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荷兰足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河南人在荷兰:53. 在荷兰,男孩六岁开始踢足球
热度 10 zhuyucai1 2014-6-20 00:12
荷兰队出线了!倍儿爽! 讲讲荷兰的足球,最基层的,高级的专业的咱不懂。 1999 年,儿子六岁时,受邻居小孩的影响,要踢足球,老婆就带他到最近的 Nuenen 镇的一个俱乐部报了名。我家当时住在 Eindhoven (艾因候温)市东边,紧接 Nuenen 。我数了一下,附近六岁到十几岁的男孩,一半以上都参加了足球俱乐部。 足球俱乐部大都是非营利组织,由志愿者经营,很多是孩子们的家长和成年会员。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和赞助费;球场的地皮应该是市政府提供的(对此没有仔细研究。)一般俱乐部对孩子来者不拒,会费每年 100 欧元上下。会员越多,会费和赞助费就越多。足球是荷兰第一大运动,公司都愿意赞助。一个俱乐部有好几百会员,听说都经费充足。所有的俱乐部都参加荷兰足球协会组织的比赛。踢得好的成年队就有可能参加乙级赛或甲级赛。当然甲级赛的商业性就免不了了,排名靠前的国际上也有名了, PSV Eindhoven 和 AJAX 中国球迷都很熟。 足球俱乐部一般按年龄分组,最小的分在 F 队,大点的 E 队,以此类推, A 队年龄是 19 岁及以下,再往上就是成年队。报名后,儿子进了一个 F 队。教练一般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志愿者,没有报酬。每星期训练两次,一般是下午放学后;周末进行一场联赛的比赛。比赛是循环赛,主场客场各一次,一个赛组七个队上下,一年两个赛季。 当时老婆在另外的城市上班,早出晚归,我在家里办公司,自由时间多,所以大都是我送儿子去训练。大一点的小孩自己骑车去训练。周末的比赛一半要去外地,一般是家长开车送。不是所有家长每次都去看比赛,大家约好轮流当司机。所以在荷兰,有孩子的家庭一到周末家长就忙着送孩子去参加体育比赛。(中国家长一到周末家长就忙着送孩子去干什么?) 蓝天白云,绿茵茵的球场上跑着一群孩子,和你的儿子,惬意不?有五六年我就过这种生活。有人会问送孩子训练不影响家长工作吗?回答是很多荷兰人一周工作三、四天,特别是妇女生孩子以后。(我在大学也是兼职,不知中国职场何时容许兼职。)另外俱乐部都离家不太远,十来岁就可自己骑车去训练。 2001 年我家搬到 Eindhoven 北边的 Best 住。(对,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我们村叫 Best.) 这时儿子 8 岁了,转到 Best 的一个俱乐部,加入一个 E 队。当时 Best 有两万五千居民,两个足球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拥有五六个草地球场,其中主赛场是带观众台的。(奥数问题:按每 2500 居民一个足球场计算,中国还需要建多少足球场?) 儿子队的教练曾经在专业队踢过,所以他的训练有点专业化,谁想偷一点懒就被骂个狗血喷头,加倍重罚。他的儿子也在队里。有四个小孩踢得很好,两个是土耳其小孩,一个是教练的儿子,踢得最好的是从阿富汗来的,叫法夏特,在队里年纪最小。这小伙对球的感觉特别好,又非常勇猛,一看就是踢足球的料。儿子呢踢得中不溜,优点是站位很好。荷兰的训练不太强调踢球技巧,练完体能和基本功,就开始比赛。 由于队里有几个好队员,再加上教练的准专业化训练,我们队连着几个赛季都拿冠军。打遍天下无敌手,教练就联系和 PSV Eindhoven 的同级球队踢一场比赛。经过多次交涉, PSV 终于同意踢一场。 PSV 可是国际有名的专业俱乐部,青少年队也是专门全国选拔的,全是足球天才。比赛那天所有家长都来观战。 E 队比赛用的是半个足球场。比赛一开始, PSV 队踢得高傲,明显不把我们队放在眼里。我们队照常踢得英勇,没有任何胆怯。开始后, PSV 先进一个球,他们更得意了。我队知道自己是弱的一方,所以没有包袱,英勇奋战,发挥得很好,不久也进了一球。我们的啦啦队使劲加油,教练把嗓子都喊哑了。下半场我队又进了一球。这时 PSV 的队员才发现对手一点都不弱,拼命反攻,但为时已晚,我们以 2:1 胜 PSV 队!乌拉!! 我们队大胜 PSV 队的故事(还是大败 PSV 队?这汉语,太不逻辑!)多年后还是大家的谈资。这事让我觉得人的潜力有时是被逼出来的;同时更理解什么是骄兵必败。 在一次联赛中,有一位家长指着远处的几个人说:“他们是 PSV 的少年队教练。”我问他们来干什么,回答是:“来挑足球苗子,发现天才就把他招到 PSV 俱乐部。”不久法夏特被招到了 PSV 俱乐部,我队一个土耳其小孩被招到了 Eindhoven 乙级俱乐部。
9859 次阅读|2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