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鲁甸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研究帮助确认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5-3-20 15:19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Ms6.5级地震,为2000年以来云南省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区人口密集,房屋抗震能力较差,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地区构造活动剧烈,断层遍布。鲁甸地震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震区附近的大型断裂有北东向的鲁甸-昭通断裂,近南北向的大凉山断裂和北西向的小江断裂等。确定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地震灾害评估、孕震过程研究的基础,也可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关键资料。研究表明,以往强震的余震往往集中分布在主震的断层附近;然而,鲁甸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并非呈现简单的一个条带状,而是显示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个条带,给判断主震的发震断层走向带来了困难,阻碍了该地震成因的深入研究。 构造地震的破裂一般从一个点(起始震中)开始,然后沿着断层面向外扩展直至终止。地震破裂经过时,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错动;根据位错量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地震的质心震中。当质心震中与起始震中不重合时,两点的连线方向就应该是地震破裂的方向。对于大地震,质心震中和起始震中可能有显著区别;对于小地震,可认为二者非常接近。 当选择主震附近较大的余震作为参考地震时,可以先由相对定位法测定主震和参考地震的起始震中的相对位置,再使用波形互相关法测定主震和参考地震的质心震中的相对位置。假设参考地震的起始震中与质心震中非常接近,就能得到主震的质心震中与起始震中的相对位置,继而推断出地震破裂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者将此方法应用于鲁甸地震,选择其中鲁甸地震的6个4级以上余震作为参考事件,测定得到地震破裂方向与震区附近的次级断裂北西向包谷垴-小河断裂的走向一致;破裂由西北向东南延展。该结果与震后野外科学考察所获得的地震烈度分布一致。 鲁甸地震破裂方向性示意(箭头指向)及地震烈度图 对于中等走滑型地震,利用该方法有望快速判断发震断层;然而,对于倾滑型地震,该方法仍需改进。该研究中采用余震作为参考事件,需要在主震之后等待较大余震的发生,限制了该方法的时效性。如能利用震区附近的历史地震作为参考事件,将有助于快速测定破裂方向性,为震后救灾提供基础信息,而这些将是下一步需要开展研究工作。 相关研究论文由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倪四道 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撰写,于近期发表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年第3期,刊物网站可阅读原文: 何骁慧 , 倪四道 , 刘杰 . 2014 年 8 月 3 日云南鲁甸 M6.5 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 .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2015, 45(3): 253-263.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CN/abstract/abstract516924.shtml 了解最新科研进展,请关注《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微信 搜索: scichina1950 或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44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别人的教训?
热度 13 张显峰 2014-8-12 11:04
新华社9日播发了一则没有记者署名的电稿——《海外抗震救灾中的一些教训》。文章开宗明义:“总结教训,是为了少犯错误。”这当然是一句真理了,但只是津津乐道于别人的教训,就好比自己生病在别人身上开刀一样,尽管病症可能相同,但总归是治不了自己的病的。 云南鲁甸地震“头七”已过,是该歇口气想想这次震灾中的遗憾和下一步怎么办了。就像报道的导语里说的:“即使在地震和自然灾害应对经验丰富的日本和美国,依然需要从历次灾害中汲取经验教训。” 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 当然聪明。新华社的这篇报道用意大约也在此吧。但话说回来,每个国家的现实情况不同,碰到的问题也会不同,有的事情在美国、日本成为问题,在中国也许就不是个事儿。比如救援指挥体系,我们的远比这些发达国家“发达”,对他们而言是教训,但我们有的是这方面经验。那么,总结这样的教训其实无益于长进,不过是证明自己有优越感罢了。 最该总结的是自己的教训。刀子划在自己身上,哪里最痛,自己最该知道。震后死伤惨重一直是我们的伤痛,汶川地震以来,一次次血的教训历历在目。除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密集等客观因素外,预警能力和建筑抗震水平不足才是最致命的“痛点”。但在官方的发言中,历来很少谈及这样的教训,云南鲁甸地震,官方对死伤原因破例做了“解释”,但强调客观环境多,反思现实的不足则一句带过。 我们历来是讳言自己的教训的。记得汶川地震后不久,某“国字号”规划院编写了一本300多页的“国内外地震灾区重建案例”,国外部分除经验外总结了很多教训,而国内的只有经验。事实上,在地震救灾、预防方面,中国并不是盛产经验的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我们也有很多不如人家的教训。 这或许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有关。几千年历史演进,我们的教训多的是,但多数时候我们是讳言的,尤其是与己相关的事。大约在一些有资格总结的人的骨子里,认为教训就意味着承认错误和失败,而我们最乐意的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总结历史。所以我们很喜欢“经验”这个词,因为它是正面的、肯定的、积极的,且不伤及被总结者的感情。 然而,当我们习惯了躺在自己的“经验”里抱残守缺,别人的教训,终究也将是自己的教训。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10646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云南鲁甸及其世界其他地区的山体滑塌
热度 14 Majorite 2014-8-9 00:29
云南鲁甸及其世界其他地区的山体滑塌 嵇少丞 云南昭通鲁甸地震造成形成多处山体塌方,其中龙泉村甘家寨的山体崩塌瞬间淹没了半山腰的 32 户人家共 50 多人和当时停在公路上的 20 多辆汽车,被覆盖于十几到几十米深的土石之下,无法有效救援,至今只在浅处找到 10 多具遗体。说什么已经晚了, 哪里本不该住人, 全国还多少农民还住在这样的危岩之下?古人云, 君子不立危岩之下,我们为什么不把老祖宗的话当话? 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在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一处形成巨大的山体滑坡(堰塞体上下游长度应该接近 1000 米),堵塞了牛栏江形成堰塞湖,河段水位上涨。电站的选址本来就不对啊!不地震不知道,一地震吓一跳, 甚至还要了命。 8 月 6 日 14 时水位到 1176 m ,坝顶为 1216 m 。堰塞体坍塌量达到了 1200 多万方,需要开挖导流明槽土方量估计为 10 万方。余震与大幅降雨将会导致山体再次出现滑坡、塌方,中断或破坏堰塞排除施工。 居住在地形起伏的山区,最可怕的地质灾害就是山体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因为其来势凶猛,势不可挡,遇上了就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 而且几乎无法救援。 龙泉村甘家寨的山体崩塌 图片来自陈桂华博士 历史上出现过塌方,或许上次地震时震塌下来的(图片来自陈桂华博士) 红石岩村的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 红石岩村的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导致上游被淹没 无论山体崩塌还是滑坡,其驱动力就是重力,山坡上的部分岩土,本来就出于亚稳态,在地震波的晃动下,借助重力,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断裂面、软泥夹层等)产生整体向下滑移。山体滑坡一旦启动,高速运移的岩土裹挟着气体,产生气垫效应,速度加快。此外,还有岩屑的刮削作用等,所经之途,树木房屋先推倒、后覆埋,被卷进的人畜鲜有幸存。所以,滑坡不免会给当地环境和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按山体材料可分为土质、石质与土石混合质。土质和土石混合质的山体滑坡多发生在暴雨或融雪之后,土壤中的水含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摩擦系数降低,山体失稳,向下滑移。石质山体崩塌多发生在大地震之时或之后,岩石强烈破裂、加之已经存在的薄弱面如中上倾角的层面、面理、节理等,山体失稳。 2008年一个8.0级汶川地震就造成5万多处滑坡(例如, 安县的大光包、青川的东河口、北川的陈家坝等),导致约2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近25%。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以滑动为主,局部会出现滚动与跳跃等运动方式。 普通游客见到下面这张照片的景色,说不定要赞叹一番:多美啊,绿色森林中透出黄红色的土。可是,这个地方若是在暴雨之后,我却不敢久留,会迅速离开,因为露出黄红土的区域是已经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地方,说明这遍山坡处于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1972年6月16-18日,香港暴雨倾盆,18日13:10,香港东九龙秀茂坪一约40米高的逐层碾压风化花岗岩填土边坡迅速下滑淹没了位于坡脚下的居民安置区,造成71人死亡,60人受伤;同日下午9:00,港岛宝珊道上方一陡峭斜坡破坏,推毁了一栋4层楼房和一栋15层综合楼,致使67人丧生。在这次暴雨中,由于 滑坡泥石流 灾害造成的伤亡总数达 250人,成为香港历史上滑坡泥石流灾害最惨痛的一页。 2010年4月底,台湾发生山体滑坡,掩埋高速公路,造成三部汽车中四人死亡。 清除这些滑坡土石费时费钱。 美国盐湖城南 Oquirrh山脉的宾汉峡谷铜矿(Bingham Canyon Mine)的露天铜矿发生的滑坡。该铜矿从1903年开始开采,历经100多年,挖出60亿吨矿石,提炼出大量的铜、金、银和钼。图中所示的是一个巨大的螺旋式矿坑,深1200米,顶部直径4000米。停车场位于矿坑顶端。矿坑中有大型挖掘机,一铲能铲起98吨矿石。最大的卡车可装载320吨。钻机可钻深近20米的爆破洞,每个洞可充填炸药半吨!矿石采集、破碎、熔炼、精炼及尾矿处理等过程都高度自动化。 美国盐湖城南 Oquirrh山脉的宾汉峡谷铜矿(Bingham Canyon Mine)的露天铜矿发生的滑坡 1991年9月23日下午6时许,云南省昭通市盘河乡头寨沟后边的大山在十多天的连绵阴雨后突然 滑坡 ,在几分钟时间内,长 4公里、宽300多米、深20多米的崩滑山体,全村106户绝大多数房屋被埋或冲毁。造成死216人、伤7人、经济损失近百万元的严重灾害。 发生在澳大利亚 Yallourn电站附近的滑坡 加拿大和平河 Cecil 湖路边发生的滑坡 2001年El Salvador的SanSalvador附近发生的一次滑坡,土石流从小镇中心穿过。 美国南加州 Conchita 海岸地区 1995 年 3 月的滑坡 2月18与19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场镇鱼洞村发生一次山体崩塌,约20万立方米岩石从天而降,塌方体阻断山下小河,形成堰塞湖,死5人,其中包括2个儿童。 山体滑坡,那惊心恐怖的一刻,犹如重型炸弹爆炸,尘土遮日 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发生在洋底,地震来无形去无踪,地震地质学家无法调查其踪迹。大陆上许多大地震又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例如,2001年8.1级的东昆仑地震)和沙漠,即使是研究地震的专家学者也难以去到那里,更何况普通游客。 200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交通方便、靠近省会大城市(成都)和众多中等城市(绵阳、都江堰、德阳,彭州等)、旅游发达的龙门山地区,这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陆板内逆冲兼具右旋走滑性质的造山带。5.12大地震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大众可抵达地区留下地表破裂带最长、构造变形现象(同震地表破裂类型、几何结构、破裂宽度、位移分布、地震次生灾害如山体崩塌、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最丰富、最典型、最具特色的一次地震。加之,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地学界争论的焦点地区,是共论的研究高原隆升与地壳构造变形过程的理想之地。 所以,5.12大地震是地质学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它不仅为中国乃至国际地学界研究地震地质和建筑学界研究抗震工程提供了新的教材,而且为普通民众包括中小学生防震抗灾的科学普及提供一个天然的课堂与博物馆。见《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嵇少丞著,科学出版社, 2009 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上图),位于青竹江和红石河交汇地带,5.12汶川地震以前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图a),因位处青川县三乡(红光乡、关庄乡、石坝乡)交界,交通要道,商旅频繁,这里有医院、学校、商店、旅馆、茶馆、饭店、信用社、邮局、文化站,居民有1000人。地震时山沟中的平坝冲天而起,尘烟滚滚,地下断裂带中的岩石碎裂成流,碎裂流中最大的岩石碎块重达好几百吨,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以每秒1-2千米的速度射向对面山坡,山沟两面陡坡上的沙土、树木和岩石哗啦啦填满山沟,并以非常快的速度呼啸着向山沟下游涌流,隆隆巨响中瞬即就掩埋了东河口村和一个电厂,200户房屋和780多人被活埋在浅则20米深则100米的岩土层之下。远处山上干活的农民,被强烈的地震波颠倒在地,田里裂开很多口子,开了又合上,合上又打开。轰的一声恐怖巨响之后,他们立刻被笼罩在从天而降的灰尘中,连近在2米之外的人也看不见,2分钟后等到他们彼此能看见了,发现对方满头满身都是灰尘,再往远处看发现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没有了,垮塌的山体在山谷里又形成一座山,连接青竹江两岸的那座大桥和河谷里的电站也不见了踪影,这时他们开始拼命地沿着崎岖小路向着村庄狂奔,大声哭喊着留在家里亲人的名字。在山上田里干农活的15人成为东河口村的幸存者。67岁的何汉书老人,现在经常坐在那座地震中形成的新山上,点着叶子烟(旱烟),回忆着东河口地震前的样子,想像着儿子和他的家应该埋在什么地方,脸上透着悲怆。描述见《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嵇少丞著, 科学出版社) 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 安县茶坪乡肖家桥堰塞湖 北川县陈家坝乡堰塞湖群 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 都江堰市虹口枷担湾-窑子沟-关门山堰塞湖 绵竹市绵远河堰塞湖群 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典型的滑坡(群)有: 映秀镇及其周围滑坡群,位于鱼子溪沟口的北川-映秀断层通过处,规模很大,地表山体和植被皆遭到严重破坏。 紫坪铺库区左岸滑坡群,位于寿江河口与紫坪铺大坝之间,平行地震断层走向。 都江堰市虹口镇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滑坡,龙门山中央断裂从此通过,滑坡体掩盖数家农宅,并使公路拱起。 彭州市龙门山镇以北区域,去龙门山和九峰山的道路严重损毁,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把沟底彻底掩埋。 彭州市谢家店子滑坡,位于北川-映秀断层带,规模很大,掩埋了十几户人家,据当地老乡反映,地震时巨石是从地下翻起来的。 绵竹市清平乡,大规模的山体滑坡使清平乡政府所在的两侧山体接近合二为一,损失极为惨重。 安县睢水镇滑坡群,规模大,位于前山断层带上。 北川县曲山镇山体滑坡,将老城部分掩埋,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北川县陈家坝镇后山滑坡,将半个镇子全部掩埋。 平武县南坝镇,山体滑坡比较普遍。 青川县马公乡和红光乡东河口村两个滑坡群,规模巨大,形成堰塞湖。 2008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典型的山体崩塌群有: 汶川县漩口镇何家山蔡家杠村的牛眠沟和莲花芯,宏观震中形成的干碎石流。 都江堰市虹口乡九甸坪崩塌群,位于飞来峰形成的峡谷地段,处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上,山体崩塌规模很大。 彭州市回龙沟崩塌群。 彭州市银厂沟大龙潭和小龙潭崩塌群,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对大、小龙潭景点造成毁灭性破坏。 江油市窦团山崩塌群,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上,窦团山的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绵竹市清平乡堰塞湖 彭州市银厂沟谢家店子堰塞湖 青川县红光乡堰塞湖 什邡市石亭江堰塞湖群 汶川县三江镇堰塞湖 汶川县漩口镇何家山蔡家杠村堰塞湖(规模不大) 汶川县银杏乡堰塞湖群 汶川县映秀镇堰塞湖,位于映秀镇上游数千米。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5233 次阅读|19 个评论
云南鲁甸地震:红石岩堰塞湖,让它这样吧
热度 14 cgh 2014-8-8 14:52
云南鲁甸地震:红石岩堰塞湖,让它这样吧 鲁甸地震的救灾,按理说应该接近尾声了。但是,让人揪心的是,死亡人数还在跳跃式增加,红石岩附近的牛栏江堰塞湖被认为是悬着的定时炸弹。这两方面都是由于震区巨大的崩塌和滑坡造成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堰塞湖才是最好的? 一、红石岩堰塞体的基本状态 红石岩堰塞体造成牛栏江堵塞形成堰塞湖,据 报道 ,截至8月5日18时,堰塞湖的入湖水量为每秒197立方米,下泄流量每秒80立方米,湖内水量约4960万立方米,并仍以每小时0.16米的速度上涨,在水位达到1216米时,堰塞湖总库容将达到2.6亿立方米。水位上涨速度在头两天保持在4-5m/天,8月6日14时水位到1176m,坝顶为1216m。 目前处置方案 是:“开槽引流、降低水位、排除险情”,将在堰塞体顶部开挖底宽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在道路抢通,施工设备和人员进场后,预计需要5天工期。 另据报道 ,堰塞体坍塌量达到了1200多万方,开挖导流明槽土方量估计为10万方。 综合云南省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的灾后影像、震前google影像、开挖方量等数据估计,堰塞体上下游长度应该接近1000米。 震前影像显示,这次形成堰塞体的位置的南侧是一个巨大的老滑坡体,这次有新的崩塌,主体崩塌来源是北侧。 目前的施工条件不容乐观,炸药是人扛过去的,大型机械还被连续的崩塌堵在路上。有理由怀疑,副总参谋长5天完成任务的军令状能否实现。 二、有没有必要拔除堰塞体? 这主要取决于堰塞体的稳固性和堰塞湖的淹没损失。 首先来看稳定性。下图是中国地质资料馆公开发布的20万地质图,堰塞体位于图上显示的弯子西侧,崩塌的是二叠系的玄武岩和泥盆系的白云岩,从照片看,岩层倾向北西西,似乎不是顺岩层滑坡。 前面已经讲到,堰塞体上下游长将近1000米,宽应该也在近百米。这样的坝体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呢。 而堰塞体下游河道是一个近90度的大拐弯,接下来又是两个近直角拐弯。从某种角度讲,这种河道在溃坝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再来看堰塞湖淹没损失。下图是堰塞体上游的影像图和地形图。这些陡峭的地方,时刻会带来崩塌和滑坡危险,更不用说大地震之后形成了大量的松散土。难道灾后重建还要把这些受苦受难的农民还放在这里吗?为什么不可以考虑重新安置? 三、防震减灾与规划 防震重要,减灾才是目的。鲁甸地震中,滑坡、崩塌的灾害损失值得仔细评估。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让那些不适合人居的地方,还给大自然。让红石岩堰塞湖成为一个天然的湖泊,水深可以达到40-50米。也许附近更适合成为一处地震景观,而不是人们谋生的灾难地。也许,在自然的造化下,这个湖泊会淤满,会形成新的河谷…… 据我所知,在震区及西侧的凉山州,是彝族的聚集地。彝族人似乎习惯于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这似乎已经与这个时代不相匹配了,他们需要跟上社会主义步伐,享受小康生活,分享社会红利吧。 所以,红石岩堰塞湖让它在地震中形成,在流水中演化,不失为一个选择。
个人分类: 地震|13576 次阅读|30 个评论
6.5级以下的地震预警作用不明显
Majorite 2014-8-6 21:41
今天中国科技网头条 http://www.wokeji.com/ 《6.5级以下的地震预警作用不明显》, 引用俺博文的观点, 希望更多的人不要过分迷信地震预报与临震预警,丢下幻想,踏踏实实做好建筑的抗震设防,把自家的房子建牢固些, 这才是正道。 6.5级以下的地震预警作用不明显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2014年08月06日 00:53 针对“昆明、昭通、丽江、宜宾等地26所学校提前6—37秒收到地震预警警报”,专家称——6.5级以下的地震预警作用不明显 科技日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刘莉 王婷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嵇少丞5日在他的博客上称,6.5级以下地震,预警的作用并不明显。他是针对网上“昆明、昭通、丽江、宜宾等地的26所学校提前6—37秒收到预警警报”的报道发表观点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刘超在果壳网上撰文指出,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少当地的损失。 地震预警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 嵇少丞分析,这次鲁甸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千米,取地壳平均波速每秒6.00千米,岩石的泊松比0.25,即横波速度为每秒4.24千米。从震源出发,纵波需要5.385秒、横波需要7.487秒才能到达距离震中30千米的某乡镇,纵横波之间的走时差为2.102秒。一般来说,待到人们收到预警信息,地震发生已经过了4—8秒了。因为中国不像日本那样地震仪密布(2010年时日本就有4235个永久性地震仪,日本的国土比中国小多了)。嵇少丞认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说的“提前6—37秒为周边学校预警”,这“周边”系指距离震中约65—245千米的很大范围。对于一个6.5级地震,走滑断层的地表破裂带长度也就10千米左右,烈度大于等于7级(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房子墙体出现破坏与开裂)的地带亦就是20—25千米的范围,对于这个极震区内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论与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让居民收到预警。而居住在距离震中65千米到245千米很大范围内的人们没有必要紧迫逃生,却接收到了预警,只能是虚惊一场。况且,地震预警在目前条件下误报概率相当高,因为太强调“快速响应”,一快就不可避免出现错误。 “总之,对于6.5级以下地震,预警的作用并不明显。”嵇少丞说。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全面推进国家地震预警体系建设,相继启动了地震预警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地震预警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以及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立项申请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市县地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利用低价传感器网络在部分地区建设了地震预警试验观测系统,并初步开展了地震预警试验工作。 由于预警技术本身存在预警盲区等技术局限性,以及信息的误报和漏报等风险,且可供紧急处置的时间极短,中国地震局对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及系统的建立比较重视,但对系统运行和信息发布很慎重,目前集中在多层次稳健推动地震预警技术研究、系统试验、系统建设及相关法规及标准建设。 点击下载: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www.wokeji.com 原文链接: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408/t20140806_783764.shtml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地震预警
热度 23 Majorite 2014-8-5 08:13
【 内 容 提要:离震中太近( 50-60 千米, 即地震预警盲区, 全部 遇难者几乎都住在这个区内), 在地震波到 来 之前 尚 未收到 预 警;离 同震破裂太 远 了( 100 千米)无需收到地震 预 警,因 为 地震烈度 达 不到破坏程度, 地震 预 警 反而 会 干 扰 居民正常的工作 与 生活。地震 预 警 系 统对 6.5 级 以下的中等地震,用 处 不大,但 对 汶川地震那 样 的特大地震,效果 会 特 别显 著 】 谈谈地震预警 嵇 少 丞 据《中 国青 年 报 》新 闻报 道,云南省 鲁 甸 8月3日的6.5 级 地震(用 国际 通用的地震能量 级标 定, 鲁 甸地震的震 级应为 6.1 级 ) “被成功 预 警, 提前 6-37秒 为 周 边学 校 预 警 ”。成都高新 减 灾 研 究所向《中 国青 年 报 》 记 者介 绍 , “云南昭通 鲁 甸 6.5 级 地震,被一套名 为 ICL的地震 预 警系 统 成功 预 警。 该 系 统 按照 预 估烈度大于 3.0度的原 则 , 触发 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 丽 江、四川宜 宾 、四川凉山等地的 26所 学 校的警 报 ”。 对 不了解地震 预 警( EarthquakeEarly Warning,在日 语 中叫 紧 急地震速 报 )系 统 原理的人 来说 , 上述 报 道振 奋 人心,但是 对 于相 关专 家 来说 , 还 有深究的空 间 。 应 搜狐 编辑 的邀 请 , 请 允 许 我 谈 点自己的看法 。 地震 预 警原理示意 图 既 然在目前甚至今后相 当长 的一段 时间内 ,地震是无法准确 预报 的,世界各 国 科 学 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地震机制、提高地震 预 警能力的科 学实验研 究。胡 锦涛总书记 在 2008年6月23日中 国 科 学 院和工程院院士大 会 上 级 就曾 号 召中 国 科 学 家, “ 对 于地震灾害要提高 监视 和 预 警的能力,加强 对 地震孕育、 发 生、 发 展和机理的 研 究 ”。目前世界各 国 的地震 预 警系 统 都是利用 电 磁波和地震波的走 时 差,力 争 提前几秒到几十秒 预报 地震波到 达 震中周 围 各地的 时间 ,希望利用 这个 短短的 时间 差能 让 大多 数 人安全地走出房屋, 以最大程度保 护 生命 。另外, 这样紧 急地震速 报还 可以 让 火 车 司机 将 火 车减 速, 工人 将 工 厂 的 生 产线 停下, 核 电 站 停止 发电 、 外科 医 生 暂 停手 术 等。 在岩石介 质 中,地震 产 生的 纵 波的 传 播速度大于 横 波的 传 播速度, 纵横 波速度之比 总 是大于 1.414(根 号 2)。 对 于常 见 的 许 多地 壳 岩石, 纵横 波速度之比 为 1.732(根 号 3)。 纵横 波速度之比的具体 数值 取 决 于岩石的泊松比,泊松比越大, 纵横 波速度之比愈大。由 于 横 波的振幅比 纵 波的振幅大得多, 许 多建筑物都是在 横 波 扫来 之 时 摧毁的,所以,了解 横 波的到 达当 地 时间 尤 为 重要 。 地震 发 生 时 , 首先破裂的那点(震源,即震中在地面的投影点) 发 出的 纵 波首先到 达 震中,若震中的地面正好有一台地震 仪 , 它 就 会记录 首波( 纵 波)到 达 的最短的 时间 。在中 国绝 大多 数 的情 况 下, 地震 仪 基本都不在震中,而是距离震中几十公里的地方, 纵 波需要一定的 传 播 时间 才能到 达 地震 仪 ,使其到 达时间 被地震 仪记录 下 来 。 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震中在映秀 镇 ,那里正好有四川省地震局的一 个 地震台, 但是 该 地震台 并没 有上 传数 据,原因是四川地震局地震台的房子不抗震,采用的 砖 混 结构 , 房子倒了 砸 坏了地震 仪 , 连 地震局都 没 有想到 龙门 山中强震 真会来 ,否 则怎么 也要 给 地震 仪 做 个钢罩 子保 护 一下 。 俗 话说 ,打 铁还 需自身硬。四川地震局映秀地震台, 在汶川地震中不堪一 击 , 砸 坏了地震 仪 , 丢 失了 宝贵 的 数 据 。 利用震中附近至少 两 台或 两 台以上地震 仪记录 到的走 时数 据,地震 预 警系 统 中心 计 算机迅速 计 算出震 级 、特 别 是震中(最好是震源)的位置, 然后根据 经验 公式 计 算出 纵横 波到 达 各地的 时间 ,把相 关 信息自 动发 送到 电 台 网 、 电视 台 网与 手机 网络 , 真 正 做到全套系 统 的 “高度集成、 实时监 控、 飞 速 响应 ”。例如, 这 次 鲁 甸地震的震源深度是 12km, 取地 壳 平均波速 6.00 km/s, 岩石的泊松比0.25, 即 横 波速度 为 4.24 km/s。 从 震源出 发 , 纵 波需要 5.385秒、 横 波需要 7.487 秒才能到 达 距离震中 30千米的某 乡镇 , 纵横 波之 间 的走 时 差 为 2.102秒。一般 来说 ,待到人 们 收到 预 警信息, 地震 发 生已 经过 了 4-8秒了, 因 为 中 国 不像日本那 样 地震 仪 密布( 2010年 时 日本就有 4235 个 永久性地震 仪 , 日本的 国 土比中 国 小多了)。成都高新 减 灾 研 究所所 说 的 “提前6-37秒 为 周 边学 校 预 警 ”,那 么这 “周 边 ”系指距离震中 约 65-245千米的很大范 围 。 对 于一 个 6.1 级 地震,走滑 断层 的地表破裂 带长 度也就 10千米左右,烈度大于等于7 级 (大多 数 人 惊 逃 户 外, 骑 自行 车 的人有感 觉 ,房子 墙 体出 现 破坏 与开 裂)的地 带 亦 就是 20-25千米的范 围 , 对 于 这个极 震 区内 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 论与 技 术 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 来 之前 让 人民收到 预 警。 而居住在距离震中 65千米到245 千米很大范 围内 的人 们没 有 必要 紧 迫逃生,却接收到了 预 警,只能是 虚惊 一 场 ,要是外科 医 生收到地震 预 警,停下正在 进 行的 手 术 , 导 致病人死亡, 这责 任 谁来负 ? 况 且 ,地震 预 警在目前 条 件下 误报概 率 还 相 当 高 ,因 为 太强 调 “快速 响应 ”, 一快就不可避免出 现错误 。 总 之 , 对 于 6.5 级 以下地震, 预 警的作用 并 不明 显 ,因 为 地震 预 警的 震中正宗盲 区 范 围对 等于地震 烈度 7度及其以上高破坏 区规 范 。此外, 预 警也无需 发给预 估烈度小于 5.0的地方,因 为 那些地 区 的居民 绝 无生命危 险 , 见 下表 。 地震烈度划分 烈度 影响 1(I) 度 无感觉。只有 仪器 能观察到。 2(II) 度 在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少部分人有感觉。 3(III) 度 大部分室内的人感觉到震动,很多人意识不到是地震。 4(IV) 度 连室外的人也感觉到震动;家中较小的饰物开始摇晃,但不造成破坏。 5(V) 度 几乎所有人都有感觉;睡者惊醒,牲畜不宁,摆钟停摆,不稳定的物件可能倾翻。 6(VI) 度 很多人慌张逃跑,走路摇晃;玻璃破碎,书籍或摆设从书架掉下,家具移动或翻倒,破坏轻微。 7(VII) 度 站立困难。家具损坏。 未加固,建筑材料差的 建筑物 出现裂缝,甚至毁坏。开车中的人可以察觉。 8(VIII) 度 烟囱、纪念碑、塔、墙倒塌,重型家具移动。 未周密考虑抵抗外力的建筑物遭受某种损坏,部分严重损毁。水平方向抗力弱的建筑物倒塌。破坏力强。 9(IX) 度 人民普遍恐慌。 未周密考虑抵抗外力类建筑物随时倒塌。 建筑物可能脱离地基。 10(X) 度 一些木造建筑物毁坏,大多数建筑物连同 地基 毁坏。 铁路轨道 轻微弯曲。 11(XI) 度 只有少数建筑物尚未倒塌。 铁路轨道 明显弯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有很多裂缝、大规模滑坡、山崩,地表断裂。 12(XII) 度 所有建筑物遭受毁灭性破坏,动植物普遍灭绝。 天崩地裂,视线扭曲,地貌完全改观。 地壳 呈波浪状剧烈抖动,甚至形成大峡谷,物体被抛入空中。 日本 没 有地震局,地震 预测与预 警由 气 象 厅 管 相反, 对 于汶川那 样 8.0 级 地震,地震 预 警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 因 为 震 级 大, 能量 释 放多, 波及范 围 广。打 个 比方,地震像撕布,波源是沿着 发 震破裂 带边 走 边 撕。 断 裂 带 越 长 ,撕的 时间 越 长 ,地震持 续时间 越 长 ,震 级 越高。有人 误 以 为 一次地震只要一 个极 震 区 ,假 说 地震的能量 从 一 个 点向外 释 放, 极 震 区 的几何中心就是地震的宏 观 震中。所以,汶川地震 刚过 , 有人把地震烈度的分布 画 成一系列的同心 圆 ,以 为 越向外地震烈度 越低, 这个错误认识 客 观 上影 响当 地 决 策者 对 灾 区总 体的 认识 。例如, 5.12大地震后救援的大部 队 在 开 始 时 均往映秀集 积 ,救灾物 资 和大型工具也都 运 往映秀附近,而 对 北川、 青 川、乃至甘 肃 文 县 的地震灾情 严 重估 计 不足,一定程度上影 响 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和效果。事 实 上,汶川地震的等烈度呈 长椭圆 形, 长轴 平行于 龙门 山 断 裂,特 别 是 龙门 山中央 断 裂 贯 穿的城 镇 和村庄才是 极 震 区 —— 真 正的重灾 区 ,一 条长 近 270千米的窄 带 ,那里的房屋倒塌 70%~80%以上。地震 断 裂 带从 西南的映秀走向 东 北的 青 川花了近 80秒才完成其撕裂 过 程,这80秒龙门山断裂带恶狠狠地 撕裂 连续不断地 发出恐怖的吼声——地震波。 若有地震 预 警系 统 ,四川省 北川、 青 川 与 甘 肃 文 县 等 极 震 区 的居民完全可以在地震到 来 之前有足 够 的 时间 走出 楼 房, 免遭掩埋 废 墟之灾 。 影 响 地震 预 警的具体效果的因素除了上述的震 级与 距离之外, 还 有几 个 方面 : ( 1) 震源深度,正如康熙皇帝67 岁 那一年(即 1721年)所 说 : “深 则 震 动虽 微,而所及者广; 浅则 震 动虽 大,而所及者近。广者千里而 遥 ,近者百十里而止。由太平洋板 块 在日本海 沟 向西深俯冲形成的深源 (300千米)地震在中 国仅 分布在吉林省 珲 春-汪 清 一 带 , 这 些深源地震 对 地面工程建筑破坏性不大, 所以,无需 预 警。在中 国 大 陆内 部 发 生的地震基本上都 属 于 浅 源地震( 60-70km), 绝 大多 数 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 15-25 公里。 ( 2) 地震破坏程度 与 地 壳 -地幔的 热结构 有很大 关 系,地 壳 -地幔越 热 或含水量多(例如, 滇 西),地震波越是衰 减 得 厉 害,地震波的振幅在短距离 内 衰 减 很多 ,地震波速也 随 之 减 小 。加拿大地盾、 华 北地台 与杨 子地台 内 ,地 壳 -地幔的地 热 梯度低,有利于地震 传 播 。 ( 3) 受 矿 物晶格 优选 定向及其裂隙 优选 定向的影 响 ,地震波在地 壳 岩石中有可能是各向 异 性的, 在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目前的 预 警系 统 假 说 岩石介 质 是各向同性的 。 ( 4) 地震的破坏程度 与 地形地貌有 关 。地 势 起伏大、山坡陡峭的山 区 (例如,川西南、云南),地震必然 会 造成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地 质 灾害,加重震害的估算 。 ( 5) 地震的破坏程度 与 地下地 质结构 特 别 是地下水位有 关 。若城 镇 建在松散沉 积 物包括古河道、古湖泊相的沉 积 物、流沙土以及人工回 填 土之上,加之地下水 位高,沙土液化 势 必造成房屋 倾 斜、破坏、倒塌。 这类 松散沉 积 物空隙度大, 内 含 饱 和水,具 触变 性。在 静态 情 况 下,水 饱 和的沉 积 物 尚 具有一定的 稳 定性,但在 动态 情 况 下,例如地震波晃 动 下, 这种 水 饱 和的松散沉 积 物瞬刻失去 稳 定性,呈 现 出液 态 的物理性 质 ,即 发 生沙土液化,使得坐落其上的建筑物在流沙中不均 匀 下沉,造成建筑物 倾 倒而 彻 底摧毁。 这 就是建筑 学 上所 说 的 场 地效 应 和地基失效。曲山 镇 就是坐落在松散沉 积 物之上的北川 县县 城, 这 也是北川 县 城遭到毁 灭 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无 数 事 实证 明,直接建在 坚 固基岩上的房屋更耐震。唐山地震中唯一 仅 存的 两 座 古 庙 ,就是因建在 坚 固基岩上而得以大 难 不毁。另外,一些房屋坐落在河岸 边 ,地震振 动 使地基 连 同房屋 倾 倒或 坠 落河底。所以,灾后重建中住房 选 址一定要 远 离河岸和不 稳 定的 边 坡。 这 方面, 国 外也有不少 经验教训 。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海岸 连续发 生 8.1 级 和 7.6 级两 次强烈地震,造成西部太平洋沿岸 4 个 州和离震中 约 400千米的首都墨西哥城近万幢高 层楼 房倒塌,近 40,000人死亡。墨西哥城的老城和商 业区 的主要 办 公 楼 和 宾馆 全部倒塌。震后 调查 表明,墨西哥城建造在古湖泊相沉 积 之上,地面震 动导 致地基失效而建筑物倒塌。 1989年10月17日美 国 加州洛 玛 普里艾塔 发 生 7.1 级 地震,由于震 区 的建筑物 总 体抗震能力 较 好,建筑物破坏 并 不 严 重,但是,在靠近 旧 金山 湾 附近,由于多是人工回 填 土,建筑物多遭破坏,包括多座高速公路立交 桥 坍塌。 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吉拉特邦 发 生 7.9 级 强烈地震, 导 致 16,480人死亡, 约 15万人受 伤 。 这 次地震几乎摧毁了 该 邦首府 库 奇 镇 所有的建筑物,因 库 奇 镇 正好建筑在印度河的古河道上 。 ( 6) 地震的破坏程度 与当 地建筑 质 量有 关 , 与 其 搞 地震 预 警 ,不如 搞 抗震 设 防 、提高建筑 质 量 。同 样 是一次 7 级 左右的地震,在美 国 、日本等 国 家,一般只 会 死几 个 到几十人,因 为 他 们 把抗震 设 防落 实 到 实际 行 动 中,做到建筑 设计 有人 审 ,建筑材料有保 证 ,施工 质 量有核 查 , 绝 大多 数 建筑甚至毫 发 无 损 ;而在 经济 落后、人口稠密的 发 展中 国 家或 虽 然 经济发达 但是腐 败 豆腐渣工程普遍的 国 家,甚至 会导 致几百甚至几千人、上万人死亡。由此可 见 ,同一 个 震 级 的地震 发 生在不同的 国 家其破坏程度却非常不一 样 ,在那些不重 视 建筑抗震 质 量 与 腐 败 豆腐渣工程的 国 家或地 区 ,地震的破坏程度永 远 最高。自 20世 纪 至今,中 国 占全球因地震死亡 总 人 数 的 60%以上。同一 时 段,全球共 发 生造成 20万人以上死亡的大地震 两 次,不幸的是 这两 次地震都 发 生在中 国 :一次是 1920年宁夏海原8.5 级 特大地震,造成 23.5万人死亡,另一次是1976年的河北唐山7.8 级 地震,造成 24.4万人死亡。2008年的汶川8.0 级 特大地震又造成近 9万人死亡。中 国 的 领 土面 积 ( 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 陆 地 总 面 积 ( 15 亿 平方公里)的 6.7%;中 国 的 领 土上 发 生的地震 约 占全球 陆 地地震的 33%, 为 什 么 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 数 却占全球地震死亡人 数 的近 60%?另外,中 国 地震灾害造成的 伤 亡人 数 占各 种 自然灾害 伤 亡人 数 的近 60%。造成 这样状况 的主要 原因是, 长 期以 来 人 们对 建筑物抗震 设 防缺少 应 有的重 视 和 应该 改善的有力措施 。 结论:离震中远的地方无需预警,离震中近的地方预警时间太短,抗震防震不能仅依靠预警与临震预报, 都不如把房子盖结实最管用, 房子坚强牢固抗震,地震来了,居民就会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6391 次阅读|32 个评论
书斜断裂系:川滇地震的作案凶手
热度 11 Majorite 2014-8-4 22:17
书斜断裂系:川滇地震的作案凶手 鲁甸地震灾民 (美联社) 昨天星期天,为了给读者图示和为书斜断裂构造(Bookshelf faulting structure),随手从书架上取了几本书,用手机照了像放进博客, 无意中泄漏了平时爱看什么书的“秘密”。 今天上班了, 让博士生邵同宾给我画了一张图: 上图中, 1. 莲峰断裂; 2. 龙树断裂; 3. 昭通断裂; 4. 石门断裂; 5. 会泽-彝良断裂; 6. 寻甸-来宾断裂。 8.3鲁甸地震是一条与北东向 昭通-鲁甸右旋走滑断层呈共轭分布的 北西向延伸的左旋走滑的断层(名叫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造成的,该断裂是大型左旋走滑走廊——小江断裂系中数条次级断裂的其中一条。 小江断裂系—— 左旋走滑走廊的西边界断裂是小江断裂、东边界是峨眉山-盐津断裂,走向都是近南北向。在上述的走廊中,从北到南有6条北东-南西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 ,依次为莲峰断裂、龙树断裂、昭通断裂、 石门断裂、 会泽-彝良断裂、 寻甸-来宾断裂 。 这些次级右旋走滑断裂把南北走廊内部的地壳切割成几个断块,每一个断块在外围左旋剪切作用下绕垂直轴发生逆时针旋转, 每一百万年旋转2-3°。需要说明的是, 小江断裂的成熟度比峨眉山-盐津断裂高得多。还有就是, 书斜断裂系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尺度上,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或几个小地块集合体内部都有尺度不等的书斜构造,南北向或WNW-ESE向断裂与北东-南西向断裂同时或先后相隔活动,使得据余震确定发震断裂产状变得模糊不清,例如这次鲁甸地震的主震发生在NW-SE向的断裂上, 余震级主 要出现在 NW-SE向的断裂上, 但在NE-SW向断裂上也有分布,说明次级书斜断裂构造同时活动。 小江断裂系如同书斜构造, 书架上原先立着的一排书,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每本书像多米诺牌一样倒下去,一本压一本,书与书之间发生的却是右旋走滑。剪切走廊内部断层的剪切旋向与走廊外部截然相反, 这样现象在地质上很常见。 参考文献下载: 1990Nature.E-TibetRt-LaterShear.pdf 1990JGR.JacksonM.TransversRang.pdf 1994GSAB.MGipson.W-TransRanges.pdf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064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云南鲁甸地震背景
热度 5 cgh 2014-8-4 02:04
云南鲁甸地震背景 据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08月0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距离鲁甸县城约25公里,距巧家县城约40公里,距昭通市约50公里,距昆明市约240公里。震中3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为2500 米。 一、发震构造 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提供的发震构造 分析,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可能是北东走向的昭通-鲁甸断裂。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为北西-南东走向,最小主应力为北东-南西走向。 与主要构造边界大断裂(如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等)不一样的是,昭通断裂似乎小一个级别,不会发生几百上千年一次的8级大地震,但是却以更高的频率发生6级左右中强地震。 二、地震危险背景(据闻学泽研究员论文) 据闻学泽研究员等2013年在地球物理学报上对 昭通断裂的地震危险背景 研究成果,川滇交界东段的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是一条地震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活动构造带.近十年来,该构造带及其附近发生的中?强地震明显增多,计有2003年云南鲁甸Ms5.0 和5.1 级地震 、 2004 年鲁甸Ms5.6 级地震 、 2006 年云南盐津两次Ms5.1 级地震 、 以及 2012 年云南彝良Ms5.7和5.6级地震. 活动构造野外调查、配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析等工作,已发现昭通、莲峰断裂带晚第四纪逆冲-右旋走滑错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反映出该断裂带地质上新活动的方式与现代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断层错动方式基本一致。 1) 川滇交界东段的NE 向昭通 、 莲峰断裂带属于川滇块体—华南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 , 也是活动与变形的大凉山次级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之间的边界带;其由2 个平行 、 分隔的大型逆冲-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组成 ; 从活动构造性质及其规模上显示具有发生强震/大地震的能力. (2) 沿昭通断裂带存在地震空区,空区内无强震/大地震破裂的时间至少有1700多年. (3) 横跨昭通 、 莲峰断裂带的 GPS 形变图像与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之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GPS形变图像很相似,反映两断裂带已不同程度闭锁;其中,昭通断裂带具有更高的闭锁与应变积累程度. (4) 昭通断裂带的鲁甸附近以及莲峰断裂带的南段,分别存在异常低b值或高应力区.其中,鲁甸附近的低b值区很可能与鲁甸—彝良之间的小震空白区一道,共同指示一个高应力的闭锁断裂段——鲁甸—彝良段,其潜在地震最大强度的估值为矩震级Mw7.4. 因此,昭通断裂带存在中-长期强震/大地震危险背景,莲峰断裂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近十年来,昭通断裂带鲁甸—彝良段已在长期小震平静和闭锁的背景上发生了2003 、 2004 年和2012年等多次中-强震事件,应进一步关注该断裂段以及整个昭通断裂带的中-长期强震危险性. 川滇交界东段及其邻近地区的活动断裂、现代地震与震源机制解 横跨昭通、莲峰断裂带的震源深度分布及构造解释剖面 川滇交界东段及其邻区活动断裂与强震大地震破裂区展布图 三、地震震源机制参数解读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USGS等相关研究机构利用监测资料进行的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结果略有差异。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郭志的结果 : 节面解: 节面名称 走向(°) 倾向(°) 滑动角(°) 节面 1 160 80 -20 节面 2 254 70 -16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超等结果 : 节面解: 节面名称 走向(°) 倾向(°) 滑动角(°) 节面 1 74 84 117 节面 2 165 87 6 USGS的结果 : 节面解: 节面名称 走向(°) 倾向(°) 滑动角(°) 节面 1 162 86 6 节面 2 72 84 176 根据前述构造背景可以判断,本次地震的破裂面走向 北东-南西,倾角非常大,以右旋走滑为主。 四、地貌与次生灾害背景 震区属于云贵高原西北部,地势高差大。毫无疑问,滑坡、崩塌将是震区主要的直接损失来源,现有的新闻图片背景已有显示。和2013年芦山地震类似,通往鲁甸县城等灾区的公路多在峡谷内,应该存在大量的崩塌和滑坡阻断。吸取芦山地震教训,合理规划救灾交通非常重要。 2010年的卫星影像 至于地震预警,成都高新技术研究所总是第一时间展示成功。但是请考虑,六度烈度区内有没有预警?预警提前时间是多少?其它都是闲扯瞎忽悠! 如果把地震比作自然界的腐败问题,抗震设防就像是反腐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地震预报在现阶段相当于算命看贪相,倒查倒是能发现很多线索;而打老虎则是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造英雄的绝佳机会!
个人分类: 地震|973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小江断裂系作案,云南发生地震
热度 34 Majorite 2014-8-3 21:42
 云南鲁甸8.3地震解析 嵇少丞 刚起床, Ta告诉我云南地震了,6.5级, 早饭顾不上吃,上网了。 8 月 3 日 16 时 30 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 北纬 27.245 度,东经 103.427 度 ) 发生 6.5 级地震 ( 美国 USGS 报 6.1 级 ) ,震源深度 10-12 公里。 8.3鲁甸地震是一条与北东向 昭通-鲁甸右旋走滑断层呈共轭分布的 北西向延伸的左旋走滑的断层(名叫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造成的,该断裂是大型左旋走滑走廊——小江断裂系中数条次级断裂的其中一条。 小江断裂系—— 左旋走滑走廊的西边界断裂是小江断裂、东边界是峨眉山-盐津断裂,走向都是近南北向。在上述的走廊中,从北到南有6条北东-南西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 ,依次为莲峰断裂、龙树断裂、昭通断裂、 石门断裂、 会泽-彝良断裂、 寻甸-来宾断裂 。 这些次级右旋走滑断裂把南北走廊内部的地壳切割成几个断块,每一个断块在外围左旋剪切作用下绕垂直轴发生逆时针旋转, 每一百万年旋转2-3°。需要说明的是, 小江断裂的成熟度比峨眉山-盐津断裂高得多。还有就是, 书斜断裂系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尺度上,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或几个小地块集合体内部都有尺度不等的书斜构造,南北向或WNW-ESE向断裂与北东-南西向断裂同时或先后相隔活动,使得据余震确定发震断裂产状变得模糊不清,例如这次鲁甸地震的主震发生在NW-SE向的断裂上, 余震级主 要出现在 NW-SE向的断裂上, 但在NE-SW向断裂上也有分布,说明次级书斜断裂构造同时活动。 不搞地质的人有时不免会搞不清断裂系与其中具体某个断裂的关系,例如小江断裂系(滑动走廊)与小江断裂就不是同一个意思。 小江断裂系如同书斜构造, 书架上原先立着的一排书,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每本书像多米诺牌一样倒下去,一本压一本,书与书之间发生的却是右旋走滑。 造成8月3日鲁甸地震的应力场为: 最大主应力( 297 , 01 ), 中间主应力( 197, 83 ),最小主应力( 027, 07 )。 小江断裂系如同书斜构造, 书架上原先立着的一排书,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每本书像多米诺牌一样倒下去,一本压一本,书与书之间发生的却是右旋走滑 。 由于震源浅 , 地表振动强烈 , 加之灾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和松散的粉砂、粘土等易破易碎易滑等不良影响地层,扩大震害(例如,此次地震在乐红乡红石岩地区岩土崩塌使得在牛栏江上形成堰塞湖 ); 更重要的是当地建筑没有太多的抗震设防,该地震已经造成 398 人死亡(其中:鲁甸县 319 人、巧家县 66 人、昭阳区 1 人、会泽县 12 人)、 3 人失踪(巧家县 3 人)、 1801 人受伤, 22.97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55 万户 7.98 万间房屋倒塌, 3.92 万户 12.40 万间严重损坏, 15.12 万户 46.61 万间一般损坏, 灾区交通、电力、通讯全面中断。估计,随着救援工作进行,发现死亡人数还会增加。目前,正是云南盛夏,天气炎热,会给救援与废墟下被困者的生命坚持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鲁甸县桃源乡境内相隔不到3 km的地方于 2003年11月15日与26日先后两次发生5级左右地震, 皆造成人员伤亡。 2012 年 9 月 7 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发生的双震( 5 . 7 级与 5 . 6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右旋走滑的西鱼河断裂及昭通断裂, 它们也是 宽阔的、离散的、左旋走滑的小江断裂带内最东侧的一条分支断裂,紧靠着东边的杨子地块。 断层类型分类: 5 种主要类型断层(逆断层、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逆断层、走滑正断层)的三维模式图。纯走滑断裂就是发生平移,而不要造成地壳的增厚或减薄。 下面我对小江断裂做点介绍: 小江断裂系简介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于约 4500 万年前。碰撞之后,流变学强度较小的亚洲大陆挤压缩短了近 1500-2000 千米 ,形成了厚度近乎是正常大陆地壳 (35-40 千米 ) 两倍的青藏高原增厚地壳 (60-70 千米 ) 。当青藏高原隆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 山峰 7-8 千米高 ) 后就再也不能继续上升了,原因是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深部地壳在其上覆岩石的重力载荷下已作韧性流动 , 青藏高原下面深部地壳的物质在差应力作用下不得不向东 ( 太平洋方向 ) 侧向运动,离开青藏高原的腹地向高原的边缘涌进 , 以便在印度板块前进的道路上腾出空间 , 从而使青藏高原随时间推移不断向北、向东北、向东和东南扩展。青藏高原深部地壳高温塑性物质推拥着高原周边的地块向压力低的地方侧向逃逸。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内部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的性质也从原先的挤压推覆转变成侧向走滑。最早被挤出的是印支地块 ( 中国滇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 ) ,挤出开始于大约 3200 万年之前。印支地块原先和西藏的冈底斯地块连为一体,呈近东西向延伸,横在印度板块向北前进的道路上。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运移,整个印支地块像一个抽屉一样一边往外抽,一边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最终到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位置。由于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遭受了强烈变形,压扁伸长,印支地块和冈底斯地体被拉得越来越细,一旦拉断最终将形成大陆规模的布丁构造 。 印支地块的东界是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它在距今 3200-1000 万年之间作左旋走滑剪切运动。距今约 1000 万年之后,红河断裂带又转变成右旋走滑剪切,这条断裂带在西北边和金沙江断裂带相接,经洱源向南,凤仪 - 弥渡 - 南涧 - 戛沙 - 元江 - 红河 - 河口,然后进入越南境内,最后潜入南海。红河断裂带呈北西向,距今 600-500 万年前由于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遭受变形而呈弧形,元江之北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呈北北西向,而元江之南呈北西向。现今红河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达每年 7-8 毫米( mm/a )。脆性的红河断裂带分成两段: (1) 北段,从洱源到南涧,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破坏性地震,例如,从北到南分别是 1893 年洱源 6.5 级地震, 1901 年邓川东南 6.25 级地震, 1925 年大理 7.0 级地震, 1652 年弥渡 7.0 级地震, 1925 年南涧 6.25 级地震, 1993 年丽江 7.3 级地震, 1996 年 2 月 3 日的丽江 7.0 级大地震。 (2) 南段,即南涧以南的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右旋滑移速率 3-4 mm/a 。历史上好像没有 6 级以上的地震, 连 4-5 级地震都相对较少,是因为这段断裂蠕滑 ( 无震滑动 ) 还是近 2000 年来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这个问题有必要研究清楚。 从距今 500-600 万年之前开始,随着羌塘地块加快向南东逃逸的步伐,鲜水河 - 小江断裂带开始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系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 10 mm/s。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三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特别是近南北向的主断裂与北东-北东东向的次级断裂交界处,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例如,1500年1月4日宜良7.5级地震, 1571年 9月9日通海6.3级地震,1588年6月18日曲江7.75级地震,1713年寻甸6.76级地震,1725年万寿山6.75级地震,1733年东川7.75级大地震,1763年12月30日江川6.5级地震, 1789年6月7日华宁西北7.0级地震,1799年石屏宝秀7.0级地震,1833年9月6日嵩明8.0级大地震,1887年12月16日石屏7.0级地震,1909年5月11日华宁6.5级地震,1966年2月5日东川6.5级地震,1970年1月4日通海7.7级地震, 1974 年的大关 7.1 级地震 。 1500年以前小江断裂上也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例如,1377年 (明洪武十年) 江川地震,明星弯子沟一个村在地震陷落入湖中 (云南省江川县志) 。历史上俞元古城可能在北魏至唐代之间一次大地震中沉入抚仙湖。 历史上对 1833年9月6日 (清道光十三年) 云南嵩明州杨林8级地震有较详细的记载。“计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嵩明等州县计倒瓦草房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余间,压死六千七百余人”。“嵩明城垣倾圮过半,城乡十余座寺庙,阁亭崩颓、倒塌,五孔永剂桥摇平,锁水桥塌损,民居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庙宇、民房几全倒尽,压毙人民,地裂复合,夹死人牛。回辉村、本作村房屋除一户未倒外,余全部倒塌。罗邦村、董官营地陷成塘,地裂缝宽二至三尺,长十余丈。狗街北蛇山上南北向地裂,长约半里,东升西降,高差约三尺。鱼枝本村旁山上裂开二大缝,牛陷没,人被抛掷,城乡死伤极多”。“宜良庙宇、民房、学宫、书院皆倒塌、城内房屋倒塌十分之七,城外更重。凤鸣村三元宫片瓦不存,一木不立,压死人,地裂复合。马头山靠河一侧土崖震崩,堵塞河水,河道改流。汤池地裂宽一尺,震后水竭。城乡伤毙居民无算”。“昆明、寻甸、河阳、呈贡等三十州县亦遭破坏”。 地震前气象变化异常,先是“黄沙日塞,昏晓不能辨”,如此连续三天。又是“降淫雨九日,雨色黑”。将震时白天昏暗,屋内都点上蜡烛,过了一阵又重新明亮,地震就发生了。主震发生后,余震频繁,影响较广,持续时间 3年有余。1834年夏于元江,同年9月17日于澄江和路南,1835年6月于元江、新平又相继发生地震,均属嵩明地震余震,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 1833年云南嵩明8.0大地震发生在小江断裂西支。同震地表破裂带北起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沧溪,向南经甸沙、清水海、嵩明陆良山、南冲、上下李子箐、火头村、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的阳宗丫口附近,全长130 千米,原先呈雁行排列的6条断裂在地震中得以贯通,6条断裂之间5个阶区处于局部拉张,地震中断陷,5个阶区分别对应于5个拉分盆地 (湖泊或槽地) :清水海 (湖泊) 、上游水库 (湖泊) 、南冲杨林 (槽地)、前所 (槽地) 和阳宗海 (湖泊) 。同震断裂总体走向北东5-15, 倾角陡,倾向有的地方是北西西,有的地方又是南东东。同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滑移量达12 米。 小江断裂向北进入四川境内转向西北,成为文献上所说的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71,东经96.629)发生的6.9级地震也是这条断裂作案。在那里,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是松潘-甘孜 (巴颜喀拉) 地块与羌塘地块的分界线,该断裂带自 青海省的玉树 向东南延伸,经四川省的甘孜、炉霍、道孚、康定、磨西,过了石棉之后转为近南北走向,并分成两支:东支叫普雄河断裂;西支叫安宁河-则木河断裂,途经西昌、普格和会理。普雄河断裂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在云南境内称之为小江断裂,小江断裂向南延伸,最后在云南省元江附近与红河断裂相交(见下图)。 总体来说,玉树-甘孜-鲜水河-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晚新生代总走滑位移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玉树-甘孜段为78-100 千米, 炉霍-康定段有60 千米, 安宁河-则木河段13-15 千米,整个小江断裂带上有30 千米。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现今左旋走滑速率为10-13 毫米/年。历史记载的玉树-甘孜段断裂上发生的地震有: 1738 年 12 月 23 日青海玉树及其西北 6.5 级地震、 1896 年 3 月四川石渠县洛须-青海玉树间 7.0 级地震、 1979 年 3 月 29 日青海玉树南东 6.2 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上就曾发生过至少13次7级或大于7级的强震 ,例如,1923年3月24日四川炉霍-道孚7.25级地震,炉霍全县的官署民房全部倾陷,死3000余人。道孚县死亡总数超过1500人,其中,孔色、麻孜两乡人民屋宇粮食牲畜荡然无存,压毙500余人。1955年4月14日康定折多塘7.5级地震,地震裂缝密集成带,总长约30千米。山崖垮塌严重,飞沙走石,埋没公路,河水上涨。1981年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6.9级地震,地震引起地裂缝、鼓包、滑坡、崩塌以及喷砂冒水。鲜水河断裂带上其他段历史上都发生过强震,惟独青海玉树和四川石棉地区没有强震记载, 仅1989年5月5.3地震和2008年6月18日的4.7级地震。唐汉军等 (1995) 曾在石棉县新民乡花岗岩(强岩)中发现出现在16,000-17,000年前一次强烈古地震的遗迹,说明鲜水河断裂在石棉地区目前呈闭锁状态,有发生大震的危险。 令人深思的是,同样是一次6级的地震,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一般不会死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稠密、土地紧张、建筑缺少抗震质量的中国山区,一般会导致几百人死亡。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抗震设防,把抗震设防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建筑设计有人审,建筑材料有保证,施工质量有核查, 严格把关建筑选址,彻底避开不稳定的危岩危坡居住,这样不仅地震时房屋不会坍塌,山上滚下的石头也不至于伤害生命与房屋。 大量的地震事例表明,设防不设防,效果大不一样。地震非中国仅有。全世界20%以上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日本。在一次又一次与地震的较量中,日本人不断强化了建筑的安全标准,建筑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越来越少,死亡人数越来越少。由于日本人对自已的建筑有信心,所以地震真的来时也就比较镇静。为什么在我国每一次中等地震都要以人员伤亡为代价?我们国家那些生活在断裂活动带上的人们要把建筑的抗震设防当回事。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在1999年7月“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计划”的总结大会上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把灾后救援的观念转变为灾前预防,因为灾前预防不仅比灾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此话所表达的意思不就是4100多年前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 “平时若灾时,灾时若平时”吗?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什么会丢掉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前这种只重视救灾而不重视防灾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就好比在父母在世时不给吃好、穿好、治病,却狠心地推给“孤老院”,待到他们死了再猛哭,给外人看子女是多么孝敬,还常用“老人心胸宽广”以自我安慰,其实愚蠢之极。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1490 次阅读|3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