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国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美中情局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
dongzg101 2011-10-21 05:39
美中情局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 已有 19 次阅读 2011-10-21 04:46 | 个人分类: 落背脊獎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lt;a href=quot;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mp;ac=relatekwamp;inajax=1amp;subjectenc=美中情局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amp;messageenc=font size=3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style=margin: 0in 0in 0pt; text-align: center; class= 美中情局對付中國的「十條誡令」 在中央情報局極其機密的《行事手冊》中,關於對付中國的部分幾經修改,形成《十條誡令》(內部代稱)。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一定要毀掉他們一直強調的刻苦耐勞精神。 第二,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布。只要讓他們嚮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於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遊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 第四,時常製造一些無事之事,讓他們的人民公開討論。這樣就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種下了分裂的種子。特別要在他們的少數民族裏找好機會,分裂他們的地區,分裂他們的民族,分裂他們的感情,在他們之間製造新仇舊恨。 第五,要不斷製造新聞,醜化他們的領導人。我們的記者應該找機會采訪他們,然後利用他們自己的言辭來攻擊他們自己。 第六,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傳揚民主。一有機會,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無形,就要抓緊發動民主運動。無論在什麽場合,什麽情況下,我們都要不斷對他們(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權。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斷地說同樣的話,他們的人民就一定會相信我們說的是真理。我們抓住一個人是一個人,我們占住一個地盤是一個地盤,一定要不擇手段。 第七,要盡量鼓勵他們(政府)花費,鼓勵他們向我們借貸。這樣我們就有十足的把握來摧毀他們的信用,使他們的貨幣貶值,發生通貨膨脹。只要他們對物價失去了控制,他們在人民心目中就會完全垮臺。 第八,要以我們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有形無形地打擊他們的工業。只要他們的工業在不知不覺中癱瘓下去,我們就可以鼓勵社會動亂。不過我們表面上必須非常慈善地去幫助和援助他們,這樣他們(政府)就顯得疲軟。一個疲軟的政府,就會帶來更大的動亂。 第九,要利用所有的資源,甚至舉手投足,一言一笑,來破壞他們的傳統價值。我們要利用一切來毀滅他們的道德人心。摧毀他們自尊自信的鑰匙,就是盡量打擊他們刻苦耐勞的精神。 第十,暗地運送各種武器,裝備他們的一切敵人,以及可能成為他們敵人的人們。(中國台灣網)
9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最近全球都在谈论一件金融大丑闻,很不幸,主角就是中国(zz)
热度 1 entangle 2011-10-4 22:16
本人不对本文的正确性负责,要想辩论去找原作者 转载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的看到这些东西 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某些人鼓吹的那样好的一塌糊涂的。 -----------转自 天涯 最近全球都在谈论一件金融大丑闻,很不幸,它的主角就是中国 最近全球都在谈论一件金融大丑闻,很不幸,它的主角就是中国。 中国大陆除了拥有“两房”垃圾债券3763亿美元以外(前天暴跌88%几乎已经归零),还拥有5000多亿美国国债,看来早晚也是垃圾 。两者之和超过9000亿美元。30年改革开放的换来的外汇家底大部分都套在里面。预警早就发过了,为什么不采取疏散措施?很简单官员私人拿回扣造成的。    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引发震撼,各界关注。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拍板人 :“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么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美国“两房”公司债券。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产,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此评论 犹如闹市中引爆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不过都是在上流高层经济圈内.      次贷危机下,美国的两家房贷抵押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行将崩盘破产,荣登美国“两房”公司外国债权人之榜首的居然是中国,一共持有涉及该两间公司高达3763亿美元债券,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1% 。国际经济界称为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丑闻。        国家资料显示,自2004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惊人增长三倍,高达到9220亿美元。仅2006 年到去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长66%。在美国次按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目的前夜,中国仍然痴心不改地不断大手笔增持美国债券。究竟是谁拥 有在这样疯狂地处置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权利,如痴呆一样疯狂购买美国债券?       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外汇储备也很客观,但印度对美国“两房”债券持有量才2300万美元而已,人家是意思意思, 中国的3763亿竟然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差不多是三万亿港币。这样投进美国“两房”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国际公认的原则是,外汇储备公认的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分散为宜,但中国财金当局却将外储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于美国“两房”,这相当于将大部分鸡 蛋放在一个篮子。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和东南亚楼市崩溃,还闹出「负资产」,业主和银行一齐遭殃,说明房屋按揭本身风险很大,其衍生债券更是危险品。        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融投资常识性的金科玉律。外匯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可是我们那些可爱的受握重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败家子一般的官员,个个还都是硕士、博士学位!        就冲这点,中国民众还有什么脸面去嘲笑印度!叫人家阿三,自己都快成阿大了。到底是谁祸害中国如此吃亏,不,是重创,而成为世界笑柄!        我一贯就对什么莺歌燕舞的盛大晚会、开幕式不以为然,花钱给人看的东西,值得那样好面子搞成空前绝后的拔高?看清楚自己的弱点、忧患,早早修复自己可能被对手抓住而致命的死穴比什么都重要!        我认为:这件金融丑闻的暴露,实质上对中国经济重创之巨,对国民信心和精神打击之大,简直可以抵消大批我们自己宣传的其他成就光环。这决不是一般的 问题,甚至不是什么重大失误!不能用失误的概念,而是直接叫做中了“杀招”!它的背后是应该是严重的渎职 战略间谍的性质!       中国经济 学家都在干什么,受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高论影响而实行的政策,最后使谁最终受益,使谁陷入深深窘境了呢? 那些“主张对内狂引境外战略投资者、让 其大赚贱卖的银行原始股;对外大力推出中国优质大型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境外上市,向海外慷慨派送十倍于融资的分红”的经济专家到底在干什么,他们的底细和 真实身份到底是谁? 必须挖出这些害人虫和买办,一挖到底,彻底消灭! 中国的不幸,在于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精英集团!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有30年了,对比日本的经济起飞,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上是国家产业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福利和保障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为什么在中国广大人民却没有得到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呢? 外资摘桃子的巨大财富流失。目前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体系崩溃的内部腐烂,更大的危机是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扫荡,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中国的产业资本和银行资 本,价格之低完全如同抢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两次摘桃子运动。第一次摘桃子就是国企产权的私有化改革,把全体中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创造的财富改 革到少数人手里;第二次摘桃子就是今天的外资化,外资勾结中国买办集团,用廉价购并方式把中国建国以来58年创造积累的财富席卷而去,请大家看一下屏幕上 的统计资料: 贱卖银行资产而造成的损失统计 1,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 股份,收购价格 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 收益9.3倍,世界罕见。 2,中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 上市后,按照 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 3,兴业银行。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赚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到 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约37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 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亿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殖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 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700多亿,。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治理结 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5,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 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500亿落入对方手中。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 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 6,中国交通银行。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 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20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7,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8,浦东发展银行。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38元,花旗净赚62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赚取62亿的数倍。 9,民生银行。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股价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2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 (上述交易低价转让外资净赚约9200多亿,加上下面广发行,损失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转让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全部完成合资的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地方银行,未来损失将越来越惊人) 10,广东发展银行。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 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去60亿,共 180亿。把银行白白送人还要再搭进去180亿,已经完全超越了市场交换的范畴。 11,渤海银行及地方银行。另外,2005年挂牌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宣布,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银行 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除了参股渤海银行之外,渣打银行参股光大银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资银行在华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中国全部 银行无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资银行参股或控股。 1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汇丰是2002年投资6 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投资平安;平安集团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资金 388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587.18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81.04亿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亿港元,A 股5500亿人民币。 13,新华人寿。新华人寿即将上市,现在苏黎世保险持有新华人寿22800万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为19%,已成为新华人寿的最大单一股东。但实 际上,目前新华人寿的实际控制者是东方集团,由于东方实业和东方集团分别持有新华人寿5%和8.02%的股权,再加上东方集团持有新华人寿其他股东的股 权,东方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新华人寿的股权肯定超过20%。(据说,苏黎世通过中国公司暗中控股已超过56%,投资34亿,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亿) 这是我为写《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专门调查统计的资料,当时在统计过程中忍不住直流泪,我们并没有发生战争,更没有战败要进行赔款,可是上述损 失如同战败赔款那样让国人痛心。上述廉价卖给外资的银行股,无一不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最低的如兴业银行甚至不到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仅中国工商银行、中 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四家损失就超过7500亿元,仅2006年一年银行股贱买损失就超过6千亿元,整个银行金融领域能统计到的损失就超过 万亿。可能大家感觉这些数字很枯燥,我们对比一下大家就会感觉到这些数字的含义了,根据国务院医改调查小组组长葛延风讲,解决全国的医疗问题每年6800 个亿就够了,可是仅仅几家银行就把全国的医疗费用送给了外资。 作者:东篱采薇人
个人分类: 网上杂谈|2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 变来变去
dongzg101 2011-9-25 06:06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础是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尤其是八一七公报。而“八一七公报”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可遗憾的是奥黑政府这次依然视若无睹的悍然出售高达58亿美元的军事装备给台湾,而这样的军售竟然是以总额超79年后历届政府总和的大单!美国政府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而无信的做派真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愤怒不已! 美国债务危机刚刚过去,但还远未结束!而据媒体透露,中国政府已经连续好几个月在世界各国都不断减持美债的时候依然增持美国国债了。这里我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去购买美国国债?!难道就没有别的可以替代了吗?韩国、俄罗斯不就在减持美债后大量购买了黄金吗? 听说美国选举战已经打响了!还听说奥黑的主要竞争对手罗姆尼之所以呼声渐长是因为他最为大力的宣扬对华强硬政策!为什么美国的大选从来都离不开对中国的攻击?早先是“西藏”、“民主”、“人权”,现如今是“货币操控”、“人民币升值”等等。总之是,只要是谁想竞选成功,或说是只要谁不想失败,那么其就必须要在选前大打反华战略。悲哀啊!看看美国人对美国总统的要求,在看看我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得不为之痛心疾首! 上一篇: 朝鲜高官急速访华:解放军表态将大力支援朝鲜海军
1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七月增持80亿美国国债 仍为美国最大债主
xupeiyang 2011-9-17 15:50
美国财政部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继续增持8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也是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增持美国国债,目前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735万亿美元,比6月份的1.1655万亿美元增持了80亿美元。自2010年6月达到1.1112万亿美元规模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已连续14个月稳定在1万亿美元以上。 由于美国债务危机和上个月初美国主权债信被标普历史性降级,外界一度对美债最大持有国中国是否抛售美债十分关注。但从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看,过去四个月中国已总计增持了28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除7月外,4月份中国增持了76亿美元、5月份增持了73亿美元、6月份也增持了57亿美元。 http://news.baidu.com/n?cmd=2class=toppage=http%3A%2F%2Fnews.enorth.com.cn%2Fsystem%2F2011%2F09%2F17%2F007524421.shtmlclk=rrelcls=topwhere=toppage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点争论
热度 2 fouyang 2011-8-16 08:31
【引言】最近在自己和网友的博客中参与了一些美国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深受网友的启发,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为了留个记录,也作为抛砖引玉,在这里以“随想”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讨论方便,计划分为五篇,每篇集中于一个题目,从具体到抽象分别为:关于美国国债,美国如何保持竞争力,美国的未来,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因为是随想,就不引经据典,而只是凭印象说话了。各位姑妄听之吧。】 最近提高国债限度的政治风波和对美国国债评级的降低,引起了美国国内各种政治经济理念的撞击,特别是茶党极端,强硬的立场通过这件事占据了美国政治版图的一角。归结起来,可以说主要争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应该继续花钱刺激经济,还是应该削减赤字?奥巴马上台后,继续 布什救助金融机构的做法,而且通过了经济刺激法案,斥资一万亿左右来“刺激”经济。应该指出,这两次花钱是不同的性质。对于金融机构的救助是为了解决一个特定的危机(现金流通性),而且虽然有巨额损失的风险,但这笔钱的投入与收回都有一定的计划。而经济刺激只是遵循了凯恩斯主义的“花钱提高就业”的一般原则,对于花钱的范围和预计的回报都没有明确构想。到了今天,虽然国会中主张继续前两年大笔花钱政策的人不多了,但有些自由派的经济学家仍然声称“就业重于赤字”,言下之意就是主张不管政府财政状况,继续大笔花钱刺激经济。 这里我不想评论凯恩斯主义这个一般理论以及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这个特定的话题,而只想指出,目前美国的财务状况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不安,甚至影响了美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而且在美国国内,民众与政治家也对债台高企的局面日益不满。这不仅是因为目前的国债与赤字水平,而且因为这个赤字水平看来已经不是应付经济萧条的临时措施而是成了可预见的未来的常规状态。而这次国会关于提高借债限额的僵局更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于控制赤字的无能。这是美国信用评级被降低和茶党政见得到广泛同情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凯恩斯主义如何美妙,它已经不是一个现实的选项。务实的政治家只能在没有附加资金的情况下设法复兴经济,而不是再说“工作机会最重要”这些空话。要知道,举债花钱刺激经济,这是谁都会干的事儿。而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才是对于治国能力的考验。 第二个问题,如果必须削减赤字的话,应该增税还是应该缩减开支?这两个选项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控制政府规模的问题。显然,前一个选项导致更大的政府,而后一个则减小了政府的规模和权力。所以,增税还是节支,就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理念争论的一个焦点。我认为,从经济角度说,政府花钱肯定没有私人花钱效率高。在官僚主义,决策失误,权钱交易等方面,“天下乌鸦一般黑”,哪国的政府都一样。但是毕竟一个社会中有些经济需求是不能靠市场来满足的,例如基本设施的建设,基础研究,行业内部和之间的协调等。所以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全然否定。然而,另一个非常重要却少有人注意的因素,就是政府掌控的财政资源可以被用来推行其社会政策。虽然美国宪法,特别是民权法案对于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作了界定,使得国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来左右公民和私人机构的行为,但是国会和行政部门却可以对接受联邦政府的资助或订单的私人公司提出各种要求,从而推行某些社会政策。例如著名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就是这种性质的。而保守势力也曾同样利用联邦资助权来限制对于人工流产选项的宣传和对于干细胞的研究。在奥巴马推行通过的健保改革法案中,也包括了建立很多机构“研究”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分配的政策问题。可以想见,当联邦政府成了占据统治地位的“保险提供者”之后,全国所有医院和医生都需要为政府的健康服务政策效劳了。所以我们在接受政府在经济中 扮演的角色时,也不要忘记了政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政治动物。而且从小布什以来,两党在白宫和国会都有过表现的机会,也都乏善可陈。在这种情况下再要增税扩大政府,也太说不过去了。那些认为大政府对美国有益的人,应该先从小政府做起,把“政府”的信誉挣回来再说。 当然,目前赤字是如此糟糕,不加税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拖下去,只能在现实上和心理上把这样的赤字水平变成“常态”,使得以后的削减更加困难。所以我赞成暂时加税。但应该成立一个特殊基金,把加税得来的收入专用于还债,而不是并入一般预算之中。这样才能在为政府“擦屁股”的同时,不再次养虎遗患。 讲到加税,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给富人加税”。其实每到谈“加税”,“给富人加税”几乎已成了“缺省选项”。最近巴菲特公开指出富人税率太低(主要因为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较低),更是为这个呼声火上加油。我以前分析过,过去三十年里,包括小布什的减税法案通过前后,美国各收入阶层的税率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见以下所引的“税季谈税”一文)。当然我并不是说美国的税法就是公平了。富人是不是应该多交税,贫富差别是否需要通过税法来补偿,完全可以讨论。但是这个问题必须与是否加税分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定下富人,穷人交税的比例,然后要加税的话大家按比例加。 这样做的原因是:“给富人加税”在理论上和现实上已经成了政治阻力最小的“加税”手段。我们已经看到,反对加税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反对政府扩张。但是反对“给富人加税”,就会被戴上“为富人代言”的帽子而成为政治不正确。奥巴马从竞选时就主张加税(取消小布什的减税),但他反复安抚中产阶级:收入25万以下的不用担心自己税额上涨。言下之意就是他们尽可以投票支持加税而自己不用作出牺牲。事实也是如此。奥巴马的健保法案就包括对富人的加税来支付成本。而反对健保法案的有种种势力,却没有反对这个加税的。可见,用“给富人加税”作幌子来“加税”,是政客们忽悠选民的有效手段。 第三个问题,如果要缩减开支的话,应该如何对待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 我们常常听到Mandatory Spending, Social Benefits, Entitlement之类的词。它们精确的定义有不同,但大体上是指政府向某些民众发放的金钱项目。在2010年,这部分钱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多一些,共有一万九千亿美元。由于削减这部分开销会直接影响部分国民的收入,但不削减又不可能做到平衡预算,这个两难问题也是两党争执的重点。两党的立场不仅涉及理念之争(政府是否应该负责国民福利),也是保住各自票仓的博弈。但是很少有人指出的是:这个“社会福利”的开支实际有两部分:社会福利保险(Social Security)和老人医疗表现(Medicare)是一部分,其他的社会救济(Medicaid, Food Stamp, Unemployment Benefit等)是另一部分。在2010年,前一部分总花费为一万两千亿,后一部分为七千亿。这两部分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前一部分有专门的税收和基金会来支持,对于纳税人来收等于是一辈子缴税换取老年的福利。联邦政府虽然管理这些基金并用联邦债券来“借用”基金的盈余,但从法律上没有责任在基金用完后继续承担支付的责任,也没有挪用这些基金的收入或存底来堵其他预算窟窿的权利。而后一部分取决于现时的社会与财政政策。我认为,社保与老年医疗的确面临长远的问题,但这与目前的赤字危机是两回事。对于这个体系的改革应该从长计议,而不是用财务危机来绑架这个改革。而社会救济的部分则是应该量入为出,与其他花费项目如国防一样,列入削减的范围。当前首先要做的,是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做法, 把社会安全基金从联邦总预算中分离出来,并把老年医疗基金也如此对待。这样才能避免双方在“社会福利”问题上搅浑水,既保护了社安与医疗系统,又不以“保护退休者福利”为名为其他福利政策提供“防空洞”。 总而言之,前两年为了应付危机而“不惜代价”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高赤字高国债的“潜在危机”,而且是债务信用降级,国际地位受到威胁的“硬性约束”。在这个时候,理念之争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我们需要的是“在约束下优化”的工程思维。 有关文章: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9276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28795 税季谈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225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24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富民穷还是政府富民众穷
热度 14 sivaxin 2011-8-13 09:48
最近电视新闻总在报道有关美国国债上限调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的消息,昨天晚上又走马观花看了又一届精彩、宏大、胜利的开幕式,刚读了赵明老师有关外汇储备的文章。综合各类复杂的感受,如今老百姓都有一个感觉,放眼全球,只有中国政府绝对不差钱,还是全球最强发达国家美国的最大债主,但老百姓不差钱吗,眼见7月份的CPI又再创历史新高,老百姓哪个不是担心手中的钱贬值得更厉害,从妈妈那代的家庭主妇到现在的年轻小白领哪个不开始精打细算,早上妈妈去买早饭,回来又感叹小区早餐店卖的糕又涨了,几年不买已悄然番了五翻。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没有不差钱过,当然如郭美美、王军之流除外。 从小我们的教育就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富强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先大家足,才能小家足。眼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阔,但老百姓似乎仍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种紧巴巴不是建国初期那种任何物资都要凭票的紧巴巴,而是教育、医疗、住房花费的增长与工资增长幅度的绝对失衡。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日子虽然紧,但紧得有底气,紧得泰然若之,因为贫富差距并不大,也无需为了孩子上学,家里人看病挖空心思,而如今老百姓的日子紧得没底气,普遍弥漫着一种担忧,甚者催生了拜金、唯“物”至上的风气。 为何国富依然民穷,是否这里玩了个文字游戏,把“政府”等同于“国家”,龙应台便曾写道:“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我们的政府现在绝不差钱,但我们的国家呢,政府富了,是富了谁人的腰包? 徐贲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者,常在《随笔》杂志上见到他有思想性,论辩尖利的文章,昨天看到他新浪博客上的一篇博文,写得十分一针见血,特转载了与各位博友分享: 国家不是公司,政府不是老板 徐贲 7 月 30 日的《奥克兰论坛报》刊登了记者波德鲁( John Boudreau )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苹果(电脑公司)的现钱比美国政府多》。文章说,苹果电脑公司的年龄比美利坚合众国小 200 岁,但在银行里的存款却超过了今天的美国政府,足以让这个政府无地自容。 据英国广播公司 7 月 29 日的报道,美国财政部透露,政府在银行里可以调动的存款是 737 亿美元,而苹果公司手头的现钱却有 764 亿,比美国政府多出 27 亿。 还有比财政短缺更令美国政府头痛的,那就是美国的国债上限。如果美国政府到 8 月 2 日还无法提高目前为 14.3 兆的美国国债上限,那么就可能既无法按时签署还债的支票,又面临目前 AAA 信用等级的下跌。然而,就在美国政府愁眉苦脸之时,苹果公司却喜气洋洋地报告, 2011 年上个季度,它的收入增加了 82% ,利润增长更高达 125% 。 苹果公司不断以蓬勃的朝气推陈出新,令人眩目地在全世界连续推出 iPhone 和 iPad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却在当今世界上最年长的民主制度中,一步一趋地按老规矩办事。在纳税、举债等问题上,政府除了按照一贯的民主程序,在国会中小心翼翼地寻找利益平衡,没有其他办法,而且也完全没有要另辟蹊径、抄暗道走捷径的意思。安代勒( Rob Enderle )对此揶揄道:“苹果公司做任何决策都不会错,而美国政府做任何决策都不会对。” 苹果公司的决策是一个公司的,而美国政府的决策则是一个国家的。一个公司的人员有自然的共同利益,那就是提高收入,增加利润,钱挣得越多,大家的好处也就越多。只要能挣钱,公司的决策,就是对的,正确的。利润是政策对错、是非的唯一标准。 但一个国家却不同,它的人民由不同的利益群体构成,他们的利益不仅不一致,而且还相互矛盾和冲突。许多事情,一些群体得益了,另一些群体则必然受损。美国国债上限激烈争论和难以达成妥协,便是因为不同群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极难调和,而不同利益的群体通过自己的议政代表,谁都对政府决策有争取自己利益的发言权。 美国要减少国债,全体人民对此早有共识,并没有人反对。但是,为减少国债是要增加税收还是减缩开支,增加多少,削减多少,在这些具体问题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便难以达成共识。富人反对政府以加税来增加岁收,而穷人则反对政府以削减社会福利来减缩开支。公正是政府决策对错、是非的唯一标准,但公正却永远是相对的。在民主政体中,政府的责任是兼顾不同利益、调和折衷,寻找妥协。政府不可能做出让任何一部分人觉得是“完全正确”的决策。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说:美国政府做任何决策都不会全对。 但是美国人并不愿意看到他们的政府像一家公司那样运作,哪怕是非常成功的公司。他们更不愿意看到国家变成一个由特殊利益集团成员独家经营的集团公司。有研究者指出,在一个集团公司型的国家里,它的管理模式必然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统合机制(中央集权)和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机制”。国家主席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总理是社长(总经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是执行董事,而最高领导核心则是这个股份制集团公司的董事会。每一个省(自治区)就是这个股份制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每一个市就是这个集团公司的孙公司。市的首长作为这个 “ 孙公司 ” 的经营者经营城市,经营好的话,有机会成为子公司的社长(省长),而子公司经营者中的优秀分子则有望进入集团公司的董事会,成为更核心的人物。这种国家体制确实有利于强势管理,甚至还有利于地方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因为 “ 强势管理 ” 而导致 “ 企业内不民主 ” ,“子、孙公司相互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这些‘社长’们的权利过于集中滋生出腐败”。 政府闹穷,公司有钱,并不一定就是政府的失败。公司有钱,那是因为有了好的产品;政府有钱,那是因为收了过多的税,提供了过少的社会福利和服务,取之于民超过了用之于民。国家不是公司,政府也不是老板,所以国家或政府并不是越有钱越好。
个人分类: 读书阅史感悟|2927 次阅读|18 个评论
格林斯潘的高论:美国国债零风险
热度 2 肖建华 2011-8-9 11:33
近日, 格林斯潘发表高论:美国国债零风险,因为可以开印美元。 尽管他有很多的补充性论点,但是,上面的核心论点是不变的。 这使人想起国民党在国统区以上海为中心大量发行货币的行为。其结果是货币贬值速度快于人们的预期(想象)。结果对国统区是灾难性的。但是,与此同时,在共产党的解放区,这种灾难被阻止了。这是通过战线自然形成的。但是,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经济联系还是存在的。因而就大局上看,美元的超量印刷将不会对我国形成灾难性影响。但是,有可能引起中美冲突性事件的增多。 因而,我认为可以作如下判断: 1 )在保持国际贸易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多种拦洪坝式的壁垒,与美元在一定程度上脱钩是很多发达国家将采取的办法; 2 )用国家垄断的办法控制国际贸易,使得一国经济得以与美元经济脱钩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将采用的办法; 3 )金砖国家将面临两难:既要保持与美元经济的联系,又要使自身货币能独立支撑自身的经济发展。 如果运作失败会如何? 1 )发达国家与美元经济的联系难于快速切断,因而将在近几年被冲的落花流水,这样,发达国家国内矛盾爆发,发达国家动荡的时代被开启了; 2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与美元经济脱钩后,陷入孤立的经济运行模式,生产力水平下降,而国家垄断的办法将由国际贸易扩充到国内行业性贸易和地区性贸易,地方割据将被激发。局部战争的大门将被开启; 3 )金砖国家与美国的政治联系、经济联系、文化联系将被“人为加强”。而在这种表象下的是多种隐蔽的“较量”。因而,将上演令人眼花缭乱的“东周列国”。 一门新学科将是会在学界形成,目前,大概多数相关研究的名称是:物理经济学。 也就是说:非线性、非直接(简单)因果、周期性等的内在变量的提取、表征是第一阶段;而在此表征下的运动描述将是第二阶段;而此后才是运用于具体问题的阶段。 在我国及东欧国家,很多物理学家将会把所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结合,因而,可以预测:该学科的创始群体应该是在我国及东欧国家。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学术制高点。竟争将是非常激烈的。但是,目前是“子虚乌有”的一个学科。被批判为“玄学”。 无论如何批判,将物理学拓展到社会学、经济学的大门正在被全球经济危机所开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 欠每个中国人5700元
热度 8 xupeiyang 2011-8-9 08:39
中国持美债1.16万亿美元   美国信用评价下调,对于其最大国债持有国中国来说,其手中持有的包括美债在内的美元资产保值风险大增。目前美国国债中投资比例最大的是美国社保基金,为19%,达2.67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以1.63万亿美元排名第二,占比为11%。 中国作为最大海外持有国,所持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占比为9%,排名第三,有关测算显示,相当于美国欠每个中国人约5700元人民币。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1.16万亿美元。预计此次影响约为60个基点,这意味着损失可能达到六七十亿美元。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8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损失或达六七十亿美元
热度 3 xupeiyang 2011-8-9 08:34
平安证券研究员何庆明等分析说,美国主权信用等级遭遇下调,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的可能性加大,会继续加快美元的贬值,同时也使中国庞大的美元外储面临贬值风险。   陈功说:“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1.16万亿美元。预计此次影响约为60个基点,这意味着损失可能达到六七十亿美元。” http://www.chinanews.com/fortune/2011/08-09/3242740.shtml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57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债务危机
dongzg101 2011-7-30 04:52
欧债危机还没有让市场缓口气,美国债务危机又呼啸而来。   经济衰退和多年的赤字财政政策使得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不断累积。事实上,美国债务上限早已于5月16日到顶 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仍为14.294万亿美元。按照相关规定,美国国会必须在8月2日之前就提高国债上限达成一致,否则美国政府将缺乏足够现金,美国国债将面临违约风险。经济学家指出,一旦最具信用的美国国债出现违约,那么国际金融市场将大乱,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遭受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冲击。由于中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因此,一旦美国国债出现违约,中国也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美国国债危机让全球市场都绷紧了神经,大量资金纷纷从风险资产中退出,现金和黄金成了最好的避风港。不过,正如投资大鳄索罗斯所言,美债务僵局纯属作秀,在大限来临之前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将是必然结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周一在香港也表示,相信国会将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    动态??两党对垒提高债务上限谈判陷僵局   自5月16日美国国债达到法定上限以来,美国国会两党就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财政赤字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谈论。然后,由于双方立场迥异,谈判一直处于“较劲”状态,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了8月2日,美国两党若不能就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达成协议,就会开始债务违约,无法偿还美国国债本金和利息。因此,8月2日被视为大限,美国两党势必在此之前达成妥协。   不过,事情的进展并没有随着大限的临近而出现曙光。上周六,民主党与共和党的谈判再度破裂。面对严峻的形势,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得不发出警告称“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我们真的发生债务违约,我们将不得不作出调整。”这是奥巴马首次表态承认美国可能存在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周末的谈判破裂之后,白宫和国会开始了又一轮谈判,国会两党领导人当天又拿出了各自的新方案。不过,新方案仍然没有任何新意:共和党坚持采取“分两步走”的短期方案,以期给2012年的总统选举增加政治砝码;而民主党坚持“一揽子”解决的方案,以保证总统选举不受政府违约危机的困扰。美国时间本周一,美国两党依然没能达成一致。   奥巴马表示,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将需要进一步妥协。如果美国国会未能达成一致,那么“信用卡、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利率会暴涨,这对于美国人民来说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加税。”“这将有可能引发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一个几乎完全由华盛顿造成的危机。”   众议院及参议院最早将于周三就赤字削减及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投票。截至发稿时,两党仍未达成共识,奥巴马立场也未见大幅改变。   评级公司穆迪和标准普尔均表示,如果美国国会不上调债务上限导致联邦政府债务违约,它们就可能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两家公司近段时间以来第二次发出此类警告。    焦点?? 美债如违约,中国最受伤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亿美元,较4月底增持73亿美元,我国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此外,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1975亿美元。在这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及美元资产仍然占到60%以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就指出,由于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因此,一旦美国国债出现违约,中国利益无疑会受到价值缩水的重大威胁。   此外,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市场是中国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如果美国因国债违约而出现金融动荡和经济大幅下滑,对中国企业出口也将带来重大冲击。还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美债出现违约,美元将进一步贬值,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从而进一步加大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可以说,在美债违约风险面前,美国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这也是中国连续增持美债的原因所在,也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忙着跑到中国给中国政府吃“定心丸”的原因所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建议,中国储备管理部门应该作出一些应变准备:第一,与美国财政部保持持续接触,对其施加压力。作为美国的最大海外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资产的安全,中国有这个权利也必须这么做。第二,如果美国最终出现债务违约,中国应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崩盘的准备。第三,应减少购入其他资产,丰富储备资产构成品种,比如声誉较高企业、金融机构的股票和高等级债券,小部分对冲基金和投资公司股权及大宗商品期货合约。    影响??全球经济蒙阴影 避险资金纷纷买入黄金   投资大师罗杰斯早在今年6月份就警示称,在庞大的债务问题重压下,美国面临着比2008年金融海啸还要严重的一场危机,受美国债务及美联储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元将成为彻头彻尾的灾难。   罗杰斯的警告并非耸人听闻。如美国财长盖特纳此前警告所说,一旦美国国债形成违约,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大混乱,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将遭受灾难性的损害。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15日表示,如果国会不在8月初之前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全球金融体系将可能受到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也将陷入衰退。   在上周五中午,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与前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会面后,三人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称他们讨论了违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但同时又表示,对美国会提高债务上限有信心。正是这三人,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组成了应急小组应对危机,这次三人再次同时露面,表明了危机的严重性。   不久前就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日前也表态称,不能想象美国领导人会让国家拖欠债务。如果白宫和国会不能达成协议,那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真正的严重后果。英国商业大臣则愤怒地表示,美国国会的右翼“疯子”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大威胁。   出于对美国国债违约的担心,为保险起见,部分交易和投资机构开始增加了现金仓位,减少在股市和高风险资产方面的仓位,更有大量资金纷纷买入黄金,推动金价创历史新高。本周一,亚洲、欧洲和美国股市全线尽墨。   “如果未来几天不扭转形势,将令美国和全球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太平洋 投资管理公司CEO埃里安指出。   不过,从1960年到现在,美国国会先后以不同方法提高政府债务法定上限78次。为了美国国家利益,市场普遍预期美国两党最终还是会达成妥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周一在香港向中国保证,美国将解决其债务上限僵局,并改善该国的长期财政前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昨日在接受彭博社的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他们一定会达成协议。”    预测??    美国国债危机三种前途    前途一国会提前批准提高国债上限   可信指数:★★★★☆   尽管到目前为止,民主党和共和党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互相指责对方的方案,似乎看不到双方妥协的曙光。但是,正如索罗斯所言,美债务僵局纯属作秀,不过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谈判的筹码。为了国家利益和各自党派利益,双方最终还是会达成妥协。   据悉,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最早将于周三就赤字削减及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投票,市场普遍预计,在这轮投票之前,两党会达成妥协。正是出于这一预期,昨日全球股市出现普涨格局(尽管涨幅有限),大宗商品价格也全面反弹,黄金则小幅下挫。    前途二国会8月2日最后期限前批准提高债限   可信指数:★★★☆☆   解决美国国债危机的另一种可能,是到8月2日大限来临前的最后一分钟,民主党和共和党最终达成妥协,从而将国债危机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不过,如果民主党和共和党真要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将冒极大的风险:一旦最后时刻没有达成协议而造成违约事实的出现,将给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一场灾难。   如果接下来的几日美国国债问题仍然不明朗,对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则要继续承受巨大压力。黄金价格在避险资金推动下必将再创新高。    前途三国会不批准提高上限   可信指数:★☆☆☆☆   如果最终美国两党没有达成妥协,提高美国国债上限落空,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崩盘的可能。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上周三表示,美联储正积极准备美国违约的紧急方案。普罗索透露,过去几个月美联储一直在和美国财政部商谈如果美国违约该怎么做;华尔街也在为美国违约这一不可想象的情景作准备,许多知名投资者公开表示,自己目前持有大量的现金。据报道,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目前持现比例高达75%。    搜狐财经第三方 : 不担心美债,担心QE3
1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热度 2 fouyang 2011-7-28 09:57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这几天美国因为国会与总统在提高国债限额问题上的僵局,把财政赤字问题再次摆在了聚光灯下。美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都到达了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肯定是不能持续的。但是两党对于如何应对却各执一词,谁都不肯让步。民主党的立场是:赤字是由布什的减税政策造成的,要想解决必须加税。共和党则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支出的大头,要想解决赤字必须大幅度削减福利。而对于加税他们是坚决反对,寸土不让。 关于美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据我所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但实际情况却一直是江河日下,回天无力。在上个世纪末有了一线曙光:1998年到2001年出现了财政盈余。但好景不长,2002年又跌回赤字。赤字增加到2004年后开始减少,到20007年回到了2002年水平。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赤字一发不可收拾,2009和2010年赤字都达到一万亿以上,是以前最高点(2004)年的三倍左右,预计2011年还会更高。目前关于赤字的讨论都是以目前的预算为出发点讨论如何增加收入与减少支出。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怎么会从本世纪初的大好形势走到了今天这步?也许了解这一点,对于寻求破解之道会有所帮助。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简称CBO)是国会所设的非党派性机构。它的职责是关于年度预算与其他法案对于预算的影响向国会提出分析报告。虽然财务分析不是精确的科学,但CBO的报告通常在政治决策过程中被看作是权威性的参考资料。CBO每年一月份和八月份会发表两次关于预算与经济的展望。这些报告被收集在以下网址: http://www.cbo.gov/publications/bysubject.cfm?cat=0 . 美国政府的财政年度是从前一年的十月一日开始的(如财政年度2011是从2010年10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所以这两次报告相当于是在财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结束后。每次报告包括前一个财政年度的决算数字与以后十年的收支展望。报告中还有本年度与前一年收支变化的详细分析,以及有关的经济与财务的分析与展望。本文的分析就是基于这些报告。 预算分析自然分为收入与支出两部分。CBO把收入分为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使用税,关税等),社安保险税(包括Medicare税)。支出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主要部分有法定支出(mandatory Spending)与自主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这其中含义并不是“顾名思义”,而是根据立法过程而定的。自主支出是由国会每年的拨款法案(appropriations act)决定的,包括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开销与军费。法定支出的项目是由国会其他法案授权的,主要包括社会安全基金,老年医疗(Medicare)基金与社会救济(主要是Medicaid,也包括失业救济金)。法定支出通常是比较永久性的支出。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把法定支出与社会福利支出混为一谈。虽然通常后者是前者的主要部分,但并不一直如此,如后面将要指出的那样。除了法定支出与自主支出外,主要的支出项目还有为国债所支付的利息。 另一个需要强调指出的,就是社会安全计划(social security,包括Medicare)在联邦预算中的地位。社会安全有独立计算的基金,由社会安全总署掌管。这个基金的收入是社安税(包括Medicare税)。为了确保婴儿潮退休人口的福利,1970年代通过法案,提高社安税和退休年龄。根据这个计划,社会安全基金一直保持入大于出的状态直到2020年左右,为以后的大量支出准备资金。而这个盈余造成的结余资金则以“联邦特别债劵”的形式借给联邦政府。但是奇怪的是,在通常计算联邦政府赤字时,把社安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也计算入内。所以社安基金的盈余实际上减小了字面上的联邦赤字。(假如排除社安基金的话,本世纪初只有2000年才有盈余。)而且社安基金拥有的“特别债劵”也不计入国债(严格说来,后者应称为“公众拥有的国债“)。比较仔细的分析,会把社安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盈余情况分开计算,称为“预算外”(off-budget),而其它的称为“预算内”(on-budget)。在预算讨论中有时听到“法定义务”(entitlement),也是指社安基金,因为社安福利是法律规定的,国会不能通过预算或授权的程序修改。 下面我们选择以下年份来仔细看看:2000, 2002, 2006, 2009和2010。本文最后列了两个表。表一收集了各年度分项收入和支出。每一项包括了实际数字和CBO在2000,2005和2007年作的预测。表二列出了实际数字与各年预测的差距,以及这5年中每两个年份之间实际数字的变化。为了方便起见,以下讨论都以十亿(Billion)美元作单位,写作B。以下我列出自己的一些观察,还请行家指正,补充。 首先我们注意到(表一的倒数第二行),社安基金(off-budget)在这些年份中都是盈余的。也就是说,假如取消社会保险计划,财政赤字还会增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与CBO的预计相比,社安基金的实际盈余要小,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这包括收入的减少(可能主要由于经济情况不如预期)与支出的增大(在政府刺激经济的努力中包括增加社会安全的付给)。由此可见,虽然社安基金是联邦预算中的一大部分,但它却不是赤字产生的原因。从长期来看,社安资金需要继续改革以避免未来的破产。但在未来十年内,社安基金并非赤字的祸首。 2002年是在世纪初盈余后首次转为赤字的一年。这其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道康泡沫的破灭和恐怖袭击以及随后的军事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布什的减税法案那时还没有实施。与2000年相比(表二),2002年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20%,公司所得税降低了25%。而这期间自主支出增加了20%,估计主要是反恐行动的花费。法定支出增加了7%,与通货膨胀差不多。因为减税还没有发生,收入的减少应归于道康泡沫破灭造成的经济和收入下降。 再比较2006年与2002年的收入,前者个人所得税增长了22%,公司所得税增长了20%。而在这段时间里,布什的减税法案得到了全面实施。所以税收的变化应该是经济变化与税法变化的共同结果。从数据上看,减税引起的收入减少被经济增长所抵消了,而且税收比2000年还高。而且因为布什减税只影响个人所得税,而事实上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的增长幅度相若,似乎没有证据表明减税对于税收总数有显著影响。 2009年是赤字大幅度增加的年份。这也是布什内阁的最后一个财政年度,而且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与“正常”年份2006年相比,赤字增加了5.6倍多,达到1413B。其中个人和公司税收减少了342B,主要由于经济的下降。而支出增加了900B,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救援行动(TARP)和刺激经济的法案(ARRA)。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增加是在“法定支出”,其中主要是救援“两房”(Fannie Mae和Freddie Mac)的花费(当时的分析是政府会把“两房”收为国有,所以“两房”资不抵债的部分都算作政府支出)和银行救援计划TARP中的预期亏损。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在2009年和2010年中,“法定支出”与社会福利相差巨大。以“法定支出”的庞大作为削减社会福利的根据是不对的。当然,除此之外由于经济情况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增加的福利待遇,失业救济金和Medicaid的支出也有所增加。2009年的自主支出也有增加,其中主要包括TARP的花费和为伊拉克战争的追加拨款(本年度20B左右)。 2010年是奥巴马内阁的第一个财政年度,那时金融危机已经是尾声,但全国经济形势还是很糟糕。2010年的收支情况中还包括了对于2009年TARP花费的重新估算(调低)。这个调整有利于减少赤字。但是由于刺激经济法案(ARRA),2010年的自主花费继续增加,最后赤字只比2009年略微改善。 另外,在2007年的展望报告中,CBO预言赤字将逐年减少,到2012年即会转为盈余。(刨去社安基金的话,直到2017年一直会有赤字,大约在150B的水平。显然,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预期。 从上面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1.天文赤字的主要原因不是社会福利和减税。共和党借赤字问题进攻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障系统,说得不好听是“趁火打劫”。2.今天的天文赤字是金融危机以及政府随后的救援与刺激行为的后果。所以这应该是暂时现象。我们不能通过增税来把这样的“大政府”永久化。3.如果我们能回到2000年的状态,哪怕是回到2007年所展望的远景,赤字问题并非不能解决的。 可惜的是,目前的赤字讨论都把最近几年的非常情况当成了出发点。这就让降低赤字成了“不可能的任务”。现在最激进的共和党方案是十年内裁减3000B左右,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可见,政府的税收和花费水平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而是受当时的公众心理左右。当年小布什任中就老是争论赤字是不是到了历史最高点,似乎那是个“上限”。可是金融危机一来,回头看小布什年中的赤字简直不算什么了。所以,公众心理不改变,赤字就不可能降下来。政府总是有很好的理由多花钱。这里省下了,又可以花到那里去。唯一的限制因素就是公众对于税收和赤字的接受限度。 所以,我认为解决赤字的关键是改变公众的心理期待。而根据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改变心理期待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快速改变现实。在伊拉克的情况下是短时间大量增兵,创造好的安全环境,而使得民众对于安全更加珍惜。纽约市长在改善市容的努力中也采取过类似的办法。他对地铁涂鸦采取“零容忍”,一旦发现马上清除。一段时间后,涂鸦就基本绝迹了。用同样的方法改变赤字的话,就是通过临时的加税和削减开支,把收入和支出都调整到2000年水平,这样略有盈余,在十年或二十年时间可以归还相当数量的国债。达到这个“转折点(tipping point)”以后,再由政治流程来决定税收与花费的水平,包括根据需要产生赤字。 关于加税问题,原来我是反对给富人加税的,因为我认为那是政治阻力最小的扩大政府的方式,因而最有可能被滥用。但是如果是在保证不增加花费的情况下通过增税来归还国债,我认为是个好办法。首先,向富人增税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增加收入的途径。第二,美国在全球化以来富人的得益远远超出比例,导致国内贫富差别急剧增加。这两天还有报道说,美国公司盈利增加但职工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向富人增税来实行财富再分配是对社会有好处的。当然,富人的人数有限,光靠他们加税解决不了问题。而且目前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不需要交联邦所得税,这种情况对于民主的运作也多有不利。那些反对给穷人加税的人,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因素:如果美国国债问题不解决而信用破产的话,穷人将受到的损害最大。这是因为美元暴跌会引起基本生活资料价格飞涨,对穷人来说这是雪上加霜。而且富人有很多避险的办法而穷人只能看着毕生积蓄被通货膨胀吞噬。所以解决赤字和国债问题,所有美国人都需要做出贡献。这也是作为对于前一二十年过度消费的一种补偿吧。 但是在归还国债的计划完成后,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小政府,低税收”的做法上。理想地说,政府应该有一定的财政自由,根据经济和基本设施建设的需要实行盈余预算或赤字预算。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不管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没有能力实行负责任的财政政策。那么我们公民只好自己看紧自己的钱包。政府要实施什么“宏伟项目”,必须先以实际行动重新赢得我们的信任。 美国缺的不是钱,而是政治决心。 【注:文后表格的 excel 文档在此: budget comparison.xlsx 】 有关文章: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28795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786 税季谈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225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2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就美国的国债为奥巴马支招
热度 1 伍加 2011-7-19 19:18
【胡说八道(5)】 就美国的国债为奥巴马支招 伍加,2011年7月19日,周二 美国债台高筑,政府欠债规模不断飙升。截止到上周五,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 14.3 万亿美元,精确的数字是: $ 14,342,953,885,641.98 。 “万亿”是个什么概念?作为数字,一万亿就是 1,000,000,000,000,即在 1 后面跟上 12 个 0。如果不考虑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现在美国的国债是个 14 位数: $ 14,342,953,885,641。 我钱包里最大的美元面值是 $ 100,每张百元美钞只有大约一克重、0.10922 毫米厚、66.294 毫米宽、155.956 毫米长。如果只考虑厚度,大约用 232.56 张百元美钞叠加在一起才会有一英寸高,当然这一英寸高的一摞百元美钞总共不过才有 $ 23,256 美元。如果用百元美钞把这 14.343 万亿的国债摆到桌面上,它的高度将是 15665 公里;而从纽约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也就是大约 15000 公里。如果把这些百元美钞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它的总长度是 1863620 公里,足够绕地球四、五圈。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的税收大约有 2 万亿美元,现在背负有 14 万亿的债务,这就相当于一个每年挣 4 万 美元的人欠债 28 万美元。换句话说,这就相当于美国的一位挣最低工资的人(每小时 7.5 美元,一周工作 40 小时,一年工作 52 周,故年收入是 15600 美元)欠下了 109200 美元,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欠债?这辈子有没有可能还清?他一周才挣 300 美元,整天只吃最便宜的面包,只到旧衣店里买衣服,一周节约出 100 美元来还债,总共需要 21 年才能还清。假如这人现在还不到 40 岁,这辈子把债务还清还是有希望的。 肯尼迪总统曾经说:“不要想着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想着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美国人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富有牺牲精神。现在美国大约有 1.4 亿工薪阶层,假设平均年工资是 5 万美元,大家齐心为国着想,义务劳动两年,就可以让国家变成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超级大国。 所以,美国人不要悲观气馁,外国人也不要幸灾乐祸,只要美国人愿意勒紧裤带,就像当年中国人偿还苏联的债务一样,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老子还不完还有儿子,儿子还不完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慢慢还,总有一天能把债务还清。 奥巴马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还得更快些?我的任期还有一年就结束了,如果国债这事处理不好,连任总统的希望就会落空。伍先生有什么高招?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你先想想,如果用这 14.343 万亿美元来买东西,能买些啥东西?比如说汽车吧,一部 2011 年的宝马轿车(BMW 535i)是 53425 美元,让每家买两辆就解决了国家债务问题。当然,德国汽车制造商不会把卖车的钱捐出来给美国联邦政府,所以,需要让美国人买自己国家制造的汽车,比如说 2011 年的卡德拉克运动越野车(Cadillac Escalade Hybrid SUVs))72085 美元一辆,年薪在 4 万美元以上的人每人买一辆就行了。现在平板电脑很流行,像配有 3G 的 64 GB iPad 2 卖到 829 美元,每个美国人只要买五、六十个iPad 2 也能解决问题。 都说中国人现在很有钱,最好的办法是让中国人为美国国债买单。今后打仗主要靠无人驾驶飞机,战斗机飞行员这个兵种很快会被地面遥控操作员替代,所以现在要把 那些非常烧钱的F-22 和 F-35 都卖掉。可以先卖些 F-22 给大陆,紧接着就把 F-35 卖给台湾。照例,大陆的外交部发言人会在记者招待会上发牢骚,这时,再适当卖些 F-35 给大陆军人也玩玩。一架 F-35 战斗机价值 1.33 亿美元,一艘航空母舰价值 40 亿到 60 亿美元。卖出几千架 F-35 再搭上几百艘航空母舰,就完全解决了庞大的、令人头疼的国债问题。 伍加,2011年7月19日,周二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20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谁会为中国购买美债现巨亏痛心?2011-07-18 07:03:31
dongzg101 2011-7-18 10:06
谁会为中国购买美债现巨亏痛心? 2011-07-18 07:03:31 浏览 17801 次 | 评论 29 条 邱 林 7 月 15 日 ,继穆迪、大公国际之后,美国标普也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标普称,在 3 个月内,至少有 50% 的几率下调美国评级。这在国际评级史上算得上空前绝后。在将近 70 年的时间里,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都慷慨地赋予美国“ AAA ”最高评级,甚至包括在战争时期。 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美国国债长期以来被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产品,如果下调信用评级,则有可能推高利率,并打压美国国债走低。由于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者,如果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或者出现美国国债偿还违约,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截至今年 4 月,中国持有至少 1.152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表的文章认为,在标普作出不利于美国国债的评级后,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预计遭受的投资损失可能高达 20% 至 30% ,如果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 1.152 万亿美元,以最低下跌 20% 计算,将会损失约 2304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亏损 177 美元(约合人民币 1150 元)。 这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一个观点,不管发生那种情况(美元贬值或美债评级下降),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将遭受的投资损失最终恐达 20% 至 30% 。中国已经使它自己陷入了一个美元陷阱,而且既无法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也无法改变先前使它陷入其中的那些政策。 出人意料的是,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承担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之一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却显得格外冷静。中投公司一位发言人日前表示,中投公司不予置评,以免造成市场不必要的波动。当然,中投公司保持这种克制的姿态,也反映出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尴尬身份。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也不相信美国会发生债务违约的问题。甚至有人还认为,购买美国国债仍是中国打理 3 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十分安全的投资方向。近期美国国会与白宫上演的完全是一出“政治闹剧”。虽然看上去悬念很大,但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美国政府印发的国债还能不认账吗? 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指出,目前的美国国债实质上是一场庞氏骗局。中国可能很快会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今后可能什么也买不到。现在要想改变中国持有巨额美国政府债券的状态而不引起严重的政治和金融后果可能为时已晚。但中国至少应该停止增加其持有量。 其实,美国国债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投资品种的选择了,在美国大开印钞机、执行 0 到 0.25 的超低利率水平下,中国目前所购买的美元资产出现巨亏是必然的。中国用实实在在的商品,凝结着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廉价的环境等,购买了美国国债,支持美国政府运转,支持美国借贷消费,支持美国金融机构用这些钱到中国赚更多的钱。可以说,中国当了美国国债贬值的冤大头。 我们应看透美国借中国的钱来对付中国的真面目,中国既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也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用各种手段让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出现巨亏已不是什么秘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财富积累的能力,削弱中国国力,以维护美元霸权,以及美元霸权的继续。 美国欠下中国的 1 万多亿美元债务,在美方采取一系列手段后,或将造成巨额亏损,这就犹如在战争中美国对中国使用了原子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因持有的美国国债数场量庞大,要沽货离场基本上不可行,除了被动地表示关切之外,能做的事不多,如果被美国挟持,当美国国债降级噩梦成真时,中国只好硬啃。 那么,谁会为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出现巨亏而痛心呢?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由于中国的外汇资产大多集中在外汇管理部门或经营外汇的国有企业手中,使决策层少数领导在购买美国国债上经常出现“拍脑袋”决策,甚至凭一时的冲动或个人喜好作出决策,往往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掌管或经营外汇储备的决策者都不痛心,普通百姓痛心又有何用。
1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庞氏骗局与美国国债
热度 1 pinjianlu 2011-7-4 16:50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旁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http://baike.baidu.com/view/390572.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090439.html?fromTaglist 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已经成为一堆废纸: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0V1Fbk5f-g/ 美国还可能还钱吗?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内外交困
xupeiyang 2011-1-23 11:11
http://world.people.com.cn/GB/13793169.html 美国国债突破14万亿美元约人均负债4.53万(图) 奥巴马下周上线与网友交锋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13792840.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既然顶不住压力,当初究竟为啥要购买如此巨额的美国国债?
周可真 2010-10-16 22:26
冯用军博客转载夏王述二的文章《 美国赞扬人民币升值是什么信号? 》说: 人民币升值不代表中国日益强大,而是日益弱小,美国印大把贬值的钞票,买中国生产的东西;中国持有美国大把的国债,不断贬值 , 人民币国外升值,国内贬值,购买力显著下降,物价快速上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而工资不见上涨,也无补贴 ,既然人民币升值有如此之弊,而中国政府又顶不住来自美国的压力而不得不让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当初为啥要购买那么多美国国债呢?政府不是有经济智囊吗?他们是连这点账都不会算,连这点风险都估计不到,还是自认为中国有足够实力能顶住未来可能来自于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那些经济智囊就只能说是一些酒囊饭袋了;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些经济智囊就只能说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了。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的话,那是否只能说购买如此巨额的美国国债的行为是别有用意了?到底是什么用意呢?为什么非要去购买包赔不赚的美国国债呢?难道不可以把这些钱用于改善中国公民的生活或改善国家公共设施或发展其他公共事业?
个人分类: 时评.政论|478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为中国减持美债叫好
lcguang 2010-2-26 03:35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降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了。这是好现象。 可是网上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批评, 甚至有人说这是汉奸行为。 一个主要理由是美元要升值,卖美债吃大亏。事实究竟如何? 首先我们要搞清两个问题, 一是持有美债和持有美元的关系问题; 二是中国外汇来源和通货膨胀问题。 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发行的,美联储负责发行美元, 政府开支从哪里来?从美联储借美元, 用国债抵押。 以后归还的时候要支付利息。中国用美元买国债, 其实等于分担美联储的债主职能。 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要救火, 希望中国借钱给他, 所以希望中国多买美债。中国充当这样的债主不是很情愿的。想想你和邻居将来有你死我活的恶战可能, 你还大把借钱给他, 这是不是风险大了?但是,为了稳定世界经济的和出口, 可能也是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国帮了美国。现在美国压力小了,要回收流动性了,中国趁机减持美债。 这一买一卖对双方都是好事。如果可能, 中国还应该多减持。 关于美元储备和中国通货膨胀关系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文章: 《外汇投资才是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 http://lcguang.blog.hexun.com/21469416_d.html 中国的企业顺差按规定都要将美元换成人民币,人民银行多印人民币换取这些外汇。如果用这些美元买回生产资料或产品,那么国内人民币多了, 商品也多了, 不会引起大的通货膨胀。 如果把人民银行这些美元拿到境外投资债券或股权,国内就凭空多发行了和顺差等量的人民币。 它们引起通货膨胀。如果这些债券亏了,那么永远不会有相应的进口商品抵消这些多印出的人民币。这些亏损就通过通货膨胀让每个老百姓卖单。 2007年进口2亿吨,相当进口每人1桶。按照这个进口量,每桶涨6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60美元,2007年铁矿石进口相当每人0.4吨,每吨涨5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20美元。加上其他进口估计每人因进口涨价每人损失约100美元。 但是2007年中国顺差2600多美元,摊到每人头上约200美元。中国光是买两房债券就3700多亿美元,摊到每人头上大约270美元。可见,因为外汇投资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比进口原材料涨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大一倍。 如果我们把输入性通货膨胀解仅仅释为进口资源涨价,这就掩盖了外汇政策和投资失误对普通老百姓的掠夺。 (完) 现在,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就有了更多美元现金。 用这些现金可以买其他货币,也可以买生产资料可以减轻国内通货膨胀,也可以投资海外资源或股权--从长远看也将减轻中国通货膨胀。 所以, 减持美债, 中国就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可以更好地抑制通货膨胀, 减轻国内资源的消耗。 就算美元将来要升值, 中国也不可能那这么多钱去赌汇率那是散户行为。用好外汇才是首要问题。
个人分类: 经济学|35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不高兴!!
等离子体科学 2009-3-23 13:21
中国不高兴了。而且是很不高兴! 连温总都出面了,要求美国保证中国的美国联邦债券投资的安全。可是 Obama 刚刚信誓旦旦地说在美国的投资是最安全的,转过头来 Federal Reserve (美联储)就宣布要购买 3000 亿的美国联邦债券。此言一出,舆论大哗。 美国已经拿出最后的看家本事:开印钞机!这么下去,美元会不会大幅贬值?中国的近万亿的美元资产会不会大幅缩水?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中国自然很不高兴。 有人出来论证说:尽管美国开动印钞机会稀释美元,但是他们是去买联邦债券,所以联邦债券就会涨。里外里说不定中国还有得赚呢。 这不仅是目光短浅了,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因为美联储出手买债券,只是为了美国政府可以多发行这么多债券,并不会购买已经在市场上的债券。而且美国政府一定会发行比 3000 亿多得多的债券,不然它如何 balance 因为拯救经济计划而引起的天文数字的联邦预算赤字?! 理论上讲,美联储发行美元,在美国国内是用联邦债务(即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做抵押的,就是说美联储每印一美元,就表示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借了一美元的债务;这一美元的纸币(英文里正式名称叫 note )表示你持有了一美元的联邦债务。理论上你可以凭此向联邦政府要钱。所以美元是活期的(其实是无限期的),中间通过了美联储的转手债。而美国联邦债券则是美国政府直接发行的债务。现在美联储用美元买联邦债券,说穿了无非是用美国政府的无偿还期限债务去买美国政府的有偿还限期的债务!最终的账面上应该是债务的 double ,即债权人手中已有债券的稀释。但是就眼前来说,好像是债券市场上多了个买主而已。 如果大家对美元还有信心,那么美国政府的无偿还期限债务还不必立即被要求兑现,则政府维持账面上的 balance 。但是美国开动印钞机的直接结果是对美元信心的丧失。 如果搞得好,结果可能是美国联邦债券的持有者的财富被稀释,相当于美国通过滥印美元及滥发联邦债券来使美元财富缩水,变相赖掉其部分债务,度过眼下的难关(这样美国的债主们只是部分损失);如果搞不好,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破产,我们的全部美国联邦债券投资就打了水漂。 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能高兴吗?不愤怒就是客气的了。 不知道马上要开的 G20 ,世界各国会怎么说,怎么做?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