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明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独立人格与精神独立
benlion 2015-3-5 09:06
一个个体、一个社会,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以其它社会、其它个体的 承认为 依据,而又不能主动学习与研究其它个体、其它社会的思维和管理, 就难以成为自主能力 - 人格独立的个体和精神独立的社会,从依赖型走向独立型 - 就是从幼年走向成人的社会。 可以思考: 1)世界的英语化,关键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建立的英联邦。 2)刚到以色列,见到导师书架上贴的纸条:《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写成。 3)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主动提及道家、禅宗,并问到现代中国人为何不以《道德经》为实践? 4)欧洲在11世纪的新事物涌现,中国开封12世纪的犹太会堂建立,不能不考察波斯湾、咸海(中亚)和里海-黑海(可萨)区域的丝绸之路。 5)我自以为豪的是系统遗传学(在中科院)和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等都首先是中文,而后,才是采用英文传播。 6)欧洲文艺复兴,起点是黑海区域和地中海区域2条丝绸之路的交叉 - 意大利北部。 7)近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以荷兰为中心的英国、法国和德国(3届科学中心)区域。 文化的交汇与同化,包含双向的2方面:如,汉文化的过年与满文化旗袍,禅宗(道家化)与佛教(汉化),欧洲传教士对几何学的中译和中国文献的西文译作等,都是一个双向交流,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量差距体现为流向差异。 因而,独立人格、精神独立和社会的贸易、文化开放是作为一定地理区域、历史时期的文明体 - 文化和体制系统的结构转换和组织化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个人分类: 201415|3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文化与科学
热度 2 benlion 2015-1-29 08:26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归类为正与负文化,一个学说或一个学者的观点,也是关键在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待,在历史的语境分析,如,朱熹的朱子学说,欧洲文献说到对有机论或系统思维有重要影响,日本学者说到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正文化,基本可归类为: 1 )儒家、法家和名家; 2 )道家、墨家和兵家; 3 )农家、医家和佛家等,以及工程技术和文学艺术等。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是一个文明体,具有其文化和体制实质的精神内涵 – 宗教或信仰,《资治通鉴》等历史描述比较详细,朝代乃至帝王的更替,往往导致治理的精神实质也变更 - 包括,诸子的不同家或同一家的不同学说,如, 元、明、清、民国和现代的治理理念或意识形态,乃至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年代,都不同。 中国科学和工业,开启于洋务运动,而到 20 世纪 50 年代的留学苏联,改革开放之后,重启留学运动。 然而, 50 年代到 80 年代是国际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迅速发展的阶段,并转型到后现代社会,如,计算机科学、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包括,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谈家桢的摩尔根遗传学等,则属于 50 年代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因而,导致了一个与国际科学、技术界直接交流的断层,并且, 20 世纪与 21 世纪之交,在生物科学领域,又进入了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范式转换。 未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必须重新考察与思考: 1 )中古代中国哲学、艺术和技术,欧洲3次思想运动,近现代哲学、科学和工业的范式和模式转换; 2 )近现代欧洲文明延伸到环太平洋, 20 世纪以来的西方思想观念、体制模式和科学、经济等转型; 3 )中国走向现代化,弥补 50 年代到 80 年代的国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及思考如何转型到后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等。 - (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201415|1185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与宗教不同而和谐
benlion 2014-5-23 13:24
- 精神进化论 适者生存,但适应者未必进化,发展是变化中的选择。教育传授的是知识,理论和技能知识,但创造是未知而无法传授的精神实践。军校可以训练出优秀的将士,却只有实战才能造就英雄。 发现新知识和现象,可以是依据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如,基因组测序,也可能是偶然的机遇和直觉,如, X 射线发现;然而,创造却是思维、设想和方法上的突破,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工具可搜寻。 变化的机制与选择的机制构成生物进化,也是构成文化进化的核心机制。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轴心文化模式的地理历史转移与转换,显著的特征就是新思想的活跃和哲学家的辈出;因而,思想开放和哲学家的精神创造,往往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创新能力。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或复制文明,而是重生( re-born )和重建文明,基督教文化也转换到自然神论、社会伦理和精神审美,而后科学文化的发展路径。 附、范式与模式 以往的文化合理有价值部分必然整合进入新的模式和文化里,如,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范式就整合了以往的科学范式,以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也就纷纷转向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这也是 21 世纪初就爆炸性的论文和数据增长的原因 - 范式和模式进化是文化和科学进展的核心吸引子。不同层次,如,经验科学与实证科学互补不了,首先必须转换科学范式,新范式往往解构以往的知识和体系,然后,吸收、转化和重建到新的知识体系中。世界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创造新的文化模式,如,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必然超越过去的模式而取得进步的优势。 科学的定义也是跟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定义常常滞后于科学的发展,科学首先是理论和实践,科学是什么?这是科学哲学问题,科学在前,科学哲学在后。自然哲学先于科学,而科学哲学后于科学,科学哲学可以有助于非科学家理解科学,也可有助于后来的科学家掌握科学方法和管理等;但是,科学依据自身的规律发展。 - (创新型社会) -
个人分类: 2014y|1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