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用户需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
libseeker 2020-2-16 11:31
肖红凌女士《写什么——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与图书馆员工作实践相关的选题分析”一节,对“资源建设”选题情况进行了评述之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即“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并指出“有很多选题有待挖掘研究”,且给出了具体的示例。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实际做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工作,非常赞同肖女士的观点。据个人的了解,有关选题或多或少已有部分研究成果,种种原因,大多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理论探讨层面,未能形成广泛共识,未能指导实践或对实践产生一定影响。笔者试图更多的从实际出发,从个体馆出发,从个人观察与思考出发,稍作展开。 先说“广大用户的新需求”,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是围绕“用户需求”,新形势下,或者说新业态环境下,确实产生了许多新需求。比如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用户需求”的重心向数字信息资源倾斜,有的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有的是原生数字信息资源。对于一所具体的高校来说,信息资源建设是围绕教学科研服务的,用户数量不一定算得上“广大”,比如2万多学生加上两千左右教职工,但“需求”会是“常新”的,动态发展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方向等等,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学校层面,经历了并校办学,各种评估(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专业评估、各级学位点评估等),申硕、申大、申博……不同层度,信息资源建设要紧密围绕学校层面需求做好保障或支撑。个体用户方面,需要对用户进行细分,粗略的分教师和学生,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研究生专业、本科生专业……用户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指挥棒是相似的,围绕“双一流”建设(或者参照相关要求),信息需求也高度相似,不管您实际是几流高校,但需求向“一流”看齐或试图与“一流”接轨。 再说“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中定义为“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体是各做各的,各自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有多少人做多少事,能者“多劳”,不能者“少劳”或“不劳”。笔者所在高校的信息资源经费很紧张,保障“刚需”或基础性需求压力山大,人力资源编制紧缩、且老龄化严重,不少工作只能“点到为之”。很大比例高校存在类似状况。 最后两者揉合起来一块说。实践中,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用户需求,会发现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很多时候很难去“调和”或“缓解”。某某资源(对我)很重要,为什么没有?某某资源(对我)没啥用,建议砍掉……很多需求是从个人角度去提的,而个人角度难免存在种种局限。有的数据库对做特定研究确实是非常重要,但是“性价比”需要掂量。作为高校,尤其是多科型或综合型高校,存在数十个本科专业,若干研究方向。理工科师生认为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文科师生可能认为不重要甚至认为可以不要,反之亦然。还有就是,部分资源是解决“长尾需求”的,是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所需投入的费用很少,甚至有可能算是“免费赠送”或“附送”的。当前各种各样的数据库,成千上万。学科性资源繁多,且通常价格不菲。对于学科建设,有些投入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这类资源属于学科性资源,不少高校是通过“学院自筹经费:各单位自筹(学科和科研)资金,用于自筹文献资源购买。”。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资源类型多种多样、使用方式方法迥异、授权方式不一、开放程度不一、营销模式多种多样、价格方案复杂,要理清是不容易的,我自身的了解非常有限。此外,还存在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处于灰色地带。高校中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拥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比如有的因为自身有一流高校的求学或工作经历,拥有一流高校的校外访问账号,有的是自己购买各种账号,有的是依托“朋友圈”。高校学生,有一定比例,实际上只是在做毕业论文时需要几篇文献,他们是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或某宝上的账号获取,不利用或不稀罕利用所在高校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这真是个问题。理想的状态是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宏观调控,共知共建共享。现实的状态是立足实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我不知道元芳是怎么看的? 延伸阅读: 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承载广大用户的新需求?有很多选题有待挖掘研究,例如,新形势下资源建设的战略,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资源类型的变化与服务模式,资源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网络环境下各种数字资源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价值,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绩效评估,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科学分类、分级存储、保护与服务,各类型资源数据库格式的转换,等等。 (信息来源:肖红凌.写什么——论文选题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编.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9:27.)
个人分类: 圕人堂|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图书馆中不同用户需求的挑战
WileyChina 2018-2-27 16:09
2015 年 7 月, WileyExchange 博客发表了 “ 纸本教材 vs 电子教材及相关学生面临的挑战 ” ,为此西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图书馆馆长 ElizabethLorbeer 在博客上 发表了一篇帖子。帖子研究了课本的可购性及学生评价的链接。 Elizabeth 推断,电子教材项目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但纸本与电子格式之间的转换才是关键。 “ 所有学习者 ” 的概念指的是可以引起共鸣的人。学术机构要应对新课程的涌入、持续增长的费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寻求他们想要的教育,因此对他们资源的期望值必须比以前更高。 如同 美国新媒体联盟( NMC ) 2015 年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 所强调,积极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影响着图书馆的互动状态及数字资源。 2014 年, 关注图书馆用户体验的第一本期刊 发行, 2015 年英国召开会议和在线研讨会,探讨了这一主题 。 Weave : 图书馆用户体验期刊 建议我们用 “ 可用的其它内容 ” 来讨论用户体验。 对图书馆来说,这将是用户互动及服务感知的一部分,包括物理环境及可提供的支持与资源。 据 2015 年的一项涉及了全球近 500 名图书管理员的调查, Wiley 发现调查的高校图书馆平均可为 16500 个学生提供支持,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达到用户要求的过程会面临持续的挑战,最基本的是提供资源,支持各种适用的课程 -- 但是客户本身的多样性又如何呢? 2015 年 7 月,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 HEFCE )发表了 委任报告 ,解决了不同群体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成绩。 依据课程、背景、学习方法、种族、残疾或特殊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 英国、南非及美国的新兴研究 提出能够对学生保证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高校,其学术成果更加优秀,理解如何做到最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报告令人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是对残疾学生支持所做的评估。 2013-2014 ,高等教育统计局(英国)称,英国超过 6% 的本科生已经收到残疾学生补助。 对这 88000 名学生来说, “ 资源是一个常见问题 ,影响着残疾学生的幸福感。 ” 但是图书馆如何向这类学生提供资源,而不使他们从另外 93% 的学生中疏远?预算问题如何解决? 期待当前高校图书馆从发展规律中探索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 2015 年地平线报告 定义,用户体验的短期影响趋势是移动内容与传递的优先次序。移动技术在持续发展,且近期一项 Flurry 报告 显示,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已经增长了 117% 。 ‘ 图书馆资助人的期望是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访问内容和服务 ’ (地平线报告)对学习的影响已经发生改变。 一项 奥雅纳类似报告 研究了学习模式的趋势,强调 “ 当前数字技术如何提供创新机会加强教学、学习及研究 ” 。 随着学生对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经适应了移动生活方式,在支持残疾学生的同时,是否有办法将数字化驱动与之结合起来呢 ? 有个建议是针对数字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数字资源更易于获取、分享及存储。对于肢体残疾的学生,电子教材的便携性可使学习更加容易。数字资源的设计可充分利用支持的超链接及定义,使得复杂的内容以一种更可行的方式呈现。 如果使用全方位课程设计( UDL ),可以搭建核心内容 “ 满足个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 。 如何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任务一言难尽,但是很明显,随着图书馆对用户体验的挑战,我们将继续看到关于如何最好地解决它的讨论和辩论。 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你的图书馆有更好的战略吗?你愿意在 Wiley 博客 分享观点吗? 请在下方给我们留言或 Twitter @WileyLibInfo 。 博客英文原文: https://hub.wiley.com/community/exchanges/discover/blog/2016/10/11/the-challenge-of-diverse-user-needs-in-academic-libraries?referrer=exchanges
个人分类: 图书馆|1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馆用户需求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热度 1 libseeker 2015-8-5 10:05
图谋按: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曹树金先生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网络环境中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建议部分对当前各类型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予以摘编。 摘编自:曹树金,杨涛,陈忆金,司徒峻峰,韦景竹著.网络环境中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实证研究 ._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4:477-493 通过围绕图书馆用户需求和用户满意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全面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得出以下10条主要结论。 (1)图书馆用户需求有特定的结构。图书馆用户需求可视为由信息资源需求、信息服务需求和信息系统需求这三个元素组成,这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用户行为和需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远程的方式使用图书馆甚至只是通过远程的方式使用图书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对其各方面的需求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也就是用户利用图书馆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其需求的变化。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用户的学术信息资源的载体需求发展到以纸质载体和电子载体兼具为主,用户对电子载体的休闲类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图书馆用户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遍;信息资源老化的速度在减慢;图书馆电子资源之外的网络成为图书馆用户日常生活信息主要来源。用户对于网络信息服务有较高的需求,特别是教师和研究生等用户群体的需求已经转向为以网络信息服务需求为主。 (3)图书馆的用户需求强度有待提高。一方面,整体而言,用户对图书馆需求强度不高。强需求项目在图书馆用户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中低需求项目在图书馆用户需求中占据主要地位。另一方面,图书馆面临着与其它信息服务提供者争取用户的局面。虽然图书馆仍然是学术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图书馆电子资源之外的网络也是图书馆用户学术信息的重要来源。在日常生活信息提供方面,图书馆的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大。 (4)图书馆的功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基础服务的地位有所下降。外借服务和阅览服务等基础性服务的地位有所下降,同时,自习服务、上网服务、展览服务等图书馆空间利用服务的需求却在上升。用户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仍然有着较强的需求,特别是与馆员直接交流的面对面咨询和实时咨询。 (5)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最能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图书馆用户满意是用户的信息资源满意、信息服务满意和信息系统满意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6)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是图书馆差别化服务的体现,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更高需求。 (7)网络环境中用户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 (8)公共图书馆用户对免押金借书的需求并不强烈。 (9)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市民主要阅读方式,但纸本阅读仍然非常重要。 (10)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 对图书馆实践的建议。 (1)对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建议。图书馆应该调查并依据自己用户的特定需求制定本馆的发展战略规划;要根据用户需求的而变化及时修订;应当重视为各种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2)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重视学术类资源的同时也要关注休闲类信息资源;根据资源的类型进行载体的配置;重视外文信息资源的配置;进行学术类信息资源的回溯;尽量减轻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经济负担。 (3)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展的建议。高度重视流通阅览等基础服务(图书馆用户对书刊阅览、书刊外借等传统信息服务还存在很高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应该保持对这些服务的高度重视。应该为流通咨询服务配备高素质的馆员。流通阅览馆员往往是用户首先接触到的馆员,是用户进入图书馆的门户和引路人);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迈向信息服务的泛在化;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图书馆实体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坚持做好信息咨询工作;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降低用户使用的门槛;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吸引用户的参与。 (4)对图书信息系统发展的建议。引入资源发现系统;高度重视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做好用户隐私保护工作;推动移动服务的实现。
个人分类: 圕人堂|21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思考
libseeker 2010-3-31 09:20
图书馆的价值在于满足用户需求,也就是让用户满意。衡量用户满意的标准是用户满意度,何为用户满意度?用户对其需求已被满足程度的具体感受的定量化描述,是用户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即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用户对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满意指标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员工的行为、技术因素、物理设施等。 如何了解用户需求?以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个人实践为例。其一、特色数据库访问日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较客观且省事;其二、听取特色库建设相关领导和同事的评述;其三,直接面向重点用户,希望通过邮件、电话、博客等方式获得相关意见和建议。了解用户需求很困难。我最初想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去试探性了解用户需求,后来放弃了,因为时机不成熟。个人多次向副教授以上(假想重点用户)通过邮件推送自认为重要的信息服务(包括资源介绍、使用方法介绍、甚至科研课题申报参考资料等信息),虽然邮件地址是真实有效的,但有效反馈寥寥无几,也许大多作为垃圾邮件视而不见。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个人工作方式方法及个人魅力都是影响因素。 图书馆网站留言板是了解用户需求的一个窗口。我观察了某校图书馆的情况。留言板最后一条回复是2007年6月25日。2007年9月9日至2009年10月30日出现留言20条(其中3条为无效留言),摘录其中部分留言:(1)请问,我们的建议会有人采纳吗?(2009年10月30日)(2)图书馆收书和柜子问题应该考虑以下考研的,我们要是天天还柜子都背一大堆书容易么,一楼的书借阅就只有一个星期,每次都要算时间还,能否时间延长点??我们天天在那看书偶尔离开一会不能把我们都说成是占位置的! (3)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工资怎么不涨啊?现在物价水平那么的高,也不涨一点!郁闷,学生真是廉价劳动力啊 (4)请问,管理员同志,能否通过咱们的图书馆查询论文的EI 收录情况?如何操作?(5)我的个人图书馆密码忘了,哪位老师能告诉我怎么找回?(6)过期刊中心的旧书可以购买收藏吗?(7)老师,那个综合书库开了没哈?什么时候开啊? 自2009年10月30日之后至今(2009年3月31日),未出现过留言。我的结论是:这扇窗关闭了,但愿打开了另一扇门。 关注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研究不少,我粗略检索了CNKI,2003年至2010年有140余篇文献。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但若停留在做文章的层面很不够。真正意义上的关注,需要抓好若干细节服务,以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信互助、互利互惠。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究生信息服务
tengyi1960 2009-6-9 10:51
深化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究生信息服务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2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调研:一意孤行抑或削足适履?
zilu85 2009-3-23 12:46
小沈阳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曰:钱还在,人没了。 据说,恋人间最大的痛苦是两人近在咫尺,心却隔着万水千山。 信息分析预测行业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这个你,就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的上帝。 正在进行着一个规制(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情报调研项目,任务书上写的很清晰: 承接课题的研究者要求全面收集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情报学分析,理清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都是在象牙塔里搞研究,方法上比较孤芳自赏:找到相关文献,高频主题词共现聚类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聚类分析, 2-3 天,就可以完成数据处理:这是我们最拿手的,也是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窃以为。所以就试着投了一份标书,结果还真的中了。好了,那就开工吧。 结果这个项目耗费了我在美国半年留学的一半时光,我是说,我上了班,几乎是半天用于处理国内的这个项目,到现在还在写报告。为什么呢?因为我不知道我的上帝到底想要什么。 按照我的理解,洋洋洒洒地写出的报告,评审的专家说,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我们就通过一份份的报告批改来交流,好比医生试探着在病人的肚子上下按压,这儿疼?这儿疼?,而病人一次次地扇医生的耳光,不对!不对!我们直接问吧:你到底要什么?,就是理清整个研究领域的框架,然后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把所有的文献都按照这个框架放进去。原来如此,时至今日,我才知道,他们其实想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或者是本体,而不是通过对现有的发表文献的分析得到的客观存在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幸亏我还对本体、语义网络、知识表达略知一二,我可以断定:这完全是两码事儿。 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两个领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我们都坚持自己的理念: 1. 卫生政策的专业研究人员按照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理念,认为情报分析就是应该得到这个。情报分析人员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相当然地认为用户想要的是另一个。他们把我们的能力定位太高了,我们把他们的需求定位太低了,也许是。 2. 卫生政策的专业人员头脑中形成了或者认可了一个自己的专业的框架模式,而我们分析出来的是目前现有的发表文献的数量和文献及其元数据的关系的实际情况,即本领域研究人员最关心的研究主题。专业人员看到你分析的结论,无法反对你结果的客观性,可是要求你按照他们专业理解问题的方式来标书。这就让我们伺候上帝的仆人进退两难。比如,要求你按照规制在卫生市场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分析的是有关规制 研究 的现状啊,大哥,不是卫生规制;硬要把病人知情同意这个研究热点放到 为市场交换奠定基本条件的规制,完成市场所不能为(确保平等分配),矫正市场失灵,矫正不可接受的市场后果这四个类目中的一个,从 界定市场交易的各种参与者的法律义务,描述他们的权利、责任和可问责性这个角度讲, 似乎应该属于为市场交换奠定基本条件;可是这里也有涉及到对精神病人的知情同意的研究,这又属于完成市场所不能为(确保平等分配)。还有政治因素对医疗改革的影响,这个热点是从总体上概述卫生规制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市场联系起来要拐多大的弯子? 何去何从,是削足适履,不顾实际的分析到的结果的客观存在,硬把这些热点塞到那个框架里去?还是一意孤行,落下个死硬派的名声也不要产生一个让规制研究人员笑话不懂专业的笑柄?上帝啊,你怎么这么难懂!
个人分类: 休闲|702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