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士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评翟天临事件——给有学历情结的成功人士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是个多赢方案
热度 3 AlecXu 2019-2-18 05:24
一所大学如果爱惜自身的名誉的话,对于博士培养的要求是不应该放低的,绝不可以对不同的个体的人采取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当然不同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科可以有其适合相应学科发展的特别要求,不必僵硬地采取可以直接套换的评价方法。如果非要有个统一的要求,大概只能是抽象地提必须达到能够促进领域健康发展,能够增进人类对于相关领域中的问题的认识,有利于产生帮助人类解决相关问题的知识之类的。但无论怎样,靠抄袭拿到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重读书,即便成功人士可能会嘲笑读书人穷酸,但是内心里可能依然会对学历有种特殊的情结。演员从职业性质来讲,完全不需要靠学术论文评价其工作的价值,但是浸淫在好读书的中华文化氛围中,会有追求高学历的虚荣心并不奇怪,这一点我倒是不会去批评翟天临们。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有个漂亮的帽子可以拿来炫耀,即使当事人们内心里想不劳而获,大学也绝不该放弃自身对学术标准的追求。这个帽子之所以还可以拿来炫耀,必然源自于其秉持自身的学术追求的高标准而带来的稀缺性。如果大学不爱惜自身的声誉,为了满足一些社会名流轻易放弃本该秉持的标准,让学术不端者蒙混过关,那玷污的也是自身的名誉。如果不能给与正当的处理的话——从公布的细节来看,撤销当事人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是必要之举,否则恐怕难让民众发自内心地尊重当事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要是学位证被大家当做了废纸或是嘲笑的对象,那么大学也就没有办的意义了。 话说到这里,我依然觉得有办法在不伤害大学荣誉的情况下,解决一部分成功人士期望满足自身对高学历追求的虚荣心——这就是标题所提到的,可以考虑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给这样的成功人士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我猜想大约会有人在不了解荣誉博士学位是什么回事的情况下,立即出来反对这个建议,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我觉得需要解释一下荣誉博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区别。博士学位是需要严格按照学术标准发表经受严格同行评议的学术出版物,经过符合学术规范的公开答辩的评审通过才可以获取的最高等级的学位。荣誉博士学位则单纯是一个荣誉,其认定的标准是只需要该大学认为当事人为本校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可以颁发,这个贡献并不需要以学术的直接贡献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在哈佛本科辍学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因为创办了影响全世界的电脑操作系统就得到哈佛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因,而他后来重新返校再拿到学士学位,实现本科毕业的梦想则是后话了。荣誉博士学位因为带着“博士学位”的光环,获得荣誉博士的称号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但其评价标准本就不涉及学术贡献,根本不用劳什子假模假样地去写论文,既害得自己丢人,又给涉事大学抹了黑。 当然了,比尔盖茨对于USA的计算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确实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哈佛的校友获得哈佛的荣誉博士学位也是实至名归。相必不少读者会提问,翟天临们又需要做出来什么样的成绩才配得上荣誉博士学位这样的荣誉呢?我个人认为,若是翟天临们不仅塑造了大家喜闻乐见又充满正能量的影视人物,提振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又乐意于捐助出由观众认可而带来的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成立基金会,给大学提供科研经费,使得大学内有志于踏实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利国利民的学术研究,当然也是大功一件,也完全值得上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如此大学的学术标准得以保持其一致性,真材实料的学者们得以安心从事其研究的必要条件,而当事人也获得了荣誉,也必然因为其关爱大学一步一个脚印的学术进步而更加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赞赏,甚至在物质获取上反而得到更大的褒奖也未可知。这显然是一举多赢的做法。
个人分类: 谈教育|770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在新加坡读情报学博士项目的体会
热度 1 chenxiaoyu0928 2018-4-4 22:09
2018 年第 2 期《图书馆论坛》发表了我和我的师弟合作的一篇题为《中国与新加坡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的文章 。该文对比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在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内容方面的各自特点和差异。我们发现,针对博士培养,武大的图情教育日益重视数据驱动下的图情教育现代化探索;而南洋理工大学的图情教育则聚焦于数字化媒体情境下人类各种信息传播现象的挖掘 。但是该文是从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即包含了硕士培养体系和博士培养体系)进行对比,还没有深入细致地分析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博士教育的特点。 作为新加坡唯一的情报学( Information Studies )博士教育机构,南洋理工大学对于情报学博士生的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值得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事实上,关于新加坡的情报学博士教育,目前国内相关的讨论文章比较稀少。比如, 2007 年范凡博士发表于《图书情报知识》的文章,通过访谈时任信息科学系主任 Chris Khoo 教授,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教育在课程设置、研究方法教学、教材准备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该文发表于 2007 年,时间比较久远,其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已经不符合当前情况。比如,笔者认为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的博士教育早已不是“从过去英国博士培养模式转变为美国博士培养模式”的这种简单概括 ,而是设计出了一条比较适合亚洲高校情况的“混合”式博士培养方案。简单来说,所谓的“混合”式培养是指对于博士生在 4 年内的培养期内,以科研为导向,将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鼓励博士生在博士课题研究和非博士课题研究两个方面有所产出。 我 有幸在这种“混合”培养模式下进行了一年多的学习,因此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情报学博士教育有一些粗浅但真实的感受。为了让国内同仁更好地了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教育方面的情况,笔者在自己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就该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一些介绍。具体而言,我从课程学习、科研研究、助教制度和学术研讨四个方面对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博士的教育培养进行梳理,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做一些评价。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科研的基本“套路” 我们可以把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博士生的 4 年培养期(即 48 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入学开始至前 18 个月,情报学博士生需要在该时间内修完 6 门博士课程和 1 门大学教学课( university teaching course )。以笔者为例, 6 门博士课程包含了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图书情报学研究理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和情报学独立研究。其中,前四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自选课。必修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套路”,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什么是一项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针对自己具体的研究课题,将必修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和从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课题研究中去,而授课讲师的任务在于从大方向上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可靠性、原创性和高质量。在学生通过了中期考核之后(通常在培养期的第 18-24 个月),他们还需要自主性选修其他学院的课程(如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这两门课程要求和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相关,可以对博士课题研究在方法或主题上有所裨益。 博士研究课题与独立研究课题并重 概括来看,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博士除了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即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还必须选择一位学院其他教授作为独立研究的指导老师,完成除博士论文课题之外的另外一项独立研究课题。针对博士论文研究课题,情报学博士生需要在培养期第 18 个月前提交关于博士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而中期报告的评估即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从而评估该博士生是否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的具体形式类似于国内的博士开题答辩,学生需要向参与考核评估的教授们汇报中期的研究进展,回答教授们提出的问题,教授们则根据学生的答辩表现和研究报告撰写情况决定该学生是否继续后续的博士学习和研究。所不同的是,南洋理工大学情报学博士生的中期报告相当于其博士最终论文的一半容量,它要求博士生需要完成整个博士研究的一部分并且有了初步研究结论。而在中期报告的最后部分还要说明后续研究的计划和设计。针对独立研究课题,博士生需要和除论文指导导师以外的教授进行合作,研究的课题也有别于博士论文课题研究。这种科研训练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扩展博士生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博士生未来与他人展开合作研究的能力。 培育未来教学能力的助教制度 博士生每学期需要协助某位教授进行日常教学方面的管理。具体来说,包括帮助授课老师进行课堂的协调和管理、课下辅导学生的作业、参与课程某个具体内容的设计和讲授等。助教制度一方面是博士生获得奖学金所进行的必要的“劳动”,另一方面也让博士生“亲临现场”体验了教授授课的全过程。这种助教活动可以为他们在教学授课提供必要的锻炼,为未来成为合格的授课教师奠定必要的基本能力。对于笔者而言,通过一年半的助教锻炼,笔者比较深刻地体验了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如何有序推进。例如,在针对具体知识点传授的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学生们的真实生活体验相结合,同时如何进而激发学生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欲望。笔者在观察教授们授课过程中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细致入微的理解。此外,博士研究生可以参与到学院招聘教授的某些环节中。例如,学院在招聘新的助理教授的时候,会要求这些求职的博士们进行一场学术报告会和一堂教学课。博士生在聆听学术报告会和教学课后可以对这些求职的博士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反映到学院相关部门。由于报告会都设置在上午 11 点左右,报告结束之后通常会提供免费的午餐供参加报告会的教授和学生食用。在午餐时间,博士生们还可以就报告会的内容,或者自己研究中的问题向求职的博士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咨询,而这些交流后的感受和心得也可以作为反馈意见向学院反映,从而供学院参考以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求职博士们的能力。 近距离接触学术“大牛”的学术研讨 博士研究生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到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并且近距离的和专家学者交流、讨论。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几乎每个月都有学术研讨会。除了上面的研讨会和午餐交流模式外,很多时候,一些专家学者会待上几天,在此期间他们欢迎学院的任何师生就研究问题与他们单独约时间对面对交流,也可以约在学校餐厅边吃边聊。这样一种略显轻松的氛围会让博士生们少了很多胆怯,同时近距离地接触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更好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坦诚态度。通过这样的接触,也有利于博士生深化对科研的理解,端正他们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付少雄,林艳青,陈晓宇 . 中国与新加坡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比较 —— 以武汉大学和 南洋理工大学为例 . 图书馆论坛, 2018 ( 2): 50-58. 2018-图书馆论坛(中新对比).pdf 范凡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教育的理念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信息科学专业主任 Christopher Khoo Soo Guan 访谈录 . 图书情报知识 , 2007(6):45-48.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延续性,中国做的很不够
热度 5 Benzene 2014-3-1 23:52
虽然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腾飞,国内科研设备也都跟上了国际的脚步, 很多海归也大量回国,也给国内科研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先进的思想。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JACS,Angew等高水平论文的诞生。 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而作为我的学科,有机合成方面,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可能使国内的体系导致了 很多研究都是奔着发论文而去实施的,有钱有设备的地方就看哪片热就做哪片, 完全是跟风,东做一下,西插一脚,确实,短时间能发很多论文,但是,完全没有任何体系跟延续性科研, 这种急功近利的研究真的是不可取的。这也完全无法确立中国研究者在某个领域的地位跟知名度。 另外,很可惜的是,随着中国博士的量产,博士的质量也在下降,很多博士毕业连基本的反应机理都画不出,真的是触目惊心,最终走上社会,也顶多只能算个有着一直文凭的操作工。 当然,很多老师的水平也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自己都不咋地,怎么教好底下的学生。就算有点本事的,估计也都在应酬开会拉项目中度过了,可能连自己组上的学生都认不全,可悲~ 希望我们国家能够真正成为科研强国~ 多计算下nature,science,而不是计算SCI数量。
4314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坛杂俎:关于博士毕业去向的讨论意见
pww1380 2011-9-22 12:53
学坛杂俎:关于博士毕业去向的讨论意见 杨文祥 博士毕业,只是意味着自己在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一个教育过程,除此之外的一切所谓意义都是外在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附加值。这些附加值只有在与你的个人因素相匹配构成整体实力的情况下才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博士毕业后,在内在心态上,需冷静,客观,把自己视为一个具有博士学历的普通人,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客观地把握自己为人处事的合理尺度。但在发展目标上,又不能满足于但求温饱无所追求的状态。因为无论国内的博士教育质量如何,这毕竟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精英教育层次,这一层次的教育,大多数同龄人毕竟是难以企及的。 这样,社会公众普通一员的心态,国家高层次人才应有的业绩发展目标就应该是博士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精神和心理准备。 至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取向,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的人生定位与人生目标,因此只能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有固定的因应模式。一般来说,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窄而专的同学,尽可能在自己的专业之内考虑如何发展,而复合型结构的人才,则可考虑从事跨学科的开发研究或在专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领域寻求发展的机遇。就是说,无论是在高精尖的科技领域攀登科技高峰还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实践中发挥高层次的社会贡献,只要大家能够各得其所,都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社会舞台上矢志不渝的拼搏目标。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陈军昌论文事件的一点思考
热度 1 gaorende3 2010-4-23 21:34
近几个月一直泡在人大经济论坛上,2010年4月11日,我看到了一个以江西财大陈军昌历经七年的产业经济学论文为题的帖子,改帖子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陈军昌的博士论文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黄有光、方宝璋)的好评,帖子以附件形式挂上了陈的博士论文。其实后来才发现,在一天前人大经济论坛上就有了这篇论文,而且讨论颇多, 对这个事件的评论也非常多,人大经济论坛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帖子上引用的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对对面坐着的答辩者说道:这篇博士论文拿到任何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哈佛、普林斯顿,都是最优秀的论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是杨小凯的。(摘自人大经济论坛);另一观点对陈军昌论文事件提出质疑,认为: 一个中部不起眼的学校,一个在经济学界默默无闻的名字,近些天来却屡屡见诸于各大论坛,各种好评、各种期望不绝入耳。(摘自人大经济论坛)存在严重的炒作之嫌。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做什么评论。在此,我们也不管他论文质量的高低,只讲我对他论文的第一印象。从我看到的他的论文的那一刻起,我已经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了。我真没有想到一个博士论文居然会写那么多字,完全就是一般著作,不敢想象,不知道他阅读的文献又会是多少,那一定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字。最让人有感触的是,在文章的最后,他提到了那七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感谢了很多人,很多是因为一顿饭而感激。于其言辞中,我没有看到一丝的矫情,看到的是真情真意。我们不能想象他那七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只能感叹:陈军昌者,真博士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现在的博士毕业太简单了,几篇核心论文,一篇20万字的论文就毕业了。这些到底能有什么含金量?我们可想而知。再想想又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做学问呢?至少我知道的很少,我看到更多的是社会上一些人混文凭,包括很多全日制的博士生。感叹中国博士教育怎么就这么简单了!当然还是有很多的学校是非常严格的,这一点我是相当承认与赞同的,自己也希望能去那深造! 在一个普通的学校,博士生的待遇也仅仅是刚刚能够吃饱饭而已。即便是有的名校,博士的待遇也是非常的差,很多人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搞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东西,为的是吃饱饭,尤其是那些冷门学科。博士教育应该是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不能因为学科是冷门就得不到应有的补助,这样一个国家的学术体系肯定就不会健全。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的硕士去读金融的博士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搞农业经济学术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学术会是什么状况!? 国家应该给予帮助,但是个人的努力就更为重要。我觉得要做学术,就必须学习陈军昌的精神:我选择,我坚持。面对困境,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坚持下来,他让我想到那句古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相比之下,自己却是该好好反省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86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书馆学教育现状
rbwxy197301 2009-4-8 10:57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稳步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幅增长,博士研究生教育有所突破,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层次不断提升。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潘燕桃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采用了以网站调查为主、电话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利用阳 光高考信息平台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检索并收集到114所开设有图情档专业的高等学校与相关机构,然后逐一访问查阅了每一所高校和机构网站中的招生信息网页和相关院系的网站,并通过电话进行确认和核实,最终得出调查结果。   下面是有关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些数据和资料 (资料摘自:潘燕桃.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最新进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51-58,62 ) 本科专业教育  截止2007年3月30日,图书馆学本科专业的数量从30个减至26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长春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已停止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已停办了所有层次的图书馆专业 (博主注:在2009年的硕士招生目录中华师大有图书馆学专业;华师大信息学系的基本情况是,信息学系有情报学硕士点,下设经济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图书馆学3个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包头师范学院、贵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3所高等院校新开设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  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规模缩小;二是不均加剧,我国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在地理分布上仍然呈现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的整体特点。 硕士生专业教育   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从2003年的21个猛增至2007年的42个,整整翻了一倍,平均每年增加5个之多。有几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在新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的1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有15所新开设的是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这些高校和图书馆过去并没有开办过图书馆学本科专业。其二,一些停办了图书馆学本科专业的学校,却保留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如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高校),甚至有些新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其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文献中心、情报信息研究所等机构新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至2007年3月,我国共有8所图书馆等机构开设有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占全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数量的19. 0%,接近1/5;2003年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的图书馆等机构仅有3所,不到4年增加了5所,增幅达到了166. 7%;而且,在2007年新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的15所高校和机构中图书馆占了三成。可以预言: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参与图书馆学硕士教育正在成为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地理分布上仍然存在着不均衡,但是,图书馆学专业硕士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热点,并且正在成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主流方向。 博士专业教育   我国图书馆学博士点从2003年的6个增至2005年的8个(2005年后没有再增加博士点),从数量上来看,仅增加了2个博士点(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但是,这两个博士点的增加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突破。  首先,这是一个地域上的重大突破。自1990年北京大学设立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的15年以来,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实际上只分布在北京、天津、武汉、南京、上海五个大城市,构成了金三角格局(即由京津武汉宁沪构成的三角形)。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博士点的设立,不但填补了东北、华南地区长期以来的图书馆学博士点的空白,而且打破了持续了15年之久的金三角格局;这不但对东北、华南地区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将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乃至我国图书馆事业、特别是港澳地区的图书馆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这是一个发展上的重大突破。从1977年我国恢复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招生,经过了大约13年的时间,到1990年时我国才设立了第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其后又经过了大约13年的时间,直到2003年才增设到6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而从2003年到2005年,仅两年的时间,就增设了2个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点,这种发展速度可谓前所未有。只有以这样的速度来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教育,才能符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才能适应我国图书馆事业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需要。    下图和表中数据来自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09年图书馆专业(120501)招生信息) 图1 我国图书馆硕士点地域分布情况 表1 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点招生信息 招生单位 院系所名称 研究方向 地区 北京大学 (030)信息管理系 (01)图书馆学理论(02)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03)图书馆管理(04)文献学与目录学(05)信息组织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021)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0)无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026)管理学院 (01)按专业招生不分方向 北京 南开大学 (140)商学院(电话:23508017) (01)信息咨询(02)信息交流与传播(03)图书与出版管理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 (023)图书馆 (01)现代图书馆管理(02)信息资源开发(03)文献检索与情报研究(04)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013)管理学院 (01)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02)图书馆学前沿理论与应用(03)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应用(04)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 天津 河北大学 (016)管理学院 (01)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02)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与信息服务理论与技术研究(03)信息服务中的知识产权研究 河北 山西大学 (024)管理学院 (01)信息组织(02)信息传播(03)数字图书馆 山西 辽宁师范大学 (017)管理学院 (0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02)信息资源管理 辽宁 吉林大学 (204)管理学院 (01)数字信息资源管理(02)信息组织(03)文献计量理论与应用(04)信息咨询与服务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128)传媒科学学院 (01)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研究(02)信息资源管理(03)数字图书馆研究(04)现代目录学(05)知识管理研究(06)信息服务研究 吉林 黑龙江大学 (025)信息管理学院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黑龙江 复旦大学 (083)文献信息中心 (01)社科文献管理与利用(02)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03)信息服务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041)商学院 (01)图书馆管理 上海 上海大学 (002)文学院 (01)数字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研究(02)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研究(03)网络信息咨询研究 上海 南京大学 (014)信息管理系 (0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管理研究(02)目录学研究(03)文献检索与利用(04)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05)数字图书馆技术(06)电子信息与网络检索(07)信息咨询研究(08)阅读文化与文化传播 江苏 东南大学 (111)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 (01)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02)数字图书馆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007)经济管理学院 (01)图书数字资源管理 江苏 南京农业大学 (014)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01)网络信息资源管理(02)网络信息组织研究(03)数字图书馆(04)现代图书馆管理(05)数字化参考咨询(06)比较图书馆学研究 江苏 安徽大学 (019)管理学院 (01)图书馆理论与方法(02)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安徽 福建师范大学 (011)社会历史学院 (01)古籍整理与图书馆史(02)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03)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组织 福建 山东大学 (031)管理学院 (01)信息资源建设研究(02)信息咨询研究(03)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 山东 曲阜师范大学 (104)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01)图书情报理论与实务(02)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03)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04)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山东 郑州大学 (004)信息管理系 (01)信息咨询(02)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03)信息资源数字化(04)信息组织 河南 河南科技大学 (017)图书馆 (01)信息资源建设与评价(02)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河南 武汉大学 (104)信息管理学院 (0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管理研究(02)现代目录学研究(03)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研究(04)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05)信息检索与咨询研究(06)文献与出版研究(0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0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019)信息管理系 (01)图书馆服务与管理(02)数字图书馆(03)档案信息管理 湖北 湘潭大学 (003)公共管理学院 (01)信息资源管理(02)图书馆事业管理(03)信息咨询(04)信息产权管理(05)网络出版 湖南 中南大学 (018)医学信息系 (0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02)数字图书馆研究(03)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04)图书馆管理 湖南 中山大学 (200)资讯管理系 (01)信息资源管理(02)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03)网络信息服务(04)文献与出版(05)电子资源管理(06)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07)图书馆管理(70)信息资源管理与实践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 (003)经济管理学院 (01)图书馆管理(02)信息资源管理(03)数字图书馆(04)信息检索(05)知识管理 广东 广西民族大学 (009)管理学院 (01)图书馆管理现代化(02)信息咨询(03)文献学 广西 四川大学 (501)公共管理学院 (01)信息资源管理(02)信息检索与分析(03)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四川 西南大学 (321)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01)信息用户研究(02)文献管理自动化及数字图书馆(03)图书馆管理方向 重庆 云南大学 (002)公共管理学院 (01)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02)地方文献研究(03)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 重庆 西北大学 (001)公共管理学院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018)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01)信息咨询与知识管理(02)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03)数字资源及数字图书馆理论与技术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06)经济管理学院 (01)01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与知识服务 陕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55)国家科学图书馆 (01)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02)科技信息编辑与传播(03)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04)文献学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00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01)数字图书馆与用户研究(02)信息组织与知识服务 北京 第二军医大学 (001)训练部 (01)数字图书馆医学信息标准化研究、医学信息组 上海 第四军医大学 (001)训练部 (01)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 陕西
个人分类: 图情学教育|5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跃进“是博士教育大忌
hhanb 2009-3-20 07:5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也步入快车道,不仅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超常增长,博士教育规模更是达到了同大跃进有一拼的地步。据《中国青年报》消息:我国 1978 年首创博士生招生制度当年招生 18 人以来,至 2007 年我国当年培养的博士人数已经突破 50000 , 25 年年均增长 23 . 4% 。照这样的势头下去, 2008 年我国博士教育规模铁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等于说,我们 20 年走过了美国人 100 多年走过的路,如果借用曾经流行的说法就是,我国博士教育可谓创造了人间奇迹。 可是经过这么多年持续高速扩招,大家看到的情形是什么呢?博士数量优势不仅没有得到显现,相反博士就业难等负面效应却日益突出,泡沫化、名利化、学术不端等现象屡见不鲜,博士教育环境日趋恶化,甚至出现有越来越多的博士对学术造假行为持同情与默许态度,结果导致博士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对此有学者尖锐地批评道:博士泛滥不仅是教育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民教育资源滥砍滥伐。 笔者日前恰好读到《芝加哥大学的理念》,芝加哥大学第四任校长梅森,早在 1927 年时的一段讲话,针对当时美国一些院校匆忙扩招的现象指出:研究和研究生工作的特殊作用何在?很明显我们的特殊作用在于一个意愿。这个意愿是减轻平庸,不是为了追求数量而对扩招感兴趣,也不是为了追求出书总量而对学院的出版物总量感兴趣,而是为了鼓励教师们能够做得最好,确保教师做出成绩,在美国产生应有的影响。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研究生院的质量在提高,而无须看重它的学生数量。 笔者感兴趣的不只是梅森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见解,而是他所提出的减轻平庸的意愿这一观点。之所以要坚决反对平庸,那是因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研究和研究生工作的特殊作用。那么什么是梅森所认为的特殊作用呢?我以为这就是研究性大学的性质。芝加哥大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就是探求真理和发现知识,这也正是这所大学赢得盛誉的资本。早在 1925 年梅森就对芝加哥大学培养出来的哲学博士质量之好水平之高而赞不绝口:这些人一直在为人类的知识殿堂添砖加瓦。这就是对博士人才教育的定位:理论原创、科学突破、学术创新,总之博士人才培养的标准就是为人类知识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否则就是平庸。 显然确保高质量是博士教育的灵魂,而博士教育质量的保证就是原创,就是对真理的探求与科学的发现,而不是模仿,不是投机取巧,更不是变相的学术造假,一句话就是不甘平庸。要达到这种纯而高的学术境界,既有学术水平与学识上的高标准,也有学术人格与作风上的严要求。据一位留美学者介绍,在美国要想拿一个博士学位,通常都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一般需耗时七八年时间。若要读历史学博士则需耗时九年。至于博士学位要求更为严格的德国,可能读起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就这还有很多人半道上被淘汰出局。 博士教育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其实并非强加,而是博士教育的目标以及选择读博的动机决定的。博士教育的目标就是原创贡献,选择读博的动机是对科学与学术强烈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是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等因素的驱使下形成的。主要受研究者本人主观愿望和内心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外界纷杂的各种功利因素诱惑的结果。芝加哥大学第六任校长金伯顿就认为,好奇就是科学追求的一个目的。除了将它发挥出来,别无所求。 梅森也持同样的态度,他说: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些方法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兴趣,那我们就将获得许多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对科学的好奇与幻想,没有对真理探求的兴趣与欲望,没有对学术的追求与爱好,是难以培养出合格博士的。也就是说决定是否读博的主要依据是自身学术素养,而非外界名利场效应。 然而综观我们这些年博士教育的一个通病就是,数量优先,扩招在即。然而其中许多人选择读博的动机不纯,读博的主观愿望并非兴趣与爱好,而是出于某种功利考虑。对此,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的说法可谓一语道破:今天国内博士教育,其首要功能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而是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对博士头衔的畸形需要,这导致博士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博士泛滥,使得仿间开始流行这样的说法, 一块砖头砸下来,能砸倒三个博士。 扩招迎合了博士头衔热的市场需求,反过来博士头衔热持续发酵,继续刺激博士扩招, 几年工夫,博士从政热与官员读博热交相辉映,一池学术与科研的清水被搅得浑浊不堪。 面对这样的事实,如果不踩急杀车的话,由数量膨胀、学术诚信、科研操行和创新水平等综合因素引发的博士教育质量问题将危及全局。博士教育大跃进要不得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