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袭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黄河——“南水北调”的河
热度 8 jiangming800403 2014-7-13 16:55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 19 世纪后期以来,黄河的发育历史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的古地质问题,对河道成因、变迁与形成年龄的认识一直众说纷纭,并且新观点不断涌现。如对河道演变的主要观点有 : 古黄河为永定河上游( PumPelly , 翁 文灏和曹树声,丁骕,张保升),渭河是古黄河故道(丁骕, F G Clapp ,高钧德),由泾入渭(丁骕, Koler G Peterman , 陈萝熊 ) ,但均认为现代黄河为黄河流域各古湖分段淤积、疏干后,相互衔接而成。 黄河发育、形成的历史说明黄河是一条南水北调的河 。随着古地中海闭合和青藏高原的隆起, 200 万年以来,中国西部河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变为东流和东北流。 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河流袭夺,这就是大自然的南水北调 。 一百多万年以前,在今天的黄河和永定河流域存在着共和古湖、银川古湖、河套 - 吉兰泰古湖、三门古湖、大同古湖、怀来古湖等一系列的汇流盆地,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各湖盆逐渐连为一体,并开始深入青藏腹地,逐渐形成古黄河南支和古黄河北支两条古河流。而且根据野外考察和地层分析,中国地质界普遍认为黄河上游干支流曾切割旧巴颜喀拉山 - 秦岭分水岭,实现了对古长江上游的袭夺(虽然,当时现代长江、黄河水系都未形成)。如黄河源区对古雅砻江上游的袭夺、黄河上游干流对若尔盖古大湖(古岷江)的袭夺,以及洮河对古岷江(白龙江支流,不是四川岷江)的袭夺。今天,在黄河、岷江(四川岷江)上游以及渭河一些山区支流里生活着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鱼类,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翻越中国东西大分水岭而分布在南北不同的水系中,因此,上述河流很可能曾存在于一个共同水系中。 古黄河北支是条南水北调的河,她将青藏高原的水向北跳跃了 5 个纬度 ,一直流淌到北纬 40 度附近的亚洲草原地带,孕育了贺兰山、阴山山前的绿洲,并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河套 - 吉兰泰古大湖。河套 - 吉兰泰古大湖是古黄河北支的尾闾,当水量充盈时,湖水出湖盆东侧的分水岭隘口,进入今天的永定河流域,经过大同古湖和怀来古湖,在今天渤海湾入海。 古黄河南支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坡,向东经今天的洮河、渭河流域,尾闾是古三门湖。同河套 - 吉兰泰古大湖、大同古湖、怀来古湖相似,三门古湖也介于内流湖和外流湖之间,湖水可能通过湖盆东部的缺口,进入华北平原,并在平原上漫流。 后来随着黄土高原西部鼠乌山一带新分水流的形成, 黄河南支上游改道北流,在今兰州一带的峡谷与古黄河北支汇流,形成现代黄河的上游干流 ,山陕峡谷是黄河干流最后贯通的一段。山陕峡谷形成后,黄河北支南下汇合黄河南支,最后冲破三门峡,形成现代黄河的雏形。这大约是 10 至 20 万年前的。 现代黄河形成后,末期盛冰期由于降水稀少,可能又重新分裂为孤立的几个流域,但上中游河道基本保持稳定,形成了“几字型”大拐弯的态势。经过了几十万年,河套 - 吉兰泰古湖、银川古湖淤积形成了平坦的河套平原, 黄河之水天上来,青藏高原的雪水滋养着河套平原,从而形成了草原 - 荒漠交错带的一片绿洲 。如果没有黄河上游干流将青藏高原的水向北输送了超过 1000 公里,河套绿洲将不会存在,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四大沙漠将汇合,中华的文明史也可能彻底改观。 黄河是一条神奇的河。 黄河上游是中国北方外流区的最西部,也可以说是西北内流区的开始 。在兰州附近,如果向东偏一点,黄河就将直下关中平原,东出潼关,而远离贺兰山、阴山,如果往西偏一点,就会顺着河西走廊一直流淌下去,也不会形成河套平原。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河套平原使中原与西域、塞外不再遥远。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这里是游牧民族南下的跳板,也是中原王朝远征漠北的起点。 如果没有黄河的“南水北调”,塞外江南的河套绿洲,苍茫的西北大地或许会少了许多大漠驼铃,沙场秋兵 。 自切穿三门峡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摆动多变。郯庐断裂使得山东半岛山地向北移动了上千里。 由于秦岭向东延伸和山东半岛的构造限制,黄河下游河道以北流和东流为主 ,根据地质调查,现代黄河以北,海河平原上大约有三条古河道带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起点均在郑州邙山附近的黄河大冲积扇顶点,入海口分别在今天天津、沧州和德州附近。除现今流路外,根据史书记载,古黄河大体还有山经大河、禹贡大河、汉志大河、北宋故道、元明故道等 5 条。从周定王五年 ( 公元前 602 年 ) 黄河由禹王故道即天津流路改道沧州流路算起,至今有记载的 2 615a 的历史里, 黄河大小决堤徙道共 1600 余次,其中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但主要在渤海入海,即走北道和东道,夺淮、泗经南路入海的时间仅 736 a ,而且 是由于宋代杜充、民国期间出于军事需要, 人为决口引起的 ;其中从杜充掘河堤以淹金兵到 1194 年河决阳武故堤,黄河为南北并流。 在东汉王景治河以前,黄河主要为北流,流经河北平原中部,并汇集太行山东山诸河,在渤海西岸分成数支入海,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东汉王景治河以后的很长时间,黄河主要走东路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入海,形成了古黄河三角洲,故道在今黄河流路北侧。北宋期间,黄河北路、东路均行水,以北路为主。黄河北流时期留下的古河道形成了河北平原上的岗地。古河道岗地也是山前冲积扇扇间洼地外侧的自然堤。今天,白洋淀、文安洼、宁晋泊、巨鹿泽等洼淀湿地都与古河道自然堤封闭了扇间洼地有关。 当然,黄河在经北路、东路入海时期,也曾经在右岸(南岸)决口,在徐淮一带泛滥。考古资料显示:大禹治水时期,黄河可能南泛,导致淮北平原古文化遗址缺失。史书上记载的黄河第一次泛淮,是汉武帝河决于 瓠子 。当然,黄河南岸也一直有支津分流,其中最著名的是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济水存在了很长时间,王景治河时也保留而未做堵塞。济水下游后来演变为大清河(今天的黄河山东段河道),济宁、济南等地名均来自济水。当然济水也是在仍旧在渤海入海。春秋战国以后出于交通和军事目的人们开挖了沟通黄淮的运河,黄河水开始向南注入淮河甚至长江流域,主要的运河有鸿沟、汴渠以及菏渠。 自 1194 年河决阳武故堤,黄河开始较长时期南流,经淮泗入海,到 1855 年铜瓦厢决口改入渤海,共 661 a ;其中前 314 a ,主流以走颍、涡为主,分数支南泄,经淮河到黄海。明正德三年 (1508 年 ) 大河北徙至徐州小浮桥会泗入淮,其上游向南分流的各口门逐渐浅塞,全河大势尽趋徐州,入海口在江苏滨海,即今天的旧黄河口。后来由于淮河下游淤高,排水不畅,形成了洪泽湖,黄河水大部分经淮河由洪泽湖、高邮湖暂转向南,由扬州进入长江,再流入东海。这是 长江流域范围最广阔的时期,大约阴山以南,南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泰山、武夷山以西,面积近 300 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1855 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东北流向渤海,但 1938-1947 年在老河道再次走河 9 a ,河水泛滥于涡河、颖河间,再次改道进入淮河,直至 1947 年,人工重新恢复故道。 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一条“南水北调”的河。 黄河源头约在北纬 33 度,而入海口一般在北纬 35 度以北摆动。 黄河 3/4 的水资源来自北纬 35 度以南的青藏高原和秦岭山地。而耗水区主要集中在北纬 35 度以北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灌区。“黄河百害,为富一套”。黄河下游虽然是千里悬河,但也是自流引水的总干渠 。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109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