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立德树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导师到底该有多大的权力?
热度 14 wangdh 2019-2-16 18:14
导师到底该有多大的权力? 王德华 师生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媒体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2018年媒体报道了有博士生因学业或导师的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也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2018年 教育部也专门针对研究生导师出台了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 “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意见”强化了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意见”还建议要“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等。 链接 :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某些导师在某些研究生们的眼中,权力确实蛮大的,如网上研究生们对导师的一些描述: “导师掌握着研究生毕业的生杀大权” “导师任意骂学生,还有动粗的呢” “导师随时安排学生帮他(她)做家务” “导师把你的文章让给其他人” “导师暗示(或暗示)学生给他(她)送礼” “导师截留学生的补助,还要求上交实习工资” “导师对学生进行精神折磨和人格侮辱” “导师私自要求研究生与其签订相关不平等协议” … … 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是“导师负责制”, 也就是说一个导师带领多名研究生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学术培训和学位论文等。但研究生们却说,所谓的“导师负责制”,就是你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都是导师一个人说了算。 虽然每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关于研究生培养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还是发生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非常严重,这也说明了问题的所在。这些年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关于研究生学习、考核和毕业的相关规定,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完善,相比起来关于研究生导师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就少一些,也不健全。 研究生培养与大学生教育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有很多个性化的问题,细究起来比较复杂,这也导致某些导师对其职责的错误理解和权力的滥用。所以,发生问题,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应该是有责任的。要解决问题,也需要从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两个方面做起。 研究生导师是有责任的,除了学术水平,也是需要责任意识和教育理念的,所以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研究生导师应该有一个资格考核,对研究生导师也应该有相关的培训、考核和评估,甚至对于研究生导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红线” 。对于不适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或严重违规的导师,要有相关的处理措施。 研究生导师最重要的责任是研究生的学业和成长。研究生要完成学业,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如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实验条件、生活补贴等。要保证研究生的的创新和能力提高,导师还需要费心去营造温馨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研究团队文化,对研究生也需要有人文关怀。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不是简单的我发钱你干活的关系。 研究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是需要导师指导的,是需要关爱的。但研究生不是导师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导师廉价的打工者。这些道理导师们应该都懂。所以,研究生导师不是有很大的权力,而是有很大的责任。如果导师们滥用了权力,忽视了责任,那就是“导师负责制”出问题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5920 次阅读|24 个评论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热度 17 lgmxxl 2017-2-16 09:43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解读 由于新部长的缘故,今年《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与往年“工作要点”在风格上、重点要求上有所不同。2017年教育部重点布置了六大方面35条具体工作:“一、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三、加快优化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六、全面提升教育保障水平,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重点布置了五大方面34条具体工作:“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二、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四、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五、坚持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大的方面对比来看,2017年工作要点与2016年没有大的差异。甚至于大的方面基本相同。但从内涵上讲,2017年与2016年的工作要点、着力点、关注点、具体要求还是有很大不同。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和谐稳定、提升质量、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促进公平。而201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学习贯彻、顶层设计、立德树人、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比较两年工作要点中高等教育部分的新提法、新举措,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中国本年度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趋势一:学习是一项政治任务,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在“学”上下功夫,学习将是教育战线的一项政治任务。学习什么呢?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特别是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这样的学习将是形式多样、种类多样的。对高校领导班子、宣传部长和院系负责同志将是全面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学习研究。对全体师生则要“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所有这一切,重点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今后高校党的建设将比2016年更加强化,在范围、层次上也将更加深入。“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研究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测评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意见。”目前,陕西、山东已经开始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建负责人和监督员。在组织与课程建设方面,2017年将“修改完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文件。”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高校领导的选择、培养、使用与评审。对此,工作要点对高校领导进行了“学习”“交流”“培训”等方面任务的布置与规定。 趋势二:注重顶层设计,中国特色教育治理特征突显。 在2017年工作要点中,“强化改革顶层设计”作为一条被单列出来,体现着中国教育治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和科学,也体现在“谋”上动脑筋这一总体要求。自2016年下半年始,教育部开始对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年五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着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重点改革任务台账,全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健全部省、部市共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机制”。就是说,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特色教育治理特征将会更加突显。其中,最为主要有特征一是规划调控。最为重要的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二是法律法规调控。2017年,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APEC教育战略》、《关于“十三五”期间高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双一流”建设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的意见》、《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校企合作条例》,等等。三是标准制定与评估。2017年将开展《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制订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评估试点。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开展2017年普通本科院校评估工作。继续推进工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完善高职、普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开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 趋势三:出台“双一流”标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将形成 在201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整体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作为单列的一条,体现着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自信,也体现部长“在‘实’上出真招”这一总体要求。其中,“组织实施好‘双一流’建设,设立建设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高校、学科遴选认定标准、程序和范围,组织建设高校编制建设方案,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是重点。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印发。自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工程后,目前至少有河北、山东等16个省份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方案或文件。但“双一流”如何选择、如何建设仍不是十分清楚。2017年,将是这些疑团破解的时间,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形成的时候。暂不评论这一政策的效果,但它事实上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 趋势四: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国梦正在形成。 “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今年工作要点的一条,预示着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教育也将出现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也预示着新一轮开放办学、合作办学高潮的到来。2017年,教育界将“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省部共建签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备忘录全覆盖。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与有关‘一带一路’国家新签订10个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国家将“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好中美等6个人文交流机制,开拓建立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加快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中央对港澳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制订《APEC教育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实施全球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这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将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开放,涉及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也将覆盖全部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在这些地区的高校,也可以借“一带一路”进行相关专业的开放办学。在“争”上求主动,各高校如何运用这一政策,开展有效拓展举措,将是各高校的一次契机。 趋势五:召开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立德树人”将有新举措。 在“争”上求主动,另一个重要举措将是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总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件大事是“筹备召开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此举措将开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将更加明确地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这些根本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的方面有很多,可以预见或者说从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的是:一是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将有很大改变。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印发实施方案,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的育人新格局。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培育建设一批学科德育示范课、一批高校示范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一批管理服务育人示范岗、一批合力育人典型。”思想政治类、品德修养类、形势政策类、中国国情类课程将规范和增加。二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将“认定一批示范高校,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办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工程类人才将受重视。新近出台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将要制订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为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也将成为工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办学指南。“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示范项目”“卓越人才系列计划”“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项目”等将进一步深化。四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国家将“发布并实施《关于职业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出台《服务健康产业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引导性专业目录》。发布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分类推进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加快“5+3”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趋势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标准将形成 在“稳”上作文章。2017年,中国教育会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高校稳定。这种稳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稳定就是思想稳定。2017年以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将呈现新的势态。在工作要点中,有关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提到四点:一是“修改完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二是“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步伐,努力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三是“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制度”;四是“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审议和统一使用工作”。这四项如果得到完整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将发生很大变化。 在中国,高校持续发展,一要有定力,高校要有政治定力、纪委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也要有发展道路定力,坚持高校特色发展定力;二要会借势,高校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大势,敏锐洞察教育政策大势。坚持好前者,高校才能有根;把握好后者,高校才能有力。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7156 次阅读|19 个评论
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立德树人——不是“奖”,更不是“工作”!
热度 3 wangxh 2014-4-14 14:55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 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议》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个视频:【老梁观世界】 教育改革已入深水区 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教育的确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与难题! 今年两会期间虽然有的校长委员强词夺理说,谁说学生的素质下降了,现在的学生计算机、外语水平不是比改革开放之处、比高校扩招之前好多了吗?这说明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俺不是在场记者,否则可以问一问:请问校长委员,现在大学校长的素质是提高了呢还是下降了呢?现在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了呢还是下降了呢?不可否认,现在的教师学历、职称是提高了,外语、计算机水平是提高了,但是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准是大大下滑了! 离开高等教育,仅仅说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很简单,第一,使受教育者遵纪守法;第二,使受教育者不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如果可以,培养一两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业余爱好。【另找时间细说此事】 这些年我们都在给学生 灌输 什么?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意味着有一份儿好工作……几十年来一直这么“传道”,有多少孩子如愿以偿找到所谓的“好工作”了呢?到了社会上,结果又要年青人接受一个“中国社会是一个拼爹的社会”这样冷酷的现实! 现在又有人抛出“学术型大学和专业型大学”的概念(不一定确切,好像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学术型大学是培养科学家的,专业型大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抑或专业型还包括技术工人(前几年已经把技工学校“收入”大学之列),那要大学干什么,怎么也不能让中国都是大学生吧?】科学和技术相当于一个人的两只手,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两只手是不能分开的或互相孤立的,再说有人想分开能分得了吗?真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只有“不学无术瞎指挥,好大喜功吹牛皮”之人才能搞出这四不像的高等教育大格局。
3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