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劲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在红楼
liwei999 2013-10-28 01:01
华歌尔是1986年才作为北京第6家得到资格认可的合资企业在京办厂。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7/2013 06:08:38 在此之前,国人妇女恐怕还不知道用“ 杯”量乳房、也不知道 华歌尔 这个品牌吧? Quote 劲松位于朝阳区西南部,《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称:此地原叫“架松村”,因村内有清代肃亲王墓,墓旁有一巨松,枝杈横偃,满目苍翠,并用木架支撑,故称“架松”,村名也由此而得。1981年此地成立街道办事处,因有架松村,由此派生出“劲松”,取“古松遒劲”之意。 由此看来,1980年谈劲松小区的话题还嫌时间尚早。大约也不会有公交车通往王府井。那个时代里,连海淀区都是所谓的郊区,朝阳就更是乡下了。不过在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里,有过一集劲松高层住宅的场面。那里出现的自行车棚、理发店等,都有些记忆。不过那都是八十年代的后期了。最初的集子里出现的是百万庄、三里河一代的红楼、灰楼区。镜某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还是在这些红楼区里面。 如今的红楼 Download 如今的双井、劲松一代 Download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只知道用“碗”,还不知道有“杯”呢。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7/2013 08:51:09 【和华歌尔啥时进京也可能八竿子打不着】的说法不妥。大约“杯量”的体系应该是从华歌尔进京后才有的。这个事情不妨请师姐们 出来做个证词,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杯量”体系的? XD的那番“对话”,着实让镜某吃惊。分明就是没有对上么。X如何解读呢?国语说“叉 儿 ”,洋文说“双倍”。大约阿泰是要说“双杯双球”,敢情是要冰激凌呢 。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劲松小区一代的历史(文章来源:《清代王爷坟》zt)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27/2013 07:20:24 Quote 《都门纪略》有诗一首:“松枝托地古根留,架木 擎来一老虬。周匝绿荫圆似盖,佳城郁郁兆王侯。”它记述的是北京广渠门外的名胜架松坟。这一名胜在《天咫偶闻》和《北平旅行指南》也有记述,最初得名于清初肃武亲王的王爷坟。 由于肃王府为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每代人至少有一位亲王,以至有清二百余年,共有十几位肃亲王。而广渠门外架松村先后葬有四代五王,即肃武亲王豪格、显懿亲王富寿、温良郡王猛峨、显谨亲王衍璜、肃忠亲王善耆。他们的葬地分别被称为老坟、大王坟、二王坟、新坟和花园。在今朝阳区架松村小学校的位置上,是肃武亲王豪格的墓地,俗称老坟,亦称架松坟。 豪格作为第一代肃亲王,是清太宗长子,清世祖福临的长兄,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三月十三日子时,母继妃乌拉纳喇氏博克铎贝勒之女。后金天聪六年(1632)六月初封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四月以军功晋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授靖远大将军,平定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在进入四川之后,“攻克内江县,破八大王张献忠一百三十六营,遂斩张献忠及其伪王巡抚总兵官等二干二百有奇,俘获马骡无算,广宣德意,招来文武官三百三十五员,马步兵六千九百九十有余,四川大定。”顺治五年(1648)四月,他返京不久,摄政王多尔衮将他革爵囚禁,他在狱中自尽,享年40岁。《清史稿》记述了另一种说法,说他“还至郊外遇伏死,死处即今葬地”。老人关宗典(1915年生人)说,老坟东边埋有马夫,西边埋有战马。这倒是其它王爷坟所没有的。 顺治八年(1651)八月,顺治帝福临为其长兄豪格平反昭雪,提到“值墨尔根(按即指多尔衮)王专政,诬捏事端而拘禁之,遂尔自终。朕念尔无辜,不胜痛悼”,敕谕中主要记述了豪格的军功。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顺治帝福临再为其长兄立碑,碑文富有人情味,如“和硕肃亲王合格系太宗文皇帝长子,朕亲兄也。智略超群,英雄盖世”,说到“四川大定,建此奇功,宜膺上赏。墨尔根王摄政,掩其拓疆展土之勋,横加幽囚,迫协之惨,忠愤激烈,竟尔沦亡。朕念手足之渲,不胜凄怆”。追谥曰武,这是清代亲王子谥之始,不过当时称为武肃亲王。 豪格墓地的建设在顺治八年。最外边是蓝色围墙,东西有门各一。南侧有大门,大门旁有小门各一。进大门为碑楼,内立驮龙碑两通,一为“顺治八年岁次辛卯八月仲秋吉旦立”,一为“顺治十五年九月十六日立”。碑楼与东西朝房之间是六棵古松,“松本粗皆数围,苍劲古老,其树身曲折,枝干纵横,穿插下垂,多作龙蛇翻舞之状,因其上既蔽日横云,下使游人俯首,故以朱柱支之,故得是名。”老人讲,当年的架木均为碗口粗细,有一百余根。这架松“横荫十亩”,在院内见不到阳光。顺朝房东西往北有墙,还有门各一。里边又是一道蓝墙,墙的四角还有类似“官帽子”的饰物。墙的南侧开有二道门,进门有班房东西各三间,再往里走是不高的月台,建有享殿五间.后边还有月台,豪格的骨殖是火化的,没建宝顶,他的嫡福晋是墓葬的。坟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很多,大都毁于1948年,被国民党军砍伐。六棵架松陆续死了五棵,东北角的一棵死在1922年。 1958年,有关方面在老坟挖炉灶,挖出有金烟袋锅等物,还找来肃王后人,他表示愿意奉献国家,由文物局收存。对于残存古树,园林局编了号码,钉了标牌。1966年,朝阳区架松村小学从新坟搬到这里,空军某部派人将碑楼等建筑物拆除,部分石料被运走,数段巅员扔在学校东南,一块断碑停在学校操场上,1982年还能看到顺治八年”字样,1983年已经看不出来了。如今,小学校里还有西朝房三间,古松仅存一棵,已经干枯。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叔及其粉丝快看过来!!!
热度 7 boxcar 2013-5-26 14:47
2797 次阅读|26 个评论
说说“劲松”
Bobby 2013-4-4 07:08
刘劲松 访问我博客,让我想起科学网至少有三个“劲松”,蒋、蓝、刘,是否还有更多,不得而知。说明“劲松”是个好名字,使得人人争而用之。 从《 历代咏松诗词大全 》可知,松树有很多优秀品质,如“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等,最著名的是陈毅《冬夜杂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劲松”好是好,虽然好人争用,坏人也用,例如四人帮文痞姚文元也用“劲松”作笔名,发表“棍子”批判文章,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姚文元用“劲松”化名事见《 揭开姚文元千万字日记的悬念 _ 历史秘闻 》:他说:“毛主席卢山仙人洞诗中有「暮色苍茫看劲松」的句子 , 「劲松」这两个字的含义很好 , 就用「劲松」做笔名吧。”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问“蒋叔”:
热度 6 boxcar 2012-1-25 16:51
从刘庆丰兄博文“科网八卦3:蒋科学原来是用“拼音输入法”来撰写繁体字!” 下面蒋老师的评论中得知,“搜狗輸入法可比漢語拼音更為晚近。” 俺忽然有个问题想问“蒋叔”(蒋科学劲松老师): 搜狗、搜狐啥的,够不够成对相关动物的侵权或骚扰?
个人分类: 科学网|24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三十: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byk0104 2012-1-25 10:25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三十: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个人分类: 家族文化|1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乱弹4】我听到的逆淘汰:谢劲松教授
热度 8 jingpeng 2011-12-15 19:55
今天早上,偶遇我校一名人,相谈甚欢。 他搞人文学科的,说了一个事情,我当时就震惊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个谢劲松教授,水平不错。在上马克思主义课的时候,讲了很多西方哲学,被学生告发了。注意,是被 学生 告发了!实在是脑残,脑袋被洗得不清。学校派人来听课,证实了这个情况,最后把谢教授解聘了! 据说,谢教授已经皈依佛教,天天在家吃斋念佛。每个月1千多块钱,勉强度日。 在此打个友情广告,哪个学校需要人才,来挖人阿! 我没有时间去调查,还没见过谢教授。具体情况是不是这样子,可能还需要证实。 附谢教授的百度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879490.htm
个人分类: 文化-评论|461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声援科学网博主、清华大学蒋劲松教授佩戴绿领巾上课
xupeiyang 2011-11-9 11:36
蒋劲松做讲座时佩戴绿领巾 近日来,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在微博上持续发布他戴着绿领巾在清华上课、在北大作学术报告的照片,引发博友热议,不少网友声援蒋劲松。 蒋劲松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4810do=blog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3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刘劲松:谢谢你,改变了我一生的CUSBEA
dhwang 2011-9-30 00:10
昨夜星辰 吴瑞: 刘劲松 两篇报道 科学时报:2007年7月26日 第四版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1424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772694822234185418.html 科学时报 纪念吴瑞逝世 专版2008年2月18日 A2--A3版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742 科学网:吴先生深刻改变了我的人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218142011788201437.html 作者:王丹红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17 22:55:55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教授刘劲松谈吴瑞 刘劲松:吴先生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 1984年,刘劲松通过CUSBEA项目赴美国留学,直至2005年底,他才在美国科罗拉多巨石城召开的会议第一次见到吴瑞,向吴瑞先生亲口说一声谢谢。图为刘劲松夫妇与吴瑞夫妇在在科罗拉多的合影。 1983年,作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研究生,刘劲松被推荐参加当年的CUSBEA考试。 当年的准考证 在大学宿舍里准备CUSBEA考试时的情形 如今,刘劲松已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病理学系副教授、临床病理学家。(图片来源:刘劲松) 2007年7月21日,CUSBEA项目25周年庆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四位当年同一届的CUSBEA同学与吴瑞和北京大学的顾孝诚教授合影。 2008年2月12日早晨,在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办公室,刘劲松打开电脑查阅电子邮件,一封来自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施一公的信让他感到几分不安:这封邮件的标题是“吴瑞博士(1928~2008)”。“不好,难道吴瑞先生出什么事了吗?” 他赶忙打开邮件,看到的第一句话是:“我怀着极为悲伤和沉痛的心情宣布:吴瑞博士,一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一位中国生物科学热情的推动者,于2月10日不幸逝世,他的离去是生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吴先生走了。我心里非常非常难过。”刘劲松说。 1983年,作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研究生,刘劲松被推荐参加当年的CUSBEA考试。1984年,他赴美国留学,1991年在凯斯西储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又考取医生执照,经过了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训练,1999年到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病理科医生,并从事卵巢癌研究工作。 “当初留学美国就像天方夜谭一样难,但吴先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刘劲松一直想见吴瑞,但没有机会。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已是2005年底,他们同时参加了在科罗拉多巨石城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我和太太都非常激动,我通过这个项目到美国这么多年,却没有见过吴先生。”刘劲松回忆说,“我走到吴先生和吴太太面前说:‘吴先生,今天非常高兴能见到您!我要当面向您道一声谢谢!’吴先生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说:这主要是你们读书读得好!” 2月16日,刘劲松在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回忆了这段经历,他说:“当时我特别感动,像他这样一个将这么多中国学生送到美国留学、为中美科学交流作出这么大贡献的人,是如此低调、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2007年7月,刘劲松到北京参加CUSBEA项目25周年庆祝活动,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吴端。“那一次,我们有4位83级CUSBEA项目的同学参加了聚会,我们和吴瑞先生及北京大学的顾孝诚教授合影,非常高兴。”在这次庆祝会上,刘劲松作为CUSBEA同学代表发言,他汇报了自己在美国的事业、家庭以及与国内的合作研究。他说:“我想给吴先生汇报,当初我到美国几乎一无所有,如今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也正在帮助祖国做事。” 为了解自己留学的历程,刘劲松在毕业时曾到大学所在系查看自己的档案,并将有关材料复制留存。在这些档案中,他看到了吴瑞当初向大学写的各种信件,比如要求大学免去中国学生的报名费、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费等,以及对CUSBEA学生在校情况的调查。他说:“当初到美国时,也知道这些事,也知道感谢,但还不太懂事。现在才感觉到吴先生为我们这些学生考虑得多么仔细、周到,当初我们一无所有、一片空白,而他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心中十分感动。”他计划将这套CUSBEA材料送给CUSBEA委员会,留作档案保存。 “吴瑞先生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如果有机会再对吴先生讲一句话,我会对他说:吴先生,我们大家都非常感谢您!当初在中美交流最困难的时候,您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今天,您看到了巨大的成果,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您这样对中美生命科学交流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请您安息,今天,我和许多人都将继承您的精神、继续您的事业。” “谢谢你,改变了我一生的CUSBEA!”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7-26 9:40:4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1983年,作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研究生(图一),刘劲松被推荐参加当年的CUSBEA考试(图二是他当年的准考证)。他向CUSBEA的前辈施阳询问如何才能考好,“施阳给了我动力”(图三是他在大学宿舍里准备CUSBEA考试时的情形)。后来,他考取CUSBEA项目。如今,刘劲松已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病理学系副教授、临床病理学家(图四)。(图片提供:刘劲松)
个人分类: 人物专访|5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劲松风光在险峰
杨学祥 2009-3-22 06:45
劲松风光在险峰 莫将青松植庭中, 休教山风变香风。 一山一松多风险, 群山群松有涛声。 一年枯荣寻常事, 百年苍劲有威名。 不屑西园龙虎客, 名山有松在险峰!
个人分类: 诗词|149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