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平竞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9世乒赛“马龙形象”和“诗雯”精神刍议
Hyq18936853798 2019-4-30 16:54
2019 世乒赛“马龙形象”和“诗雯”精神刍议 黄晓勰 (黄裕泉 黄裕权) 前言:世乒赛近百年55届的历史,今年马龙三冠王,刘诗雯首获金牌;前者是一马当先龙腾虎跃,暂且不表,后者是诗雯并茂,彰显的民族精神,光彩照人。暂且刍议如下; 请看下列图表:世乒赛近百年“冠、亚、季”军图表,这是反刍细嚼的原始资料。 从1926年开始至1971年是欧美称王,45年的统治时期 ,自1961年丘钟惠登顶,1971年林惠卿郑敏之包揽冠亚军起,至今的48年是中国人为主的称王时期。 我是球迷,是伴随着中国乒乓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代人,1959年容国团的男子世界冠军1961年丘钟惠的女乒世界冠军以及1971年林慧卿的女子世界冠军,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激情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现在虽已进入暮年期,仍然能激励我与中国乒乓共荣辱! 回味到2015年刘诗雯在世乒赛擂台上的行为和举动,既使我感动,更使我自惭形秽! 这要反刍一下2015年苏州世乒赛的历程,刘诗雯在女乒决赛的过程中,大角度的击球致使同台竞赛的丁宁扭伤了脚踝,当丁宁倒地的时刻,我以为女子冠军非刘诗雯莫属了,丁宁经过片刻休整后,虽伤,但不言败,若弃权退赛,刘诗雯则登顶获金牌冠军,于是丁宁带着伤痛坚持继续参赛;我以为刘诗雯可以乘人之危,投井下石,痛打同台的竞争者!与我判断相反,刘诗雯面对伤痛弱者的队友丁宁,则是 怜悯之心的心理本能的释放 ,致使身体动作僵硬变形,击球无力,接球失误,前后判如两人;因为手下留情,因而 情不自禁地反胜为败 ,终将伤者丁宁送上了冠军宝座!而自己则屈居亚军! 君子之风,成人之美"也是一种难得美德,刘诗雯堪称为这种另类“美德”的典范。 2015-2019 这段时期,刘诗雯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没有颓废,经过顽强地拼搏,刘诗雯在1/4和1/2的决赛中,以2个“11-0”彪炳近百年的女子世乒赛的史册 世乒赛,提供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竞技环境,历史又将刘诗雯和丁宁送到了同一个竞技的舞台上。同一个刘诗雯和基因型以及同一个丁宁和 基因型 ,基因型没有变化,但 环境 发生了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技术状态的变化,精神状态影响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又反作用于精神状态,导致 表现型 截然不同。 与上次相比,刘诗雯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不是同情弱者,而是 永不言败精神本能 地释放,遇强则强,一举将丁宁打到11比0地步,并且一鼓作气,在1/2的决赛竞技擂台上又以又一个11比0,将竞争者挑落马下,凭着 娴熟的技术技能 和 坚强的意志品德 ,最终登上了世乒赛的女单冠军领奖台而彪炳史册。 "玉不琢,不成噐",刘诗雯堪称为这种“大器晚成”的 “美玉”;而刘国梁则是现代“美玉”的总设计师;而马琳、李隼则是现代“美玉”的雕刻大师。 在竞技场上 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两种不同的荣辱观,两种不同的结果 ,我以为刘诗雯的“大器晚成”就是一种中华民族精神之作! 后语:高考改革40年的探索,能否借鉴乒乓强盛之路的它山之石,弘扬奥林匹克“ 竞争进取 ”的精神,弘扬奥林匹克“ 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管理 的竞争擂台,使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学子在 公开、公平、公正同台竞争 的考场上,弘扬奥林匹克的竞争进取精神。 当前众说纷纭的高考改革方案和举措,决不能弱化竞争的环境和学子的进取的精神……。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徐贲:权力的游戏,怎么玩才不会脏了手?
fqng1008 2016-4-29 09:04
乔治·帕潘德里欧(Georgios Papandreou)是著名的希腊政治家,2009年10月6日起任希腊总理,2011年11月11日因希腊债务危机而被迫辞职,是个玩政治游戏的老手和高手。他有一句名言,“人们把政治视为肮脏的游戏。政治是有难度的游戏,但并不必须是肮脏的游戏。我认为,我们正是需要让政治不肮脏。我认为,世界上的政治太经常被大利益绑架——在美国他们称之为院外游说。” 政治因为被“大利益集团”绑架而变得肮脏,大利益集团可以是企业集团的利益,也可以是党派的利益、家族的利益,可以是经济的利益,也可以是权力的利益。这些利益的游戏有符合它们自己合理性的规则,但是,倘若这些规则进入政治领域,就如同让篮球比赛规则左右了游泳比赛。政治之所以变得肮脏,是因为它没有按自己应有的规则来游戏,而是让别的游戏参和进来,变得趋腥附膻、污浊不堪,丧失了政治应有的高尚目标和道义价值。 如果说,政治游戏规则可能因其他游戏的侵入而败坏,那么,政治游戏,尤其是那种已经败坏了的政治游戏,侵入其他领域——法律、文艺、公众传媒、学术、言论、经济、科学、教育、体育,又会是怎样的后果呢?难道不是一样会败坏那些领域中应有的游戏规则吗? 一、游戏的“魔力圈” 荷兰社会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在《游戏的人》(Homo Ludens)一书中,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用“游戏”范围和范围内规则的概念,同样提出了社会不同领域活动区分的观念。他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我完足的活动,游戏的严肃性和自我意识在于,游戏者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可以称之为“魔力圈”(magic circle)的范围。他写道:“我们最感兴趣的一点是,游戏在何处进行。通常它是划在地上的一个简单的圆圈(叫dyutamandalam),但它具有魔力的意义(magic significance),防止各种欺诈手段,选手们在履行完所有义务之前不许离开它。有时候,会特别为比赛临时建起一个大厅,这个大厅即成圣地。摩诃婆罗多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建立萨伯哈(sabha)这个游戏大厅,在这里潘达瓦斯(Pandavas)将同他们的对手遭遇。” 《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花城出版社,2007年 赫伊津哈是在人类文化学的意义来思考“游戏”的。他把“游戏”视为与“理性”和“运用工具”同样重要的人类活动特征,他说,除了“智慧的人”(Homo Sapiens)、“劳动的人”(Homo Faber)之外,“游戏的人”(Homo Ludens)也将在人类的用语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同“工具制作”一样,游戏并非人类特有的活动或功能,不过在赫伊津哈的观点中,人类社会所有的文明发展,最早的形式都是来自“游戏”。他不仅将游戏当成一种人类本能的活动,而且更是从文化现象的角度来探讨游戏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赫伊津哈甚至认为,人类社会中现存的所有文化形式,包括法律、战争、学术、诗、哲学、艺术等,其实都与人类的游戏有着内在的关系。游戏的人类文化精髓和原创精神在于“自由精神”与“公平规则”的有机结合。 现当代文明逐渐丧失游戏的原创精神而变得日渐浅薄,赫伊津哈对此感到忧虑。他认为,一种看似“游戏”,但实则是“幼稚”(puerilism)的心态已经逐渐主宰了当代的文明,主要是由于“官方幼稚主义”的推动。他指出,“这种仿佛是青春期的心理和行为,看来已统治了文明生活的大部分领域,……它们现在占满了我们的文明,并以毫不掩饰的麻木不仁来自我宣扬。这类习性中,群体习性也许最为强大,也最令人惊骇。它产生出最低级的幼稚主义”。 一种表现是“大喊大叫或种种庆贺呼号、穿戴证章和各种政治性装饰与制服、以行军队列或某种特别的步伐行走,着迷于空冗散漫的集体性巫魅和宗教仪式”。把军队的那一套搬到社会的其他领域和活动中来,学校、政府机构、生产单位、媒体机构,都执迷于“正步走”和“请检阅”的仪式。 另一种表现与此“在心理上与此极为类似”,那就是“对浅薄娱乐的贪求、粗糙的感觉主义”。“群众集会的欢欣、群众示威、游行”迎合的是民众粗糙而幼稚的娱乐偏好,许多伟大民族因此逐渐失去了残留的荣誉感、幽默感和礼节观念,变得虚荣、浅薄、浮夸、愚昧、猥琐、傲慢、华而不实,这些都是文化幼稚的表现。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是社会文化成熟的表现。魔力圈(magic circle)在游戏与它之外的事物,包括在不同游戏之间,划出了疆界。在游戏中,魔力圈经常是某种有形的空间,如棋盘、竞技场、角斗场、运动场地、舞台、祭坛。魔力圈不仅有空间的界限,而且还有时间的界限。时间界限规定游戏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把游戏在时间上与日常活动划分出来。游戏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魔力圈里发生的特定活动。魔力圈的存在联系着游戏的人为规则或惯例常规。规则或惯例只适用于在魔力圈内发生的特定游戏活动,没有在魔力圈之外的效能。 重要的文化活动也都是在特定的魔力圈里发生的。庙宇、教堂、学校、报社、体育、文艺、股票市场都是如此,不同的魔力圈内规则虽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魔力圈内的规则是在游戏之前就设置好的,必须由游戏者共同遵守,不允许任何人“独玩”或控制游戏规则,也不允许外在势力对之进行干涉或改变。游戏规则产生游戏的理想样式和具有权威的规范标准。例如,游戏竞赛要求参赛者从一开始就机会均等,棋局开始时双方的棋子是一样的,这样才能避免一方在一开始就处于吃亏的境地。 游戏的竞争必须是公平的,称作为“公平游戏”(fair play)。赫伊津哈强调,公平是游戏最基本的伦理价值观,认真坚持和无条件地落实公平原则,使得最轻松的游戏也具有严肃的一面。游戏不仅考验游戏者的力量、智能、努力、坚韧、耐力、灵活性等等,也考验他们是否诚实、守信,是否能平等、公平、坦荡、尊重对手。任何被视为公平的游戏,都有一个伦理层面,也都包含以这些伦理原则对参与者行为所做的经常评估。 游戏魔力圈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社会性的良好秩序提供了一个范本(学校的体育精神教育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良好秩序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就是规则,制定规则的人不能同时也执行规则。法律不能朝令夕改、公器私用,更不能允许特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它之上。若非如此,法治的游戏就会被毁掉,因为它单纯是为了权力的目的,而根本无视权力该有的方式。权力不等于正义,就如同竞赛不等于游戏。如赫伊津哈所说,“竞赛不仅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且是‘用’某种方式或手段来干的。人们争相要成为第一,靠力量或敏捷,靠知识或靠财富,靠神采出众,慷慨大方,靠贵族血统,或靠子孙众多。他们用体力或臂力来比,或者比理智、比拳头,以奢侈的铺张陈列互相攀比,说大话,自吹自擂,用漫骂最后还用欺诈和诡计。照我们的想法,欺骗作为赢得一场比赛的手段会使之失去游戏的特色,整个地毁掉这场比赛。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游戏的要素就是坚守游戏规则——即公平竞争”。 二、从游戏的“魔力圈”到公共社会的“诸领域” 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公平竞争”规则,美国政治学家沃尔泽(Michael Walzer)称之为“领域正义”;而区别不同“魔力圈”的则是沃尔泽所说的“领域区分的分离艺术”。人类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中的正义观都不能强行代替其他领域中的正义观,这就是一种每个领域应该遵守自己的正义观。尊重各个社会领域自己的合理规则,让不同领域的正义观同时存在,这便是有利于所有领域健康发展的“多元正义观”。 沃尔泽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其贡献不在于造就原子型“个人”,而在于它提供了“绘制(现代)社会和政治世界地图”的工具。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它也展现出不同的方面,如宗教、政治、经济、家庭等等,但这些都交织为浑然一体的世界。因此,“教会和国家、教会国家和大学、公民社会和政治团体、王朝和政府、公职和财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家庭和店铺等等,它们都见怪不怪地合二为一,不可分离。” 现代社会要求实行“区分的艺术”,在原先浑然不分的社会中划出不同领域间的界限,逐渐绘制出我们至今仍在沿用的“社会政治地图”。 这张地图上最重要的区分就在教会和国家之间,这一区分造就了一个“宗教领域(公共和私人礼拜、聚会和良心),在这个领域前政客和官僚必须止步”。 在宗教领域中,信徒享有不受外力强迫的自由。一个人的灵魂得救或不得救,或者根本不在乎是否得救,都是他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信仰和良心的自由。 同样,教会国家(或者国家教会)和大学的区分造就了学术自由,教授在教育领域中就像信徒在宗教领域中那样拥有他自己的自由。在中世纪,大学和教会(或教会国家)浑为一体,大学里的学生和教授是特权群体,享有僧侣的身份,不受世俗惩戒的约束。正因为大学和教会(或教会国家)没有区分,学者们也就不得享受异端思想的自由。现代大学成为知识领域的一部分,学生和教授失去了僧侣的特殊身份,但却获得了领域中的绝对自由(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在私底下还是在公开场合,学生和教授都可以自由地批评社会或质疑主流思潮。 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活领域越来越分明的区分。韦伯的现代社会理论帮助人们形成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领域的区分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现代道德发生剧烈变化的主要原因”。 经过区分的宗教、经济、政治、科学和文艺领域,它们各自发展出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如信仰、利润、权力、客观知识、美和创新,等等。沃尔泽多元正义论所依据的现代社会领域区分和韦伯的现代化理论是一致的。可是,沃尔泽强调的不是社会发展的自动趋向,而是民主宪政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他所观察到的领域区别也比一般现代化理论的更为具体,更为多样。 政治与经济领域的区分造就了经济竞争、自由企业以及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领域。以商品市场为例,“商品的买者和卖者都有自由讨价还价,以任何价格买卖任何物品。国家官员不得加以干涉”。在这个领域中“不存在什么正义的价格,至少没有谁可以去强制规定什么是正义价格。同样,谁也不能禁止奢侈浪费或高利剥削,谁也不能强行规定物品必须品质优良或使用安全,谁也不能制定最低工资规定,等等。” 只要卖家不弄虚作假,不胁迫或引诱买家成交,以任何价格出售任何劣等商品,皆不违反自由买卖原则。“消费者协会”也不得规定商品的合理价格或必须达到怎样的质量,它只能为买家提供信息,帮助买家自己做出买或不买的决定。顾客一切都得自己当心,自己负责,这体现的是“自由必有风险”的原则。 同样,家庭和国家的区分废止了王朝政府。政治权力不再是世代相袭的特权。以前,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当皇帝,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当国家主席或总理(至少在理论上如此)。由于政治社会地位与祖传的身份、地位和财产之间有了界限,于是就产生了“公职”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人具有同等的竞争职位和发展专长的自由。个人的命运从传统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成了一条可以选择、可以争取的成功之路(至少也是在理论上如此)。 对一般人来说,国事和家事的区分还造成了个人和家庭领域的自由(它往往被过分狭隘地只当作是性自由)。个人领域颇为宽广,只要不强奸,不放火,不杀人,一个人有自由在家里会任何朋友,读任何书,以任何方式谈政治,骂总统,或者教育子女,等等。没有这种自由,人们就是呆在家里,也会胆战心惊,生怕随时被人告发(就像文化大革命时那样)。 从社会活动的领域规则(即“领域正义”),而非抽象正义原则来看,社会中并不存在某种统一的、行诸任何领域都有效的正义原则。每个具体的领域都有它自己约定俗成的正义,因此具体的正义是多元的。沃尔泽指出,每个领域中都有某种主要的交换,授予或分配的物品。确定什么是某领域中的这种“特殊物品”,也就是确立对这物品的分配原则,即分配正义。 例如,如果我们把医疗保健领域中的特殊物品认作“健康”,那么它的分配原则就是“需要”(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得了病需要治疗,有钱没钱都得治。这就是领域分配物品包含分配原则的意思。如果金钱和商品的自由交换原则进入了医疗保健领域,把医疗当作“商品”,有钱的治病,没钱的等死,或者有钱的小病大治,没钱的大病小治,那么有钱人在金钱商品领域中的优势就顺利地转化为医疗保健领域中优势,这就形成了一个领域对另一个领域的宰制,破坏了另一个领域中应有的分配正义。 三、自由和平等是社会诸领域的共同价值观 赫伊津哈提出,“游戏的要素就是坚守游戏规则——即公平竞争”,这是一个适用于所用公开、公平游戏的原则,而不是某种游戏的特定规则。同样,虽然社会不同领域之间有所区别,不同领域有自己的“正义观”,但是,各个领域也还是有与其他领域一致的原则,那就是,无论哪一个领域中的参与者个体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属于人的尊严。 领域区分的艺术,它的第一原则和第一前提都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社会和国家也才有可能合理地要求个人担负起他的责任。领域区分的艺术不仅造就了自由,而且也造就了平等。人的尊严是安置于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 宗教自由消除了政治和神职官员的强制性权力,这既形成了由世俗信众主导的自由教会,也使人人能平等地为自己的灵魂负责。 学术领域中任何人都必须以理服人,不得以暴力强制他人。学术自由造就了“学问”、“知识”或“真理”面前的人人平等。 公职服务领域的自由同时确立了应以才德和能力,而非部属、门庭、裙带关系加入竞争的平等原则。 私人或家庭生活的自由使得国家不得干涉任何人的私生活,而不只是权贵者的私生活,这就是人人私生活的平等。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领域的区分,自由和平等方能在每个领域中同步发展。因此,沃尔泽强调:“事实上,自由和平等是一个意思,我们可以说,(经过区分的)现代社会既享有自由也享有平等,但条件必须是任何领域中的优势不能转化为另一个领域中的优势,”也就是说,“要讲区分就得坚守区分,政治权力不得左右教会,宗教不能牵制国家,以此类推。” 现代社会中诸领域的区分主要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的。如果自然的不同就等于人为的区分,那也就无须实行“区分的艺术”了。区分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但维持和确保领域间的区分却是民主和法治的国家在管理社会时应尽的一项职责。 政治权力对社会正义造成破坏,是否应该归咎于政治权力(即国家政府)本身呢?对这个问题,多元正义观与自由主义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把政治权力本身视为一种对自由个体的威胁力量,认为权力即腐败,绝对的权力即绝对的腐败。自由主义要求国家对社会的干涉越少越好。多元正义观认为,自由主义低估了国家权力对维护整个社会正义和不同领域正义区分的责任和作用,当然,这是指民主宪政制度下的国家权力。 沃尔泽指出,自由主义为保护个人不受国家权力的侵犯作出过历史的贡献。但是,在正义问题上,需要保护的不是个人,而是独立自主的社会领域,这包括政治权力领域本身:“很清楚,政治权力自身就需要保护,以免遭国外和国内势力的篡夺。一旦权力被一些家族、僧侣、官僚、富豪篡夺并把持,国家(权力)就不再自由。” 因此,国家权力必须有民主宪政的保障。具有这种制度条件的必定是不受家族、宗教派别或少数技术官僚精英控制的国家,“在复合社会中,自由的国家与其他的领域是分离的。自由的宗教掌握在信众手里,自由的大学掌握在学者手中,自由的公司掌握在工人和管理人员手中,同样道理,自由的国家必须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 自由主义习惯于把自由市场当作对抗政治专制、自动形成民主社会的力量,它因此错误地以为,经济自由必然会带来政治自由。沃尔泽对此告诫道:“政治专制被废除以后,财富本身便会成为专制的形式,对此我们必须看清楚才行。” 他更是警告说,经济领域的发展与成功可能为金钱统治打开大门,造成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腐败。金钱可以影响和控制政府官员、操纵各级政策和决策,让有钱人肆意剥削、压迫和凌辱无力保护自己的弱势阶层。沃尔泽称此为金钱财富的“三重高压统治”。 沃尔泽强调,如果不幸陷入这样的恶劣困境,那么,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有效的自由市场。自由市场不是让金钱财富为所欲为,“它需要有一个积极的结构。自由交换并不能维持它本身。它需要由制度、规则、规范和习惯行为来维持。” 自由市场领域正义,它所受到的威胁不仅来自政治权力的宰制,还来自自由主义者所鼓吹的绝对私有制。沃尔泽指出,“无限制的财富威胁到一切领域体制和公民社会的所有实践,”包括学术、教育、就业、公职等等。而且,这样的财富及其诱惑是造成整个社会制度下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金钱经济和权力政治都可能成为肮脏的游戏,之所以成为肮脏游戏,是因为起先有人不遵守公平的规则,并因此得利,随后不遵守的人越来越多,形成破坏规则者生,遵循规则者死的囚徒困境,终于谁也不再拿规则当一回事。 因此,肮脏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的正当规则遭到了破坏。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更坏的情况是,为游戏设置的规则本来就不够正当、公开和明确,因此受制于不公开的潜规则,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为某些游戏者量身定制,要么规则的执行者自己就是规则的设定者,要么就是为了特定游戏者的利益明知故犯地从别的游戏强行搬用过来。这样的规则不仅无法遵守,而且,就算是遵守了,也无法维护正当的游戏。 篮球规则不适用于游泳的道理谁都能明白,权力政治规则不适合社会其他领域的道理也不深奥,只是囿于利益,明知故犯罢了。 参考文献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多人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61页。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第229-230页。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第55-56页。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olitical Theory 12: 3 (August 1984):315-330, p. 315.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15. Agnes Heller, General Ethics. New York:Basil Blackwell, 1988, pp. 148.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16.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21.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26.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21.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22. Michael Walzer,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 322 (本文原标题:《篮球规则适用于游泳吗》)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称评定的非同行竞争是我国学术腐败的主要根源
热度 16 陈小斌 2012-6-25 23:25
职称评定,在我国当前学术价值评判中起着决定的意义。所谓一锤定音,就是指的这个东西了。平常你说得再响也没用,如果你职称评定没通过,世俗的眼光中,那你就是失败了。 我现正在野外,闲话少讲。在天朝,很多单位都一样,拿地震局做个例子。 地震局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实际上都是非同行最多也只是大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小同行之间的竞争。 这会产生生么问题呢? 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无所谓竞争。因为大家做学问,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的对话,犹如鸡同鸭讲,那还有什么可竞争的呢?你说你重要,我说我重要,到底谁重要? 很简单的问题,地震局里面搞活断层探测的,和搞地球物理测深的,这些学者之间如何进行竞争对比呢? 我有次在所里讲地球物理正反演,讲自己在正反演算法方面所做的工作,搞地质(活断层探测)的人就发问了:你搞这个正演、反演到底有什么用?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大汗,一时没法解释。我只能说,正演是地球物理的基础,反演是地球物理的核心,我搞这些具有多么多么重要意义云云。但是这些只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搞地质的人又怎么能理解地球物理正反演所体现的学术价值?就像他们搞的某个地方发现了某条活动断裂,每年运动速率多少多少一样,我们也无法体会到其具体的科学意义。因为在地球物理工作者看来,局限于特定的某个地区、某条具体断裂的活动习性的研究,只具有生产性意义,而不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而在地质工作者看来,“不注重实践”的正反演算法研究,基本上就是数字游戏而没有具体的实用价值,哪怕是反演这类直接和实践挂钩的地球物理核心技术的研究。 这就是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对于学术价值评判的显著区别。 但是,在现今的职称评定体系内,具有职称评定资格的单位,都是事先确定了相应职称的人数,然后在各个不同研究领域之间进行选拔。这种职称评定方式,不仅带来了严重的不公,而且也为腐败敞开了大门。因为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无法量化评比,存在着无数多的模糊地带,那么手里握着大权的人,就有着油水捞了。模糊地带的东西,所谓的规则都是不确定的,是可以根据形势需要而随便改变的。 据说,在日本(其他国家俺不知道),一个课题组,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教授,只要这个教授不走不退休,那就不会评选另一个教授。课题组的其他人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水平够得上一个教授的水平,那你就可以不在这个课题组呆,要么自己独立搞一个课题组(这个需要整个研究机构充分的讨论,是否有成立独立研究方向的必要),要么就离开这个单位,到另外一个单位去担任课题组组长(教授)。余下的人,那就老老实实地呆着,只要教授没有退,那就只好做副教授以下的职别了。 如果老教授终于退下去了(或者走了,总之是不在这里称王称霸了),这个教授的职位,才可能进行竞聘。前来参加竞聘的人,有的是本课题组以内的,有的是课题组以外的,大家在一起相互竞争这个教授的职位。与中国当前的职称评定相比较,这个竟争的最大优势,就是这个竟争完全是在小同行之间进行的。小同行之间,谁行谁不行,大家实际上都是很清楚的。我们可以面向全国或者全世界进行小同行评议,将竞聘者中那个最合适的人遴选出来。 然而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单位内,职称评定都是在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进行的。就像在地震局,搞安评的、应急救援的、灾害防御的、地震预测的、地震前兆分析的、地球化学的、地质的(活断层、大地构造等)、地球物理(重、磁、电、震、GPS、构造物理等等)的、工程地震的等等放在一起比高低。这个,怎么比啊?连上帝都不知道谁水平高谁水平低了。即使是地球物理内部各专业之间,比如地震测深和电磁测深之间,有着如同天堑一样宽的鸿沟,大家都不能准确评价对方所做工作的学术价值。 而在地震局的职称评定中,评审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比上述列的还要多很多)。那么怎么办?只好看着谁更顺眼就选谁。然而,怎么确定谁更顺眼呢?这个就很有学问了,但与真正的被评审者的学术水平没有半毛钱关系。除了数数(数SCI数、项目数、获奖数等等),就是看跟谁熟了(哪怕是因为这个职称评比才脸熟起来)。这后一条,大家都懂是怎么回事。 因此,非同行或者大同行之间的非理性竟争,是当前中国学术不公和腐败的主要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作法,限制教授名单。一个课题组,只有一个学术带头人,也就是只有一个教授。在不增设新的研究方向之前,这个教授就是终身制的,除非他走了、退休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在这个职位了,否则就不聘请新的教授。这样就使得职称评定的竞争都发生在小同行以内,因而才有可能实现公平的竞争;否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量化措施,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审制度,只要竞争者不具有可比性,一切都只能是空谈,都无法避免学术评定不公和腐败的产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学术腐败,主要还是制度层面的,而不是文化层面的。制度层面的东西,往往比较好解决,而文化层面的东西,则很难很难解决。拎清制度问题抑或文化问题,可能是中国进一步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但这个基本上是拎不清的,因此我对中国的改革前景很悲观。而在学术方面,或许相对容易一些吧。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6753 次阅读|35 个评论
公平竞争、有序流动、奖罚分明
Fangjinqin 2011-7-10 14:36
公平竞争、有序流动、奖罚分明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7/t20110709_79816.shtml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4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旷新年事件与公平竞争的文化土壤
热度 1 陈小斌 2010-3-7 14:57
旷新年进清华中文系应该是属于公平竞争得到的职位。当年还有几位和他一起竞争同一个职位,据说清华把这几个人向全国同行征求了意见,根据反馈意见确定选择了旷新年。这是一个完美的公平竞争的过程,无可指责。 据说,书呆子旷新年对这一过程一点也不知情,他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踩着另外一些人进清华的。 然而被踩的感觉很不好,可能在记忆中储存了起来。数年后旷新年事件的爆发据说与这次竞争很有关系。 我希望以上说法不是真的。然而,在现今的中国,要排除这种可能却是很难的。所以对于中国人哪怕是口口声声鼓吹公正公平的上层知识分子,也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常常将一些简单纯粹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看得过于严重,并结下私怨,影响到其不该影响的领域。文革中知识分子整知识分子,其中很多可能出于这种心态。 摩罗说中国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有读书人。这当然是文人式的武断和咬文嚼字,当不得真,因为没有实际意义。摩罗把旷新年事件归之于体制的不合理。但体制来源于文化。如果旷进清华中文系真的是旷新年事件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文化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旷之进清华在程序上完全公正,只是失败者对程序的结果不认同,并对程序结果中获利的一方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这显然属于文化而非体制的范畴。 因此,我们不仅倡议程序公正,还要倡议对公正程序结果的认同和接受,哪怕对自己极其不利。而这,是一种软的价值认同,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只能从软的文化思想的角度来使人们产生这种意识。这当然比做到程序公正要难得多。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85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此等“省部共建”大学是走回头路
lgmxxl 2010-1-6 10:34
上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全面突破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留下来的、以条块分割为特征的高教管理体制,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央除教育部保留72所大学、科工委保留7所、中科院保留1所、卫生部保留1所外,大部分大学都划归地方管理。这在当时是高等教育五大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中央政府的强力改革,以调整、共建、合作、合并八字方针为指导,全国改变了原中央部属360多所高校的归属问题。中央希望通过高等教育的大调整、大行动,带来高等教育的大变革、大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些部属学校划归地方后,积极投入到地方建设中来,当地政府也给予了较大支持。应该说这次改革是理顺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利于高校的发展,利用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样也是在上世纪末,中国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一些高校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由于指标有限,所以教育部又通过省部共建的方式加大了对一些特殊高校的支持力度。2004年,教育部经过认真、慎重的论证和研究,决定与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共建一所地方所属大学。此举旨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类高校前后有20多所,包括河南省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疆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大学;江西省的南昌大学、井冈山大学;贵州省的贵州大学;西藏自治区的西藏大学;青海省的青海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的石河子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大学;云南省的云南大学 ;山西省的山西大学;陕西省的延安大学;吉林省的延边大学;河北省的河北大学;湖南省的湘潭大学;浙江省的浙江工业大学。其中一些大学已经升格为211工程大学。 我认为以上两项改革都有其进步意义,是有利于高校均衡发展的一种改革和举措。在这种省部共建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省部共建大学形式正在进行,即由中央教育部之外的部委与原来的部属学校的当地政府共同建设原部属大学,我认为这种形式的共建是走回头路。载止到目前,农业部已经与几乎所有的各省农业大学所在省签订了共建协议。而河南的其它几所原部属学校也于近几个月签订了省部共建协议,这些高校包括河南省与水利部共建华北水院、农业部与河南省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粮食局与河南省共建河南工业大学等。签订这些协议的目标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对大学来讲,可以进一步获得省里的支持,原部委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项目和资金;对政府来讲,又多吸收了中央的资金;对原部委来讲,又多一个孩子,凡正国家的钱的给谁都一样,为何不给自己的孩子呢? 在这些利益共粘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历史的倒退、管理体制的混乱、无序竞争的产生、大学活力的消失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十年的运行后,已经基本成为惯例,可现在却有些失衡了。那些没有共建的大学怎么办?它们将得到少的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这是体制的混乱、无序的竞争的结果,是靠关系、关人脉的一种资源分配。这种分配将打破现有的状态,不利于当地大学的均衡发展;同时,在娘的怀抱中,永远也不会成长大人,这些再次受到庇荫的大学,将因毫不费力的项目、资金而失去进一步进取的活力。就是各部委,也因此共建而不能站在全局、全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会在项目安排上对这些大学进行偏袒,而把更有实力的大学拒之门外,长此下去不利于全国的科技进步。 真希望那些共建的大学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要为伸手即来的项目锁住了手脚和进取的头脑;希望那些部委能公平地对等非部委高校的竞争;希望当地政府对那些没有共建的高校给予更多的关怀;希望教育部能规范这些省部共建。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3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看招聘的门槛
jing 2009-5-29 17:30
快要毕业了,看到不少招聘单位需求的是985,211工程的毕业生。心头寒意涌涌。我本科毕业的学校是不入流的。招聘时人为的设置门槛不知道是不是歧视,如果是,是不是应该由政府出面制止一下了。当然,歧视恐怕会是无处不在的。但是骡子是马,总应该让人都有机会溜溜吧,连溜的机会都不给,是不是太不人道了。毕业的博士生应该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个基本的认识的。就说我,我觉得我如果进比较好的高校,恐怕压力会很大。自己肚子里东西还是不多的,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下方法,有一些做科研的体会,我觉得这是我继续努力的基石。如果能进比较好的地方,我进去后的压力会接踵而至,但我努力面对。如果进相对差一些的单位,我会努力提升自己,做出成绩。不过,我想说的是,用人单位呀,给大家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吧,不要用一些很简单很伤害人的规则来限制我们。你们当然可以免去不少选人的成本,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失误的可能,但,社会的秩序,游戏的规则,恐怕是个长远的东西,坚持下来还是有用的。请三思而后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65 次阅读|5 个评论
前苏联李森科事件的教训不能忘记
杨学祥 2009-5-13 04:35
引进观点还是引进规则:前苏联李森科事件的教训不能忘记 杨学祥 科学家在国外 , 需要和许多不同观点的同行公平竞争 , 错误被不断修正 , 在采纳众人的智慧观点之后 , 离事实的真相就会越来越近 ; 科学家到中国被树为绝对权威 -- 科技皇帝,一鸟入林,百鸟压音,没有竞争对手,变得越来越专横跋扈,似乎自己就是真理化身,把不同的观点都说得一无是处,一句话,一篇文章就能否定别人几十年的科研成果。这哪里有科学精神,哪里有公平竞争?桔生南为桔,桔生北则为枳。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权力参与科学争论,取胜者不是科学,而是权力本身。前苏联李森科事件的教训不能忘记,它使前苏联的农业科学倒退了几十年 。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不同学术观点数以万计,单方面仅仅引进每个学科的一种观点鼓励支持,是搞科学竞争还是搞非科学垄断?谁能把一个国家正常的科研环境(包括公民文化、官员素质、教育程度、历史传统等等)全部买下来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换句话来说,你能引进顶尖的科学家,你也能引进适于科学家成长的科研环境吗(特别是必不可缺的竞争对手)?正确的科学观点不是科学家本人闭门造车杜撰出来的,而是不同观点公平竞争的产物。当一个国家的科学界只存在一种科学观点,科学还存在竞争吗?科学还能发展吗?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史,只是存在先进和落后的差别而异。没有科学的民族不可能存在到今天。 继承本民族科学文化的传统,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科学的精华,才能使本国的文化科学不断发展,否定了本民族的科学发展历史,就等于否定了本民族学习和发展科学本身的能力,自己不能造血而靠不断输血来维持生命的病人,其生命能延续多久?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李森科的沉浮与苏联遗传学(转发) . 发表于 2008-6-12 20:13: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8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239 次阅读|5 个评论
运用反垄断法杠杆维护公平竞争
黄安年 2009-3-19 20:33
运用反垄断法杠杆维护公平竞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9 日发布 我们知道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需要处理好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垄断和竞争的相互关系,这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 , 也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认真处理的。垄断和竞争是相互交替和日趋完善的 , 这是在垄断和反垄断的激烈争斗和竞争和不公平竞争中共生、互补和完善的。垄断组织最为发展的美国 , 同时也是反托拉斯立法最为发展和健全的。 垄断组织最为发展的美国 , 同时也是反托拉斯立法最为发展和健全的。从 1890 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立法到 1914 年的克莱顿立法 , 再到 1950 年塞勒 -- 凯弗维尔法 , 以及 1976 年的银行控股法等 , 反映了美国反托拉斯立法的逐步完善。与此同时 ,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 , 逐步完善公平竞争的法规 , 保护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 , 克服垄断和不公平交易的弊端。垄断和竞争的协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处理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黄安年 : 《美国完善垄断和公平竞争立法的历史演变》 , 载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 : 《美国历史问题新探 ---- 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我国反垄断立法是 2008 年的事,运用反垄断立法来维护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可口可乐兼并汇源事件,这意味着我国 运用反垄断法杠杆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样的对于任何发达国家也会采取的通常做法却被歪曲为是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为住,市场为辅、民族主义情绪、反垄断做法独一无二,实在是奇谈怪论。 运用反垄断法恰恰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障贸易自由。有人称美国可口可乐兼并汇源事件合占 20% 左右并不存在垄断行为 ,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垄断包含相对垄断和绝对垄断两中含义,作为最大份额的 % 自然有垄断之嫌。 所谓政治为住,市场为辅之说 , 也难以成立,这是运用反垄断法采取的措施 , 是一种经济政策行为 , 而不时诉诸政治干预手段。 所谓民族主义情绪之说 , 更是把网民情绪和反垄断决策混为一谈 , 不足采信,今天西方国家有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控股,目前运用反垄断干预兼并仅次一项,比起西方国家的比例要小得多 , 并未停到所谓民族主义情绪的渲染。 反垄断做法独一无二说更是无法自圆其说。在美国这种做法已经行使了 119 年 , 怎么是独一无二呢。当然我国实行反垄断法仅仅开始 , 还缺乏经验和需要逐步完善,这不能作为职责和否定运用反垄断法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的理由。 美国 R. 凯夫斯教授曾经把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比作交通规则。他说 : 大多数公民并不认为违反交通规则是严重的犯罪。警察倾向于惩办最肆无忌惮者 , 随时可以逮捕违章者的警察的可能在存在确实使得司机们一般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反托拉斯法像一柄尚方宝剑悬挂在每一个企业者的头上 , 可以限制企业者行使垄断力量的动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 附文: 2009 年 03 月 19 日 09:41 汇源交易被否决 外资信心恐遭打击 中国政府以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 (Coca-Cola Co.) 斥资 24 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果汁生产商的交易,此举有可能给那些在中国寻求并购机会的外国人浇了盆冷水,并有导致其他国家如法炮制阻挠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 中国商务部周三的这项决定,使一项本应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商并购中国企业案胎死腹中,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打击。该公司原本希望它对北京奥运会的高调赞助能使自己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获得丰厚回报。 律师和投资银行家们说,政府的这项裁决是中国《反垄断法》的牛刀初试,它损害了中国政府反对保护主义障碍的公开立场。时值全球经济衰退之际,这些保护主义壁垒正引起各方的高度警觉。 美国律师事务所 WilmerHale 北京办事处的律师莱斯特罗斯 (Lester Ross) 说,这一裁决传递了一个非常负面的信息。与这桩收购交易无关的罗斯说,他认为中国政府是在保护主义驱动下做出这一裁决的,而公众对一家外国公司收购一个中国知名品牌的愤恨又对此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在美国市场销售增速放缓之际,中国政府的这一裁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扩张战略遭遇了挫折,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墨西哥和巴西的该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可口可乐首席执行长穆泰康 (Muhtar Kent) 目前正以更大力度推动该公司将触角从传统的汽水业务延伸到果汁领域,收购中国汇源果汁正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果汁饮料市场的增长速度比碳酸饮料市场快得多。穆泰康在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中说,我们感到失望,但他同时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尊重中国商务部的决定。 该公司以往在实施全球扩张时也遇到过反垄断问题。可口可乐公司曾被迫缩减了对 Cadbury Schweppes PLC 旗下饮料品牌的并购规模,当时欧盟的监管机构不同意它在欧盟成员国实施这些并购。而法国也曾以会形成垄断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对 Pernod Ricard SA 旗下 Orangina 业务的收购。 但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在努力树立中国之友的形像。穆泰康本月前往上海宣传该公司未来 3 年内向公司的中国业务投资 20 亿美元的计划,一些分析师认为,此举旨在为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铺平道路。可口可乐公司周三表示,这些投资计划不会改变。该计划涉及的领域有分销、营销和新厂建设等。 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百事公司 (PepsiCo Inc.) 最近承诺,将向其在中国的快餐和饮料业务投资 10 亿美元,并且也有意扩大其果汁业务。百事公司在美国的非碳酸饮料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它正努力在新兴市场上挑战可口可乐在主流饮料方面的优势地位。 可口可乐是去年 9 月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不久宣布收购汇源果汁的。北京奥运会被视为庆祝中国经济崛起的盛会,而可口可乐则高调赞助了这届奥运会。但从一开始就有人怀疑这桩交易能否通过中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 据研究公司 Euromonitor 称,可口可乐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碳酸饮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 52.5% 。该公司的全球竞争对手百事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排名第二,占有 32.8% 的市场份额。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纯果汁生产商,在这一高端市场占有 33% 的份额。可口可乐也出售果汁饮料, Euromonitor 的数据显示,它与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和蔬菜汁市场合计占有 20.3% 的份额。 中国商务部表示,如果可口可乐被允许收购汇源果汁,两公司合并后的市场控制力会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的价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员梅新育说,中国政府周三的裁决是一个巨大进步,它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梅新育说,投资者应该为法律被正确行使感到鼓舞。 未涉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的并购业务律师们在研究了商务部的裁决声明后说,与美国的反垄断官员相比,中国反垄断官员做出裁决时依赖的反垄断损害定义似乎较为宽泛。这些律师说,商务部的声明意味着,除了要考虑合并后公司在某一特定市场的占有率,还要考虑这家公司的总体规模。中国商务部还表示,可口可乐也可能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的主导地位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易宪容则对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提出了批评。他说,鉴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商务部的裁决是站不住脚的,有可能是中国民族主义者对这桩交易的反对导致了商务部的这一裁决。 律师和银行家们说,反垄断壁垒抬高可能成为外资企业在华并购和投资的新障碍,外资企业此前一直难以从国有企业手中收购资产。 中国财政部周三出台新规定,加大了外国投资者收购或出售中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的难度。此前几个月一些外资银行部分或全部出售了它们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的数据显示,过去 5 年中,外商在华并购交易的金额将近 720 亿美元,其中 47% 来自金融领域。 认为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存在敌意的想法反过来会损害中国企业趁海外资产价格低廉之机对外投资的前景,尤其是在北京认为对其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的石油、金属和其它自然资源领域。 自去年秋季全球经济加速下滑以来,中国也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放宽政策,周一公布了降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监管限制的规定。上周,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矿业巨头力拓 (Rio Tinto) 的股价周三收盘下跌近 9% ,有关澳大利亚政府可能否决这家公司向中国铝业公司 (Aluminum Corp. of China) 融资 195 亿美元这一交易的传言愈传愈盛。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过去两年中,中国企业达成的海外收购交易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收购总额。去年中国企业共在海外完成了 766 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而外国公司仅在中国完成了 186 亿美元的收购交易。 商务部说,它曾试图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协商,以减轻收购交易可能给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可口可乐的修改方案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口可乐除了书面声明之外没有做出进一步评论。 知情人士说,反垄断部门最为关注的是:就算是出售其它资产,汇源的品牌名称也应留在中国人手中。 这些人士称,这点出乎可口可乐管理层的意料,他们本以为中国会要求可口可乐投入资金以进一步做大汇源这个品牌。知情人士说,如果得不到汇源这个深入人心的优质品牌,可口可乐出价 24 亿美元收购也就不值了。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做法招致了中国民众的批评。就在这项交易宣布后不久,新浪网 (Sina.com) 一个约有 50 万人参加的调查显示,近 80% 的投票者反对将汇源出售给可口可乐。上周一位网民在某知名门户网站留言说,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否则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会受到外国人的控制。这太可怕了。 中国的企业高管也在批评此项交易。中国另一家饮料公司娃哈哈集团 (Hangzhou Wahaha Group Co.) 的市场部部长杨秀玲说,如果失去了民族品牌,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国的产业。 另一位知情人士说,商务部内部也对如何处理此事产生了分歧,一些人认为阻止此项交易并不合适。 律师事务所 Dechert LLP 驻北京合伙人 Henry Wang 说,将这个品牌留在中国人手中的愿望非常强烈。他认为此项决定显示,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本土公司和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时机已经成熟。 Dechert 没有参与此项交易。 中国的经济规划者一直在努力提高中国各行业的科技含量,改善企业的品牌塑造和营销水平,同时试图降低中国经济对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要界定商业品牌从属于哪个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汇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法国达能集团 (Groupe Danone SA) 持有其 23% 的股份。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Warburg Pincus LLC) 持有其 6.8% 的股份,该公司创始人、目前担任公司主席的朱新礼持有 36% 的股权。 Atlanta Capital Management 的执行合伙人威廉姆哈克尼 (William Hackney III) 认为,此项交易的破裂短期而言对可口可乐的股东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可口可乐将拥有更多的现金。但他说,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可口可乐需要花费更多资金构建其在中国的基础设施。 Atlanta Capital 管理着价值约 70 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包括约 92 万股可口可乐股票,价值约合 3,800 万美元。 哈克尼说,这对全球市场而言也是一个坏消息。他说,这是中国采取的令人烦扰的保护主义举措。你无法声称果汁与军工或能源一样同属于战略行业。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AG) 的分析师马克格林伯格 (Marc Greenberg) 预计,由于可口可乐手头现在有了更多现金,该公司将恢复回购股票,回购额最高可达 15 亿美元。他对可口可乐股票的评级为持有。他说,我不认为会有人真正对此事感到难过。随着全球市场状况更加低迷,手头多点现金总不是坏事。 他还说,这项交易的破裂不应被看作是穆泰康的失误,因为中国政府的决定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格林伯格说,他预计这位积极进取的首席执行长将会在东欧、拉美或亚洲其它地区搜寻规模较小的并购交易,原因之一在于一些一年前还不希望出售自身的公司可能发现自己难以实现增长,或是急需获得现金。 Gordon Fairclough / Carlos Tejada / Valerie Bauerlein http://chinese.wsj.com/gb/20090319/bch094714.asp?source=email *********************************8 2009 年 03 月 18 日 16:12 中国商务部驳回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计划 中国政府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 (Coca-Cola Co., KO) 出价 24 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之一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Huiyuan Juice Group Ltd., 简称:汇源果汁 ) 的提议,理由是该交易将过度限制竞争。这项收购交易如能达成,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对中国企业收购案。 中国商务部 (Ministry of Commerce) 周三宣布的上述决定是历经多年才得以出台的中国《反垄断法》遇到的首个重大挑战,并有可能给中国并购市场乃至外国在华投资业务带来寒蝉效应。该决定还将加大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难度。 商务部周三下午在北京发表声明称,如果允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那么合并后公司的市场支配力或许会挤压中国国内小型果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并导致饮料价格上涨。 商务部表示,之前曾试图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商议,以减轻收购交易可能给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商务部在声明中表示,可口可乐的修改方案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商务部在声明中没有具体说明它对可口可乐提出了哪类限制条件。 可口可乐驻香港发言人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评论。 中国美国商会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拒绝就该裁定置评,而中国欧盟商会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则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公布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提议背后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下属金融研究所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Banking)) 研究员易宪容称,政府陈述的否决理由站不住脚。 他表示,该交易不大可能会导致完全竞争的饮料市场出现垄断,还称,政府对来自国内媒体的压力、特别是民族主义者在互联网上围绕该交易的争论中所作言论作出了妥协。 商务部一位研究员称,监管机构在审批过程中曾担心否决该交易将对外商在华投资造成不利影响,但同时也认为,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仍会吸引外资流入。 之前有媒体报导称,商务部曾要求可口可乐放弃收购汇源品牌作为批准该交易的条件,该研究员对此发表评论称,事实上,放弃收购品牌应该是唯一符合《反垄断法》的解决方案。 O'Melveny Myers 合伙人李强(音译)表示,在美国的某些外资收购交易中,收购方将被要求放弃部分收购目标。中国商务部也许是将这类先例纳入了考虑因素。 他还称,该裁定对那些寻求收购中国名牌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Gordon Fairclough http://chinese.wsj.com/gb/20090318/bch161446.asp?source=article ********************************8 让反垄断成为中国改革新支点 2009 年 03 月 19 日 08:56:00  来源:新华网 商务部 18 日发出通报说,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 据 3 月 18 日新华网报道,商务部宣布,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未通过反垄断审查。这一从去年 9 月以来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和舆论激烈争议的收购案,权威部门终于给出了明确说法。 尽管自 2008 年 8 月 1 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已经收到 40 起经营者集中申报,其中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审查了 29 起,审结 24 起,但直到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出现,并被贴上外资企业吞并民族知名品牌的标签,引发舆论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后,《反垄断法》如何发挥作用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击退外资品牌的进攻,捍卫民族知名品牌,无疑是具有较高炒作价值的新闻点,很多眼球因此被吸引,很多感慨因之而生发。但热闹的表象背后,隐含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演进、走向成熟的轨迹,昭示着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追求。 ? 纵观其它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发展历程,先后都出现了从初期自由市场竞争到逐步形成集中垄断的现象。这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国家概莫能外。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保持市场活力,反垄断法的出台成为一种必然。自 1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日本、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制定了反垄断法。在过去的一百年时间里,各国反垄断组织与垄断企业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并强行分拆了一些著名的超级垄断企业。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托拉斯,标准石油公司曾受到美国政府长达 20 多年的起诉和打击, 1911 年美国最高法院终审裁定标准石油公司垄断贸易成立,勒令其分成 34 家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 1984 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垄断法对其进行拆分,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公司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等等。强行拆分固然给这些垄断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它保护了公平市场机制,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让被抑制了活力的行业重新焕发出光彩,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其利远大于其弊。 基于对我国《反垄断法》宗旨的准确把握,商务部在阐述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的审查理由时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这一审查结果不仅将对维护国内饮料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激发公众对进一步打破垄断、推动市场化改革的无限憧憬。 当前,建构在行政垄断基础上的一些行业垄断壁垒,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成本居高难降、劳动效率低下、管理粗放松懈的积弊,让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让中国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变得更加急迫。没有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缺少市场活力的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扩大投资的同时加大《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着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以反垄断法律武器打破垄断格局,既是提振经济增长信心、扩大社会投资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审查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正常商业行为,理应在法律轨道上进行考量。反垄断法在美国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被称为经济宪法、在日本被认为是经济法的核心,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反垄断之剑已经出鞘,必将在弥补市场机制本身不足,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会为维持合理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重要法律保障。有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保驾护航,中国的民族品牌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国民经济也会乘势而上、扬帆远航。(王甘武何耀伟)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03/19/content_11033421.htm ***************************************88888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专电 题:可口可乐收购案被否决透露怎样信号 新华社记者周文林、罗宇凡 可口可乐能否最终牵手汇源的疑问18日终于有了答案:商务部当日发布消息,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这不仅是去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商务部首次否决的外资收购案,也意味着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外资企业全资收购中国企业的交易案以否定句画上句号。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次并购案被否决传递哪些信号?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都在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 反垄断法》实施后首起否决案 商务部18日发布消息,宣布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外资对中国直接投资减少,中国方面或许会对如此一笔巨大投资案开放绿灯。 商务部在发布的消息中表示,经审查,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据有关消息,此次收购被否决带动汇源股价波动。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股价当日早盘停牌前收跌19.42%,报8.30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可口可乐此次收购案被否决,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被否定的外资收购案。 商务部指出,反垄断审查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据悉,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收到40起经营者集中申报,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审查了29起,已审结24起,其中无条件批准23起,对于1起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集中,商务部与申报方进行商谈,申报方提出了减少排除限制竞争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承诺,商务部附加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该集中。 实际上,不论是可口可乐当初宣布收购汇源,还是商务部此次否决这次并购,都可说是事先毫无风声。 2008 年 9 月 3 日,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计划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建议收购要约为每股港元12.20元,并等价收购已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期权,总价约为24亿美元,随后这次收购案提交商务部进行反垄断审核。 商务部3月16日曾表示,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反垄断调查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审查工作,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审查,反垄断审查截止日期是3月20日。结果在3月18日就公布了审查结果,这多少也令人吃惊。此前商务部开始着手第一阶段的审查,用去了近4个月时间。 可口可乐失面子 汇源失里子 此次收购被否决,将对可口可乐以及汇源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需观察。 对可口可乐来说,这个跨国巨头此前一直谋求在中国市场继续做大。可口可乐公司日前就表示,未来三年在中国的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这笔投资还不包括投入汇源果汁的24亿美元。 记者第一时间向可口可乐公司发去采访提纲,该公司高层人士表示将接受记者采访并回答相关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可口可乐方面没有任何回音。 记者也在同一时间联系汇源公司,该公司一位专门负责新闻的刘女士表示领导都在开会,无法回答记者的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此事的相关信息。有媒体报道说,由于事发突然,两家公司高层都在闭门商讨对策。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对可口可乐来说,实质影响不大,更多的是某种程度上的面子损失,但对汇源来说,则或许会面临品牌和资金的双重损失。汇源之所以愿意接受可口可乐收购要约,是因为近年来存在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以及渠道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果能以一个好价钱卖给可口可乐,可以同时获得品牌、渠道以及资金的强大支持,而此次收购案被否决使这一想法完全落空。 否决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收购以及收购被否决本身,都引起国内外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不仅在于它创造了迄今外资在华最大的收购案的记录,也在于它是《反垄断法》实施之后首个由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否决的一起收购案,更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今后将怎样对待外资在华收购,如何吸引外资在华投资等诸多相关问题。 根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今年1月-2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跨国企业降低了在华追加投资的力度,同时新设立企业目前主要持观望态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这会对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造成一定影响。而此次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标的额达到24亿美元,对于外商投资额下降的中国市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次商务部考量的重点,也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此次并购案也引起国外媒体广泛关注。法新社18日在发出的新闻中认为,这笔高达24亿美元的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案被看成是中国如何应用其新实施的《反垄断法》的一次考验。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更大程度上还是从反垄断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涉及贸易保护或是限制利用外资的问题。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赞赏的。 王志乐建议,可口可乐公司应该重新研究一下其在华的发展计划,制定更加适合中国现状的长远发展战略。同时,王志乐也指出,对于汇源公司而言,收购计划的失败肯定会影响公司原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即便如此,汇源也不应悲观,要及时、积极地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当事双方都应该从此次否决案中汲取更多正面的信息。同时,其他的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也应从此案例中汲取正面的信息,制定更加符合中国现实的发展战略与合作方式。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18/content_11032633.htm **************************8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8A)|4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