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范措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周末闲话-25:明察秋毫 谨防上当——电讯诈骗案例分析
热度 12 sqdai 2014-4-19 14:19
最近收到我的大学同学 “ 年级校友联谊会秘书组 ” 的群发函件,告知:同年级有四位学友在 4 月 10 日前后分别接到诈骗电话,其中,三位未上当,一位上当受骗,损失一万元。现在分析这一案例,并谈谈防骗对策。 先简述上当受骗的案情。 上当的那位校友 Z ,年近八旬,特别老实、善良,“书呆子”气十足,常有恻隐之心。一周前接到自称 “ 学友 W” 的电话,告知: “ 我 在北京急发心脏病住院,急需援助,请汇款两万元。 ” Z 听后信以为真,念及同学之情,愿尽绵薄之力,说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汇去一万元,骗子再三要求提高汇款额, Z 说: “ 一万元也是眼下挤出来的 ” ,于是,骗子提供了汇款账号。 Z 随后去建行汇款,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劝他,不要随便汇款给不熟悉的人, Z 几经犹豫后还是汇了款。很快,骗子来电告知: “ 汇款收到,谢谢! ” 并提出希望继续汇款帮助。此时, Z 才顿生疑窦,觉得有必要打电话到 W 家核实,获知 W 好端端地待在家中后,才醒悟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是当前诸多电讯诈骗案中极小的一个案例。据报道,近年来,每年电讯诈骗案的犯案总值高达成百上千亿元,骗子简直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 其实,上述案例中,骗子的伎俩很常见很拙劣,只要提高警惕,稍加核实就可识破,而且银行工作人员也曾善意提醒,有一点防范意识的人就可避免上当。我这位校友实在太真诚善良了,太放松警惕了!骗子的电话也曾打到我们联谊会的秘书长那里,算是“撞到枪口”上了,秘书长对 100 多位学友的行状乃至说话口音了如指掌,他问骗子是哪个地方的,答案是广东;秘书长说,广东只有两个学友:老 W 和老 M ;骗子顺势说:“我就是老 M 呀!”秘书长答道:“你怎么会是老 M 呢?”骗子眼看已露馅,赶紧挂了电话。 在大学校友中,我所在的年级的校友联谊会算是组织严密的,隔三岔五地团聚,有完整的通讯录。据联谊会秘书长估计,我们的校友通讯录可能落入宵小之徒手中了,格外值得警惕。 这里谈谈笔者自己预防电讯诈骗的招数。 第一招:家中电话座机增设了来电显示功能,所有电话来源一望而知; 第二招:陌生人来电和录音电话一概拒绝详细接听,听到对方开口后立即挂掉,落得耳根清净; 第三招:若电话中自报家门的是多时未联络的老同学、老朋友,就与之海阔天空地聊天,回忆往事细节,若是骗子,立即原形毕露。 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只要警惕性高,骗子就难以得逞。 针对电讯诈骗猖獗的现状,还想向社会的管理者进一言:加大对电讯诈骗者的打击力度! 解放初期,我还在上初中时,上海市的流氓活动猖獗。那时上海的男流氓大多蓄有“飞机头”发型,故通称“阿飞”。市政府下决心严加打击。记得当时抓住了一个名叫王开生的特大“阿飞”,此人称霸一方,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聚众斗殴,强奸行凶,无恶不作。公安机关逮住他之后,召开全市性公审大会,列举其罪状,当场宣布:处以极刑,并在《解放日报》上以整版篇幅详加报道。此举对于全市的大小流氓阿飞极有震慑力量,市面上连“阿飞头”发型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现如今,我们面临“电讯乱世”,已经危及很多平头百姓,必须用重典治理。建议抓住若干重点案例(可分大中小典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审理、宣判,对那些罪行严重的为非作歹者施以重刑,给予他们巨大的震慑。这种打击一次不行,再来一次,非要把他们的犯罪气焰打下去不可。 然而,在“玉宇澄清万里埃”之前,我们还得继续提高警惕啊! 写于 2014 年 4 月 19 日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6693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