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在导前、先学后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用学导式提升五元智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终审稿)
ljkf 2014-8-11 21:05
用学导式提升五元智能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 刘学浩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离不开学导式 (一)学导式首先是培养人才的教与学 创新方式 1 学导式基本概念:教与学都要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现创新;涌现人才、充实人生。 2 学导式本质特征: 1) 开发智能--能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的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学材’及必要条件,培养创新人才。 2) 教与学的重心放在‘学’上--自学为主、发挥主体地位的自主性、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3) 学在导前,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领会‘学材’--探索、尝试;教者先学--熟悉学情。 4) 教者变教为导--变‘灌输’为‘引导’,从学习者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在求学者力不胜任时作示范、指点迷津,彻底扬弃注入式。 5) 求学者自学并求得教者指导,学导结合,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能者为师,导为学服务,学和导和谐,及时反馈;是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6) 过程简明--突出“自学→解疑(含小组讨论)→精讲→演练(含展示、反馈--展演智能、感悟人生)”,学者主动掌握,教者相机引导。 7) 多人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互助为主,个体和群体结合,各得其所。 8) 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力求实效。9)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 10)及时评价,奖罚积分,激励自我,讲求效益;博采众长,体系开放。 3 学导式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六大理念: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来指导各级各类院校教育、培训 等教与学、组织与管理过程。 4 自学并求得指导的学导式创新教学,学习者作主体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并得到教者示范督导,学生能及时反馈、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它在多种教育体系中都有广泛用武之地。学导式作为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与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在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教师进修和校长培训同样适用。 5 学导式学中求导-他导与自导融合、个人与集体合作,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辩证统一。这是追求创新、力求高效的学导式创新方式,也是各行各业组织管理中提升工作绩效的学习、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中涌现创新人才的学导式创新体系。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要用学导式。 教师、校长应用学导式提高自身素质=开发五元智能;也用学导式教学培训更多教师-校长(也培养学生)。 1 教师、校长用学导式创新学习--自学为主(自学是学习的基础、基本方式)。业务进修、专业培训用学导式先自学,预习或略读教材、讲义(无教材可听报告--带着疑难听讲、了解提要)或看演示、或观察实物及操作,了解自己的难点所在;要独立思考:比较、对照、假设、判断,深入理解、锻炼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力、记忆力。 2 教师、校长遇到的难点由于已知与未知的内容及智能水平不同而有差别。这些正是主讲人-教者需掌握、进行教导的内容和教学依据--可提示解题思路与方法,让受教者独立作业与操练, 再因材施教地辅导。 3 教者-管理者要把提高学者自学能力、及早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自学,靠自己学”作为培训、教学的根本途径;把指导学者自学作为教学基本原则。尽早从教学、导学、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再到不教自学,逐步引导学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师、校长作为学者肯学,会学,勤学,乐学,是教学、培训取得成功的内因和根本;学要力求积极、主动、自觉、自愿、自发、自动。这是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因,学高致远,有效自学会伴随终生。 5 主讲者=教者引导,导得恰当,是教师、校长学得更快、更好的外因和条件;教者=导者因材施导、及时调控、激励、由扶到放,及时抓好组织、定向、示范、验收以满足学者需要。 6 学导结合,在教师-校长培训及学生教学中,凡学者(含校长、教师、学生)读过教材已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者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者复述或答题、演练,由教者检查验收。对学者预习、讨论、演练、作业、复习、测验----掌握技能与开发智能的每个环节,教者都充分发挥学者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导法来自学情,使学习方法不断科学化;教者要敏感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来自学者的启发。这样教学相长,追求新的高度。 7 教师-校长=学者自觉运用学导式---学在导前,不耻下问;互相质疑或问主讲教师,率先作个好学生, 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8 教师进修、校长培训用学导式--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的功效--充分解疑、精讲、演练:展示、反馈、拓展、评议 取长补短,及时改错(多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 9 现行的校长培训-教师讲课、各类论坛的方式,多非学导式,而是主讲者=教者作报告--以讲为主,一讲到底,学者=听众当场没有提问、解疑、精讲和演练的机会;教者讲得再好,重在展示自己。这仅仅相当于学导式初始阶段--在为学者=听众提供学材。 二、专业化教师与校长队伍的高素质靠开发五元智能 专业化教师、校长的高素质(含校长能代表群体的精神素养、价值取向、理念追求、人格魅力和行为准则等职业特质),相当于五元智能优化品行。教师-校长的高素质要靠用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 学导式的目标和本质特征之首要是开发五元智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能=素质,含: 1) 领悟知识; 2) 熟练技能; 3) 开发智力五要素: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 4) 锻炼能力七要素:自学-探索,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 5) 优化品行六要素:理想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品位、学导业绩。 校长-教师应经常反思自问:我的素质=德智体美-五元智能怎样?能感染师生--民众吗?为此应当: (一)5)优化品行:这是大脑中枢选择、调节、计划、监控与自我完善的积极行为。 师者先善其德--教师、校长应以德为先 校长:要以德育人,讲求品质与形象修养、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新颖美好的外在形象,又有丰富内涵的高尚品质。 教师:以德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立教之本。 1 理想信念(51)(含积极的思想观念、意识、目标-态度):是五元智能的导向系统。 人生动力来自远大理想、目标--目标出自“励志”,在崇德--正确价值观和理念基础上励志, 志当存高远 ,这是灵魂。处理事务要围绕目标和凸显、实现目标。成功需要正确的目标。不懈奋斗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的态度,能全面提高素质=开发五元智能造福社会-- 做人做事 ,当求卓越超群,有利社会,无愧自心---这是人生必修功课。 校长:要有正确的理念、价值观, 办学目标应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求桃李满天下;为此,建立起学校群体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并把核心价值和课程理念真正与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融为一体,打造区域品牌,成为学校所有成员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 2 精神气概:含积极的精神风貌与气概、胸怀,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等--是五元智能的驱动系统。 人生离不开精神--含引领人生发展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气概、气派、气质,人的精神状态--思想气质可体现于外表形象。 校长:办学要有实干精神,求是精神;应有博大、坦荡的胸怀,豁达睿智,引领师生追求幸福人生。 3 美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自觉的纪律,内外兼修等。 教师-校长:师德体现人生价值。 4 行为习惯:积极正确的行为,整合-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校长:要让思考成为习惯。 5 个性品位:品德高尚,乐观进取、崇尚优秀---堂堂正正做人;让思考变成性格,提升人格品质,个性不流俗--格调高贵不俗让人敬重。 校长:要有定力是性格的优秀品质之一。办特色学校--是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 6 学导业绩: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的成就、创新贡献及其外部表现---良好影响与美誉度等。 教师-校长:在尚学的基础上彰显卓立!教学-办学日臻完善。 (二)4)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智力结合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直接功能。 1 社交-管理能力:会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含自我教育、人际交往、集体合作等。 校长:用正确思想指导社交-管理行动,能把正确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思想,并外显为学校群体的自觉行为。能深入办学实践,融入师生群体同甘共苦,凝聚力量,唤起激情;能有效发挥学校建设的策略方法、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的相互作用。能挖掘每个教师的优势,扶持他们走向成功,能发挥有效的领导能力、管理艺术和引领作用。 教师:比、学、赶、超,能帮助、赏识他人,感染学生,师生同成长。 2 自学-探索能力:为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而勤奋求索. 能主动自学--时间可长可短、进度与内容自己定,难易适度;学会才能“会学”、“能学”、乐学--举一反三,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学以致用,有终生学习能力。 校长:理念、眼光、底气需不断学习充电、更新--应到先进的特色学校考察,开阔视野,激活思路,推进行动。 教师:自学并完善教育思想,实行学导式创新教学--形成共识。 3 表达-表演能力:用语言文字、形体、工具演示-呈现事物。 教师-校长:能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脱稿能熟练掌握更多词汇和句式,增加文化底蕴,加深领悟语言特征--知文中之意,感文中之情,明文中之道。 4 健体-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坚持体育运动既健体、又养成秩序、锻炼意志。 教师:能动手、设计、处理实验事故,有演示、实验的技能和习惯。 5 革新-创造能力:能综合知识、能动地迁移技能去探究和创造产品、产生创新成果以改变现状。 教师-校长:不断激励自我的创造追求;校本教研的创作是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6 情感-审美能力(46):会正确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情感-- 喜怒哀乐、审美情趣--尚美、完美、激扬真、善、美,优美的感情、和乐的情操、积极的态度--来自“崇德”;澎湃的激情令人浮想联翩,产生创新、创造、创意冲动。 校长:让情感同师生交流与沟通中融合。 教师:善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价值观。 7 意志-调节能力(47):有自知之明、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自我调控利益得失,能经受困难、体验挫折、实现愿景。 教师-校长:自信能给人力量、希望和快乐,脱稿可增强自信,锻炼定力;要“慎独、自律、坦荡、服务”。 (三)1)领悟知识:知识在头脑中的内化。 获得知识不靠机械记忆,而是联想、理解、思考探究。知识限于一个点或一个面,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靠感悟、生成、发现、发展;要联系身边实例,由浅入深研究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规律、能力,用它解决实践问题。 教师-校长:具备知识才华;在教学实践中深刻领悟知识,在研讨交流中内化专业知识,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水平,豁达睿智。 (四)熟练技能--运用知识形成心智技能和身体操作技能: 熟练语言、逻辑-计算、视听、人际沟通、自我认识等技能和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 (五)开发智力 开发智力:开发大脑结构不同区域的功能--以思维为核心的观察感知、记忆联想等智力在认识领域的运用。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1 记忆力:是人脑经过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反映经历过的事物、知识、经验。 不死记硬背,多利用生活常识获得准确知识。 教师-校长:脱稿讲话、作报告促进熟悉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弄懂,充分内化、烂熟于心--强化记忆效果,博闻强记的技能。 2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或形象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会激活思维,激发潜能,会积极主动、深入、专心;自学从思维开始,多角度思考、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要多学、多运用思考方法:逆向思考、收敛思考……。 3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力度。注意力-源自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 4 观察力:调动感觉、知觉,接受外界信息、观察外部世界与大自然;用多种感官、自觉观察、主动实施,可耳聪目明,提高观察效能。 5 想象力:人脑对表象、形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发明、创新必经想象力的蕴育。 三、五元智能理论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的优越性: 五元智能理论的价值在于挖掘潜能,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它有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1 更全面-它包容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 2 更可面向全体求学者--它不仅用于智能有强项的少数人。 3 更具体-它采用学导式操作,更易落实。 4 更易获得大面积丰收--它用于学校,也适用于社会教育组织-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同时开发五元智能=提升人才素质。 可见,不断优化的五元智能是事业有为者的必备素质,也是人才开发--包括教师、校长人成其才和人尽其才的必备资本。 ★ 经审核,此作品符合入选条件,可优先入编本书,同时获评“国庆65年献礼作品最佳创作奖”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罗文良 初中英语'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未定稿157】
ljkf 2014-7-15 18:02
罗文良 初中英语'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宁波市 云龙中学 罗文良 结题主报告 课题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的课改强调先学后教,改变传统教学流程与教学关系,从而形成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特征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探索课堂改革之路。当年9月学校有幸请到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创始者---黑龙江大学内学导式创新体系研发中心主任、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研究员刘学浩先生来教授学导式教学法。对刘老的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有了初步了解。后又于次年3月加入了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核心的中国名校共同体,开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学生已初步适应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能热烈地进行对学、群学,阳光、自信地进行展示。但是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步骤或模式,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校英语组提出了独学、对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反馈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设想。借助课堂步骤的调整,从上一节课的自主学习(独学)到本节课的对学、群学、展示、反馈,再进行下一节课的独学,为下节课的其它四个环节作准备,从而形成循环课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分析英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使教师们能反思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课堂理念。并在实验中树立实施新课程的意识,以学生为本,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课堂基础上努力构建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逐步总结出初中英语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为同类学校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儿童成长而不是塑造或控制儿童成长。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只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而自主学习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表现。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新知识。这样做除了必须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中介以外,还必须对自己既有知识进行解构,所以得到的新知识是创新的结果。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也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现在我国外语界风行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主张都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表现。 3、学导式教学理论。 3-1‭学导式基本概念:教与学都要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现创新;涌现人才、充实人生。 3-2 学导式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六大理念: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来指导各级各类院校教育、培训‭ ‬等教与学、组织与管理过程‭。 3-3‭ ‬自学并求得指导的学导式创新教学,学习者作主体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并得到教者示范督导,学生能及时反馈、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它在多种教育体系中都有广泛用武之地。学导式作为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与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在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 3-4‭ ‬学导式学中求导-他导与自导融合、个人与集体合作,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辩证统一。这是追求创新、力求高效的学导式创新方式,也是各行各业组织管理中提升工作绩效的学习、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中涌现创新人才的学导式创新体系‭。‬(刘学浩) 实施方案及过程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理论依据: 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 本课题组继续通过阅读和研究文献资料,为本模式寻找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学习金字塔”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做报告,讲给别人听,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而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在此基础上做了类似的研究,研究显示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记得的学习内容,会因为不同的学习方式而有很大的差异。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换了位置。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图-1资料来源:引用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 · 戴尔(Edgar Dale)于1946年设计的“学习金字塔” 图-2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的学习金字塔 二)、克拉申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能保证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习得才能发生。此外,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动机、自信、焦虑感等,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如果学习者动机强烈,有自信心或焦虑感较少,就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学习效果会更好;反之,则会影响习得的产生。 三)、学导式教学理论 学导式教学理论由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从1982年率先倡导,1988年学术界列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见《教育文摘》)。近30年来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学导式教学提倡学生自学、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移到“学”上,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启发与注入并存”的重大突破。确切说来,学导式本质特征有10条:1‭)‬开发智能(即:五元智能开发)--能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的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学材’及必要条件,培养创新人才‭。‬2‭)‬教与学的重心放在‘学’上--自学为主、发挥主体地位的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3‭)‬学在导前,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领会‘学材‭’‬--探索、尝试;教者先熟悉学情‭。‬4‭)‬教者变教为导--变‘灌输’为‘引导‭’‬,从学习者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在求学者力不胜任时作示范、指点迷津,彻底扬弃注入式‭。‬5‭)‬求学者自学并求得教者指导,学导结合,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能者为师,导为学服务,学和导和谐,及时反馈;是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6‭)‬过程简明--突出“自学→解疑‭(‬含小组讨论‭)‬→精讲→演练(含展示、反馈--展演智能、感悟人生‭)”‬,学者主动掌握,教者相机引导‭。‬7‭)‬多人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互助为主,个体和群体结合,各得其所‭。‬8‭)‬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力求实效‭。‬9‭)‬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10‭)‬及时评价,讲求效益;博采众长,体系开放‭。‬(刘学浩)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达到的学习成果和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总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包含在英语教学目标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目标要包含三维目标、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课时目标是最具体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要明确五项目标包含在英语课程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中并最终落实到英语课时教学目标中乃至与此相吻合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中。在平时的备课组备课时,小组成员积极: 确立三维目标 课题研究组通过研读新课标,熟记学段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到五级目标。三级目标由低到高,拾级而上,螺旋发展,不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研读教材文本,准确把握并解读教材文本,充分与作者、编者对话,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把握教材。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研读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研读《初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在规定的Go For it 5本教材中我们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参考这些说明来制定教学目标。 叙写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反映四个方面的问题:我做什么?我怎样去做?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 1、行为目标。开头应是“我能够……或我应该……”。 2、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行为动词要精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如:写出、说出、背出、认出、列出、选出、比较、辨别、推断等。 3、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所提供的6幅图片……”;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够……”;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4、表现程度具体化。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能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我能够掌握和运用P 37-38页新单词: socks, T-shirt, shorts,sweater, trousers,shoes, dollar, big, short, long,etc. 2.我能学会谈论关于服装的价格和颜色;学会谈论对服装的喜好和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 3.通过谈论我们感兴趣的服饰话题,激发我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同时通过购物的对话练习学会如何感谢他人。 表-1一份学导案上的学习目标 通过研究,总结出叙写学习目标要做到三个有利:一有利于导学:学生一看到教学目标,就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二有利于导教:教师看到教学目标,就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等;三有利于导测评:教师和学生看到教学目标,就知道如何评价教学和明确学习意图,主动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课堂操作程序: 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步骤如下: 下面以新目标英语七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为例,详解课堂操作程序。 第一步:独学(依导学案自主学习) 我们在研究中利用学导案,为学生独学(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能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上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学导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 【Self-learning自主学习】 Task 1. 单词我会学 结合37页的主题图片,预习单词、词组(P92, Unit7, P37-38) (学法指导:先自读单词、词组3遍,再对读3遍;注意音标和重音。) Task 2. 句型我来练 根据37页主题图中的对话,利用下面的图片做对话 (1) blue (2) white (3) purple (4) red Model : (1) A: How much is the blue shirt? B: It’s 7 dollars. (2)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3)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4)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5) black (6) green (7) white and purple (8) pink Model : (5) A: How much are the black shorts? B: They’re 6 dollars. (6)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7)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8)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Task 3. 任务我来做 1、完成37页1a,将单词与图中物品配对。 2、听录音,在1a中圈出所听到的单词。 3、听录音并跟读。(2a任务) 4、听对话,圈出所听到的物品。(2b任务) 5、再听一遍录音,并填写价签。(2c任务) Task 4. 语法我来点 (学法指导:通过知识点拨、质疑,使零散知识系统化,使语言正确。) 1、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这双袜子多少钱? (P37) 1)how much意为“多少”,常用于询问价格。 练一练 A: ______ ______ is that pen? B: It’s $ 6 . 2)如果询问的是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的价格,后面的be动词形式用is; 如果询问的是可数名词复数的价格,be动词形式用are。 练一练 A:______ _______ are the shorts? B:They’re $ 30. 2、—Can I help you? 您想买什么吗? (P38) —Yes,please. I need a sweater for school. 是的。我需要一件上学穿的毛衣。 Can I help you?是在商场或餐馆等场所,服务员常说的话。通常这样来回答 Yes,please或No,thanks(拒绝)。有时也可以说What can I do for you? 回答时常说: I want a sweater. 决定买下时,则回答 I’ll take it. 练一练 1) A: Can I help you? B: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是的。/不,谢谢。) 2) A: ________________? B: I want a sweater. 表-2 学导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在该部分内容中,我们设计了4个Tasks,其中Task 1先由学生自主预习本课时的单词,自己读3遍;然后小组内同程度学生相互对读3遍,并记录不会读的单词,留到下面的对、群学环节讨论。Tasks 2和4由学生在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自主独立完成。如果在教室内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必要时给与指导和帮助。如在学生读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标来拼读。Tasks 3则由教师给学生播放听力,根据学生的记录和做题情况,必要时进行停顿。 第二步:对学、群学 该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对学(小组内同层次学生的相互学习),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环节要求学生先以两人为单位,将预习好的Task 1-4内容进行核对并解释。同时将两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到小组群学时再讨论。而群学的过程就是解决本组内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学生对学在讲价格时,容易忽略s,如7 dollars。在群学中,有几组自己解决了该问题,但也有小组没有注意该问题。 图-3小组学生在对学(核对答案) 图-4英语展示课上,小组同学在群学(齐读对话)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是在教师分配了任务后,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本研究重点将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学生独学后出现的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互动,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如果小展示时小组的对话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班级大展示时学生就出现站位不及时、遮挡别的同学、语言不流畅、无法脱稿表演对话等。教师在小展示中要给予充分的展示指导,如对话或讲解时的声音、站姿等。 图-5小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小展示 图-6 学生在进行大展示(情景对话) 第五步:反馈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将错误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而后教师组织当堂检测。当堂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本课时在反馈时要求学生编一段对话:最近各服装店正在促销。假如你们是店员和顾客,请参照2e编写对话。 图-7学生在进行当堂反馈(对话表演) 图-8学生在进行当堂反馈(书面检测) 我们在研究和实践时发现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探究成果的展示,使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并经常超过100%。由于课堂流程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而学校已在市教科研究课题《在宁波创建初中“五步循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研究了学导案的编写和小组的建设。因此在研究课堂流程的同时还研究改进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在校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英语导学案。使英语导学案由原来的严重习题化逐渐转化成适合学生自学和课堂操作的以任务为主线的导学案。 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课堂流程后,课题组进行总结提升,逐步提炼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充分的输入(enough input)、多样的操练(different practice)和有效的输出 (efficient production) ,坚持“以学为中心” 的理念,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的教学模式,以“五步循环”为基本流程,在课内和课后共同形成大循环的模式。 Section A(1a-2c) 学导案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词汇:lesson, hey, calendar, baseball game, have to, thanks for, go to the concert 2.句式:(1)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Yes, I'd love to. (2) Sorry, I can't.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 (3) I'm sorry, I'm playing soccer on Saturday. 【Important points】掌握lesson,have to等的用法。 【difficult points】掌握接受或谢绝他人邀请的交际能力。 二、【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预习课文,找出本课中的词汇和句式。 1.来参加我的聚会__________2.为考试学习_____________ 3.去看医生________ 4. 上钢琴课_________ 5.拜访我的阿姨___________ 6.太多作业 7.另外一次 教材导读: 1.A: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Wednesday?你能来参加我周末的聚会吗? B:Sore。I'd love to.当然,我会来的。 C:Sorry,I can’t.I have a piano lesson.对不起,我不能来。我要上钢琴课。 D:I'm sorry,too.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对不起,我得去看医生。 Can you…please?是一个表示邀请的疑问句,相当于Would you like…?其回答一般 有两种: ①表示接受邀请,回答用:Sure,I'd love to。注意I'd love to是一个省略句,其 黔省略了动词,I'd是1 would的缩略形式。 ②表示拒绝邀请,回答用Sorry,I can’t.或者其后还可接But I have to…来说明拒绝的原因 表-1 课题研究初期的学导案节选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A) 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主备人: 审核人: Name: Group :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我能够掌握和运用P 37-38页新单词: socks, T-shirt, shorts,sweater, trousers,shoes, dollar, big, short, long,etc. 2.我能学会谈论关于服装的价格和颜色;学会谈论对服装的喜好和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 3.通过谈论我们感兴趣的服饰话题,激发我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同时通过购物的对话练习学会如何感谢他人。 【Self-learning自主学习】 Task 1. 单词我会学 结合37页的主题图片,预习单词、词组(P92, Unit7, P37-38) (学法指导:先自读单词、词组3遍,再对读3遍;注意音标和重音。) Task 2. 句型我来练 根据37页主题图中的对话,利用下面的图片做对话 (1) blue (2) white (3) purple (4) red Model : (1) A: How much is the blue shirt? B: It’s 7 dollars. (2)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3)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4)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5) black (6) green (7) white and purple (8) pink Model : (5) A: How much are the black shorts? B: They’re 6 dollars. (6)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7)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8)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表-2 研究后期的学导案节选 四、教学策略: 1、动态教学策略 动态指不断变化的、可调整的形态。五步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能教得动态有序,引导学生学得动态有序。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调整: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发现由于学案上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所预设的。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如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师教学用书、学生的学情等的研究。但课堂上学生个体、教材的难度等,使教师无法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或目标设定过低,这时教师必须调整目标。如在新目标八下第四单元Section A中的Role play 部分,在学案中要求学生能就课本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但教师在学生小展示时巡视发现,好多学生已经自己补充了内容。于是在大展示前,教师提高了对该段对话表演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删减、替换或增加 由于英语新目标教材是从美国引进后的修改版本,教材里难免有一部分不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在八下第三单元4c部分是选做内容,要求学生例举小组去露营该准备的事或物品,小组间仿照课本示例展开对话交流。中国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没有露营的概念。在集体备课时都认为不符实际,并没有放在导学案中。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在讨论4c图片和对话。于是,教师将该内容修改为:周末小组同学去东钱湖畔野餐,要求学生例举小组去野餐该准备的事或物品,小组间仿照课本示例展开对话交流。学生显现出极大的兴趣。各组对话表演结束后,教师补充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周末活动,使学生通过对话,了解文化。 教学时间的分配 五步课堂流程中,当堂独学(学生依导学案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具体的年级、学习内容不同可以不一样,从而使接下来的对、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反馈环节依次顺延,一般一个单元形成完整的循环。而课后完成的独学内容,成为下一节课的对、群学内容,这时时间一般在12分钟左右,小展示7分钟左右,因为没有前面学生自主参与的对群学和充分的小展示,大展示的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学生可能只会读答案。大展示用20分钟左右,包括教师的补充、精讲、点评。最后是6分钟是教师的总结和检查反馈。随着学生对课堂流程的熟悉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现在课堂上延长了小展示时间到15分钟,让学生充分进行组内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巡视各组情况,更有益于个别辅导、教学。 2、主动参与策略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主动参与策略强调的是学生参与,旨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恢复主动参与者的身份。 课前学生的参与 依据教师所编的导学案,在课前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要了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清楚自己在进行预习后,该学会哪些知识。 课中学生的参与 课堂上不管是对、群学,还是小展示、大展示,乃至检查反馈,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对学,群学就成了小组核对答案,而接下来的小展示也会变成个别学生的展示或报答案。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课后学生的参与 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讨论、展示后,学生参加反馈,并回头看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和不足之处,课后就要补习,并进行下一课时的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评价部分更要体现这一理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化。本课题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根据五步循环课堂流程,对预习、合作、展示、点评和反馈五个方面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师生、生生评价所用的语言,以体现英语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导学案的批改后给于量化分数,作业优秀者得1分,良好者得0.8分,一般者得0.7分,做的较差得0.5分。而小组里每位同学的得分和又成为当天该学科的小组预习得分。不仅考核个人还同时考核小组。在课堂上教师还对各小组在合作、展示、点评、反馈等项目上给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形成了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在课堂上教师还对学生参与各类活动表扬。经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50句教师课堂表扬用语。 主要成果 (一)幸福学习感的初步产生 1.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往有许多学生偏科,尤其是男生害怕英语的学习,该门学科成绩不理想,进而更讨厌这门学科,如此恶性循环。现在课堂上,对话表演或讲解时声音响亮的是男生。让学生看到了希望,学习也由逃避变为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从学业成绩来看,英语合格率逐年提升,优秀率也有所进步。其中合格率提升幅度最大,全校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合格率由原来的65%左右,提高到近80%。学生每天都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每天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学习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真正能让他们活到老,学到老。 2.学生找到了英语学习幸福感 在推行五步循环课堂一开始,我们便欣慰地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深刻的变化。每组学生都会上去表演对话,讲解等。几乎所有学生都喜爱英语课堂。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增强。课堂上呈现的是安静的独学,虚心的请教,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精彩的展示和务实的检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下释放出最大的学习潜能。英语学习状态发生根本变化,“哑巴英语”不见了,自主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幸福的。 (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初步产生 一直以来,学生尤其男生头痛的科目是英语,往往是大投入,少回报。英语教师也成了教师队伍中教得辛苦的群体。而五步循环课堂使学生逐渐的热爱英语,在课堂上上去展示的男生逐渐多起来了。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在参与五步循环课堂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搜索资料,并进行批判性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罗文良、陈斐老师被区内兄弟学校邀请去作讲座、上课。2012年、2013年的区幸福联盟课堂展示周上,罗文良、陈斐老师为全区英语教师上了精彩的展示课。段龙铭老师的反思《五步循环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融合探究》获“幸福课堂”校际联盟学校教师专题反思三等奖。李月蓉老师获鄞州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三等奖。袁斌老师的论文《初探五步循环课堂模式下的英语阅读课》、陈斐老师的论文《思,研,创—谈我的课堂改革》、段龙铭老师的论文《初中英语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教学策略研究》、钱优飞老师的论文《预则立,不预则废 ---谈初中生英语预习习惯的培养》、李月蓉老师的论文《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评价》分别获2013年区初中英语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陈斐老师获2013年区课改联盟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最佳一堂课”一等奖。金佩飞老师获区初中英语青年教师学科知识及教学设计基本功竞赛、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罗文良老师的论文《新课改背景下的以学评教初探》、陈斐老师的论文《初中英语五步循环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之我见》、张蔡艳老师的论文《对“对学、群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发表在期刊《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6月第25期上。教师专业的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随之产生。 (三)地区辐射效果明显 课题研究过程中,区内外许多学校都慕名前来观摩我校的英语课堂和师生的风貌,至今已经接待几十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2012年10月31日下午,宁海跃龙中学英语教研组二十多位老师来我校进行了交流研讨。2012年12月13日上午,云龙中学迎来了浙江省初中骨干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们。校长们首先进行了转课,了解了“幸福课堂”的基本模式。然后,观摩了“大课间操”,在第三节课,学员们各自选了一节常态课,深入考察课堂。2013年3月6、7日镇海骆驼中学教师来我校观摩外语课并进行了交流研讨。3月7日下午姜山实验中学来听课。3月14日, 金华兰溪永昌中学来我校听课、交流。3月15日,北仑春晓中学来我校听课、交流。3月29日, 杭州上城区教研室教育考察团一行60人,在区教研室任重远老师的陪同下听课。5月17日,象山殷夫中学教师来校听课并交流。 现我校已成为浙江省课改联盟学校英语学科基地。我校的五步循环课堂模式已作为鄞州区英语学科课改蓝本。 结论与展望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觉得五步循环课堂模式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普适性——适合各年级学生,有极大的推广和实用价值,而且可操作性强; (二)针对性——可解决英语课堂效益低下以及目前充斥在课堂上的问题; (三)课堂成长空间大——解决了“育人”与“教书”的问题,让21世纪公民素质:合作、变成了一种可能,前景无限; (四)代表了课改的方向——“以生为本”,凸现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解决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五步循环课堂模式给我们的感触是真实的。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这种课堂模式是科学的,可行的,也是高效的。五步循环课堂模式将是目前“学为中心”理念下比较理想的课堂模式。我们相信,带有区域特色的含有英语课堂元素的五步循环课堂模式的研究前景一片光明,将是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仁们竞相研究的方向性课题。 附件预览附件(1 个) 普通附件 (已通过电脑管家云查杀引擎扫描)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学导式提升五元智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长队伍 26514
ljkf 2014-6-27 19:41
用学导式 提升五元智能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刘学浩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终身研究员】 一、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离不开学导式 (一)学导式首先是培养人才的教与学 创新方式 1 学导式基本概念:教与学都要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现创新;涌现人才、 充实人生。 2 学导式 本质特征 : 1】开发智能--能 适应现代化未来世界的需要, 给 学习者 提供‘学材’ 及 必要条件 ,培养创新 人才 。 2】 教与学的重心放在‘学’上 -- 自学为主 、 发挥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 自觉性、创造性 。 3】 学在导前,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和潜力领会‘学材’ -- 探索、尝试 ;教者先熟悉学情。 4】 教者变教为导 -- 变‘ 灌输 ’为‘ 引导 ’ , 从 学习者 实际出发, 以学定教, 恰当引导、诱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 ,在求学者力不胜任时作示范、指点迷津,彻底扬弃注入式。 5】求学者 自学 并求得教者 指导 , 学导结合,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能者为师, 导为学服务,学和导 和谐 ,及时反馈; 是启发式的发展与创新。 6】过程简明-- 突出 “ 自学→解疑 ( 含小组 讨论) →精讲→演练(含展示、反馈-- 展演智能、感悟人生 ) ” ,学者主动 掌握, 教者 相机引导 。 7】 多人异步, 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互助为主, 个体和群体结合, 各得其所。 8】 多法互补,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力求实效 。 9】 方式灵活,类型多样,适应性强,覆盖面广 。 1 0 】 及时评价, 讲求 效益 ; 博采众长,体系开放 。 3 学导式 指导思想 --综合运用六大理念: 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来指导 各级各类院校 教育 、 培训 等教 与 学 、组织与管理 过程。 4 自学并求得指导的学导式创新教学,学习者作主体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并得到教者示范督导,学生能及时反馈、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能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它在多种教育体系中都有广泛用武之地。学导式作为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与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在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 --教师进修和校长培训 同样适用 。 5 学导式学中求导 -他导 与 自导融合、个人与集体 合作, 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辩证统一 。这是追求创新、 力求高效的 学导式 创新方式 ,也 是各行各业 组织管理中 提升工作绩效的学 习 、 教学 、工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 中 涌现创新人才的 学导式 创新体系 。 (二)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要用学导式。 教师、校长应用学导式提高自身素质=开发五元智能;也用学导式教学培训更多教师-校长(也培养学生)。 1 教师、校长用学导式创新学习--自学为主( 自学是学习的基础 、 基本方式 )。 业务进修、专业培训用学导式 先自学,预习或略读教材、讲义(无教材可听报告 -- 带着疑难听讲、了解提要或看演示),或观察实物及操作,了解自己的难点所在;再独立思考:比较、对照、假设、判断,深入理解、锻炼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力、记忆力。 2 教师、校长 遇到的难点由于已知与未知的内容及智能水平不同而有差别。这些正是主讲人 - 教者需掌握、进行教导的内容和教学依据 --可 提示解题思路与方法,让受教者独立作业与操练, 再因材施教地辅导。 3 教者 - 管理者要把提高学者自学能力、及早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自学,靠自己学”作为培训、教学的根本途径;把指导学者自学作为教学基本原则。尽早从教学、导学、多教少学到少教多学再到不教自学,逐步引导学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师、校长作为 学者肯 学 ,会 学 ,勤学,乐学,是教学、培训取得成功的内因和根本;学要更加积极、主动、自觉、自愿、自发、自动。这是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因, 学高致远 ,有效自学会 伴随终生 。 5 主讲者= 教者引导, 导 得恰当,是教师、校长学得更快、更好的外因和条件;教者 = 导者因材施导、及时调控、激励、 由扶到放 ,及时抓好组织、定向、示范、验收以满足学者需要。 6 学导结合,在教师-校长培训及学生教学中, 凡学者 (含校长、教师、学生) 读过教材已领悟或无师自通之处,教者不需重复讲解,可由学者复述或答题、演练,由教者检查验收。对学者预习、讨论、演练、作业、复习、测验 ---- 掌握技能与开发智能的每个环节,教者都充分发挥学者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导法来自学情,使学习方法不断科学化;教者要敏感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来自学者的启发。这样教学相长,追求新的高度。 7 教师-校长=学者自觉运用学导式---学在导前, 不耻下问;互相质疑或问主讲教师, 率先作个好学生, 通过 生生-师生互动,共同成长。 8 教师进修、校长培训用学导式--要充分发挥小组 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的功效 --充分 解疑、精讲、 演练: 展示、反馈、拓展、评议 取长补短,及时改错 ( 多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 9 现行的校长培训-教师讲课、各类论坛的方式,多非学导式,而是主讲者=教者作报告--以讲为主,一讲到底,学者=听众当场没有提问、解疑、精讲和演练的机会;教者讲得再好,重在展示自己。这仅仅相当于学导式初始阶段--在为学者=听众提供学材。 二、 专业化教师与校长队伍 的 高素质 靠开发五元智能 专业化教师、 校长的 高素质(含 校长能代表群体的精神素养、价值取向、理念追求、人格魅力和行为准则等职业特质),相当于五元智能 优化品行 。教师 -校长的 高素质 要靠用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 学导式的目标是开发五元智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智能=素质 ,含 :1】 领悟知识 ; 2】 熟练技能 ; 3】 开发 智力 五 要素 :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 4】 锻炼能力七要素 : 自学-探索,表达-表演、体力-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 ; 5】 优化品行 六 要素 : 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 品位、学导业绩。 校长 -教师 应经常反思自问:我的素质 = 德智体美 - 五元智能怎样?能感染师生吗?为此应当: (一)5】优化品行:这 是大脑中枢选择、调节、计划、监控与自我完善的积极行为。 师者先善其德 --教师、 校长应 以德为先 校长:要 以德育人 ,讲求品质与形象修养、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 有新颖美好的外在形象,又有丰富内涵的高尚品质。 教师: 以德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立教之本。 1 理想信念(含积极的 思想观念、意识、 目标- 态度 ) :是五元智能的导向系统。 人生动力来自远大理想 、 目标-- 目标出自“励志” , 在崇德 --正确 价值观和理念 基础上励志, 志当存高远 ,这是灵魂。处理事务要围绕目标和凸显、服务、实现目标。 成功 需要正确的 目标。不懈奋斗为 了 实现既定目标 --- 树立 并践行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正确的 态度 , 能全面提高素质 =开发五元智能造福社会-- 做人做事 ,当求卓越超群, 有 利社会,无愧自心 , 这 是人生必修课 。 校长:要有正确的理念、价值观, 办学 目标应 为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当求桃李满天下 ;为此,建立起学校群体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并 把核心价值和课程理念真正与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融为一体, 打造区域品牌, 成为学校所有成员共同认识和自觉行为。 2 精神气概: 含积极的精神风貌与气概、 胸怀 ,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等 -- 是五元智能的驱动系统。 人生离不开精神 -- 含引领人生发展的思想体系、 意识形态的 气概、气派、气质 ,人的精神状态 -- 思想气质 可体现于外表形象。 校长:办学 要有 实干精神,求是精神;应有博大、坦荡的胸怀,豁达睿智 , 引领师生追求幸福人生。 3 美德修养: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自觉的纪律,内外兼修等。 教师-校长:师德体现人生价值。 4 行为习惯: 积极正确的行为,整合 - 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校长:要 让思考成为习惯。 5 个性品位: 品德高尚,乐观进取、崇尚优秀 --- 堂堂正正做人;让思考变成性格,提升人格品质, 个性不流俗 -- 格调高贵不俗让人敬重 。 校长:要有定力是性格的优秀品质之一。办 特色学校 -- 是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 。 6 学导业绩: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的成就、创新贡献及其外部表现---良好影响与美誉度等。 教师- 校长: 在尚学的基础上彰显卓立! 教学 - 办学日臻完善。 (二)4】锻炼能力:在实践中 智力结合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直接功能。 1 社交-管理能力: 会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 -- 含自我教育、人际交往、集体合作等。 校长 :用正确思想指导社交 -管理 行动,能把正确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思想,并外显为学校群体的自觉行为。能深入办学实践,融入师生群体同甘共苦,凝聚力量,唤起激情;能有效发挥学校建设的策略方法、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的相互作用。能挖掘每个教师的优势,扶持他们走向成功,能发挥有效的领导能力、管理艺术和引领作用。 教师:比、学、赶、超,能帮助、赏识他人,感染学生,师生同成长。 2 自学-探索能力: 为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而勤奋求索 . 能主动自学 -- 时间可长可短、进度与内容自己定,难易适度;学会才能“会学”、“能学”、乐学 -- 举一反三,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学以致用,有终生学习能力。 校长: 理念、眼光、底气需 不断 学习充电、更新 --应 到先进 的 特色学校考察,开阔视野 , 激活思路,推 进 行动 。 教师:自学并完善教育思想,实行学导式创新教学 -- 形成共识。 3 表达-表演能力: 用语言文字、形体、工具演示-呈现事物。 教师-校长: 能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脱稿能熟练掌握更多词汇和句式,增加文化底蕴,加深领悟语言特征 -- 知文中之意,感文中之情,明文中之道。 4 健体-操作能力: 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坚持 体育运动 既健体、又养成秩序、锻炼意志。 教师 :能 动手、设计、处理实验事故,有演示、实验的技能和习惯。 5 革新-操作能力: 能综合知识、能动地迁移技能去探究和创造产品、产生创新成果以改变现状。 教师 - 校长:不断激励自我的创造追求; 校本教研的创作 是成为 创新型人才 的有效途径之一。 6 情感-审美能力: 会正确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情感 -- 喜怒哀乐 、审美情趣 -- 尚美、完美、激扬真、善、美,优美的感情、和乐的情操、 积极的态度-- 来自“崇德” ; 澎湃的激情令人浮想联翩,产生 创新、 创造 、创意 冲动 。 校长:让情感同师生交流与沟通中融合。 教师:善用教材 -- 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价值观。 7 意志-调节能力: 有自知之明、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自我调控利益得失,能经受困难、体验挫折、实现愿景。 教师- 校长:自信 能 给人力量、希望和快乐,脱稿可增强自信,锻炼定力;要“慎独、自律、坦荡、服务”。 。 (三)1】领悟知识: 知识在头脑中的内化。 获得 知识不靠机械记忆,而是联 想 、理解、思考探究。知识限于一个点或一个面,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要靠感悟、生成、发现、发展; 要 联系身边实例,由浅入深研究知识、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规律、能力,用它解决实践问题。 教师- 校长:具备知识才华;在教学实践中深刻领悟知识, 在研讨交流中内化专业知识,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水平 ,豁达睿智 。 (四) 2】熟练技能--运用 知识形成心智技能身体操作技能: 熟练 语言、逻辑-计算、视听、人际沟通、自我认识等技能和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 (五)3】开发智力: 开发大脑结构不同区域的功能--以思维为核心的观察感知、记忆联想等智力在认识领域的运用。 兴趣 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1记忆力:是 人脑经过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反映经历过的事物、知识、经验。 不死记硬背, 多 利用生活常识获得准确知识。 教师-校长: 脱稿讲话、作报告促进熟悉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弄懂,充分内化、烂熟于心 -- 强化记忆效果,博闻强记的技能。 2 思维力: 是智力的核心 --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或形象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会激活思维,激发潜能,会积极主动、深入、专心;自学从思维开始,多角度思考、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要多学、多运用思考方法:逆向思考、收敛思考……。 3 注意力:是 智力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力度。注意力-源自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 4 观察力: 调动感觉、知觉,接受外界信息、观察外部世界与大自然;用多种感官、自觉观察、主动实施,可耳聪目明,提高观察效能。 5 想象力: 人脑对表象、形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三、 五元智能理论对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的优越性: 五元智能理论的价值在于挖掘潜能 ,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它有助于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 校长队伍 , 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 1更全面-它包容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 2更可面向全体求学者--它不仅用于智能有强项的少数人。 3更具体-它采用学导式操作,更易落实。 4更易获得大面积丰收--它用于学校,也适用于社会教育组织-建设学导式学习型组织同时开发五元智 = 提升人才素质。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