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贫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路走来很憋屈——穷孩子别谈爱好——世俗点?
热度 10 yanghualei 2011-8-23 13:38
我不在意那些,打骨子眼里,我很排斥。我在意我努力,坚持自己的爱好,而获得的是更大的阻力,对家庭,父母以及对于自身而言的残忍。 心理很多委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不说,感觉到压在心里憋的慌。但又真不知道该从何所起,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真的有错的? 以前的杨华磊,哪里去了?对社会妥协,对自身妥协,对那些违背人类良知的东西妥协,视而不见。我宁愿是一没有意识的物体,不折不偏。 我想,空身一人,在下着雨的傍晚,去树林呆会;迷乱的曲径,湿润的泥土,我怎么能想象在没有阳光的世界,它们,它们是怎么的生存? 我想,大雨把我灌醉,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我更加无畏,无畏的忘记脚下的泥泞,像狮子般狂吼,想绵羊般呻吟,折腾后,更加,更加坚定从容的走下去。 贫穷是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努力和骨气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774 次阅读|30 个评论
有多少寒门子弟能有春天?
热度 1 Btree 2011-8-9 10:59
前几天看了《南方周末》关于寒门子弟上一线大学的报道,由于刚好最近在家,对这个情况深有感触,因此写了《 农村孩子看农村教育 》。为了跟更多人交流,把这篇文章放到了科学网博客,没想到被列为精选博文,有将近 60 个评论,让我“受宠若惊”啊。 我高中开始在城市读书,跟城市同学的接触让我很深刻体会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而每次回家跟家乡一些父母的交流,发现大家对教育在慢慢失去信心;于是上篇博文希望把我所知道的农村教育情况描述出来。 在对我博文评论中,农村出来的朋友们都基本赞同了我所说的农村教育情况,有些还表示深有同感,说明这种农村教育在各地 都是一样的落后。同时也看了科学网上还有很多关于这个主题的博文,让我不仅想多说两句。 有认为农村出来未必就是输,如果只能在农村种地、放牛,认真做说不定还能办起一个农场。当然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成功的评判标准当然不只是接受好高等教育。实际上,一辈子种地放牛不一定就比在大城市苦苦挣扎的房奴们过得不幸福,他们也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 如果农村孩子是在公平接受教育后,觉得留在农村种地放牛更适合自己,那是自己个人的选择; 但问题是他们没有这种选择的权利或者意识,一出生在农村,就意味着教育比城市落后,就意味着更少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就意味着得继续上一辈的做的事情。 也有认为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列举了多少农村孩子成功的事例,只要不断努力,总能成功。这是多么典型的成功人士的成功学观点,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功。其实我相信农村出身科学网的用户,都是通过知识已经改变命运或者在慢慢改变命运;而农村出来的当然也有更多这方面的人;而且这些人可以激励更多的农村孩子。 但问题是统计数字明确指出,“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 2010 级农村生源仅占 17% ”。农村孩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是如此的低,而且还在不断减少。农村教育虽然出了很多人才,但还有众多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声音被埋没了。 因此,当我们谈农村教育时,我认为我们应该正面这种教育现状,正面它的不公平性,关注农村教育的整体情况。 而这种现状该如何改善,还请高人指点。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7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村孩子看农村教育
热度 43 Btree 2011-8-6 15:21
南方周末新一期文章《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每次回家我都想谈谈。 从小生活在农村地区,小学和初中也都在这里接受教育,很幸运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还记得小学的校园连一个像样的篮球场都没有,篮筐更是我三年级坏了之后就一直没有再修;而初中三年只有一次到计算机房学习如何开机和关机,还每人收取 5 元作为计算机的维护费用。 前几年小学有了新的校区,初中的条件也有一点改善,但每次回家还是很少听到村里面有那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教育的不公平一直都存在,甚至这种不公平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被大家所接受,而实际上知识能否改变命运在农村一直都是一个疑问。寒门子弟远离一线高校我们或许可以从教育观念、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氛围进行分析。 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农村对教育的观念,普通的农村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这一方面是由于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人很少,这些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村里面的大学生确实有所增加,由于从小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大家普遍上的大学更多是专科或者较差的本科学校。上大学家庭承受一笔不少的费用,往往需要家长辛苦的工作以及省吃省喝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而家人的希望也都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但大学本来就不是很好,加上农村家庭没钱又没权,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大城市也难于生存,很多只好回家寻求发展。农村地区需要用到大学生的公司本来就少,而这些人回来后变成高不成低不就,我所知道的在村里面有很多大学生回来后都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在农村地区,读书的目的就是改变命运,说白了就是赚更多的钱。当大家发现读大学其实并没办法达到这个目的;而很多高中毕业出来工作的,经过四年已经掌握一门手艺,一定程度上还比毕业回家的大学生好,因此大家对读书产生了怀疑。“读书无用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家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农田或者一些原始苦力劳动。高中毕业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沟通和数学计算能力,到一些乡镇企业可以从事相对“高级”的工作。 读大学相对农村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读完大学前途还是很渺茫;早点出来工作不但不需要这笔花费,而且还可以为家庭增加收入。教育的观念对于孩子受教育情况有一个最深刻的影响,因为关系到一个家庭从孩子小时候对其教育的重视程度。 经济的发展使农村教育条件有所提高,但其改善程度往往远不如城市学校,因此这种教育条件的差距没有减小反而增大。一踏进校门,农村孩子就在起跑线落后了。农村教育经费能占到多少比例我不大清楚,但真正能分配到农村的肯定不多。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每次体育课只能去打乒乓球,要不就绕着学校跑几圈;而除了语文数学外,其他科目都没有专门的老师,常常是随便安排一些老师过来跟你讲讲故事,或者干脆自习。现在虽然有了新的校区,但据我了解体育设施也就只有基本的篮球,乒乓球等,更不用谈什么多媒体教育了。农村基本条件的落后导致很多老师也不愿意来这里,即使是农村出来的师范生,大家读书本来就为了到更好的地方寻求发展,那还想留在家乡教书啊。我所在县对于各个镇学校老师是按照考试成绩进行分配,每年有一个统一考试,成绩好到经济较好的地区,而我所在的镇基本处于倒数几名的位置。当然考试成绩并一定能代表老师的水平,但很多老师安排到这里后也总会想着找机会调动出去。 教育条件除了学校之外,则是家庭方面。农村父母工作一直都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很多时候孩子直接安排由老人代为看管,很难抽出时间关心孩子教育问题。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老师要把他家长找过来,这位学生直接跟老师说不用找了,爸妈很忙来不了。而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后,还需要从事很多家务劳动。同时农村家庭普遍经济比较落后,也不能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用具。 农村地区对教育的不重视以及教育条件的落后,自然也没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相比城市,农村孩子有更多玩的去处,父母白天都不在家,大家三五成群可以尽情玩耍。特别是现在也有很多网吧,大家也开始着迷上网。大家聚在一起基本都在讨论今天或者明天要去哪,根本不会谈到学习。父母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在家也没有创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孩子往往是刚进入小学前两年没有打好基础,学习成绩不好慢慢排斥学习,而父母则认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天赋,然后义务教育则成为一种应付性质的东西。孩子们讨厌学习,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父母觉得既然学习不好,还不如干脆出来工作。我记得当时初一年级总共有八个班级,初二减少两个,初三则剩五个,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冲刺中考的时候就只有三个班了。 “知识改变命运”,条件落后,农村孩子学习不到更好的知识,而获取到的知识还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命运,难免对学习知识失去信心。教育一直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越来越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7352 次阅读|55 个评论
穷与富的辩证
dante11648 2011-7-28 10:26
今天和老 师 聊天, 说 到日本政府 对 科研的支持程度的 时 候,老 师说 ,日本没有 资 源,人 们 不可以像中 东 地区一 样 靠出 卖资 源 过 富裕的生活。日本只能靠科研,靠技 术 ,用自己的先 进 技 术 去 谋 求和其它国家的合作,从而 获 取 资 源。 这 是日本被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但也造就了一个 严谨 、勤 奋 、高度 现 代化的日本。听到 这 些我着 实 一惊,自己 还 从来没有考 虑 到 过 日本技 术发 达的 这 一 层 原因,一直以 为 日本人生性 严谨 , 严谨 的 风 格和一 丝 不苟的 态 度造就了日本,却不曾想是日本的地理 环 境造就了 这 个 严谨 的 风 格。比照我 们 中国,地大物博的 时 代早已 过 去,如今是越来越巨大的能源缺 口, 资 源缺口,然而我 们 一方面不惜一切代价的挖掘能源,甚至不 计 后果的以能源 为 先 导 ,却又一 边 在走以 资 源 换 技 术 的可怜之路。怎么感 觉 像一个没落的 阔 少,已 经 散尽千金,却仍不思 进 取,而是千方百 计 的 卖 宅子, 买 老婆孩子, 卖 血, 卖 身。。。。 我 们 什么 时 候才能走到 卖 智商, 卖 力气的路上呢? 从某种意 义 上 说 ,是日本 资 源的 穷 造就了他 们 社会的 发 达,人民的富有。然而不是 贫穷 的 资 源一定能激起人的斗志,从而 为 改 变 生活 环 境而不懈努力。 资 源 贫 乏的国家很多,却有很多愈来愈 穷 。其 实 日本也不是 贫 乏到没有 东 西可 卖 。比如人口如此密集的日本森林覆盖率却达到 64% ,但他 们对对 珍 贵 的森林 资 源却是只栽不砍,那种几百年的老 树 在日本随 处 可 见 ,而众所周知的是他 们发 明了一次性筷子技 术 , 卖给 中国, 96% 的木材却都是从中国 进 口的。也 许 从某种意 义 上 说 他 们 是自私的,狭隘民族主 义 的,短 视 的, 毁 坏 邻 国的森林,牟利自己,但如果人能在国家的高度上自私,最起 码 也算狭 义 的 爱 国吧。可 恶 的日本人,可怕的日本人,也不能不 说 是可敬的日本人。 加油吧,从自己做起,影响身 边 的人,然后才能改 变 我 们 的社会。
3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感谢党的政策好
热度 2 wliming 2011-6-22 13:57
农民感谢党的政策好
蒋高明写的博文《为什么中国农民“家徒四壁”? 》揭露了农民的贫穷,揭露了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并没有找到农民贫穷的根本原因。很多年前就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国家对农民的禁锢。 自从新中国建立,全国的农民被套上新的枷锁:户籍制。有些人无耻的辩解,任何社会都有户籍制。但是,他们没有看到, 中国的户籍制的本质是一种农奴制。 农民身上虽然没有铁锁链,但是,严酷的户籍制剥夺了他们自由迁徙、自由谋求发展机遇和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他们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那片土地上脸朝黄土背朝青天的为国家卖命。在一些严重干旱、土地贫瘠的地区,他们也完全没有改变命运的权利。农民不能享受公办教育,国家医疗等国家福利,更不能享受招工招干。从军算是国家对农民的最大“优惠”。直到今天,改革开放30年,农民工哪怕进了工厂公司,仍然戴着农民这条无形的锁链,他们不能享受工人阶级的待遇。他们子女的教育义务还是由家乡的老弱病残的乡亲来承担。所以,城市仍在无情地掠夺农民。 新中国早期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国家通过剪刀差的价格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严格地国家控制,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发展工业。所以, 农民被压榨了近半个世纪。 在这样双重压力下,农民必定是越来越穷。中国的农民大部分面黄肌瘦皮包骨就是一个证明。 在 一个自由的社会,这种情况是不会长期存在的。只要农业无利可图,一些人就会放弃农业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但是,户籍制下,农民完全失去了挣扎的权利。三年自然灾害饿死那么多农民,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典型的面黄肌瘦的农民形象 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村开始富起来了,农民由衷地感谢党的政策好。这说明一个问题,只要国家给农民一点自由,农民就增加了发展的空间,农民就有了一点点活路,就要感谢党。 只有砸碎这农奴户籍制,砸碎人民身上的铁锁链,人民才能真正翻身得解放。 注:没有可真教授推崇的狗屁辩证法,我这博文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吧?
个人分类: 社会|3183 次阅读|6 个评论
WIIFY
tengyi1960 2011-4-27 14:48
"贫穷和富裕都是没有止尽的",我要加一句 演讲时提供“WIIFY”也是一样的。 一定要把演讲的每一部分与一个听众利益联系起来。 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这些“好处”的时候,你可能遭受到一两个白眼, 但最终,演讲的质量将得到提升,你会觉得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性能/好处”之间的巨大差异所在。 用“它”来抓住听众。
个人分类: 思想盆|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一个不和谐的帖子
热度 3 马红孺 2011-1-3 07:59
请跟着这个链接,到我的家乡一游。 这个小山村离开县城大约60公里。 我出生,长大的地方离开这里不到20公里。 同心网新年元旦送温暖活动纪实!【照片】 熟悉的山,熟悉的景,熟悉的窑洞,和30年不变的贫穷。 当我们的钱多得要请牛人帮我们花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饥寒交迫孩子。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5391 次阅读|4 个评论
令人心酸的笑话
wzhong 2010-12-31 16:37
最近看到一则笑话,说是某报社记者下基层,到一贫困山区深入采访,偶遇一农民老大爷,便问:大爷,请您谈谈这些年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大爷说:变化大啊、变化大!过去俺们这儿穷啊,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记者大喜,连忙追问:那现在呢? 大爷的回答简简单单4个字: 现在如了 。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看到个体间的贫富差异和过去相比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日益扩大。在回顾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多想想那些在社会底层奔波劳累辛苦生活的人们、那些比蜗居还凄惨的蚁族鼠族和至今仍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所以,那些只能充当分母,被改善、被小康、被增长、被稳定、被和谐的人们的切身感受,才是更重要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穷人的福音:印度的高蛋白土豆
gaojianguo 2010-12-15 15:41
近日印度的科学家成功转基因了一种高表达人必须氨基酸的土豆Protato,并且安全无毒,可以用于农业生产。转入的基因片段来源于另一苋属植物。详见PNAS: http://www.pnas.org/content/107/41/17533.abstract 土豆起源于土地贫瘠、低夜温、干燥、短日的环境,移植到欧洲许多地方后,土豆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比小麦和大麦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土豆仍有收成( http://home.51.com/wangwenquan2007/diary/item/10050429.html )。土豆收成的高低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爱尔兰大饥荒是很好的佐证),土豆一般被穷人所食,所以土豆被称为穷人的粮食。 PNAS报道这种转基因的土豆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很高产,最重要的是: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on experimental animals demonstrate that the transgenic tubers are also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与实验室其他同学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其实是安全的,转基因只是加速了进化的步伐而已。还有人认为只要好吃,管他转不转基因,人活着就这么几载,有吃的总比饿着好。 我没有吃过转基因的东西(吃过,或许不知道),现在反转基因的宣传也很多,但如果通过转基因解决人的吃饭问题,这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饥饿的印度儿童) (饥饿的非洲儿童) (饥饿的非洲儿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74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越南人如何看待中越战争:贫穷与落后是中国造成
xupeiyang 2010-12-14 20:58
2010年12月14日 08:21 光明网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共有评论 193 条 核心提示: 越南教科书的记载描述手法可能抄袭了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年内对于抗日战争的脸谱化,1979年,中国军队自以为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整个越南,却最终陷入了我越南英雄儿女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不得不仓皇逃窜,狼狈逃出越南的领土。 越南教科书和民众还描述所谓中国军队无恶不作,越南贫穷落后正是由于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越南胡志明市夜景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 作者:王锦思 和中国人习惯思维不同,在越南人眼中,中越战争不只是中国人视角下的1979年后长达多年的对越反击战,更包括东汉以来到明清长达两千年的所谓的中国历代王朝侵占越南。 2010年9月上旬,笔者王锦思从北京出发,陪几个朋友来到越南,看看红木市场如何,闲暇之余就关注一下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于我,一个中国吉林德惠长大的人来说,越南很遥远,我和这个国家似乎不会发生任何关系,但是联系又曾经如此切近,我在少年时接受了正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熏染,熟悉《血染的风采》《高山下的花环》,在德惠的工人文化宫和全校师生听到老山英雄讲座,还曾经一腔热血哪怕扛起红缨枪也要上越南前线,和这个国家一拼到底,即使牺牲在所不惜。 为了了解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我特意去越南河内的军事博物馆参观。说来也巧,越南军事博物馆就在中国大使馆左侧不到一百米的斜前方,博物馆不大。 笔者王锦思去过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感觉十分宏伟,比越南的气派多了。两个国家军事博物馆的规模和气派应该是两国国家经济实力、领土面积、军事实力等方面的展现和缩影。 可是进去一看,根本没有展示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内容,只有中国抗美援越的资料,我的相机白带了,心情有些失落。 不时有中国游客进来,他们是作为旅行团入境的。入境时,被告知不要与越南人谈及这场战争,以免伤害对方感情。 可是我不管那个什么感情,直奔越南军事博物馆外面的两个工作人员而去问个究竟,他们也穿军装,一男一女。由于听不懂我的中国话,马上召唤一个越南导游过来,30岁左右,汉语说得很娴熟。 听我问这段历史,他的笑容变得严肃:我知道你们中国宣传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可是你想想,那可能吗?我们越南这么小的国家能侵略你们吗?你们中国文革刚结束很多矛盾和危机没解决,就侵略越南转嫁危机。当然原因不只这些。 我说起因是越南骚扰边境和驱赶华侨等因素,中国才自卫反击。他说我们先不辩论谁对谁错。这个越南导游竟然提到日本把进入钓鱼岛海域的中国船长抓走的事情。我看到中国许多城市开始反日游行,其实这是中国政府和媒体煽动起来的结果,你们中国人太仇恨了。我们越南人从不仇恨别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和平的民族。 让我惊讶的是,不在于他说的是否正确,而是没想到他对中国了解如此之多。旁边还有一个懂中文的越南人说,你们中国一方面说仇恨不符合人类潮流,一方面彻底地仇恨日本和其他国家。这不自相矛盾,很虚伪吗?你们经济再成功也不会被尊重。 我说日本有错误,也侵略过越南,中国仇恨也正常,可是我们国家也没煽动,我们中国人可没仇恨越南。 我说中国军人为越南妇女挑水的时候,被这个妇女从背后袭击牺牲,越南就连11、12岁孩子都射杀解放军,简直恩将仇报。我问导游对此事的看法,他说你们都侵略进来,能不打你们吗? 我觉得这是磕趁俺们中国人,我个人的对越言论自卫反击战开始了几番会合。后来,这个越南导游给我发过电子邮件,里面是越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用中文写成的。 越南教科书的记载描述手法可能抄袭了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年内对于抗日战争的脸谱化,1979年,中国军队自以为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整个越南,却最终陷入了我越南英雄儿女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不得不仓皇逃窜,狼狈逃出越南的领土。 越南教科书和民众还描述所谓中国军队无恶不作,越南贫穷落后正是由于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尽管越南军事博物馆没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内容,但是我去越南的国家博物馆,却看到有所谓中国历代王朝侵略越南的记载,并发放有中文资料,介绍类似历史,更有所谓的中国占领越南长达千年描述。越南驻中国大使馆这样用中文介绍:越南人民还多次面对外国的侵略者,包括中国历代宋朝(11世纪),元朝(13世纪),明朝(15世纪)和清朝(18世纪)。越南人自豪击败了来自北方的中国军队,留下了许多抗元、抗明和抗中的所谓英雄故事。期间虽屡有二征夫人(汉时)、赵贞娘(三国时)、梅叔鸾(唐时)、杨廷艺(五代十国时)等人抵抗中国残暴统治的英勇起义,但是都一次次被镇压。他们被越南人视为保佑平安与风调雨顺的神明供奉。 与此相对应的是,笔者王锦思在越南北部城市海防市中心还看到树立一尊三十多米高的青铜像,据介绍是中国东汉时期抵抗中国入侵的越南女英雄黎贞。 相传黎贞相貌美丽,性格贤良,被中国官吏所垂涎,欲娶其为妻。黎贞举家反对,结果中国官吏杀害黎贞家人。悲痛万分的黎贞决心为家人报仇,便在乡间召集志愿兵士,英勇作战,最后光荣牺牲。 而越南各地还有大量的军人墓地,主要是和美国作战的结果,再就是和中国军队作战阵亡的越南士兵,可见越南还是很重视他们的。听人说,有的越南中年妇女不卖东西给中国人,原因是他丈夫在早年中越战争中被中国军队打死。 目前,中越两国陆地边界划分得到解决。据可靠消息,我国有个当年战斗英雄坚守某阵地视死如归、业绩突出,可是最后这块阵地在边界划分中归属越南,最初他很不理解,后来也想通了,国家利益至上。 谈起对中国人的看法,许多越南人的评价时还可以,也有的直言不讳地说:一般,不好,不如日本。理由是中国还对他们构成威胁,中国人素质不行,坑蒙拐骗;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好,摩托车使用一两年就坏,日本的高档,经久耐用。果然我在越南看到成群的摩托几乎很少有中国的,绝大多数是日本的。 我这次去越南正好赶上2010年越南首都河内千年大庆,许多地方能够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越南的女子容颜姣好,身材袖珍,婀娜地走去。 正如有人说,数千年的历史中,越南战争多,和平少,动荡多,安宁少,不过多计较历史中的一些恩恩怨怨,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2010年是中越两国建交60周年,两国尽享和平,贸易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友谊关真正享受的是友谊,而不是纷争和硝烟,大多越南人对中国人很热情。在从海防去越南首都河内那个破旧的火车上,我和越南女孩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有个只会一句中文的小伙子当着全车厢的面对我大声说:我爱你!我们都笑了。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对社会这一角落的人给点关注吧
fanquanwei 2010-10-27 19:25
下午收到李伟良朋友发来的助学报告,我看了之后不觉泪眼花花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可怜的孩子需要帮助。李伟良先生常年致力于中国的慈善事业,经常深入到中国的贫困地区,去调查了解真正需要他帮助的人。近日,他再次以他个人的绵薄之力以及一颗真挚朴实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受穷受苦的孩子们,给他们阴暗的生活送去了阳光、温暖和爱心,鼓起了他们对新生活的信心,使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他们并不孤独,当全世界都遗忘他们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些有爱的人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李伟良先生发给我的助学报告里面,说的是他在江苏宿迁的一次助学经历。江苏在全国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省份了,但江苏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均衡的,江苏省比较发达的市区有苏州市、南京市,比较落后的地区有宿迁市、射阳县等地,这一点和全国的发展状况很相似,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以及京津冀经济圈这些地方集中了中国近 80% 的财富,而面积更为广大的西部地区则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市场经济水平低下等等因素成为中国最落后的地区。靠近沿海城市的中西部地区尚且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那么远离中国发达经济圈的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就更可想而知了。 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还再以迅猛的速度向前狂奔,看不到有停下来的迹象,但未能搭上中国经济快车的人大有人在,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越来越大了,无论是让人炫目的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在奋起直追的中西部地区,都有一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为了生存苦苦的挣扎,他们都有活着的尊严、都有正常人的需求、也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囿于现实的经济条件而不得不为生存艰辛地奋斗。 李伟良先生援助的那些贫苦的学生,是中国贫富差距不断夸大背景下的一些学生,也反映了中国的社保体系亟待完善的社会现实。造成他们贫苦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孩子父母双亡造成的贫困,有的是家庭成员沉重的医疗负担而贫,也有的是父母离异的原因造成的贫困 他们都是一些急需社会帮助和关爱的一些孩子,不去了解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就不会让人感觉到心痛。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关心和关爱更多的这类穷苦的孩子,我征求了李伟良先生的同意,把他写的这份助学报告发表在网络媒体中,藉此引起更多人士的关注。
个人分类: 悲情人生|31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河南贫穷落后的原因及脱贫致富对策浅析
热度 1 chrujun 2010-1-22 19:27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河南沃野千里,是中国的粮仓,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南在中国还处在比较贫困的地位。 我试图从历史和现实来分析一下河南落后的原因。 原因之一:河南的土地大部分地方很富饶,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原的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战争。 多次搞得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有钱人四处逃亡,中原财富不是被有钱人带走,就是被兵匪抢走。河南人的物质财富无法得到长期有效积累。 原因之二:最近数百年来,黄河泛滥成灾,河南丧失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河南长期是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但由于黄河泛滥成灾,政治中心自南宋起就跑到了其它地方。另一方面,黄河的水灾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造就了无数灾民,而且使河南丧失了大量肥沃的土地。 我曾经在兰考县的野外施工,那个地方的土地,真是贫瘠得无法想象。地里面其实不是土,而是像沙漠里的细沙一样。 只有耐旱的枣树、花生和红薯可以有一点收成。黄河泛滥成灾,卷走肥沃土地,使河南长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原因之三: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黄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河南作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工业土地的使用一直受到严格控制。 一旦中原无粮,就会危及社稷。河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又一直牺牲自身的工业发展。 河南人坚韧不拔,勤劳苦干,涌现了无数优秀分子,并且为国家作了重大贡献和自我牺牲。 任何贬低河南人的做法,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是无法原谅的。 我们应该感谢河南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并适当补偿,让河南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83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被拍砖文:贫穷不是你的错,但不努力绝对是你的错!
wangxh 2010-1-18 22:40
【按】这是一篇被拍砖文,差点被拍死。粘贴到这里,看看能拍来多少砖头!全文如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变迁的真实写照。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追求富有也就成了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富有不是错,但是致富的手段有对有错。曾经世界首富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富有吧,这叫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许多怨恨与不平是由于贫穷造成,导致出现贫困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居统治地位的人的思想——毛泽东们说的已经非常明白,而且告诉了如何改变的方法,就看你明不明白,学不学的会。(绝对坚信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懂,当然也就不可能学会!) 对于一个人来讲,贫穷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根本无法选择出生的贫富环境!但是当你长大之后,不努力去改变自己与周围人们( 注意:不仅仅是家人 )贫穷落后的局面,那一定是你的错!另外,努力的方式很多,绝对不仅仅是努力学习、或下死力去干活这么简单的方式!是要增长智慧!当然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自私,社会上出现的一切丑恶现象均缘于自私的心态! 老百姓要想永久摆脱贫穷落后,首先是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小农思想! 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例 1 】家父 17 岁丧父,母亲残疾(一只眼失明),家里老大,弟弟 9 岁、大妹妹 7 岁、小妹妹只有 3 岁。奶奶靠要饭供父亲念了 4 年小学,后来实在念不下去了,叔叔也是小学没毕业,大姑初中没毕业,只有小姑上了高中(因为这时父亲已经长大可以支撑这个家了)。后来,托共产党的福,日子逐渐好起来。家父在两方面对我们兄弟俩非常严厉:一是勤奋;二是诚实。(而其它方面,家父又是非常的和蔼可亲,直到现在,家父仍然用“昵称”叫我。)“要想过好日子,就要起 3600 个早五更”是儿时的记忆里挂在家父嘴边的。家父上学时,学习非常好,但由于贫穷辍学,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所以经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有本事,学到什么程度都供应你们(读小学时还没有高考)。当然,我们哥俩也不含糊,学习成绩那是钢钢的。正赶上回复高考,分别考入大学,当时都轰动了小小的县城(每年全国招生不到 20 万人呀)——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培养出两个大学生(有人到我们家,非要买院门不可,其实就是破木头板子钉的)。后来毕业后,哥哥当了医生,早已是当地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了。难能可贵的是,说出来大家都很难相信:哥哥二十多年从医,拒收的红包足够买好几个房子啦!其先进事迹曾经上过省级报纸,很是令小弟惭愧啊!闲暇时常想,根源在哪?与家父探讨过几次之后终于找到答案:眼睛残疾的祖母,把她那坚强的性格与智慧、勤奋的精神,经过父亲传递给了我们!现在的我们虽然不富有,但绝不贫穷! 例 2 】与哥哥一起读高中的一同学。也是贫民的儿子,聪明程度一点儿不比哥哥差,而且家庭经济条件比我们稍好。当他拥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上下学的时候,哥哥每天早上比他早半小时离开家、晚上晚半小时回到家。就是因为学习不勤奋,虽然一同被“推选”读高中,但考大学时没考上(上高中时是推荐,毕业时可以考大学了)。而且二十多年来,在农村也一直是很懒,即使大多数农村家庭富裕起来后,他仍然是“贫下中农”,绝对纯洁!村里人对他的评价是——怎么也不行啊,太懒了!就是盖塑料大棚、盖养鸭圈申请贷款需要担保人,没有任何人肯答应提供担保。 例 3 】我们村里一个拥有哥儿四个的贫农家庭,当时在村里很有地位——也是因为贫穷。“在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贫穷的确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他们确实值得同情。我们家就非常感激全村的老少爷们儿,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哥俩可能不能考上大学。但是能够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自己应该知道珍惜呀,如果自己不努力而导致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话,别人还会同情你、帮助你吗?他们哥儿四个与我哥的同学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脑袋也不聪明,当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后来相继辍学。哥儿四个一个比一个懒,懒的程度不仅本村有名,周围的村子也是家喻户晓,因此直到现在,老大 55 岁,小四 44 岁,哥儿四个连一个老婆都没娶上。十几年前父亲被他们气死了,母亲感觉生活实在没有盼头,信奉基督教了。 有人痛骂现在的社会,分配不公,充满欺诈,坏人当道。现在的社会确实存在很多、很大的问题,政府确实有问题,某些领导干部更是腐败透顶。但是,那些仍然贫困的同志,你想过没有,难道你真的一点责任没有吗?上面 2 个例子说明,自己是有责任的。请问你勤奋了吗?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学生的父母到底怎么样,但是许多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不好的大学生确实没有努力学习,抽烟、喝酒、泡网吧、看电影等消遣活动,一样儿也不少! 贫穷不是你的错,但不努力肯定是你的错,而且是只有你自己去品尝懒惰带来的一切恶果!
个人分类: 心之悟|3128 次阅读|6 个评论
有钱的畜生和没钱的傻B
longfo 2009-12-23 09:28
中国富人: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是中国人购买 其中 60 %奢侈品是在国外购买; 未来 5 年 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 146 亿美元 占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 中国穷人:这些孩子的伙食让人看了心痛,只有白米饭,没有一点菜; 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生存也是大问题 关于中国富人的描述我实在搜狐网上看到的,关于穷人的描述是上海的一些志愿者描述给我的。在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两极分化如此严重的社会里面,笔者认为,一些富人不应该这样再去穷凶极恶的去花钱购买奢侈品,但是情况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势凶凶。这些钱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如此集中。 第一、 贫困的有着自身的根源,需要国家政策调控。贫困原因主要有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原因、地域差异的自然原因、国家政策导致的地域经济不平衡原因、家庭和个人原因、因为经济调整和企业自身发展导致的失业原因、国家收入分配原因。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脱贫的,国家要积极地根据社会现实改善经济政策,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效遏制在贫困人口如此多的情况下的奢侈消费。 第二、 财富太集中,来源有点肮脏。富人的钱怎么来的,怎么这么多。一些老百姓辛辛苦苦辛劳一年,自己的孩子上学还是问题,那么富人的钱怎么来的呢。从花钱如此轻易来看,这些钱很有可能是不明来源收入。网友评论是这样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钱来得太容易,多半不合法;钱在手里太烫了,要花出去;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开会开到国外去,消费要到国外去;百分之九十和高官有关;有钱的畜生。这些评论看出人们对于财富的一些认识,过度消耗钱财的行为是一种消耗不合法收入的表现。 第三、 穷人没文化,综合素质不高。穷人大部分上不起学,即使上学的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高,因为本地教育水平不高,只是注重考试成绩,而且很多社会慈善人士在资助的时候往往看重孩子的成绩,这也是穷人综合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根上就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尤其要采取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了让他们考取大学,走出大山。进来社会上发生的众多大学生自杀案件给我们的警钟,声音很洪亮,持续时间太长。 第四、 富人综合素质也很低。网络上最近有一条新闻很扎眼,就是富豪榜 - 杀猪榜,网友更直接,直接说出来有钱的畜生这样直接的话来。很多富人的确有点像畜生,他们综合素质也很低。国外的富人搞慈善,国内的富人搞奢侈。人没有内涵,全靠着外在包装来实现。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约束富人,来提高一点点他们的素质。 第五、 国家文化教育引导存在误区。和之前相比,我们在电视上很少看到那种朴实无华的感情和穿着了,穿的朴实被认为是穷,没有钱,这是一种文化氛围下的畸形表现。就我来看,很多贫困孩子穿的衣服都比我好,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面就是炫富和显摆,是一种消费行为畸形。 第六、 国家政策注重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侧重先富带后富。这是老生常谈了,希望及时出台措施改观。 奢侈现象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愈演愈烈,大有不可逆转之势。里面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笔者只是粗浅的分析了一下,有关问题还是要通过调研立项积极应对,不能临时抱佛脚,出了大事,手忙脚乱。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贫穷往往是争端的起源
cutefay 2009-1-21 22:48
回家这几天,听到和看到一些事情,让我感受到贫穷往往是争端的起源。 设想把一群人放在一个孤岛上,每天只供给少于让所有人吃饱的口粮,那么这群人往往会为了一点小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因为如果不斤斤计较,可能自己就要饿肚子。这个时候,一点口粮比起很多钱重要得多。所以,往往贫困地方的人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这些计较在富裕的人的眼里,往往觉得很小气。但我觉得这不是小气,而是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关系温饱的利益就是大事。 前天去我爷爷家回来的路上,我看到有个工厂门口,有几十个工人围在门口,这种情形很可能是大家一起来厂里讨回未发的工资。今年经济危机。我们这里很多工厂都不景气甚至倒闭,很多工厂都在拖欠工人工资,这种情况下,工人可能好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并且工人的工资往往刚刚能够解决温饱以及子女上学,几个月不发工资,让他们如何生活?所以大家才集体来讨回工资。 今天去看望我一位表姐的时候,听她说起了以前我写的那个漂亮的远房妹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133 )的后续故事。那个妹妹后来结婚了,现在怀孕四个月,而她最近跟她老公一直吵架。原因是因为她怀孕了,她最近不能赚钱了,手头上没有钱,而她老公的生意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也不行。而她婆婆家在他们小两口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向他们索要很多生活费。换作以前,他们很容易给,而现在在困难的时候他们给不起。这个妹妹跟她父母家里也是矛盾重重,也是因为经济的问题,本来她要给父母很多钱投资做生意,结果投资了一半,因为她没有钱投资不起,结果家里欠债累累。所以就导致了她跟父母的矛盾。都是没钱惹得祸啊!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要想真正实现和谐,最重要的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让穷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贫富差距越大,这个社会越不和谐,和字是由禾(表示粮食)字与口(表示嘴)字组成,其和字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有饭吃;谐字是由言(表示说话)字与皆(表示都)字组成,其谐字的意思就是人人都能说话。所以要实现和谐,就要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说话。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678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之二:贫穷与商品过剩共存
huangwd99 2008-12-3 00:44
我国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之二:贫穷与商品过剩共存 http://hwd.caogen.com/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第二大荒谬现象是国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商品大量积压,生产线大量停产,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国内却有1/3以上的人处于贫困之中,无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根据我国政府资料,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国有4.3亿人,收入低下,日支出仅7.2元。而2007年外汇顺差超过4600亿美元,2008年外汇顺差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些外汇顺差就是我国现阶段国内生产能力超出消费能力部分。一部分外汇是国内企业出口自己的商品到国外换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外来资金变成人民币,在国内直接采购物资,它们都是外来消费能力。 引进和出卖财富换来的外汇不用,一直保存下去,例如保存1万年,实际价值就等同废纸。我国当前出口导向的政策一直执行下去,总是外贸顺差,是没有机会使用这些外汇的。在我们不使用美元情况下,这些物质财富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免费奉送的。根据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 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购买力下降,同时外来通货膨胀输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外销产品竞争力下降,同时国内老百姓收入低,无钱消费这些过剩产品,已经导致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我国当前遭遇的经济困难,实质就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危机。著名经济学家 凯恩斯 提出通过无效劳动,增加老百姓收入,提高消费,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理论。罗斯福根据凯恩斯理论,组织青年植树(树木成材,需要十年以上),增加他们的收入,后又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应付当时的经济危机。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高福利、高工资,减少劳动时间等办法,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以跟上生产发展速度,从而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由于每隔 8-10年就发生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速度受消费增长的限制,发展速度缓慢。到1890年,中国还占世界经济13%,与美国相近(自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Angrus Madison):《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楚序平、吴湘松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二十世纪初,我国经济下滑,主要原因是外来侵略。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普通劳动者收入低带来的消费能力不足。它使企业开工不足,商品大量积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国内资本家有大量资金,包括银行储蓄40多万亿,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无法使用。只有提高普通劳动者福利和收入,才能消化国内过剩生产能力,同时减少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是有利所有人,包括资本家、工人和政府的对策。工人增加了收入,资本家销售了产品,获得了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增加货币发行量,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将增发货币贷给企业,通过工资增发给普通劳动者,使劳动者能够购买这些过剩产能生产的商品。 我们可以对比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资本家出口4万亿商品获得美元,银行增发4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换美元;另一种情况是银行增发4万亿元,贷款给所有资本家,资本家通过增加劳动者工资发给工人,工人购买这些商品,4万亿又回到资本家手里。两者唯一区别是国家减少了美元,而老百姓获得了价值4万亿元人民币的商品。由于美元放在手里一直不用,等同废纸,显然,给老百姓增发工资,实现经济发展,才是正确的方案。进一步说,现在西方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消费降低,我们大量商品出口遇阻,我们不给老百姓增发工资,以实现这些商品的生产消费循环,工厂就会倒闭,资本家就会破产,经济就会大幅度滑坡。 很多人担心增加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给工人提高工资,会使产品成本升高,通常工人工资提高10%,成本提高不超过4%(工资占gdp仅40%),而且同行业共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而工资提高10%,则消费能力会提高10%,产品销售量必然提高,只会使更多企业有更多销售量和更多盈利。况且现在有大量商品,无法实现销售。提高劳动者工资,才能实现这些商品的销售。虽然工资提高,导致商品生产成本提高,会减少出口,但我国现在出口过多,积聚过多外汇,需要减少出口。 我国现有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实质是国内凭空增发14-16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给中国银行换取人民币,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给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国内直接购买商品),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如果我们不出口这些产品换美元,将产品留在国内(同时减少了美元储备),而是通过提高普通工人工资将增发的人民币发给普通劳动者,使他们有钱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时,在国内增发的人民币有对应的物质财富。这两种对比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担心出口凭空增发情况下的通货膨胀。 当前我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国内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这些必须消费需求本身是刚性的,但也是有限的。富裕阶层基本上已达到饱和消费水平。给普通劳动者增加收入,只会改进普通劳动者福利,同时也不会影响富裕阶层的福利。担心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是不可能的。 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国家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国家全体人们的消费能力。因为大于消费能力的生产能力,必然会停产倒闭,以达到与消费能力平衡的生产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受困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即使有大量内债,如果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完好,经济发展并不受影响,因为国内债权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早已达到饱和,继续增加债务,不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加。日本美国债务均比GDP大很多,美国债务高达53万亿,远远多于GDP13万亿,经济实力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有足够盈余,如果生产能力消失,例如粮食生产能力消失,对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来说,再多盈余,不论是人民币,还是外汇,都是无济于事的。由于全球粮食贸易总量仅每年2.3亿吨,不到中国每年粮食消耗量一半,此时全球所有国家就是团结起来,也拯救不了中国。如果消费能力消失,例如,大家都不消费一种商品,必然同样导致这种商品的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因为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有寿命的,都需要消耗人力去保存维护,实现不了销售,没有受益,工厂必然倒闭破产。
个人分类: 经济|1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动起来,消除贫穷 阮一峰
entropy 2008-11-1 09:59
下面的文章是我订阅并转载到这里的,如果有兴趣请大家关注原作者更多的博文. 这是我读完全文和回复想到的: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Communist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Communist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同时我也在思考,所有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切,根源是贫穷吗?不是,是心地;教育不能改变这一切吗?能,看我们教给人民什么。 以史为鉴,大唐兴亡。 行动起来,消除贫穷 阮一峰 发表于 2008年10月15日 | 分类: 首页 - 档案 - 互联网 今天是2008网志行动日(Blog Action Day),全世界的网志作者都写同一个主题消除贫穷。 我很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希望唤起更多对穷人的关注。 为什么要消除贫穷?因为贫穷是社会的癌症。它不仅使得穷人陷于悲惨和绝望,而且使得社会分裂,加剧社会矛盾,难以长期发展。正如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亨利乔治所说: (如果经济增长只是)使富裕之家和贫困之家的差距更加悬殊,进步就不是真正的进步,它也难以持久。塔楼在基础上倾斜了,每增加一层只能加速它的最终崩溃。等于把金字塔尖顶朝下竖立在地上。 改革开放的30年,使得中国从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在这30年中,有一些人借助灰色和黑色的交易,成为了巨富,而另一些人却什么也没有得到,阳光30年没有照到他们。更可怕的是,财富的增长反而伴随着社会意识的倒退,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向财富致敬、向权力致敬、向等级致敬的风气,富人成了社会的高等阶层,穷人成了社会的垃圾,最好能把他们藏起来。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我深信,中国无法实现长期发展,而且将永远停留在封建时代。有一本历史著作叫做《万历十五年》,其实我们现在还生活在那一年。   如果你对贫穷没有概念,如果你从来不曾担心过没钱吃饭,我建议你读一下下面的文章: 《2003年的网络照片》,2004年2月6日 《命比煤贱》,2005年8月11日 《两则新闻》,2005年8月18日 《一个底层银行职员妻子的信》,2006年3月16日 《两则报摘》,2006年9月2日 《杨丹之死》,2006年11月3日 《圣诞节的一则新闻》,2006年12月25日 《张菊的故事》,2007年7月7日 《乞丐之死背后的器官交易》,2007年7月27日 《长眠矿底的172名矿工》,2007年8月21日 《烟囱是怎么拆的》,2007年8月31日 《杨利甲的故事》,2007年9月9日   抗议贫穷和不公是这个Blog的主题之一,也是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我始终相信,哪怕其他事情都做不了,只要我一直在写,世界就会多一分改变的可能。总有一天,正义感和同情心,会在这个国家重新占据上风,但是在此之前,你必须不懈的努力。  在一本书中,我曾经看到一个资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对大学毕业生的一段赠言:  用你们的专业技能去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大声疾呼,与维护不公平制度的人作斗争,这些都是你们的责任。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并不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是我的责任,它们又不是我造成的。但是,随着我进入社会,亲身遭遇了挫折和不公以后,我越来越认识到,所有人的命运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他遭遇了不公,明天可能就是你遭遇不公;今天他在贫穷中挣扎,明天可能就是你在贫穷中挣扎;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请首先希望所有人的命运都有机会改变;如果你希望别人会来帮助你,请先去帮助他人。  《晏子春秋》中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今天这个2008全世界Blog行动日,让我们不要忘记,世界还有40%的人口25亿人生活在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绝对贫困中。请做出你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有所不同。 (完) 评论 秦锋 说: 写的好! 2008年10月16日 00:27 | | 引用 hollander 说: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2008年10月16日 00:29 | | 引用 鄙视二大爷 说: 说得对!每个人都要大声疾呼,我们要 :自由,平等,博爱!!!!!!!!!! 2008年10月16日 00:38 | | 引用 南明离火 说: 呵呵 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我需要向你学习~ 2008年10月16日 02:13 | | 引用 哈种种 说: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worldnews/article-1063198/PETER-HITCHENS-How-China-created-new-slave-empire-Africa.html 阮先生,请读一读以上链接也是和贫穷有关的 2008年10月16日 06:41 | | 引用 看不见的城市 说: 嗯,行动!努力! 2008年10月16日 09:06 | | 引用 阿良 说: 所有人的命运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他遭遇了不公,明天可能就是你遭遇不公;今天他在贫穷中挣扎,明天可能就是你在贫穷中挣扎;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请首先希望所有人的命运都有机会改变;如果你希望别人会来帮助你,请先去帮助他人。 一直在读你的博客,却又一直在深处潜水着。好几年了,读着你的每一篇心血之文,看到了你的坚持,读到了共鸣的思想,很赞同你的部分观点,以后浮出水面,多参与交流吧 2008年10月16日 09:14 | | 引用 阿松 说: 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2008年10月16日 09:37 | | 引用 despot 说: 我的行动: 1. 向阮一峰致敬,为他一直以来的正直和坚韧,功德无量。 2. 努力摆脱贫困,为消除贫穷尽一份力量,度己度人。 2008年10月16日 12:54 | | 引用 大熊 说: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值得考虑: 1、贫穷的人富裕起来,是否会把其他穷人踩在脚下?(比如暴发户) 2、如何促使富裕的人把财富拿出来与其他人分享?(比如盖茨)如何构建社会制度和精神信仰才是关键,可我对此却茫然而不知所措。 2008年10月16日 14:23 | | 引用 hongjiang 说: 我一直觉得讲这样的话太大,太空;可心里真的敬佩这种心怀天下的人;一直关注你的博客,有些时候觉得你像个愤青,我们对于很多社会问题都已习惯,只顾忙碌自己的生计,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听到还是有些像你这样的青年在疾呼还是很为之一振的。祝好。 2008年10月16日 14:28 | | 引用 Elton Disney 说: 中国的贫乏差距正在扩大,不知GOV是想把穷人藏起来,就像在闹运会的时候那样,还是想怎么样... 2008年10月16日 14:43 | | 引用 terry 说: 用你们的专业技能去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大声疾呼,与维护不公平制度的人作斗争,这些都是你们的责任。 美国媒体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愚民和实现它全球战略的工具 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借鉴的每次看到怨妇哭丧似的文章我就想吐 2008年10月16日 15:59 | | 引用 杨一新 说:引用terry的发言: 用你们的专业技能去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大声疾呼,与维护不公平制度的人作斗争,这些都是你们的责任。 美国媒体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愚民和实现它全球战略的工具 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借鉴的每次看到怨妇哭丧似的文章我就想吐 显然你这种人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精神信仰!从你的回复中也看不到任何逻辑思维。别贻笑大方啦! 2008年10月16日 17:31 | | 引用 LuciferByron 说: 已阅,共勉 2008年10月16日 20:02 | | 引用 筋斗云 说: 支持阮一峰。尽自己的微弱力量帮助能够帮到的人。 2008年10月16日 20:02 | | 引用 asdf 说: 活在万历十五年,活在1984年 2008年10月16日 21:00 | | 引用 Caramel 说: 把所有链接读完后,心里沉重而难过,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2008年10月16日 22:32 | | 引用 胖子党党魁 说: 阮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但是人文知识也相对较广。我觉得那篇《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 》很有道理,这几十年来热血的知识分子之所以失败,我觉得就是忽略了这一点-----知识其实不能改变人心,人心不变社会也不会有本质的改变。这就是邓稼先等的失败之处!!   然而正是在这个方面,我们意识到,蠢人不可能靠教育来拯救。他所需要的是救赎,此外别无他法。迄今为止,企图用理性论证去说服他,丝毫没有用处。在这种事态中,我们可以完全明白,为什么试图去发现人民真的在想什么是徒劳无益的,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负责地思考和行动的人来说也完全多余。正如圣经所言:对上帝的畏惧,就是智慧的开端。换言之,治疗愚蠢的唯一办法,是灵性上的救赎,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像上帝眼中负责任的人那样生活。 2008年10月16日 23:49 | | 引用 峰粉 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共勉 2008年10月17日 10:01 | | 引用 captain 说: 说的很好.艰难之路关乎每一个人.是行动,也是自救.等待只会等死 2008年10月17日 13:59 | | 引用 welco 说: 拜托 主题是消灭贫穷 不是消灭贫富差距消灭贫穷 就是改革开放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消灭贫富差距 就是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你跑题跑的也太厉害了 ps 如果你相信自由市场经济学 那么就应该相信当贫富差距不正常的时候 他会自动调整直到正常 就好象股票高了就会跌一样 现在拉动内需活跃农村市场就是一种表现 凡事自有规律不会随着你的意志动摇 2008年10月18日 08:31 | | 引用 Felix 说: 阮先生, 偶尔找石油资料,才找到你的BLOG。 每看一篇文章。感受颇多。 2008年10月18日 12:48 | | 引用 lynne 说: 消灭贫穷。我也认同这是大话,就算西方社会也没法实现,英国天天都有穷鬼在街上酗酒被警察开罚单,我们认为很不堪的擦碗擦碟PARTTIME也有本土人在做,心态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因素?每天我都很深刻地感受着别人政府是怎样利民的,别国的民众心态是如此的平静的。中国虽然没有大的战争,但是国人普遍心急焦虑聒噪贪心自私虚荣。不能否认,中国这么大,要治理好是相当困难的。这是由人种决定的,你以前不也是写过英国史么,就因为它们侵略性的祖先为他们创造了发达社会的条件,现代的价值观普遍认为损人利己不好,但是很多东西已经是先决的。在我的年纪看来觉得你和你的思想都很老,goveronment真的是件很复杂的事情的。 中国政府已经为了我们争取了很多东西,至少我是受益者,也许我是幸运的,父母为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条件不好的人那也是一种很好的奋斗的动力条件啊。西方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们普遍比较懒惰的,国内到现在还是手停口头停的时代,那么人就应该顺应环境努力生存改变现状。我其实觉得穷人继续穷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努力的,我的父母也是努力过来的。 2008年10月20日 06:52 | | 引用 我能做什么?
2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