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gaussian计算电荷布居
richor 2018-6-12 15:47
pop 关键字。 比较完全的文档: https://wenku.baidu.com/view/be050ff09e3143323968937f.html amber力场使用的是resp方法。 resp电荷计算: http://signe.teokem.lu.se/~ulf/Methods/resp.html 需要amber tools里的antechamebr,建议直接安装AmberTools. net charge 设置: -nc 选项!
个人分类: gaussian|4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秘神奇的静电现象
热度 2 xiaomifengAmy 2018-1-21 21:47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 “听罗老师讲展品”科学小课堂,在这里,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些科技馆展品背后的小故事,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静电板”。 我想你们在寒冷干燥的冬天一定有过这样的苦恼:在梳头时,当梳子滑过头发之后,头发就会飘起来,或者有时脱衣服,会听到 “噼啪”的声音,如果是在晚上关了灯之后,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小火星闪出来,再不然就是当两个小朋友星湖碰到时,会觉得手指尖会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虽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只发生在一瞬间,但也还是会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你知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吗? 我想很多小朋友一定早就知道答案了。答案就是 “静电”,但是你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么?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是因为摩擦,那么为什么摩擦就会产生静电呢?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德谟克利特,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他提出了一个理论:世间所有的物质,包括人类都是由一种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聚集而成的,这些粒子是实心的,而且不可分裂,德谟克利特将这些粒子称为 “原子”( atom ),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字“ atomos ”,意思是“不可分的”,在他看来,物质的本原就是原子,但可惜的是,在德谟克利特的那个时代,他的这个观点并 没有被大家所接受,一直到一千多年后,才由另外一位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 现在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则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在原子中,又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共同组成,通常,一个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正负抵消,所以就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电子就会脱离原来的轨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时原来物体的电子数就会减少,负电荷就会减少,而质子的数量保持不变,于是,带正电荷的质子数量相对较多,这样这个物体就会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则会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带负电,在这个过程中,电荷就会积聚,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这种物体接触后分离产生的静电现象就是 “接触分离”起电。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摩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接触—分离—接触—分离的过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都有可能会因为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比如我们平时在脱衣服时所产生的静电就是“接触分离”起电。另外,由于液体和气体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也会因为接触分离而产生静电,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闪电”。 静电现象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叫做泰勒斯,他发现琥珀经过毛皮、丝绸摩擦之后可以吸引一些轻小的物体,泰勒斯认为,琥珀之所以具有这种这种性质,是因为摩擦使它具有了和天然磁石一样的 “磁性”,尽管后来科学家证实了琥珀的这种性质和天然磁石的磁性截然不同,但人们还是将泰勒斯视为有历史记载的静电实验第一人。 无独有偶,在我国东汉年间,一位叫做王充的人写了一本名为《论衡》的书,他在书中写道:“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论衡·乱龙篇》)所谓“ 顿牟 ”就是琥珀(也有玳瑁甲壳的说法),意思就是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芥籽(一说是草、纸等微小屑末),磁石可以吸引铁针,这是因为它们“气性”相同,但琥珀、磁石由于彼此气性不同,所以不能相互吸引。西晋时期一位叫做张华的人写了一部《博物志》,里面记载:“ 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 ”这段话就是说当人梳头或脱衣时,会由于摩擦产生小火星,同时还伴有轻微的响声,这在当时可谓是对静电现象最详尽的描述了。 对静电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他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当琥珀、金刚石、蓝宝石、硫磺等在摩擦之后,都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吉尔伯特将它们 称做 “ 带电体 ” ,同时,吉尔伯特还发现,这种性质和天然磁石的磁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并用拉丁语为这种摩擦后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命名为“ electricus ”,也就是“电”。此后,吉尔伯特在多次实验占用进一步发现了离带电体越近,吸引力就越强,如果带电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那么,这种吸引力就会消失,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验电器,在吉尔伯特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么样,你们一定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静电板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实每一个科学奥秘的发现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不懈实践,就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学习他们这种细心观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好了,今天的 “听罗老师讲展品”就说到这儿,咱们下周再见!
个人分类: 听罗老师讲展品|1194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电荷不存在”的争议论文,是怎样登上ChinaXiv又被撤稿的?
热度 1 OPENRESOURCES 2017-5-8 15:02
点击量突破8000次,下载量也达到4000次以上。一篇被广泛质疑的论文,刷新了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的单篇论文点击和下载纪录。 从5月6日下午开始,一篇名为 《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 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中称“来自中国云南大学的一名科学家 (凡伟) 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同行评审,相关论文和实验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这意味着我国的科学家即将改写全球的教科书,这是我国科学家的胜利,也是基础物理学的胜利。” 很快,这篇文章在知乎上遭遇网友集体打假,在专业角度被批驳得体无完肤;发表原始论文的ChinaXiv网站也随之热闹起来,探寻真相的网友纷纷到该论文的页面浏览和下载全文。 5月7日夜,ChinaXiv迅速发布声明,称该论文作者凡伟涉嫌身份造假,ChinaXiv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撤销此作者的相关预发布论文,并且将此作者列入非诚信作者名单。 身份造假瞒天过海 “No Paper, No News”,这是科学界一直倡导的基本理念。由此,人们不禁要问,ChinaXiv是如何让这篇争议论文发出来的?作为首发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对此,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网友在知乎上直言,ChinaXiv这种不审核的平台不该背锅。在此次波澜中,ChinaXiv确实属于无辜躺枪。 原来,ChinaXiv作为科技论文的预发布平台,仅提供网络平台服务,但不像传统学术期刊那样进行内容审查和同行评议,要求论文提交者对所发布论文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ChinaXiv鼓励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在公共预印本平台上公布科研成果,通过本平台听取同行的评议和建议,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 学者自律,开放评议。这是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的国际通则。由康奈尔大学发起的著名预发布平台arXiv也没有执行同行评议机制,一些高中生做出的科研成果也能发在arXiv上。 在ChinaXiv方面,其实还是有个门槛儿的,那就是面向全国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凡伟在提交论文时,自称其所在单位为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并附上了一个云南大学的邮箱。这些信息让凡伟的论文得以在ChinaXiv刊登。 然而,真相并不遥远。5月7日,云南大学方面发表声明称,凡伟不是云南大学的师生。随后,自称凡伟的作者也在知乎上发表声明,承认“我并非是云南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并称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因为必须要有一个正规单位署名,而他在昆明,就在后面写上了云南大学物理系,方便提升自己。 此外,凡伟的很多说法也被相关方面所否认。比如“相关论文和实验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的说法,就被约瑟夫森 (Brian D. Josephson) 本人亲自辟谣。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读博士生韩迪在知乎上发贴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与约瑟夫森通过邮件沟通,约瑟夫森回复称:他对所谓的“通过评审”的说法感到不能理解。因为他只是觉得凡伟邮件发给他的实验有点意思,就问了几个问题,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而且,凡伟曾邀请约瑟夫森给其论文写一封推荐信,被客气地拒绝了,约瑟夫森还表示不希望继续讨论下去,祝凡伟到别处有好运。 显然,凡伟有意而为的虚假信息,帮助其瞒天过海,既在ChinaXiv发表了论文,又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论文预发布平台的存在价值 在科研圈深耕的ChinaXiv,被这次论文风波推到了公众面前。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平台,是国内第一个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发布平台。 在学术出版界,预印本是指尚未在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中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稿。而预发布平台就是接收预印本存缴并提供开放获取服务的数字仓储服务系统。国外著名的预发布系统有arXiv、bioRxiv等。 与传统科技论文发布方式相比,这类平台有其鲜明的特点。 ◆ 首先,锁定优秀科研成果的首发权,防止科研成果被别人抢占,因为无论会议论文集,还是学术期刊,从投出到可以检索,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中国科学家经历过一件差点与首发权失之交臂的故事,也是依靠预发布平台扳回的。2014年12月31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率先在arXiv上公开预言在四种非磁性材料上可以发现“外尔费米子”,引发了相关科研竞争。 2015年1月5日,普林斯顿团队在arXiv上公开了理论预测,随后麻省理工团队、普林斯顿团队、中科院团队先后在arXiv上公开了有关“发现外尔粒子”的实验文章,并分别正式投稿给Science杂志。虽然 中科院团队遭到了拒稿处理,但因中科院团队是最早在arXiv上贴出相关科研成果的团队,所以 事实上 Physics World 评选的 2015 年十大物理学研究突破中将外尔费米子的发现归功于这三个团队。 美国物理学会在 2015 年物理学“标志性进展”中,将中科院科研团队的“发现外尔半金属”研究列入八项科研成果之一。正是预发布平台,客观见证了发现“外尔费米子”这桩公案。 ◆ 第二,营造了公开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共享空间,有助于科研人员公平竞争。从科研人员来说,可以听取同行的评议和建议,为进一步的正式发表打下基础。 此外,有助提升科研人员的论文影响力,因为普遍数据库都是要购买的,通过预发布平台,可以让一些未购买数据库的研究人员,迅速得到相关全文。 ◆ 第三,缩短了科技成果发布周期,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流转和开放获取,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 最后,还有一个好玩的理由,就是一些科研“大牛”不愿在投稿上多花精力,也不需要靠杂志来证明他们的发现,最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依靠发论文来申请教职、申请经费,于是就挂到预发布平台上了事。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就是“发表”在预发布平台上!2002年到2003年间,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将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三篇论文提交给arXiv,而未发表在任何正式刊物上,最终凭借这三篇论文,庞加莱猜想证明被列为21世纪的重大研究成果,佩雷尔曼被授予菲尔兹奖和千禧年大奖。 话题回到ChinaXiv,其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面向全国科研人员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希望与传统的基于期刊成果发布方式形成有效互补。 虽然ChinaXiv在论文发布前不对论文进行同行评议,但该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评阅的公共服务平台,让论文“开放”地被阅读和评阅,其实就是更为严酷的、有形或无形的“同行评议”。在这种“开放”的力量之下,论文提交者应当更加慎重地向预印本系统提交论文,对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及时公开,开放评阅”其实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学术自治力。 这不,凡伟因作茧自缚,被ChinaXiv列入非诚信作者名单,今后想再做类似的事就难了。 文章转载自中国科讯:http://mp.weixin.qq.com/s/8rSGxniEESXg6xasmcjeTg
个人分类: 新闻类|257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个想法(安培定义、引力磁、电荷-能量关系)
热度 5 zlyang 2014-10-12 17:57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三个想法 ( 安培定义 、 引力磁 、 电荷-能量关系 ) 一位 本科生课程《电工学》教师 的教学 思考 (1)安培定义(应为原始首创): 两个载流平行导线之间的电磁作用力(洛伦兹力),可能与这两个电流的方向有关。 实验基础: ① 初三(约1978年)前后,制作小直流电动机, 发现“螺旋管导线之间,加上直流电后不相互吸引。” ② 1971年Williams、Faller和Hill的实验表明:库仑定律在很大范围极其精确。 这是静止系的实验,没有发现磁场的相互作用。但宇航员、月球人、绝大多数外星人,会有不同的观察现象: 磁场是依赖观察者(坐标系、参照系)的。电磁波也是与坐标系有关的。 《 Williams E R, Faller J E, Hill H A. New experimental test of Coulomb's law: a laboratory upper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 Physics Review Letters, 1971, 26(12): 721-724.》 (2)引力磁(超越洋人): 即 运动质量出现“引力磁”相互作用,类似电磁。 ①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磁”,至今没有可信的实验证据;且其统一场理论没有预期的成功。 ② 直接从经典框架引入“引力磁”统一,似乎也不成功。 《 Oliver Heaviside. A Gravitational and Electromagnetic Analogy Part I. The Electrician, 1893, 31: 281-282. 》 http://serg.fedosin.ru/Heavisid.htm 《 Oliver Heaviside. A Gravitational and Electromagnetic Analogy Part II. The Electrician, 1893, 31: 359.》 http://serg.fedosin.ru/Heavisid.htm 可能的隐患: ① 由于磁场依赖 坐标系、“电荷-能量关系”等,麦克 斯韦方程组只是个近似公式(包括在低速下),所以不能成功统一。 ② 应该用流体力学等改进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或者说,由于麦克斯韦方程和相对论都不够准确,所以目前没有成功地实现统一。 (3)“电荷-能量关系” (接过洋人的接力棒 ) : 的确需要实验检查。如: ① 有没有电子、质子电荷随能量变化的可信实验? ② 电子“荷质比”实验的精度有多高?和狭义相对论的预言有多大的误差? 物理学,归根到底是个实验科学。 由于逻辑系统的局限性,不宜过度夸大理论的能力。 没有 第谷 ,就没有 开普勒 ,更没有 牛顿 。 No Tycho Brahe, no Johannes Kepler , and more no Sir Isaac Newton . 思考过程(部分记录): 2012-04-12,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58804.html 2012-04-23 ,《 平行导线间磁力大小,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552690-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37340.html (2014-10-21更新版) 2013-10-14 ,《“修改安培定义”的一些新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32934.html 2013-12-21 ,《CN域名杯“科研梦,从这里起步”博客征文大赛:未获奖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51772.html 基础课的精华性(引力磁),《高教研究与探索》, 1997,2:pp34-36. 2009-08-01 ,《毁树容易种树难【笔会“高考 198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246787.html 2011-06-03 ,《“引力磁”的优先权:请您表态》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413159-1-1.html 2013-10-06 ,《暗能量的“引力磁”解释》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260699-1-1.html 电 工教 学中的“科学”发现与猜测(“电荷-能量关系”), 《高教研究 与探索》,1996,4:pp10-13. 2011-04-27 ,《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93685-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37507.html 2012-12-12 ,《电荷真伟大(打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41876.html 2013-04-01 ,《 类星 体quasar 周围有静电场吗?》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156115-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75940.html
个人分类: 基础数学-逻辑-物理|11790 次阅读|20 个评论
电场 、磁场与电荷
热度 4 tyctyc 2014-7-5 07:53
a是电子结构示意图b是太子结构示意图 a是电子结构示意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273-745547.html ,中心是希格斯粒子,外面是太子(b),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273-752559.html 。太子的每一组弦是正反两种弦构成,当正弦向外面时是负电荷(电子);当反弦向外面时是正电荷(正电子)。弦从外向内被压缩,正弦反弦都产生变形,产生了中心对称从内到外的梯度,这就是标量场。从前面已知太子标量体密度分布是: 某方向的标量线密度分布是: 基础力与弦的变形成正比: 加上弦的正反时变为矢量: , 其差值才是静电场力: , 令 ,正是 不为零才能形成电场,同时因为 是非常小的固定值,才有: ,最后得出: 这就是静电场力的公式。 电场:电场是电荷的太子弦的梯度正应变,当正弦向外面时电场的力线指向负电荷,当反弦向外面时电场的力线指向正电荷(与前面方向相反)。(虽然静止电子附近有静止的切应变,但该切应变类似于光子的H偏振不是磁场)。 磁场:磁场是电子(电荷)运动时太子弦产生的动态梯度切应变,该动态梯度切应变是许多以电子前进方向为轴心的同心园环,所以磁场是没有起点终点的,这也是不存在磁单极子的最合理解释。 电子是有限定域的小云团,你探测的灵敏度高(能量小)测到的电子大,反之,你探测的灵敏度低(能量大)测到的电子小。电子的电场、磁场能到达的区域是电子的太子的扩展范围(电子的外半径),与主流认为的电场、磁场无限非定域不同。从上面分析知道 电子可以很大但是有限大。 现在才能来讲电荷是什么,电荷是一个与速度无关的不变量,电荷是这一团中心对称梯度太子弦的表征,在三维空间中是一个球,其二维截面是园,用一个参数来表示就是环绕一周的相角,不论速度高低都是360度。电荷是不可分的整体。不存在分数电荷,从来没有实验证明有自由分数电荷。 从理论上讲电子的静电场有多远电子就有多大,但现实中受测量精度、灵敏度影响,在原子中人们能测量的电子在0.01nm--1nm左右。更灵敏的测量可能到10nm(100埃),因此测真空中单电子的磁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能测出一个脉冲磁场,脉冲宽度与电子速度成反比(洛伦兹收缩)。将来能测到在运动电子中心前100nm(1000埃)外就有磁场,这只是太子弦模型的自然结论。测极小区域(微米以下)微弱磁场是很难的,但有实验室能做到。 不识电子真面目,只缘身在电子中!
个人分类: 太子弦:真空和场|2003 次阅读|6 个评论
电荷真伟大(打油)
热度 9 zlyang 2012-12-12 14:42
电荷真伟大 (打油) 在 麦克斯韦 那里, 你是不变的。 在 爱因斯坦 的狭义和广义 相对论 里, 你还是不变的。 在 弦论 和 M理论 里, 你依旧不变。 有谁这样牛? 只有 电荷 。 牛顿 认为时间空间都不变, 质量 电荷 也不变。 爱因斯坦 说: 除了 电荷量 , 一切都变! 电荷量 , 你到底变不变? 如果你变? 在哪里? 你和 质量 , 有没有互换? 还是彼此永远独立? 请教您, 真正的物理学家: 在哪些先进理论里, 电荷量 随着参照系而 变化 ? 如果 电荷量 这样牛, 俺作为《 电工学 》国家精品课程 教师, 也觉得脸上有光! 说明: 电荷量,旧称电荷。 ——————— 非主流 “ 电荷能量关系 ” 研究 ——————— D.P.Whitmire .Theequivalenceofchargeandenergy.LettereAlNuovoCimento,1973,7(8):305-309. A.Balcytis . Theproblemandthemethododofthetheoryofthegeneralizedchains,inProceedingsoftheXIXLithuanianRepublicScienti]ie-TechnicalCon/erence(Kauns,1969),p.2.(1969年是已知最 早的) 以及 A.Balcytis .Ontheequivalenceofelectricchargeandenergy.LettereAlNuovoCimento,1974,10(18):835-836. 贺诗荣 .电荷-能量联系定律的论证.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35-37. ~1983,二傻 鲍得海 。《惊现神秘手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90do=blogid=12998 相关链接: 《 俺感兴趣的物理学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40566 《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7507 《 类星体quasar周围有静电场吗?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75940
6307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电荷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原理与库仑定律
physics100 2012-10-9 14:36
电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电荷有两种?为什么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为什么符合库仑定律?这些都是物理学的最基本问题。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物质微粒,暂称电质子,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多于其期望值,呈过剩状态,就呈正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少于其期望值,呈缺乏状态,就呈负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等于其期望值,呈饱和状态,就呈中电性。带电物体有向空间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以达到其中性状态的性质。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实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力的大小符合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物质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但不影响方向。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JFD2011filename=XBKJ201127002
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体健康要注意几个平衡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2-8-3 01:52
人体健康要注意几个平衡 人们经常问一些健康问题,经常被健康问题所困扰。在人的一生中,不是今天有病,就是将来有病,没有一个人说他一生都是完全健康的,不是有大毛病,就是有时疾。所以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动态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关键。 那么如何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动态哪?我教你一个办法,就是注意自己的身体的几个平衡。 首先注意自己体内的 “ 酸碱平衡 ” 。人体内酸是以胃酸形势存在的,胃酸是调节身体酸碱平衡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物质。胃酸是人吃的醋和盐化合而成的。所以控制酸碱平衡的主要办法就是调节摄入的 “ 食盐 ” 和 “ 醋 ” 的多少。有的人天生吃盐少,这种人 “ 胫 ” 和 “ 骨 ” 肯定有问题,骨气不足,干活乏力,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男人有此嗜好是不吉祥的。相反,女人盐吃的多,说明她胃酸少,骨气重,力气大,有男人气概,因此有 “ 克夫 ” 之嫌,身体自然不会好。据我的调查,绝大多数 “ 好盐恶醋 ” 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患有 “ 胆结石 ” 一类的疾病。结石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内碳酸钙在碱性环境下凝结而成的,是真正的石头。而人体内酸碱平衡最容易失去的地方就是 “ 胆囊 ” ,所以患胆结石的人很多。而象肾结石、尿道结石等都是酸碱失衡的结果。 我国许多地方的人酸碱是容易失衡的,而当地人是采取了措施来弥补的。例如我的老家 “ 宝鸡千阳 ” ,土壤的 PH 值在 7.1 ~ 7.4 之间,人们在调菜的时候就大量用醋,我们那里的人长的高大,方正。而我的妻子的老家是榆林沙地,经过沙子的无数次过滤,那里的水中的钙质很少,当地人调菜就只放盐,不用醋,他们叫 “ 凉菜 ” 为 “ 咸菜 ” ,基本上我是不敢吃。 当人体内酸碱不平衡了有没有感觉?有的,人的 “ 郁闷 ” 感,烦躁感,时而想哭时而想笑等症状,都是表现。而碱性人最容易发火,肝火旺盛是醋缺乏的表现,缺乏酸的人,经常胃里面反酸水,经常觉得心里酸酸的,这样的人应该及时补充醋酸,喝点醋。酸过多的人性情阴沉,嫉妒心强,经常疲软。 二、注意自己身体的 “ 电荷平衡 ” 。说起来,酸碱平衡也是电荷平衡的一种。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醋酸就是带负电荷,而盐经过体内处理以后就是正电荷,如人体内 Na +、 Ca2 +、 Mg2 +等。人吃的食盐和醋酸在胃中生成盐酸和弱碱。人们知道,人体的 PH 值是弱酸性的,所以适当吃醋有利于人体体液环境的正常。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标准的电系统,它的一切功能都符合电的基本原理,只是因为是生物电,比较金属导体特殊一些。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人的大脑虽然是人体的指挥系统,但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神经是由各个神经末梢的脏器所分泌的物质控制的,各个脏器分泌大脑和神经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带电物质,这些物质构成思考、记忆和日常维系的载体、传导物、补充物,这样大脑和神经才正常运转。而不同的人分泌的和吸收的物质的种类相差不大,但是量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构成了各个人的不同大脑特点和智力、体力、记忆力特点。所以,有意识的调节人体的电荷状态就可以相应的改变人的智力和记忆力状况,改变的方法有三个( 1 )利用食盐和醋酸改变。( 2 )有意识的吃药,药物直接达到病灶部位,在那里发生化学酸碱反应,调节电荷。( 3 )直接使用电击法,实际上电击法在医学上已经广泛使用;我在 2001 年出了车祸,脊柱被严重击伤,住院治疗 20 天,都是用电疗仪治疗的,吃的药并不多,电击的感觉很舒服;癌症患者就是用电疗法治病,但是正常人如果经常使用电疗,则可以去除人体某些部位的多余电荷,尤其是脏器和、神经系统的多余电荷,振奋人的精神,改善人的记忆力,并且预防癌症的发生。( 4 )经常触摸金属器皿,金属可以把人多余的电荷带走。另外,人体在病态下,可能脏器上会带上异常电荷,例如心理上有问题的人,这种人更应该经常注意自己体内的电荷平衡。一般说人的生殖器的分泌液带有不同的电荷,女人体内是酸性环境,当然带负电荷好,而男人的精液基本是弱碱性的,即男人是带正电荷的。男女吸引的原动力许多也是因为人体静电性质不同。特别要注意冬季人体表面的静电和电脑等辐射体对人体的危害,对策就是多洗脸、洗手。 三、注意自己身体的水分平衡。水占人体重的 90 %以上,水分通过几个方面影响人体健康:首先,水是所有可移动人体物质的载体,是溶剂,水的多少会影响血液和体液的粘稠度,影响粘稠度就会影响血液的摩阻系数,进而减小血液流速,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各种溶质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内外的压力(渗透压),影响细胞和器官中物质的多寡,水分的多少会影响物质在血液或者体液内的溶解度,使得有些物质偏多、有些物质偏少,如果不必要的物质在器官和细胞内过多或者过少,都会使得器官发生病变。其次,水本身是可以电解的,水作为一种电解质在人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荷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三,水的热容很大,而导温率很小,是人体保持温度正常的最重要物质。人们都知道,人体内的各种 “ 酶 “ 数量很多,但是酶的温度要求很严格,往往就在某个温度下才能发挥效用,温差不超过 0.3 ~ 0.5 度,超过限度就会失效。所以,实际上老年人体内的酶是不发挥作用的,随着年龄增长,失效的酶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人也就越苍老。但是,水分可以保持人体温度正常,从而使人体各种酶和激素发挥正常作用。所以多喝水、多洗澡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我国干旱地区的人长期不喝水,这样的孩子长不高,原因就是细胞内细胞液过于浓,渗透压小于细胞外,细胞不能正常吸收营养和矿物质。而大人则往往容易发生急性病变。由于水分影响了人体矿物质的吸收,所以干旱区的人多数长的骨头奇型多,很难看,俊男和美女都少。而那些水好的地方往往出俊男和美女。南方水中钙质少,男人都长的矮小,女人气质浓厚。而水为弱碱性水的地方的人,钙质丰富,长的高大。 注意水分平衡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早上起来及时排尿,然后喝一杯温开水,这个要形成一种习惯。人在晚上睡觉至少 8 小时,这段时间人是不进水的,只有通过肺气不断的排水,所以早上起来体液是浓缩的,而且一夜的废液也是最多的,所以,一个排尿、一个喝水必须进行。 四、注意自己的矿物质平衡。人们都讲 “ 美容 “ ,实际上,最好,最简便的美容就是适当控制和调节自己的矿物质的摄入。首先对颧骨大的人来说,她的钙摄入量过大,那么就应该少吃食盐,然后喝 “ 灌装纯净水 ” ,不要喝矿泉水,同时补充铁、硒、硼、锌等微量元素,几年后就有效果。其次,对于低个子的人来说,加大钙的摄入量,经常喝啤酒、喝生水,喝矿物质水,吃钙片,补充铁、硒等元素。就会有效果。茶是弱碱性的,对男人有好处,茶中也有微量元素可以补充,所以我是主张喝茶的,但是那些有疾病的正在吃药治疗的人是不能喝茶的,因为生物碱可以中和药物,尤其是分解后为弱酸性物质的中药。 矿物质缺乏会引起克山病、甲状腺亢进、贫血、低智、软骨病等等疾病,曾经有名地质学家写了本《疾病地理学》,医学家们说的的地方病许多是矿物质缺乏造成的。 五:注意自己的营养平衡。减少三高品种,增加奶、鸡蛋和水果的摄入量。经常注意自己的脾脏的变化,脾脏在中医认为是 “ 后天之本 ” ,现代医学说他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消化液的主要分泌者。脾脏不好表现在:偏食、厌食,饭量忽大忽小,突然增大或者突然变小,或者饭量应该很大(干重体力活)他却很小,饭量应该很小(不活动)他却很大,情绪不稳定,忽而笑、忽而哭、忽而喜、忽而忧、忽而郁闷、忽而冲动。这些症状都说明该人的脾脏有毛病。脾脏好,则骨好,心好,肝好,肾好。脾脏不好则可能影响其它除过肺脏以外的所有器官。而要保护好脾脏,则营养一定要全面。营养中学问很多,有专门的食疗专家,这里不多讲。 你只要注意好了以上五大平衡,那么长期保持健康是问题不大的。
个人分类: 人体学问|6008 次阅读|24 个评论
电荷对电荷的作用
zjzhang 2011-12-15 11:53
静止电荷对静止电荷的作用,用 Coulomb 定律; 运动电荷对静止电荷的作用,须考虑相对论效应; 静止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与后者的运动无关; 运动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须考虑磁力。
个人分类: 数学|2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热度 25 zlyang 2011-4-26 14:36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就是 电子 、 质子 、 中子 里面的 电荷 、 质量 是怎样分布的? 电子、质子、中子里面还有什么 其它基本物理量 ,这些基本物理量是怎样分布的? 电荷 、 质量 之间可以互换吗?还是永远独立的量? 《量子力学》的权威教材、综述文献? 请推荐!谢谢!
25337 次阅读|84 个评论
镜子微博:回答: 电荷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
liwei999 2011-2-20 03:38
回答: 又:电荷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 由 JFF 于 June 24, 2005 01:50:48: 真空二极管是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电镀也是。 电荷在电路中流动速度是个“传送”的课题,而能量的“传递”是“势”的传递。电流是电荷比时间,没有“速度”的问题。 到了技术的现场,就要想这些问题了。如何能镀得好,如何能控制腐蚀速度等等,半导体产业都是这些东西,不理解也得理解。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煮物理】(21):电荷的“买路财”
Penrose 2010-8-31 20:07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对路人来说,要想走某些捷径,往往可能意味着需要损失钱财。对于微观世界的电荷而言,除非是在真空中奔跑,其他情况下在介质中行走都是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就是电荷的买路财电阻。 人们其实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电荷在介质中运动是会受到阻碍的,但一直尚不明确如何描述介质对电荷的阻碍行为以及解释为何受到阻碍。 1826年,德国的欧姆用他发明的仪器证明对于外形固定的导电介质,其两端电势差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成正比,即呈欧姆定律关系:U=IR。现在的中学物理实验也有验证欧姆定律一项,然而这个实验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因为实验用的电压表就是根据欧姆定律原理来设计的,这就成了用欧姆定律来验证欧姆定律,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才怪呢!事实上,在欧姆发表该定律的年代,并没有电阻的概念。幸运的是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电流会产生磁效应,并且德国科学家施威格成功利用该原理制造了电流计电流使得磁针发生偏转,测量偏转的扭力就可以知道电流的大小。欧姆用电流扭力计很好地测量了电流的强度。至于恒定的电压输出则取决于稳定的电源,欧姆放弃了最初使用伏打电堆而采用具有稳定电动势的铋铜温差电偶作为电源。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同种材料导电介质在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就可以得出电流大小和材料的长度成反比而和材料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若定义电阻和材料的长度成正比而和横截面积成反比,就得出电流强度和电阻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由此可以知道,欧姆定律的实质是给出了电阻的定义,进一步若剔除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就可以得出电阻率的定义。正是如此,欧姆测量了不同金属材料在室温下的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证实它们的电导率在相同环境下只与材料有关。欧姆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材料的电阻可以通过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来衡量,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电阻的单位称为欧姆。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为何不同?电荷在材料中运动会受到什么样的阻碍呢?按照现代物理的观点,电阻主要有两大起源:一是在材料中运动的电荷会受到原子热振动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运动能量;二是电荷在运动过程会碰到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而损失能量。按照电阻率从小到大,一般可以把材料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自然界导电性最好的材料是银,而导电性差的材料有玻璃、橡胶、陶瓷、塑料等。从微观角度来看,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别在于其中电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布不同。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电子在独立原子中的能量分布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个个离散的能级。在固体材料内部的原子是按照一定空间规律排列的,原子和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原子核外的电子也将因周边原子的干扰,这样原先的每个离散能级将会在其附近劈裂。固体中原子个数是 10的23次方即阿伏伽德罗常数量级,这样电子的能级就会在附近劈裂成如此量级之多的一系列准连续的能级,从而形成了由原先的一个个离散能级展宽成一条条准连续的能带。电子在能带中的填充情况就决定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电子只允许有在能带上对应的能量,而对于带间的能量是被禁止的,电子能否被电场顺利驱动就取决于电子是否可以顺利跃迁到合适的能带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材料中电子是在不断朝杂乱无章的方向运动的,导电的原因在于外界电场的驱动使得电子在电场方向上存在集体运动。对于导体,在能量填充最高的能带上有大量的电子占据,但又不是满占据,因此在外部电场驱动下,电子集体获得电场方向恒定动量(即相当于附加一个小能量)后仍然可以在该能带找到合适的占据态从而达到导电的目的,该能带称之为导带;对于绝缘体,电子填充的最高能带是满的(称之为价带),而再往上的能带则是空的,能带之间存在很大的能量宽度带隙,电子要集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克服这个能量间隙才能跃迁到上面的空带上,由于这个能量尺度很大,这就大大限制电子跃迁从而导电能力很差。至于半导体则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价带和导带之间的带隙比较小,能量较高的电子可以借助热激发等因素跃迁到导带上去,而在价带上留下一个电性相反的空穴,电子和空穴都可以在相应的能带中找到准连续能量的占据态,从而可以在外界电场驱动下顺利运动,但由于参与导电的电荷数目较少,所以电流和导体相比要小一些也即电阻率要大一些。这就是导电的微观解释。 前面说过,材料的电阻率和原子的热振动材料的温度有关,也和材料内部的杂质和缺陷有关。这是因为电子在和附近原子或者杂质缺陷相互作用时会得到或者损失能量,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它在能带中的占据态,从而对材料的导电行为有所影响。具体来说,金属的电阻率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的,半导体的电阻率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步上升的,绝缘体的电阻率则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迅速增加甚至发散到无穷大,至于杂质和缺陷造成的电阻率则一直以一个附加常数项的形式存在。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的图像来理解诸葛亮的九宫八卦阵。阵中的士兵等效于电子,阵型就是材料中原子排列方式。士兵们要想突破八卦阵冲出去,就必须克服神秘莫测的阵型,而这个阵型是不断变幻的,守方将士的士气越高,阵型变化越快。除此之外,阵中到处存在一个陷阱坑,掉下去也可能导致殒命。对于导体部队,他们拥有大量的将士兵卒,可以很有把握地冲出重围,而掉进陷阱牺牲的个别人根本微不足道,要是天寒地冻情况下守方阵型变化就会变慢,导体部队就更能轻易地突围;对于半导体部队,他们只是残兵弱将,其中还有不少妇女,而且大部分都陷进了坑里,出来战斗的只是少数几个本领高强者,要想冲破防线难度自然就大了很多,要是天气冷了反而对自己不利;对于绝缘体部队,他们则全军都被困在了坑里,这些坑要深的多,有的简直就是万丈深渊,极少武林高手可以飞檐走壁到坑外,但迎接他们的将是另一个无底深坑!如果遇到下雪天,坑中将士就只能等死了 当然,实际材料中的电子运动情况要复杂的多,而其能带结构也非常复杂。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布推断材料里电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布,从而得出能带填充情况。上图即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沈志勋教授研究小组观测的两个固体能带结构(见其网页 http://www.stanford.edu/group/arpes/index.html ),其中实线是理论计算给出的结果。这些能带来自于不同元素的各个原子能级劈裂,图示是它们在动量空间的能量分布形式。许多情况下,各个不同元素的能带会存在相互交叠甚至杂化成新的能带,这样电子的能量状态分布就将更为复杂,材料的导电行为就更加难以预测了。现代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中,认识清楚固体能带的结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结合测量材料中电子和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就可以从微观上去解释材料的电磁性质,为材料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材料的电阻率大小,其实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也就离不开各类电阻材料。金属导体可以用于输电和各类电磁产品;半导体可以用于各类电子器件,是信息时代的基础材料;绝缘体可以用于各种需要防电的场合;而电阻率为零的神奇超导体则可以用于各类输电线和电磁场设备等。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半导体、超导体和新近几年发现的拓扑绝缘体材料。 半导体 。半导体的发现和应用使得人类从电力时代步入到了信息时代。现代人使用的任何一件电器几乎都少不了半导体材料。半导体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能实现电流开关功能,从而判断是与非,即可以实现二进制的逻辑运算。其基本原理在于 PN结,即由带正电的空穴为载流子的P型半导体和以带负电的电子为载流子的N型半导体形成的界面结。两类半导体中间是空间电荷区,存在两端负离子和正离子控制的电场。如果加P到N的正向电压,则空穴和电子都将流向该区并中和对方的离子使得该区范围不断减小直至导通;如果加N到P的方向电压,则空穴和电子朝反方向运动,空间电荷区将不断增大,电流无法通过。这样PN结就可以识别正反向电压,或者通过不同方向电压就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或断,就实现了1和0的两个状态。利用PN结做成的逻辑电路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尽管电子在电路中的运动速率要远小于光速,但是建立电路关联只和电场存在与否相关,电场是以近光速运动的,这就能实现电路中的快速响应也就等效于快速运算,这也是电脑能比人脑快得多的原因。相比现在的计算机CPU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而言,世界上第一个用PN结原理做出的半导体晶体管并不漂亮,而第一个集成电路也非常丑陋,但正是这些创新的想法改变了所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遗憾的是,中国在传统半导体技术上是非常落后的,比如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硅,中国往往只能大规模地出口低纯度的原料,然后买进发达国家提纯后的高纯硅用以器件制备。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在兴起,这些材料有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等。比如氧化锌材料有着神奇的压电效应通过产生形变可以形成电势差。华人学者王中林的研究小组(见其网页 http://www.nanoscience.gatech.edu/zlwang/ )利用氧化锌纳米线的压电效应实现了纳米发电机,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把一些机械摩擦中损耗的能量通过发电机存储起来,甚至可以捕捉生物活体内的机械能如心脏跳动等,为未来纳米机器人的实现提供了广阔想象空间。 超导体 。某些材料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以下时,它的电阻率将为零并且能将磁力线排出体外,这就 是超导体。超导的应用充满诱惑力,因为可以实现完全无阻碍也即无损耗地承载电流,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实际上大部分金属和合金都可以超导,只是它们的超导临界温度很低,一般都小于 30K,这正是超导体应用的瓶颈。1957年,巴丁、库伯和施隶佛用电子-晶格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传统金属的超导微观机理(BCS理论),他们认为在低温环境下,动量相反、自旋相反的电子将会间接通过有序排列的原子晶格局域畸变产生吸引相互作用而配对,配对后的电子可以抵消各自受到的散射从而实现无阻碍集体运动,形成零电阻效应。BCS理论完美解释了传统金属的超导机理,他们三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巴丁已经在此之前因为发明第一个半导体晶体管荣获了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用我们的八卦阵模型来理解BCS理论就是:攻方将士不再是一个个单打独斗,而是互相配合不断吸引阵中敌人的注意力,从而巧妙地绕开阵中障碍冲出重围。用一位漫画家送给李政道先生的画题词来说就是双结生翅成超导,单行苦奔遇阻力。要实现超导大规模应用,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不断提高超导临界温度,使得超导体在较高温度下就可以使用。1986年始发现的铜氧化物超导家族就具有高达160K的临界温度,使得超导应用在较为廉价的液氮温度下就可以实现,让人们对超导应用充满憧憬。可惜这类材料因机械性能不好、可承载电流密度太低等各种因素局限了它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上即所谓正常态下一般都是导体甚至是良导体,而铜氧化物超导体母体是绝缘体,通过掺杂更多的载流子成为导体后才能在临界温度以下进入超导态,因此把超导体划分在导体和绝缘体之外似乎也不甚准确。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超导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不仅如此,人们还不断发现其他类型的超导体,它们的超导机理更为复杂。在这些新超导发现和机理研究领域前沿,也活跃着不少中国和华人科学家,他们正在为实现未来人类的超导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拓扑绝缘体 。拓扑绝缘体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全新量子物质态,它在能带的拓扑序上和传统绝缘体是不同的。在拓扑绝缘体块材内部它是存在带隙的绝缘体,但在材料的表面和边界却是受时间反演不变性保护的稳定金属态。其能带结构表现为存在狄拉克锥,即能带有上下锥形相连的结构,处于锥边缘态的电子自旋会呈现涡旋排列,形成所谓自旋流并在磁场下表现出自旋霍尔效应(见祁晓亮和张守晟在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上的综述文章Topological insulators and superconductors)。拓扑绝缘体是这几年凝聚态物理学兴起的热点领域,其中涉及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同时意味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通过研究拓扑绝缘体中电子自旋的运动方式,我们就可以设法控制和识别电子的自旋。目前半导体器件仅仅是利用了电子的电荷性质,而且越来越小的电路元件使得电子的量子效应越明显,摩尔定律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处理容量,利用电子的另一个性质自旋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而关于自旋在材料中的运动问题可能涉及到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问题,也许可以模拟宇宙中暗能量的产生原理,这为困扰粒子物理学家多年的引力和其他作用力相互统一以及宇宙组成和演变等问题提供了实际的参考案例和实验材料。有幸的是,拓扑绝缘体的概念是由华人科学家祁晓亮和张守晟提出的,而关于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不少中国科学家和华人科学家更是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相信他们的研究会为许多物理学基本问题的深入认识带来更多的机会。 正所谓有阻无阻皆是宝。材料的不同导电性质为以电为主的人类时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应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认识已有材料的电磁性质并探索具有新性质的材料也正是凝聚态物理学家的不断追求目标,人类的世界也一定会因为这些材料而更加美好 !
个人分类: 水煮物理|945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要有强相互作用?
热度 3 llllaa 2010-8-6 23:34
自从知道了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强相互作用学说的出现几乎成为了必然,带有正电的距离如此之近的质子为什么粘在一起而不分崩离析,一定有原因使之克服很大的电斥力,这样就人为制造出来一种作用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一定要有如下的特点: 1、 其作用强度一定要比电作用强很多,否则无法克服电作用。 2、 作用距离一定是短程的,否则这个宇宙中最强的作用将无法抗拒地使整个宇宙缩成一点。 3、 一定要满足渐近自由的性质,否则原子荷将缩为一个点而失去体积。 围绕着这些特点,人们还杜撰出了一种不同于电荷的所谓色荷,它不同于电而有3种颜色,其作用场也更为复杂,而且发展出一套完整学说QCD,很多人感叹真是一系列天才的创造。 我们承认这是一系列杰出的创造,但是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应该归类为数学方法的创新,因它们所描述的东西与现实世界没有多大关系。 现实世界中既不存在什么夸克,也不存在什么三种颜色,也就是说自然界中并没有什么强相互作用。之所以原子核没有分崩离析,是由电荷相互作用的本质所决定的,描述电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是近似的,QED理论描述的也不是真实的电场图象。 之所以产生强相互作用的概念,是因为人们并不了解原子核内部的真实结构,也不了解电荷作用的本质所在,片面地把库仑作用无限推广,没有认识到物理规律数学化的局限性。自然界中存在的电作用和引力作用并不存在什么奇点,电荷作用不需要重整化,宇宙中的黑洞也不存在,这些都是公式任意扩大适用范围的数学推理结果。 附原子核内部结构示意图:
个人分类: 物理|95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偏好能用物理学解释?
yanghualei 2010-6-27 16:45
曾有过这种感觉? 某些人,一见如故 另些人,咋看咋楞不中 一些人,则无所谓 疑问:这种偏好的有无内在的物理学机制 与体内的酸碱度,电荷量抑或其它物理和化学参量有无关 期待博友们解答、、、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代物理学勘误(一)--库仑定律
llllaa 2009-9-1 19:26
写在前面: 本文中之观点均为非主流观点,如果您是学生或者非物理学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读此文以免被误导,如果出于好奇您一定要读,请一定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本文中之观点。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 1、库仑定律 凡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库仑定律,很少听到有人怀疑这个定律,而且从物理意义上推断也很容易接受这个定律。由于电荷的感应效果使得库仑定律的实验精确验证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实验只是初步证明力的大小与距离平方的反比,属于一种太过粗略的原理验证,但是无法验证极小距离的规律,也无法验证引力与斥力是否一致。 实际上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远比库仑定律要复杂,其规律描述如下: 1)不同电荷间的引力与相同电荷间的斥力是不同的,规律是正电荷间的斥力 大于 不同电荷间的引力 大于 负电荷间的斥力,即对于不同的电荷间的力库仑系数是不同的,如果用K + 表示正电荷间的斥力系数,用K 0 表示正负电荷间的引力系数,用K - 表示负电荷间的斥力系数,则K + >K 0 >K - ,但是差别非常小。 2)相同电荷间的斥力在任何距离上都满足库仑定律,但是不同电荷间的引力当距离很小时则不满足库仑定律,例如原子尺度。而电荷引力的奇点也是不存在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库仑定律都是正确的,对于第一条是很容易验证的,只不过很多实验结果被人为地强制从其他方面找原因错过了,因为以上规律在不了解根本原因时,不会轻易让人想通。 而第二条涉及到原子及原子核的作用,这里暂不作细述。 以上都是由电荷作用的本质所决定,当然这里说的本质决不是所谓规范场论所描述的电场本质。
个人分类: 物理|50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