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湖南村寨大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湖南多大火的气候背景
热度 5 fpe 2014-7-7 21:01
说说湖南多大火的气候背景 湖南靖州村寨大火在 2013 年 8 月 5 日发生并不偶然, 4月,湖南凤凰古城发生大火,由于消防通道狭窄无法迅速扑救,一栋古房屋及其内酒吧被彻底烧毁。10月,湖南洪江古商城清代古建筑“曾国藩兵服厂”旁一栋老民居突发大火,11户居民无家可归;12月,洪江古商城建于清末民初的朱志大油号旧址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造成22户67人受灾。相比之下, 3月发生的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和2014年的独克宗大火,还是没有湖南大火来得惨烈。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湖南? 我一直在求证的一个观点,也是我们老祖先发现的气候规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地方文化的源头。上一个气候周期的 1955年是火灾高峰年,其中的重大火灾分布图,清楚显示了湖南火情的高发特征。 图 1. 冷相气候高峰年(1955)和暖相气候高峰年(1988)中国的大型火灾态势图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湖南多火灾(冷相气候湖南第一,暖相气候湖南第二)?关键因素是湖南的暖湿气候,水蒸气保护了众多的木质建筑防范火灾危险。湖南地区在古代是云梦泽,相当于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湿气大,则木材多,所以燃料负荷高。这些高危的建筑燃料,通常是靠着环境湿度对抗火魔。可是气候是不断变化的,一旦发生风干物燥的局面,因为空气湿度大而密集居住的湖南,便是火灾风险的高危地区了。 1756 年(冷相气候高峰年)的陈宏谋在湖南新化的《救火事宜十一条》, 1868 年(暖相气候高峰年)的郭嵩焘在《湘阴县志》中描述的灭火行动,都是反映出当时异常的火灾风险。 1938 年的长沙大火虽然是人工纵火,但是当时的暖相气候有助于火势失控,所以火场伤亡特别多。 图 2. 湖南消防名人陈宏谋和郭嵩焘,陈宏谋似乎是广西人,郭嵩焘是湘阴土著。 这些发生大火的古村寨,无一例外的共同特征是缺乏防火隔离,所以消防车进不来。为什么没有防火间距?因为在高湿的环境中,湿度相当于防火间距,所以这些村寨平时的火灾损失非常小,所以就不会有意识地准备防火间距。一旦火灾发生,损失就非常严重了。 这些发生大火的古村寨,还有一项地形特征是有坡度,依山而建似乎是常态,可是这样建设的房屋,有蔓延的风险,因为火灾蔓延有一个壕沟效应“ Trench Effect ”,对于坡度,由于气流的单向卷吸,所以火势会向着坡度倾斜,增加了火灾蔓延的速度。所以,发生社区大火的重要地形特征是坡度,由于有坡度,供水不利,救火不利,蔓延有利,比如著名的罗马大火和重庆 1949 年的大火,都是典型的地形造成失控的火灾。 对这些村寨大火的分析文章,大多提到当地人使用的明火蒸煮方式,认为这是火灾隐患。其实,这种落后的动火方式,其实也是消防文化的一部分,是有利于防火的地方消防文化。生活在这种方式之下的人们,熟练于点火和灭火的过程,因此遇火不慌,见火不逃,实在是有利于控火结果的。但是,天灾的因素(气候的变化)往往超越人们的反应,所以重大的火灾必然有天气的贡献。 目前,又到了高温少雨的季节,冷相火灾夏季最容易发生,湖南今年是否能够顺利避开火灾高危季节,我们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下,陈宏谋的《救火事宜》提到“ 救火以器具为先”的原则, “ 救火之要 , 拆去火路为先。盖火路一断 , 火势即不延烧 , 以下房屋均可保全 , 免致同为灰烬。其拆 法总 在相视风色火势 , 更贵用力迅速 。”也就是说,当时水源供给不是问题(因此不是冷相气候),而火灾蔓延是主要问题(暖相气候多大风,所以需要拆火道),从陈宏谋采取的灭火对策来看,当时是暖相气候。一般说来,暖相气候更重视“防火”(开辟防火道),不太重视“消火”(没有水源危机)。陈宏谋的决策,反映了当时人对气候的认识和态度,需要火灾动力学常识来体察和鉴别。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7420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