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糖基转移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糖基转移酶UGT71C5调节拟南芥ABA的动态平衡
cjj1650 2015-4-14 09:02
来自四川大学的Liu等 (2015) 报道了一个糖基转移酶基因 UGT71C5 能够催化拟南芥ABA的糖基化,突变株或下调 UGT71C5 表达能延迟种子萌发及增强抗旱能力,此时ABA的含量升高;而 UGT71C5 过表达时则情况相反。作者建议UGT71C5将ABA糖基化,便于从细胞质中运输到液泡中储存;在逆境条件下,通过AtBG1/2基因去除糖基又释放到细胞质中,增加游离ABA的含量,行使逆境生理功能。 Liu, Z., Yan, J. P., Li, D.K., Luo, Q., Yan, Q., Liu, Z. B., Ye, L. M., Wang, J. M., Li, X. F., Yang, Y.,2015. UDP-Glucosyltransferase71C5, a Major Glucosyltransferase, MediatesAbscisic Acid Homeostasis in Arabidopsis. Plant Physiology 167, 1659-1670.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3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茶叶中F3GluT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cjj1650 2015-4-14 08:43
Ohgami 等 (2014) 通过转录组的方法从茶叶中克隆得到一个糖基转移酶 UGT73A17 ,体外重组表明该酶能催化槲皮素( quercetin )合成槲皮素 3- O - 葡萄糖苷,并具有一定的底物特异性,糖基供体以 UDP- 葡萄糖的催化效率最高。该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与茶叶中芦丁的不同组织积累模式相关。 Ohgami, S., Ono,E., Toyonaga, H., Watanabe, N., Ohnishi, T., 2014. Identific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Camellia sinensis glucosyltransferase,UGT73A17: A possible role in flavonol glucosylation. Plant Biotechnology 31,573-578.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影响葡萄酒香味的单萜类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9-17 08:54
萜类物质中,单萜(C10)和倍半萜类(C15)主要影响果实和花的香味。葡萄酒的香味主要与游离的单萜物质有关,然而葡萄中大多数萜类物质,超过80%,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因此,减少萜类糖苷的合成代谢,产生更多的游离单萜,有助于增加葡萄酒的香味。 来自德国的Geisenheim University的Bonisch等研究人员利用拟南芥中27个萜类糖基转移酶,从葡萄基因组中获得7个序列高度相似的候选基因。在不同的葡萄品系中,通过代谢组和基因表达分析,以及体外重组蛋白分析,找到一个单萜糖基转移酶,VvGT7,与葡萄成熟后期的单萜糖苷合成累积模式一致。比较有 功能的与功能丧失的 等位基因以及位点定向突变等方法找到与该酶活性有关的3个氨基酸残基,尽管这些氨基酸残基存在于催化活性部位的外围,但对于该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者认为,该结果对于选育单萜糖基转移酶活性低而游离的单萜类物质较高的葡萄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onisch,F., Frotscher, J., Stanitzek, S., Ruhl, E., Wust, M., Bitz, O., Schwab, W.,2014. A UDP-Glucose: Monoterpenol Glucosyltransferase Adds to the Chemical Diversity of the Grapevine Metabolome. Plant Physiol 165, 561-581.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3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者不拒的(Catalytic Promiscuity)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9-16 11:24
天然活性产物结构多样性表现在各种末端修饰反应,包括糖基化、甲基化、酰基化等。大多数植物糖基转移酶具有相对较高的底物特异性。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戴均贵研究组,近日报道了一个来自药用植物 红花 中的糖基转移酶UGT73AE1(通过简并引物,RACE方法克隆得到),该酶能够催化的底物范围较广。研究人员总共测试了27种底物,包括木酚素、类黄酮、香豆素、蒽醌等种类多样的化合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连接有SH,OH,NH2等亲水基团。研究者发现,UGT73AE1酶催化14种底物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并且能催化形成O-,S-,N-等糖苷。同时该酶还能逆向催化:可将淫羊藿苷转化成宝藿苷I,并产生UDP-glc,该活性糖又可以被大黄素利用,还是经UGT73AE1催化形成大黄素8-O-葡萄糖苷。上述催化反应可以在一次反应中完成。 研究者认为,UGT73AE1催化底物的宽泛性与可逆性,可用于酶合成活性糖苷物质和活性糖,并可用于合成创制“非天然的天然产物”。 Xie, K.,Chen, R., Li, J., Wang, R., Chen, D., Dou, X., Dai, J., 2014. Exploring the Catalytic Promiscuity of a New Glycosyltransferase from Carthamus tinctorius . 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ol502380p.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8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过图位克隆获得的黄酮醇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9-3 08:51
不同大豆品系(基因型)叶片中所含的黄酮醇苷结构有所差别,导致不同栽培种大豆叶片绒毛颜色、抗低温冷害、抗氧化活性、花的颜色等不同表型的差异,而黄酮醇苷结构差别主要受糖基转移酶(GTs)的控制。Rojas Rodas等分析了两个大豆栽培种Kitakomachi 和 Koganejiro叶片黄酮醇苷的不同组成:Koganejiro中的5种主要黄酮醇苷,其中有4种糖苷,其3位的糖苷(葡萄糖或半乳糖苷)上的6”位置连接了一个鼠李糖;而Kitakomachi叶片中的糖苷缺乏鼠李糖。 研究者又以Kitakomachi 和 Koganejiro为亲本,构建了94个重组自交系(RILs),应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一个糖基转移酶位点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GMES3560和Satt331两个SSR标记之间。通过已测序的大豆基因组比对,该位点中两个候选基因(Glyma10g33790和Glyma10g33800)预测为GT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Koganejiro品系中Glyma10g33790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464个氨基酸,能正常行使UGT功能,命名为UGT79A6;而Kitakomachi品系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930的位置上 两个核苷酸缺失 ,导致编码的多肽链截断,在C-末端缺失PSPGbox序列(UGT的重要功能域),不能正常行使UGT功能。 蛋白体外重组及底物饲喂重组蛋白的研究表明,UGT79A6能够催化山奈酚3- O -葡萄糖苷转化成山奈酚3- O -芦丁苷(3- O -葡萄糖苷(1→6)鼠李糖苷)。酶底物活性研究表明该酶属于黄酮醇3- O -葡萄糖苷(1→6)鼠李糖苷,催化的底物为黄酮醇3- O -葡萄糖苷,以UDP-鼠李糖为糖基供体。 研究者还建议构建近等基因系(NILs),探究该酶在大豆形态、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影响。 RojasRodas, F., Rodriguez, T. O., Murai, Y., Iwashina, T., Sugawara, S., Suzuki, M.,Nakabayashi, R., Yonekura-Sakakibara, K., Saito, K., Kitajima, J., Toda, K.,Takahashi, R., 2014. Linkage mappi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of soybean gene Fg2 encoding flavonol3-O-glucoside (1 -- 6) rhamnosyltransferas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84,287-300.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3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拟南芥中几个重要的黄酮醇苷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9-1 22:59
黄酮醇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类黄酮物质,代表性物质如槲皮素(quercetin)和山奈酚(kaempferol),在植物体内大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糖基化一般发生在3位和7位的羟基位置上,携带的糖基常以葡萄糖和鼠李糖为多数,少数其他种类的糖,如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和糖酸等。糖基化作用可以提高黄酮醇的可溶性和稳定性,便于细胞体内的转运和液泡储存。黄酮醇的糖基化是由糖基转移酶(GTs)催化的,利用小分子化合物为底物受体,UDP-糖为供体,具有一定的底物特异性。 在拟南芥基因组中,预测拥有超过110个UGTs基因(family 1GTs)。最先克隆及功能鉴定的黄酮醇糖基转移酶是UGT78D1( F3RhaT )和UGT73C6( F7GlcT )。Jones ( 2003 ) 等基于同源序列的方法(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以 黄芩苷7- O -葡萄糖糖基转移酶 和 矮牵牛黄酮醇3- O -半乳糖糖基转移酶 为参照,从拟南芥中得到了黄酮醇-7- O -糖基转移酶和黄酮醇-3- O -糖基转移酶的候选序列,并利用T-DNA插入突变体系和体外蛋白重组表达等手段验证了它们的功能。UGT73C6具有底物特异性,以 黄酮醇3-O-鼠李糖苷 为底物的酶活性是非糖苷的10倍以上。 Tohge ( 2005 ) 等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整合分析的方法,全面比较了野生型和过表达 PAP1 基因突变体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并设置了不同器官(根和叶)和不同生长基质(琼脂和蛭石)的处理,以期发现一些与类黄酮合成有关的新基因,特别是类黄酮糖基化、甲基化等相关的修饰基因。通过比较分析野生型和 PAP1 突变体的 flavonoid-targeted代谢组 和 non-targeted代谢组 ,发现 PAP1 过表达突变体中一些特异的花青素苷物质和槲皮素类黄酮醇苷物质显著高于野生型。利用基因表达芯片共分析了22810个基因,从 PAP1 过表达突变体中发现了38个上调表达的基因,并预测它们的功能。利用T-DNA插入突变体以及体外蛋白重组等方法,对其中的两个糖基转移酶基因 UGT78D2 和 UGT75C1 进一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UGT78D2( F3GlcT )属于 类黄酮3- O -葡萄糖基转移酶 ,既能催化黄酮醇3位的糖基化,又能催化花青素3位的糖基化;UGT75C1( A5GlcT )则属于 花青素5- O -葡萄糖基转移酶 。 Yonekura-Sakakibara ( 2007 ) 等应用 转录组共表达分析 (transcriptome coexpression analysis),找到一个UGT基因的表达模式, UGT89C1 ,与类黄酮合成途径上的上游基因(包括 CHS , CHI , F3H , FLS 等)一致。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两个T-DNA插入突变体,缺失黄酮醇C-7位的鼠李糖苷。与 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 合的UTG89C1体外重组蛋白,能够 特异地 催化 山奈酚3-O-葡萄糖苷 (K3G)转化为 山奈酚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 (K3G7R),该酶不能识别 非糖基化的黄酮醇糖基配体 和 3-O-糖基化的花青素 等底物,以及其它UDP-糖。 UGT89C1 基因在花蕾中高度表达,与高含量的C-7鼠李糖糖基化的黄酮醇苷相对应。综合分析表明,UGT89C1属于黄酮醇7-O-鼠李糖糖基转移酶( F7RhaT )。 Yonekura-Sakakibara等还勾画了拟南芥中黄酮醇糖基化的代谢途径,如上图(图片来源于文献 Yonekura-Sakakibara et al., 2007 ) )。 Jones, P., Messner, B.,Nakajima, J., Schaffner, A. R., Saito, K., 2003. UGT73C6 and UGT78D1,glycosyltransferases involved in flavonol glycoside biosynthesis in Arabidopsisthaliana. J Biol Chem 278, 43910-43918. Tohge,T., Nishiyama, Y., Hirai, M. Y., Yano, M., Nakajima, J., Awazuhara, M., Inoue,E., Takahashi, H., Goodenowe, D. B., Kitayama, M., Noji, M., Yamazaki, M.,Saito, K., 2005. Functional genomics by integrated analysis of metabolome andtranscriptome of Arabidopsis plants over-expressing an MYB transcriptionfactor. Plant J 42, 218-235. Yonekura-Sakakibara,K., Tohge, T., Niida, R., Saito, K., 2007. Identification of a flavonol 7-O-rhamnosyltransferasegene determining flavonoid pattern in Arabidopsis by transcriptome coexpressionanalysis and reverse genetics. J Biol Chem 282, 14932-14941.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10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糖基转移酶OsGT1为水稻花粉内壁形成所必需
cjj1650 2014-7-24 18:51
Moon 等报道了水稻中的T-DNA插入突变体,导致雄配子体发育缺陷。该位突变的T-DNA插入位置正好位于一个编码糖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 OsGT1 )的第五个内含子;另外研究者还找到了一个等位基因 osgt1-2 ,其T-DNA插入位于该基因的第四个外显子。互交试验( OsGT1/osgt1-1 杂合突变型与野生型之间相互杂交)表明, OsGT1 基因突变会导致雄配子缺陷表型。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osgt1 花粉粒是在花粉成熟阶段败育的,主要的表型是花粉内壁不能形成,此外, OsGT1 基因的表达量在花粉发育后期较高。通过体外的蛋白重组实验,OsGT1酶可以将槲皮素转化成槲皮素3-O和7-O葡萄糖苷,表明该酶属于糖基转移酶。OsGT1与GFP融合蛋白表达,将OsGT1亚细胞定位于高尔基体。 Moon,S. et al. 2013. Rice glycosyltransferase1 encodes a glycosyltransferaseessential for pollen wall formation. Plant Physiology, 161: 663-675.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2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催化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的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7-24 12:23
三萜类皂苷是大豆种子中主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分为A类和DDMP两种类型,其中A类皂苷属于双糖链皂苷(bisdesmoside-type saponins),在糖基配体-------大豆皂醇A的C-3和C-22位置糖基化。大豆皂苷的生物学功能以抗氧化去除活性氧为主(如根瘤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豆皂苷是大豆及豆制品苦味和涩味的根源,也是引起豆腐制作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的主要原因,而DDMP皂苷及其衍生物则对人体有益,因此改善大豆中皂苷类成分的组成与含量,有助于提升大豆的品质,但调控大豆皂苷生物合成的酶仍不为所知。 大豆皂苷的组成在不同的大豆种子组织部位中有所不同,其中下胚轴含有30%以上的总皂苷以及所有A类皂苷。根据C-22位的糖链组成(均为双糖苷)不同,A类皂苷又分为Aa和Ab皂苷,Aa皂苷是在C-22位置的吡喃(型)阿拉伯糖苷再连接一个吡喃木糖苷,而Ab皂苷则是在C-22位置的吡喃阿拉伯糖苷再连接一个吡喃葡萄糖苷(半乳糖苷),两者的第二个糖苷均被乙酰化。此外,还发现了只在C-22位置的吡喃阿拉伯糖苷(A0-αg,单糖苷)的大豆品系。 已发现共显性等位基因, Sg-1 a 和 Sg-1 b 分别控制Aa和Ab皂苷的累积, sg-1 0 则为隐性等位基因,控制A0-αg的生物合成。来自日本的Sayama等鉴定了 Sg-1 位点内的等位基因,从中找到了两个糖基转移酶UGT73F4 和 UGT73F2,分别催化Aa和Ab皂苷中C-22位的阿拉伯糖残基,各自加上木糖和半乳糖,形成双糖苷。通过定点突变,找到该酶的关键催化位置。利用体内的转基因互补实验以及体外的重组酶分析,确证 sg-1 0 等位基因为功能缺失的 Sg-1 。 文中重点讨论了该糖基转移酶的功能进化。 Sayama, T.et al. (2012) The Sg-1 Glycosyltransferase Locus Regulates Structural Diversityof Triterpenoid Saponins of Soybean, Plant Cell, 24, 2123-2138. 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24/5/2123.long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3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UGT79B6糖基转移酶调控拟南芥花粉特异的类黄酮合成
cjj1650 2014-7-16 10:50
特异的 3- O - 双糖苷 - 黄酮醇为植物花粉中主要存在的黄酮醇类物质,其双糖间的连接方式为 1 → 2 。 来自日本RIKEN Center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Science的Yonekura-Sakakibara等研究者, 在拟南芥 ms1 突变体中( MS1 是编码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为正常的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壁合成所需),发现突变体花组织中的两种黄酮醇苷物质 f26(quercetin3-O-hexosylglucoside) 和 f21(kaempferol3-O-hexosylglucoside) ,与野生型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野生型和 ms1 突变体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存在 6 个下调表达的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 UGT79B6 为早期花粉发育阶段主要表达的基因。 体内和体内的基因功能验证表明, UGT79B6 基因编码 类黄酮 3- O - 葡萄糖 : 2’’- O - 葡萄糖 - 糖基转移酶。 文中还讨论了类黄酮与花粉育性之间的相关性。 Yonekura-Sakakibara,K et al. 2014. A flavonoid 3-O-glucoside: 2”-O-glucosyltransferase responsiblefor terminal modification of pollen-specific flavonol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The Plant Journal. http://dx.doi.org/10.1111/tpj.12580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2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负责红肉猕猴桃花青苷合成的糖基化转移酶
cjj1650 2014-4-11 11:48
红肉猕猴桃中的花青苷主要以矢车菊糖苷( cyanidin 3-O-xylo-galactoside )的形式存在。 Montefiori 等从红肉猕猴桃中得到 F3GT1 和 F3GGT1 两个糖基转移酶基因,前者负责加第一个半乳糖糖基到 C3 位置,并与红肉的形成相关;而后者表达的糖基转移酶则催化加上第二个木糖糖链,第二个糖链主要影响矢车菊糖苷的水溶性与稳定性。作者认为尽管 F3GGT1 处于代谢途径的末端, F3GT1 可能是关键的酶,以调控红肉猕猴桃花青苷合成。 Plant J. 2011 Jan;65(1):106-18. doi:10.1111/j.1365-313X.2010.04409.x. Epub 2010 Nov 29.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F3GT1 and F3GGT1 , two glycosyltransferases responsible for anthocyaninbiosynthesis in red-fleshed kiwifruit ( Actinidiachinensis ). 全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313X.2010.04409.x/abstract;jsessionid=D3CC73C0C7DF5AEC04B42B494E8AE0BE.f03t03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