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卜算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卜算子

相关日志

卜算子 阳小十周年庆
liuqg 2016-11-1 09:48
题记:10月29日,适逢我女儿的学校杨浦区民办阳浦小学十周年庆,填词一首,以作纪念。 十月秋正浓 千人济一堂 欢歌劲舞庆佳日 阳光下飞翔 十年育才路 园丁献爱忙 阳光教育树新风 麦田共守望 注:庆典活动在同济大学同济会堂举办,“阳光下飞翔”为学校校歌,活动主题是“麦田守望”。
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咏心学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6-7-5 09:48
卜算子.咏心学 张伟 余姚诞赤子, 五岁不言说, 一朝开口话山月, 心学起络索。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功夫, 知行合一致良知, 天地大写吾。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中期大儒,为补正理学,创发了心学,从明天地万物之理的学究,一变而成做好万事的实践者,不用心不行,没有心学不行.心学预示一个新时代.传说阳明先生五岁前不说话,12岁有诗讨论山大还是月亮大的哲学问题,从那时候,心学就有萌芽.诗曰:《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王船山有《相宗络索》一书,专讲法相宗脉络与线索,提到佛教认识论中,心有51种功用,也是心学的一个来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功夫,知行合一致良知.都是阳明先生原话,原意。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282 次阅读|4 个评论
泼墨:(当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youngplant 2015-7-2 09:58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个人分类: 书法|1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正月初四晚游奥森公园
热度 2 jiasf 2015-2-23 03:07
新月挂蓝天,残雪照林苑。林畔湖冰半已消,波泛绿水暖。山影半水湖,船锁湖冰半。水绕小径过虹桥,如在画里见。 为更合格律,初五修改如下: 新月挂蓝天,残雪辉林苑。林畔湖冰半已消,波泛清漪暖。山影半水湖,船锁湖冰半。水绕小径过小桥,如在屏中见。
个人分类: 学诗|3284 次阅读|6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热度 1 youngplant 2014-11-26 16:41
一夜寒风苦,百花不归路。 千里冰雪红艳处,却是一梅树。 春来花千树,无意争风流。 众里寻她千百度,一枝丛中秀。
个人分类: 诗词|18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卜算子——现代人的微信生活
sheep021 2014-5-2 09:30
卜算子 我住木床头,君住 木 床尾; 日日见君不思君,有事发微信。 此信几时休?此情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游戏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热度 3 王震洪 2014-2-3 00:08
卜算子@咏梅 (王震洪,2014年2月2日) 马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梅花似乎也知会这一狂欢的假期,竞相开放,把寒冷当作自己艳丽的陪衬,让大地风景这边独好。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是一种能保持顽强生命力,在寒冷冬天开花,使一片枯黄的萧瑟增添喜气的植物,是 传统文化 中顽强不屈,蓬勃向上,乐善好施高尚人格的象征。 最近,许多诗友在赏梅中过节,在过节中兴致盎然地 地留下了不少咏梅词,很是喜欢这些新作。在庆华等兄的邀请下,在此也和上三 阕,为大家助兴 。第一 阕是古体形式,第二阕是现代形式,第 三 阕是英文,看看能表达出什么不同。 (一) 无意战群芳,浪漫她是主。绣眼含霜偷偷近,多谢风和雨。 似唇随风飞,惹燕凭空妒。染尽田园楼榭间,香艳年年故。 (二) 一点都不在意 百花盛开的时候, 自己不去争宠斗艳; 但是, 最会浪漫 最有生活情调的是 她。 在寒冬中找不到食物 嘴角里还有霜的 绣眼鸟, 想啄食她的花, 偷偷地向她靠近。 谢谢来了一阵风雨, 把花儿吹上了天, 没有成为绣眼鸟的盘中餐。 有如红唇的花瓣 在空中随风飞舞, 惹得临空飞过的 小燕子, 对天女散花般的美景 因自己只是黑色和白色 而羡慕嫉妒恨。 可爱的花儿, 撒在了田园里, 散在溪流河湖边, 留在了亭台楼阁上, 有如给大地上颜色, 香艳无比。 每年到这个季节 都是如此。 (三) Plum blossom Never mind no blossoming together For her beauty, As all flowers blossom But, The most romantic, And the most elegant person With living sentiments is her . A white-eye With the frost particles in its beak, That does not find any food In nippy chilly winter Be anxious to eat her petals . So creep to approach her . Fortunately, It begins with a wind and rain, The petals are blown to the sky . The like-red lip petals , Be dancing with the wind in the sky. They invite swallows that are flying So envious with a jealous hate. Because those swallows Hate their appearances only black and grey That can not build up the scene As the heavenly maids scatter blossoms These lovely petals, Be spread on the fields, Drop down in the streams and lakes. They are also left on the pavilion . Like as the ground is colored . The ground is so flowery. Every year , It is so. (英文斜黑为某种程度的压韵) 下面是各位诗友的大作: 卜算子 • 也来咏梅 ( 王庆礼,2014年元月20日) 雪底万花枯,独有寒梅主。 破蕾迎春傲严霜,不顾西边雨。 娇艳秀鹅黄,二友焉无妒。 醉染枯冬飨寂寥,岁岁播香故。 卜算子 • 岁末咏梅 (蔡庆华.2014年1月20日) 月半雾霾天,陋室踱顽主。 小院朦胧树影稀,长望风和雨。 一夜劲风吹,皓月无须妒。 细数湖中点点星,林下香如故。 卜算子·和卫军英咏腊梅词步韵陆务观(柏舟,2010-01-31) 窗外几枝梅,未得东风主。 历尽冰霜不自悲,笑对风吹雨。 玉骨缀琼英,孤放无人妒。 唯有清芬入梦来,怡我情如故。 卫军英( 今夜初见腊梅归来赋卜算子) 杂树叶扶疏,僻径无人主。 雪晚霜晨露断时,一样沐风雨。 清瘦委屈身,也不教人妒。 偶有幽香馥郁来,始信衔霜故。 卜算子(韩玫2014-01-21) 皎皎落澄天,寂寂深山主。 玉魄冰魂傲雪霜,又领摧花雨。 惯看蕊樱飞,长惧夭桃妒。 醉卧红尘百事空,总为凋零故。 卜算子·岁末幽思并和蔡庆华老师岁末咏梅词(周金元 2014-01-21) 众皆回家,我一人尚在实验室苦思冥想。坐等实验之时,欣赏了一下诸位老师的卜算子词,无聊之时填词一首以表心迹…… 漏室透风凉,独坐思无主。 云淡天高冷日西,惯看黄昏雨。 不是广寒人,不作无端妒。 醉里千觞好入眠,幽梦人如故。 卜算子(庄世宇 2014-1-21 ) 也学着咏一下梅: 冷艳百花魁,寂寞寒冬主。 月下玲珑玉美人,曾记霜和雨。 风恨暗香浮,雪起三分妒。 一世情缘转瞬空,惟有心如故。
个人分类: 作品|3495 次阅读|6 个评论
卜算子•岁末咏梅
热度 15 syseco 2014-1-20 23:29
今天大寒,是新年前最后一个节气。寒冬不冷,却终于盼到了久违的北风,一时荡尽连日雾霾。早有习作卜算子之意,日前收到柏舟兄惠寄之两部大作,品读之下,他和军英兄的唱和隐隐牵出一丝冲动,遂成此曲。 蜡梅不是梅,哈哈。且不管他科学上的定义吧,不是都有一个梅字么,就算是梅又何妨~故此曲亦算是步放翁咏梅韵。 马上新年,杂事甚多,兴许没有太多时间与诸君联络,谨以此戏作小曲,遥祝科网上诸多好友及同仁,新春愉快,诸事胜意! 月半雾霾天,陋室踱顽主。 小院朦胧树影稀,长望风和雨。 一夜劲风吹,皓月无须妒。 细数湖中点点星,林下香如故。 附:卜算子 · 和卫军英咏腊梅词步韵陆务观(柏舟, 2010-01-31 ) 窗外几枝梅,未得东风主。 历尽冰霜不自悲,笑对风吹雨。 玉骨缀琼英,孤放无人妒。 唯有清芬入梦来,怡我情如故。 --------- 附卫军英原玉: 今夜初见腊梅归来赋卜算子。 杂树叶扶疏,僻径无人主。 雪晚霜晨露断时,一样沐风雨。 清瘦委屈身,也不教人妒。 偶有幽香馥郁来,始信衔霜故。 原作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20333-291712.html
9020 次阅读|60 个评论
卜算子 水墨青城
热度 6 yonglie 2013-10-21 09:23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青城萬物深知此理,在爛漫錦繡的秋天依舊是水墨雲天。 雲自太虛生,雨落三清境。不學千山爛漫多,萬樹婆娑影。 水墨淡如空,空谷聞鐘磬。化盡煙波一色秋,人在蒼茫頂。
个人分类: 诗歌|3565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咏梅
alick1 2013-4-1 21:54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个人分类: 轻松一刻|3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元旦 祝朋友们、同学们新年快乐!
热度 13 wangfangnk 2012-12-31 23:20
卜算子 元旦 王芳 飞雪入平湖,云乱空山静。 几度星河夜朦胧,暗了华灯影。 红梅笑寒枝,琼玉披香醒。 万丈霞光旭日新,蓄势千帆竞。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4719 次阅读|29 个评论
读了一些毛泽东的书和诗词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热度 3 xupeiyang 2012-12-25 15:13
因为文革,我们读书少,那时候我们每天要读毛主席的书和语录。现在想起来,也好。读了一些毛泽东的书和诗词也算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大冬天,再读一读毛泽东的《咏梅》,想起了高中时语文楼老师的精彩讲解。我们还算运气,读了四年中学(1967-1971年),当地有名的同文中学里有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我经常怀念我们的中学老师。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品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个人分类: 文革研究|18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卜算子 ● 寒夜思父
Elephantd 2012-8-27 21:19
卜算子 ● 寒夜思父 小时候,家很穷。寒冬腊月,也只能穿着单衣单裤,脚趾常突出鞋底,与冰雪亲吻。父母的穿戴比我的更单薄、更破烂。我发誓要好好读书,成家立业孝敬父母。还没上大学,母亲就去世了;家境宽裕了,父亲与我们生活几年后,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回到了农村。 2010 年 8 月,我刚刚从瑞典回来,妻子就说父亲病重了。在他最后的五十多个昼夜里,虽有我们夫妇的陪伴,父亲特别挂念的却总是大洋彼岸的孙女。 就要赴美探望女儿了,心情复杂。在此重温小词一首,告诉父亲,我会把您的爱意带给您的孙女。 2010 年 11 月 30 日 ,深夜降温,携寒入眠。噩梦惊醒,泪流满面。赋为记。 朔风吹冰厚, 腊原树折梢。 翁至田野未归屋, 墙角儿心焦。 泪流颊面凉, 才觉未拂晓。 人鬼两界难相见, 摸黑把香烧。 2010 年 12 月 1 日 中午 注:滇东罗平的喀斯特山地,最高的叫白腊山,比山麓盆地高出近 800 米 。进入冬季,冰封雪积,寒气逼人。
个人分类: 铭记|3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卜算子
热度 1 pingcn 2012-5-19 10:28
卜算子 春折一枝梅,秋临一江水,春去冬来君不见,年年岁月催。 花似昨日花,水非昔日水。直记今人是故人,料此生终相会。 临江仙 忆昔论坛同灌水,畅谈文字如醉。几片红叶香山来,一笺小词谢,随信向北飞。 数年不做昔日梦,冬夜忽忆谁谁。却邀故人来何如?岭南此时节,游园暖风随。 刚才整理移动硬盘,发现了上面这两首词。 是一位故友写的。 未曾相见的故友。 我们是八、九年前,在论坛里认识的。从未见过,都是文字交流,却成为了朋友。 看到这首词,突然有点想念八、九年前的那个自己,想念那时候的时光。
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卜算子.雾里看花》(和李学宽和柏舟的《雾中寻梅》博文和诗)
热度 4 lixia1962 2012-2-25 15:03
雾里觅梅花, 唯有心无漏。 大地苍茫藏更深, 尘境随心走。 云少露缺月, 寒褪千枝瘦。 忽见红颜又重来, 更显它花陋。 黎夏 2012年2月25日作于香港中文大学开会途中。中文大学位于山上,期间云雾绕山。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李学宽原帖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0705 附: 柏舟的《雾中寻梅》原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333do=blogid=540970 五律·题李学宽《雾中寻梅》帖 江南梅讯早, 巡访太湖滨。 雾重魂初醒, 枝寒色未匀。 临风无媚态, 含露有凝颦。 待到阳春日, 清芬洗客尘。
3333 次阅读|8 个评论
《卜算子.自古英雄孤零来》再和苏轼
lixia1962 2012-2-18 19:05
梦断起床边, 推窗迎明月。 不见花开难释怀, 盼雪飞南岳。 似醒却忧愁, 树动惊山雀。 自古英雄孤零来, 遥响冲天乐。 黎夏 2012年2月18日作于广州家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苏轼原词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和陆俊茜《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热度 2 lixia1962 2012-2-11 16:26
有身也非真,生来不动根。 红尘路上过客多,唯它绿悠悠。 虽是草根生,能化风雨尘。 放眼望去新土处,又送故人走。 黎夏 2012年2月11日作于广州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4420do=blogid=536384 《卜算子——和黎老师小草》 陆俊茜 无身何来腰,风吹自然倒。 身在何处非自愿,落哪就长哪。 出生本草根,何惧风雨尘。 放眼望去有土处,都是俺的家。 黎夏老师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3049do=blogid=536365 《小草》再和苏轼《卜算子》 小草本无身,生来惹风尘。更近路边受尽劫,生来为那般。 狂风岂折腰,只要出处深。半叶春色已招蝶,悠然独自欢。
2915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