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脑开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哈佛大学真的发现了大脑开关吗?
dsm9393 2019-12-28 14:27
哈佛大学真的发现了大脑开关吗? Did harvard really discover the brain switch? 都世民 (Du Shimin) 摘要 :夲文 讨论哈佛一个研究课题的介绍, 他们 认为发现斑马鱼大脑开关,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进行相关讨论 。 关键词:美国哈佛,研究课题,大脑开关,斑马鱼,视觉。 哈佛大学 研究课题介绍 最近 笔者 在领英网看到哈佛大学一个研究课题的相关介绍: “ Helping to uncover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brain states ” Jennifer Li (foreground) and Drew Robson, both Ph.D. '13, are working to uncover the switch that controls brain states. Finding may shed light on changes in motivation, focus, and behavior 。 (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9/12/uncovering-the-switch-that-controls-brain-stat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hu-linkedinuniversity-generalutm_source=linkedin ) 课题介绍要点: 1 ) 研究人员在斑马鱼幼仔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类似电灯开关的机制,它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状态之间 , 转换它们的大脑 —— 一种是高度专注的狩猎状态,另一种是容易分心的探索状态。这可能很复杂,但概念就像电灯开关一样简单。 2 )这项 研究发表在《自然》 (Nature) 杂志上 ,有 详细介绍 。 3 ) 前研究员 Ph.D. Drew Robson) 说 : “ 一旦在生活中大脑必须解决多个目标时 , 大脑就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决定现在谁才是真正的掌控者。此时此刻我应该优先考虑实现哪个目标 ?” 。 4 ) 一种幼体斑马鱼的大脑中有 10 万个神经元,它的边缘系统类似于人类,斑马鱼成为像罗布森这样的大脑研究人员的模型生物 , 它有薄而透明的皮肤,科学家可以用显微镜分析它的神经活动。 5 )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一个追踪显微镜来精确定位在斑马鱼大脑深处的一个含 5 - 羟色胺神经元中枢。这个中枢位于斑马鱼的中缝背部,这是位于大脑底部的一小簇神经元,它的触角延伸到大脑的大部分区域。这些神经元是斑马鱼动机状态的主调节器。 6 ) 研究人员在斑马鱼身上要寻找开关机制 。 他们认为这种信号可以增强某些行为和动作,同时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其他行为。另一位主要作者是该校前研究员 Jennifer Li 博士认为 : “ 当这些细胞发出信号时,大脑中几乎所有其他细胞都在倾听。它们不是一种狭隘地从一个信息渠道转到另一个信息渠道,进行通信的方式。它们发出的信号会传播到整个大脑。 ” 大脑会自然地为此设置一个 计时器 。 7 ) 当斑马鱼的首先要捕猎时,转换机制就会立即启动,这不仅使斑马鱼成为更有动力、更好的捕猎者,大脑会强化与捕猎相关的运动功能的细胞。这种状态大约持续 5 到 8 分钟 。 然后慢慢弱化,就像电池放电一样。 ” 介绍中没有阐明这是什么力量的驱使 , 发生这样的变化 ? 相反 , 当捕猎信号完全释放时,与此有关的技能和欲望被抑制,动物似乎在探索周围的环境和前往更远的距离。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斑马鱼饿了,看到了猎物,通常也不会注意到它。事实上,当它试图在探索状态下捕猎时,鱼可能会失败。 8 ) 研究人员推测,斑马鱼的这种转变,是因为它在 权衡 两种选择:吃和不被吃。这些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在专注的状态 ,能 维持多久 ? 这里的介绍未涉及视觉功能,因为专注状态与视觉有关,也与大脑的神经控制有关,与周围的环境也应该有关系,掌控时间又该由什么因素决定? 9 ) 李说 :“ 动物不会在无限长的时间里都全神贯注,因为这不是动物生存的方式。 ”“ 他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这样才能平衡选择生活中的其他目标。 ” RoLi 实验室的视频 该实验于 2017 年在罗兰研究所 (Rowland Institute) 启动,研究人员在那里领导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并于今年 9 月将实验室迁至德国的马克斯 · 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Cybernetics) 。在长达 50-80 分钟的时间里,显微镜跟踪一个比它们身体大 8 倍的竞技场上的斑马鱼,观察它们游泳和狩猎的过程。研究人员把猎物 ( 草履虫 ) 放在同一个地方,然后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当他们分析神经数据时,他们发现了开关机制的动态和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他们的驾驶问题是这种捕食或被捕食的行为是随机的还是更有组织的。 10 ) 研究结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大脑的不同区域如何倾听并解释来自类似调节中枢的信号。 “ 基于这篇论文的结果,我们认为大脑对目标的选择,此时信号的反应更加活跃,但是大脑中的其他细胞却被相同的信号所抑制。 ”” 罗布森说。 “ 即使传播的是同样的信息,大脑中不同的细胞对信息的理解,似乎也有很大的不同。 ” 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分析这些信息含义 。 如何在进化过程中,保持这种转换机制 ? 在动物王国 ,有 5 - 羟色胺能细胞,从蠕虫到鱼类再到哺乳动物,有证据表明,蠕虫可能有一个简化的大脑状态转换,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则有一个更复杂的大脑状态转换。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全面标记大脑深处的区域,比如更复杂的动物的中缝背,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可以用来识别和研究其他的内部状态的转换。 我的评论 Your study is very interesting, but the brain switch, the author had seen, that is found in the study of epilepsy patients, early reports in the past. You found in zebrafish brain switch, its state is different, the research object is different also, of cours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 is different also. 1) your article says that the attention state of zebrafish is actually a matter of visual sense. Can the eyes of zebrafish move?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visual senses and human beings?People's state of concent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heart. Do zebrafish have a heart? 2) how deep are you talking about deep in the brain?So the network of cells from the sensory cells to the nerve centers of the brain? 3) your paper receives a message from one cell, many cells can receive the signal, in fact, this is a synchronous state, how does it work? 到底有没有大脑开关? 2014-7-11 11:31 ,笔者写了一篇博客, 评科学网文 科学家找到人类的 “灵魂开关”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10818.html ) 这篇文章的作者对 癫痫患者 的 大脑的特殊区域 —— 屏状核 , 进行电脉冲刺激 ,分别对低频和高频进行了试验, 在不损害患者记忆能力的前提下, 发现 低频深度刺激能够减少 92% 癫痫发作。 当他们用高频电脉冲刺激 时 ,吃惊地 发现 “ 大脑开关 ” 。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失去知觉,处于昏迷状态。这意味着患者无法响应外界指令、两眼发直和呼吸减慢,一旦对屏状核的高频刺激停止,这位患者将恢复知觉,同时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却全然不知。 这一段叙述说明什么?昏迷状态的患者不受外界响应,但其心还存在,还起作用。停止高频刺激,患者恢复知觉。其机理根本没有搞清,意识是如何工作的?更说不清。憑这一现象就断言找到灵魂开关,为时尚早。这篇文章 发现的 “ 大脑开关 ” 是 屏状核,不是 大脑深处的区域。两 篇文章都说 发现了 “ 大脑开关 ” ,如果都存在, 大脑会有多少个开关? 专注与 视而不见 2017 年,顾凡及在《科学世界》刊文:“视而不见,疏忽盲和变化盲”。 笔者 在科学网 写了一篇博客:“ 视而不见 与色盲----汉字“色”的科学性 ”。讨论有关问题。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11075.html ) 顾凡及先生的这篇文章对 ” 视而不见 ” 与 “色盲”的机制作了介绍,其结论集中一个字“脑”。这与中国古人和佛学覌点不同,我国传统说法是“心”!不是“脑”。有人和稀泥说心想就是脑想。脑是月字偏旁,是人体一个器官,它有控制功能,但 ” 心 ” 主宰人体。 人们以为自己的 “眼睛”可以看见一切,实际上“肉眼的视界”是非常有限的,既看不到“红外线、紫外线”,也看不到“电磁波和生物场”;既看不到“电视画面的迁流”,也看不到“生前死后的真相”;既看不到“毫米以下的微观尺度”,也看不到“宇宙以外的宏观尺度”,更看不到比最小粒子还小的“微尘”,看不到心灵的深处…… 。 哈佛的研究人员,应该从视觉感官的信息出发,才能得知大脑的信息是从哪里来,他们的介绍就没有这方面内容, 斑马鱼 的视觉能看见 4 种颜色,与人类视觉是不同的,应该对这方面有所研究 。( https://tech.sina.com.cn/d/a/2018-06-26/doc-ihencxtu1673499.shtml ) 其实对大脑的研究已经有多种方法,笔者也曾经做过讨论: “议研究人脑的多模式 --- 探索小宇宙的新趋势”。哈佛研究课题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不无道理,因为他的皮肤是透明的,而且神经元的数量比人类少了很多,因此他的大脑比人类要简单,这并不等于研究他就能够研究清楚。 哈佛的研究课题中提到脑研究主要难题,认为是神经中枢的标记问题,其实远不至于此。 笔者也曾经在科学网做过讨论: “ 脑研究的难题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924303.html   ” 总之, 总感觉到哈佛的研究课题的结论证据不足,虽然发表在《自然》刊物上,给读者的感觉是,如果人的大脑处理某两种状态,就会有一个转换开关,与同电开关一样,这种推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研究大脑不能够离开感官,要想办法得知这些信息是什么?从视觉到大脑的整个的细胞连接网络,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图形,对其信号的变化也要有明确的了解。如今人类对细胞本身的电特性并不太了解,如何操作单个细胞?如果测量细胞的微弱信号,这也是个难题。搞清大脑的工作机理任重而道远!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2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识别科技中的不科学和炒作
热度 1 dsm9393 2014-8-23 16:48
要识别科技中的不科学和炒作 8 月 19 日, 笔者对科学网一篇博文“ 注射细菌治癌症 ”发了一篇博文“ 看了细菌治疗癌症报道所想到的 ”,笔者对近来科技报道频繁出现“细菌”能做很多“好事”提出质疑,这是因为广大民众对细菌没有好感,例如, 1. 吃饭前先洗手,因为 人的一只手掌上就有 100 多万种细菌! 2.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肚脐是一个细菌窝,寄生着大约 1400 种细菌。 3. 还有报道说: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 1000 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 。 4. 人体中栖息着 1000 亿个以上的微生物,其种类多达 400 种,分布在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肤及阴道中。 5. 医院手术室是无菌室 . 6.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也对细菌严加控制。 总之,细菌不是好东西。 再加上笔者最近搜索对细菌新奇报道,似乎有给细菌“正名”、“平反”的意味。相关报道如下: 1. 英刊:西班牙科学家尝试与细菌 “ 对话 ”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欣 , 2014-05-02 11:08:00 . 2. 外媒 : 科学家找到超级细菌软肋 新药物有望面世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敏 , 2014-06-20 14:31:26 . 3. 抗药细菌可能更易在进化中被淘汰 ,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yr , 2014-08-06 15:46:00 , 4. 最新研究称分析人类口腔细菌可知其种族背景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2013-10-28 13:40 . 5. 美媒:研究称细菌可以吞噬海洋中的碳元素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2014-04-15 17:48 . 6. 科学家发现细菌后天免疫系统可修改 DNA 片段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2014-03-05 14:24 . 7. 美国每日科学:肠道细菌能操控人的心情?来源: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敏 , 2014-08-17 10:29:00 . 8. 每日电讯报:新生儿接触细菌有助预防哮喘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陶然 , 2014-05-13 09:07:33 . 9. 孙学军 , 注射细菌治癌症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20558.html , 2014-8-19 09:12 . 10. 加专家承认欲走私危险细菌到中国 , 来源: 科技日报 , 2014 年 08 月 18 日 07:46 这么多有关细菌的正面报道,不令人惊讶和奇怪吗?能这么巧合吗?这段时间又正好是我国政府处置加拿大专家走私危险细菌到我国。这之间有无关联尚不清楚。 8月 20 日,Nature杂志发表文章,对微生物组学提出质疑,文中正告出版部门必须停止夸大科技成果的报道,杂志也必须停止对科技成果的囫囵吞枣。 近日科学网业内专家对此现象己关注,並发表评论。他们提出如下观点: 1. 孙学军 , 警惕夸大肠道菌群研究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21332.html , 2014-8-22 08:02 . . 2. 读 Nature“ 肠道菌群热 ” 评论有感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21566.html , 2014-8-23 00:24 . 1. “ 肠道菌群 ” 就有被过度解读的嫌疑。 2. 肠道菌群及其各种 “ 组学 ” ( omics )犹如为了创新而创新 , 3. “ 一些学者在过度炒作微生物组学或肠道菌群的概念。肠道换菌 ” 可能是误导 . 4. 自助粪便移植的技术指导,一些人冒着不确定性风险在家使用。 “ 粪菌移植 ” 更像是商业炒作 . 5. 肠道菌群根本不值得在医学领域大张旗鼓地开展研究,微生物与慢性炎症之间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关系。 5. 任何活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都不能食用:任何细菌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都会造成感染; 6. 人们可以研究一种象(治蛔虫)那样的肠道杀菌药,净化肠道; 7. 人类不能指望细菌来支配平衡。 8. 媒体记者必须停止任何夸大失实的宣传。 9. 科学家不应该失去客观中立的品质 . 业内专家对防止炒作提出几种判别方法: 1 )实验的分辨率是否足够? 2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3 )产生变化的具体机理 4 )实验反映真实情况的程度? 5 )研究结果是否存在其他解释? 其实上述现象不是个例,再如人体内开关之炒作,科技报道中对科学家发明灵魂开关、意识开关、大脑开关、基因开关等,笔者奇怪的是:至今说不清,也看不见脑神经回路是什么性质的电路、传输通道、网络,却频繁出现开关之说法,到头来也未见到这种科学家用他发明的开关给人治病。 再比如人工电磁材料的炒作,实际上研究者发现了平面微带技术,在某种形状时会出现负介电常数和负折射率,由此出现电磁波贴近物体传播,即电波拐弯形成隐身之说,更有人将其夸 大 ,电磁波可以螺旋式,形成了人造电磁黑洞之说,轰动全球,发明人还自称已经实验证实。 如 今 纳米天线发现等离激元概念,光波在横向很快衰减,沿轴向传输,但传输距离短,也不会螺旋式传输。 总之,科学研究会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发明,科学工作者不能造假,也不能夸大成果进行炒作。对科技论文和科技报道有识别真假和识别炒作的义务,而媒体、网站、期刊、论文管理部门在不涉及保密的前提下,做好公开评议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个人分类: 杂谈|1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索“小宇宙”为何这样难?(3)
dsm9393 2014-7-27 15:13
探索“小宇宙”为何这样难? (3) --- 从佛经看脑开关 都世民 前文笔者从科技报道和电子学角度讨论大脑开关问题。下面从我国传统文化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讨论大脑开关。 如果从佛经《金刚经》和《心经》来讨论这一问题,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称作“六根”或“六入”。而外界也就是人的生存环境中,色、香、声、味、触、法称作“六尘”或“六境”。对“六根”的认识能力称作“六识”。而“六根”、“六尘”、“六识”各有其认识界限,统称作“十八界”。这“六识”合起来统称“神识”,“神识”等于体,而“元识”等于心。“神识”与“心识”是相互对应的。 意识是人的“心”形成的。南怀谨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解释为: 唯识宗、法相宗把这个心分析来讲,变成八个识,叫做八识。八识中的第六识是意识。意识,我们容易懂,就是我们心理思想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意识状态。做梦也是意识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叫做下意识。在唯识学上 , 梦是属于“独影意识”的作用,“独影意识”还有其他很多作用。 佛在《解深密经》上有一首偈子: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在这部经中说到心的夲来,心的第八部分 --- 阿陀那识的作用时,他说,你要研究起来,非常难懂,非常深,非常细密,它像那个瀑布,或者像長江里的流水,看起来千年万年,水始终在流,实际上大的浪头流过去了,就不会回来。未来的浪头又接上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物理世界同我们心理世界是差不多的。 这些解释告诉我们,心是不可得。南怀谨先生用瀑布、长江流水来说明,人的意识、梦,乍看像是固定存在,实际上不是固定存在。如果你想把它分开或留住再现,是无法做到的。 然而,西方科技界近百年一直在研究梦,想留住梦,想再现梦,能实现吗?笔者认为只能是一种幻想。因此脑开关说法不能成立。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索“小宇宙”为何这样难?(1)
dsm9393 2014-7-26 14:59
--- 评 《新科学家》 一文“大 脑开关 ” 都世民 不久前,多家媒体都报道了 《新科学家》近期出版的杂志上 , 发表了华盛顿大学 Mohamad Koubeissi 教授最新发现 , 是对一名大脑 海马 区域受损的癫痫患者 , 进行高频电脉冲刺激获得的 “大脑开关” 。文章中,他们描述了能通过高频电刺激屏状核让这名患者关闭和打开意识。 大脑开关真的找到了吗? 这名女癫痫患者的大脑 是 被植入电极作为寻找癫痫灶的部位,其中一个电极 的 位置恰好在屏状核附近,这个区域过去从来没有进行过电刺激。当他们使用高频电脉冲进行刺激时,这名患者失去了意识,她停止了阅读,并茫然地凝视着前方,对声音和视觉信号失去反应,呼吸也开始变慢,她进入了 “ 无意识 ” 状态。当停止高频电脉冲刺激后,这名患者立刻恢复有意识的状态,但是她对无意识阶段的任何事件都没有记忆。在持续 2 天的观察过程中,这种转换可以 重 复发生,只要高频电脉冲刺激屏状核附近,马上意识丧失 ; 停止刺激,意识立刻恢复。 Koubeissi 认为这一结果 表明 ,屏状核是启动意识的关键部位, 他打了一个比喻,大脑 就好像是一辆汽车,汽车跑动必须 有 许多部件 , 例如汽油、离合器和发动机,要 开动 必须用钥匙,这个屏状核附近的电极就好像是汽车的钥匙。虽然意识的形成需要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区域,但是这里是一个关键点。 几位译者称此关键点为:大脑开关、灵魂开关、意识开关等。这种说法是表明人的意识是可控制的,只需要一把鈅匙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笔者不赞同这一看法。 Koubeissi 负责的研究 小组发现这名患者失去意识时,参与意识形成的大脑前叶和颞叶皮层脑电活动的同步性提高。不同脑区 的 同步活动可能代表不同经验的整合。不能通过停止大脑任何区域的活动 来 区分不同特定信息。 Koubeissi 负责的研究 小组为了确认这一现象确实是意识,而不是影响到大脑的语言和运动中枢。研究小组在进行电刺激前 , 让患者重复单词 house ,或者抓自己的手指。如果电刺激影响到其大脑的运动或语言中枢,她将会立刻停止运动和说话,结果是她停止说话和运动减弱是逐渐发生的,而不是立刻发生。说明运动和语言中枢逐渐停止不是电刺激影响 造成的。 意识是一种人们感知周围环境的存在状态,通常进入睡眠时将缺失 。 意识是如何工作的仍是一个谜团。 这种解释对不对呢? 大脑意识 “ 开关 ” (hidden key) 真的这么容易就发现了吗? 夲文附录给出四篇报道,说的同一件事,中文撰稿人不同,理解有差异,比如开关的中文名词有:灵魂开关、意识开关、大脑开关。当然作为专家孙学军的文章阐述比较清楚。没有拔高原文报道成果的份量。另外报道让读者感到有拔高的成份。 笔者对夲报道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分别提出自己看法: 1. Koubeissi 认为屏状核是意识的关键部位 . 也就是脑开关。 2. 科学家研究意识状态时,会对睡眠和觉醒状态进行比较,或者对昏迷和植物状态或者麻醉状态进行区分 . 怎么区分?该文的说法尚不能很好区分。没有任何脑电信息显示出来。没有提及其它相关检测。 3. 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这名患者在失去意识时仍保持觉醒状态。 这种觉醒状态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该患者心脏是正常的。 4. 采用低频率电刺激屏状核,以确定是否具有唤醒意识丧失的作用。这或者能成为植物状态患者的治疗手段。研究小组负责人 Koubeissi 发现在不损害患者记忆能力的前提下,低频深度刺激能够减少 92% 癫痫发作。他说: “ 这是一项创新临床试验,旨在确定新颖的方法来减少颞叶癫痫症发作。 ” 据悉,颞叶癫痫症是一种难治的医学疾病,患者面临着手术移除颞叶,记忆力减退的危险。 5. 只要通过高频电 脉冲 刺激屏状核附近,让这名患者马上意识丧失 ; 停止高频电脉冲刺激屏状核附近,意识立刻恢复。 如果真是发现大脑开关,研究者应对植物人状态追踪,将植物人唤醒,这才证明大脑开关确实存在。遗憾得很, Koubeissi 负责的研究 小组 没有做这方面工作。 6. 该报道提到 2004 年 , 克里克教授去世前 , 他在一篇论文中提出 假说 ,意识就好像是大脑内的交响乐,但应该有一个乐队指挥,类似于电话交换器 , 将大脑自身的信息和外界传入的信息进行整合,他 认为 大脑深部的屏状核非常适合担任大脑神经网络的整合功能。屏状核属于基底节或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以及屏状核。 该文报道能证明屏状核能整合人脑的全部信息吗?理由不充分。 7.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是从人的感官(色、香、声、味、触、法)或(眼、耳、鼻、舌、身)传入的信息吗?是怎么工作的?这是当今世界性难道之一,该文报道根本没有提及这方面问题。用克拉克的假说想表明屏状核是脑回路和脑网络信息整合中心,显然证据不充分,涉及问题太多。 8. 从一个患者的案例,发现一种现象不能就此推广,应该多做工作,从多角度揭示问题实质。否则就会将科学问题假想化。 有些专家认为: 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意识在何处如何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就能制造出具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了。 这是科技工作者的希望,何时能实现?其路是何等漫长! 意识的本质和怎么产生的问题,一直是 脑科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心理、 哲学和神学领域关注的问题。意识丧失是一种疾病表现,大量证据表明,意识丧失可以在刹那 间 发生。现在你有意识,可能立刻就失去意识。 其因果关系至今仍不清楚。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小宇宙”探索问题。 ( 另文待续 ) 附录一 科学家找到人类的“灵魂开关” 科学家最新研究 发现“大脑开关” ,这是一个 特殊的大脑区域——屏状核,通过刺激该组织有助于恢复昏迷患者的知觉。 腾讯科学讯 据 国外媒体报道 ,目前,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开关装置”,能够帮助昏迷患者恢复意识。 美国科学家穆罕默德-考贝西(Mohamad Koubeissi)教授和同事在研究 癫痫 患者时,意外发现对大脑一个特殊区域进行 电脉冲刺激 ,能够使患者进入重复场景“睡眠状态”。一旦停止对大脑刺激,将使患者 脱离植物人状态 ,同时,患者无法回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 意识是一种人们感知周围环境的存在状态,通常进入睡眠时将缺失, 意识是如何工作的仍是一个谜团。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大脑意识“开关”,这将非常有用,可适用于医学研究领域。该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 《新科学家》杂志 上。 在临床测试中,研究人员使用 低频深度脑刺 激去尝试帮助降低患者癫痫病发作,研究小组负责人考贝西发现低频深度刺激在不损害患者记忆能力的前提下,能够 减少92%癫痫发作 。他说:“这是一项创新临床试验,旨在确定新颖的方法来减少颞叶癫痫症发作。”据悉,颞叶癫痫症是一种难治的医学疾病,患者面临着手术移除颞叶,记忆力减退的危险。 考贝西说:“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结果类似于之前的研究,将对患者群体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当他们至 高频电脉冲刺激 ,吃惊地发现“大脑开关”。 一位54岁患者大脑屏状核(大脑中心下方 一个较薄的神经组织)受到高频刺激时,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失去知觉处于昏迷状态。这意味着她无法响应外界指令、两眼发直和呼吸减慢,一旦对屏状核的高频刺激停止,这位患者将恢复知觉,同时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在接下来的两天,研究人员每次对患者屏状核进行刺激实验,出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同时,研究证实这并非是癫痫症的副作用。考贝西将这种效果比作汽车点火装置,它将启动汽车其它部件。 当患者处于昏迷低意识状态,刺激大脑屏状核将有助于恢复知觉。科学家下一步将在其它患者进行实验,进而确定屏状核对于意识知觉的真实作用。(悠悠/编译) 附录二 美科学家在人脑里找到意识开关 发布时间: 2014-07-11 13:57:48 | 来源: 中国科技网 | 作者: 资讯实习三 | 责任编辑: 海峰 电流脉冲刺激 ,受试者失去意识,出现“断片儿”;刺激停止,立刻恢复意识 这一瞬间你丧失了意识,下一瞬间你又恢复了意识。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 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 。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已经探测了人类大脑的 每一个角落, 用 电流刺激 它甚至将其置于暂时不工作的状态等方式,探索大脑的功能。除了这一次,他们到目前为止从来都没能成功关闭过意识。 在七月初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 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穆罕默德· 可贝斯 和他的同事描述到,他们怎么用刺激“ 屏状核 ”来控制一个女子的意识的。这个女子患有癫痫症,所以课题组用 植入大脑深处的电极 来记录不同大脑区域在癫痫发作时的信号。其中一个 电极紧挨着屏状核 ,而这个区域从来没被刺激过。 纸片那么薄的“屏状核”,可能是大脑中的“ 乐团指挥家 ” 虽然这个实验 只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了 ,但是,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对大脑的研究理论比比皆是,但大多数认为,意识一定是包含了由几个层次的大脑网络共同作用而成,从而让人类将周围的环境统一起来进行感知,而不是从孤立的感官感知世界。 神经学先驱 弗朗西斯·克里克 (他早年的研究确认了DNA的结构)是这一理论流派的拥趸。就在2004年7月去世之前,他正在写一篇论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意识需要一种类似于“乐团指挥家”角色的物质,将 所有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意识联系在一起。 他与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弗·科克一起提出假设认为,这个“乐团指挥家” 需要快速整合信息 ,将穿越不同大脑区域的信息整合起来,并绑定在同一时间到达指定区域。例如,有关 玫瑰花的味道 和 颜色的信息 ,以及花的名字和有关这朵花的记忆,可以共同将你带回那个手捧玫瑰花的记忆。 这两个科学家认为,这种薄薄的像个纸片结构的“ 屏状核”藏在大脑深处,它能完美地承担乐团指挥的工作 。现在看来,克拉克和科克当时在从事一项旷世绝学。 附录三 科学家找到唤醒植物人的方法 时间:2014-07-11 15:48 来源:腾讯科技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人体 “大脑开关” ,有助于昏迷患者恢复知觉。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大脑开关”,这是一个特殊的大脑区域——屏状核,通过刺激该组织有助于恢复昏迷患者的知觉。 目前,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开关装置”,能够帮助昏迷患者恢复意识。 美国科学家穆罕默德- 考贝西 (Mohamad Koubeissi)教授和同事在研究 癫痫患者 时,意外发现对大脑一个特殊区域进行 电脉冲刺激 ,能够使患者进入重复场景“睡眠状态”。一旦停止对大脑刺激,将使患者脱离植物人状态,同时,患者无法回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 意识是一种人们感知周围环境的存在状态,通常进入睡眠时将缺失,意识是如何工作的仍是一个谜团。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大脑意识“开关”,这将非常有用,可适用于医学研究领域。该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 《新科学家》 杂志上。 在临床测试中,研究人员使用 低频深度脑刺激 去尝试帮助降低患者癫痫病发作,研究小组负责人考贝西发现低频深度刺激在不损害患者记忆能力的前提下,能够减少92%癫痫发作。他说:“这是一项创新临床试验,旨在确定新颖的方法来减少颞叶癫痫症发作。”据悉,颞叶癫痫症是一种难治的医学疾病,患者面临着手术移除颞叶,记忆力减退的危险。 考贝西说:“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结果类似于之前的研究,将对患者群体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当他们至 高频电脉冲刺激 ,吃惊地发现“大脑开关”。 一位54岁患者大脑屏状核(大脑中心下方 一个较薄的神经组织)受到高频刺激时,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失去知觉处于昏迷状态。这意味着她无法响应外界指令、两眼发直和呼吸减慢,一旦对屏状核的高频刺激停止,这位患者将恢复知觉,同时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在接下来的两天,研究人员每次对患者屏状核进行刺激实验,出现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同时,研究证实这并非是癫痫症的副作用。考贝西将这种效果比作汽车点火装置,它将启动汽车其它部件。 当患者处于昏迷低意识状态,刺激大脑屏状核将有助于恢复知觉。科学家下一步将在其它患者进行实验,进而确定屏状核对于意识知觉的真实作用。 原文链接:http://tech.qq.com/a/20140710/011810.htm 转载声明:本文来自 环球科学 ( huanqiukexu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录四 科学家发现了意识产生的关键部位 精选 已有 1364 次阅读 2014-7-9 18:00 | 系统分类 : 海外观察 意识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一直是哲学和神学领域关注的问题, 生命科学对意识只有描述,没有公认的说法。意识丧失是一种疾病表 现,大量证据表明,意识丧失可以在刹那家发生。现在你有意识,可能立刻就可失去意识。相对来说,多数假说认为,意识并不是某一具体脑区的功能,而是大脑神经网络的整合功能,这也是我们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致而非孤立体验的基础。 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 克里克教授 就支持这一观点, 2004 年去世前他在一篇论文中提出,意识就好像是大脑内的交响乐,但应该有一个乐队指挥,类似于电话交换器将大脑自身的信息和外界传入的信息进行整合,他提出大脑深部的 屏状核 非常适合担任这项工作。 屏状核属于 基底节或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以及屏状核。 最新研究科学家首次通过 高频电脉冲刺激大脑屏状核区域 ,可以关闭一名患者的意识。虽然只在一个人身上测试成功,但是 暗示克里克教授 10 年前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 。 基底节屏状核确实是意识产生的交汇点或者意识中枢,能将大脑思维、感觉和情绪等神经活动汇集成为意识。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 Christof Koch 也认为,负责意识的部位应该能快速整合来自各个 不同脑区不同时间传入的信 息,例如关于玫瑰的味道、色彩和名字,以及相关记忆信息,能结合成为情人节的一次有意识的经验(这应该是情节记忆?)。屏状核是一个纸样结构的神经核团,被深埋在每侧大脑中心,只位置角度考虑,担任这一角色十分完美。根据最新这一研究, Crick 和 Koch 看法看来是对的。华盛顿大学 Mohamad Koubeissi 教授等上周发表的最新发现是对一名海马区受损的 癫痫患者 进行 电刺激 获得的。文章中,他们描述了能通过电刺激屏状核让这名患者关闭和打开意识。 这名女癫痫患者的大脑被 植入电极 作为寻找癫痫灶的部位,其中 一个电极位置恰好在屏状核附近 ,这个区域过去从来没有进行过电刺激。当他们使用 高频率电脉冲进行通电 时,这名患者失去了意识(刚开始医生会不会怕出事?),她停止了阅读,并茫然地凝视着前方,对声音和视觉信号失去反应,呼吸也开始变慢,她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当电刺激停止后,这名患者立刻恢复有意识状态,但是她对无意识阶段的任何事件都没有记忆。在持续 2 天的观察过程中,这种转换可以反复发生,只要电刺激屏状核,马上意识丧失,停止刺激,意识立刻恢复。 为了确认这一现象确实是意识,而不是影响到大脑的语言和运动中枢。研究小组在 进行电刺激前让患者重复单词 house ,或者抓自己的手指。如果电刺激影响到其大脑的运动或语言中枢,她将会立刻停止运动和说话,结果是她 停止说话和运动减弱是逐渐发生的, 而不是立刻发生。 说明运动和语言中枢不是这一结果的原因 。 Koubeissi 认为这一结果提示, 屏状核是启动意识的关键部位, 就好像是一辆汽车,汽车上许多部件都是汽车跑动的必须装置,例如汽油、离合器和发动机,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用钥匙, 这个屏状核就好像是汽车的钥匙 。虽然意识的形成需要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区域,但是这里是一个关键点。 Koubeissi 小组发现这名患者失去意识时, 参与意识形成的大脑前叶和颞叶皮层脑电活动的同步性提高 。虽然不同脑区同步活动可能代表不同经验的整合。大脑不能通过停止任何区域的活动以区分不同特定信息。 无意识状态的大脑电波类型也见于癫痫患者 , Koubeissi 等计划采用 低频率电刺激屏状核 ,以确定是否具有唤醒意识丧失的作用。这或者能成为植物状态患者的治疗手段。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 Anil Seth 教授是研究意识的专家,他说虽然一个患者的结果来解释意识这种复杂现象十分危险。而且这名女患者的海马已经为治疗癫痫被部分切除,不能代表正常大脑的情况。不过他指出, 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这名患者在失去意识时仍保持觉醒状 态。一般情况下,当科学家研究意识状态时,会对睡眠核觉醒状态进行比较,或者对昏迷和植物状态或者麻醉状态进行区分。许多感染觉醒程度的手段也会同时影响意识状态,所以 Seth 说,虽然只是 1 个病例,但说明的问题十分重要。 Koch 说,克里克教授也许对次发现很高兴。克里克教授在弥留之时似乎产生了幻觉,认为屏状核是意识的关键部位。机器人、胎儿、小猫小狗甚至虫子是否具有意识?这都是没有任何答案的问题。最新这一研究虽然很不错,但这能是关于意识研究的很小部分。希望沿着这个线索,人类能逐渐弄清楚意识的本质,弄清楚意识才能真正理解人类,才能真正弄清楚生命的本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10377.html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1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