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不高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不高兴》:这个时代的学术腐朽
fuyuncas 2009-6-5 11:14
这个时代的学术腐朽(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11:33 新浪读书 二十三、这个时代的学术腐朽 ◆ 黄纪苏 如此离谱的学术进口商 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思想界出了梁启超、梁漱溟、郭沫若、吕思勉、潘光旦、钱穆、陈寅恪、费孝通这些杰出人物,他们都学有根基,富于真知灼见,能成一家之言。新中国时期,学术思想的确出了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本来是有强大解释力的,可一旦成为教条,反倒束缚了我们对社会的认识。 这30年,学术界按说够热闹的了,以中国社会100多年来的九曲九折的巨变,社会神经感受到的刺激应该是够强烈了,学术思想的原动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看不到多少有原创力的东西呢?当然,回到世界体系内,跟着英美重新当学徒,这是一个比较根本性的原因。既然当学徒,就没有自己的东西,东西都是师傅的。其实这个问题在毛泽东时代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中国的,那时中国不过是跟着西方另一位师傅当学徒而已。所以从大的历史视野来看,只有到中国完成了现代化的重生再造,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让师傅离休下岗,中国的学术文化才可能真正出现大的气象。 但话也得从另一头说,人文社科跟自然科学还不一样,它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民族性,其普适的程度要远远低于后者。你跟外面的师傅学是能学到一些东西,解决共性的问题,但完全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你是没有师傅的,你只能把自己当师傅。1840年这一跤,中国真是摔蒙了,天旋地转,看谁都像师傅。本来中体西用放人文社科这块比放哪儿都合适,晚清民初这批读书人,从小读的四书五经史记汉书,他就是想全盘西化,把中国这个体当狗扔了它也要自己找回来,鲁迅就是例子。青年学子对他说,你对旧东西掌握得那么圆熟,我们觉得你真棒!鲁迅说,这是哪儿跟哪儿呀,那些东西我不是想扔扔不掉嘛!当时就是想扔,连着中医、中国戏、中国字什么都扔,但这些东西哪儿那么容易扔掉的?所以到后来又提民族化民族气派,提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按说顺着这个路子是可以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的,你想那会儿帝、修、反都不要,可不只剩自己了么?但到末了连自己也没剩下###时期没有学术,因为不要的东西太多了,营养严重缺乏,把自己整得骨瘦如柴,一切都谈不上了。 十年代的这拨知识精英由于生在封、资、修被通通取缔的年代,四书五经还真没读过,读的净是《半夜鸡叫》,他就是想中体西用也无从下手,更何况他们再也不想中体西用了。我有个朋友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大历史系读书,他说:这四年什么都没读,娘的光读外语了还没读出来!他的情况当然极端了一点,但也挺有代表性。就举外语为例吧。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会七八国外语的在大众眼里也就是挺神乎一主儿罢了,跟我们看人用脚穿针引线的感觉应该差不太多,会让我们佩服,但不会让我们自卑。前面说到钱钟书从80年代的学术界热到90年代的全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会好多种外语。我想中国也有会好多种地方方言的人,但就没有流传出来成为佳话。其实就是会斯瓦希里语、越南老挝语,甚至俄语、西班牙语也没什么用,还是得人均GDP高的那些国家的语言。从这里我们看到当时那种社会心理、学术风气的经济基础,简单说,就是美元跟人民币1∶8的比率。我们再说第三个原因:干西学批发商、零售商、广告商、运输队致富快。80年代出国,省一顿饭就能带回件小玩意,小玩意别看个头不大影响很大,往家里一摆,女同学见了就很可能就变成女朋友。当时经常听到,有学者出国为了多带些小玩意回来,顿顿方便面,由于营养跟不上,回国下飞机都是抬下来的。学者们去西天取经,取回美元马克和大好前程,被鲜花绕着,聚光灯照着,媒婆堵着,飘飘忽忽,哪儿还记得什么中体西用啊,他只恨自己这体生得不对,不幸生在了黄河两岸,只能站在黄土高坡上临风做自我批评,说黄土地上的体制不好,文化不好,人种不好,历史不好,地形地貌全都不好。都不好,怎么办呢?一些有宏伟政治抱负的说,那就让我们把东土改造成西天吧。另一些人说,那得猴年马月了,咱还争取直接移民西天得了。他们在争取移民的过程中发现,西天千好万好就是使馆签证处不好不是所有人都给签。 时代尴尬:接轨接出了鬼 不让签也没关系,他们照样跟西方接轨。因为摸着黑接,有时会接出妙趣横生的结果来。随便举个例子,我原来干《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的活儿,有回碰到一篇稿子,谈的是中国文学,里面有这么个词儿世界新质生存母体关怀倾向,一看头就大了。我找到作者说:这要译成英文,估计你也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你能不能把原文告诉我?他说:我也是抄来的,不知道原文怎么说。我说:那你就用家常话给我解释一下。他说:你就自己解释了吧。我说:是新生活么?他说:没错,没错,就那个意思。作者其实挺朴实的真是个好人,根本不是咋咋呼呼的新新人类,而且40来岁,本来是能好好说话的,但他说现在学术界就吃这套显然也是被逼无奈。这路东西,90年代以来在史学理论和文艺批评中比比皆是。我有回浏览杂志看到什么A层面上的D线效应B层面上的F线效应,还以为是说二极管什么的呢,其实说的是中国话剧。学者们走到这一步还真不是学习西方,而是冒充西方了,因为西方好像也没到这地步。北京开的那家连锁店加州牛肉面大王,总部据说在加利福尼亚,历史据说有一两百年。有爱吃这面的去加州想尝回正宗,一打听根本没这么个店。前些时香港有位大陆出去在国外绕了一圈绕到那儿的政治学者丁学良教授,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家够国际学术水准(也就是在国外什么杂志上发表了多少文章)的不过五人,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我对这个人便有了印象。有次等车买了张小报,上面正好有篇文章介绍他是中国能品洋葡萄酒的第一人。后来我又看到一篇报道,讲他从安徽山沟到社科院马列所,再到哈佛大学的成功攀登之路,也真是个人奋斗的一个小典范啊!他填出生日期只能填出年和月来,因为家里当年穷得买不起日历,父母只记得他呱呱落地、嗷嗷待哺的那段日子大雨倾盆,估计是盛夏。最近,我转到他的博客上浏览了一下,见他写的文章也跟《管锥篇》似的净是括号加外文,再一看那外文净是power、freedom、people之类,都是吓唬安徽失学农民兄弟的。本来从底层向上奋斗,特别值得大家的理解和同情,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公平的精神,也给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像这样把自己奋斗成一个蹩脚的高等华人,就不太有意思了,而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学者群体中,可不能说是少数现象。由这帮睡觉打领带的学人出任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你又怎么能指望中国很快能出现有原创力、有自由之精神、符合中国实际、能够指导中国发展的学术文化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政法大学一个男老师被男学生当堂砍死,原因据说是因为一名女学生。这件事情的始末原委还不完全清楚,但从网上报上披露的消息也能看出大概来。这位老师40多岁,来自湖北乡下,在法国留学多年,自觉血管里流的已经是法兰西血液,要以红格子裤的另类穿戴,把自己打造成大学校园的一道浪漫风景。这还不够,他还给女学生们写徐志摩体诗歌,还在课堂上跟学生夸耀自己法文比中文强,还在家里举办法国葡萄酒鉴赏派对,那感觉就好像他一生下来就被法国人抱养了似的。他从底层上来,想快点获得上层社会的身份标志,这没什么不对。但不幸的是,他弄了个法式徽章,法国不就是多风流韵事嘛。要是英式、德式也不至于这样的结局。他正值中年,心未必不花,但也未必多花。不过既然佩戴了地中海红帆的法兰西徽章,他就不能不花,不花别人会说他那徽章是管人借的。于是寒光一闪,血花四溅。可怜他夫人怀孕5个月,也可怜那个男学生的贫苦父母省吃俭用,刚把孩子培养成人。这个悲剧的背后显然有崇洋文化的因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不高兴!!
等离子体科学 2009-3-23 13:21
中国不高兴了。而且是很不高兴! 连温总都出面了,要求美国保证中国的美国联邦债券投资的安全。可是 Obama 刚刚信誓旦旦地说在美国的投资是最安全的,转过头来 Federal Reserve (美联储)就宣布要购买 3000 亿的美国联邦债券。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美国已经拿出最后的看家本事:开印钞机!这么下去,美元会不会大幅贬值?中国的近万亿的美元资产会不会大幅缩水?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中国自然很不高兴。 有人出来论证说:尽管美国开动印钞机会稀释美元,但是他们是去买联邦债券,所以联邦债券就会涨。里外里说不定中国还有得赚呢。 这不仅是目光短浅了,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因为美联储出手买债券,只是为了美国政府可以多发行这么多债券,并不会购买已经在市场上的债券。而且美国政府一定会发行比 3000 亿多得多的债券,不然它如何 balance 因为拯救经济计划而引起的天文数字的联邦预算赤字?! 理论上讲,美联储发行美元,在美国国内是用联邦债务(即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做抵押的,就是说美联储每印一美元,就表示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了一美元的债务;这一美元的纸币(英文里正式名称叫 note )表示你持有了一美元的联邦债务。理论上你可以凭此向联邦政府要钱。所以美元是活期的(其实是无限期的),中间通过了美联储的转手债。而美国联邦债券则是美国政府直接发行的债务。现在美联储用美元买联邦债券,说穿了无非是用美国政府的无偿还期限债务去买美国政府的有偿还限期的债务!最终的账面上应该是债务的 double ,即债权人手中已有债券的稀释。但是就眼前来说,好像是债券市场上多了个买主而已。 如果大家对美元还有信心,那么美国政府的无偿还期限债务还不必立即被要求兑现,则政府维持账面上的 balance 。但是美国开动印钞机的直接结果是对美元信心的丧失。 如果搞得好,结果可能是美国联邦债券的持有者的财富被稀释,相当于美国通过滥印美元及滥发联邦债券来使美元财富缩水,变相赖掉其部分债务,度过眼下的难关(这样美国的债主们只是部分损失);如果搞不好,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破产,我们的全部美国联邦债券投资就打了水漂。 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能高兴吗?不愤怒就是客气的了。 不知道马上要开的 G20 ,世界各国会怎么说,怎么做?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