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半个世纪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半个世纪前的珍贵照片
热度 2 黄安年 2013-5-1 09:24
半个世纪前的珍贵照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5 月 1 日 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半个世纪前的珍贵照片,拍摄于颐和园,时间在 1963 年 5 月。照片自左起是吕启祥、黄安年、许令仪、童庆炳、虞和。当时我和许令仪、童庆炳、虞和均在北师大科研部工作 , 许令仪和童庆炳分别来自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组和文艺理论教研组,虞和来自北师大外语系 , 我来自北师大历史系世界现代史研究组 , 吕启祥来自北师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组,由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办公室借调参与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教材编写工作。目前许令仪退休在天津,童庆炳是北师大资深教授、全国文艺理论首席专家,也是两位诺奖获得者的导师。许令仪、童庆炳还是我和吕启祥结识并结成终身伴侣的介绍人。
3457 次阅读|3 个评论
怀念半个世纪前的新年座谈联欢会形式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31 09:40
怀念半个世纪前的新年座谈联欢会形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 月 31 日 发布 我是 1958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并留系任教的,回忆起刚毕业那时参加系里举办的新年座谈联欢会的形式,至今记忆犹新。全系教职员工不分资历深浅,地位高低,围坐在一个大教室里 , 课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水果、点心和糖果,大家畅所欲言,即兴表演节目 , 互开玩笑,笑声四起。我至今还记得中国古代史郭澎老师( 1956 年毕业)给大家猜个谜语“铅球”,打一人名,终于有智者猜出谜底是陈垣老校长。还有让猜“厕所”打一地名,后来揭晓谜底是伦敦 , 当然也有戏称“ LZ ”的。 联欢会上有一技之长的老师纷纷亮相,如刘廼禾先生、张守常先生的京剧清唱,张文淳先生的独唱,杜平先生的单弦等,现在除杜平先生健在外 , 其他几位老师均已作古了。所有老师都得准备节目,击鼓传花是保留节目 , 每年都有,击鼓人鼓声一停花到表演者手上 , “巧遇”者要表演节目 , 急得有的老师一时想不出节目来学猫叫、狗叫的也有。我也遇到一次 , 就来个上海急口令过关。当时没有聚餐之说 , 自然也不存在公款浪费问题。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0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半个世纪前同窗聚餐望湘园
黄安年 2010-12-29 19:59
半个世纪前同窗聚餐望湘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9 日发布 除夕将至 , 新的一年转转眼就到。北师大中文系 1957-1961 年级 (1) 班部分在京同学聚餐于西南三环马家堡附近的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的望湘园。该购物中心是今年 9 月才开张的 , 为西南三环地区提供了新的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据东道主杨蔼仁老师介绍 , 以湘菜为特色的望湘园是京城顶尖的湘菜馆之一。与会的有北京语言大学的冯芝润夫妇(他的夫人是刚刚由天津赶来的)、住在亦庄附近的李秀山、吕启祥夫妇、住在洋桥附近的杨蔼仁夫妇和杨蔼仁的 94 岁高龄的老母亲。杨蔼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几个之一 , 前两天刚刚是他 72 岁生日,而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李秀山今年已经是 80 岁了。 与会老同学虽然住在北京 , 但是半个世纪来在一起聚会的机会并不很多。今天能够在望湘园聚餐感到格外的珍贵 , 近三小时的相聚,话题很多 , 家事、国事、社会事无不涉及,个人健康更是大家议论的热点 , 离别时相约明年在聚。 下面是即时拍摄的五张照片。 1 ,自左起 , 杨蔼仁、李秀山、吕启祥、冯芝润四同学。 2 ,冯芝润夫妇,吕启祥(中)。 3 ,自左起 , 李秀山、吕启祥。 4 ,杨蔼仁、吕启祥。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半个世纪前北师大老同学相聚在科学网
黄安年 2010-2-28 12:28
和半个世纪前北师大老同学相聚在科学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8 日发布 科学网是学术界沟通信息和交流的好地方 , 没想到在科学网上能够和 52 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 (1958 年级 ) 的 柏志铭同学 相聚。 今天上午打开科学网博客看到了老同学在我《大学生时代的一组照片( 1954-1958 )》黄安年文 2007 年 4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68 博文下发表评论说到 : 黄安年同学你好,我是柏志铭,看到你的博客我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等 , 并留下电话和联络地址。 这真使我喜出望外,在回复中 , 我写道 : 庚寅虎年元宵节之际意外收到老同学的来信实在十分高兴 , 自 1958 年分别后一直没有你的消息 , 希望以后多多联系 , 祝愿你和你的家人身体健康 , 诸事顺遂。 随后,我按照电话号码和老同学的通了话 , 事隔52年 , 我们之间又恢复了联系 , 怎么不叫人高兴呢。当年我在三班 , 他在二班, 1958 年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到边疆去 , 到农村去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他被分配到甘肃 , 以后我们之间一直没有联系 , 现在通过科学网博客开通了联系渠道,岂不是一件大好事。其实像这样的事发生过已经不止一次 , 像老同学李祖龙、老学长余少波、老教授黄德禄先生的家人等 , 都是通过这个渠道沟通的。 殷切希望通过科学网能够让我们的平时很少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彼此交流和沟通。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8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忆半个世纪前的天安门游行与狂欢
黄安年 2009-10-3 18:22
回忆半个世纪前的天安门游行与狂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 日发布 半个世纪前的 20 世纪 50 年代, 1954-1958 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就学 ,1958 年留学任教,期间每年国庆、五一都有到天安门的游行 , 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在天安门广场狂欢。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没有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没有毛主席纪念堂,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上是一片的松树林。 以每年五一和十一上午和晚上都去天安门计算 , 仅仅 1954-1959 年间就有 20 多次了。期间有担任标兵的、有扛大型宣传标语牌的 , 有护卫宣传车的 , 有当纠察的,有参加首都民兵师的 , 也有是普通游行队伍成员的 , 后者任务最轻松。不过从学校(第一年在定阜大街 ,1955 年后在新街口外大街现址)要走到天安门,这往返就是四十多里地 , 没有一定体力是难以坚持从白天到子夜甚至凌晨的。我们的游行线路一般是走到西四转向府右街往东折向南长街向南转向长安街向天安门城楼进发 , 通过天安门检阅后在府右街往北转到西四后解散回学校。我们的狂欢队伍则直接由西四到西单或府右街到长安街,转向天安门。解决参加游行队伍的饮食问题 , 学校为每人分发鸡蛋、香肠、面包和火烧。游行结束走回到学校一般都要下午两三点 , 下午五点多又集合参加晚上狂欢了。在通过天安门城楼时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的队伍通常都是在最靠近金水桥的地方 , 所以远远看清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脸庞的机会是很多的。参加游行和狂欢之夜的人数远比现在要多 , 当时的大学没有现在那么多 ,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除了体弱多病的 , 基本上的倾巢出动。指挥部并不要求游行队伍和狂欢队伍太整齐划一 , 狂欢时还可以从一个圈子跑到另外一个圈子里 , 我们总是不停地跳友谊舞曲 , 只是在放焰火时才歇下来 , 那时候的精力真充沛, 12 点刚过,狂欢结束 , 我们还在狂欢,那时如果找到其他大学的认识的同学倍感亲切 , 这样回到学校就凌晨三四点钟了 , 深夜当然没有汽车 , 只有靠两条腿走路回学校,有的同学腿上走出了血泡。 那时候主要靠热情 , 通过天安门游行和在天安门广场狂欢的科技含量是很低的 , 现在热情加科技就大不一样了。那时在天安门广场放焰火,焰火的碎片都会掉在我们的身上。 由于现在到天安门游行和狂欢的机会没有当年多 , 所以就积累的基本经验来说 , 还是当年的多。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3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半个世纪前老同学佘孔江喜相逢
黄安年 2009-3-22 18:26
和半个世纪前老同学佘孔江喜相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2 日发布 佘孔江老师是我半个世纪前大学同班同学 ,1954-1958 年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窗四年 ,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湖南大庸任一中历史教师 , 其后在县教研室工作 , 在基础教育战线为培养成千上万学子作出了无私无悔的奉献 , 孔江学兄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些在高等教育战线的人好好学习。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那里有我们的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基础人材。 记得 1990 年 8 月 1 日至 7 日 , 我去张家界,期间 8 月 3-4 日在佘孔江老师组织的 大庸世界史讲习班上 , 我作了《当代世界的多样化统一》 ,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 《现代美国历史上的四次改革浪潮》 , 《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思考》 等四次 学术报告。并两次去他家作客长聊 , 其后我们两人虽有通讯 , 但没有见面的机会。近两年 , 他来北京探亲 , 由小女陪同来北师大找我两次 , 都因我人在美国未能如愿。去年底联系上准备见面因他回湖南过年而推迟,今天在她小女陪同下我们终于相逢,实在是喜出望外。 孔江兄红光满面 , 从不看病吃药 , 体重 57 公斤,身强体壮,我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 他向我侃侃而谈详细介绍成套健身、健脑的体验 , 使我深受教益。他告诉我,他每天负重前背行挺直行走往返步行各 10 公里,做仰卧起坐 50 次以上 , 练习蹬腿上百次 , 推举上百次等 , 所以饭量大增,睡眠极好。在健脑方面,他告诉我 , 每天看报 ( 参考消息、环球时报、老年报、中国电视报 ) 点评、看电视、与朋友聊天答疑解惑、写日记。持之以恒,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 退休工资虽然不高 , 但是生活无忧无虑,过得有滋有味。我们免不了谈及当今社会风气,当年的学习和生活 , 子女的情况等等,尽情而散 , 相约下次再聊。 下面是即时拍摄的三张照片,其中陪同的是他的女儿。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