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物学习性研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雕虫小记-寄生蜂网兜饲养方法
热度 3 zhuchaodong 2014-6-8 20:36
当新一代测序技术已经风行天下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分类学中一些细节,精雕细琢,思索其精妙之处。标本采集,虽然思路和器材简单,但要获得好的可用标本,还需多多思量,因地制宜,因才而用,针对采集对象的生物学,才可以事半功倍。这段时间观学生分别用口杯、网兜饲养寄生蜂,并和国跃、小华两教授网谈,交流寄生蜂采集方法,遂记录下文。 寄生蜂系统学研究的难点是大部分物种个体微小,个体之间存在形态差异,生物学习性难以获取。常有令人惊喜的物种,仅有少量个体,或缺损,或皱缩,导致定种踌躇。 寄生蜂采集方法很多,如马来氏网法、扫网法、黄盘法,还有寄主饲养法。 要研究形态差异范围,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标本,差异才可能定量统计分析。要研究生物学习性,就需要找到它们的寄主,研究物种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寄生蜂寄主的饲养方法。 该方法有很多优势: 1、可以初步明确寄主植物、寄主昆虫和寄生蜂之间的关系; 2、可以获取较多的同种寄生蜂个体,方便形态变异、分子数据的获取; 3、可以面向寄主植物,定位寄主昆虫,目的性强; 4、饲养出来的寄生蜂非常容易收集,比马来氏网等方法后期挑拣工作花费的时间少得多。 早期学者习惯用玻璃器皿,但有如下缺点: 1、相对价格较贵; 2、携带不方便; 3、容量有限,可容纳的寄主植物、寄主昆虫的量比较少,寄生蜂也就比较少; 4、器皿相对密封性好,很难调整湿度,容易长霉。 近几年,我研究组结合王家园基地工作,比较了寄生蜂的多种采集方法。其中,寄生蜂饲养法主要用塑料口杯。口杯价格便宜,适宜运输,收获也不错。其中旋纹潜叶蛾、金纹细蛾、卷叶蛾、介壳虫等饲养都进展得不错,获得了很多其它方法较难采集的寄生蜂物种。 组里张彦周博士带领学生们广泛采集介壳虫,并饲养出大量的跳小蜂。 但是,用口杯也存在容量有限的缺点,并不适用于蛀干型昆虫寄生蜂的饲养。 最近,实验室几位同事、助手、学生,结合各自野外采集的经验,考虑还是用纱网做网兜,作为饲养的工具。该方法在黄大卫老师组大量用于榕果小蜂饲养。可惜当时我在国外留学,没有很好地体验网兜的好处。优点如下: 1、制作简便; 2、可以制作不同大小容量的纱网,用于不同大小寄主植物; 3、可以尽可能多收集同种寄主植物; 4、纱网细密,可以保证寄生蜂不会逃逸; 5、保证纱网内外空气流通; 6、长途运输既可以吊在车内,也可以适量放箱子中; 7、我们可以收集部分羽化的寄生蜂后,再解剖并检查幼虫或者蛹中仍然在发育的寄生蜂。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记录寄生蜂和寄主昆虫的对应关系。 8、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潜叶类、卷叶类、蛀干昆虫的饲养。 去年,曹焕喜同学用扫网作为网兜,在青海都兰县获得了一种小蛾( Micrurapteryx sophorivora Kuznetzov Tristan )的寄生蜂,并发现了一种新种,定名为 Zagrammosoma dulanense Cao et Zhu。该论文最近已经被Zookey接收定稿。 最近在辽宁大连普兰店三十里堡开项目现场会,采集了一些金纹细蛾,带回动物所饲养寄生蜂。 2017年6-7月蚧壳虫饲养寄生蜂 2017年8月青海饲养潜叶寄生蜂
958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