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陆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南沙:以海控岛和以岛控海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7-18 22:07
博主回复(2016-7-1821:37):如果,当初知道有今天,在制定海洋法的时候,大陆中国政府就不应该接受“海权基于陆权”的思想,而应该坚持,“海权就是海权,和陆权无关”,并提出九段线的坐标,要沿海国家接受。 ------------------------------------------------------------------------------------------------------------------------------------- 赵建民 2016-7-1822:03 九段线根本就不是领海线,也不可能是领海线。 中菲争端首先是岛屿争端。这次南海仲裁中,菲律宾也是咬牙下血本,一口气否定自己占领的包括南沙第二大岛中业岛在内的中业、北子、西月、费信、马欢等岛岛的地位,把他们降格成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洋底的附属物。 在南沙问题是一直有两派主张:以海控岛和以岛控海。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都是主张以海控岛,认为岛礁是200海里(北加里曼丹)大陆架的附属物,其中印尼和文莱只提出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诉求,而没有岛礁的诉求。而中国和越南主张以岛控海,即首先确定海岛的主权,然后才有岛屿周边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这次海牙仲裁,菲律宾看来彻底是倒向以海控岛的立场了。但是菲律宾所占领的中业、北子岛以及其主张的太平岛其实可能都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距离我没仔细量)。 而且一旦否定了太平岛“岛”的地位,越南在中国南海辛辛苦苦驻守了好多年的二十几个岛礁也会成为一场空,因为这些岛礁基本都在越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而越南一直是以这些岛礁为支点,坚持在南沙、西沙以及南海中部海域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权益的。所以一旦南海仲裁成立,越南的大部分诉求都会成为一场空。 实际上,中国在南沙问题是始终是坚持战略克制的,始终尊重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域内外国家的通行自由,我们主张的只是南沙地区(九段线以内)陆地的主权,我们抗议的是越菲等国非法侵占我岛礁,而海域和海洋资源我们一向主张共同开发,从来没有要求过专属经济区,甚至没有划定过领海线。 当然,在南沙深海区,特别是在三大礁填海以后,我国更有能力执行海洋管理与海事救援的权力与义务,这也是事实上在确立我国专属经济区。南沙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不是共同开发而仍然是划分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将会在自越、菲、加里曼丹和纳什纳岛200海里基线与传统的九段线之间。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5297 次阅读|5 个评论
宿命与荣光——地缘政治视野中的新疆问题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6-30 18:23
宿命与荣光——地缘政治视野中的新疆问题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世界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而出现的一门显学。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人主要有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 (1861-1947) 、德国地理学教授拉采尔( 1844-1904 )和美国海军将军马汉( 1840-1914 )。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与马汉的“海权论”可以说是为两次世界大战进行了理论动员与准备。 新疆是中国通向陆权与海权的战略钥匙 麦金德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指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所谓的世界岛,是指欧亚非三大陆。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构成了世界最大的一片陆地,四周被大海包围,正是一片岛屿。心脏地带又被称为“枢纽地区”,即亚欧大陆腹地,处在“枢纽地区”内的国家麦氏有时称之为“枢纽国家”。枢纽地区大约以高加索山为中心,西起白海、波罗的海、黑海,包括东欧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亚以及中国新疆的盆地月沙漠,向东延伸到中国的大兴安岭。 “心脏地区”的外围弧形地区,看起来象是一片新月,所以被麦金德称为“内新月地区”,由于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又被称为“边缘地区”或“边缘新月地区”。不包括欧洲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土耳其、中东地区(伊拉克、沙特、伊朗等)、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中国东南部、朝鲜半岛等。心脏地区的北面是无法扩展的冰海,而它的西面、南面及东面则被内新月地区三面包围。“内新月地区”之外便是所谓的“外新月地区”。“外新月地区”包括英国及北大西洋群岛、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澳大利亚、日本、北美洲、南美洲等。“边缘地区”在东半球中人口众多素质也高,文化及生产力最为发达,并拥有雄厚的自然资源。也就是说,“边缘地区”是东半球最好的地方。我们应该明白“边缘地区”在战略上有多重要。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对边缘地区的争夺。 心脏地带的民族可以向三面出击,边缘地区同样也可以从三面向心脏地区进攻。在人类历史上,心脏地带的民族常在军事上占上风。发源于蒙古高原的几次民族大迁徙曾多次把欧亚大陆的国际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 从到阿尔泰山,黑海 - 里海 - 沿海以北,欧亚大陆针叶林带以南的这一片狭长的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这片地既是亚洲腹地草原民族向西方进军的通道,也是西欧阻挡草原民族,甚至向心脏地区发动反攻的战略要冲。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前,西欧一直受到亚洲游牧民族的压力,匈奴人、阿瓦尔人(柔然人)、马扎尔人、突厥人、蒙古人在亚欧草原掀起了一拨又一波民族迁移的浪潮。而在世界岛的西南侧翼伊朗高原、高加索山、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也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越过黑海海峡以及直布罗陀海峡攻击欧洲人柔软的腹部。 麦金利认为对边缘地区的争夺实际上反映了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争夺,陆权国家大体上包括俄国(以及历史上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游牧帝国),海权国家则主要有历史上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帝国,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以及近现代的美国和日本,位于边缘新月地带的法国、德国和中国等兼具陆权和海权的双重特性。 麦金利发现现代交通技术的革命(铁路、公路、汽车),增加了陆权国家(主要是俄国)的战略机动性,掌控世界岛的能力,为了阻止陆权对海权的挑战,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麦金利认为首先应该阻止俄罗斯和德国的结盟,其次应该以美国后后援,建立跨大西洋联盟,武装从伊比利亚到巴尔干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边缘地区国家,以遏制陆权帝国扩张。 海权是制海权的简称,指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以海外贸易和殖民起家,海上交通是殖民帝国的命根子,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荷兰海上马车夫,再到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和美利坚的全球海军,海权的兴替必然伴随着国际秩序的聚变。 麦金德强调陆权,马汉重视海权,而斯皮克曼则取其中。斯皮克曼是马汉以后,基辛格、布热斯基以前美国伟大的地缘战略家。耶鲁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皮克曼,也是地缘政治学鼎盛时期的大家。 斯皮克曼认为,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对立并不象麦金德说的那么严重。拿破仑战争、一战和二战,都是英国和大陆国家俄国结盟反对法、德(拿破仑、威廉二世和希特勒)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只有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大陆国家参与,并为美国提供了陆上根据地,美国才能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立住脚。二战中,如果亚太战场没有中国的加入,美国在太平洋各岛屿登陆作战并不足以战胜日本人,欧洲战场没有俄国的支持,美国同样也不能取得对德国人的胜利。因此,斯皮克曼认为美国必须改变一直过分重视海上力量的传统,积极主动的与陆上国家配合,参加陆战。 总之,斯皮克曼指出,欧亚边缘地区一旦联合起来,美洲包括美国在内,在战略上就处于被包围之中。因此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应该让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斯皮克曼认为,麦金德的名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是错误的。他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 总而言之,斯皮克曼的战略构想有两个最关键之处:一、美国应加强和边缘地区各国的联系,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二、不能让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历史的事实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在边缘地区快要被一个强权国家控制时美国才加入的。 战后,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大背景下,美国在亚欧大陆的边缘地带展开了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全面围堵,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 美国再欧亚大陆的西部边缘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拉起了从罗斯托克到得里亚斯特的铁幕,在中近东通过《中央国家条约》从南方封堵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在远东拼凑《东南亚国家条约》,并通过《美澳新条约》、《日美日韩安保条约》,强化了对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控制,妄图永远将苏、中等陆权大国封堵在新月地带以内。 中国作为边缘国家,但身居祖国内陆的新疆却是联系边缘地区与心脏地带的纽带,而且也是通向印度洋海权的门户。 著名海权论专家马汉有一名言:“控制了印度洋,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 7 个海域的要冲, 21 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 海权是制海权的简称,掌握了海权就掌握了海上贸易的通道,西方资本主义霸权因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而生。海权的兴衰也决定了世界霸权力量的兴替和国际格局的转化。对于新兴的霸权力量,所追求的的是在确保跨大西洋的友谊的同时,把太平洋变成美国的内湖,这也是与幼年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种扩张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思想。 19 世纪末美国全球战略的设计师马汉( A . T . Maham )在其名著《海权论》中指出:“中国在美国的太平洋战略中居于中央枢纽的核心地位:“当前的主要利益焦点是中国,它幅员广大又正处于动荡之中。另外,在中国四周还有着其他陆上及海上的富庶地区,它们构成了从爪哇到日本的东亚世界。既然当前的世界历史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中国的变化趋势也处于一个将决定未来前景的转折点,那么对美国来说,完全有必要认真考虑中国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并如何为此做好准备。” 可以说,上述思想,影响了整个 20 世纪美国的外交基本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击败了日本帝国。战后新中国取得了统一和独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意味着在太平洋盆地一个强大主权国家的崛起。这是美国的一些战略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由上述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后来会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全部台湾政策——“这实质上是一场为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的斗争。”( H . R 尼科耳《战争与和平的地理学》) 冷战结束,美国虽胜由伤:从巴基斯坦到土耳其的“中央条约组织”已经烟消云散,中东成为了反美的集中营;东南亚国家争取实现地区和解与联合,作为与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运动的东南亚联盟组织,在吸收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以后,正式成为全区域的东盟十,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多极化世界中一个独立的声音。 在苏联瓦解以后,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美国在整个泛太平洋地区甚至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但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但是仅仅依靠海权,美国不足以摧毁亚欧大陆的陆权力量。这是我们理解美国中亚政策的钥匙。这也是新疆问题的实质与核心。 新疆恐暴活动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大体没有直接联系 新疆,特别是西南疆的恐暴活动,大体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认为是原教旨主义恶性发展而成的癌细胞。轮台、库车以西,民族关系简单,几乎是纯维族地区,没有大规模民族矛盾和冲突的土壤。出于地缘政治目的,以美为首的西方力量在新疆问题上与伊斯兰极端力量及泛突厥主义勾勾搭搭,为了遏制中国,两个不同戴天的力量,居然形成了国际关系上绝无仅有的“混搭”。 西南疆暴力分子的来源大多数是没有些文化甚至半文盲的流氓无产者集团,容易受到原教旨主义的洗脑。只要温度合适,原教旨主义就会萌发。 至于分裂集团的上层,则很复杂,分离主义分子都有哪些人?被中共打到的那些伯克老爷、宗教领主以及他们的追随者 —— 如依敏、艾山之流,当然想分离出去,恢复过去的好日子,当然他们已经式微。图伯特分子也是一样,如果能一直维持封建神权的好日子,达赖集团才舍不得叛逃呢? 新一代的头面人物 —— 热比娅、努尔凯西,则是非富即贵。 即使把分离主义请回来,估计新旧两派还要干架。 实际上不仅是在新疆,教派冲突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伊斯兰地区。维吾尔群众除了信仰逊尼派主流派,还有少量神秘主义苏菲派(十二伊玛目派)的信徒,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派(海湾国家是瓦哈比派的大本营)在地下也有所发展,实际上几乎所有恐怖分子背后都有瓦哈比教派的影子。 即使,汉人全面撤回到轮台以东,把那些新老分离主义和教派领袖全部请回喀什,塔里木西部估计就不是散发的恐暴事件,而是宗教冲突和全面内战。原教旨主义分子和分离分子实际上也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他们追求的也并不是什么“圣战”和“民族解放”大业,而是觊觎世俗权力,当然这样的目标太过于远大,他们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要生存下去,所以就必须要折腾出一些事情,好像海外的主子讨一些残羹冷炙。 新疆靠近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中心——阿富汗,很难全面切断境内外联系的通道。而且伊斯兰极端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某些西方力量,这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互相敌对的力量,在支持中国西部分离主义的极端恐怖分子方面却隐然有或明或暗的联盟。因此,恐暴分子就是从境外扩散来的癌细胞,境外的总根子挖不掉,紧靠几次外科手术,很难根除。 不过恐暴分子的猖狂,正说明他们存在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一直碌碌无为,在国际反华大合唱中他们就要被边缘化,毕竟全球还在闹金融危机,谁都没有太多的经费给一些不给力的人。 但是,攻击基层政权组织,多少还可能说是为了“民族解放”,但是对不特定社会个体的恐怖袭击,这就是人神共愤了。实际上在南疆暴力袭击中死得最多的还是维族干部群众,这让东图尔克分子情以何堪,看他们如何切割与原教旨主义恐暴分子的关系。 实际上,新疆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民族关系,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基层政权建设和宗教政策。只有基层政权组织涣散,才会出现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流氓无产者集团,为原教旨主义的扩散提供了炮灰。而宗教问题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意识形态领域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也要传播真正纯洁的伊斯兰主义,回到穆罕默德,回到古兰经,不要原教旨主义的歪理邪说。 党需要穆尔达这样的民族干部,其实更需要 XHHJMF 。 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原教旨主义恐暴分子正在进行自杀性的袭击,但是他们越活跃,他们自身的损失也越大,他们的组织网络也越容易暴露。黎明的爆炸声只是恐怖分子行将没落的哀嚎。 新疆问题背后的人口与水资源矛盾 通过大调水大移民解决新疆(特别是南疆)问题的构想是不现实的。 塔里木盆地的水土资源大约可以维持三到四万平方公里的人工绿洲,因此 1500 万大约是南疆的一个人口极限,届时绿洲人口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 400-500 人,相当于中州平原,如果人口继续增加,当地的水土资源就将难以养活当地人口,实际上新疆已经无移民实边的基础。硬为止,只是消耗国力。 通过移民,改变一个地区的民族结构,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民族问题,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北爱尔兰问题了,在北爱亲英国的新教徒已经占了总人口的 70% 。但是爱尔兰共和军三十年的血战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还是损失了三千人以上,平均每年都会有超过 100 名北爱人因暴力冲突而丧生。实际上,新疆问题的核心也并不是民族矛盾。与存在民族分离力量的英国、西班牙甚至法国比较,今天,新疆的冲突仍是低烈度的。 目前维吾尔民族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是我国第五大民族,其中 70% 集中在南疆西部三地一州,未来维吾尔民族人口会超过一千五百万,绝大部分还会集中在南疆盆地,未来南疆西部仍然会是一个民族成分单纯、维吾尔占主体的地区。 调水去新疆路途太远,南水入黄后应该就近灌溉上游两岸陕甘蒙宁的荒原(拟议中的大柳树灌区)。我是大柳树高坝的拥护者,这个工程对甘肃也是大有裨益。 从长江和西南国际河流向新疆调水,即使工程技术上可行,但在经济上也不可能用于农业用水,只能用于工业和城乡生活。但是目前新疆,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并没有太大的工业用水户。即使未来工业增加,也可以通过农业节水或者开发阿尔金山地区的后备水资源解决,不需要远距离调水。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84547.html 远景从长江上游取水 200 亿,在黄河上中游扩灌 4000-5000 万亩是可行的,规模再大似乎无必要。 黄河水流出上游峡谷后即为计划中的大柳树灌区提供水源。大柳树是我国最大的后备灌区,规划灌区在贺兰山两麓,以及陕甘宁交界处 1300-1500m 地带,并且可以深入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这一带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气候干旱、非常荒凉,但有水就有绿洲,也可以为我国陕甘蒙宁特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灌区水源为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库,有河东、河西两条总干渠。 河东总干渠将替代目前建成的固海扬黄和盐环定扬黄工程,将高扬程提水改为低扬程和自流灌溉,总干渠横跨清水、苦水河谷,下游分出三条干渠。北为蒙宁干渠,进入鄂尔多斯西部,到都斯图河;东为陕北干渠,沟通无定河流域;南为陇东干渠,深入陇东高原腹地,并能连通泾河、北洛河上游,形成深入黄土高原内部的供水系统。 本来甘肃省也规划从陇南洮河、白龙江、西汉水到陇东高原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陇东高原是块大肥肉不仅是“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的陇上粮仓,也是新兴的能源(石油、煤炭)基地。 河西总干渠也分出三条干渠,两条向北,迤逦于贺兰山东西两麓,一条向西,即民勤干渠,向石羊河流域调水,或进一步向西延伸,过胭脂山,进入黑河流域。 调水去新疆工程费用太高,而且有新疆沙漠,陕甘宁内蒙也有,从改造沙漠为绿洲的角度,没有必要舍近取远。 从长期看,西南疆三地一州有必要向内地反向移民,以分散过密人口,这也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大柳树灌区大部为沙漠和荒原地带,地势平坦、人烟稀少,适合移民开发,各种社会问题均较少,而且宁夏本身即为汉回杂居之地,尤适合安置新疆穆斯林民族。 南水北调西线 —— 国家水网的战略中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85776.html 南水北调西线 —— 国家水网的战略中枢(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2382.html 续 2 :浪漫主义的全国河网构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2954.html 续 3 :各方案概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4045.html 新疆水资源 - 生态问题及对策兼论南水西调(新瓶旧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6481.html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8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