;氟还能消灭牙菌斑,最好饭后两三分钟用茶水漱口。 除口臭:茶中含有精油类成分,气味芳香,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经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防晒:皮肤被太阳晒伤,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轻轻擦拭。因为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也有抗辐射作用。 去腥除油腻:隔夜茶还有特强的除腥气和除油腻的功效,吃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 使用隔夜茶,应以不变馊(变质)为度。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会引起腹泻。 博主:哪些是传说?哪些是习惯?哪些是误传?哪些是经验?因为有人一直坚持喝饮用剩茶水,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杂谈|297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三氧化二砷(As_2O_3):抗癌悍勇,对生育影响温柔
热度 2 zhpd55 2013-3-23 10:31
关于As 2 O 3 的抗癌作用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As 2 O 3 在西方医学中的应用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微量As 2 O 3 的健身作用和药用价值。奥地利和瑞士的山地人曾服用含As 2 O 3 的药物以增强体力、耐力和食欲。18世纪,DrThomasFlower发明的含As 2 O 3 的Flower's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和肿瘤。1878年,波士顿医院首先报道了用Flower's液能降低白细胞增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As 2 O 3 从此开始用于治疗白血病。直到放疗出现后,Flower's液因毒性太大而被弃用。关于As 2 O 3 在中医中药中的应用可以说历史悠久,中药中的砒石、砒霜信石主要成份就是As 2 O 3 ,砒霜是砒石升华而成的结晶。砒石始载于《开宝本草》,砒霜始载于《日华子本草》。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As 2 O 3 可以应用于多种顽疾的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具有“以毒攻毒”之功效的药物而被应用。《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信石虽有毒,些微入药,则有大功。”。As 2 O 3 在中医中曾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病,风湿病,气喘病,皮肤病等。砒石与白矾烧炼而成的枯痔散曾用来治疗内痔。含As 2 O 3 的紫金丹被用来治疗哮喘,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根据PLOSONE杂志网站2013年3月20日的报道,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University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的研究人员合作,对于As 2 O 3 通过小鼠动物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发现As 2 O 3 在某些条件下表现出对于癌症细胞的悍勇好斗的特性,但是对于生殖系统如卵巢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小,影响甚微。更多信息请浏览: Nano-EncapsulationofArsenicTrioxideEnhancesEfficacyagainstMurineLymphomaModelwhileMinimizingItsImpactonOvarianReserveInVitroandInVivo ( 2013-3-239:53:29 ) 出处: PLoSONE;PubDateMarch20,2013;volume8:issue3 作者:RichardW.Ahn,RichardW.Ahn,SusanL.Barrett,MeeraR.Raja,etal. AhnRW,BarrettSL,RajaMR,JozefikJK,SpahoL,etal.(2013) Nano-EncapsulationofArsenicTrioxideEnhancesEfficacyagainstMurineLymphomaModelwhileMinimizingItsImpactonOvarianReserve InVitro and InVivo . PLoSONE8(3):e58491.doi: 10.1371/journal.pone.0058491 Newchemodruggentleronfertility,tougheroncancer March22,2013 in Cancer AnewgentlerchemotherapydrugintheformofnanoparticleshasbeendesignedbyNorthwesternMedicinescientiststobelesstoxictoayoungwoman'sfertilitybutextratoughoncancer.Thisisthefirstcancerdrugtestedwhileindevelopmentforitseffectonfertilityusinganovelinvitrotest. Newarsenicnanoparticleblocksaggressivebreastcancer Jul15,2010| Newtoolguidesdoctorstosavecancerpatients'fertility Feb26,2009|
个人分类: 新科技|42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进化生物学步入抗癌行列
WileyChina 2013-2-20 10:25
发达国家的癌症研究组织预测:在未来 5 人中将有 2 人罹患癌症。在全球,由于癌症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由 HIV ,结核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总和(美国癌症学会, 2011 )。为应对此严峻形式,抗击癌症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传统意义上和癌症研究无关的学科领域。进化生物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进化生物学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抗击癌症呢? EvolutionaryApplication 杂志 利用 2013 一月整期内容 向我们展示了进化学可利用多种方法促进我们对多种癌症的理解、治疗和预防。其中一篇由 多个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 写道:“精确的进化学方法可以和其他癌症研究方法结合或用于阐释其他癌症研究,而不是取代”( Thomas 等, 2013 )。 这是为此类研究编制的第一份出版物,由就职于法国达尔文进化论癌症研究机构和位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进化和癌症研究中心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带头,特邀编辑包括 FredericThomas,MichaelHochberg,AthenaAktipis,CarloMaley 和 UrsulaHibner 。 EvolutionaryApplications 一月这期的主题为:通过把癌症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增进我们对癌症的认识。用森林来作比方,它的命运取决于每棵树本身的特性,及每棵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同理,肿瘤由许多不同遗传和生理特征的细胞组成,因而肿瘤的命运取决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整个肿瘤和人体内复杂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期所阐述的进化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会患上癌症?自然选择,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这些进化学上的原则如何影响癌症?我们如何运用进化理论最大程度地降低世界患癌几率?本期杂志刊登了多篇新颖的报道,包括 血管如何影响肿瘤内环境 (Alfarouketal.2013), 如何利用肿瘤的特定特征解释癌症转移的 模式 (Daoustetal.2013)。 点击以下网址,免费访问进化与癌症特刊论文 www.evolutionaryapplications.org 原文来自: http://wileyopenaccess.wordpress.com/2013/01/22/evolutionary-biology-steps-up-to-the-fight-against-cancer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抗癌等研究的思考
热度 1 hbwanghb 2013-1-7 10:33
当前人类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把目标集中在了如何杀灭癌细胞上,而很少关注为什么会出现癌症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一思维范式上的错误。目前,人们仍在沿着这一思路往下走,其中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6大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的“癌症免疫疗法”就是一例,《中国科学报》2013年1月1日第23版称其为“斩灭癌症的第四把斧头”,日本研究人员2013年1月4日报道诱导多功能干 细胞 (iPS)可用来大量培育具有抗癌功能的免疫细胞而对其寄予厚望。 在治疗癌症的征程中,杀死癌细胞可能是一种需要用的措施,但是只懂得杀死癌细胞、不懂得消除癌细胞产生的条件,最终是不能战胜和征服癌症的。 我在细胞状态研究中的体会是:生物之所以衰老和癌变,乃至发生任何退行性变化,均是因为体内积攒了太多的有害物质导致的。活着的细胞承受这些有害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有害物积累过高时,细胞就会死亡。而死亡的细胞降解后,又会把导致其死亡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被别的细胞吸收。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发生增强分裂能力变异的细胞能够活下来,因为它可以通过增加分裂次数将有害物稀释到其可承受的程度。问题是这种增强分裂能力的变异并不是负反馈的、也不能被原有的体内机制所调控,即当有害物被稀释后仍保持着原来的分裂势头,这样便随细胞分类能力增强程度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级别的癌症。在这其中,那些分裂能力增强并发生增生型分裂后但仍可被调控的细胞便表现为退行性变化。 因此,我认为:征服癌症,仅杀灭那些疯狂的癌细胞还不够,还必须清楚体内迫使癌细胞出现并形成优势的有害物质。而且在癌不是过分厉害时,清除有害物质可导致癌症自愈。
2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末日总结
热度 1 woodenson 2012-12-31 23:42
再过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2013年了,末日没有来到,那就好好的生活,好好的总结2012,展望2013。 生活方面: 1.岳父在与癌症抗争了两年多的时间,尝试了各种治疗手段(两次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射波刀、口服抗癌药物等),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在整个治疗期间,有诸多感受,比如某些医生的大红包以及另一些医生的悉心,比如癌症对人的折磨,尤其岳父临终前瘦弱的身躯以及近乎绝望的表情,在这期间,常常能够体会到那句名言,生死之外无大事。也听到了不少中青年才俊英年早逝的消息,更让我体会到,健康才是生命之本。 2.继续超级奶爸的角色,每天往返40公里奔波于鼓楼仙林接送宝宝上学。虽然路程漫漫,也常因起早发蒙等原因和宝宝怒发冲冠,但总体而言往返三个小时的路途仍旧是快乐的旅程。因为途中我们会问候小卖店主家的可爱猫咪,会举在头顶左转右避新纪元大酒店旁的十二棵大树,会一二三四五六七拔掉雕刻时光店标上小猫的胡须,也会买上一块烤红薯,一袋酸牛奶,或者两个冰激凌,还会在地铁口打印上两张优惠券……当然,再无聊了,还有手机中的愤怒小鸟以及迪斯尼的卡通动画。 3.岳母搬到了南京,我们终于在早晚可以有热饭吃了,呵呵。 工作方面: 4.基金:增加两个项目,推掉两个项目。钱虽不多,但也不缺钱;所以不再为钱去做违心的事情。(自然基金还是没中,看来我实力还是不够雄厚) 5.论文:一作或通讯sci接受2篇,EI1篇,合作发表sci2篇,非sci英文1篇,核心3篇。(产出偏少,而且缺乏核心竞争力) 6.会议:5月份组织了动物警戒行为论坛;上半年只参加两次会议(马来西亚、澳门),下半年基本上一个月一次(8月哈尔滨、宁夏,9月沈阳,11月大丰,12月北京、岳阳、合肥)。 7.学生:两个硕士生顺利毕业,工作也不错;另两个硕士生由于多种原因,“炒”了我;一个菲律宾博士加入研究组,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留学生明年也将加入(年龄比我都大,让我情何以堪);仍旧有大量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约15个),他们是我研究的主力军团。 8.奖励:获得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获得南京大学中青年境外访问交流机会。 2013年展望 生活:健康; 工作:访学剑桥,选择了两三个合作对象,希望未来能把纯野外行为学研究转变为实验验证性研究;分析积累多年的麋鹿行为学数据,在警戒、搔痒、反刍、性别分离等四五个方向上争取最大产出。
4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最受欢迎的抗癌食品(四)
热度 28 何裕民 2012-7-18 10:51
其他抗癌食品 杏仁 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甜杏仁生或熟食,气香味甜,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肺阴不足,肺气虚的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苦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 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杏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可降低人体胆固醇,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人们将杏仁称为抗癌之果,杏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有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研究表明,苦杏仁苷还能帮助体内胰蛋白酶消化癌细胞的透明样黏蛋白膜,使体内白细胞更易接近癌细胞,并吞噬癌细胞。  杏仁烹调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来做粥、饼、面包等多种类型的食品,还能搭配其他佐料制成美味菜肴。 如对于肺癌出现肺虚咳嗽,可用甜杏仁、核桃肉各 12 克,加水煎服。 虽然杏仁有许多的药用、食用价值,但不可以大量食用,过量服用可致中毒。所以食用前必须先在水中浸泡多次,并加热煮沸,减少以至消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花生 花生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是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自古以来就有“长生果”的美誉,并且和黄豆一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研究发现,花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花生中含有一种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它是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花生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减少因胆固醇过量蓄积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民谚道:“常吃花生能养生。”花生煮粥、与红枣一起煎汤食用均可,为补血良方。 花生仁 200 克,赤豆 120 克,鲫鱼 1 条,同炖烂,加酒少许,分次食之。可利尿退肿,可用于癌症患者营养性浮肿、腹水者。 花生虽然营养价值高,但痛风患者、胆囊切除者,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以及消化不良者要尽量少食。 蕈类 香菇、草菇、蘑菇、猴头菌、黑木耳、银耳 等, 味道鲜美,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除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的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外,可以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具有抗癌作用。 灵芝: 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 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 " 仙草 " 之誉。中医认为其具有 补气养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 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分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 16 种氨基酸 ( 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 、蛋白质、甾类、甘露醇等营养成分。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功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功能正常化。 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 -2 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灵芝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他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 香菇 :又称冬菇、花姑、香菌。性味甘平,具有补气益胃的作用,可用于体弱、贫血、食欲不振者。 近代报道,香菇清香鲜美,能增进食欲,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故凡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均宜食用。 香菇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肿瘤患者食用有益。 香菇对胃癌、食管癌、肺癌、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 香菇熟食,能补气强身,益胃助食。凡高年体弱,久病气虚,症见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者,宜为食疗佳品。 如用香菇 50 克,加瘦肉 100 克,同煮食。可健脾益气,用于癌症患者久病体虚、食欲不振者。 也可用香菇 50 克,加鸡肉 500 克,文火炖酥后,配以调料,每 5 天服 1 剂,可补气益脾胃,用于癌症患者久病气血两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者。 腐竹、香菇、黑木耳和金针菜共炒熟食用,可用于前列腺癌手术前后。 对于乳腺癌早期局部胀痛者,可食用素炒五味。丝瓜 200 克、玉米和胡萝卜各 50 克、干香菇和竹笋各 20 克。将香菇泡发切丁,胡萝卜、竹笋、丝瓜切丁,油锅烧热,将香菇丁、胡萝卜丁、竹笋丁和玉米煸炒,加入盐、姜汁及水 50 毫升,煮至将干时,加入丝瓜炒熟,加入味精即可,佐餐食用。可调中开胃,散结消肿。 蘑菇 :为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性味甘凉,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益胃,化痰理气的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蘑菇能增进食欲,益胃气,补益健身,适合于肿瘤、糖尿病、肝炎、慢性气管炎者经常食用。蘑菇中分离出的非特异性的植物细胞凝集素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蘑菇有抗菌作用,凡肺炎、伤寒、肺结核及肠炎患者,皆可用作辅助治疗。 蘑菇味道鲜美,常作为各种煲汤的食材。 对于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肝癌患者出现肝损伤者,可用蘑菇猪瘦肉汤:鲜蘑菇、猪瘦肉各 100 克,加水适量煮汤,用食盐少许调味,佐膳,有滋阴润燥,健胃补脾的功效。 蘑菇 100 克,鸡肉 250 克煮服,可健胃益气,适用于癌症患者肺虚、胃口不开、久病体虚者。 蘑菇 50 克,加炙百部 10 克,煎汤常食,可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癌患者咳嗽痰多者。 蘑菇 50 克,车前草 30 克煮服,可健脾利湿,适用于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动脉硬化者。 银耳: 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又称白木耳、雪耳,被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一味扶正强壮的良药。本品以黄白色、朵大、光泽肉厚者为佳。中医认为其味甘、淡,性平,具有润肺补肺、益胃生津、益气养阴、提神益智、滋养肌肤等功效。 银耳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脂肪、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入秋之后,天气日渐转凉,肺虚体弱、干咳气短以及患有“秋燥症”的人,食用银耳对这些病患有很好的疗效,是秋季最理想的滋补佳品。 与黑木耳比,银耳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更强。银耳既可生津防燥、滋阴润肺,又可益气清肠、补脾开胃、平肝安神、润喉护嗓。常食银耳,可改善心、肺功能,使部分高血脂患者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 银耳中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动淋巴细胞,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兴奋骨髓造血功能,多糖 A 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常食银耳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银耳常与红枣和冰糖一起炖服,对于癌症患者,常作为其体虚补益之食疗品。其他如, 银耳莲子羹、 银耳蜜柑汤等,也是常用之品。 炖白木耳肉:银耳 15 ~ 30 克,瘦肉适量,大枣 10 枚。先将银耳泡发,用此汤加水与瘦肉及枣同炖至烂熟,做正餐食之。此食疗方补益中气,健身强肾。凡因癌症患者病后脾肾不足,气血俱虚引起的虚劳,乏力,动则喘息、神疲健忘等症者,皆可常食之。 银耳雪梨羹:银耳 6 克,雪梨 1 个,冰糖 15 克,将银耳泡发后炖至汤稠,再将雪梨去皮、心,切片后加入煮熟,加入冰糖汁即成。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痰稠,及虚劳久咳,大便燥结等。 银耳 10 克,太子参 15 克,加冰糖煮烂常服,可生津益气,适用于癌症患者易气短心慌者。 银耳 10 克,加藕节炭 20 克,加冰糖煮烂常服,可健脾止血,适用于癌症患者胃出血者。 黑木耳: 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黑木耳营养丰富,是滋补强壮之品,被誉为“素中之荤”。本品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和血养营的功效。是 降血黏度的好帮手,也是抗癌明星食品之一。 黑木耳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露聚糖、木糖等,其所含胶质可起到清胃、涤肠功能;黑木耳含钙与铁量也较高,既可以用于菜肴滋补强身,又可药用治疗贫血、便血等。黑木耳还能减少血液凝块,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作用。 黑木耳食用前先宜温水浸发,洗净杂质后熟食。黑褐色、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杂质者为佳品。 黑木耳炒炭研末冲服或入药,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对于大肠癌、胃癌等出血,有辅助治疗作用;或者用黑木耳 1 ~ 2 钱,柿饼 1 两,同煮烂作点心吃,适于肠癌大便出血者。 银耳、黑木耳各 50 克,泡软,炒食,或者用银杏、黑木耳和香菇各适量,制成羹汤食用,用于各类肺癌患者体虚者。 黑木耳炒猪肝:黑木耳 25 克、猪肝 250 克。先炒熟猪肝,加泡发好的黑木耳,大火翻炒至黑木耳亮泽滑透即可,佐餐当菜。具有补肾、强体抗癌的作用,适用于肝癌及其他消化道癌症,但不宜多用油。 海藻类 海带: 又名昆布,含碘丰富,有“海上蔬菜”“含碘冠军”之称,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食材。海带性咸味寒,具有清热利水,软坚消瘿的作用。 海带除含有大量水分、营养素外,尚含有藻胶酸、昆布素、甘露醇、半乳聚糖、谷氨酸、碘及多种微量元素。近代报道,海带有降血压、降血脂功效,故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宜食。 新近研究发现,海带中的钙具有防止血液酸化作用,而血液酸化正是导致癌变的因素之一。《名医别录》云其:“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海带 具 有化痰软坚散结功用,作为传统的治肿瘤药, 临床常用于癌症治疗, 有一定抗癌作用 , 用治瘿瘤、噎膈、瘰疬、痰核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甲状腺、食管、胃、大肠、淋巴系统等多种良性、恶性肿瘤。海带对抑制大肠癌有较明显的效果,治癌成分主要是硫酸多糖类中的一种岩藻多糖成分,此成分存在于海带的黏液中。 但 现在沿海大城市地区,海鲜摄入较多,而且居民普遍食用加碘盐,由于碘摄入过量,导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发病较多,特别是在职业女性中。 如果甲状腺本身有肿大,再过食海带、紫菜之类含碘很高的食物,发现很多患者没有起到抗癌作用,甚至诱发了甲状腺癌。 因此,传统说法也需与时俱进。对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患有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建议不要多吃海带,包括紫菜、海蜇等海产品。或者改食无碘盐后,可以少量吃些海产品。 特别是女性肿瘤患者要谨慎, 以免加重病情,促进复发和转移。 紫菜, 历来被人们视为调制汤羹的佳品。中医学认为,紫菜性寒,味甘咸,有软坚散结,清热利尿,补肾养心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紫菜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很少,还有钙、维生素 B 1 、维生素 A 和葡萄糖等营养素;紫菜氨基酸所占的比例高于鸡蛋、牛奶等;紫菜还含有丰富的氟,能防治龋齿。另外,紫菜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 紫菜含碘也较多,《本草纲目》谓其:“病瘿瘤脚气者宜食之。”故可做为缺碘引发的甲状腺功能不足,及其他瘿瘤、瘰疬的辅助食疗。 紫菜熟食或煮汤饮,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对于肿瘤患者湿热内蕴者( 症见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等表现 ),有一定治疗作用。 对于卵巢癌腹部有肿块者,可用紫菜、虾皮适量煮汤,常食。 常食“紫菜香菇芋艿羹”,可消肿散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紫菜 10 克、香菇 20 克、芋艿 250 克。香菇用水泡开,切成细末,紫菜撕成碎片,锅中放油,油热后放入香菇煸炒盛起,芋艿切成小块,放锅中文火煮烂,加盐、味精,淀粉起羹,最后放入香菇、紫菜,可当点心食用。 螺旋藻: 螺旋藻含丰富的蛋白质,高达 55 % ~ 65 %,这是目前发现含蛋白质最丰富的天然食物,而且它的氨基酸比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最佳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惊人地一致。螺旋藻含丰富的β - 胡箩卜素,为胡萝卜的 15 倍,含有丰富的 B 族维生素,螺旋藻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镁、钠、钾、磷、碘、硒等,硒能激活 DNA 修复酶,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捕获自由基,抑制一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螺旋藻中的多糖,有抗辐射的功能,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螺旋藻虽然营养丰富,但对于如今“富癌”高发,城市人群营养过剩的现状,也要适当控制。 海参 又名刺参、海鼠,烹食为肴中珍馐,老幼皆宜。海参品种较多,主要有刺参(刺参科)与光参(瓜参科)。刺参肉厚嫩,补益力强,为优;光参品质较次。 中医学认为,海参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滋阴,养血润燥的作用。《本草从新》谓其:“补肾益精,壮阳疗痿。”《药性考》:“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怯症。”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海参含粗蛋白、黏蛋白、糖蛋白、粗脂肪、糖类、钙和铁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含胆固醇极低,常食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较为适宜 。 海参中含有钒、锰、钾、铜、尼克酸、牛磺酸等,可以影响体内脂肪的代谢过程,具有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海参中的酸性黏多糖具有在机体中降低血糖活性,抑制糖尿病发生的作用。而它所含有的钾,对机体中胰岛素的分泌起着重要作用;含有的钒,可使糖尿病得到防治,故糖尿病患者可常食海参。 海参中的海参毒素对某些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钼元素能防治食管癌,硒化合物对肺癌、乳腺癌及结肠癌等都有一定的效果,酸性黏多糖有明显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及抗癌活性,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用于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骨癌、淋巴癌、卵巢癌、子宫癌、乳腺癌、脑癌,白血病及手术后患者的治疗。 海参常见食用方法,如火腿烧海参,具有补血益精,养血充髓功效。 海参现在在北方很风靡,但因其蛋白质含量很高,对于当下的因营养过剩引起的富贵病,包括癌症,要适度控制。癌症患者,如果食用,最好一周内不超过两条为宜。 (本文摘自《生了癌,怎么吃》)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540 次阅读|29 个评论
保健食品能抗癌吗?
lilianda 2012-5-14 08:51
保健食品能抗癌吗? 李连达 李贻奎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有关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种特殊类型,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任何疾病,也不准宣传其“治疗作用”。因此,“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癌症,也不能治疗其他疾病。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些生理功能,改善生理状态、不能纠正病理状态,治疗疾病。有些保健食品可用于某些病人(包括癌症病人),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辅助作用),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营养状态及生理功能,但无抗癌作用,不能杀灭癌细胞,不能替代抗癌药,不应夸大其作用。 有些科普宣传某些食品有“防病治病”作用,应正确宣传,正确理解,不可误导群众。例如,芹菜中的芹菜碱有降血压作用,金针菇中的香菇多糖有抗癌作用,苦瓜中含有降血糖成分,葡萄及葡萄酒中的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等,这些食品除含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某些活性物质,具有某些药理作用。但是这些药理作用有明确的“量效关系”,食入量必须达到“有效量”,才能发挥药理作用或“防病治病”作用。例如长期食用芹菜,且每日达到几十斤,才能达到有效量发挥降血压作用,金针菇、苦瓜,葡萄及葡萄酒等食品,也必须长期食用,且每日达足够量,才能达到“有效量”,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科普宣传必须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不可夸大宣传,误导群众,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提倡多吃青菜、水果、粗粮,特别是某些含有特殊成分的食品,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某些病人的康复。但在宣传时要注意科学性、有理、有节、有度。同时应该注意划清几个界限:中医和江湖骗子不应混为一谈,中药与假冒伪劣药品不应混为一谈,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三者有严格区别,不应混为一谈,食品的营养与药品的治疗作用不应混为一谈。
4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40年癌症研究报告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1-12-28 00:46
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拉开了声势浩大的抗癌运动。40年后,美国癌症研究会发布了报告,总结了癌症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这个报告内容详实,非常值得阅读:【下面网页链接有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下载底下的附件】 http://www.aacr.org/Uploads/DocumentRepository/2011CPR/2011_AACR_CPR_Text_web.pdf 【附件: 2011_AACR_CPR_Text_web.pdf 】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2949 次阅读|3 个评论
抗癌家族三兄弟(二)
热度 10 GumpForrest 2011-4-14 11:48
抗癌家族三兄弟(二) 在上一篇博文中,向大家介绍了 “基因组的卫士” p53 ,它在细胞 DNA 面临损伤的时候,负责“应急管理”,把“命令”亲自传达给各个负责应对应急情况的基因,通过激活这些基因的表达,让它们去执行多个具体的功能;比如直接激活细胞周期的“刹车装置” - 细胞周期抑制因子 p21, 让细胞停止复制和分裂的步伐,配合损伤修复。应急过后, p53 还参与对修复的质量评估,并作出决定是恢复使用还是放弃。 p53 其实就是一个转录因子。作为一个转录因子,必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 一是有 DNA 结合功能元件 (专业术语叫 DNA 结合结构域), 第二就是转录激活功能元件 (转录激活结构域),当然有时还会有其它一些附属的功能结构,比如负责和其它同类功能蛋白相互作用以便协作发挥功能。 p53 当然也有上述三种功能结构。 细胞内有一部分基因的表达之所以可以受 p53 的指挥,是由于这些基因的表达控制区都有一个共同的序列, p53 的 DNA 结合结构恰好能专门识别,并结合上去,这样, p53 就可以发挥激活基因表达的作用了。 2. p53 的前世今生 通过比较,人们发现, p53 的这种功能和作用方式是一种进化上相当保守的机制,很早就出现了。进化上保守是什么意思?就是在进化过程中变化很小,一般提示这种功能既基本有重要,所以在经历了长久的进化后一直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大家可能会好奇,这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都知道,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注意:是进化顺序,而不是进化方向,因为进化没有明确的方向,),学过普通生物学的朋友一般都会有这个概念。实际的研究中生物学家们会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生物,比如,最简单的大肠杆菌(也有用古细菌的),稍复杂一些的酵母,然后线虫、果蝇、蟾蜍、小鼠等。分子生物学(或遗传学)家先都要在自己所用的模式生物钟寻找与 p53 在寻找“长得像“的基因或蛋白去研究他们对应的功能。 通过比较,大家就发现,古老的类似 p53 的基因从线虫开始就出现了(当然在线虫有另外的名字叫 Cep-1 ),然后在果蝇、蟾蜍小鼠等更复杂生物都有这个功能和“长相”都十分相像的基因 , 尤其是 DNA 结合结构域,变化十分小,对识别和结合 DNA 序列都几乎一摸一样。换句话说, 2 千多万年的进化沧桑,并没有磨灭这个分子对自己功能使命的记忆。 3. 认祖归宗:寻找 p53 家族 一般,具有如此重要功能的基因都会有兄弟姐妹,不太会是独苗。( 例如, myc 癌基因是哥仨: c-myc , N-myc 和 L-myc ; ras 癌基因也是哥仨, H-ras,Ki-ras 和 N-ras, 就是抑癌基因 RB 也是哥俩 :p107 和 p103 ) ,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出于这个想法肿瘤生物学家门开始寻找 p53 的“亲属”,相信当时有很多实验室在进行这项工作,但是无一例外都空手悻悻而归,据此,领域内一致认为, p53 没有家族,它是一个独撑大厦的孤独英雄。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让故事有了新的转机,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 p53 没有家族”这一结论在一个领域内没有争议得到认可,可后来又被证明是错的结论,这在肿瘤研究史上可是少有的【引用,非个人观点】。这充分地反映出科学的开放性和自我纠错功能。科学不在乎观点,而注重事实和证据,只要你有充分的证据,科学随时可以接受新的观点和认识。缺乏(或没有)证据却又“坚持真理”是宗教情结作怪,科学家个人可以这样来激励自己面对挫折坚持探索,但是不能依此推销自己认为的“真理”。 发现“亲人”, p53 不再孤单 p73 的发现完全是个意外,纯属歪打正着、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法国的一个实验室在通过非严谨杂交筛选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没想到拿到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基因片段,这叫“假阳性”结果。 通常,做基因筛选会拿到很多让人讨厌“假阳性”基因。我读博士时,一个同门师姐也做跟这一模一样的工作,做了一年也没找到要找的基因,最后没办法拿到一个不相干的“假阳性”来做,后来虽然也衍生出一系列课题,但是这种方式我不欣赏,甚至极力反对。 06 年我们做筛选,拿到 80 多个阳性基因,经过初步一一验证,剩下 70 多个,最后在模式生物酵母内把这些基因一个一个敲除,再逐个做表型分析,最后除过已知的,也就鉴定出两个来,后来有一个还被人抢了先 … ( 跑题了 ) 回到原故事:当研究人员测完序列,简单一分析,就知道是“假阳性”,跟自己要找的不相干,可能会有淡淡的失望,但是例行的分析是必要的,即使是垃圾也得细细检查一下,保不准还是个宝呢。他们把这个基因的序列和数据库中已知的基因进行比对,搞清楚这个基因的身份:是不是新基因,跟谁有关系?当时的数据库是很有限的,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还方便好用。我估计,当他们比对DNA序列时就看出了些端倪,当进一步把 DNA 序列翻译成蛋白序列再去比对时,大家的嘴惊奇得合不上了(这是我的想象和发挥 ^_^ ):蛋白结构和 p53 极其其似,这不就是大家苦苦寻找的 p53 “亲属”吗? 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个 “假阳性”基因片段顿时从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变成了大家喜爱和吹捧的“白天鹅”! 这个基因就是 p73, 体重比 p53 大,但是不能断定究竟是 p53 的哥哥还是弟弟(似乎倾向于认为 p73 可能是大哥)。这哥俩分别得太久太久,相隔遥远。 p73 位于第一条染色体上( 1p36 ,人第一条染色体长臂第 36 区),而 p53 位于第 17 条染色体上 (17p13.1) ,就像非洲和亚洲,不再同一块大陆上。 发现p73这项工作发表在当年的 Cell 上,目前引用已经 1200 多次。 p73 的发现,让大家开始重新考虑 p53 家族的问题,同时也为其它家族成员的寻找提供了线索。通过将 p53 和 p73 进行比较,找到这个家族基因可能的一些特征,如某些区域十分保守,然后利用这个信息去搜寻筛选就容易多了,这就有了 p63 的发现和鉴定;这次大家似乎没有太多意外的惊喜,工作也只发表在了 Cell 的姊妹刊 Molecular Cell 上。 兄弟排行:追朔历史 兄弟三个找齐了,得做个排行吧?怎么排呢?当然所谓的排行还都说基于假说和推测,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出生的时间顺序,也没有确切可靠的方法去追朔。 先尝试从结构推断他们的可能的年龄。除了哥仨共同的部分( DNA 结合结构域 DBD ,转录激活结构域 TA ,寡聚体形成结构于 OD )之外, p63 和 p73 都比 p53 多出一小段特殊的结构叫 SAM ( sterile alpha motif ),这提示 p63 和 p73 是兄长,年龄比 p53 大。那 p63 和 p73 谁更大些呢?如果以 p53 作为参照,谁和它长得更像,谁就离得近,差别越大,说明离得远,这个标准有点特殊是吧?本来么,这兄弟一说,只是个比喻,你还真把他们当兄弟了! 分析的结果当然是 p63 是老大, p73 是老二, p53 就是小弟啦。 研究发现,弟兄三个的很多功能是类似的,比如,都可以“认识”和激活相同的基因,都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看上去貌似都干一样的活,工作场所和服务对象却不一样。 p63 主要是维护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 p73 似乎是维护可再生组织,如干细胞,的基因组, p53 则主要是维护广大体细胞的基因组。从这个分工,不知道大家是否瞧出点端倪?进化年龄。 多细胞生物的基因组稳定性是第一重要的,但是当生物体细胞还处于低级阶段,如线虫,它整个线虫的寿命才 2 周,还高不过普通细胞的正常寿命,这时候,生殖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是第一位重要的,这时候也不存在再生组织,因为寿命太短用不着;到了生物进化到整体的寿命远远超过细胞的寿命时,有些细胞死去了,就需要新的细胞再生来补充,这时候 p73 应运而生;再到后来,到了哺乳动物,寿命太长了,体细胞又太多,肿瘤就成为新的威胁,时势造英雄嘛, p53 才登场。 所以嘛,肿瘤是我们动物向长寿进化带来的必然风险,当然收益还是远大于风险的。过去为什么肿瘤那么少,那是因为活不到的肿瘤就死于其它疾病,或战争、饥饿等。 你可能要问了,说了这么多,怎么没看到那两个哥哥对抗肿瘤的贡献啊?嗯,这个有点曲折。 3. 低调的“抗癌英雄” 英雄的兄弟也不该是狗熊吧?人们相信 p63 和 p73 应该也是“投身于”(至少也是参与)抗癌事业,然而,这哥俩太低调,费了大家很大的周折,直到近 2 年才找到确凿的证据证实这哥俩在抗癌中的重要贡献。 故事太长,我担心读者没有耐心,所以先到这里吧,我也要去做饭了。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5608 次阅读|20 个评论
抗癌三兄弟
热度 18 GumpForrest 2011-4-7 10:34
抗癌家族三兄弟(一) 李福洋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指那种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的合作最有战斗力。例如,大家熟知的桃园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在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纵横驰骋,问鼎天下;还有南宋民族英雄“岳家军”,父子三人驰骋在抗金的疆场上,所向披靡。人体和肿瘤的斗争虽然悄无声息,却也同样是艰苦卓绝。近四十年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在不断揪出一个又一个罪魁祸首(癌基因)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兢兢业业的“抗癌英雄”(抑癌基因)。这里给大家介绍抗癌基因家族的三兄弟: p53, p63和p73 。 大家可能会觉得好奇:这三兄弟怎么都没有像样的名字?莫不是以各自的“体重”(分子量)来称呼 ? 就像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你猜对了。 p 是泛指蛋白(protein),后面的数字就是蛋白分子量,例如 p53 ,就是说它的分子量是 53 千道尔顿(分子量单位)。 这三个兄弟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是“刘关张”式的结义兄弟,还是遗传家族式的兄弟?既然是兄弟,就有可能存在长幼之分,那么这三个兄弟中,谁是老大呢? 按照“进化年龄”的大小排,那 p63 当属老大, p73 为老二, p53 就是老三了。不过, 要是论起名气,这排行和体型最小的 p53却 是肿瘤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大明星,无人不知,谁人不晓?你可能又会问了:这进化年龄是怎么回事?这里先按下不表,后面再作交代。 1.最早出道的“明星小弟” 故事要先从 p53 开始说起。这个 p53, 别看它小(进化年龄和体重),但是出道最早,如果按照重要性和广泛性排名,无论是在这三个兄弟内,还是在众多抑癌基因的“英雄榜”中, p53都 当之无愧地要坐头把交椅。 p53 基因于 1979 年被几家国际知名的癌症研究研究机构独立发现,他们分别是:英国的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癌症研究所,和美国斯隆凯特癌症研究所的纪念医院。 1982 年苏联科学院 Peter Chumakov 率先克隆了小鼠 p53 编码序列片段,次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 Moshe Oren 与 David Givol 合作也独立克隆出完整的小鼠 p53 基因编码序列。这在 PCR 技术没有出现的年代 (PCR 技术到了 1987 年才出现 ) ,克隆一个基因是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呀,就像没有起重机人们始搭建了金字塔,另外,我们也可以洞见前苏联生物学研究水平还是蛮高的(后来似乎衰落了)。 (这个基因的表现有点特殊,他的大小从理论上推算,只有 43 千道尔顿,可是在分离蛋白的胶( SDS-PAGE )上却表现为 53 千道尔顿,后来才清楚,原来它含有太多的脯氨酸,而脯氨酸是结构比较大,柔韧度较差的氨基酸(俗话说叫“拧”),有它的地方会让蛋白多肽链出现 180 度“打弯”,所以这种氨基酸出现得多了会让蛋白的结构更有“棱角”) 尽管克隆出了 p53 基因,但这时候的 p53 还只是被为是肿瘤的抗原,至于是什么功能,人们一无所知,还曾经一度被冤枉为“作奸犯科”的癌基因,后来才知道,那是从肿瘤中克隆出来的突变 p53 ,而不是正常的 p53 。突破性的工作来自一个临床儿科医生出身的 Bert Vogelstein ,( 这可是个学术上的超级大牛。癌基因已经发过诺奖了,如果抑癌基因能拿诺奖,那当属他和 MIT 的 Robert Weinberg 。关于 Vogelstein ,确实有些有趣的故事,我还跟他打过一点小“交道”,以后有机会再吹嘘 J )。他首次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实 p53 就是抑癌基因。 p53 从此步入肿瘤研究的舞台中央,成为主角,一直到现在。 p53 确实太重要了,怎么理解这个重要性呢?这么说吧,几乎绝大部分肿瘤的发生都有 p53 的影子:各类肿瘤平均下来约 50% 存在 p53 突变,剩下的 50% 肿瘤中还有一半存在 p53 功能的异常,如 p53 基因被 DNA 甲基化沉默了;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有其他形式的异常,例如在肿瘤中 p53 被异常泛素化导致蛋白被快速降解,等等。可以这么认为: p53 是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成为肿瘤所必须要跨过的一道障碍。 p53 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这要和它的功能角色有关。 大家对 p53 主要印象认识是:它是决定细胞生死的“判官”。被 p53 批准的死亡被称为“程序化死亡”(在发育过程中)或“凋亡”;前者一般是由于细胞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不再需要了,通过主动“自绝”让道,似有“激流勇退”的荣耀;后者则属于衰老或出现无法纠正的错误,需要像秋天的树叶一样“凋落”,显得颇有些凄凉。 其实, p53 并非如此“铁面无情”的死亡判官,它的真实角色应该是“基因组的卫士”。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基因组时时刻刻都要经受各种各样的损伤,有外来的,如自然的射线、阳光中的紫外线,化学毒性(药物,化学污染,吸烟等),有来自自身的代谢产物,如氧化呼吸产生的自由基;另外还有基因组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错误。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损伤,有些可以直接修复,有些则需要细胞整体的配合, p53 的作用就是迅速作出判断,并负责全面协调,比如, p53 传达命令设置多道岗哨(被称为细胞周期检查点, cell cycle check point ) , 细胞如果即将进入 DNA 复制也必须停顿下来,并动员相关的成员参与基因组“抢修 ” ,只有损伤修好了才能再去复制,否则模子是坏的,怎么能加工出什么合格产品?如果损伤太多,甚至有些损伤无法修复,也要 p53 作出“判断 ” ,是继续抢救,还是放弃治疗、启动死亡程序。 09 年一项研究发现, p53 的一个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状态反映 p53 对修复状态和细胞命运走向的“判断 ” 。 对于一个单细胞生物,存活是第一位重要的原则,为了存活,或更有优势地存活,它可以不惜任何形式的变化;然而,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它的基因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却是第一重要的。虽然从进化角度(和时间尺度)看,突变是进化的动力,但是对于一个个体,突变却往往是有害的,这就需要一个有效地维护和监督机制。细胞一旦失去了有效的维护和监督机制,突变就会呈泛滥趋势,结果就是灾难性的。这个机制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相信大家都有更深的体会。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憨人的科学|10636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自然方法抗癌
热度 1 readnet 2011-4-2 15:36
自然方法抗癌 .pps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坚信明天会更好
热度 4 罗帆 2011-1-5 00:30
凤君是我在北航读书时的同学,东北人。毕业后,他回了东北,后来担任了 大庆石油化工机械厂的技术负责人,获得了多项奖励和专利。 2007 年秋,他开始剧烈咳嗽,伴有胸闷和定时持续低烧,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进行了抗痨治疗。 2008 年 4 月,病情复发,采取了强化抗痨治疗方案无效。夏天,辗转于北京各大医院进行会诊,于 8 月 22 日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进行了开胸手术,对右侧肺尖部的阴影病灶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分析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处于扩散期。当时,家人怕他知道实情受不了,好心瞒着。同学们得知消息后心情非常沉重,去看望时都装出轻松的样子。 后来,凤君转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术后抗癌治疗,先后经历了六个疗程艰难痛苦的常规化疗,采用了两种化疗方案,但效果均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实在瞒不下去了。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凤君表现得异常坚强。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决心与病魔抗争到底。 幸运的是,省肿瘤医院孙文洲主任决定针对其病情采用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抗癌靶向新药 特罗凯 。对症下药后,疗效显著。 2009 年夏天,大学同学在大庆举行毕业 25 周年聚会。同学们选择大庆,主要原因是去与手术一年后的凤君相聚。那次聚会,凤君是热心快肠的东道主。看到乐观开朗的凤君,大家非常开心。 大学同学在大庆合影(右1为凤君) 2010 年初秋,大学同学在常州举行入学 30 周年聚会。凤君远在大庆,但计划自己开车南下。考虑到他的身体正处于康复期,同学们劝他放弃那个宏伟的计划,但他说有贤妻一路特护没问题,执意自驾游。 在常州聚会期间,凤君头戴鸭舌帽,足蹬旅游鞋,依然是意气风发,热情洋溢。夫妇俩相依相伴,伉俪情深,令人感动至深。除了热聊,凤君还给大家拍了许多照片。与同学们告别之后,他们继续自驾游。在威海,凤君在班级网站上记下了他们的行踪。 从常州出来后,我们流连在苏州秀美的园林之中,雨中徜徉于千年古镇 -- 西塘的十里长廊,荡漾在烟波浩渺的西湖之上,雾里爬黄山没能识得黄山真面目,只得下次再爬黄山赏 四绝 ,不过还是要感谢杨宏让我们免费一日游黄山,晚上寄宿于山水画般的古村 -- 宏村,迷失于徽系文化的氛围里,第二天游东海翡翠谷(情人谷),沉醉于五彩池中倒也弥补了些许遗憾。下来之后到了孔雀东南飞的地方,美美地泡了一下温泉,然后直奔焦作的云台山,太行山的奇峰、峡谷、瀑布,所有的原生态尤其是天下一绝的红石峡、 300 多米高差的天瀑令我们流连忘返,这里要感谢老孙的热情款待。然后去石家庄见了一下我的儿时伙伴,就直奔威海而来。 西湖之畔 伉俪情深 我现在是在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 -- 威海,头两天细雨霏霏、雾里看海,这两天云开雾散见到太阳了,住着两室一厅面向大海的海景房(刘乾家),夜里枕着涛声入眠一觉睡到自然醒,站在凉台看大海,换上泳裤下去游大海,有老婆下厨照顾着一日三餐,找到了度假的感觉。 这次旅行先是美食和友情,后有美景一路相伴,这是我这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感谢阿凡的先期筹备、老刘的精心安排,感谢老唐、老李及大家伙对我的关心和祝福,感谢孙伟、刘乾对我的盛情,感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此次旅程一路走来行程近 6000 公里 ,我做到了一般人不愿或不敢亦或是没时间做的事,我觉得我还可以,有大家的祝福陪伴,我会一路前行。谢谢你们!我可敬可爱的同学。 坚强的意志和达观的心态,加上贤妻的关爱照顾,使凤君的病情逐渐好转,抗癌治疗进入了巩固康复期。现在,他已能正常上班并处理日常事务。每天,他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夏天早晨绕湖慢跑一周,冬季早晨在室内跑步机上慢跑 2.5 公里 ,下班后如无应酬坚持游泳 300 至 400 米。术后两年多,他一有机会就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他说:我现在心态调节得非常好,身体状态也是感觉一天好于一天,我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王凤君的博客: http://fengjunwang2010.blog.sohu.com/
个人分类: 人物写生|52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绿茶抗癌研究进展与信息分析 1975 - 2010年
xupeiyang 2010-8-6 11:47
研究进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5675.shtm 绿茶中茶多酚可显著提高抗癌药物疗效 信息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88zlw1jrq6luI1mI35I00h001000j100300.y 1,404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131 2007 127 2005 120 2006 117 2008 112 2004 98 2003 95 2002 87 2010 80 2001 70 2000 69 1999 62 1998 50 1997 47 1992 26 1996 21 1995 19 1993 15 1994 12 1991 10 1 2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661 Japan 250 China 103 South Korea 43 India 39 Italy 34 Canada 31 Germany 31 Taiwan 27 Australia 20 United Kingdom 19 France 11 Spain 10 Israel 9 Hong Kong 8 Switzerland 7 Netherlands 5 Turkey 5 Sweden 4 New Zealand 4 1 2 3 1 2 3 ... 16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Cleveland 62 Tokyo 40 Beijing 33 Madison 31 Santa Clara, USA 27 Los Angeles 26 New York 26 Seoul 25 Saitama 24 Shizuoka 24 Boston 23 Birmingham, USA 21 Detroit 20 Nagoya 18 Chicago 17 Tucson 17 Valhalla 16 Shanghai 15 Taipei 15 Osaka 14 1 2 3 ... 16 1 2 3 ... 2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Carcinogenesis 62 Cancer Lett 57 Nutr Cancer 41 Cancer Res 39 Int J Cancer 32 J Nutr 31 Mutat Res-fund Mol M 28 Anticancer Res 21 Clin Cancer Res 21 Cancer Epidem Biomar 19 Biochem Bioph Res Co 16 Jpn J Cancer Res 15 Cancer Prev Res (phila Pa) 14 Biochem Pharmacol 14 Life Sci 13 J Agr Food Chem 13 Int J Oncol 12 Food Chem Toxicol 12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12 Eur J Cancer Prev 12 1 2 3 ... 22 1 2 3 ... 268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963 Tea 850 Animals 731 Catechin 718 Neoplasms 589 Mice 390 Anticarcinogenic Agents 361 Flavonoids 333 Apoptosis 321 Proteins 312 Antioxidants 300 apoptosis 289 Phenols 280 Cell Line 252 Plant Extracts 247 Cell Line, Tumor 223 African Continental Ancestry Group 207 Cell Proliferation 206 Chemoprevention 203 DNA 198 1 2 3 ... 268 1 2 3 ... 236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Mukhtar H 76 Yang C 63 Katiyar S 37 Fujiki H 34 Suganuma M 33 Ahmad N 27 Rath M 25 Lee M 23 Agarwal R 22 Kalinovsky T 21 Niedzwiecki A 21 Roomi M 20 Dou Q 19 Conney A 18 Ho C 18 Adhami V 17 Lou Y 15 Huang M 15 Gupta S 14 Nakachi K 14 1 2 3 ... 236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防癌食物 红薯第一
xupeiyang 2009-10-25 21:10
显著防癌抗癌的蔬菜名单:熟红薯98.7%;生红薯94.4%;芦笋93.9%;花椰菜82.8%;卷心菜91.4%;菜花90.8%;欧芹83.7%;茄子皮74%;甜椒55.5%胡萝卜46.5%;金花菜37.6%;荠菜35.4%;苤蓝34.7%;芥菜32.9%;雪里蕻29.8%;番茄23.8%大葱16.3%;大蒜15.9%;黄瓜14.3%;大白菜7.4%。 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比大米、白面要高得多,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促使上皮细胞正常成熟,抑制上皮细胞异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氧自由基,阻止致癌物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合,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   食物纤维,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尤为宝贵。医学研究证实,缺乏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纤维,可诱发各种生活习惯病和大肠癌。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纤维。多种不溶于水纤维的增加,可有效刺激肠道,促进排便。 抗癌防癌食品-蔬菜排行榜盘点:   自然界似乎是不偏不倚的,一主面食物中存在许多致或促癌成分,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可抑制肿瘤形成或癌细胞生长的抗癌防癌食品。维生素A、C、E、D,矿物质硒、钙、碘、锌、钼,以及食物纤维素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或抑癌作用,尤其是维生素A、C,几乎是全能性的抗癌成分。当然,抗癌成分的服食也不是多多益善。另外,最完善的食谱,即合理饮食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防癌措施。因此除非有特殊需要,或知道自己有患某种癌的倾向性,如乳腺癌、大肠癌等,则可有目的地选用某种有针对性的抗癌成分或食用。   哪些蔬菜具有抗癌作用?日本国立 癌症 预防研究所不久前对26万人饮食生活与癌的关系统计调查,证明了蔬菜的防癌作用。   通过对40多种蔬菜抗癌成分的分析及实验性抑癌实验结果,从高到低排出了20种对肿瘤有:     食品里头的营养素,维生素A、C、E是一些抗氧化剂,能够阻断亚硝胺的合成,不让肿瘤形成,预防肿瘤的发生。所以维生素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摄取足够的量,但是双不能过多引起中毒。   除了维生素以外,微量元素栖,也是一个强的抗氧化剂。还有锌参加人体的代谢有二百多种酶,所以缺乏锌,代谢是有异常的。还有铁,铁也是参加簋多氧化还原的过程。抗癌的保护因素还有纤维素,因为它增加肠道的体积,让肠子及时里面蠕动、及时运动,不引起大便蓄积。   如果便秘,毒物接触肠道时间就长,容易引起直肠癌、结肠癌,所以纤维素是肠道生理活动必需的。还有其他的植物化学物质,番茄红素、蘑菇多糖、灵芝酸等等很多很多。有一大批植物的活性都有防癌的作用。大蒜里头就有很多抗癌保护因子,蔬菜、水果、葱、洋葱里头就有。低脂的膳食也可以预防癌。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发现了好多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这些食品是:   米糠:米糠中含有抑癌增殖成份,该成份分子量为五百至一千,耐热。在对鼠试验中,鼠的纤维芽细胞和癌细胞各一百万个,按一毫升零点九毫克的浓度用这种成份处理后,正常细胞存活百分之一百,而癌细胞死亡约百分五十。   墨鱼:墨鱼的墨液中含有抗癌物质,是糖、蛋白质和脂质结合成的复合糖质,有治疗 癌症 的作用。   卷心菜:科学家从卷心菜中提取到强有力的抗癌物质―― 一种用硫磺成份刺激细胞内的临界酶,可形成对抗瘤的膜。   大豆:大豆中含强烈抗氧化剂绿原酸,可减缓成切断人体蛋白受损伤的氧化反应,还含有抑制癌基因产物的异黄酮和防止正常细胞恶变的蛋白酶抑制剂。   绿茶:绿茶可防肝、肺、皮肤和消化道癌,其抗癌成份主要是特殊的酚类――多酚、五羟黄酮、培原酸、绿原酸、表培儿茶素等。   玉米:又名苞米、珍珠米、玉蜀黍,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营养价值大大超过面粉,大米,能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结石,具有明显的防癌搞癌功能。它的抗癌能力来自1玉米中胡萝卜素含量很高,还含有大量植物纤维;2玉米中含有大量赖氨酸,它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成;3玉米中的谷跳甘肽在硒的帮助下,参与合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有机过氧化物酶的还原,阻止自由基的产生,并灭活外来致癌物;4玉米中硒含量极为丰富,硒力强抗氧化剂,比维生素E高500倍,能吞噬人体内自由基及其他过氧化物,保持细胞膜及染色体基因免遭损害。此外,玉米中的镁,对抗癌的能力也有贡献。原因在于镁对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所必须。据报道埃及人镁的摄入量为欧洲人的5-6倍, 癌症 发病率仅为欧洲人的1/10。   地瓜:别名甘薯、红薯、白薯,深受西方人喜爱,被认为是祛病延年、减肥保健的绝佳食品。我国城镇居民多数已不再食用地瓜,偶有人买烤地瓜新鲜。它主要应用于造酒业。地瓜也有强大防癌抗癌功能。最近,科技人员在地瓜中发现了一种去氢表雄酮的物质,它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地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毫不比胡萝卜逊色。   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所有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分化,都需要维生素A的维持。地瓜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地瓜还是高纤维素食品。据调查,不少寿星的长寿秘诀就是喜食地瓜。   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比大米、白面要高得多,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促使上皮细胞正常成熟,抑制上皮细胞异常分化,消除有致癌作用的氧自由基,阻止致癌物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结合,促进人体免疫力增强。   食物纤维,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尤为宝贵。医学研究证实,缺乏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纤维,可诱发各种生活习惯病和大肠癌。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纤维。多种不溶于水纤维的增加,可有效刺激肠道,促进排便。   人们在切红薯时会发现,从皮下会渗出一种白色液体。这种白色液体中的紫茉莉甙,具有缓下作用。食物纤维与紫茉莉甙的作用相加,使得红薯的通便作用具有不急不缓的良好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诱发 癌症 、衰老和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   一项针对小白鼠癌细胞的试验显示,在总共82种用于试验的多种蔬菜汁及植物成分中,红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最明显。此外,红薯还能抑制肌肤老化。利用小白鼠进行的动物试验证实,红薯中的绿原酸,可抑制被认为能导致出现雀斑和老人斑的黑色素的产生。    缺少蛋白质和脂质,是红薯的不足之处。在人们不再把红薯作为主食的今天,这一缺点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膳食加以补充。   南瓜:在某些国家它被誉为神瓜,因为它既可为粮,又可为菜。美国人在感恩节都要吃南瓜,以表示对南瓜的谢意。不幸的是在我国,现已很少种植。南瓜可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对 癌症 预防有显效,南瓜维生素A的含量之高,是常人不可想象的。另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质和纤维素,还含有抑制致癌物色氨酸-P的不明成分。   麦夫:别名夫子,小麦磨粉时脱下的种皮,用作饲料,不食用。用麦夫喂畜牲,皮肤红润,毛发油亮,极显健康状,现麦夫日益受人们重视,为了健康,西方不少权威机构号召人们吃全谷食物。全麦食物。即把小麦全粒磨成面粉丁再分出麦夫,用这种粉制成的食品。麦夫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B族维生素、硒、镁等矿物质及纤维素几乎都有集中于麦夫。它能预防并治疗结直肠癌、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便秘、痔疮等。因此,不少专家认为,麦夫是最好的防癌食物纤维。   萝卜及胡萝卜:萝卜别名莱菔,品种多,皆为抗癌能手,所以有农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一生不用跑药堂以及十月萝卜水人参之说。荷兰人定胡萝国菜,日本、美国认为它是根茎类蔬菜中的健康保护神。萝卜具抗癌、宽胸、化痰、利尿之功能。   萝卜中含有多种酶,能消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其中的质素能刺激机体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杀灭癌细胞的能力。萝卜的辣味来自芥子油,它可刺激肠蠕动,促进致癌物的排除,萝卜中还含有许多抑制致突变活性的不明成分。萝上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高出8-10倍。至于胡萝卜,因其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具有极好的防癌作用。   蘑菇:山珍之一,家族成员甚多,几乎都有抗癌能力。近年来我国广泛实施人工养植技术,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蘑菇生产国。蘑菇能预防胃癌、食管癌,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蘑菇营养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13克;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蘑菇中就有7种。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口的含量是大豆的20余倍,以麦角固醇的形式存在。食前应在阳光下晒半小时,这还有助于增加蘑菇的特殊香味和鲜味。   芦笋:属十大名菜,肉洁白细嫩,味清香淡雅,为风靡世界的抗癌保健佳品。芦笋对各种 癌症 ,几乎都有预防和治疗功效,尤其对膀肌癌、肺癌、皮肤癌有特殊疗效。芦笋抗癌的报道较多,据称有的医院已将其定为治疗某些肿瘤的专用药。   苦瓜:曾被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称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因具苦味,食者较少。苦瓜的抗癌功效来自一种类奎宁蛋白,它是一种能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蛋白,通过免疫细胞作二传手,将癌细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细胞杀掉。苦瓜种子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苦瓜中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食、药用皆可。   茄子:曾荣获隋炀帝封号昆仑紫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时,茄子具有抗癌功能。有报道从茄子中提取的一种无毒物质,用于治疗胃癌、唇癌、子宫颈癌收到良效。茄子中含有龙葵碱、葫芦素、水苏碱、胆碱、紫苏甙、茄色甙等多种生物碱物质,其中龙葵碱、葫芦素被证实具有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为良药,古代就有用茄根治疗肿瘤的记载。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时常使用秋后老茄子、霜打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除维生素A、C偏低外,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几乎跟西红柿差不多,而蛋白质和钙甚至比西红柿高3倍。茄子中富含维生素P,对微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大蒜:美国研究人员发现, 癌症 低发区居民有每月口吃二十瓣左右大蒜的习惯,通过对鼠进行同时饲以致乳腺物质与大蒜试验,结果,鼠均未患上乳腺癌。大蒜可称为当今最方泛的抗菌药,几乎对各种致癌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有时上千元一支的进口抗生素,还不如大蒜灵验;大蒜还能预防各种 癌症 ,至少包括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大蒜还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合硬化、冠心病。   大蒜的神奇功效先靠那股臭味和辣味,科研人员曾用蒜臭素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其中一组在给予蒜臭素后3小时,再注射致癌物质,另一组只注射致癌物质作对照,40周后发现对照组的患癌率为77%,而应用蒜臭素的一组只为22%,说明蒜臭素能抑制致癌物诱发的动物肿瘤。蒜的怪味来自挥发油,挥发油内含大蒜素、大蒜辣素、硫醚化合物及几十种其他物质,不少是抗癌成分。   已证实大蒜素、大蒜辣素对各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直接抑制作用。大蒜素还可抑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大蒜中的多种巯基化合物,还可同胺争夺亚硝酸根离子,使亚硝胺不能合成。此外,大蒜中富含硒、锗。有报道,锗元素的抗癌作用在于它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合成,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海带:中药名昆布。有报道海带可以预防乳腺癌和甲状腺肿瘤。海带富含碘。海带中的海藻酸钠与具致癌作用的锶、镉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并将它们排出体外。海带可选择性杀灭或抑制肠道内能够产生致癌物的细菌,所含的纤维还能促进胆汁酸和胆固醇的排出。海带提取物对各种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此外,海带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肥胖症的作用。海带中的昆布素具有清除血脂的作用,而海带氨酸则有降压作用。海带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各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营养保健品。   大枣:自古以来即作为一剂良药,认为甘能解毒。现代研究确实发现大枣有强壮、补血、健脾、抗过敏的功能,并具有抗癌防老的作用。大枣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甚至对正常的细胞也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大枣中含有大量的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能抑制细胞过快地分裂繁殖。此外,大枣还含有多种活性抗癌物质,尤以山植酸抑癌效果最强。大枣营养价值较高,维生素P含量属百果之冠,维生素c是柑桔的10倍,还含有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有机酸和矿物质,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山楂:传统助消化中药,又是老幼皆喜欢的开胃果。山楂中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内酯、苹果酸、皂甘、鞣质、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微量杜荆素。已证实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山楂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均很高,位居水果中的第3位,钙和B族维生素占水果榜首。   未经合法允许制成的山楂制成的山楂糖葫芦不安全。首先山楂不洗,表面可能沾有大量农药;其次,糖和淀粉熬制后产生的热解物是一种强致癌物;第三,露天销售的糖葫芦吸附空气中有害物,何况尘满面,上面常有许多尘土。   猕猴桃:棕色,形似土豆,其内碧绿如翡翠,甘酸可口,本是南方山区野果,今移栽全国各地。其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类脂、维生素、有机酸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每100克果子含200毫克,几乎是柑桔的100倍,西红柿的30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维维生素C片,另外还含有丰富的具有保护血管功能的维生素P,其营养价值甚高。   乌梅: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琥铂酸、碳水化合物、甾醇、苯甲酸等。乌梅具有抗菌、抗过敏功能,同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乌梅提取液能显著抑制黄曲霉素B1的致突变作用。与中医理论酸能软坚相符,体外实验发 现乌梅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乌梅还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看待“苹果可抗癌”的研究结果
eloa 2009-3-17 12:00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3-17 11:31 3 月 1 日的《新知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苹果可抗癌,苹果可救命》的文章,介绍了康奈尔大学一位教授最近发表的动物实验,证明苹果可抗癌,最后认为 苹果和苹果皮将会真正成为挽救人性命的宝贝 。客观地说,那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结论向公众推荐就非常草率,甚至是相当误导。 首先,这只是一项动物实验。在食品领域,如果动物实验证明一种成分能够致癌,那么就足以判处这种成分死刑。但是要证明一种食物成分有助健康,动物实验只是非常初步的结论。要想把它作为一个结论向公众推荐,至少还需要临床试和统计数据,得出吃多少的量能有多大的效果,以及这个量对于人体健康有没有别的负面作用等等。 许多食品成分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类似这样在动物身上有效的结果比比皆是,甚至临床试验的结果也不少,但是依然不能得到学术界以及主管部门的认可。 2001 年,欧洲有个公司,生产一种叫作 RED NOSE 的饮料。那种饮料的主要成分是葛根和菊花,作用是解酒,他们申请在上市美国的产品包装上印上解酒功能。这项功能的证据一是类似的东西被中国人用来解酒有很悠久的历史,二是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发表的一些相关的实验结果,甚至还提供了一些机理方面的解释。 FDA 的回复否决了这项申请,理由是:解酒是一种治疗作用,如果要宣称这项功能,那么需要按照药品来对待,从而需要通过药物申请程序。而药物申请程序,就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评估剂量、安全性、有效性等等。哈佛等机构发表的那些研究结果,还远远不足。如果比较苹果可抗癌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其证据比起葛根解酒还更为初步。 苹果是一种食物,不管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法律,都不允许宣传食品具有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功能。现代科学表已经证实,蔬菜水果对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这种益处发生的前提是食谱中的蔬菜水果占较大比重,而不是指望某种神奇的品种。各种蔬菜水果各不相同,它们带给人体的成分也各不相同,但是人体需要所有这些不同的益处。跟药品不同,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总量是有限的,这种吃得多了,那种必然吃得少。比如在苹果抗癌这个例子中,如果真的有人每天吃 6 个苹果去获得较强的抗癌效果,就必然要减少别的食物摄取量。而其它那些食物带来的益处必然减弱,对整体健康而言,这样过于单一的食品可能是不利的。现在的食品科学研究在评估某种食物对健康影响的时候,已经不怎么依赖于这种对照实验,而是要进一步评估这种食物的引入对整个食谱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保健品或者功能食品说有科学研究表明,甚至列出一大堆科学期刊上的论文。这样的宣传,再加上一些媒体随意地夸大解读这些论文,经常把一般公众唬住。自然的真相就像一头大象,在它面前人类都是盲人。科学研究的结果,就是盲人摸象的记录。哪怕每个人的记录都是真实的,也不能依靠几条记录画出大象来。只有经过许多许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摸,来记录,然后把所有人的记录汇总起来,才有可能画出足够逼真的大象。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听过绿茶防癌的说法。在科学研究期刊上,也确实能够找到大量的这方面的研究。 2004 年有人向 FDA 申请这样的认证:每天饮用 40 盎司的绿茶可以减轻一些癌症的发生风险。虽然有科学证据支持,但是这些证据还不够完善。他们提交了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大量研究论文来支持绿茶防癌。在许多人看来,那些论文已经足够权威足够大量来证明第一句话了,但是申请者还是加上了引号里的第二句话以示谨慎。 FDA 在审查了所有的这些证据之后,结论是只有非常有限的可信证据支持绿茶对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好处,而证明绿茶对其它癌症好处的证据都不够可靠。所以, FDA 最后同意厂家可以使用的表述是一项微弱并且有限的研究没有显示喝绿茶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另一项微弱并且有限的研究显示能够降低这一风险。基于这些研究, FDA 认为绿茶不大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对于乳腺癌的表述也大致如此。如果厂家改变上诉完整表述的意思,或者选择性的使用科学研究来推销产品,那么就会受到 FDA 的追究。同时, FDA 也指出,这些决定是基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如果有了新的科学证据,可以重新审查改变 FDA 的认证。 如果把苹果抗癌的研究与绿茶防癌的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那项研究是苹果协会资助的。虽然结果发表在了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可是如果他们要用其结论来帮助推销苹果的话,也会是吃不了兜着走。 (本文发表于《新京报新知周刊》,有删改) -公告: 小姬看片会第七期:飞翔北大
个人分类: 健康|2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