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子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30年后 会有人造人吗?
dsm9393 2019-12-8 10:45
30年后 会有人造人吗? Will there be Artificial person in 30 years? 都世民( Du Shimin ) 摘要:本文讨论 30 年后会出现人造人吗?给参考消息这篇报道提出疑问,对有关问题做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参考消息, 美国国防部 , 电子人 , 2050 年 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30 日报道:美国《军队时报》网站 11 月 27 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研究机构说, 2050 年可能出现 “ 电子人 ” 战士。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 电子人 ” ,什么是电子人?这篇文章没有完整的定义,从文章内容看,《 2050 年的电子人士兵:人机融合及对国防部未来的影响》,是历时一年的评估所得出的结果。撰写报告的是美国国防部健康与人员效能 生物技术委员会 的一个研究小组,该委员会负责关注 军事生物技术 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从这个来源看,是来自于军事生物技术研究成果,是想用电子技术来制造人,按这种说法,电子人与可穿戴设备是不同的概念 ,与机器人类人化也不相同, 也就是说,这 4 种技术,既不是嵌入式的,也不是穿戴式!只能理解为人造人,这个问题美国人早就有过想法,一直没有实现,如今这篇报道,表明了美国人还是想制造人,而且认为在 30 年后会诞生人造人 。 这 4 种技术是什么? 1 ) 增强 眼睛 在成像、视力和感知环境方面的能力; ( 这是 视觉 感官 ) 2 ) 通过一套光遗传学贴身传感器网络来恢复并设计对肌肉的控制; ( 这是 触觉 感官 ) 3 ) 增强听觉能力以利于沟通与保护; ( 这是 听觉 感官 ) 4 ) 直接增强人脑神经系统以利于双向数据传输。 ( 这是 神经 系统 ) 按《金刚般若菠萝蜜经》指出的 6 个感官: 眼、 耳、鼻、舌、身、意,从人的 6 个感官来说,这里占了 4 个:眼睛、耳朵、身体、神经,缺少鼻子、舌头 。這电子人与真正的人有所不同,其感官少了两个。除此而外,电子人不会有血液,不会有灵魂,也就是心!所以他称作为 “电子人”,他毕竟是人类造的,不同于机器人,也不同于真正的人!笔者的理解对还是不对呢? 这篇报道提出七个问题:人机增效 ; 协同作战能力 ; 增效技术的负面效应 ; 不对称生化技术对战术 ; 技巧与程序的影响 ; 举全国之力; 社会安全 隐忧、打造法律、安全和道德框架。 这篇报道强调人机融合的好处:通过修复因疾病或损伤而丧失的功能来积极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 笔者也提出几个问题 : 1 ) 人机融合是把机器变成人,还是把人变成机器?现在的科技报道,这两种情况都有,其结果会一样吗? 2 )“ 相由心生 ”还是“像由脑生”?中国人认为 “ 相由心生 ”不是由脑生,心找不到不等于没有。现在没有证据证明, 眼睛 成像 是由大脑产生,人的眼睛不是照相机,摄像机,而是另有玄机。 3 )从美国国防部提出这个报告来看,没有提出人体内有电磁波通道,但确实在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有电磁波通道,那么在人的眼睛里就有天线存在,同样天线的后面是什么设备?这就需要去研究。人机融合与电磁波通道是两回事,与离子通道也是两回事。 4 )这篇报告提出的,增强人的视力和感知能力,用什么办法尚不明确?如果是用人造的方法改变人眼的变焦能力,这种方法根本不能够与人相比较,中国央视报道的两个年轻人,他们的势力超强,没有任何其他外界的干预,如果美国人认为他们能够超过这两个年轻人,他们的说法是可信的,如果不能,他们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5 )欧盟的 脑 计划有一个亮点,这就是让盲人复明,他们的研究在今后 4 年能否实现?另外美国专家马斯克用上千个电极也想让盲人复明, 笔者 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需要研究人的眼睛里的电磁波通道问题。同样他们还需要研究科学家麦克斯韦对眼球的研究结果。电极不能代替细胞,对细胞的电磁特性需要研究,不可回避!
个人分类: 博客|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将往何处去,盖娅假说告诉你
热度 31 lionbin 2014-4-8 23:08
我一直觉得,不同文明在冥冥之中似乎会酝酿出许多类似的传说。东方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而在西方的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娅创造了众神,也在天神消灭了堕落的第一代人类后,创造了第二代人类。神话记载中盖娅拥有许多宝物,其中生命之瓶中装的是万物之种和生命泉水,她终日在天上向凡间灌注生命泉水,以确保万物能够交替繁衍、生生不息。至今,西方人仍常以“盖娅”代称地球。因此,一个描述地球生命的假说以盖娅来命名,不足为奇。 1961年,英国大气学家James Lovelock受NASA邀请,帮助寻找火星上的生命痕迹,他随后提出了优雅的盖娅假说,认为 生物圈就像一个活的有机体,它会自我调节以提供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后来,在美国生物学家Lynn Margulis的共同推进下,这个理论逐渐受到西方科学界的重视,并对当时人们的地球观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到如今,这个假说也一直受到环保主义者和气象学家的拥护,也是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和绿党行动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1989年,AGU(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选择盖娅作为会议主题,几百名科学家参加了讨论,并于1993年出版了《科学家论盖娅》( Scientistson Gaia )大型文集。Lovelock认为“地球是活着的!”,而且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巨大有机体,为了维持有机体的健康,盖娅本身发展出了一种负反馈机制,假如她的内部出现了一些对她有害的因素,她能够将那些有害的因素除掉 。对于这个负反馈机制,用地球形成以来的46亿年间温度变化情况来说明是最好不过了。理论上说,太阳辐射强度增减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发干涸或全部冻结成冰,但地球历史上太阳辐射强度曾增加过约30%(其中5%增加于显生宙期间),也发生过3次大冰期和大冰期内的暖热期交替变化,然而地表的平均温度变化仅在10℃上下,这就说明地球的确存在某种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有关盖娅假说,Lovelock先后出版了多部书籍。例如,1979年出版《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观》( 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引发众多的讨论和争议;1988年改写成《盖娅时代:我们生命地球的传记》( The Ages of Gaia: a biography of our living earth ),1991年出版《为盖娅疗伤:行星地球的实用医学》( Healing Gaia: Practical Medicine for the Planet )。 当然,提出不同见解的书也有,比如去年(2013年)英国的Toby Tyrrell撰写了《关于盖娅:生命与地球关系的批判性研究》( On Gaia: A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nd Earth )深入地调查了科学家们对于盖娅理论所提出的不同论点,并得出结论认为目前累积的科学证据并不支持盖娅假说。 今年(2014年),已经95岁高龄的Lovelock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奔向未来的艰难旅行:盖娅的下一轮进化》( A Rough Ride to the Future: The Next Evolution of Gaia )。在这本书中,Lovelock认为: 如果人类的后代能成为未来地球盖娅的救星,那么人类未来还会在非常艰难的日子中幸存下来。 他曾经在《盖娅时代》这本书中说过, 未来的主宰不会变成另一个物种,智人是“地球历史上一个真正重要的物种”,注定要帮助盖娅在越来越亮的太阳照耀下生存下来。 顺应历史的发展,Lovelock用新科学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继续看待这个老的话题。他认为,我们现在信息时代的文化,其进化速度要比自然选择快一百万倍。从1712年发明蒸汽机的时代算起,燃煤动力带来了人类世的开端,地球转型为一个人类称霸的行星时代,一个由化石燃料以及随后导致的正反馈所推动的物质流、人口和信息处理的指数增长时代。但是,人类改造只是整个地球历史上生物改造的一个阶段而已,历史上已经经历了许多次的改造过程。例如,30亿年前,光合细菌进化出分解水的能力,导致地球大气中氧气的累积。生命的这种改造能力对于营造后来人类进化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我们今天地球的塑造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未来人类和盖娅的生存仍然至关重要。 Lovelock在有关盖娅假说相关的文章中,都呈现了盖娅复仇所预示的一些灾难可能会发生。现在对于如何拴好气候变化这匹即将脱缰的战马,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为目前也没有其他好办法,但也许并不会奏效,因此,适应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人类是否能顺利渡过这个世纪呢?技术的发展是否能解决一切呢?这本书像科普读物,也像科幻小说,因此他在书中描绘,我们是否可以在气候变化发生时,躲到用空调器建造的免受气候变化的高科技城市之中呢?为了给这些高科技城市供能,需要持续的核能供应,天然气显然也是不够的,而风能更是不可能。书中他并未讨论太阳能的利用,据说他认为无限供应的可再生能源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为什么?我不是特别能理解这点儿。 Lovelock认为人类注定要将他们创造的技术世界弄得一团糟,但他同时也承认 人类有可能从文化意义上成为盖娅有益的一部分,即盖娅技术未来的视角 。由于人类意识赋予了盖娅的人性,因此盖娅充满了远见和对生存目的的追求。例如,人类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干预,保护地球免受未来小行星的撞击。盖娅需要人类有意识的帮助,其原因还在于那些无意识的负反馈机制在目前要使地球降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太阳一直在变热,但同时加热也增加了岩石风化的速度,大量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得其浓度接近进行光合作用的下限。但是在人类开始增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候,这个负反馈机制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因此需要一些其他的冷却机制,或者更耐热的智能生命形式出现。Lovelock想推测这未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首先他想象 人类与电子元件合并,形成电子人世界,使用生物和人工智能来感知和调节地球的状态。 最终,他认为 湿的有机生命必将被干的电子生命所取代,能够更好地应付过于炎热的太阳 。他甚至设想, 这样的人造生命形式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越于目前的人类,因为电子信息比神经元传输更快。 上周的Nature(2013-4-3)为这本科普读物写了一个书评,认为Lovelock具有非凡的思想,他在各种话题之间凭直觉跳来跳去,我们大多数人都跟不上他的思维。他有时候沉浸在自传体的文化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接着他又考虑如何让发明加速生命的进化。跳跃如此之大,有时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确定究竟是什么论点了。不过,他有关电子人的设想是我觉得异常有趣的事儿。 参考资料 Earth systems: No place like home. Nature(2013-4-3) 盖娅假说(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07423) Tyrrell, Toby (2013) On Gaia: A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nd Earth,Princeton, U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12pp.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15194 次阅读|8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