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杏花沟一游
rongqiaohe 2018-1-21 10:38
在寒冷的冬季,有幸到张北杏花沟走了一趟。在杏花沟干部训练基地,参观了当地陈列的“博物馆”。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 我们知道,从秦朝统一天下,到满清下台,我国是一个“没有少数民族”的国家。大河上下,只有皇帝的子民,即中国只有中国人。在几千的历史长河里,我国只存在不同地方的人,如东北人、山东人、河南人、四川人、南方人......所以,国人讲究“老乡”,而不讲究不同的“民族”。这一点,与目前的美国比较类似。 作一个假设,如果你是皇上,你绝对不会将你的子民分为不同的民族。事情非常简单,在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民族之间会因为种种原因相互争斗,总有一个民族会在争斗中成长壮大,最后逼到你门下,你这个皇上就不得不下台了。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族之间的争斗问题。 通过学习参观“张北干部训练基地”,我们发现,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上也没有“民族”这一栏。也就是说,在户口和身份证上登记“民族”可能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了(当然,这一点尚需进一步证明)。 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参加973项目的答辩评审。有一位项目专家要测定“汉族人”的糖尿病基因。 我问他:“你凭什么,证明你招募的病人和正常对照都是汉族人。” 他回答:“我凭身份证上的登记。” 我问:“身份证是根据什么来决定一个人的民族归属的?” 他回答:“户口本。” 我问:“什么时候,户口本上登记开始登记‘民族’?” 他犹豫了一阵,猜着回答:“大概是汉武帝时期吧。因为秦朝的商鞅改革之后,就有了户口。” 我无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868-1082016.html )...... 他接着说:“汉武帝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所以,开展汉族人致病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遗传学上的意义!” 大境门。 大境门是张北地区的著名景点,也是当年察哈尔省通向关内外的关卡。 杏花沟内的“博物馆”从民间收集来的民国时期,察哈尔省“万全县”老乡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没有“民族”一栏。 杏花沟的“博物馆”从民间收集的“身份证明书”,同样没有“民族”一栏。
个人分类: 浅谈|2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言难尽“三北”防护林
热度 4 蒋高明 2013-10-8 22:20
蒋高明 刚才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针对三北防护林(杨树林)成片死亡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笔者呼吁了十几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格局不是以乔木为主的,而是以草为主的,还有一些灌木。在上述地区大面积种植人工林,被大自然淘汰是迟早的事。十几年前,笔者做讲座,用的图片就是在三北地区拍的,当时就是小老头树,15年了没有成材,想不到今天还是成片死亡了。 三北防护林张北段林木大批死亡 杨树一推即倒 2013年10月07日 06:45:54 来源: 央视 分享到: 0   张北防护林调查   张北:杨树一推就倒 防护林大面积老化 死亡   随着假期临近结束,短途休闲游需求开始释放,城市周边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出行量明显增长。离北京仅200多公里的 张北县 坝上地区是近年来北京人消暑旅游的热门去处,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那里更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大力植树造林,为首都北京的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守护首都北京的最后一道绿色防线。而近期我们的记者走访时发现,张北县防风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一起来看记者的报道。   安重福是张北县张北镇林场的护林员,看护着2000亩林地,在这里已经五年了。老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生活在林场旁的村子里,以前这里的杨树林郁郁葱葱,但现如今却成片成片的死亡。   护林员 安重福:(您看这两年这里树木死亡的状况严重吗)我守得这几年每年至少有20%的死亡,得有20%。(那这些死了的树,您会做一些补救吗?)什么也做不了,救了也活不了。   无独有偶,记者在张北县的另一片林区,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   记者魏欣: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张北县城区旁的张北中心林场,现在是初秋的季节,但是我身边的树木却是光秃秃的一片,我身边的这个树的树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干裂,树皮也完全脱落,而这边的这棵树木已经出现了倾斜的状况,树根也已经完全糟烂。而像这种死亡的树木在这片林区随处可见。   据了解,目前出现老化死亡的大多是杨树,而在整个张北县160多万亩的防风林中,杨树面积达到三分之一。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可惜就是,树死了,木材腐朽了,没效益了,整个树死了, 防护效益 也没了,经济效益也没了。   说着话,王进焕在一棵杨树旁停下,用力的推了几下树干,这棵小叶杨树就折断倒地了。王进焕告诉记者,这棵杨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40年,树的根部完全没有水分,已经彻底死亡了。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如果再不维护这60万亩树林都要面临这个情况。   据了解,由于种植成本低、生长速度快,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中,杨树成为了主要的种植品种,而像张北地区这样杨树大面积老化死亡的情况,在整个三北防护林地区都普遍存在。   张北防护林老化调查   多重因素致50万亩杨树防护林濒临死亡   目前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的主要是杨树,杨树的种植面积在张北县的防风林中达到三分之一,当地人更是用“杨老大”来形容这一树种单一的现状。曾经挺拔的杨树行列整齐、绿树成荫,风景无限。为何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这种情况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据张北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张北坝上地区的杨树防护林主要都是在1970年前后栽植的,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而《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规定,我国北部杨树树龄30年以上即进入 过熟期 。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 王进焕:生理因素因为它岁数大了,肯定是死,迟死早死吧,这是决定它要死。(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2007年,出现了整株枯死的现象,但是后来就逐年多一点了   据统计整个坝上地区现有杨树防护林152.9万亩,其中141.8万亩已达到过熟期,衰死和濒临衰死的有50.7万亩。除了树龄老化,张家口市水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坝上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至3米,这也大大加快了防护林的衰死速度。   张北县林业局副局长王进焕:今年是降雨最好的一年,每几年都是不足三百毫米的降雨量。   记者:这对于杨树的生长非常不利?   非常不利。如果要是每年要遇个特殊干旱,就这种情况有可能就大面积死。   除了老化和缺水,资金缺乏、人力成本激增导致的维护不利,也在客观上加剧了防护林的衰弱。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袁妙枝,就曾连续7年呼吁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投入。   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现在真正的国家,加上地方,每年给咱们拨款一亩地多少钱?) 连种子,苗木费,带那个整地费是360块钱,咱们那个拨款3百块钱。(您的工作经验,大约需要成本大约是多少?)从现在的这个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咱们雇佣农民工的情况,一亩地最少四千块钱,最少,一亩地最少四千块钱。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751 次阅读|7 个评论
关注张北M3.2级地震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2-11-20 17:30
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网站报道,今天在张北发生 3.2 级地震,地震参数如下: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沽源县交界 M3.2 地震 时间 : 2012-11-20 16:14:00.7 纬度 : 41.5° 经度 : 115.3° 深度 : 11km 震级 : M3.2 震中位置 :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沽源县交界 地震类型 : 天然地震 引自: http://data.earthquake.cn/datashare/datashare_details_subao.jsp?id=CC20121120161950 该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晋东北地震区,目前该地震区处于临界状态。在今年的 3 月 5 日 ,在张北曾发生过 3.1 级地震 。 有人会说“一个 3.2 级的震你也关注?”其实,对远离临界状态的地震区俺并不在意,但是对快 hold 不住的地震区,这样的小震也许就是一较显著的前震事件,必须在意。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灾。对每个快不行的地震区,俺都写过多篇博文,目的无它,只是提醒有关部门和处于地震危险区的人民注意,提前知道“有震”和不知道“有震”的抗震减灾效果完全不同。 由于受强震孕育过程缓慢性和剪切破裂粘滞性的制约,我们想在一个较短时间范围内将其“拍死”的尝试未能成功。俺倒要看看,该 Ms6.4-6.8 级的强震还能挺多久?若在今年内不震,就“缓期执行”吧,延期半年总该可以了吧。 参考 秦四清,关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 Ms3.1 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44172.html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993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