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骆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山下的驼峰
热度 6 lixuekuan 2018-8-6 11:08
昨天朋友邀请到郊外转转,从市里往天山方向开车半小时就进到山里,看远方的雪山似乎与在办公室里看雪山一样远,真是望山跑坏车呀。 翻过一个小山包,前面出现一大片黄色的草原。按理说现在应该是绿色草原的时候,这里的草原怎么现在就黄了?很大的草原没有牛羊,只有一群骆驼,脊背上两个驼峰慢悠悠地移动,似乎在与山头比高低。下车想近距离看看骆驼,也实地考察一下草原为什么变黄。 可穿着凉鞋的我刚刚踏进半尺高的野草的时候,马上又把脚退了回来,好扎呀。蹲下并取下眼镜仔细观察这些草,原来全部是骆驼刺,似乎这么大片的草原没有其它草只有骆驼刺。 怪不得草原上没有其它动物,都是骆驼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1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沙漠•驼影
热度 1 Mech 2014-7-28 23:53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骆驼们拍照
热度 2 xucq45 2013-6-22 23:45
今年在乌市参加完教材编写会后,我们独立组团去喀纳斯湖采风,途中顺访了魔鬼城。在魔鬼城,我们遇到了当地居民放养的供游客代步游览的骆驼。我顺便拍了几张骆驼不同姿势的照片留念。 1 2 3 4 5 2013 年新疆行 羊群好悠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16605.html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石河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3556.html 重游魔鬼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2142.html 给骆驼们拍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1851.html 全幅天池景更美 (减光处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1512.html 一路登高赏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1358.html 天山天池风光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1035.html 遥望雪山消酷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700552.html 鲤鱼山晨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9935.html 咱也年轻快活一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8752.html 魔鬼城巧遇沙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9935.html 镜头追着苍鹰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3018.html 乌鲁木齐试拍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2497.html 苍鹰落地不如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93416.html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28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的稻草能不能把英国的骆驼压死?
大毛忽洞 2013-4-25 21:58
中国的稻草能不能把英国的骆驼压死? 俺讨论的是一个国际哲学问题。 有国际政治学,难道就没有国际哲学? 一个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 用五千英镑贿赂教授, 却被教授告发被法院判刑 1 年。 留学生的钱就是中国的稻草, 英国教授就是英国的骆驼。 五千英镑的中国稻草压不死英国的骆驼? 五万英镑的中国稻草能不能压死英国的骆驼? 五十万英镑的中国稻草能不能压死英国的骆驼? 五百万英镑的中国稻草能不能压死英国的骆驼? 究竟用多少英镑才能把英国的教授压死? 难道英国的教授就用稻草压不死? 参考阅读: 百度: 大学校长贪污 百度: 中国留学生贿赂教授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3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只管做快意事!
热度 15 yangyq 2012-11-14 07:37
人生只管做快意事!
我骑着骆驼向前行, 晚霞映照细沙如金, 铃铛儿摇得你心碎! 我骑着马儿向前行, 随风的歌声细细听, 轻撩面纱笑靥如花惹你心醉! 人生只管做快意事, 岁月哪堪苦眉摧! 从喜马拉雅山到太平洋水, 刻骨铭心的往事渐已云散灰飞! 人生只管做快意事! 一壶清茶,一纸粉扇, 一把吉他,一堆文献, 吼破了嗓子, 笑傻了心情, 在万本书海里与知友娓娓! 人生只管做快意事! 饮水则水,观山则山。 君可听见古战场万年长河里, 依然猎猎旗风鼓号常鸣! 人生在世, 奋力行进,潇洒为最! 图片来自百度
个人分类: 舒服轩|4466 次阅读|32 个评论
沙漠之舟泛沙漠——应张玉秀
yangyongtian 2012-6-18 21:42
沙漠之舟泛沙漠——应张玉秀
沙漠之舟泛沙漠 , 驼铃之声唤骆驼。 大地铺金无杂物, 长天销色混沌阔。 摄影 张玉秀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骑着骆驼去远方
热度 34 zhangyuxiu 2012-6-18 08:54
骑着骆驼去远方
1、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 2、从这儿出发骑着骆驼去远方 3、远方有什么? 4、正是因为未知,才更吸引我们 5、长长的影子,映在漠漠黄沙上 6、我们的心也被拖得像影子一样,很长很长,走多远也想着这地方 7、默默地,骆驼送走了一批批游客 8、心却留在了驼背上 9、那些牵骆驼的人见证了多少大漠的故事 10、一个个故事都雕刻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11、爬坡,走上坡路也要高高地挺起脖子 12、路漫漫,沙黄黄 13、归程的人没有丝毫疲惫 14、还是驼队,赶骆驼的人,还有骆驼队长长的影子 15、不寂寞吗?你们在想什么? 16、暮色里归来一队远征的骑士 17、感谢欣赏沙漠系列,并诚邀大家到这儿体会自然的伟大,生命的不易
6114 次阅读|81 个评论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villy 2012-3-9 21:12
今天看电视剧听到这句话,感觉真到位,等到人心死的时候,心无缚鸡之力,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心,心想事成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没心了什么也不想了,只剩躯壳了 太冰冷了。。。。。 有心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了,现在的我就是淡定不了,心有余但是不在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上,怎么才能真心的想做自己的事情呢?现实的工作环境抱怨也要接受,谁让咱是拿人钱财呢,哎。。。。
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拿马发现史前骆驼化石身高不足一米(图)
zhenghaoran 2012-3-8 12:18
巴拿马发现史前骆驼化石身高不足一米(图) 2012-03-08 10:17:59   http://www.gmw.cn   来源:新浪科技   晨风 !--enpproperty 37262092012-03-08 10:17:59.0晨风巴拿马发现史前骆驼化石身高不足一米(图)骆驼,化石,史前,论文合著,偶蹄目25555科学探索/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巴拿马境内发现的史前骆驼化石“Aguascalietia panamaensis”的下颌骨   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近期科学家们在中美洲巴拿马境内发现了两种怪异的史前骆驼化石,它们身材娇小,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   在2008至2011年间,科学家们在巴拿马境内的拉斯·卡斯卡得考古发掘地(Las Cascadas)找到一些微小的化石碎片。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脊椎古生物学研究生阿尔多·林肯(Aldo Rincon)说:“回到实验室后,我开始将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并立即意识到我几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下颌骨。”   基于这些新发现的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描述了两种新的史前骆驼种类:“Aguascalietia panamaensis”和“Aguascalientia minuta”,这两种骆驼都生活在大约2000万年前中美洲热带地区。   这两种史前骆驼都拥有鳄鱼般长长的吻部,林肯告诉《国家地理》,他认为这可能是它们进化出用以适应在浓密的热带雨林中寻找果子和树叶等食物的。除此之外,这些骆驼的牙齿又短又锋利。根据这些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同事们估计这两种最小的骆驼中,A. minuta的站立身高大约为2英尺(约合60厘米),差不多是现代麝香鹿的体型;而A. panamaensis的站立身高则为2.5英寸左右,约合80厘米。   论文合著者,来自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的科学家卡洛斯·亚拉米洛(Carlos Jaramillo)说:“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我从没想过会在巴拿马发现这样的动物。”    骆驼的演化   尽管现代的骆驼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非洲和中东的沙漠中,这种哺乳动物在大约3500~4000万年前曾经遍布美洲大陆。后来骆驼物种逐渐分化为两支,其中一支迁往南美洲,进化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美洲驼和它们的一些近亲;而另一支则迁往亚洲,最后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骆驼形象。现在我们了解到骆驼曾经在巴拿马这样的地方生活,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将得以更好的对这种偶蹄目动物的了解。(晨风) 
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细读博士-------马or骆驼,成才or三多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1-1 21:18
故事开始于: “ 朋友问: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我说:一定是马。他说:错,骆驼走得远。马跑一会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一个聪明人所创造的财富不一定会比笨的人多。笨的人可能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过一段时间后会停下来。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 博士做了已经三年余,见过的博士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了吧。什么人才能优秀的,如何从平凡到优秀?一直是我的一个疑惑,没有机会成为最优秀的,但是我一定要知道怎么才能优秀! 在实验组里做过游泳队教练,发现学习游泳的人,有的真的是学的快,学上1个小时,很快就会在泳池里划拉,有些就是怎么也学不会。可是过了半年在回头看学习游泳的人,游泳游的最好的人,一定是那些开始学的最笨的人,why? 学的快的,很快,就不来了;学习笨的,因为自己学的不好,就坚持半年一直来学习。 经常慨叹“上帝给了女人美貌,就一定给她智慧”这句话,我一直认为跟美女在一起是享受,但是跟那些美女聊天就是受罪,尼玛什么的,我感到我的内心受着煎熬,所以美女只能看,不能聊天。。。。 上帝开了一扇门,也一定关了一扇? 最近,对于我周围的博士和以前的博士的观察,发现各个实验组做研究做的最好的,不是那些成才,不是那些聪明的人,不是那些学的快的成才们,而是三多,是三多?哥,你搞笑了?是真的。在那些成功的博士身上发现了一种平常,一种简单,可能是令人感觉傻的简单,举个例子:发文章,写文章是有技巧的,热点性,标题的吸引性等等,但是,当你真正在做研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技巧,所有的这些,当你觉得你想写,喜欢做的事得到了成功的时候,发文章那写的所谓的一切技巧对于你没有什么用!而对于那些痴心技巧和机巧的人,那些成才们很多时候都会剑走偏锋,“独孤求败在山崖下的用剑,从名剑到重剑,最后到无剑”不就是学习做事的最好诠释么? 回到成才和三多的话题,想起电视剧的编导说的话“周围成功的人都是三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三多和成才的复合体。。。。。我们的故事其实是让人的两面在一个起跑线上一起跑步,看那个能最后成功? 刚才,看了周迅的访谈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喜欢: 不管成功与否,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简单! 一位博友说: 嘻嘻,我就是那个学游泳学得最慢的。。。。。我想,我的教练一定很无语啦 我回答: 其实作为教练的我还是喜欢聪明的孩子 , 因为作为教练需要一种回馈,教练都喜欢聪明的孩子,教 育学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一个能够领略自己的思想的学生, 但 是,但是,真正的教育家才能喜欢培养人!《论语》中就拿颜渊来说,没有子贡的能力,没有子路 的做事,甚至没有被孔子骂的子罕的理财能力,但是孔子,都自比不如,why?我相信颜渊绝对不 是那只马,那个成才,但是一定是那只骆驼,那个三多,那个热爱生活,即使那个世界不是特别的 太 美好 !
2707 次阅读|3 个评论
骆驼和千里马-----科研思考
xuebx 2011-10-23 20:42
故事来源于网络 有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被人带到了大沙漠。千里马感觉这里浩瀚无垠,心情好极了。于是便在沙漠里狂奔起来,就好象一阵风拂过沙漠。 正跑着,忽然看见了一只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便停了下来,很好奇的问道:“这么广大的沙漠,如此壮丽雄伟,你为什么不尽情的奔跑,欢乐呢?” 骆驼冷笑一声:“哼!我若像你一样,早就死在沙漠里了。” 千里马又问:“你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沙漠,背上还背着两座小山,压着你,又难看,又沉重。真苯!你看我,多么英俊,多么潇洒,哪像你,又丑又笨。” “哎”,骆驼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 千里马也不再理他,高兴地飞奔而去。可是跑了一天一夜,还是跑不出去,又累又渴,终于躺在地下,不动了。 可这一躺就再没起来 第五天,骆驼踏着沉重的步伐走过,看着千里马的尸体,无奈的摇摇头。 网友评论: 生活的旅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磨难,华丽的外表不能铺平一切坎坷,唯有一颗踏实、上进、不骄不躁的心才能让我们在枯燥的生活旅程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科研的道路也一样,科研人应当拥有志在千里、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才能做出最棒的成绩!
个人分类: 做科研|3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古奇闻,值得一看!
热度 2 daodezhenjing 2011-10-23 13:29
  近日,澳大利亚的某位政府大员提议了一项“减少环境污染,拯救美好地球”的方案,那就是要杀死现有的澳大利亚全部120万头骆驼,因为一头骆驼每年要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120万头就是120万吨二氧化碳啊,多么惊人的数字,让不少人为之心动。   卸磨杀驴的典故我们以为只有在小说中重现了,却没有想在今天却创造性出现了“卸货杀骆驼”的新故事。这些骆驼的祖先最早是由澳大利亚政府从印度买来当苦力运输货物的,自从有了汽车以后,它们就成了多余的废物被弃之荒野自生自灭了,没有一点用还消耗自然资源,排放臭屁,太可气了,于是这个念头就一涌而来。可我们没有想想,澳大利亚的任意一辆汽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要3.24吨,凭什么只灭骆驼,不灭汽车呢?
个人分类: 杂文|191 次阅读|2 个评论
骆驼:人类征服沙漠的好帮手
热度 8 jianxu 2011-10-15 09:44
以前曾经在动物园里见过骆驼。对于这种动物并没有多少太特殊的感觉。此次敦煌之行,有了一段在沙漠里骑着骆驼行走的经历,才 真正感受到骆驼那种十分可贵的精神:忍辱负重、坚韧不拔。 骆驼的性格总体上比较温顺,但据说发起脾气来也会很凶。这种动物似乎就是为沙漠而生。成为人类征服沙漠的重要交通工具。骑着骆驼行进于大漠之中的悠哉之余,不由得联想到古人张骞出使西域之艰难以及“丝绸之路”上行进的驼队。 与在通常的陆地地面相比,在沙丘和大漠里行进会十分艰难。走一步,退两步,不仅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且面临着断水的威胁。 沙漠旅行充满着风险与挑战。 这种在沙漠里少有、能够生存的植物被称为“ 骆驼刺” 。据说,只有骆驼敢去食用它,而且要付出口腔被刺破、鲜血淋淋的代价。植物的刺虽然犀利,但那一点植物上存留的水分仍然十分宝贵。适者生存,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歇息中的骆驼队。跪着,侧卧或者斜躺着。 载我旅行的那头骆驼,可爱而令人难忘。开始骑上去的时候,有些紧张,但渐渐适应。旅行结束,从他身上翻下来时,甚至生出一丝不舍之情。特拍此照留念。 敦煌市内的另一景观是“ 沙洲夜市 ”。在一条灯火通明的小街上出售有当地甚至来自新疆的土特产,如大枣、李广杏干、葡萄干等。另一类是工艺品,木雕、木刻等。晚上,在夜市上转了半天,看到许多朋友都在掏宝、砍价。转了一圈之后,很想掏一个骆驼的木雕,留作纪念。很遗憾,只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了比较近于初衷的目标。但终因不理想而不得不放弃。其关键在于,在我看来,那些作品只有形似而没有神似。 远没有彰显出在我心目中骆驼的那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以及它助人类征服沙漠所应该得到的褒奖! 踏上丝绸之路,骆驼队出发了! 相关联接 “ 研玻人 ” 之敦煌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256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是男高音:天边的骆驼
xupeiyang 2011-8-28 20:38
2011年08月27日 北京天坛公园 红红火火合唱团《天边的骆驼》 红红火火合唱团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v/b/59736000-1207399294.html 红红火火合唱团《永远的爱恋》 http://video.sina.com.cn/v/b/59731220-1207399294.html
个人分类: 我爱唱歌|1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动车 只要骆驼
热度 1 xupeiyang 2011-7-26 06:50
去不需要动车的地方,还是骆驼最听话。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8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之精神
热度 4 BaoHaifei 2011-1-27 12:35
科学网之精神 鲍海飞 2011-1-27 这里应该是个家园,一个温暖的家园,一个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 这里应该是信息沟通和交流之地,这里更应该是心灵交融和碰撞之所。 没有硝烟的地方未必就没有战场,没有战场的时候未必就忘记了悲伤。 寒冷的地方未必没有温暖,温暖的地方却也可能透露出寒意。 少年的懵懂让人不知所措,青年的意气风发却让人精神昂扬; 陈年的老酒固然醇香,嫩绿的枝丫却更能透露出芬芳的气息。 一根挺拔的脊梁才能够顽强屹立,一根结实的脊梁才能够耐得住冲撞,一个久经风霜的躯体才能够耐得住寒霜。 愿它是清清的溪水,从高山上奔腾而下,一路欢快轻歌,向着江河湖海奔去。 愿这潭溪水清澈,不时传来叮叮咚咚悦耳的声音。 愿它有小鸟的欢叫,给那寂静的严冬带来春天的消息。 愿它是肥沃的土地,上面青草绿树、万物生机祥和。 愿它有大海的胸怀,大海的波涛,海纳百川。 愿它有高山的凝重和尊严,愿它有长江的持久和澎湃。 愿它能够如青松翠柏常青。 愿它有独立之性格,芬芳之品味。 不唯尊,不唯上。是条条小溪成就了浩瀚的大海,是棵棵小草成就了宽广的草原,是块块泥土和石头堆起了高山。是阵阵丝雨成就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片片飞雪成就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不唯卑,不唯荣。是日月星辰洒下了光辉,是点滴之水汇成了江河湖海,是嫩绿的小草让大山披上了新装,是一颗颗永无停息的心在一起跳动,在一起沟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就让它如那奔马,在无尽的大草原上奔驰,驶过茂密的丛林,跨过叠嶂的山岗,把那原野上清爽的气息带到这片土地。 就让它如那骆驼,即便是那无尽的沙漠,即便是那无穷个日日夜夜,即便是无数个飞沙走石的洗礼,就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地一路走来。 让那驼铃响彻沙漠,响彻原野,回荡在山谷。
个人分类: 随想|376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不做神仙只做驼
热度 3 BaoHaifei 2011-1-25 13:34
不做神仙只做驼 鲍海飞 2011-1-25 今天中午,看了李学宽老师的《自然的美( 5 )之驼图》,那沙漠中的驼铃,那长长的身影,不禁心为之动,为驼一赋。 不做神仙只做驼,驼儿处处安乐窝; 青天白云云朵朵,绿野黄沙沙漠漠; 天底无私大草场,地上锦绣青草稞。 亦步亦趋稳脚步,且仰且俯问坎坷; 急时从容大步迈,闲暇小心细履踱; 路途遥远耐饥渴,不费心思寻小河。 一身重担挑肩上,一路驼铃奏凯歌: 山花烂漫枝头绣,林木清幽风声过; 向前向前勇向前,风沙走石不畏缩; 但问世间有何物,吃苦耐劳胜过我?
个人分类: 流水诗|2775 次阅读|6 个评论
选进语文课本的劣质科普
热度 1 fs007 2010-7-15 11:56
寻正 按 :方舟子在新语丝吹捧自己的科普选进了语文课本,引起了我的注意,随后查阅了这篇方舟子愿意花时间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科普范文并写成此文,此前曾发表于其它博客并为网友转载。在此进行修改与调整,去掉过度的人身攻击。 摘要 :方舟子于 2007 年 11 月 7 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 最耐渴的动物 》,其后该文被选进了某些语文课本。针对该文,我进行了详细查证,发现是一篇极为糟糕的劣质科普,立论大谬,科学硬伤无处不在,还有文法错误,显示了方舟子本人对于相关问题毫无了解,对于有关常识与逻辑极度缺乏。这样的文章被当成范文,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中国青年报》这样的全国性大报,发表这样水准的科普,贻笑方家。 全文 : 学习方舟子关于科普写作的语录: “我以前一再强调,科普著作应该由专家撰写,因为只有专家才可能具有必要的学科知识,并能阅读原始论文,根据第一手的材料写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能达到这两点要求,他们撰写的科普著作也就未必比外行作者的强,而一旦有谬误,对读者的误导更严重,危害性更大。” 在方舟子发表此文之后,一位叫 qfly 的网友在他主持的 “ 新语丝论坛 ” 上提问, “ 空气温度本来就比体温高,怎么冷却静脉血? ” 又问, “ 在一个高温环境里,能实现某个器官比其他地方温度低吗? ” 方舟子对于新语丝论坛的维护极为勤勉,当方舟子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时,我偶尔到论坛辩解两句,但凡有实质内容的、不利于方舟子的言论,都管不过 3 分钟。方舟子不可能没看到这个问题,但他没有回答,于是这位网友接着抱怨说, “ 每次在论坛提出关于斑竹科普文章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回应 ” 。 为什么方舟子对网友的问题总是避而不答呢?我以为,他的相关科普是抄来的,他不懂其中的内容,所以也就无法回答网友的问题,不过,其他网友读者如何看,应当根据自己的察人经验而行,或许,细读本文对你进行客观结论极有帮助。 提问题方舟子不在乎,因为这无损于他科普巨人的形象,但是假如这位网友不那么单纯,把问题用质疑的方式提出来,方舟子可能就会加班加点查看资料来回答了。比如 方舟子称血红素的卟啉吸收了红光,因此就是红色,网友一质疑,方舟子就马上回答,结果暴露了其专业知识的欠缺 。如果网友读了方舟子的科普,有了问题,一定要质疑方舟子的学识,方舟子才会理你,即使他有可能乱说一气,或者直接把你的质疑删了。 先说说这位网友的问题,在高温环境里,是否器官温度是一致的?这一点应该是常识,即使是人量体温,腋下温度跟口腔、直肠都会有差异,口腔温度约高半度,直肠约高一度,各器官体温会有差异是肯定的,高温下也不会改变。 这位网友的挑战在于方舟子对科学研究中的选择性脑冷却( Selective Brain Cooling , SBC )所知不多,结果一个简单的问题把他难住了,空气温度比体温高,那么流经鼻腔的静脉血如何可能被空气冷却,再去冷却输送到脑的动脉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方舟子针对弯角大羚羊的科普可以肯定是从普通英文媒体资料中编译来的,而他提出来的此种大羚羊之最耐渴的观点,是他对相关研究无知而胡乱想像的结果。 即使是在普通的英文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关于弯角大羚羊的报道,而绝大多数关于它能够多长时间不喝水都用数周( weeks )或者数月( months )来说明的,例如: 密执根大学动物博物馆 : “This reduced evaporation of bodily fluids helps these oryxes go long periods without water.” Smithsonianl 国家动物公园 : “Scimitar-horned oryx have an interesting way of coping with a shortage of water. They are able to raise their body temperature by several degrees, up to 116 degrees Fahrenheit, to conserve water by avoiding sweating.” 英文维基 : “Scimitar Oryx can survive without water for many weeks, because their kidneys prevent loss of water from urination and they can modify their body temperature to avoid perspiration.” 网上动物园( Animal Bytes ) : “Oryx can go without water for several days, which is a great adaptation for a desert dweller. ” 当然,也存在说它能长达 10 个月不饮水的,比如, 动物信息网 ( AnimalInfo.org )上说, “It is well adapted to arid lands, being able to go for 9 - 10 months without drinking water by utilizing the moisture in the vegetation it eats.” 方舟子看到 10 个月不饮水,就认为弯角大羚羊耐渴的能力超过骆驼,因为骆驼在一般资料中都介绍说可以数周不喝水,长者也无非是说它可以两个月不喝水,于是方舟子把大量其它资料弃之不顾,定了大羚羊为最耐渴的动物!方舟子难得地自己立论科普,结果错得离谱。 在方舟子《最耐渴的动物》一文的最后一段,方舟子针对弯角大羚羊来了一通煸情,责怪人类破坏大自然,把弯角大羚羊给杀灭种了。方舟子不明白,弯角大羚羊之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沙漠的侵犯,弯角大羚羊自然生长地沙漠化,它们不得不北迁与南迁,主要是南迁,在 20 世纪,欧洲人带着现代武器来到非洲,成为大羚羊灭种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资料就在动物信息网上就有提及。 一个因沙漠化而绝种的动物,方舟子拿沙漠之舟骆驼来给它垫脚,认为它才是耐渴之最!极度缺乏常识与基本的逻辑观念。针对其文谬论,我按重要程度列举如下: 一 :弯角大羚羊散热方式独特么? 在大学语文的删节版中,其中一道习题问方舟子描述哺乳动物的一般散热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方舟子答, “ 由哺乳动物一般的散热的方式引出大羚羊独特的散热方式。 ” 按照方舟子的行文逻辑,他在描述大羚羊这个 “ 最耐渴的动物 ” 的独特的散热方式,一般人读了该文都会如此理解。 即使我克制自己,不愿意加入人身攻击的话,也不得不说,方舟子对生物学无知得过份了。方舟子所列举出来的,以及方舟子没有列举出来的,弯角大羚羊的耐热耐渴方式都不独特!这些方式是几乎所有在沙漠半沙漠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所共有的生存机制。弯角大羚羊会的,骆驼都会,骆驼会的,弯角大羚羊未必会,这就是为什么骆驼是沙漠之舟,而弯角大羚羊面临沙漠侵蚀就要产生种族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国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话,中国的老师就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弯角大羚羊在角羚羊( Oryx )中既不算大,也不算小,除了其角弯如中东及印度常见的一种长弯刀以外,与其它种类的角羚羊并无不同,而羚羊角显然既不耐热,也不耐渴,为什么角羚羊插上两把刀就可以当耐渴之王?长刀里面出政权? 二 :什么是耐渴? 对于既定概念保持模糊性,在概念操作过程中有很大的流动性,这是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的标志。方舟子也许知道自己所知不多,故而在文章中于最耐渴之上,添上 “ 大型哺乳动物 ” 这个限制条件,但遗憾的是,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大的哺乳动物,但谁也不能给一个精确的定义。科学家在做研究时,就不能如此蒙混过关,比如我以前讨论过哨刺金合欢树与大型食草动物之间的动态关系,科学家就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动物体重在 15 公斤以上定义为大型食草动物。 同样地,方舟子对耐渴也毫无定义诠释,在他看来,弯角大羚羊之所以比骆驼耐渴,是因为它可以长达 10 个月不渴一滴水,而骆驼只能管一周,在模糊思维中,就无不为弯角大羚羊的奇特能力震惊了,它是沙漠之舟的 40 倍以上,你说它如何不可以摘取耐渴之最的桂冠? 如果方舟子的逻辑成立,那弯角大羚羊要想成为最耐渴动物是一丝机会都没有的,为什么呢?大型哺乳动物中还要包括人呀!人不喝一滴水,莫要说沙漠上呆 10 个月,月球上生活一辈子都没有问题的!语言逻辑的严密性在方舟子的思维中得不到遵守。我渴了就吃西瓜冰淇淋,饿了就吃稀饭萝卜汤,哪里用得着喝水? 人们常说,骆驼不喝水能坚持一周,那还只说了一半,骆驼不吃不喝可以在一周以内拥有所有的正常功能,它不吃不喝可以长达两周,体重减轻 40% 而没有生存危机,对其后的生理机能也毫无影响!不但偷吃(草),还要偷喝(草上的水)的弯角大羚羊,拿什么跟骆驼比呀?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用骆驼做坐骑,而不是去非洲牵弯角大羚羊来骑,就是这个道理。 三 :耐渴之最 哪一种动物最耐渴?这样的话题可以在不少人当中激起长久的兴趣,但却是科学的陷阱,换句话说,写这样的文章的人,缺乏对科学的理解。对于科学家来说,此种话题毫无意义。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哪些种类的生物最耐渴,它们是如何耐渴的,因此,科学家介绍某一种耐渴生物时,无非是说它是最耐渴的动物之一,到底谁更或最耐渴,并不是一个有科学价值的题目。 回到方舟子抄来的 10 个月不喝水这个古怪说法,之所以古怪,因为是一种个案基础上的猜测,毫无科学准确性可言。没有谁会无聊到真正用 10 个月来观测弯角大羚羊是否可以不喝水!依据方舟子给出的严格条件,让弯角大羚羊吃有水的草,如果弯角大羚羊可以坚持 10 个月,或者就即使是 6 个月,我们都有足够的把握,说弯角大羚羊可以不喝水生活一辈子,因为它达到了水的供需平衡。在专业文献中,动物学家经常采用弯角大羚羊有草吃就可以不喝水一辈子这个说法的。 在应对干旱环境时,所以自然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动物都有特长,长颈鹿、大象、羚羊、山羊、骆驼这些大家伙都有不凡的表现,很难说谁比谁更耐渴,在干旱地带,所有的动物都要通过食物取水。澳大利亚的沙漠鼠( Australian Dessert Mice )可以只吃干粮;美国跳袋鼠( Kangaroo rat) 可以依赖代谢水活得上好;澳大利亚还有一种叫毛刺鬼( Thorny Devil )的蜥蜴,它可以靠身上的刺收集露水解渴的呢,总不能说它不喝水也得活得上好吧?也不能说所有这些动物没有喝水,干旱地带,取水的方法不同而已。 耐渴可以用脱水程度来对比,一般而言,角羚羊可以损失体重的 30% ,这并不让它比其它种类的干旱地带的大型哺乳动物更耐渴,因为 20-30% 对它们来说,几乎是基本要求。不少资料(包括方舟子采用的)说骆驼能耐脱水到体重的 25% ,那时骆驼可能是活蹦乱跳的。这些数据的测量本意并非为了给耐渴动物排名次,并不具有可比性,骆驼可以损失体重的 40% 而不产生后果,比角羚羊更耐渴。 四 :人脱水 10% 是致命的么? “ 另外,骆驼也很能忍受脱水,即使身体失去了 25 %体重的水分也没事,而人一旦失去 10 %体重的水分,就是致命的。 ” 人脱水 10% 严重防碍生理功能,但不致命。一般而言,脱水 15% 以上,才会致命,这其中不排除某些人可以耐受 20% 的脱水。 五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不喝水会在 24 小时内脱水死亡? “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 24 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 ” 错!人在沙漠中,只要躲入有遮掩的地方,在 50 摄氏度下可以活 2 天,在 43 度可以活 3 天,在 32 度则可以活 7 天,如果气温低到 20 度以下,则可以活 10 天。当然,居心不良的方舟子会傻兮兮地叫你在烈日下爆晒试一试,如果是那样,哪里用得着 24 小时,几个小时你就中暑见马克思去了。如果你真进了沙漠,一定记住遮掩的地方也是有差异的,山洞比树荫好多了,科学家没事干,当真测过的(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72 (2008) 1518–1525 )。 六 :超过 46 度,大羚羊就要出汗降体温? “ 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 46 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 ” 汗是始终要出的,不过,角羚羊的降温机制可能主要是喘气,而不是出汗。人是绝无仅有的出汗大王,远远超过其它哺乳动物,狗有汗腺但不出汗,牛羊出汗但更多的是喘气,马、骡、骆驼在人之外,算出汗多的。角羚羊可以测到高达 47 度的体温,并不代表它就一定会让体温高达这个限度才降温,一切都是动态的过程,取决于水化状态与环境条件。骆驼体温差可以高达 6 度,考虑到它的体积(几乎弯角大羚羊的 5 倍),其储存的热量未必见得比角羚羊低。 七 :在海绵窦里有小静脉?小静脉 “ 流向心脏 ” 、 “ 来自 ” 鼻腔? “ 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 变成了 (分支接入)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还有许多 流向心脏的 小静脉,它们(与)来自鼻腔(的静脉相连),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的)低。 ” 作为语文状元的方舟子文法错误应当力避,误导小学生。流向心脏的小静脉是啥玩意儿?小静脉怎么会来自鼻腔?气血相通么? 稍有解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方舟子这位 “ 生物医学专家 ” 在谈大脑里的静脉窦,静脉窦里还有许多的小静脉?静脉窦本身就是静脉,只不过是在特定部位扩张成不规则或者圆形的囊状结构而已。 八 :大羚羊吃的草水分不多? “ 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 1 %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 20 倍。 ” 语文老师针对这一段话问方舟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方舟子很得意地说,是“列数字,很清晰”。作为“生物医学专家”,方舟子的这类错误让人无法忍受。去农村找位老农请教一下,草晒干了究竟能剩多少干重,中学生在生物学中就应该学习到相关知识。就连那些野生动物嚼不动的木头,也起码含 40-45% 的水,而树叶与花草这些食草动物爱吃的植物部位,差不多 90% 甚至更多是水! 九 :深呼吸造水? “ 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 我无法猜测方舟子怎么会写得如此幼稚。体温每增加 10 度,代谢就要翻倍,大羚羊如方舟子所说,在晚上体温比白天低大约 10 度,那代谢产生的水则会倍减。角羚羊在炎热的夏天体温要随环境温度变化,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18 点,其体温维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范围内,白天最高温时,要低于环境温度 5 度左右。角羚羊要维持这样的体温,就必须散热,所以它进行喘息,而晚上它的体温比环境可以高上 10 度,当然用不着喘息了,所以就选择深呼吸,大羚羊的生活环境,还没有缺水到那种程度。 即使深呼吸可以改变代谢产水与呼吸出水之比,其余额恐怕也微乎其微,毫无实际意义。 十 :大羚羊徒具其形? “ 现在只剩数千只被人工圈养生存了下来,其中大多数养在美国德州的牧场。弯角大羚羊历经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那套巧妙的适应方式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个物种如果失去了其野外栖息地,丧失了其主要习性,即使能继续繁衍,也只是徒具其形,近乎灭绝。 ” 方舟子的这一环保主义的咏叹调跟他的一贯主张与风格很不相合。方舟子或许不知道美国德州是有沙漠的,据说有人在大本( Big Bend )地带看到过从农场中逃出来的弯角大羚羊。在炎热的德洲,角羚羊的适应技能怎么会没有用武之地?换句话说,即使是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的弯角大羚羊, “ 失去了其野外栖息地 ” ,我还请中国有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先生教我,它们如何会 “ 丧失了其主要习性 ” 的?既然它们都丧失了主要习性,现在不少国家要重新把它们引入其原栖息地,不是迫害动物的恶作剧吗?在突尼西亚的国家公园中放生的弯角大羚羊 10 多年后族群增加了 8 倍多,它们丧失了主要习性?怎么活过来的? 十一 :野生的弯角大羚羊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 但是,再成功的物种也难逃人类的毒手。几十年来,为了获取羚角、皮毛、肉,或仅仅为了好玩,军人、商人、猎人们乘着汽车,挥舞着枪支,对弯角大羚羊进行了大屠杀。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弯角大羚羊已在野外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 野生弯角大羚羊近乎灭绝,这是公识,但英文资料中我就没有见过有谁象方舟子一样一口断定它们已经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煸情可以,但不要给出不准确的信息嘛。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仍有人报告看见过它们的身影。 十二 :弯角大羚羊用选择性脑冷却( SBC )么? “ 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血液在进入大脑时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 3 摄氏度,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 方舟子不关心科学研究进展,他对 SBC 了解十分有限,所以写作中总把过时的老皇历拿来翻。在《欧洲生理学杂志》( Eur J Physiol (2002) 443:437–445 )上,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与 Maloney 与南非的学者合作,报道了他们在 1999 年测定了自然状态下南非剑羚颈动脉与下丘脑部的温度的研究结果,脑部温度平均比劲动脉温度高 0.29 度,他们的确观察到了 SBC ,但遗憾的是,在角羚羊处于运动状态,产热更多,更需要 SBC 来保护大脑的时候,它偏不上场。方舟子也许不知道南非剑羚跟弯角大羚羊有没有可比性,二者几乎一样大,弯角大羚羊用弯刀,而南非剑羚用长剑,一个刀客一个剑手,就栖息地而言,南非剑羚比弯角大羚羊还更爱沙漠。 换句话说,那些耐热动物的大脑也很耐热,不是 “ 对温度最敏感的 ” 。事实上,针对 SBC 的研究大多是实验室诱导出来的,现在质疑它是一种实验假相的文献并不少。从机理上说,在气温极高的情况下,最需要 SBC 的时候,起码方舟子描述弯角大羚羊的 SBC 无法实现,因为外界温度大大超过角羚羊的体温。 结论: 方舟子原文立论大错特错,文中硬伤不下 10 余 处,还有明显的文法错误,这是一篇毫无争议的劣质科普,中国的语文老师们,要警惕劣质科普充斥语文教材与国家级报刊杂志,本文可用于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6538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子乡 和凤平丹福【修订稿】
热度 1 dongping2009 2009-3-20 22:32
科网现廉颇,凤平丹福说骆驼。 忽闻丫头那边喊,哥哥,山大美景知道么。 窗外树婆娑,三两黄鹂叫几何。 赤壁三国说后汉,呵呵,上帝弟弟唤叵罗。 后记:关于南子乡这儿规矩与那儿方圆的事情,我就全部交给玉平老弟,请你代为处理了。小声地嘀咕一声:玉平老弟,你可得过我的好处哟,所谓拿了人家的手软,这事定下了就你了^_^。 补记:回丫头,我现在越琢磨越觉得,我这个指导老师改过了的,反而还不如我上面原汁原味的东东,看来有时候学生也可以比老师强啊;唉,谁叫他还是我的诗词导师呢,负责我毕业不毕业的大权,这里就给他个面子吧,保留他的修改稿如下: 发表评论人: yatou 删除 回复 呵呵,那就保留改动权。写了诗词他就去对平仄,楞是喜欢拿套来套那本是活泼的诗,真真是没有法子。所以啊,我是实在写不出好诗辞。自娱自乐一番是没有问题的。你跟他好好学吧。 博主回复:^_^^_^ 南乡子 魏东平、马丽丹、马昌凤、刘玉平(通讯作者) 科网现廉颇,凤玉丹福说骆驼。 忽见丫头图片展,哥哥,山大风光看过么。 窗外树婆娑,三两黄鹂叫几何。 赤壁三国说后汉,呵呵,上帝同根唤叵罗。 作者排名注:魏东平文章初稿,列第一作者,亦表示诗坛一新兵的意思;马昌凤与马丽丹作为一般指导老师,贡献大致等同,虽马昌凤略高些,但女士优先;但我诗坛上的实际指导老师为刘玉平,通讯作者是他,以后有问题大伙也都找他算了。 发表评论人: yatou 删除 回复 还有通讯作者这一说啊?天,玉平弟荣誉啊! 俺更喜欢丫头喊,比图片展来得生动。不迷信老师,才是好学生! 博主回复:是啊,玉平弟现在是有荣誉;不过,通讯作者不好当哟,改天被发现本文有抄袭嫌疑,他玉平老弟要负全责,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哦^_^ 补注: 1、山大美景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475 2、上帝弟弟链接(评论部分): 2.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035 3、凤平丹福之南乡子链接: 3.1、马昌凤: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308 3.2、刘玉平: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395 3.3、马丽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498 3.4、曹广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517
个人分类: 歪诗正词|5325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