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打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干革命还担心生命安全?懦夫无法体会的革命精神
chrujun 2010-10-12 23:13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国内机构无有效作为,才产生了方舟子这样的专门学术打假者。说方舟子是一个革命者,一点也不过分。革命者不相信政府,才造政府的反。方舟子不相信官方的打假行为,才专心搞学术打假。 一个革命者,人身安全肯定会受到威胁。在暴力革命年代,无数革命者掉了脑袋。方舟子的打假行为肯定得罪了大量造假者,他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也是必然现象。方舟子被973首席科学家肖传国教授雇凶袭击,也不是一时的偶然现象。 革命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革命事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求。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因为他是地道的革命者,是世界最大规模暴力革命的胜利者和幸存者。 一个懦夫是无法理解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因为胆怯会让懦夫丧失革命的勇气和动力。 方舟子不放弃打假事业,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也奋力而前,他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方舟子算一位真正的革命者,即使他最后失败了,他也一定能够名垂青史!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30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打假能靠个人乎?
liweiyin2009 2010-10-10 16:06
方、肖之争终将落幕,学术之争最后演变为昏教授真昏了头,而以触刑而告终。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方教授的这种打假方式可行?我看,否也,就看法院门前各自的挺派的状态,完全没有从学术角度说服部分人心,而成了个人之间的恩仇,肖就不用说了,买凶动手,哪还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方的威信是涨了还是落了,话也难说。 学术之争,古已有之,真的区分真说,假说(待成立),待验证,待充实,待修正,纯伪说----,可不是简单的事,外行看内行,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既不埋没有价值的学术,又不让伪说祸害科学乃至生命,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有了自己的分析鉴定和监督科学家的方法,就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来说,他们就一直采用同行独立评议的办法,早在1660年,几个皇家绅士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学会,创刊了一份杂志《皇家学会会刊》,所有文稿都经过主编信得过的人经不见面的评议(完全独立评议)后方可出版,其他学科也都仿效这种做法,至今300多年过去了,还延续至今,上百万篇论文均经过这种同行评议的办法发表在各种科学学刊上。不过,这种评议方法个别情况当然也有非完全独立的情况,任何制度也没有完全十全十美的,但是,总比单枪匹马要强得多。 个人学术打假的不足之处在于: 1. 不容易对学术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个人外行打假容易打擦边球,起到的作用多就是媒体的作用,譬如,方最早就只是提出肖的原始身份不符合我国院士评选标准,之后,是一些患者对肖氏反射弧手术效果不佳的反映,而无法对该法中有无可取之处,或有待完善之处等给出建议,只是全面否定。方式打假中更看重的是对方的身份的如实程度。当然这一条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诚信贯彻始终,但是这终究和学术价值评议是两码事。 2. 容易形成个人之间的恩怨,而人性本来都有弱点,恩怨的结果是各方都容易失去控制。 这就失去了学术打假或监督科学家的的本来意义。 我为此强烈呼吁制度体系的打假(网上已有不少这样的观点)。譬如,同行独立评议一般就不同了,可以补充和完善原来给出的观点,找出需要充实的地方,至于伪劣,对同行来说,则容易一目了然,于是,既保护了有价值或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家,也使蛀虫或伪论者无处容身,还让外行内行都信服。这种同行独立评议,必须背对背,必须不和行政系统挂钩,否则就有利益关系;时间还不能太短,以便充分研究。相对来讲,西安交大的教授关于压缩机论文的真伪是国内压缩机几个权威专家辩争的结果,尽管持续六年,而且并无组织,但是的确叫西安交大十分难堪,国内也无各方挺派一说。 遗憾地是,我国政府目前完全没有组织这样的监督和评议,某些资质的鉴定会议带有很重的功利性,国家也恨不得有人有点东西就吹成国际先进理论,譬如,据说2004年有过某个鉴定会,也就只有半天,就通过了肖氏反射弧是一项国际先进理论的结论。参加会议的同行并没有被委以重任,因此也就不担任何责任。这种鉴定有比没有还更差劲。我为此呼吁,科学院、教育部、各学术协会(如果有的话)应该少去想什么领先、一流、NB等等,在给所有的科研人员自由研究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的同时,起到对科学家的监督的作用,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会造就中国真正的科学家。一般来说,个人是无法(也无权)监督另一个个人的 在我国政府还无作为的情况下,方教授还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建议,第一,对于揭露某人的身份不当时,多依靠有关媒体,让媒体通过它的体系提供足量的信息,通过媒体来揭露,媒体本来就应起这方面的作用和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自己办了某份杂志,需要聘请经过专门培训的主编,就如同英国的做法。第二,对于考证某种学术观点或理论时,多依靠内行们。我就不知道我国一些知名三甲医院中的泌尿外科中的一线临床专家们对肖氏反射弧有什么样的评价,是撇嘴,是瞠目,是点头,还是叹息?对于受到咨询的专家要做到绝对不漏姓名。 我这个置身事外的人,不疼不痒地给出以上的建议和想法,只是自己的想法而已,也许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先说声对不起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刘兵:学术打假与法治观念
tian2009 2010-10-6 20:06
刘兵教授2004年的文章,说的基本是常识,但是至今仍然有人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是程序正义。有趣的是,该文发表的杂志叫做《啄木鸟》。 学术打假与法治观念 刘兵 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假货越来越多,人们深受其害,于是,打假就成了很得民心的一件事。尤其是,因为在现实条件下打假时,打假者往往需要特殊的勇气,而且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于是,在人们义愤的心理驱动下,更会对打假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支持与敬佩。从心理上讲,这未尝不是一种对社会公正的渴求与对不公正的仇恨的正常体现。然而,打假的问题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人们在心理的义愤和要对于这种义愤进行渲泻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化的赞同却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尤其是,从法治的立场来看,也是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的。 以往,人们听到、看到的,所关注的,还大多是对于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的打假,但近来,在网络上,以及在某些平面媒体上,对于学术研究,也开始有人打假了,而且,最有影响的,还是某些作为个人行为的学术打假。这些个人学术打假的对象,虽然与普通公众相对遥远和陌生,但基于人们对造假行为出于正义的痛恨,还是赢得了不少的喝彩,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不过,对于学术打假,仍然还是值得对其机制、方式以及背后的法治观念做些具体分析的。 首先,与其他领域中的打假不同,学术研究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对学术打假,要有一种体制的保障,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因为在理想的状态的,学术界对于学术研究中的造假(或者说违规、出轨,或者用更学术的术语讲即失范),本是有一套完备的纠正机制的。一项学术研究,无论是对于它的承认,还是不承认,或者认定其中有假,都是要由学术共同体以集体的方式来认定的,而且只有这样的认定才具有权威性。学术共同体以外的非专业人士,甚至学术共同体中的个别人,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虽然可以有以恰当的方式(比如说不是以咒骂或诽谤的方式,否则那就已经在触犯法律了)来表达的权利,但却并不代表整个学术共同体的意见。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术问题的专业性,只有由专业上的同行专家的代表,才有资格做出评判。另一方面,由于有学术共同体的集体制约,即使同行专家的代表(或代表们)出于某些原因而在打假中犯了错误,也仍然存在着对打假本身的纠错机制。因而,就学术而言,对其中的假的打,是不可能仅由个人来完成的。 对此,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与通常我们更多见的商业打假。 前些年,也许王海算是最著名的打假英雄了。虽然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王海对于市场上假货的打假活动并不事事顺利,但也许除了少数心理不那么健康的人之外,对他的行为,绝大多数公众还是颇为认可的。而且,重要的是,王海的打假又是受到一定的外部规则制约的,例如,不管最后是否得到了商家的赔偿,在他的打假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是对他所打的对象是否为假,有来自权威部门对假货的鉴定。也就是说,他打的对象究竟是不是假货,这并不是由王海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由独立的(或者说至少在理论上讲应该是独立的)相关机构来鉴定的。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制约,如果对于什么东西是不是假货只是由王海本人说了算,那么是什么样的结果?一种可能是,王海的道德水准是没有问题的,他是诚实的,因而,也许他的鉴定是可信的。但对于一个法制的社会来说,把仅仅依靠个人道德来保证公正显然是不可行的。再者,即使在他的道德水准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他个人是否拥有对于他所打的假货进行鉴定所需要的充分的专业知识?当然更不用说假如打假者个人的道德水准有问题的情况,那就更加体现出对其打假对象是否为假要由第三方权威机构来鉴定的必要性了。 也许会有人争辩说,恰恰由于现有的体制的不完善,或者学术界由于种种原因而打假不利,造成假货泛滥,因而个人的学术打假有其必要性,值得鼓励。但这种看法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缺乏法治意识的观念在起作用。比如说,某要公安部门存在问题,对小偷制理不利,那么,是否就可以由非警务人员随意认定某人是小偷并施以私刑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在某次抓到了真正的小偷,也仍然不能说是合理的作法,因为在缺乏一种体制的监督的情况下,非专业、非体制的行为不法避免抓错的可能,更不用说只有在体制化的机制中,才可能真正做到无罪推定。在长期传统观念的惯性中,人们往往在义愤中,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那种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的思维习惯,而这种思维习惯,却是绝对地与保障人们权利的法治观念相悖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学术问题上,个人的打假活动是不值得提倡的,也不应对之盲目认可的。这并不是说个人不可以参与,以向有关机构举报等恰当的方式来揭露问题,当然值得鼓励,只是最终的结论,却不是可以由个人来决定和宣布的。而且,以上只不过是仅就个人与体制的关系来进行的讨论。其实在目前的一些个人学术打假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说,当你看到某人不受制约地在许多并非他本专业的领域中充满自信、所向披靡地挥舞着学术打假的大棒时,首先就要对这种打假行为本身有所怀疑了。 原载《啄木鸟》 2004 年第 3 期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df613010002jo.html
个人分类: 陈年档案|23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学术打假起争议,“反腐英雄”遭质疑
tian2009 2010-10-2 10:10
文章来源: 科学时报2003-07-11 学术打假起争议,反腐英雄遭质疑 杨虚杰熊卫民   继商品打假,近些年又兴起了所谓的学术打假。不过,王海等人打假的动机、标准、程序都是十分清楚的,而对于学术打假这几条都存在争议。   在国内,读者知道方舟子?本名方是民 的名字,多是因为他最近二三年来打击和揭露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国内不少媒体因此采访他并且将他披露的案例进行报道。他于2000年在新语丝上创办的中文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也吸引了众多科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人士的关注。   同时,以学术打假为事业,被人称为游走在网络间的少侠的方舟子,也是毁誉交加:一方面有支持者称其为科学界的鲁迅,一方面被批评者讥为 科方文元、科学真理教教主。现在这种质疑的声音从各种网站到了公开发表的平面媒体上,今年3月份开始,上海的一本学术杂志《探索与争鸣》刊登了三 期署名野鹤的系列文章《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势头之猛烈前所未有。这不仅激起所有看客的思考,也激怒了这位反腐英雄一个月前,方舟 子就通过自己的新语丝网站发表声明,其最后通牒是,如果两周内他的要求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他将以诽谤罪名向法院起诉该杂志。   缘起:野鹤对方舟子的反思与断想   从今年3月份开始,《探索与争鸣》杂志连续三期刊登了共两万余字的《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之一,之二,之三);副标题分别为令人生疑的反 腐英雄、洋奴气十足的绝对真理观、为辩而辩的偏执狂,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对方舟子现象进行了细致解剖。该文作者野鹤在肯定方舟子的确聪明 过人、才华横溢,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的同时,还不加隐讳地指出:   他(指方舟子)所采取的打假方式,大抵也与文革造反派同出一辙大鸣、大放、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大民主,只不过将那一套搬到网上,将舞台扩展 到了国外。甚至连辩论的手段与口吻诸如口含天宪、武断专横、上纲上线、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全盘否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等等,也皆与当年的造 反派肖似。      方舟子及其追随者的另一大社会活动,就是宣扬洋奴气十足的绝对真理观。所谓绝对真理观,就是将一些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共识的理论或观点,当成不可动摇或 不容怀疑的绝对真理,并以此划线,将所有试图质疑和挑战这些理论或观点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斥之为不懂装懂、无知无畏、狂妄、骗子、 神创论、反科学、反人类似乎,他们所坚持和维护的不但是绝对真理,而且在中国也唯有他们掌握了绝对真理。   野鹤认为,方舟子是不计目的的辩论狂,并对其运用自如的诡辩术作了总结:   一、武断霸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偷换概念,胡搅蛮缠的诡辩术。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矫情。四、死不认账,恐吓谩骂扣帽子。五、偷梁换柱,实用主义地引经据典。   野鹤还认为,方舟子有伟人欲太强这个性格缺陷,而且其学习目的错了。并议论道: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意思大抵是:古人的学习是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和帮助别人;今人的学习则是为了炫耀自己和 贬低别人。前一种学习意味着总是跟着自己的问题走,就像一棵树苗,不管多么稚嫩,总是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根系、舒展自己的枝叶,不断地从阳光、空气、水中吸 取各种养分,便迟早会长成大树。若具有伟人欲,便有望成长为参天大树。而后一种学习,则是跟着功利走,就像热带森林中的绞杀植物,将全部的聪明才智皆用于 纠缠、攀附和绞杀,靠绞杀别人为生。其结果,不是与子偕小,便是同归于尽,不但长不成大树,连脊梁都挺不直,永远是一副纠缠扭曲的无赖相。如果再具有强烈 的伟人欲,其破坏作用就极其可怕。   为辩而辩的偏执狂:方舟子不能接受   方舟子不能接受为辩而辩的偏执狂这类提法,认定野鹤是因为曾遭到他的批驳而特意诽谤他。于是,6月9日,他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了《驳斥〈探索与争鸣〉杂志上的系列诽谤文章》一文,并在文章结尾向《探索与争鸣》杂志社提出了五条要求:   一、在下一期或下下一期的《探索与争鸣》杂志上全文发表我的这篇驳斥文章,不得做任何删改。二、自下一期或下下一期起,连续三期在《探索与争鸣》杂志 的首要位置刊登《向方舟子先生赔礼道歉的声明》,声明的内容必须经过我的同意。三、对这三篇诽谤文章的编辑沈佩萍进行处罚。四、赔偿我的名誉损失、精神损 失和有关费用。五、公布野鹤的真实姓名、真实身份,以便追究其法律责任。   方舟子还说,这几个要求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必须一一照办,如果两周内没有得到答复,或者答复不能令他满意,他将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方舟子,他认为:   野鹤的言论的诽谤性质,表现在:一、捏造事实。我在《驳斥〈探索与争鸣〉杂志上的系列诽谤文章》一文中已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野鹤强加在我的 头上的那些言论、观点和动机,都是通过断章取义和凭空捏造的手段捏造出来的。二、制造结论。野鹤给我下的三条结论:出于政治野心而从事学术打假、洋奴 气十足的江湖骗子和偏执狂,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三、主观恶意。野鹤以前曾经在报纸上主张科学有禁区而遭到我的驳斥,进而搞匿名长篇诽谤,从我多 年来发表的文章中断章取义蓄意歪曲事实,有系统地为学术腐败、伪科学和邪教辩护,这些都可以证明他的诽谤抱着明显的主观恶意。   一鸣惊四座:野鹤的动机与目的   野鹤为何要花如此大的精力研究方舟子现象?就这个问题,记者通过E-mail采访了他。他回复说:   我之所以有兴趣研究方舟子现象,首先是因为它独特。它既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也不属于西方传统文化范畴,而是属于中国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 局的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激烈冲突中的转型文化范畴。而且,在近代转型文化的历史上,它又是在中国破天荒地与世界接轨、开始进入网 络时代,从而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的时代的产物。或者说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痞子文化的界限被打破,文化价值观紊乱时代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方 舟子现象不仅是转型文化的产物,而且是集这三种文化于一身的一个四不像。加之方舟子本人不仅具有定居于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的政治资本或心理优势,且以 文理兼修的通才自居,无所不论、无所不批,不仅涉及知识的方方面面,而且体现了文化的形形色色,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和社会影响都很独特?正是对当前错 综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难得案例。方舟子辈在网上含沙射影地指责我和方舟子有什么个人恩怨,判定我具有某种派别身份或政治背景,都是以小人之 心,度君子之腹。我不过是一只对知识探索与文化研究情有独钟的野鹤罢了。   其次,因为它难缠。正因为方舟子集精英、大众、痞子文化于一身,所以,他不仅受到一部分人的拥戴和欢呼,将他视为大哥大,而且,又成为大众文化界 心目中的精英尽管他们看不惯他,却又惑于他的精英相,而对他爱恨交加。精英界则往往或是书生气十足地慑于他的霸气而觳觫不前;或是过于爱惜羽 毛而不愿意做穿新鞋踩狗屎的事;或是由于缺少江湖阅历,一交手便被形形色色的诡辩术辩得昏头转向、目瞪口呆,七窍生烟,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 或由于知识结构单一,遇上职业辩家,便狗咬刺猬下 不了嘴了。即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又哪里有功夫去与一个为辩而辩的偏执狂周旋,所以才让他得势于一 时。虽然近来他在平面媒体上风光不再,却在网络媒体上余威犹存。竟还有不少人,将他捧为网上鲁迅,真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偏偏我这只跳出三界 外,不在五行中的野鹤,既对三界有所涉猎,又对五行无所奢求,加之天性执拗,正适于打旗先上地站出来抛砖引玉。   对于方舟子的告状申明,野鹤看来并不是很当真:   他也根本不敢告,因为我对他的揭露和批判是全面的,一旦对簿公堂,必然涉及所有曾受到过他攻击、谩骂、诽谤的人和事,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从原告变成被告。他的告状声明,不过是一种威吓、要挟的战术,无非是想堵住我和所有要进一步揭露他的人的嘴。   学术打假争议多:由此衍生出的话题   记者就方舟子的五条要求采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贺教授介绍,公民有权使用笔名发表文章,包括发表对人或事提出质疑的文章。(野鹤曾用此 名在本报发表过文章)。贺教授特别提出鲁迅就是用笔名在20世纪30年代写了一系列言辞激烈的文章。关于杂志社是否有义务披露作者的真实姓名等信息,贺教 授认为,杂志社有保护作者真实姓名的义务和权利。倘若文章侵犯某些人权益而启动法律程序时,杂志社应向检察机关提供作者真实姓名。   现在距离方舟子6月9日的第一次告状声明已经一月有余,《探索与争鸣》杂志社是否已令人满意地接受了方舟子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的所有要求?   据杂志社有关人士介绍,《探索与争鸣》杂志本身就是一本鼓励、重视对社会热点及理论问题进行探索与争鸣的学术类杂志。记者得知,在6月下旬出版的新一期杂志上既没有野鹤的系列文章,也没有方舟子要求刊登的驳斥文章及道歉声明。   据知,方舟子在上月末曾在北京逗留,但与杂志社以及野鹤之间并未直接接触。双方通过电子邮件往来,但没有解决问题,方舟子通过新语丝网站声明,他将按 计划开始起诉《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的准备工作。如果有必要,他将把这一起官司长期地、一级一级地打下去,并追究其他涉案机构、人员的法律责任。他也随时准 备与该杂志社达到庭外协议。   其实,不管此事件最后的结果如何,人们思考的是方舟子这种打击学术腐败的方式和结果到底怎么样。令人惊异的是,近日,清华大学刘兵教授成为新语丝学术打假的对象。   6月26日,新语丝发了一篇署名白发魔女、题为《两种文化和科学文化翻译看刘兵教授的英文水平》的短文,采用中英对照的方式,对16年前刘兵 与陈恒六合译的《两种文化》一书(出版于1987年)三段译文做了批评,并说:以上英文不是特别难,但刘兵与陈恒六却翻译得十分不妥当。这些是否意味着 刘兵这样的著名人文学者、科学史家,要好好学习英文?   对于这一批评,记者采访了刘兵教授。结果却让记者大吃一惊。因为批评的依据,即短文中所引用的译文,完全是捏造出来的!刘兵说,因此,新语丝的这种做法,明确地构成了对刘兵我与另一译者的诬陷与诽谤!   但刘兵指出:就翻译来说,谁都可能会有不够确切之处,当然不同译者的译法,在不构成硬伤的前提下,也经常是可以商量的。作为译者,我从未敢说自己的翻 译中不存在错误,尤其是十几年前的译文,一定存在很多错误,如果有人认真阅读,找到了其中的错误,我只会感谢。但如果根据这些错误来指责刘兵教授的英文水 平,未免过于荒诞因为那时我还不是教授。如果把我初中的英语作业找出来,肯定还可以找出更多的错误!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一向声称打假的新语丝为了对我 进行攻击,竟然捏造事实,替我造了三段假的译文!   对此,刘教授哭笑不得,他认为,这也确切地表明:新语丝的学术打假是如何的不负责任,甚至堕落到捏造事实的地步。   不过,当记者问刘教授是否打算采取什么行动时,刘教授却说:网上早有人称新语丝网站为信誉死亡站了,有那么多正事不做,难道我还要参照方舟子 的做法,对新语丝也发个声明吗?比如,我要是也提出那样的要求,要求在下期或下下期的新语丝新到资料上全文发表我的这篇驳斥文章,不得做任何删改;要求自 下期或下下期起,连续三期在新语丝网刊的首要位置刊登《向刘兵先生赔礼道歉的声明》,声明的内容必须经过我的同意;要求对这篇诽谤文章的编辑方舟子进行处 罚,要求赔偿我的名誉损失、精神损失和有关费用;要求公布白发魔女的真实姓名、真实身份,以便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此等等。那么,方舟子或是其他人看了以 后,又会是什么感觉呢?我还是先不理睬吧!   6月27日,野鹤《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和断想》系列文章的之四、之五、之六又出现在互联网上。   让我们关注事态的发展。 文章来源: 科学时报2003-07-11
个人分类: 陈年档案|7 次阅读|0 个评论
媒体能否报道学术打假及参与学术打假?
Bobby 2010-9-29 05:41
媒体能否报道学术打假?能否参与学术打假?这些问题大家在质疑,很多人根本反对媒体瞎掺乎。好,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 如果学术界有恰当的制度、有恰当的机制,能对学术不端(造假)能独立调查,作出令人信服的裁决。媒体自然不应参与学术打假,就是报道学术打假,也应该等到水落石出之后再进行。但问题是,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造假普遍、猖獗,再加上制度缺失,机制缺失,或功能缺失,科学界的问题科学界自己搞不定,不愿搞定,或不能搞定。这时候,人们指望谁来出面搞定?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难找的部门(单位)就是有关部门,最诡秘的部门(单位)也是有关部门。最好找、最管用的部门(单位)反而是媒体。民工欠薪找有关部门解决不了,一表演跳楼,媒体一报道,就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道听途说,我不信,但当媒体记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在媒体报道后,我基本就信了。学术不端(造假),你发在个人博客里,门户网的论坛里,或新语丝里,我不会马上相信,但当《中国青年报》报道了, CCTV 《焦点访谈》播出了,我就信了,有关部门也会马上表态并作出处理。正是有关部门责任缺失,才使媒体越俎代苞,成为裁判官,或成为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推动者。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日记门局长韩峰成为反贪目标并且最终被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件。这在外国恐怕少有,但在中国却发生了。 《自然》说了:公开指控行为扰乱科学界。为保护当事人,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控告的评估应秘密进行。不错。可当人们发现有关部门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控告评估秘密不进行,或秘密进行但不解决时。人们失望了,媒体等不及了。有人说媒体不够专业,不能对学术不端(造假)作出认定,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当学术不端(造假)简单到三岁小儿都能认定的时候,则媒体也跟民间打假一样,也可以进行。且不说媒体还有常人没有的优势,如记者调查走访、采访专家等。 中国大众媒体对科学界的热心是很大的,当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如今有研究单位发文到 NS , CCTV 都会给予报道表扬。你不能指望媒体只报道好的,不报道丑的。此外,互联网通行以来,媒体生态及行事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报纸电视的很多新闻线索反而来自于互联网的某个有影响贴子或微博上面的某个事件。当学术不端(造假)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你不让媒体参与恐怕也是做不到。 乱世宜用重典。非常情况宜有非常之解决办法。当官方希望或默许媒体报道来遏止或打击某一不良现象时,媒体就会不遗余力。当有关部门功能缺失后,人们就认为媒体就是最管用的部门(单位),就是青天大老爷。 很多人认为在理想、有序的情况下应当怎么样,却不愿面对现实,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篇文章就是这个意思,我试图去理解这种现象,但我并不一定认为这是应该有的常态。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662 次阅读|28 个评论
我不赞成青年学生打假
sungennian 2010-9-28 20:19
我不赞成青年学生学术打假,最好珍惜宝贵的时间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上做出真正的贡献。缺乏真才实学,靠打假出名实不可取。
个人分类: 旅游管理|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案告破】学界为何不“愤怒”
张显峰 2010-9-28 11:36
  雇凶伤人,这样的黑社会行径其实并不足以令人震惊。但当北京警方公布了方舟子遇袭案侦破的细节,却让我极为震惊:雇凶的是一个有着诸多光环的科学家,行凶的对象是对其学术提出质疑的打假斗士。这不能不让人惊讶于学界的戾气和江湖气。   这些天,主流舆论对这种暴戾和野蛮一直大加批判,但也不乏攻击方舟子和同情花十万元雇凶的科学家肖传国的声音。我不知道同情源于何处,或许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方舟子这个人?说实话,我也不太喜欢这个脑门上始终写着问号的人,他的样子很难让人觉得可爱。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谴责凶手的道义,更不能不辨是非甚至调转枪口。   我相信,对于方舟子的遇袭,一些学界中人是怀有某种快感的,他们早已恨其至深,只是没有肖教授那样的胆气,将铁锤直接瞄准方舟子的脑袋。这是多么猥琐的快感!但同时我也在想,那些与方舟子毫无瓜葛的学界中人为何竟没有丝毫的愤怒?对以凶残的暴力代替学术争论的行径,对以近乎自杀的方式污染学界形象的人,学界竟然集体选择了缄默。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如熊丙奇教授所言,肖的悲剧,或许恰与他所处学术圈的这种一贯态度分不开。从2005年方舟子质疑肖氏反射弧并未得到国际公认以来,学术圈基本上采取了旁观的态度,一直没有独立的学术组织及时根据方舟子的质疑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的学术鉴定。学术圈的缄默和方舟子的穷追猛打,生生把学术质疑搞成了一场个人恩怨,让肖与方结下梁子,从法院一路闹到了黑社会。从这点讲,肖也确有值得同情之处,他其实和方舟子一样,都是学术共同体评判缺失和正义匮乏的牺牲品。   当然,肖现在是袭击案的嫌疑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罪责,有待法律裁决。但他的学术究竟有没有问题,至今媒体和公众还拿不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需要权威组织的介入和学术共同体的判定。法律可以裁定钢管和锤子的罪责,却不能裁决手术刀的真伪。 方与肖曾因学术打假闹上过公堂。先是方输,还被判罚4万元精神赔偿。后是肖输,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词发人深思:肖氏反射弧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提法有据可查,对肖传国的反射弧相关理论提出异议在学术上是允许的该种理论在业界被认可的程度为纯学术探讨与争论问题,学术上的争论与分歧应在学术范围内解决,而非依靠法律来解决学术分歧问题。    然而,环顾四周,学术裁决的力量在哪儿呢?方舟子遇袭案告破,相信司法机关不久也会做出定论,但方舟子所质疑的肖氏学术何时能有定论呢?学术界依旧缄默,学术机构仍然观望,这样的无头案其实比方舟子遇袭这样的暴戾更阴暗,在这样的阴暗里或许暗藏着更多的杀机。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54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天堂可以等
qwangbio 2010-9-25 22:06
读完《三杯茶》之后,又用几个睡前的时间品味了Cally Taylor《天堂可以等》。 情节是足够曲折,女主人公意外死亡选择做幽灵任务任务过程可称为杯具意外完成任务选择给男友幸福发现男友痴情而意外死亡天堂团聚...... 所以是很吸引读者。结局虽在意料之中,却也让人感觉幸福! 这几天实在不想提,却也不得不提的就是反射弧肖教授和方舟子的恩恩怨怨。无论是个人、社会、学术制度、医学界的长期失声......各大媒体的评论已经把问题分析的很深入全面了,但我赞同一个结论:这肯定不是方舟子的胜利,更不仅是肖传国教授的愚蠢,是整个中国学术界的悲哀,是中国学术体制的悲哀!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整个学术界作为始作俑者都要为肖教授的被捕和方舟子的受伤而默哀。 记得上个月饶院长和施院长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科研基金分配问题的评论(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当时我认为这篇评论可以为即将可能来临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改革做一注脚。现在看来肖教授这位973首席科学家先勇敢地为这篇评论做了一个现实的注脚。 其实做科研的人也像世间的情人一样,一直寻找那个无忧无虑的天堂!但我记得露西她在与情人同升天堂之前也经历了一连串杯具任务...... 中国学术界的天堂,可以等么?
个人分类: 天下人议天下事|4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议将雇凶报复袭击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肖传国送出科学网
JYH64J98Y99H 2010-9-23 15:44
曾庆平先生在博文《被肖传国挤下来了》一文中写道,肖传国因为涉嫌方舟子被袭案而名满天下,他在科学网博客的周排名也一下子窜到第四位,同时把曾 先生好不容易辛苦写作名列地18位的名次挤到了第19位。曾庆平先生愤怒地质问:难道这样踩着人家肩膀爬上去的行为道德吗?让大家评评理! 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什么评不评理的问题,而是希望科学网认真讨论是否需要剥夺肖传国的实名博客资格的问题。同时希望以此为契机实现科学网的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通过此事,要让科学网博主感到存在于科学网的光荣,而非以某些人为伍而感到可耻。 为了验证曾的说法,我专门登录了肖的博客,果然其周排名靠前,所谓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肖的那篇《哈哈!方舟子:你鞠躬下台的时候到了!》今天再看是多么荒唐可笑,简直就是他自己的嘴脸的真实写照,是他本人的自画像: 你这个骗子、伪君子、刑事罪犯,你玩弄网民、媒体于股掌,自以为得意,却忘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作孽,不可活。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大家再耐心一点。。。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此事已经过了两天,依然感到非常震惊。北京警方迅速破案,值得高度信赖和高度称赞。经过一系列事件检验,方舟子的形象更加高大,甚至让我暗暗感到他的伟大。方舟子先生渊博的学问、敏锐的触觉、无畏的勇气和十足的底气令人钦佩。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这是一个呼唤学术打假斗士并出现了学术打假斗士的时代。方舟子先生不愧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与此同时,肖传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声望的学者,怎么能够干出如此低劣的事情,实在感到匪夷所思。他们仿佛在合作写作了一部关于学术规范与学人道德的教材。与学术批评相对应的只能够是学术反批评,批评与反批评双方的地位与机会是均等的。如果感到声誉受到侵害,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渠道解决争端。如果感到审判不公,还有正义舆论的支持。坚持走程序正义的渠道解决争端才是真正可行的正路。 花钱雇凶,阴谋报复,伤害甚至杀害对手,是一种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聪明如肖某之类的学者,掏了十万块钱,把自己送进了局里,从此步入万劫不复、身败名裂的境地,可惜,可悲,可叹!欲速则不达,性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已经成为反面教材,告诉人们特别是年轻的学者,什么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的一些思想政治教员不是整天喊着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吗?这样的事情就应该。肖传国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反省了,如此做,值得吗?院士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如果真正相信自己的科学发现与创造,感到被人冤枉了,百花齐放呀,百家争鸣呀。真正的科学成就一定能够经过时间的经验,因为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势的孩子,也不是舆论的孩子。人们可以被蒙蔽于一时,岂能被蒙蔽于永远? 为了给科学界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一个相对干净的网络环境,也为了维护实名博主群体的作者尊严,建议科学网迅速召开会议,作出明确决议,将花钱雇凶阴谋袭击学术打假英雄方舟子先生的肖传国送出科学网。 推荐阅读: 多行不义必自毙评肖传国的堕落兼向方舟子进忠言 戴世强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5882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4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张月红孙兴怀的一小步是学术打假的一大步
热度 1 冯用军 2010-9-11 11:07
夏王述二 评论: 张月红是好样的,她以极大的承受力向外界揭露了《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的造假剽窃率从2005年的25%(科学时报采访时的数据)上升到2010年的31%(自然通讯上的数据,以极大的学术责任感和编辑人的荣誉感自爆家丑(虽然她运作JZJUS进入SCI为达目的有些不择手段),以外部压力来推进国内学术界的自我进化、学术生态的自我净化(有点类似院士评选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中国科学家是评上了国外顶尖学术机构的院士然后才评上国内两院的院士)。我不敢说中国的所有期刊100%造假剽窃,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存在造假剽窃的情况;我不敢说中国的所有期刊100%的收费出卖版面,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存在收费买卖论文的情况;我不敢说中国的所有期刊100%的人情稿关系稿,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存在人情关系稿件的情况;我不敢说中国的所有院士、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硕士、领导、专家等的文章100%是他人所写自己挂名,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人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挂名的;我不敢说中国到处都是作假造假的论文工坊、成果工房、项目工坊、包装工房、翻译工坊等,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的文章是枪手所写、学托所写;我不敢说中国的大学学报都是该大学的学术自留地,但肯定有相当大部分的文章是该校的人或该校的关系人发的 。 张月红事件只是我国学术打假、学术打黑的一个导火索,其实,跑项目、跑奖项、跑荣誉、跑院士、跑职称、跑职务、身份,等等,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早已有之,或者学霸、院霸、学术巨鳄、学术黑社会就是中国学术特色,早该动真格打了。有某王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妄加非议,说什么为何不发在国内,说什么是打黑还是黑打,说什么丑化中国学术界和学术期刊,其实,这正是直面中国学术界惨淡的人生、直面中国学术界造假剽窃的丑陋,是一剂强心针、是一个惊天雷,让我们开始反思为什么新中国建国60年出不了拔尖创新人才、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出不了国际公认的顶尖创新成果?浙大造假不少,前有院士李连达、副教授贺海波剽窃,后有副校长 褚健、教授李兰娟造假,我们都坚决揭露和批判,但这一次张月红的自爆家丑,作为学术打假人,我是支持她的这次行为的,如果她的文章发在国内(在河蟹下,估计是发不了的),不但没啥影响石沉大海,弄不好还会被跨省啥的。JZJUS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式学术期刊的全部。 其实我们从事学术打假的人,其实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接到的案件越多越好,相反,我们是希望哪一天,要是没有人给我们举报有人涉嫌学术造假,那真是太好啦!近日,复旦大学孙兴怀教授、博导、院长主动撤回发表在自己任编委的一本期刊上的论文,并指出造假所在,无论是出于外在压力,还是出于主动坦白,都是值得鼓励和期许的。我们一直鼓励和希望像陆道培那样的敢于揭露自己的学生学术造假院士多起来、像邹承鲁那样敢说真话的院士多起来、像桑兰那样敢于揭发当年的黑幕的人多起来,从外在的强大压力和内在的仅有的一点良知方面,促发更多的学术造假者自己站出来,而不是被别人揭发出来、曝光出来,就像国家反贪局、纪委一样,主动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而不是被人揭露、身败名裂。一事归一事,对事不对人,人无完人,方舟子跟我一样从事学术打假,我当然高兴,但饶毅当时维护方舟子说图片拼接不是造假,是极其不严肃和不严谨的,图片拼接、裁切、ps、局部故意放大或缩小等都属于学术造假范畴,也是学术打假范畴,不能因为感情而泯灭了理性、不能因为人性而不讲科学。 子曰: 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自己犯了错误,或者自己的同伴犯了错误,敢于主动承认、敢于抛弃因此而获来的不正当利益,在当下的中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更是需要莫大的精神鼓励的,我对孙教授的行为表示赞赏,无论他们3人当初发表那篇文章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他们3人近日承认造假是主动还是被迫,至少他们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比那些被揭发造假的死不认账的院士、校长们强上10倍、100倍。学术打假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学术打假的终极目标是~无假可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们是我们从事学术打假工作的有一个里程碑。再次,也真诚地希望,更多还心存侥幸的学术造假者们,主动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纸包不住火、空穴不会来风,早承认早好、晚暴露遭殃。学术打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术造假者曝光于当世、遗臭于万年,让搞学术的不想造假、让想造假者不敢造假、让造假者得到应有惩罚,真的假不了,假的它毕竟真不了,可能真的会被蒙蔽说成假,众口铄金君自宽,假的它永远说不成真的,就像张悟本、李一李二娃一样。在学术圈,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张月红、孙兴怀卖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学术打假的一大步,希望借此掀开新一轮学术界的~扫黄打非~,让那些造假、剽窃的牛鬼蛇神们露出真面目来! 附件: 孙兴怀关于撤销 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的声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医生,现为上海医学院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作为贵刊2007年第23卷第二期101~103页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的通讯作者,本着负责和诚恳的态度,向贵刊反映我们最近发现的该篇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处理意见。   经过调查和细致核对,署名姚静,孙兴怀,徐格致的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存在的问题是:作为实验研究结果的图2(A, B)、图2(C, D)实际上是分别对同一对照组图片进行裁切、修改而标注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虽然这是第一作者姚静所为,但作为通讯作者,我对这一不可原谅的错误负有监督审查失职的责任。尽管论文的实验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我认为这一错误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原则。所以,以全体作者的名义向贵刊并通过贵刊向社会公众声明,撤回已发表的论文:姚静,孙兴怀,徐格致.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101-103。对由此给中华眼底病杂志以及读者带来的损失、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我已将这一事件向我们医院以及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作了报告;保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审核,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件。   孙兴怀   2010-06-20       《中华眼底病杂志》关于撤销 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的声明       近期收到本刊2007年第23卷第二期101~103页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的通讯作者孙兴怀医生的来信,了解到该文存在实验研究结果的图片资料不真实的问题。根据国际医学期刊界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学术违规问题处理的原则,以及通讯作者代表该文全体作者的提出的要求,本刊特此声明:(1)撤销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年第23卷第二期101~103页姚静,孙兴怀,徐格致.Notch-1调控视网膜前体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一文;(2)该文图片资料不真实带来的一切后果均由作者自己承担相关责任;(3)请相关数据库和信息检索机构从本声明见刊之日起,取消该文作为本刊已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的一切权益;(4)请广大读者、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要再引该作为参考文献。   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 网评: 中国式高等教育!试问:几个973,863项目不是关系户拿到的?有几个是真正专家?几个横向课题不是和企业一起洗钱或钱权交换的?多少博导、院长、教授的轿车不是科研经费买的?多少领导的博士论文是自己写的?多少真正奉献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的学生被踩在脚下!?悲哉!哀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此情此景,此理此法,弱小书生们尚且清楚,校长不知吗?部长不知吗?若真不知,又该当何罪!呵呵呵呵! 浙江 上虞全国最牛乡村牙医黄国伟靠学术 造假 破格晋升专家? 学术造假先驱 靠学术造假荣耀辉煌一生的楷模魏庆同原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教师魏庆同,靠伪造裂纹技术与应力断料机成果,而骗得国内外首创是一项重大发明的桂冠。这一辉煌的定价,给魏带来了一生荣耀辉煌。(见附件1、附件2)。 但这一理论技术多年来(三十年 笔者注)未能转化为可实用机械设备。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 见附件3,摘自魏2002年的CN2472851Y 专利说明书)。现将魏学术造假事实揭露如下:造假一. 约1987年我校接到一封来自位于秦皇岛的河北省机电学校(经网上搜索现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0335-5926986 4187008)教师(可能叫朱长安)的信。信中说,他由中央电台广播和光明日报获悉魏的应力断料消息。应力断料技术是他于1980年将自己1975年研制成功,并已投入使用的应力断料工艺装备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邮给魏的,是请魏修改一下他的论文,可是资料邮走后就没了音信。而魏却标榜自己废寝忘食,应用辩证法早在1978年,即着手试验研究规则断裂 。求证这一事实,请魏拿出早在1978年即着手试验研究规则断裂的任何文字、实物送到国内外任何一家物证鉴定中心,即可轻而易举鉴定出该文字、实物形成的时间;更简单的求证方法,请秦皇岛这位教师出具他给魏邮应力断料资料的证据。造假二. 八十年代初的应力断料机鉴定会的用户使用报告是魏在青海工具厂(0971-5201445)等企业骗来的。魏1982年亲自在该厂试用几天后,将早已准备好的用户使用报告骗盖了青海工具厂公章后,就溜之大吉。魏走后几天,因为该应力断料机不能正常使用,该厂就将应力断料机退回我校。约1985年魏又给青海工具厂送去一台应力断料机,还是魏亲自试用;还是魏走后几天;还是因为该应力断料机不能正常使用,该厂将应力断料机退回我校。该厂由那时以前到现在园钢一直用锯床下料。魏的这些应力断料机,很多年前就让魏的学生,现我校校长助理、机械学院院长芮执元(13893602170)按废铁价,买到废品站。造假三. 魏搞的 裂纹技术与应力断料机为了哗众取宠,获得了很多专利。但,这些专利没有一项成功实施;他发表了很多论文。但,这些论文没有一篇得到科学验证;他也卖出一些应力断料机。但,用户全部退货。这一典型应用技术,在三十年漫长的时间里,在偌大的国内外市场,没有一份应用魏的裂纹技术与应力断料机 的理论或设备或工艺装备的成功实施例。这些现实就是魏庆同,学术造假的最真实的历史见证。魏的这一学术造假行为发生在培养教育人,以初涉社会的青年学生为主的大学校园里,其不良影响,较发生在其他地方要更为恶劣。2007年我校还有数名研究生,以应力断料内容为题,撰写毕业论文。由于魏以高级领导、应力断料泰斗身份参加了这些论文的答辩会,给这些论文增添辉煌的光环,而载入优秀论文之列。我校的一些学生受魏发迹史的蒙蔽,毕业后不遗余力也搞一些以应力断料为内容的专利及其应用,由于时过境迁,加之这些人没有魏的高明骗术,结果是:既没得到名,也没得到利,劳心伤财,徒劳一番。魏庆同堪称学术造假先驱。靠学术造假荣耀辉煌一生的楷模。他的行骗行为是对政府、民众的蔑视.面对三十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的现实,魏没有感到丝毫的自愧、自责,他认为世人太愚昧、太容易欺骗。近年来他仍以甘肃工业大学裂纹技术研究所所长 、国内外首创 、是一项重大发明的身份四处招摇撞骗。今利用互联网揭露我校这一众所周知,历经三十年历史实践验证的学术造假事件,希望发挥网站、网民的巨大社会威力,匡扶正义。使这一历史事实成为促进诚信社会、清正学风建设进程的反面教材。 兰州理工大学不愿受骗辱的教师 2009年5月1日
个人分类: 学术诚信研究中心|13648 次阅读|4 个评论
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wangdw 2010-9-1 17:02
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关键词:打假斗士 方舟子 学术打假 社会效果 贡献 主要方面 大力支持 本人刚和朋友谈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现在骗子横行怎么办。那时我没有涉及怎么办,今天先谈一个问题,就是要大力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方舟子是位博士,十多年了,为了学术界的一片净土,回国学术打假。如最近的张悟本、唐骏、李一,都是他先揭露的。当然也由于媒体的大力跟进,社会效果非常好。例如对唐骏学历作假的揭露之后,上百老总主动上网删除伪造的高学历。揭露一个,威慑其他。方舟子为了我国的社会风气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朋友要说不喜欢方舟子。说他有时说话过激。我们说看问题要抓住主要方面,要看他的主要贡献。至于他否定中医,我也不太同意。人不是完人,缺点错误是难免的。 有位朋友说的好,我国要有一百个方舟子,学术空气就会大大改善,如果我们有一万个方舟子,我国的科学就可超过美国。 现在,被方舟子揭露的对立面,有的动用黑社会的方式,妄图加害方舟子。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方舟子,保护方舟子。希望警方也更应如此。
个人分类: 道德|3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打假 = 断人财路?
Bobby 2010-8-30 11:54
惊闻方舟子遇袭,忽然想次杨澜有次采访李敖时,李敖说,你知道为什么我骂人骂了那么多年,骂得那么狠,但是没有人来害我吗,杨澜问为什么,李敖说因为他没有断过别人的财路。 国内搞科研究已经完全功利化了,不仅学者个人履历、课题经费、发表论文及学术专著出版与学者个人前途和财路密切相关,在出版社而言,也与金钱挂钓。在个人利益驱动之下,大部分作品都是凑数,中间观点不够坚实的很多,就是造假、抄袭与剽窃等学术不端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作者只关心多出版、快出版,并不关心出版以后真正的学术影响,倘有人不知趣,对其学术不端进行揭露,对其观点进行争鸣和批评,从作者的角度看,不仅使面子大失,更无异于毁人前途,断人财路,能不拼命吗?所以,常见对打假者轻则恶言相向,重则采取黑社会手段报复,这实在是法治社会令人悲哀的现实。 学术乃天下公器仍然是个理想。目前学术乃个人进身之阶、博钱之路;对于学术出版而言,国内学者及出版社对经济收益的关心,远过于对学术影响和声誉本身的关心。倘不辅以法律惩治,不仅学术不端横行无忌,就是打假人士遇袭也可能重演。 希望有关方面能尽快对袭击方舟子的凶手辑拿归案,不要让中国法治社会蒙羞。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6943 次阅读|7 个评论
2009年的国内学术界:“假”报频传让我高兴不起来
kexuepifu 2009-12-31 21:23
日月荏苒,以震撼全球的经济危机为特点的2009年即将过去,充满不确定性的2010年正在来临。或许是由于身处天子脚下的大好位置,或许是由于奋斗了大半辈子得到的目前身份、地位和物质-精神生活,或许是相对于腐朽的资本主义风景这边独好吧,虽然充斥于各个层面的腐败令人焦虑,但对于中国的明年和更长远的未来,我依然抱着一贯的希望和审慎的乐观。然正如老话所说的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吧,作为依然战斗在一线的一名科技老兵,我最关心的还是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为代表的中国学术界,尤其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界,关心这一界别的总体状况和重要细节。 按照习惯,每年年终都是互祝新年快乐的时候,本人确也收到了或来自单位部门,或来自亲朋好友的若干祝福,本应如大家期望的那样快快乐乐,但不幸的是,国内学术界的假报频传却让我这个杞人实在快乐不起来。据报道,2008年我国发表SCI论文11.67万篇,排名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即使扣去香港、澳门同胞的那一部分,也还能列名世界第4,比上一年提升了1位;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人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专利授权1536件,排在世界第8位,比上一年提升了8位。面对如此大好形势,某些部委已经在夸耀在其正确领导下中国科技实力增强的光辉业绩和大大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跃进步伐了,但作为平头百姓,我们听到更多和更为实在的,却是有着博士、教授甚至院士头衔的科技歹徒们不断刺痛国人身心和令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大失颜面的剽窃抄袭、胡编滥造,其中包括学术论文,也包括技术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关于论文,习惯了报喜的官方也难掩对论文数量巨大和引用率可怜两相对比的尴尬;对于数量剧增的专利,主管部门的负责官员则忧心和无奈地坦称有用的不多。更令人愤慨的是,这些泡沫、垃圾并非制造者们自带干粮出公差,而是打着创新的旗号,花着纳税人的大把血汗,在远比当年阔绰甚至有如皇帝行宫般的办公室、实验室里完成的。他们是欺骗国家民族、破坏发展大计和败坏学术及社会风气的罪人,也是把行政主导和考核评价体系的荒唐推向极致的帮凶!!!一切有良心的中国人,无论是工作于科技、教育、产业、政府等何种岗位,无论是两院院士还是在校大学生,都有揭露打击之责。即使相关部门、团体制定了某种准则、制度、公约,民间的力量仍然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此,在中国更是如此。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案例和较大的声势,但相对于造假的实际发生量恐怕不过是九牛一毛,而且几乎都集中于学术论文,极少涉及已经授权和正在公示的专利申请。而实际上,涉及专利的揭假打假还有比学术论文问题更为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正如学界同道们已经注意到的,在温家宝总理11月13日于中科院建院60周年的讲话中所表达的对科技创新的殷切呼唤和面对浮躁、造假横行局面的焦虑。就国家层面而论,如果说真实、有水平的论文是国家整体研究实力的公开体现,那么表达为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形式,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国家传统和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需求的创造更是国家民族的至盼。不可否认,正由于其更强的专业性,对专利申请中剽窃、滥造的揭露将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准和更多的资料积累,但绝对不是无可作为的领域。魔高一尺,道高一仗,既然假是人造的,也必然是人能够发现和揭露的。为此,请朋友们注意盯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公示信息,下载您熟悉领域的专利申请书全文,着重从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角度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以有力的证据资料和鞭辟入理的分析解剖,对申请书中违背三性原则的条款乃至全文提出不予授权的建议,帮助专职审查员把住关口,救国家于假难,如此方无愧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善莫大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打假的标准、程序与防范体系
冯用军 2009-8-10 12:17
学术打假的标准、程序与防范体系 冯用军(CAAPSC主任) 当下的中国,无论是政界、科研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对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不端和腐败是两个层次、两个量级)可谓逐渐的耳熟能详了,社会也逐渐的形成了一个从政界到学界、从官方到民间、从专业到业余的学术打假的氛围和环境了。但是,有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并不代表就有了非常丰硕的学术打假的成果或说阶段性胜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对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进行分类、对何谓不端或腐败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作为专业的学术打假没有一个规范的程序、零星的学术打假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效的防范体系。因此,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学术打假的热潮中,静下心来冷思学术打假的分类、标准、程序与防范体系的建设与规范化问题,我想,这比相对盲目的学术打假而言具有更长远的价值和意义。 一、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的类型与CAAPSC的标准 1 、《科学时报》报道有关文章,指出高校学术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代笔、买卖书号、徇私关照、项目垄断、虚假鉴定、内定奖项、近亲繁殖等八个方面。 2 、《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总结说,学术腐败包括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五大部分。 3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则总结出七类: 1 .伪造学历、工作经历、论文等; 2 .抹煞别人成果,自我吹嘘; 3 .伪造成果,纂改数据; 4 .剽窃; 5 . 搭车 署名; 6 .为商业广告做不符实际的宣传; 7 .一稿两投或多投。 4 、学术权力腐败,包括依靠行政权力、师生权力、同事或同行权力长期占有、占用、侵占或以其他方式自以为 合理地 拥有他人的成果或他人的部分成果;也包括依靠附属于学术霸权上的行政权力长期占有、占用、侵占或以类似的方式自以为 合理地 拥有他人的成果或他人的部分成果。 5 、 CAAPSC 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亦属于 新型的学术腐败 :将已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著作中自己的名字提前或将合作者的名字全部去掉( Ap001 );在自己的学位论文或著作中零散或变相(如调整顺序,变换文字表达顺序或方式,删减或增加文字或标点,等)使用别人的思想或观点(包括表达形式)而不加说明或注释( Ap002 );将已发表的英文著作或论文翻译成中文后重新发表或将已发表的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发表,并在申报成果、评奖、课题、学位点或职称等能给本人或本人所在组织带来利益的活动中同时使用( Ap003 );将 主编 的作品改为 编著 及将 编著 的作品改为 著 的行为( Ap004 );在已有全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影响或声誉担任第三方机构的特聘教授或全职教授及合伙或包庇这种行为的行为( Ap005 - i 、 Ap005 - ii );在申报不同级别的项目中,使用虚假信息并获得成功的行为( Ap006i );在申报硕士点或博士点的过程中,使用虚假信息并获得成功的行为( Ap006 - ii )。【 说明: 带 ii 的为有组织性学术腐败或集体学术腐败】 提示: 我们学术批判的范围包括上述 5 种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并按照危害和腐败的程度分为特级(在科学领域中影响重大的领域中造假:伪造数据、篡改数据、伪造成果、伪造结论,比如韩国黄禹锡事件;宣扬伪科学和伪科学成果;利用自身的学术权威或行政权威地位为可能影响巨大的伪科学产品代言或做证明);一级(在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大范围抄袭 / 剽窃他人成果,如北京大学王铭铭事件;利用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长期占有他人成果,如上海大学潘国和事件);二级(在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小范围抄袭 / 剽窃他人成果,如四川大学王振平事件);三级(发表低水平论文、一稿两投、署名等)。 打击学术腐败的 路径 :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法律保障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或高等教育法下添加打击学术腐败的子法)、被剽窃者的觉醒和举报、报纸和网络舆论参与、个人道德自律与反省、官方学术监督机构切实发挥作用、改革现行学术评价机制 二、学术打假的基本程序以CAAPSC为例 中心接报处理程序(小时计): 1 信管将情况反馈到助理,助理分类反馈给主任 2- 4 主任审查后做出是否接纳的决定 5- 6 主任将决定接纳的举报案分给相应的核实员 7- 15 核实员将核实情况整理,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上报助理 16- 24 助理接获初步报告后,再次核实有关情况,写成二级报告,上报主任 25- 28 主任分析报告,请教相关领域专家(第三方),做出最后判断 29- 30 信管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给举报者是否接纳的结论 31- 34 网管将主任决定接纳的举报案有关材料上网公开发布 说明 1 :凡被举报者材料中包括国外资料时,核实员核实时间在 8 个小时的基础上相应增加 3 - 5 小时 说明 2 :被举报者材料中的国外资料仅指能在网络上公开查阅的英文资料 说明3: 涉及国安和军事系统相关的举报,核实的时间和结果依情况而定 三、打击学术腐败的体制、机制与法制联动防范体系 在研究政治制度和宪政的学者看来,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反对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而孟德斯鸠则赞成代议制、赞成三权分立。说这个由头,其实是想,无论是人民主权思想,还是三权分立,都各有利弊,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所以,现代国家往往是兼而采之、取长补短,即损有余而补不足。那这个跟我们要讲的治理学术腐败有什么关系或者关联呢?或者进一步而言,这些中西殊途同归的治理思想对于我们国家遏制日益严峻的学术腐败形势、治理当下日益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有何参考和借鉴呢?温总理前不久说打击学术腐败很重要、王岐山副总理说保护知识产权很关键、周济部长说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一票否决,那如何做到呢?如何实现呢?如何把指示和讲话变为实践与行动呢?上启而下思之,其实,归纳起来,中外宪政道路提供的参考和借鉴表现在体制、机制和法制三驾马车的联动和相互制约效应,既要发挥全民学术打假的威慑力,也要发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约束力,从制度上、道德上、法律上使人不敢、不愿、不能学术腐败或纵容学术腐败。 (一)在体制上建构国家级学术诚信机构,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行政工作 根据长期研究和实践学术打假的经历,在体制上教育部应联合有关部委及国家级的项目、基金、荣誉、奖励等涉及金钱名利的管理单位协调设立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委员会、学术争端仲裁委员会、学术诚信系统,均属于体制内组织机构。 关于联合诚信办公室,诚信办公室是一个接受教育部办公厅领导的官方组织,主要成员由教育部办公厅有关人员组成,其责任是专门负责接收和记录学术不端行为的所有举报,并将有关结果报送科研诚信委员会,实行相关利益人员回避制度;科研诚信委员会是教育部与科技部等联合设立的学术组织,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起违反诚信规范的举报案例进行听证和调查,向教育部等有关国家级项目或基金管理单位的学术纪律委员会报告调查结果和处分建议,并对学术不端行为裁决报告有异议权,实行相关利益组织和人员双回避制度;学术争端仲裁委员会是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和最高检等机构领导的准官方组织,其职责是负责裁决学术不端行为是否成立,出具权威的裁决报告,如科研诚信委员会无异议,该裁决该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司法判决依据,实行相关利益组织和人员双回避制度。 关于学术诚信系统,类似于高考诚信系统和银行的信用系统,主要是记录学校官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诚信情况,包括黑名单(已查实的学术腐败人员)和白名单(学术诚信人员),可由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科技部信息中心等联合建设,采用指定账户和口令管理模式,为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和基金管理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院士、国家级名师或师德标兵、国家和省部级特殊津贴等)评定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三大奖、部省级奖、矛盾文学奖等专门领域奖等)评定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涉及职称、职位评聘单位等免费开放查询。长远设想,可以把这个系统与银行的信用系统对接,那样,出现了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的人或组织,可能连办信用卡、申请信用签证、申办信用贷款都可能受限制。 包括学术诚信办、学术诚信系统等,其建设与规范化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自上而下,先从有关部委及国家级组织开始建构,在高教系统其下是教育部等部委直属的985高校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再下是211高校和省部级的科研院所,再下是省属高校、市属高校及省市属科研院所等,这样层层建立,统一信息录入模式和统一数据库管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以相反的路径进行即可。首先在高教系统做好一个模式、一个示范,然后再推广到其他科研、学术领域,其他科研、学术组织,最终形成一个全社会打假的格局,就是把物质文明建设领域的假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假都逐步的打掉、清理出去,真正的又好又快地建设两个文明,进而建设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民主、法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 另外,在全国推行《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学术诚信公约》,凡是现有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都应签署《学术诚信公约》,纳入校级或省级学术诚信管理系统,凡是新进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进入科研院所之时就应自动签署《学术诚信公约》,不愿或拒绝签署者,一旦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其独立承担相应社会和法律后果。对于学术诚信高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要从财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对于有学术污点和发生严重学术腐败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要给予严肃的行政处理,涉及违法的由司法机关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提高学术不端和腐败的风险与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学术不端和腐败的不当获利。 (二)在机制上设立教师行业协会,提升学者的自律和行业协会的他律 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在教育组织范围内,治理学术腐败,仅仅靠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道德自律和学术自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约束。在国外很多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强的国家,多设有教师、科研人员或学生的行业协会,比如美国的全美大学教授协会(AAUP),对入会者实现 每五年评估一次的自律措施,对评估成绩差的甚至不合格的会士提出警告直至取消其会士资格。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成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国教师同盟或全国教师协会,全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作为自然会士自动自愿加入,同盟或协会负责监督和约束全体会士,一旦有会士涉嫌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查实,立刻出名并全国通报。同盟设盟主、协会设会长,由德高望重之人公选担任,其人要师德高尚、学风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正、决策科学、做法合理,公选副盟主或副会长与盟主或会长组成 9 人常务委员会,采取集体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这样的同盟或协会的建立,就会极大地提高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的成本,因为,一旦你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了,不仅仅是你所在那个领域的教师知道你的品质缺陷,更是整个的教师群体都知道你的学术污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教师生涯或科研生涯就此打住而终止,甚至有可能你在中国的发展生涯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要加强师生的自律教育和建构成果共享责任双向约束机制。导师是学生的师父,如师如父、如朋如友。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生不教,师之惰。学生出了学术上的问题,学生本人有责任,导师本人也有责任,从某些程度上说,导师的责任更大,你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不仅是指导学生的学业、学术,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品德,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尽可能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好带头示范作用、表率超越作用。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点大跃进,不仅本专科教育大跃进,就连研究生教育也是大跃进,追求数量、注重规模、忽视质量、降低品质,有些导师,指导学生像放羊,发表论文爱挂名,评选荣誉争秩序,报功受奖超积极,就是在指导学生、跟学生交流、与学生探讨上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任或仅负有限责任,就是所谓的与学生会面不主动、有论文挂名不拒绝、出了问题负有限责任,有些导师不仅不能起到带头表率示范作用,相反还给学生和同行起了负面反作用,明明出问题的学术论文或著作自己是第一作者,报奖评职称评荣誉做工作总结都用,只享受学术荣誉和好评,不承担学术风险和责任,学生和助理成劳工,自己当血汗导师享功劳,一旦被人发现,就立马否认说自己太忙无暇指导、自己不知情、自己没参与,等等一大堆理由,把应该承担的学术腐败责任和处罚通通地、一股脑儿地推给学生、推给助手,与自己一点关系没有、撇得一干二尽,最多仅仅是疏于管理或疏于教育或两者兼而有之,反正就不是主要责任承担者,还有甚者,为了撇清某一学术腐败事件与自己的关系,除非实在捂不住了、纸包不住火了、有风起浪了、实穴来风或隔墙透风了,绝对是脸面也不要了、教授院士的斯文也不要了、甚至连男人或人的尊严也不要了,就是使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找尽一切关系,出动所在单位或上层人士出面说情,不惜花费任何时间、金钱等代价要把这个事情抹平,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丢卒保车、弃车保帅,一级一级的丢和舍,牺牲别人的前程、保住自己的获利,所在单位、上级管理部门也乐于这样做,乐于这样帮忙,乐于这样粉饰,乐见脱身、乐观其成,结果是举杯同祝、弹冠相庆的背后,极大地包庇、纵容和加剧了学术腐败。在学术腐败爆发之前,学生、教职员、科研院所和上级管理部门成了一个利益共享主体或说既得利益集团、一个为了保护不当获利的攻守联盟,所以,从这一系列的学术腐败机理和内在逻辑来看,建立上级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教职员学生四方联动的自律和成果共享责任分担机制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双向约束机制,凡是共享了成果的,一旦该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范围,那么按照责任双向约束机制,不仅是学生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而且共享了成果的教职员、科研院所和上级管理部门也要相应承担按成果分享程度对应的处罚,比如一个学生用造假的手段发表了一个顶尖层次的成果而毕业或获奖、聘用等,教职员用这个成果去申报了职称、奖励、荣誉、项目等,然后其所在单位用了这个成果去申报了国家级的项目、平台、实验区、实验室或本科教学评估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用了这个成果去宣传等,那就要分担相应的处罚,就是不仅要取消学生和教职员因这个成果所骗得的一切获利,其所在单位的直接领导应受到行政处罚,其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使用该成果的人员也应受到必要的警告。 (三)在法制上出台《中国反腐败法》,依法整顿和治理学术腐败行为 尽早建构中国的《反学术腐败法》,将学术腐败纳入腐败的法律惩戒范畴,将学术造假导致的学术腐败从道德批评、民间谴责和官方处理的层面上升到法律治理的层面,将对学术腐败的危害的认识提高到对行政腐败的危害的认识高度上,是否涉嫌学术腐败由法律来裁决,从而使得学术打假有法可依、法院在判决学术争议时有法必依、在判决结果上执法必严,使得学术腐败分子违法必究,这样,我国的学术腐败趋势就会受到遏制、学术空气就会不断得到进化、国家科技创新力才会有大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才会有大希望。在当下国家尚未出台《反腐败法》或《反学术腐败法》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民法》、《刑法》、《著作权法》、《教师法》、《高教法》、《学位条例》、《党章》、《院士章程》、《教育部学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先行处理涉嫌学术争议的事件,对于涉嫌违法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可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法庭或学术争端法庭,由法院负责执行相关法律。如疑似涉嫌者为国家公务人员,除由权益被侵害人(知识产权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外,也可由检察院像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如果有心人细细对照我国这些法律法规中关于道德、学术道德等的规定,一些涉嫌学术腐败的高校领导、院士、教授、党员、学生等都应依法受到相应的惩戒,比如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应开除学籍,如事后发现其利用学术腐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应予取消和追。如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申报两院院士期间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应终止其申报院士资格或候选人资格,如事后发现其利用学术腐败获取了院士荣誉,则应立即终止其院士头衔、其所在单位应解除其聘用合同并开除其公职和追回教师资格证书;学术腐败猛于虎,对我们民族、国家和社会、公民的精神毒害远大于那些贪官造成的物质毒害,学术腐败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强国路上的绊脚石、是我国从学术大国迈向学术强国的兴奋剂、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教兴国路上的纸老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毒瘤,相信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多样化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加强,这些被制定用来弘扬优良品质和道德、保护合法劳动和合法行为的法律将成为悬那些涉嫌学术腐败的腐败分子(学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必须用严律猛药来惩治和消灭我国当下日趋蔓延的学术腐败大军了,而对于那些冥顽不化、死不悔改、拒不认错的学术腐败分子,我们更要发扬鲁迅先生倡导的痛打落水狗精神、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保护有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学者的利益,直至把这些学术败类清楚出我们的学术队伍,从而保护并提升中国学界在世界学术圈的学术声誉、延续中国优秀学人的学术生命,进而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主席、国务总理、教育部长、大学校长,不能仅仅认为科技项目多、科技经费多、科研成果多、科学奖励多,这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一个好的大学教育系统、一个优良的教育机制、一所杰出的大学,而更应该看科技项目的质量、科研成果的质量、科学奖励的质量,看科技创新的力度和程度、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科技创新的影响力,真正把从单纯追求科技数量转移到追求科技质量,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依靠教育质量提升、依靠人才培养拔尖上来,这样,我们的大学、教育、社会、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大希望、有大进步、有大崛起、有大复兴!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到那时,我们才有可能自豪地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科技强国、一个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进步的世界强国!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学术腐败分子,注意啦,CAAPSC之眼 看着你呢!
个人分类: 学术诚信研究中心|2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CAAPSC学术打假的历程与反思
冯用军 2009-8-9 01:12
本文为接受某报记者的一个采访冯用军(CAAPSC主任) 中国学术界没有一个好的学术氛围、中国学人没有一颗学术良心,没有一大批有学术正气、学术良心、学术道德和视学术为自己的生命甚至高于自己生命的人,那学术是无法维持的、无法发展的,更是无法创新的。 一、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当初为什么要学术打假,成立中心的想法是什么? 对于近期中国学术剽窃案件频频曝光,我还记得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代表的普遍期望,希望中国学界和政府要及时行动起来,共同捍卫学术尊严,让剽窃、造假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说道学术打假,可能很多人要考虑打假者本人的学术情况,因为学术打假不像曾经风靡一时的王海打假(商品及服务)和现时流行的黎锋打假(影视产权保护),因为相比这二者而言,学术打假一是体现了更多的公益性(主要不以追求经济赔偿为目的),二是体现了更高的专业性(主要不以商品说明是否与商品相符或影视播放是否获得授权来判明是否涉嫌)。公益性不多强调,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在中国放任学术腐败的重大毁灭性后果。说道专业性,就要提到涉嫌学术造假的主要领域,从我们接获的举报来看,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论文著作权、二是发明专利权、三是项目获奖权。从这三大类来看,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术打假工作者,或者要立志成为一名专业而优秀的学术打假工作者,你首先必须了解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或惩处非法占有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不严重的抄袭、剽窃属于学术造假,大规模的抄袭、剽窃就属于学术腐败,甚而涉嫌犯罪),对于这一点,我们做了充分的搜集、整理和学习,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处于道德谴责、民事诉讼和行政处理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打击学腐分子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其次是你和你的学术打假团队必须具备比较完整和相对专业的 12 个学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军事学)的有关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涉嫌抄袭或剽窃外文)和计算机相关软件运用能力(涉嫌论文搜索、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等),对于这些知识,可以说,我多少了解一些,但主要知识背景还是集中在教育学(含心理学)、管理学,其次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工学(主要是计算机)、理学(主要是数学)、军事学(主要是军事史)、医学(主要是医学史)多少掌握一些,外语可以处理一般事务,但在真实的学术打假过程中,我们是有严格程序的(可以参阅中国 315 学术打假网的有关材料)、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应学科的核查(可以参阅中国 315 学术打假网的相关材料),我主要还是负责总协调和根据三级核查上来的总报告的决断。 说了这么多学术打假的铺垫信息,其实已然涉及到我的一些打假的缘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实,早从 1999 年以来,我就比较关注学术争议的事情,经常看一些涉及学术造假的报道,这是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则是建立中国 315 学术打假中心( China 315 Anti - AcademicPutriditySurvey Centre )前后发生了 2 件事,我的一篇学术论文被华侨大学一教授及其学生联合剽窃、不久又一学术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一硕士研究生剽窃。这两次剽窃事件促使我萌生了创立一个民间的、公益的学术打假的网站的念头,随后,这一想法被付诸实践。其实,说回来,我被剽窃的两次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前者道歉、后者道歉并赔偿,想来好像学术打假是个很容易的事情,这也是当时跟几个志同道合者协作成立学术打假团队的动因,经过这么多年的学术打假磨炼,现在想来,那是的想法太天真了太单纯了,完全没想到这是一条充满着多少荆棘和无法预料的陷阱的曲折道路,尤其是 2007 年和 2009 年因证据不够充足而差点陷进学术名誉权官司、到了对薄公堂的边缘,给了我们很多教训、经验和启示,也使我们在学术打假的道路上变得更加成熟了些、更加谨慎了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就有希望、就可能胜利,只要我们学术打假在路上。 二、学术论文鉴别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你在接到举报后,怎样进行鉴别?如何开展调查核实?被举报人的态度如何?最后是否心服口服,开始和现在遇到的困难事是什么?经费从哪来?团队从哪来? 跟商品打假不同,学术打假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难度系数很高的行为,要参与的人有多学科背景、有学术良知、有公益心、有正义感、处理学术争议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和科学,这些特点或说要求就决断了处理学术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正如前面所言,学术论文是否涉嫌造假、抄袭或剽窃的鉴别是学术打假中相对容易的项目,我们通过专门的管道(专门的举报电邮、 QQ 、电话、论坛等)接获举报后,会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和分工进行鉴别。关于这个鉴别的标准、程序,可以看我们中心的网页。一般而言,我们除了看举报人的材料,我们还会向多方求证或者补充材料,包括向被举报者及其所在组织联络。在多数情况下,被举报人之前多是全力否认,包括说情,也有部分被举报者本人或相关利益者发出威信的,特别是诉讼威胁。但是,在证据比较确凿的情况下,大多数被举报人还是能端正态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最终作出比较诚恳的道歉。 三、现在接受了多少起举报?核实了多少起?黑名单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学术打假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公益劳动,为了避免重复性劳动和低效率工作,在 200 年的时候我们中心专门启动了《中国疑似学术腐败名单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编撰工作,目前《大全》搜录的疑似学术腐败名单时间范围从 1999 ~ 2009 、空间范围从国内到国外、学术领域覆盖全部学门及其分支学科 ,包括姓名、性别、职务 / 职称、基本事实、曝光时间、曝光媒体、处理结果及时间等栏目,总计有 200 多人,这 200 多人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新闻网络媒体等曝光的,一个是不同来源举报的, 4 年来,向我们中心举报的大概有 50 来起,涉及 100 多人,核实的有 10 多起、 20 多人, 20 %左右,原因主要是举报材料要素不够无法进行对证,有些举报涉及敏感人员及军队系统不好或不能核查,还有一些仅仅是线索我们不是官方机构所以无法核查,还有个别是属于利益之争或恶意攻击的不予立项核查。就目前公布的 10 来起调查报告和 20 多人黑名单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举报人在我们的支持下拿起法律武器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力(比如张良福)、很多被举报人在看到裁决报告和黑名单后,主动给我们写信或打电话就举报人提出的有关嫌疑进行答辩,写信的多是本人,有 3 起,打电话的有本人有合作者有秘书有学生,大概有 4 起,有些是反复打电话来说明的。当然,也有一些疑似学术腐败者对于我们的报告和黑名单采取三不主义的,但采取三不主义,并不代表我们的这个工作对他们没有一定的威慑和警示作用。所以,总体来说,这个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是有一定价值的,所以,我们团队坚持做了下来,我也会坚持做下去。毕竟,打击学腐腐败,不仅仅是匹夫有责(匹夫无明确指代对象),而应是我有责任的理念,学术打假,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四、你的团队能跟着你坚持下来吗?为什么现在又转到科学网? 我们中心 2006 年正式成立的时候,整个团队有 10 来个人,理科、工课、文科和外语的都有,有专门负责网络的、专门负责核查的、专门负责处理来信和来电的,那时还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团队、有明确分工更相互合作。一直运作都很好, 1 年后,团队因为人员流动,特别是这个属于公益事业、吃力不讨好的事业、赔本的事业,经费紧张直至短期,于是有部分团队成员转到了别的领域,这个作为负责人、我能理解,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尤其是有过学术打假经历的人。到 2008 年底、 2009 年初,最初的团队就剩下不到一半,但大家还有经常保持联系,由于搞网络的没有合适的,大家商量后决定转到科学网,开个博客,这个维护起来更加容易、也可以有一些同行评论,虽然比原来那个效果要差一些、访问者体验要差一些,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我想,这也许是学术打假的人多,有这个想法的人多,但很少有能坚持下来的、或者形成团队学术打假的,很难。另外,我们从专门的网站转到博客性质的科学网博客,也有另外一层考量,就是提高学术打假力度、降低学术打假风险,毕竟这里是学者的家园,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论坛(以不违法违规不侵害他人自由为原则),常年在这里活动的学者,有学术良心和道德良知的学者是主流,对涉嫌学术造假疑似学术腐败分子也是一个无形的威慑。 五、就这种打假行为你是否需要社会支持和关注,你有什么呼吁和建议? 从最初 2003 年开始学术打假以来, 6 年了,确实不容易、非常不容易,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心理压力,因为你每天都可能面对新的学术腐败的举报,包括电话的举报、电子邮件的举报,以前还有通过专用 QQ 的举报,内容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论文和著作,还有专利、发明、申报课题、评奖、萍职称等方面的,五花八门的疑似剽窃,一个团队 10 来号人分工协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公正心和学术道德去比对、核查,有时还要大量参考已有的曝光的资料,个别的还涉及到要给有关高校或政府部门打电话、发邮件索要和核实有关举报信息。大家网络浏览,很容易看到查证后的结果,比如学术腐败黑名单,但这个产生过程,那是非常艰辛的,常人难以想想的,比如向国家某基金项目索要申报书,你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碰壁是常有的事情,吃闭门羹,有时还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凭着维护学术道德、学术底线、学术声誉这个共同爱好组织的非正式组织。 虽然我们国家对于学术腐败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我们自己总结了一下,国家层面的就有 10 来个,各个行业协会、各高校科研院所,估计不下 100 个,但效果都不好,为什么?主要是缺乏社会监督、缺乏学者自律,这个跟社会风气整体浮躁有关、跟学界急功近利有关。国家监督、媒体监督、自我监督,都有,但我想,社会监督也非常重要,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很发达,所以,我们的学术打假也与时俱进,想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但想法是好,实施起来不容易。社会总体的环境向不利于学术腐败者生存的方向演进,但对学术打假支持度不够、关注度不够,由于我国最近 10 来年学术腐败频发,好多社会大众和学者都漠不关心、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了,除非是比较大的、有典型意义、有标杆作用的学术腐败时间,才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比如武汉大学的周叶中事件、浙江大学的李连达事件、西安交大的李连生事件、武汉理工的周祖德事件等等,由于涉及的要么是学术大碗、要么是院士或长江学者、要么是高校领导,等,才会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关注。这些关注的热情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像我们这种长期从事学术打假的民间团体,一直默默的做,事情也做了一些,也有一些好的反应、产生了一些好的效果,比如纯洁学术空气,但要想生存下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恐怕还是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更多的各方的宽容和支持。 学术打假不是大家的事情,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人人都有义务和责任,自己要自律也要监督他人。这是个期望,也是个呼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学术打假中来,反对学术腐败、学术造假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开始、从一个实验室、一个团队、一个院系、一个大学,逐渐扩展开来, 学术打假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跟目前红红火火的商业打假相比显得非常冷清和孤单,虽然国家每年在 3.15 都有大型行动,但很少能延申到学术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商品打假上,最主要原因是商业打假容易获得证据加以科学判断,但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学术打假上,却相对比较困难,因为要判断一本著作、一篇论文、一个项目申报书、一份报奖材料是否涉嫌剽窃或造假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另外, 在当今的中国学术生态圈,造假容易打假难,学术腐败者享受着荣华富贵,渺小的举报学术造假者和打击学术腐败者已成为学腐巨鳄的 饕餮 盛宴,造假者与打假者力量悬殊、公平的天平向学术腐败者倾斜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严格按照《著作权法》、严格按照抄袭、剽窃的界定,很多学腐们已完成学术腐败的原始积累,很多学者都带有学术腐败的原罪,这些学腐中的一大批人已获得高级的荣誉、高级的权力、高级的学位、高级的职称、高级的资格、高级的奖励,等等,他们控制着一大批的行政、学术和社会资源,并带领着中国学术腐败走向世界,这就是当下学术打假的事实和真相、学术打假人的无奈和无助。 学术打假,一般而言遇到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打假的人,一类是被打假的人。前一类人参与学术打假有多种目的,一种是自己的学术权益或说知识产权受到侵害而参与打假,也是就打假利益直接相关者,即主观利己性客观公益性打假,另一种是还存有学术良心、觉得自己有学术责任,实在看不下去日益猖獗的学术腐败而挺身出来的,即公益性打假。后一类人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还存有一些学术道德、还有一些学术良知、还知道应该珍惜自己学术生命和学术声誉的人,这类人听到或看到被人举报了,一般会很快作出正面的回应,比如通过电话、写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解释或说明,当然也包括一些必要的道歉,对于这样的知错能改的学者,我们也就善莫大焉了。正如先贤所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另一类又分为四种亚类型:( 1 )心理优越型,这类人要么是学术权威,要么是高级官员,觉得涉嫌了也无所谓,反正你们这些小不点小打小闹的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动不动就把国家级的机构抬出来当挡箭牌,说国家的 XXX 机构早就组织过调查或者说国家颁的 XXX 奖或认定的 XXX 资格就是明证,其实,这些高级荣誉、高级奖励、高级资格跟是否涉嫌剽窃或抄袭或学术腐败没有必然的关系,就像官场腐败一样不是说你官阶越高就月不会贪腐,反而较多的案例是官阶越高越可能涉嫌贪腐。这种类型的如浙江大学的李连达、李兰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四川大学魏于泉 等;( 2 )外因压力型,这种类型的涉嫌者,总会把涉嫌的原因归结到外部因素上,比如国家和学校的科研压力,申报项目和职称的压力,同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上层权利争夺的牺牲品或同层权利争夺的阴谋,等等,一些涉嫌的成果及涉嫌者屡屡获得了国内学术界和行政机构的认同和表彰更加速了这种学术腐败外化的趋势,更多剽客把自己涉嫌获利所得归给自己所在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涉嫌者所在单位在处理学术腐败上消极应对的原因,其实,外部因素只是次要原因、借口,关键的、主要的还是个人的欲望没有受到理性的控制,比如从被动被金钱、权利、名望等的欲望所左右到主动去追逐利禄、从一时冲昏了头脑到长期冲昏了头脑、从一次侥幸铤而走险到多次惯性铤而走险。这一类的如北京大学的王铭铭、上海交大的陈进、郑州大学贾士秋等;( 3 )沉默对抗型,这类人一旦涉嫌,则保持沉默,不作任何回应,在他们以为,沉默是金,沉默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承认,俗称三不主义,对是否涉嫌不置可否,自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涉嫌的事情就会慢慢过去,因涉嫌而可能面临的惩戒就可能被免除。其实,只要涉嫌了,就像刀划过一样,总会留下一个伤疤、一种伤痛,不是说你不表态、不申辩这事情就过去了。这一类型的如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贵阳医学院 陶玲、沈祥春 等;( 4 )这类人之所以如此猖獗,也就是学术造假人对学术打假人气焰嚣张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都没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权威学术造假鉴别机构,也就是没有一个机构能出具大家公认的是否涉嫌学术腐败的报告,二是这一类型的在某特定区域和领域尚控制着一定的权力,并连带控制着更大区域和更高领域的权力,所以有恃无恐,敢于将举报者告上法庭,希 望通过法律判决的方式来重新定义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并以此建立起属于学腐们的学术新规则,这一类型 如西安交大的李连生、束鹏程、武汉大学的周叶中、暨南大学的邱丹阳等,其实前面提到的周祖德、陶玲等也曾有想把举报者告上法庭的行为。所以遇到这类疑似学术造假者,不但是举报人、甚至是打假人都必须付出相当的风险、承担相当的心理、生理和物质压力,最典型的如浙江大学的李连达事件,造假者贺海波被开除及取消副教授职称、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疑似剽窃人李连达院士不再续聘担任兼职院长、举报者 戴德哉教授被非议、举报者 祝国光被取消了浙江大学客座教授荣誉,可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的时候还败诉得不偿失、赔了老本赚吆喝不够反而被人倒打一耙说是诬告或侵犯他人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名誉损失费、侵权费等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到头来还要负担诉讼费。另外,北大博士、外交部高级外交官张良福状告暨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博导、教授邱丹阳剽窃案(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起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北大原教师、民间宪政学者王天成诉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周叶中剽窃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的一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审查);西安交大原副校长束鹏程、长江学者李连生状告举报二人学术造假的退休教授 陈永江、郁永章及杨绍侃侵犯名誉权案(陕西省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告索赔 27 万 ),等等,都说明了不论是举报学术造假、还是专门学术打假,都表现出风险高、成本高、胜诉难等特点,中国还不具备合理的学术打假生存空间、联合打假的学术环境和专业打假人的学术空气。 说道这里,我想起了一份报道中国人学术剽窃的故事。在德国出版的 Lab Times 杂志的 2009 年第 2 期上,讲述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故事,一起关于剽窃的事故 ( 1 )。主人公是一位曾在美国著名科学家 George Stark 实验室做博士后的中国年轻学者 Y 发表的论文剽窃了德国一助理教授的会议论文,举报者是德国亚琛工大 (Rheinisch-Westf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的助理教授 Fred Schaper ( Plagiarism: A chinese scam, Lab Times , 2009(2), 14 -16 ,杂志主页 www.lab-times.org )。中间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经过多轮博弈和举证,包括发论文的杂志、 Y 的导师、 Y 的单位、 Y 的学生、会议主办方,等。最后, Y 妥协了。他承认,文章中所有的嫌疑图片,均属盗版。但是,他没有偷幻灯片。他的学生现在声称,幻灯来自于另一个与会者,那个人从会议的电脑上下载了 Schaper 的报告文件。那个人是谁,学生拒绝说出名字。 Y 愿意承担此事的全部责任,并请求 Schaper 不要破坏其所在大学的声誉。他已经销毁全部数据,并发誓不再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Y 在信的结尾写道:我将不再回应任何指控。我也同意你的其他任何额外指控,因为我知道,所有这些指控都有确凿证据。您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这将有利于我将来的研究生涯。我深感歉意,花费了您如此多的时间来处理此事。我希望,这封邮件可以让你稍微舒心一些。文章也随之撤销。 基于上述的一些困境和两难,作为我国目前少有的、屈指可数的公益性学术打假团队,我们希望或者说向政府、社会、大众及高校提出如下诉求: ( 1 )能在国家层面上整合现有学术争议仲裁机构,由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事部、最高法、最高检、中科院、中工院等单位联合创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国学术争议仲裁中心和一个部级的中国学术争议裁决中心,隶属国务院、挂靠教育部(因为很多疑似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多发生在高校),专门负责裁定中国境内涉及的学术争议,出具的裁决报告具有法律效力(作为法庭判决依据),仲裁双方的一方或两方不服,可向国家级的中国学术争议仲裁中心申请复裁,复裁为终裁。裁决中心和仲裁中心委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实行回避原则,由 5 名或 7 名随机专家组成裁判委员会,根据举报方陈述和被举报方申述内容,作出裁断,从而提高学术争议的响应时间和决断效率。当然,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根据回避制度随机选取的 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社会是自由的,普通民众是不受任何控制的,法庭为陪审员保密 ),也可以引入类似美国法院陪审团的陪裁团制度。 ( 2 )尽早建构中国的《反腐败法》,将学术腐败纳入腐败的法律惩戒范畴,将学术造假导致的学术腐败从道德批评、民间谴责和官方处理的层面上升到法律治理的层面,将对学术腐败的危害的认识提高到对行政腐败的危害的认识高度上,是否涉嫌学术腐败由法律来裁决,从而使得学术打假有法可依、法院在判决学术争议时有法必依、在判决结果上执法必严,使得学术腐败分子违法必究,这样,我国的学术腐败趋势就会受到遏制、学术空气就会不断得到进化、国家科技创新力才会有大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才会有大希望。在当下国家尚未出台《反腐败法》或《反学术腐败法》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民法》、《刑法》、《著作权法》、《教师法》、《高教法》、《学位条例》、《党章》、《院士章程》、《教育部学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先行处理涉嫌学术争议的事件,对于涉嫌违法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如果有心人细细对照我国这些法律法规中关于道德、学术道德等的规定,一些涉嫌学术腐败的高校领导、院士、教授、党员、学生等都应依法受到相应的惩戒;学术腐败猛于虎,对我们民族、国家和社会、公民的精神毒害远大于那些贪官造成的物质毒害,学术腐败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强国路上的绊脚石、是我国从学术大国迈向学术强国的兴奋剂、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教兴国路上的纸老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毒瘤,相信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多样化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加强,这些被制定用来弘扬优良品质和道德、保护合法劳动和合法行为的法律将成为悬那些涉嫌学术腐败的腐败分子(学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必须用严律猛药来惩治和消灭我国当下日趋蔓延的学术腐败大军了,而对于那些冥顽不化、死不悔改、拒不认错的学术腐败分子,我们更要发扬鲁迅先生倡导的痛打落水狗精神、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保护有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学者的利益,直至把这些学术败类清楚出我们的学术队伍,从而保护并提升中国学界在世界学术圈的学术声誉、延续中国优秀学人的学术生命,进而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 3 )全力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或民间学术打假组织建设,形成全民学术打假的态势。学术打假既是一个专业的行为,也是一个公共的行为,既可以说学术打假是专门人员的专业事务,也可以说全民都是学术打假的专家。在当下,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学界小生态,学术腐败在我国有泛滥之势、学术腐败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大、学术腐败的后果和损失很严重,因此,光靠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学术打假是远远不足的,尤其是在学术腐败隐蔽化、专业化、集团化、高层化的情况下,仅靠自暴家丑似的学术打假、报刊媒体的学术打假、三两个公益组织的学术打假,仅仅是杯水车薪,是扑灭不了日益蔓延的学术腐败大火的,因此,必须广泛发动有良知的公众、有责任的舆论、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再加上专业的学术打假组织和人员,可持续地掀起一轮轮的学术打假人民战争,让善于学术腐败的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而曝光于阳光之下,让敢于学术腐败的腐败分子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冥顽不化的学术腐败分子没有学术立足空间和学术生存之地而自然淘汰出学术家园,还人民、还社会、还高校、还学界一个纯洁的学术空间,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应该担负更多的学术打假义务和责任。 附件 1 :中国反学术腐败调查中心 China Anti - AcademicPutriditySurvey Centre ,简写 CAAPSC 目 的: 专门负责核实举者来信或来电所举报的被举报者及其内容的真伪性与合法性,并做出是否属实及属实程度的报告 主 任:冯用军( 负责核实中国境内文科领域学术腐败 ) 助 理: Mary Guo ( 负责核实中国境内理工科领域学术腐败 ) 调查员: Tom Blue ( 负责核实中国境外文科领域学术腐败 ) Klein Sun ( 负责核实中国境外理工科领域学术腐败 ) Juile Li ( 负责核实中国境内 军事、医学 科学领域学术腐败 ) 信 管: bluesky (专门负责举报中心 24 小时电子邮箱的管理) 网 管: godspelll (专门负责管理中国学术批判联盟网站) 本中心承诺在接到举报人来信或来电后 48 小时(来信)、 24 小时(来电)内做出是否属实的回应 中心接报处理程序(小时计): 1 信管将情况反馈到助理,助理分类反馈给主任 2 - 4 主任审查后做出是否接纳的决定 5 - 6 主任将决定接纳的举报案分给相应的核实员 7 - 15 核实员将核实情况整理,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上报助理 16 - 24 助理接获初步报告后,再次核实有关情况,写成二级报告,上报主任 25 - 28 主任分析报告,请教相关领域专家(第三方),做出最后判断 29 - 30 信管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给举报者是否接纳的结论 31 - 34 网管将主任决定接纳的举报案有关材料上网公开发布 说明 1 : 凡被举报者材料中包括国外资料时,核实员核实时间在 8 个小时的基础上相应增加 3 - 5 小时 说明 2 : 被举报者材料中的国外资料仅指能在网络上公开查阅的英文资料 附件 2 : 学术腐败的类型 (CAAPSC 标准 ) 1 、《科学时报》报道有关文章,指出高校学术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代笔、买卖书号、徇私关照、项目垄断、虚假鉴定、内定奖项、近亲繁殖等八个方面。 2 、《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总结说,学术腐败包括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泡沫学术、假冒伪劣、抄袭剽窃五大部分。 3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则总结出七类: 1 .伪造学历、工作经历、论文等; 2 .抹煞别人成果,自我吹嘘; 3 .伪造成果,纂改数据; 4 .剽窃; 5 . 搭车 署名; 6 .为商业广告做不符实际的宣传; 7 .一稿两投。 4 、学术权力腐败,包括依靠行政权力、师生权力、同事或同行权力长期占有、占用、侵占或以其他方式自以为 合理地 拥有他人的成果或他人的部分成果;也包括依靠附属于学术霸权上的行政权力长期占有、占用、侵占或以类似的方式自以为 合理地 拥有他人的成果或他人的部分成果。 5 、 CAAPSC 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亦属于 新型的学术腐败 :将已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著作中自己的名字提前或将合作者的名字全部去掉( Ap001 );在自己的学位论文或著作中零散或变相(如调整顺序,变换文字表达顺序或方式,删减或增加文字或标点,等)使用别人的思想或观点(包括表达形式)而不加说明或注释( Ap002 );将已发表的英文著作或论文翻译成中文后重新发表或将已发表的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发表,并在申报成果、评奖、课题、学位点或职称等能给本人或本人所在组织带来利益的活动中同时使用( Ap003 );将 主编 的作品改为 编著 及将 编著 的作品改为 著 的行为( Ap004 );在已有全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影响或声誉担任第三方机构的特聘教授或全职教授及合伙或包庇这种行为的行为( Ap005 - i 、 Ap005 - ii );在申报不同级别的项目中,使用虚假信息并获得成功的行为( Ap006i );在申报硕士点或博士点的过程中,使用虚假信息并获得成功的行为( Ap006 - ii )。【 说明: 带 ii 的为有组织性学术腐败或集体学术腐败】 提示: 我们学术批判的范围包括上述 5 种类型中的所有部分,并按照危害和腐败的程度分为特级(在科学领域中影响重大的领域中造假:伪造数据、篡改数据、伪造成果、伪造结论,比如韩国黄禹锡事件;宣扬伪科学和伪科学成果;利用自身的学术权威或行政权威地位为可能影响巨大的伪科学产品代言或做证明);一级(在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大范围抄袭 / 剽窃他人成果,如北京大学王铭铭事件;利用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长期占有他人成果,如上海大学潘国和事件);二级(在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小范围抄袭 / 剽窃他人成果,如四川大学王振平事件);三级(发表低水平论文、一稿两投、署名等)。 打击学术腐败的 路径 :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法律保障及相应的惩罚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或高等教育法下添加打击学术腐败的子法)、被剽窃者的觉醒和举报、报纸和网络舆论参与、个人道德自律与反省、官方学术监督机构切实发挥作用、改革现行学术评价机制 欢迎举报 举报电话: 0871 - 2885068 举报 Q Q :暂停 联 系 人:冯用军 举报地址:云南 昆明 一二 . 一大街 298 号( 650092 ) 举报电邮: xueshufubaijubao @yeah. net 举报请提供详细证据及必要通联方式,本中心( CAAPSC )核实后将发布在相关栏目,谢谢! 为保证您的举报能尽快获得处理,来信请以 实名 表明身份 ( 如不愿本站刊登举报者姓名,请在来信中说明;否则表示认同本站有关规定 ) 打假不分学校等级高低、不分学术领域、不分被举报者级别 http://www1.siteem.com/17/29/china_315/index.htm http://www1.siteem.com/07/24/315_uac/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4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中国学术打假10大流行词汇
热度 1 冯用军 2009-8-7 17:04
整理:冯用军 0、零容忍 一票否决 周济: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新闻界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 零容忍 ,实现 一票否决 ,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此外,高校要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著作出版、论文发表、成果奖励等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 http://www.youth.cn/wztt/200903/t20090316_877105.htm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1,100篇,用时0.038秒 1、引用过度 名言:引用过度不是抄袭 过度引用,源于2009年年初广受网友关注的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事。根据学院学术委员会做出的调查鉴定结论,李庆生教授被指抄袭的论文属于过度引用且引用不当。尽管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涉嫌抄袭论文一事,已有了鉴定结论,但过度引用的说法却遭遇诸多网友质疑,还被网友捧为一个新的网络词汇。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358689.htm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363,000篇,用时0.040秒 2、监管不力 李连达院士确实没有参与作假的过程,但是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浙大不再和他续聘药学院院长。 来源: http://news.zj.com/detail/1091855.shtml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2,600篇,用时0.041秒 3、中国工程院早就组织过调查 这封举报信,是对我的诽谤。中国工程院早就组织过调查。   7月7日下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一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科协主席李兰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来源: http://www.p5w.net/news/gncj/200907/t2445114.htm 李兰娟忙碌的一天 http://www.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7/05/25/008462828.shtml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680,000篇,用时0.044秒 4、侵犯名誉权 商业利益之争 束鹏程教授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涉及商业利益之争。 7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三位老教师因涉嫌侵犯名誉权被告上法庭,而原告之一的教授、博导李连生,是长江学者,还是老教师门下弟子。而另一位原告束鹏程教授,还曾担任该校副校长10余年。老教授举报李连生造假反成被告,此案已不仅仅是学术之争,或许更隐藏着利益之争。 来源: http://news.sohu.com/20090724/n265445072.shtml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2,890篇,用时0.033秒 5、未有机会申诉 前日,就沸沸扬扬的黄庆 论文 涉嫌 抄袭 一事,西南交大作出通报,认定黄的博士论文有抄袭行为且性质较为严重,取消了其 博士学位 以及撤销了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校方强调,这一处理是最终结果,将直接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学校在处理过程中一直未给我足够的 申诉 机会,7月10日,学校召开学位委员会讨论我学位等问题,不但未让我申辩,连开会都未通知我,是缺席审判。 来源: http://www.meide.org/html/96/n-2996.html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7,530篇,用时0.034秒 6、被挂名抄袭 武汉理工校长被挂名抄袭 周祖德校长属被挂名抄袭? 来源: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5/073416069529s.shtml http://www.scol.com.cn/focus/xxsd/20090804/20098474308.htm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690篇,用时0.029秒 7、负有疏于教育管理责任 武汉理工大学8月5日下午发布《关于理工大校长论文涉嫌抄袭情况的说明》。说明介绍了抄袭门事件经过,并陈述了该校校长周祖德教授的态度。周在说明中坦陈:这件事情发生后,尽管我非常重视并已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但作为谢鸣的导师,我还是负有疏于 教育 管理的责任。 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9806445.html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4,380篇,用时0.225秒 8、被打假 哪些行为最该被打假 来源: http://cn.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dsjg20093120001701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9,050篇,用时0.003秒 9、抄袭门 被道歉 潜规则 二流会议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回应抄袭门 称一无所知 武汉理工校长涉抄袭事件续:博士生谢鸣向导师周祖德致歉 抄袭门,潜规则的必然产物 来源: http://news.qq.com/a/20090805/000746.htm http://www.hnradio.com/school/detail.asp?id=65641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l/2009-8-7/145040.htm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563,000篇,用时0.045秒 10、被指剽窃 广东商学院副教授被指剽窃重庆本科生毕业论文 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解聘 来源: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01/082017727204.shtml http://news.qq.com/a/20080716/000114.htm 搜索频度: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4,810篇,用时0.048秒 理工大抄袭门事件专题报道》 谢鸣声明:我犯下严重错误 并向导师周祖德致歉,希望不会影响其参选院士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30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打假为什么打不了纸老虎?
lincbacon 2009-6-30 18:26
近日科学网上,学术打假蔚然成风。几乎每天都有揭露,鞭笞学术造假的文章发出。科学网貌似成了学术打假网。这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充分地认识到学术造假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危害。的确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有一个现象,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在那里。但大家对此种现象也是无可奈何,甚至不愿或不敢涉及。那就是,现在中国的学术打假,虽人人喊打,但打掉的却只是搞抄袭,偷窃的寥寥几只小蟑螂。 大老虎,明明是纸(Paper)的假老虎,却一只也打不掉。小蟑螂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厉害。 学术打假,为什么打不了纸(Paper)老虎?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纸老虎,不是真的,而是假的。 的确是,真老虎易伏,假老虎难打。打真老虎,找武松,给他喝几碗酒,也就成了。假老虎,你怎么打? 更何况,这假老虎也有高低强弱之分,东西南北之分。这本土的华南假虎,比起引入的美洲假虎,就容易打得多。 更何况,一些大老虎,表面上看起来是学术上的纸(Paper)老虎。实际上,是一群拥有在学术上生杀予夺大权的群狮。根本没有人敢打。 杜甫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国土虽有界,学术却无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擒杀一个贼王,胜过灭掉百只蟑螂。 附: 哈佛包庇学术造假的传统渊源 陈巨川
个人分类: 学术和造假|75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王鸿飞“学术打假能打出真东西吗?”一文的一点补充
lincbacon 2009-6-18 12:13
对王鸿飞 学术打假能打出真东西吗?一文的一点补充 2009-6-18 王鸿飞先生在学术打假能打出真东西吗?一文中提出,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应该不是假的东西太多,而是真的东西太少。中国学术界最为严重泛滥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王先生在文中举了个例子。由于没有提供足够信息,无法具体分析。 他举的这个例子似乎想说明,一篇文章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的引用,这篇文章就是似是而非的。在这里,我就直接把自己的不同观点提出来。 我的观点是,一篇文章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的引用,不表明这篇文章就是似是而非的。 一篇(从国内)发在国际主流杂志上的文章,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的较多引用,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这可能是帝国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种文化不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因此不同而造成的。 反之,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引用多的,不一定就是好文章,真科学。 比如,物理学家舍恩的文章,篇篇发表在主流杂志上。在他的造假没被揭露前,虽然没有人重复出他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但还是得到了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同行的争相引用。 再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 Linda Buck 在哈佛的实验室八年前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嗅觉的科研论文。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实验由于不能被重复,去年 3 月初被她自己撤销。这篇文章从发表到被撤销,被帝国主义国家科学家引用一百多次。被引用的次数也是不可谓不多。 帝国主义国家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帝国主义国家的东西,假的也不少。 只是,帝国主义国家学术界的造假水平,要比中国学术界的造假水平,高几个档次。 他们的假,更能似是而非,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比如次级债券,比如金融衍生产品的衍生产品,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研制出来的危害甚大的高档假货。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科学界造假的更高层次,是 九阴真经 式的集体 学术 造假 。 高级的假,更难被揭露,但还是被揭露出来这么多。所以,帝国主义国家的似是而非的高档假货,应该更多。国内不多的具有似是而非高水平造假水平的科学家,也大多是一脉师承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 反观现今中国学术界,倒是似是而非的少,一看便知是假的多。最近科学网揭露的几起,都是大段大段抄袭的低劣之作。造假的水平之低,可悲,可泣。 这里,反映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文化传统不同而形成的做事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更趋向于为人随和,更倾向于中庸精神的追求。反映到具体做事做科学的态度,就是懒散而不求甚解的作风。 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造高级别的假,而是中国人不愿花力气去造高级别的假。 或者,中国人觉得造更高级一点的假,虽更安全,获利更大,但对社会的危害相应就更大,而于心不安? 这样说来,在科学造假上,比起西人来,还是中国人更有良心。 附王鸿飞先生博文: 学术打假能打出真东西吗? 2009.06.15 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应该不是假的东西太多,而是真的东西太少。 中国学术界最为严重泛滥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前几天闲来无事,去查了一下某位最近获得表彰的才俊的高引用论文的 SCI 引用情况,觉得似乎是说明了些问题。 这位老兄引用最多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六年多,引用次数高达 196 次,也算了得。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发现按引用论文作者的国家或地区来划分,其中有 189 次引用的文章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占 96.4286% , 8 次出自南韩, 6 次出自中华台北, 2 次出自意大利, 1 次出自奥地利, 1 次出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 次出自 US of A , 1 次出自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引用国家和地区的总数超过引用总数,表明有几篇论文是不同国家作者合作的结果。 除此之外,他的另外几篇引用较多的文章引用情况也比较类似。 作为外行,我不知道这篇论文的科学质量和水平,以及研究内容的重要性。或许这篇文章的工作的确有非常好的原创性,以至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科学家们都极力否定它的重要性,假装它不存在。 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只有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家才会关注的研究,其实是非常平庸的,以至于掠夺成性的帝国主义者们真的对它不感兴趣。 这样的工作得到中国学术界的表彰,是不是值得中国学术界忧虑的事情呢? 或许,极端一点:这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危害是不是会远超过少数人的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呢? 我个人觉得,学术界的水平应该靠提倡真正好的研究来提高,而不是靠反对弄虚作假来提高。大家对于学术界的打假非常有兴趣,是不是有点弄错了方向?
个人分类: 博客和科研|5051 次阅读|3 个评论
“3.15 ” 要成为学术打假日?
wangdh 2009-3-17 12:49
3.15 要 成为学术打假日? 新闻(来自网络): 2009 年 3 月 15 日 ,教育部召开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 2009 年 3 月 15 日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浙江大学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造假论文的有关人员作出处分决定的新闻。其中 , 论文的造假者、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由原来的解聘处分追加为开除;李连达院士确实没有参与作假的过程 , 但是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 浙江大学不再和他续聘药学院院长。 2009年3月15日,浙大决定撤销吴理茂副教授担任的中药研究所所长助理及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职务,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解除其聘用合同。 院士、领导讲话摘录(来自网络): 高校若没有净土,何谈社会? 扎扎实实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急功近利搞实惠的人越来越多。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 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益驱动。近年来,诸多大学为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聘用了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撑门面。一些受聘者也为个人利益,不顾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多处兼职。这种不良兼职现象毒化了学术空气。 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科学研究可以给个人和学术机构带来利益。 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吴树青说: 学术不端行为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积累的取向有关。 必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扭转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教育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 就科学的本质和规律而言,在大多数学科想取得一点成绩没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但目前与切身利益挂钩的硬性考核指标导致科研人员坐不住冷板凳。 教育部长周济说(来自网络): 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一旦发现,要及时果断、严肃处理,敢于下猛药,不得推诿和隐瞒。 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借助道德的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借助制度的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 一点疑问: 不知道教育部的高校学科评估是否还继续? 不知教育部的博士点、重点学科的评选标准和办法是否调整? 不知教育部关于科研教学考核体系是否已经有新的调整方案? 如果当今的科研考核体系不变,评估体系不变,怕是难以实现不愿、不能、不敢的目标。 造成今天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领导们实际上是很清楚的。 估计很多人会关注 2009 年的这场高校学风建设的结果。 相关连接: 学术不端,何来净土 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3/217286.html 央视《新闻 1+1 》解析:利益之前,高校如何坚守公道: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3/217348.html (王德华 2009.3.16)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29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