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等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经验交流:等待,也是科研
热度 4 scientister 2012-2-16 17:20
经验交流:等待,也是科研 周公朴 搞科研,一定要有耐心。 前段时间,研究工作突然遇到障碍,无法进展。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还是焦急。不是对研究方向缺乏信心,而是担心进度迟缓。 我知道问题一定会解决,但是如何解决呢?只有等待。等待的过程,实际是思考和消化的过程,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 因为困难是临时遇到的,没有解决的预案。所以需要等待。我认为这种等待是对我的修养的考验,真的。我感觉这一次的等待非常泰然。 果然,前天我在与一个外单位专家谈话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作疑问。难道是……?结果果然是一个类似的现象和过程,而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作用与那个“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的作用是一样的。 这几天我们都很高兴。 我女儿问我为什么高兴。我说,“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个问题……”,她接着说,“就解决了一大半”。 而且,由于这个“发现”,我们发现了现有的一项大规模应用技术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研究出一项新技术,可以申请科研立项(经费)、可以申请专利。 呵呵,我很享受这个“等待”的过程。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20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1-13 15:24
  汉武帝刘彻最后是累了。   穷兵黩武之后,打败匈奴之后,是无尽的寂寞。   可是,当时的国家政策又不允许他辞职,所以只好继续干下去,却没了前进动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晚年汉武帝。很多当太久皇帝的人最后开始倾向于瞎折腾——闲着也是闲着嘛。   终于理解了民主国家为什么会有干一届顶多两届人就得滚蛋的安排了,一个位置干上10年左右,烦也烦死了。   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的片尾曲《等待》里,有一句——    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   我想描述的就是刘彻老了之后的感受,但是后面的期待却很可能是重复,尽管说是“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可是,知道不会永恒,只有老态龙钟。   阿娇已老,卫子夫也会成为过去。那还有什么值得等待的呢?所以,我一直反对老印(印大中)研究衰老,让大家在80多岁的时候及时死去吧,为这个世界留点未来。  
个人分类: 艺论|107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等待戈多
热度 3 wido 2012-1-11 23:58
等待戈多
半年之前,我刚毕业;平淡的度过半年,我正式步入社会。即便如此,我心中依然有一个小男孩头顶着一个大大的问号,用好奇的、世故的、忧伤的、迷茫的眼神,不停的转动着脑袋,打量着这个世界。这一切,仿佛告诉我,我从未曾来过。所以,按下归零键,我要从一张白纸开始重新活过。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所有连续的、没有间断的走过这一系列过程的人,都仿佛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等待着走向终端的、走出车间的那一天。而真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对固定模式适应太久的我们,反而不能更好的适应一片暂新的天地。 我们离开学校,投入社会,憧憬更好的生活,然而,最终败给现实。我们需要更快的升职,人事程序会告诉你,先定级,慢慢往上升;我们需要更多的钱,却发现工资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很多;我们想结婚生子,但是物价飞涨,房价高到我们望而却步。仿佛,我们所有的愿望都无法得到满足。这现实社会里固有的浮躁和诱惑,击垮了我们,以致我们的所有梦想都渐渐被遗忘。 我们都太着急了。 我们总是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却对长期收益期望过低。 和同学、同龄人一相比较,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有钱真好。 我们对成长、成功和物质条件,充满了焦虑。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必经的阶段,可长、可短,既然是必须要经历的,我们只能摆好心态,一步一步来。“房子、车子这些东西,说真的,只要你不傻不笨,踏实做该做的事,到时间都会有的,不可能没有。别去想它。别去管别人怎么做,相信自己的判断。守得住,慢慢来。”这是一个长辈告诉我的。 我们需要和时间做朋友,需要等待。成功是从金字塔的底端爬上金字塔的顶端,越往上,越难。有时候时机未到,我们只能等待;有时候时机到了,我们还需要等待。 不论等待有多痛苦,有多么大的挫折感,我们的价值会在等待中与日俱增,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贬值。 所有的成长和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43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等待【续一段】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1-5 19:37
我为什么还在等待 我不知道为何还这样痴情 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 仍期待着把一切从头来过 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 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 春天 我为什么依然等待 我不知道为何你如此无情 暗淡之后无法再辉煌 且把期待埋藏在天外深渊 我们既然已经拥有 那份爱就不曾停顿 每个梦里再没你的梦 只当甜蜜抛于往日的春天 春天
个人分类: 艺论|3349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成功是一种等待--贾伟
wido 2011-12-12 17:32
刚刚看到贾伟老师的一篇文章,成功是一种等待,写的很好。本来想分享了事的,但是又想到分享的东西不容易被人看见,因此,就将他的原文转载了过来。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能够看到。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5898do=blogid=517285 ) 成功是从金字塔的底端爬上金字塔的顶端,越往上,越难。有时候时机未到,我们只能等待;有时候时机到了,我们还需要等待。 当年“三下三上”期间,毛泽东问邓小平,这些年你在江西都干了什么?邓小平说,等待。 === 这几天科学网上都在谈院士遴选的结果,上个月我在芝加哥大学学术交流,晚饭桌上一群华人教授就已经聊起了这次海归正教授候选国内院士可能全军尽墨的结果。当时没有确切消息,大家的猜测是基于国内学术界惯有的“排他”现象。 对于这次的院士增选结果,我沿袭自己的“不凑热闹”习惯,不予置评,但想说几句有关人才成长的个人观察。这些年来看的多了,我感觉个人职业的成长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其一是这个成长过程非匀速、非线性,你可能在某一个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时)发展很快,但无法保持全速而在职业生涯中一路登顶,而越往上走则越慢,越是到了关键的“几步”往往走得越久;其二是任何职业越到高处,在决定上升的诸多因素中politics成份越多,因而也越不可预见,所以说“高处不胜寒”;既然事业上的进步轨迹不是线性的,那么它是什么呢?我觉得它应该是阶梯式的 - 跟我们认知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说其实就是认知这种阶梯式进步的结果,我们的事业越是上到高阶梯,那个平台段就越长,平台的长度跟我们需要化多长时间补足我们认知上的某一块短板呈正相关。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了另一个故事。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一只人工喂养的豹子放归大自然的情景。这只豹子回归野外后非常缺乏捕猎技巧,只会像以前一样采取直线攻击的方式,也不会挑选敌人,结果不幸殒命。它不是死于猎物的反击,也不是死于人类的捕杀,而是死于自己的同宗同类。因为他到了别的豹子的活动领地,没有意识到对方在树根下留的那泡尿的“警示”作用,还不合时宜地在旁边留了自己的尿 ―― 被理解成上门索战,结果毙命了,死于自己同类的剿杀。 人类社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其固有的(而且是“版本”不断升级的)丛林法则。不论你事业的上升把你带到哪一个新的工作群体,这个群体客观存在着“排外”意识,它不以你的意志和认知所转移,所以了解自己的“短板”所在,尊重你的同行和对手,才可能在竞争尚未显露之前就摸清你有几分胜算,而这一个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你事业上升的“平台期”或者“瓶颈期”!这一切是需要等待的。我们每个人远没有伟大到可以一眼之间窥破万物真相,一嗅之下破解树根下“那泡尿”的破绽之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有时是很长的)等待期,直到用时间和忍耐来注满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我们ready 或者almost ready。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看到有些同行们太过努力去“上位”,希望每一步都走到别人前面去,而并未意识到他们自己工作中的那块短板还没有补齐,自己还缺乏一个健全的心态。等待的确是痛苦的,但“平台期”的长短其实取决于自己的修炼。当成功无须等待时,很多发自心底的痛快(痛苦+快乐)也就缺失了,那么,我们的幸福也就随之被剥夺了。而不论等待有多痛苦,有多么大的挫折感,我们的价值会在等待中与日俱增,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贬值。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功是一种等待
热度 106 weijia2009 2011-12-11 11:55
成功是一种等待 贾伟 这几天科学网上都在谈院士遴选的结果,上个月我在芝加哥大学学术交流,晚饭桌上一群华人教授就已经聊起了这次海归正教授候选国内院士可能全军尽墨的结果。当时没有确切消息,大家的猜测是基于国内学术界惯有的“排他”现象。 对于这次的院士增选结果,我沿袭自己的“不凑热闹”习惯,不予置评,但想说几句有关人才成长的个人观察。这些年来看的多了,我感觉个人职业的成长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其一是这个成长过程非匀速、非线性,你可能在某一个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时)发展很快,但无法保持全速而在职业生涯中一路登顶,而越往上走则越慢,越是到了关键的“几步”往往走得越久;其二是任何职业越到高处,在决定上升的诸多因素中politics成份越多,因而也越不可预见,所以说“高处不胜寒”;既然事业上的进步轨迹不是线性的,那么它是什么呢?我觉得它应该是阶梯式的 - 跟我们认知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说其实就是认知这种阶梯式进步的结果,我们的事业越是上到高阶梯,那个平台段就越长,平台的长度跟我们需要化多长时间补足我们认知上的某一块短板呈正相关。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了另一个故事。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一只人工喂养的豹子放归大自然的情景。这只豹子回归野外后非常缺乏捕猎技巧,只会像以前一样采取直线攻击的方式,也不会挑选敌人,结果不幸殒命。它不是死于猎物的反击,也不是死于人类的捕杀,而是死于自己的同宗同类。因为他到了别的豹子的活动领地,没有意识到对方在树根下留的那泡尿的“警示”作用,还不合时宜地在旁边留了自己的尿 ―― 被理解成上门索战,结果毙命了,死于自己同类的剿杀。 人类社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其固有的(而且是“版本”不断升级的)丛林法则。不论你事业的上升把你带到哪一个新的工作群体,这个群体客观存在着“排外”意识,它不以你的意志和认知所转移,所以了解自己的“短板”所在,尊重你的同行和对手,才可能在竞争尚未显露之前就摸清你有几分胜算,而这一个能力的提升过程就是你事业上升的“平台期”或者“瓶颈期”!这一切是需要等待的。我们每个人远没有伟大到可以一眼之间窥破万物真相,一嗅之下破解树根下“那泡尿”的破绽之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有时是很长的)等待期,直到用时间和忍耐来注满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我们ready 或者almost ready。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看到有些同行们太过努力去“上位”,希望每一步都走到别人前面去,而并未意识到他们自己工作中的那块短板还没有补齐,自己还缺乏一个健全的心态。等待的确是痛苦的,但“平台期”的长短其实取决于自己的修炼。当成功无须等待时,很多发自心底的痛快(痛苦+快乐)也就缺失了,那么,我们的幸福也就随之被剥夺了。而不论等待有多痛苦,有多么大的挫折感,我们的价值会在等待中与日俱增,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贬值。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19238 次阅读|148 个评论
期待副导师之事顺利渡过
gghgiser 2010-11-8 09:48
预 计到最近副导师一事要出点乱子了,但愿希望祈祷一切顺利! 希 望刻苦勤奋、热爱做科研的人都能够得到好的导师副导师的指导,都能融入到学术氛围浓厚,队员能力强大的科研团队里面去! 再次祈祷!!!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车杯具版,你有过几个
hjf306 2010-11-4 19:43
1、 在站台 苦苦等了半天,始终不见一辆车经过,哪怕是你不想坐的。 2、 站前公车川流不息,人上人下,拥挤不堪。可就是没有你想乘坐的那辆。 3、 终于看到要乘坐的车了,却是在对面。车没错,可惜方向不多。更杯具的是,不久又来了一辆,还是反方向。 4、 公车从你身边经过,可你却无法上车,因为那是开回始发站的。这次,车离你更近了,可惜方向还是不对。 5、 车就停在车场里,可是还没有到出发时间点。而你,正在几米之外的站台上。这次方向对了,可惜时间却不合适。 6、 你坐 A 车到 B 站转乘 C 车。刚好 C 车就在 A 车前方。到 B 站时 C 车停下来了,可 A 车后门还没开。等你匆匆下车时, C 车已经驶向下一站了。只差一秒,便是错过。下一班,不知何时。 7、 无论如何,你还是上车了。走着走着你发现两旁场景越来越陌生。原来,车改路线了!苦苦等待终于能上场了,却发现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博主按:昨天乘坐 10 路车到公交车场站转乘 15 路车。刚好遇到了第 6 种情况,在站台等待时,又经历了第 4 和第 5 种情况。好在十分钟后还是坐上了 15 路车。 等着无事时就想到了这些,回来整理成文,以文记之。欢迎各位博友晒晒自己的搭公车经历,说不定还有更无奈的杯具呢,呵呵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273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0年端午节
Alisa 2010-6-16 16:49
采一束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 2010 年 6 月 16 日星期三,今天是端午节。这是国家法定假日。至从回到大连,我就不在觉得孤独。因为有家人伴随我左右,但是这三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人生活。家人都决定回老家了,我不太想回去。因为他们回去要做的事情让我有一点不愉快,所以不想参与。不方便说就不说了。我最终的理由是去沈阳看我干妈。沈阳离得不远,那是我曾经的故乡,时常想起那里的人、那里的事。但是一个小插曲,让我没坐上火车。一个人的端午节,不用上班。如果在家呆三天,我可能会三天不说话的。所以我不断的打电话,上街。跟服务员是最长的闲聊。在百盛里,百福金店我买条项链,买个金锁坠,期待着自己的幸福。这样做也许是对自己的好,然后呢?回到家里不停的听音乐,要么就是等,等也许根本就不该等的人。。。
个人分类: 情感驿站|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奈的等待
whitesun 2010-6-11 22:06
最近发现自己整天不知道干什么,时间老是一晃就没了,感觉是内心深处在等待什么,是一种无奈的等待,仿佛时间过去就一切都解决了似的。思来想去,这该是心魔作怪,却很难克服,原因是目前主要事情 是 自己领导自己,很多无用的杂事却是被迫干,因此较消极。继续追根源,可能是人到中年了,社会责任变大了,而社会给予的权利却很少,很难发挥自己的长处,短处却都被当成小辫子被现实的制度揪着不放。按照马臻老师关于心魔文章分析的,其实我写这个贴本身也是心魔作怪的结果,但是心魔怎么能够消除,我觉得除了主观克服外,客观条件也很重要,这有赖于身处的小环境的实际状况。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热度 2 tangchangjie 2010-6-11 11:47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唐常杰) 六月份真特殊,几位朋友都有点烦,烦在焦急的等待中,等待着下列事件的某一项:(a) 投稿国际会议的老师同学在焦急地等待论文评审结果(Accept or Reject );(b) 求职的同学等候着结果、竞争某项职务或奖励的老师焦急等待揭晓;(c) 家有儿女参加高考的朋友,陪着儿女焦急地等待着录取的信息。 等待综合症的表征 一般有下列的一项或几项:(a)守在电脑前,不停地看电子邮件或刷新公布结果的网站;(b)手机铃声调得特别大或特别高,(c)接听电话的时,手臂微抖; (d)回答朋友无关问题时,火气较大、不太耐烦; 人生中的等待有几类。有的只有一次或两三次机会,如年轻人之于高考,考研和升职称,将军们之于决战;有的在一生中有很多次机会,如写论文投稿。 这些和等待相关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有下列几个阶段:(a)准备期,如备考备战备申请;(b) 可干预期;(c)等待期;(d)庆祝或默哀期。 在可干预期中,人们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干预;光明正大的干预行为有如战争中调集援军,补充弹药;腐败的干预行为有拉票,贿选等等。而等待期开始后,或者是前方战场缠斗正酣,或者是选票已进票箱,无法干预,只有静侯揭晓了。 等待的焦急程度与成功的平均概率P相关: 当P0.1时 人们不会很焦急,例如彩票中大奖概率很小很小,成熟彩民颇有游戏心态,不出意外不会中大奖,不会焦急地等待。 当P0.9,人们等而不急,有九成把握的人,即使嘴上低调地谦言:”不行、不行”,心中是能沉住气的。 当P=0.5时候, 好像赌硬币的正反面,人们渴望成功,但有思想准备,失败后容易恢复; 当自认为P在0.7到0.9 之间时,等待最焦急,失败后最难过,笔者在博文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中针对投稿被拒发过一些议论。 大人物的等待是大焦急 。影视中的诸葛亮,在大战部署就绪后的表现是:摇羽扇,表面上从容不迫;整纶巾,内心中翻江倒海;直到期待结果出现,才长出一口气。 东晋时淝水之战中,当胜负还是不确定数据时,谢安等得焦急,假作镇静,与客下棋,捷报来时,谢安尚能不露声色;当送走客人,激动得跄跄失稳,碰断木板鞋(屐)齿。从此才有了“折屐齿”的典故。 如果说影视有艺术加工,则回忆录是比较忠实于史实的。多少份战争回忆录记录了多少位政治家、军事家,焦急等待消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上火生病的历史事实。 我们普通人的等待是小焦急,小小丹方只有三位药:理解、宽慰和引入新的等待,这也是常规心理干预措施; 新的等待和 爬山的启示 。爬山时,兴奋少年跑一段,坐一会,当孩子叫累时,匀速前进而领先的长辈会告知爬山的经验:不怕慢,只怕站,看着前面不远处那个小山包,并不太高、并不吓人,匀速前进。几小时后再回头望,一览众山小,会惊讶自己走了这么高。 类似地,用兴奋少年模式做科研写论文,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写三个月、休息三个月(等待宣判录用或退稿);这种模式不只是累,那份专注的等待之苦也够受。反之,如果等待一篇论文评审结果的同时,一篇新的论文正在撰写或已经投出,则前一个等待不会太焦急,因为新的成果燃起了新的希望,给了新的等待。 那份等待的感觉 .专注 的等待有一种微辣的感觉,当等得不耐烦,却又逢干扰时,或会怒从中来,向学生向家人乱发一通火,然后再道歉。 急切的等待有一种微苦的感觉。因为需要等待的不是必然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失败的概率再小,也有可能失败。 渴望的等待是一种微酸的感觉,别人已经等到了,自己的消息可能明天才来,酸酸的。 充满信心的等待是一种甜甜的感觉,因为它建立在期望值P0.5 的基础上,等到的可能是期望的美好事物;在不确定中等待到了确定,殊为难得,才体现主观努力的价值。 酸甜苦辣俱全,这就是人生中的等待,这就是等待的魅力。 相关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长系列)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人生与算法 有一种映射叫岁月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到了新团队,没有事情做才是最难最难的--兼毕业生赠言 醒事”就在一瞬间 --- 一个真实的故事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9068 次阅读|25 个评论
沉念
fuyuxinhappy 2010-5-24 19:19
沉念 是否还要错过多次才知道自己应该不再犯错了呢? 是否还要沉默许久才知道自己应该不能等待着啊? 所见到的,所看到的, 都在内心折射或者反射出什么? 高兴,悲伤,感动,... 要把那些装在心底的凌乱, 暂且打包, 在遇到和触到的下一个时刻, 然后把它想念! 深深地想念! 心情得到舒展, 人却会在淋漓着全新的感受的时候, 浅浅的笑, 淡淡的伤。 不想错过,也不想再忐忑; 不想沉默,也不想再喧闹。 让自己的心, 变得冷点,如同这秋呼吹着的风。 错过的忐忑, 是因为我不想太多遗憾和不舍! 喧闹与等待, 是由于我还在蹉跎在迷途。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静静的等待
yhc511025 2010-5-23 17:51
静静的等待 , 等待天明的那天 ; 静静的等待 , 等待重逢的那天 ; 也许人生本就是等待 . 在等待中开花结果 , 在等待中枯萎死去 . 那你我等待着什么 , 等待着人生四大喜的圆满 , 等待着年华老去 , 功成名就 . 人的一生都在等待 . 也许是时机未成熟 , 也许是自我的放逐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97 次阅读|7 个评论
碎片
ymyangguang 2010-4-27 19:30
碎片 懒懒的漫步在人群中,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读不懂他们的表情,他们在我的瞳孔里放映着不同的片段,没有线能将他们串成串。 失去了判断力,感觉怯懦的阴影覆盖了我的坚强,一点点地难以逃离。 在等待的漩涡里挣扎着,只有一个欲望支撑着自己的生命。 在期盼中收到问候,就像迷失的叶子一接触到空气便在风中消尽了灵魂,一份洒脱和怅然代替了紧皱心灵的哀叹。 他是我的骄傲和归宿,是我灵魂的乐园。 一棵树只有将根深入大地才能立出一片苍翠。 身体只靠灵魂滋穿着,匍匐着。 梦缠绕了我。 生命因为曲折而不同寻常,也许能在漫漫长夜顶出一颗散亮的太阳。 我释然,只有充实才能快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等待、忍耐和无奈
BaoHaifei 2010-2-25 16:31
人生的等待、忍耐和无奈 鲍海飞 2010-2-25 还在等待吗?等待对手,等待朋友,还是等待女友? 有短暂的等待,有漫长的等待。 等待一个诊断,等待一个音讯,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季节? 等待变老,等待死亡? 等待树叶变黄又变绿,等待黎明黑夜去。 有时候,等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等待是一种痛苦。 等待会消磨你的意志还是增强了你的战斗力? 谁在等待?在等待谁?在等待什么? 有时候等到的是空虚和无奈。 等待会变成忍耐,等待会变成无奈。 忍耐什么? 忍耐失败,忍耐恶习,忍耐刁难,忍耐冷眼,忍耐屈辱。 可以忍耐一时,还是忍耐一世? 谁在忍耐?又在忍耐谁? 韩信受辱于跨下,何等的屈辱! 韩信懂得忍耐,韩信懂得等待,而这种忍耐没有变成可怕的无奈。 这种忍耐没有只换来一声感慨!韩信最终站到人生最高的舞台! 都说今天科技发达,是啊!网络早已经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宇宙飞船就穿梭在天地间。 但是,还有那么多的无奈! 有大的无奈。 有车不在车道上行驶,让交通警察无奈! 地震海啸无法预报,让地震学家们无言无颜又无奈,无奈只能等待两个板块的碰撞! 有规则不按照规则办事,让制定的规则成为空白,让规则学家无奈! 一个一个的癌症和顽疾,让医生们无奈! 还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没有温暖的地方,让社会学家和宇宙学家无奈! 还有某些国家怎么总是对你指手划脚,跟你耍无赖。 个人的无奈有时候只能是感慨!无奈和等待交织在一起。 无奈路面狭窄,无奈物价涨,无奈油价扬! 等待工资涨,等待油价下,等待路面宽敞! 无奈花落去,尘土扬。 叹青丝白,岁月窄! 星空望,月难摘! 人生要努力,自强,抖擞精神,振作起来! 莫要留下遗憾和空白。
个人分类: 随想|5188 次阅读|5 个评论
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的又岂止杨元元一人?
famingkuang 2009-12-16 15:01
两条毛巾打成死结,一头套在水龙头上,一头套在脖子上,狠劲往下一坐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就这么简单。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30岁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身亡采用的就是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自杀方式。 杨元元的死是知识改变命运论破产的前奏。在大学里,在研究生当中,有多少象杨元元一样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他(她)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命运又将如何? 鲤鱼跳龙门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龙的种群还需要扩充。当龙族已经形成,龙是龙,鱼是鱼已彻底分群之后,龙族的大门已经关上了,鲤鱼就是跳得头破血流,命丧当场也没有用了。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龙族空虚,龙门大开。鲤鱼们才有了跳过龙门而成龙的机会,经过六十年的演化,龙族已龙满为患,龙门也已悄无声息的关上了。从此之后,将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时代。 杨元元的死,只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开始。这一事件并不能唤醒人们的良知,新中国龙族新秩序的建立已经完成,再多人的自杀也不可能动摇这个根基。 鱼族们想要成为龙族的一员,只有等待,耐心的等待。。。。。。。等待下一次龙门大开的时候的到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3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合肥奇趣记(3)——重现等待的历史
jlxt33 2009-11-20 15:42
(三)重现等待的历史 坐在候机室里等待时,极其相似的历史的一幕出现在眼前。 15年前,毕业了,决定南下, 5月的一天,飞到了广州,要转往湛江, 到火车站买票,没有,只有票贩子的,担心上当,不敢买 到省汽车站、市汽车站买汽车票 都说由于刮台风道路不通,车没回来,没票卖 当时不知道台风的厉害,渐渐地广州也开始下雨了 扛着用30斤全国粮票换来的旅行袋,在蒸笼般的风雨中来回奔波 处在常常听不懂的环境中,意志力接受着考验。 最后,被迫多花了几十元从票贩子手中买了张火车票, 并用这张票进入了候车室,坐着旅行袋,盯着大屏幕, 到茂名和湛江方向的列车因故延误,请耐心等候 慢慢地知道了是由于台风,茂名地区的道路被阻断。 这是第一次被置于渺茫的不可控制的境地中,除了等候,还等做什么呢? 此时是晚上8点~9点,连续三趟开往北京的列车, 拖着行李的旅客,说着饶舌的北京普通话,从身边经过, 这么亲切的声音,穿透了冰凉的心,禁不住泪流满面, 终于知道了什么是乡音了,仿佛一下子理解了那万千游子, 当时真的好想上车返回了,不知道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心里一个声音在说:咬咬牙,坚持一下,这个坎儿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呢! 打消了返回的念头后,就耐心地等,凌晨过了,只剩下两列车的旅客了, 一天的奔波,身心俱疲,再也坚持不住了,铺两张报纸,枕着旅行袋睡着了, 这是多年来,旅途征程中,唯一的一次不顾形象,躺在了地上,而且睡的很香。 睡意朦胧中,隐约听到让湛江的旅客上车,赶紧起来跟着走, 听着喇叭里的车次又迷糊了,怎么282次变成了181次呢? 管他呢,反正就这趟车了,看到列车外的牌子知道是到湛江的了, 很干净,听着广播中的三语播音, 慢慢总结出广州音中2的发音接近普通话的1,只是音调不同, 看来没上错车。 再看看周围的旅客,拿出几小袋独立包装的饼干,喝一罐可乐,列车员端着托盘卖几样小吃和饮料,太斯文了; 以前见惯了,东北列车上,不论远近的,一上车就是烧鸡、白酒的豪放,列车员推的售货车上的啤酒、火腿肠、花生等堆得山一样高; 对比太强烈了,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啊。 第二天中午时分到达湛江火车站,小小的黄色的火车站(火车站已经重建了,明亮宽敞了数倍,像是地级市的车站了), 觉得比山西的人民公社的车站还要小和旧, 彻底推翻了我头脑中的湛江应该不比大连差的想象。 再看看街道,对台风有了感性认识了, 当然在96年经历更大的台风,那是后话了。 这次广州-湛江行,是我第一次来广东,第一次听到粤语(以前在电视剧中听过粤语歌,基本不算听过粤语),第一次经历不可预知的境地, 心中的烙印会留一辈子的。 没想到,这次在合肥再次经历了几乎同样的未知, 只是人成熟了,没有了害怕和紧张, 淡定和沉着了很多,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察, 同样的,心中的烙印也会留一辈子的 。
个人分类: 光阴故事|27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等待,只是因为无奈
liuxingguo 2009-9-1 21:18
中午有同时打电话问自科课题的事,因为他听说院里有同事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南大的一些老师也已经知道了课题立项的结果。 不过我真的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几天前,也听人说起过这事,所以就给自科基金委写了一封邮件,但至今也没有收到他们的回复;也许他们实在是太忙了,并没有时间来回复我们的邮件。每年都有那么多的申请者,如果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来回复邮件,解答问题,确实也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 但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是,等待结果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过除了等待,我们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办法。我想这次肯定有没有希望了;如果被立项的话,应该会有人告诉我的。就算别人不告诉我,自科基金委的同志也应该会在收到我邮件后愉快地告诉我这一好消息的,不是吗。既然他们不会邮件,也就是说,我课题没有立项,要回邮件,不太容易说得清楚,所以也就先拖着吧。 不立项就不立项吧,也许对我来说,课题这次没有被立项也许真的是一件好事呢。
个人分类: 原创作品|3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忍住了,别偷吃(上)
eloa 2009-7-24 21:49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7-22 21:00 原文 。译者:So随心,她的更多译作见 这 。 19世纪60年代后期,留着长长棕色头发,四岁的卡罗琳韦斯(Carolyn Weisz)被请进了斯坦福大学Bing幼儿园的一间游戏室。这房间跟一个大的储藏室差不多大小,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卡罗琳被要求在椅子上坐下,并从盘子里的棉花糖、曲奇和脆饼中挑选一种来享用。卡罗琳选了棉花糖。尽管她今年已经44岁了,但对于那些用玉米糖浆和明胶做出来的松松软软的食物,卡罗琳还是难抵诱惑。我知道我不该喜欢它们,她说。但它们实在太美味了!研究人员给了卡罗琳一个选择:她要么马上吃掉一颗棉花糖,或者如果她愿意在研究人员出去的几分钟时间里等一等,那么等研究人员回来后她就可以吃到两颗糖。研究人员说,如果卡罗琳在他外出期间按了桌子上的铃,他就会跑回来,卡罗琳就只能吃到一颗糖,另一颗要被没收。随后研究人员离开了房间。 尽管现在卡罗琳对于实验内容已没有了直接的记忆,科学家们也不愿透露有关被试的任何信息,但卡罗琳仍强烈怀疑她可以延迟获得满足。我一直很擅长等待,卡罗琳告诉我,如果你给我一项挑战或任务,我会找到一种方法去完成,即使这意味着不能吃到我喜爱的食物。她的母亲,凯伦索提诺(Karen Sortino)更加肯定地说:当卡罗琳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非常耐心。我肯定她会等待的。但她的哥哥克雷格(Craig)却未能表现出足够的坚忍性,他也参加了这一实验。克雷格比卡罗琳年长一岁,仍然记得等待过程中的煎熬。在某一时刻,我确实突然间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他回忆说。于是我就开始吃掉了所有的糖果。据克雷格所言,他还接受了小塑料玩具的相关测试如果他等一等就可以得到两个玩具不过他弄开了桌子,因为他知道那里有更多的玩具。我拿走了所有我能得到的东西,他说。我把它们席卷一空。此后,我发现老师们劝我再也不要走进实验房间了。 纵观这些进行了数年的实验,它们的确很折磨人,因为孩子们要挣扎力求忍耐得久一点以延迟获得满足。有些孩子用手蒙住眼睛或是转过身去不看盘子。另一些则踢桌子、拉辫子,有的孩子轻轻摩挲棉花糖,好象那是一个填饱了肚子的小动物一样。有一个头发梳得干干净净的小男孩,仔细环顾房间以确定没有人可以看到他,然后拿起一块奥利奥饼干,小心地把它分成两半,舔完当中的白奶油,再把两片饼干放回盘子中,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大多数孩子象克雷格一样,他们尽力抵制诱惑,但平均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一些孩子索性马上就吃掉棉花糖,负责这项实验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瓦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回忆说。他们甚至不会去按铃。还有一些孩子会直勾勾地盯着棉花糖,30秒以后就按铃。然而,大约30%的孩子会象卡罗琳那样。他们成功地延迟了获得满足的时间直到研究人员在约15分钟后回来。这些孩子在与诱惑作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抵制诱惑的方法。 实验的最初目的在于弄清是什么心理过程使得一些人延迟获得满足而另一些人索性放弃。在70年代初就Bing的研究发表了数篇论文后,米歇尔继续在其他领域进行了人格分析的研究。你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让孩子们不去吃棉花糖。 但有时候,米歇尔会问他的三个女儿在Bing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情况,她们都在Bing学习。这纯粹是为了打发晚餐时间而进行的对话,他说。我问她们,珍尼怎么样?艾里克怎么样?她们在学校表现如何?米歇尔开始注意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业表现与他们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能力之间的联系。他要求他的女儿用0到5的尺度标准对她们的朋友们的学业情况进行评分。将这些评分与最初的数据进行比较后,他看到了相关性。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个结果,他说。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向所有可以联络到的653个参与棉花糖实验的被试的家长、老师和导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这些被试当时还在读高中。他询问了所能想到的各种个性特征,从计划能力和预想能力到很好地处理问题并与同伴协作的能力。他还询问了他们的SAT成绩。 当米歇尔开始分析这些结果时,他发现低延迟者,就是那些很快按铃的孩子,似乎更有可能出现行为上的问题,在学校和家都是如此。他们的SAT分数也较低。他们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手忙脚乱,通常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维系友谊。那些能够等上15分钟的孩子在SAT的分数上平均,比那些只能等上30秒的孩子的SAT分数要高出210分。 卡罗琳韦尔斯是高延迟者的典范。她进入斯坦福大学进行大学本科的学习,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她是Puget Sound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与此同时,克雷格去了洛杉机,在娱乐行业做过各种工作,主要是制作工作。他近期还协助编写和拍摄电影。当然,我希望我能够更加耐心一些,克雷格说道,回首从前,有很多时候如果我再耐心一点,我也许可以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米歇尔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对这些被试进行随访直到他们快四十岁加里弗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奥兹兰艾杜(Ozlem Ayduk)发现低延迟性的成年人体重指数出奇的高,更可能染上吸毒的问题遗憾的是这有赖于自我报告。在人们愿意告诉你有关他们的情况和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表现上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他解释说。因此,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米歇尔与他的合作小组在去年将最初Bing实验中的被试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用fMRI仪器进行为期几天的实验。卡罗琳说她会参与在夏季晚些时候进行的扫描实验;克雷格在几年前完成了一项调查研究,但还是不得不应邀去帕洛阿图(Palo Alto,斯坦福大学所在地)。科学家们期望确定导致人们延迟获得满足并控制情绪反应的大脑特定区域。他们也进行了多种基因测试,寻找影响等待第二颗棉花糖能力的遗传性个性特质。 如果米歇尔和他的团队成功的话,他们将找到负责自我控制的神经环路。几十年来,当要预见未来生活的成功与否时,心理学家们都将原始智力作为最重要的变量加以关注。米歇尔争辩说,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控:即使最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做作业。我们真正想要用棉花糖测量的不是意志力或是自控的能力,米歇尔说。而是比那更重要的东西。这一任务迫使孩子们去寻找一种趋于有利情景的方式。他们想要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样才能得到呢?我们不能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怎样去认识它。 如果研究成功,米歇尔和他的团队就能勾勒出负责自我控制的神经回路。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都把眼光聚焦在智力上,把它当作预测被试日后成功的首要变量。而米歇尔认为,智力很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控制的支配:再聪明的孩子也得完成作业。米歇尔说:棉花糖实验的目的并非测试意志力或自控力。其目标比那重要得多。这项任务迫使孩子们设法让环境为自己所用;他们想要第二颗糖果,可要怎么才能到手呢?世界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我们对世界的想法是可以控制的。 瓦尔特米歇尔是一个纤瘦而又优雅的男人,头发总是剃得干干净净,脸上印着深深的皱纹。他讲话带着布鲁克林地区浓重的口音,而且他喜欢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当他在描述棉花糖任务的时候,他会模拟一个不耐烦的四岁小孩的肢体语言。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一些小孩可以等待而另一些却不能,那么你必须像那些孩子那样去思考问题,米歇尔说道。 米歇尔于1930年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谦逊的成功商人,对咖啡和世界语情有独钟,他的母亲长期躺在病床上,额头上还敷着冰块,用以缓和她脆弱的神经。这个家庭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被接纳,但当纳粹在1938年把奥地利吞并后,米歇尔还记得在学校里米歇尔总是被希特勒式的青年嘲笑辱骂;父亲由于幼年时期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而步履蹒跚,只能被迫穿着睡衣一瘸一瘸地在街上行走。德国接管奥地利几周后,在烧毁犹太血统的证据时,瓦尔特找到了一张长久被遗忘的美国公民的资格证,那是几十年前他的外祖父取得的。这份证明拯救了整个家庭。 全家移居去了布鲁克林,在那里米歇尔的父母开了家一元店。米歇尔进入纽约大学学习,跟着戴尔默舒瓦兹(Delmore Schwartz)和艾伦塔特(Allen Tate)学习诗歌,还与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一起参加了舞台艺术课程的学习。他还对精神分析学以及新兴的人格测验异常着迷,例如罗厦(Rorschach)人格测验。那就好象一台心理X射线仪,他说。你可以通过向人们展示一幅图片来解释这个人。尽管他被迫加入他叔叔的雨伞业从事商业活动,但他最终还是在俄亥俄州取得了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但米歇尔注意到,学术上的理论应用起来却很局限,对于大多数人格科学的无用性,他感到很受打击。他不愿像那帮愚蠢的研究生一样,靠一套毫无意义的测试就作出诊断。1955年,米歇尔得到了一个去特立尼达研究Orisha教神灵附体典礼的机会。起初他计划运用罗厦测试的方法来揭示被神灵附体的人的无意识状态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但不久米歇尔便对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产生了兴趣。他住到了一个平均分布着东印第安人和非洲后裔的小岛上;他注意到这两个群体对对方都有着很深的陈见。东印第安人会把非洲人描述成感情用事的享乐主义者,他们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为将来打算,他说,与此同时,非洲人会说东印第安人不懂得如何生活,会把钱塞进床垫里,从不享受生活。 米歇尔从这两个群体中抽出了一些孩子并要求他们做出一个简单的选择:他们可以立即获得一个巧克力条,或者如果他们愿意等待几天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大一些的巧克力条。米歇尔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种族跟生活态度并无关系另一些变量,例如孩子们是否与他们的父母同住,却被证明跟他们的生活态度有关但他们确实让米歇尔对延迟获得满足的问题发生了兴趣。为什么一些孩子可以等待而另一些却不能呢?是什么使得等待成为可能?不像那些泛泛的特质似乎做套人格测验就可以评估,自控能力虽然也可以被测量,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1958年,米歇尔成为了哈佛大学社会关系所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有关人格评估的研究性课程。米歇尔很快得出结论,现行的理论认为具有某种人格特质的人会表现出相应特质的行为,但现有的数据不支持这一假设。人格,至少按照当时的定义,根本不可能被可靠评估。几年后,他被和平部队(Peace Corps.)聘请为人格评估顾问。早年和平部队的志愿者曾惹了许多麻烦,很令人尴尬某人邮寄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着表达对东道国卫生习惯厌恶的言语所以肯尼迪政府希望用一种筛选方式来淘汰掉那些不适合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志愿者们要接受标准化的人格特质测试,米歇尔把测试结果与志愿者们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情况作了比较。他没有发现任何相关性;这一费时的测试什么也不能预见。就这一点来说,米歇尔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测试本身而在于它的前提。心理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特质,但当人格与环境无法分离开来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与我们自古至今对人格问题的看法是背道而弛的,他说道。 正当米歇尔开始分析他的领域所采用的种种方法时,哈佛大学心理系却闹得一片乌烟瘴气。1960年,人格心理学家提摩太里瑞(Timothy Leary)帮助启动了哈佛迷幻药项目,该项目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自体实验。米歇尔还记得研究生们摆课桌的地方却摆上了床垫,以及瑞士汽巴精化公司寄来的大包裹。米歇尔并不反对嬉皮士,但他希望现代心理学是客观严谨的。所以在1962年,瓦尔特米歇尔去了帕洛阿图,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 米歇尔身上有着某种深刻的矛盾性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几十年来一直在批判人格测试的有效性发明了棉花糖任务,这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却产生了发人深省的预见性。然而米歇尔认为并不矛盾。我一直相信,在一个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些一以贯之的东西是可被观察到的他说道,只是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米歇尔的一项经典研究记录了在某次夏令营中,儿童在各种情景下的攻击行为。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但米歇尔发现孩子们的反应取决于相互之间作用的一些细节。在同一个小孩身上可能同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被他的同龄人嘲笑时,他会猛烈回击,但遇到长辈的惩罚时,他可能很快就会屈服。而另一个小孩则可能对老师的警告置之不理,却与他的同伴相交甚好。当使用米歇尔称作如果那么模式的话,可以很好地对攻击性进行评估。如果某个孩子被同伴嘲笑的话,那么他将会带有攻击性。 对于这种相互作用主义的人格模型,米歇尔最喜欢用的比喻之一就是一辆小汽车正在制造刺耳的噪声。机械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总是先试着确定引起噪声的特定情景。当汽车在加速或者换挡,或者减速行驶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噪声?除非机械工能够确定汽车在什么场合下发出这种噪声,否则他根本不能找出汽车到底哪个零部件坏了。米歇尔希望心理学家们能象机械工那样去思考问题,观察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最大的困难在于要设计出一种能够精确模拟出与预测行为相关情景的测试。为了找寻一种更有意义的人格测试,米歇尔在1968年重新审视了自己十来年前对特立尼达儿童采用的实验方法。他自己也已经有了三个女儿,那项实验似乎也更重要了。小孩子完全是凭本能冲动行事,米歇尔说。他们开始不能等待任何东西无论是他们想要的还是他们需要的。但是随后,由于我观察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逐渐学会了怎样延迟以及怎样获得更多其他东西。 在196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成立了Bing幼儿园。教室被设计成了实验室,里面有一些很大的单面镜,那可以使研究人员很好地观察孩子们。学校的校长助理詹妮弗温特(Jennifer Winters)在二月份的时候带领我参观了学校的大楼。Bing幼儿园现在仍然是一个研究中心孩子们对观测他们的研究生很快就熟视无睹了温特并不确定米歇尔的棉花糖任务是否可以在今天被重复。近来我们在尝试做一个类似的实验,孩子们对可以在游戏室里吃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她说道,但是现在诸如如过敏、偏食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不太用食物做实验了。 米歇尔通过在餐桌上对他的女儿进行测试从而改进了他的实验方法。当你在调查一个四岁孩子的意志力时,小小的事物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他说。棉花糖应该有多大?用哪种曲奇饼干最好?经过了几个月的耐心改进,米歇尔形成了一套难度接近于延迟获得满足的实验设计。在1968年春天,他在Bing进行了首次实验。当我们一向孩子们解释实验条件时,一些孩子就想要放弃,我知道我们的实验设计应当做得更好一些,他说,孩子们知道这个实验会很难。 那时,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们等待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有多么想得到棉花糖。但很显然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那额外的一颗糖。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自我克制呢?基于成百上千个小时的观察,米歇尔得出的结论是,关键性的技能是注意力的策略性分配。耐心的孩子不会一直围着棉花糖转棉花糖是一种热刺激他们通过蒙住眼睛、假装在桌子底下玩躲猫猫或者唱芝麻街的歌来分散注意力。他们的渴望并未受挫它几乎被遗忘了。如果你总是想着棉花糖,想着它多么美味可口,那么你就会马上吃掉它,米歇尔说。关键在于不要老去想它。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地等待
dongkell 2009-3-19 09:51
孤独地等待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319) 又一年春回大地, 又一季花香满院。 天空不留丁点痕迹, 但它已刻入我的心间, 那欢快的笑声、那悦耳的歌声...... 你可知道, 为什么我午夜时分依旧辗转难眠? 为什么我炽热诚心依然激情不减? 因为我在等待,我的爱人, 你的倩影、你的笑容,再次出现! 我在等待, 孤独地等待! 你却永远的离我而去, 亦带走了我那童真的梦。 有人说,我们彼此是过客, 犹如做布朗运动的两个分子, 相撞又离开; 我却固执地相信, 那他山之石、灯火阑珊处, 我苦苦寻找的美丽佳人! 我轻声呼唤着你的芳名, 我翘首期盼着你的容颜。 我知道欺骗的和被欺骗的依然是自己, 不过我仍等待着, 就这样, 孤独地等待着!
个人分类: 诗词共赏|79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