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我思故我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言故我在(之二)
热度 1 lvnaiji 2018-9-16 15:45
吕乃基 拙文“我言故我在 https://mp.weixin.qq.com/s/VlvhMx1Z9fXptX5pd6qVWA ”上传后,网友评论, “言”者与“在”者未必同一。 感谢妙评,遂有“之二”。 因种种原因,人们往往 言不由衷 。我言故我在,然而所言并非“由衷”,所以,“我言”之“我”,往往不等于“我在”之“我”。 其一,在当时的场景下不可直截了当地说。按鲁迅的说法,叫做“今日天气哈哈哈”。当今世界各国外交官外交辞令的共同特征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其二,缩小“言”的氛围,降低“言”的层次,譬如由政治等敏感话题转向风花雪月,古有“难得糊涂”,上世纪上半叶有“莫谈国事”,用一个流行词,就是“降维”。反过来的情况是,言过其实,上纲上线。 其三,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这些成语本身即表明,这些现象之历史悠久和普遍性;成语“口蜜腹剑”,则表明心口背离的程度和事态之严重性。 其四,“一方面”,“另一方面”,言者面面俱到,听者不知所云,如云里雾里。中文的一字多义无疑扩大了这一点。譬如说,“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语言腐败”也可归入此类。 由此看来,笛卡尔所言不差。唯有“我思故我在”中的两个“我”同一。 我言,所折射的未必是“真我”,而是“我”所在的社会关系。“我”,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言不由衷,三思而后“言”,“三思”,所要掩饰的是那个“衷”,才是真我。 显见,大多数人的“真我”与“社会关系的总和”越是接近,进而同一,这样的社会较为符合人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还有第五种情况,词不达意。按照波兰尼的理论,人之所思与所言,9与1之比,如同冰山水面下与上的部分。大量存在的是难以言说的知识。在此意义上,所思必然不等于所言。道可道非常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不是社会学意义所思非所言,而是认识论范畴的问题。 或许还有其六…… 还有“言行不一”……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言故我在
热度 9 lvnaiji 2018-9-13 20:30
吕乃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名言。 所谓“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外乎人的三大关系:人与物(自然物与人工物)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指研发、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也就是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人与物的关系”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现代之所以“现代”,一大变化是,将人与人的交往建立在物的基础上。相对于传统社会建立于血缘之上的人际关系,马克思指出,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人与物的关系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然而这一“总和”不能停留于“物”的水平,有待上升到人际关系和人己关系。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是归属需求,社交需求,进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些需求的实现,并非直接经由物的联系,而是大部或绝大部分经由语言和文字——语言为“言”,文字为“论”,简称“言论”——的途径。 个人言论所能达到之边界: 其一,说什么,有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广度: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述及的对象,譬如人与物的关系(科学技术、经济……);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譬如“心疼”某某,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或心灵鸡汤,或自我反省。深度:譬如在人与物的关系上说牛顿力学、量子力学,还是眼下的“叠加”、“纠缠”、“塌缩”,甚或“恭候多时”的佛教徒。 从人之所言,大致可以读出其为人乃至内心。文如其人,古人早就知晓这一点。 重要的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胡言乱语,而是在事实、规律和逻辑的基础上,言他人之未言。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这是波普尔名著的书名。 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说什么,下有法律负面清单,上有善的引导。此即随心所欲不逾矩。 其二,向谁说。同样有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传播到的人群多少及其层次,群和朋友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对此同样了然于胸。圈子决定层次。 与“说什么”和“向谁说”相对应的是,“听什么”和“听谁说”,同样涉及广度和深度。不过相对而言,“说”较之“听”更为主动。好为人师,诲人不倦,这是为人称颂的美德。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物学意义的生命和社会学意义的生命。说(听)什么和向(听)谁说这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人的社会学意义生命的边界。人之为人,在根本上是社会学意义的生命。 当今社会中个人开设的微博、博客,个人的微信号、公众号,极大地延伸了个人的生命,拓展了个人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因而都是个人生命不可剥夺的组成部分。对此,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就从负面悟出来了,那就是焚书坑儒。杀死生命,不仅在生物学意义“坑儒”,而且要在社会学意义上“焚书”。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世人皆知的名言。独立思考,是人存在的标志。 然而仅有思考,思而不言、不论,也就无从建构社会关系中占据中间部分的人际关系,需求层次的提升中断,生命中也就失去了重要的部分。 工程哲学的创始人李伯聪提出,我工程故我在。由思到行。然而参与工程者毕竟是少数。 “思”乃“言”之源,“言”系“思”之流。 “言”无“思”则靡,“思”无“流”则废。 我言故我在。
个人分类: 人文|3464 次阅读|25 个评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笔记2
热度 1 mayaoji 2017-8-6 00:27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出自笛卡尔 1641 年的《沉思录》,广为流传。还被改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比如我吃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本来是什么意思呢,笛卡尔想说什么? 笛卡尔是怀疑派哲学家。我们坐在椅子上,吹着空调,玩着手机。这一切是真实的吗?我们看到手机,用手触摸到,还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所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手机。笛卡尔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可能存在一个魔鬼,魔鬼欺骗了我们的感觉,使我们看到听到摸到这个手机,而事实上这手机是不存在的。笛卡尔的论证就像现在所说的虚拟现实,不过那个时代还不存在这个东东,所以他想到的是魔鬼。 如果魔鬼欺骗了我的感觉,我感觉到的一切都是假的,那还有没有东西是真实的呢?有!我一定是真实的。不管它怎样欺骗我,我必须存在,它才能欺骗呀,不然他欺骗什么?我看到的,我听到的,可能都是假的,但我在看在听在怀疑在思考,所以我必然存在。这个论证,概括为“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看到的一切是否都有可能不存在,只是魔鬼欺骗了我们,使得我们误以为它们存在? 下面虚构了一场辩论。甲不同意笛卡尔的观点,而乙为笛卡尔辩护。 甲:魔鬼欺骗了我们?我在吃饭,桌子上有红烧肉,清蒸鲫鱼,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我什么都没吃,我还能活得下去吗? 乙:是的,你的嘴巴可能是假的,胃是假的,身体都是假的。你不需要吃什么。只是魔鬼欺骗了,使得你以为在吃饭,需要能量维持你的身体。 甲:我闻到饭香,尝到饭菜的味道,这些不是饭菜真实的证据么?你想有什么证据,都可以得到。不信的话,你也可以尝尝。这还不够么,你还需要什么样的证据? 乙:但你怎么知道不存在这样一个魔鬼呢?魔鬼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你无法证明它不正确。 甲:相信魔鬼的存在是愚蠢的,没有证据我肯定不会相信。我无法证明魔鬼不存在,就像我无法证明如来佛不存在,无法证明玉皇大帝不存在。见到如来佛我还知道这是如来佛呢,我都不知道笛卡尔的魔鬼长什么样子。就算我见到了它,我也不知道。 你说某东西是假的,我们必须有办法检验它是真是假,否则没有意义。海市蜃楼,我们到跟前一看,发现大楼根本不存在,所以说我们的感觉被欺骗了。但你所说的根本不是这种情况,我们根本不可能发现它是假的。 乙:魔鬼的欺骗是完美的欺骗,无论怎样你都是无法发现的。 甲:真实和完美的欺骗根本是一回事,永远都无法区分。只是我们的叫法不同而已,你叫做完美的欺骗,而我叫做真实。
个人分类: 哲学|5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动灭火袋原创技术发明
dfedhw 2014-4-27 04:39
这一技术(原型理论)将同时涉及安全、数学、物理、化学、自动控制、哲学、易经、兵法、管理、历史、艺术及建筑、交通、电气、塑料、化工等多个学科和工程领域,未来将有相应的实用型产品及相关论文问世。 晚生潜心研究 20 年,本着交流学习的目的,初来乍到,不自量力,恐为井底之蛙,贻笑大方,须臾不敢忘却对科学精神怀有的谦卑之情,欢迎各领域的专家点评,文明灌水。 班门弄斧,抛砖引玉耳,求自得之学,戒自以为是。
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析“我思故我在”
热度 1 zcgweb 2010-10-12 13:55
思考是大脑的食物!所以:我思故我在。 没有思考、不进行思考的大脑就等于缺乏食物,将会营养不良。 至于是上班时思考还是下班时思考,都无所谓。也许更加重要的是,类似于“盗梦空间”中在梦中的思考,甚至第N个深梦层次的思考。 不过有趣的是,“梦”能自己“思考”吗?“梦”能“知道”自己“在思考”吗? CZ@2010.10.1213:51:57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39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在”与“人在”之辨——读刘晓瑭老师《孤单vs空虚》
可真 2010-1-18 20:09
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 刘晓瑭老师《 孤单vs 空虚 》一文则启示说: 我孤单故我在 。 如此看来,思与孤单是我的两种不同的却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存在状态:我思是我处在无情于物的纯粹理性状态,我孤单是我处在纯粹理性的无情状态。纯粹理性之思系由无情之孤单转化而来,非有无情之孤单则无有纯粹理性之思;无情之孤单系由纯粹理性之思转化而来,非有纯粹理性之思则无有无情之孤单。这意味着: 第一,无情的纯粹理性是我在之本然状态,是之谓本我。 第二,情是本我的失落状态,是之谓非我。盖有情则我情系于物,因之随物迁移而受物的支配,是则失其所以为我之本性而成为非我矣。 第三,思是本我的存在方式。我思则本我在。盖我思则吾心唯有理性而无有物欲,无欲则无求而无待,无待则我自本自根,独立而不改,此即我之所以为我之本性,赖此本我之心,遂得以神游于尘垢之外,而周行不殆,是之谓道心。道心者,本我之性也,所谓纯粹理性是也。与之相对者,是所谓人心,此乃非我之性,是我系于物之情也。 第四,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儒家因其心为情所充塞而无以有纯粹理性之思,则未免于随物迁移而受物的支配,故其虽然力黜人心以存其道心,却终不免乎陷溺于人心而不能自拔,是则其徒有存道心之名,而实失其本我之性,此其所以为人虚伪而不真也;而以万物为刍狗之道家因其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故能不失其自然(本我)之性,此其所以为人真实而不虚也。然而,儒家固然无纯粹理性之思,而道家虽以其无情而有纯粹理性之思的基础,却因其以返归自然为宗旨,而但求其本我之不失而已,这是以我孤单直接等同于我思,从而以我孤单取代我思,足见道家也只是偏执于我孤单故我在的本我主义,这与偏执于 我爱故非我(人)在 的儒家人本主义殊途同归,都是放弃纯粹理性之思的非理性主义,此种非理性主义的中国哲学传统,根本有别于偏执于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 第五,偏执于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也有其缺陷,因为纯粹理性之思是以无情为其必要前提的,若我有情于物而情系于物,则必不能有纯粹理性之思,然而,偏执于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理性主义恰恰是缺乏中国道家我孤单故我在的本我主义精神,而当西方哲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时,却又从偏执于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哲学转到了偏执于中国道家式本我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了诸如尼采哲学、叔本华哲学之类皆属于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其精神实质和中国道家哲学一样,也是信奉我孤单故我在的本我主义。 要之,传统的中、西方哲学实有三种传统:因恐惧孤独而信奉我爱故非我(人)在的人本主义传统,因崇尚自然而信奉我孤单故我在的本我主义传统,因崇尚纯粹理性而信奉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传统。 此三者有无统一之可能?这涉及到理性与情欲、本我(己)与非我(人)的关系,其三者有无统一之可能的问题之实质在于:是否存在无情欲之纯粹理性?抑或是否存在无理性之纯粹情欲?进而言之,是否存在无本我之己的纯粹之人?抑或是否存在无非我之人的纯粹之己? 显然,若舍辩证思维而取非此即彼之分析思维,理性与情欲的统一、本我(己)与非我 ( 人 ) 的统一是不可思议的,从而势必要把理性与情欲、本我 ( 己 ) 与非我 ( 人 ) 作相互割裂的对立性理解,则上述三种哲学传统的统一也是不可思议的;反之,若取辩证思维,其统一是可以思议的。 今反辩证思维的思潮盛行于西方与中国之学术界与思想界,在这种思潮支配下,是无法在理论上达致理性与情欲之统一、本我 ( 己 ) 与非我 ( 人 ) 之统一的,从而在实践上理性与情欲的对抗、本我 ( 己 ) 与非我 ( 人 ) 的对抗也无有化解之可能。 由是观之,辩证思维是欲求世界和谐的人们所应取的思维方式,舍此则不可能有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的行为方式,从而也就不可能出现具有现实意义的和谐世界。当然,在理论上,也许辩证思维是应予否定的玄学思维,从而和谐世界的理想也是应予否定的玄想。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4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