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造福人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技研发的终极目的是造福人类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2-2 21:50
科技研发的终极目的是造福人类 蒋继平 2018年12月2日 纵观人类的科技发展史, 科技研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 促进人类的文明进程。虽然科技研发困难重重,失败的几率远高于成功, 而且几乎每个科技新产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但是,人类借助于科技研发的成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科技研发的一个规律是, 任何一个科技创新在其应用的过程中, 给人类带来的利益比带来的副作用大, 那么, 这个科技创新就有实际的价值, 就有生存的市场, 就会被社会普遍接受。 现在世界上正在对基因编辑这个新的科技成果议论纷纷, 尤其对这个新成果能否应用于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更是非常关注。贺建奎团队的基因编辑“抗艾宝宝”就是最近媒体的热点话题。 虽然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意识对这个新成果应用于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持反对态度, 认为有违伦理, 具有不可知的风险, 但是, 我个人的看法却是刚刚相反。 我认为这个新成果应该尽快应用到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上, 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来为人类更有效地对付危害人类的遗传疾病。 世界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健康, 而遗传疾病给人类带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困忧人类的一大难题。 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工具。 有人担心这样的做法有违伦理, 具有不可知的风险。 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杞人忧天, 根本是一种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 要是说伦理和风险, 如何看待核武器?我的意思是, 核能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也可用来发电, 科技发明的应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操控。 对人类有先天缺陷的胚胎进行基因编辑, 使之在发育过程中达到正常的健康水平, 这个对人类只有益处, 毫无风险和危害的后果, 为什么要反对呢? 基因编辑只能对个体进行手术, 不可能影响整个种群的基因图谱。 一个本来正常的家庭, 没有任何遗传家族史, 这个家庭的成员不可能花大量的钱来对其胚胎进行基因编辑。 这个道理谁都会懂得。 我坚信基因编辑这个新科技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用于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为人类根治遗传疾病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它的临床应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将远远超出它的副作用, 从而显示它造福人类的价值。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0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媒体造福人类的举手之劳
热度 2 x2t6j8 2015-2-3 15:44
经常有人感叹:“时间好过,事情难办”! 这不,转眼到了 2015 年。前几天,召开项目参研人员座谈会,总结和整理 2014 年科研工作的细目和数据,商讨和安排 2015 年的科研具体分工。座谈会上参研人员同时还专题讨论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大家一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须根据各类成果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对不同成果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不能搞传统的一个模式,甚至一刀切。比如: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线从强引力场﹙恒星﹚附近经过会发生弯曲。当时人们看到该论点后不但不相信,反而讥笑说这无非是疯子的理论。谁知在 1919 年,人们观测日全食,竟然观测到光线从太阳附近经过时,的确发生了弯曲,由此人们才相信爱因斯坦的论点是正确的。 我们的《太阳活动危害地球表面的测报及防范》科技成果,已经有数年没有转化,请看其中的前因后果。 这个话题还需从头说起: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现代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信息交流、原始自然数据获取及传输……密切相关的高新科技设施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而有时突发的太阳活动却又对这些高新科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损毁。 这种空间灾害来自太阳活动,因其 喷出的高速带电粒子若是朝向地球冲 来,就会撞击地球磁场甚至冲击地球表面, 对地球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出现无线电通讯短暂中断、损坏卫星仪器、导致卫星轨道下降,威胁航天员安全,有时冲击地面,造成供电系统瘫痪,威胁输油、输气管道安全……。由于很多人已经亲眼见识过太阳活动危害的严重后果,因而引起了全世界高度关注,美国航空航天局牵头开展太阳活动研究; 英国政府也在 2014 年 10 月 8 日宣布成立国家气象局的空间天气业务中心,这个中心设立在埃克塞特市。空间天气业务中心主要任务是:对威胁关键基础设施(例如国家电网)的空间天气发出预报,还向公众提供空间天气预报。 我国也经常受到 太阳异常活动影响,比如: 1971 年 10 月 25 日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联大报告送回中央审查,恰好遇到太阳活动异常,短波通信受阻,传了几个小时,险些误了大事。又比如: 2006 年 12 月 13 日,太阳活动异常对我国短波无线电通信造成严重影响,广州、海南、重庆通信中断达 3 小时之后恢复正常。卫星也受此影响,故障频繁,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受损、亚太 2 号通信卫星出故障。 正因为如此,我国高度重视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灾害造成的影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都将“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 列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我国在怀柔、南京、云南等处建有太阳活动监测站,对 太阳活动进行 监测。 由于太阳活动成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对现代高新科技设施的危害最为明显,因此有人将它戏称为“现代病” 。面对这一新的自然灾害,全世界都深感陌生。虽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防范灾害的进展。但是对太阳活动造成灾害的来龙去脉尚不清楚;对它的危害原理尚是揣测;对它的危害细节若明若暗。以至于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供电设施遭袭;美国缅因州核电厂遭破坏时束手无策。目前还没有一种人为的方法能够抵挡太阳带电粒子冲击地面造成的严重危害。当前能够做的工作就是较准确的预报并预防它。 在太阳活动随时都有可能造成灾害的情况下,我们 采取观测到太阳上出现大黑子群活动异常,即利用太阳自转一周 27 天,其中有 13 天这个大黑子群转到面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抓住这 13 天的观测期,电话通知事先安排在埃塞俄比亚和智利﹙晴天无云便于监测﹚的观测小组与国内小组一起,共同做好连续观测的衔接,三个观测小组相互保持电话联系,协调配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综合研究这些资料,从中找到了太阳活动危害地球表面的规律,从规律中总结出测报办法,又结合以往空间灾害危害特点,总结出防范措施。之后,又放到监测太阳活动中检验,证实这种“实况监测法” 能认清空间灾害突发动态,依据其动态预报它可否危害地球表面,如果带电粒子正对着地球冲来,及时向受威胁区域发出预报或者警报。 防范空间灾害的太阳实况监测法如下: 做好太阳活动是否危害地球表面的分类判断,是向 受威胁区域发出预报或者警报的基础。 日冕喷射﹙日冕喷射的判断方法是:大黑子群上出现碎白点。﹚或者耀斑爆发﹙耀斑爆发的判断方法是:大黑子群上出现白色闪光,有时持续数分钟,极个别的持续1至2小时﹚若是单一发生,其向地球冲来约需69个小时,撞击地球磁场只会影响到地球的外层空间,对无线电通讯、卫星运行、导航定位的信号传输、载人航天等构成严重影响。不会影响到地球表面,对地面的高新科技设施也不会造成损坏。 若是日冕喷射与耀斑爆发同时发生,即日冕喷射在前,耀斑爆发在后,耀斑爆发的带电粒子就会猛推日冕喷射的带电粒子,使其运动速度约加快4倍,其若向地球冲来约需18个小时,到达地球时就会对地球当时正对着太阳一面的某一区域造成严重危害, 发布灾情警报的操作步骤: 要做好太阳活动对地球表面危害区域的预测预报,首先加强太阳活动监测,并在监测太阳活动时留意辨认日冕喷射与耀斑爆发是否同时发生,若同时发生它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约18个小时,如2005年1月20日7时那次。这时注意它是否朝向地球冲来,并记录发生的时间。比如我国南京监测点中午12时监测到日冕喷射与耀斑爆发同时发生的剧烈活动,即结合地球自转和地球24个时区的划分,从南京所在的时区按地球自转向后顺延18个时区,可预测出第二天凌晨6时抵达时区是阿拉斯加至南极,该时区的中高纬度就是带电粒子来袭区,与该时区相邻也会受影响。因阿拉斯加至南极多数是海洋,遇此情况应提前发布常规预报。假若带电粒子抵达的时区是城市和人口稠密区,应提前向有可能发生灾情的区域发布预警预报。 灾害威胁区接到警报后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灾情即将发生区域接到警报后,当地供电部门应在带电粒子抵达地面前1小时将发电、变电、用电的闸刀全部断开,特别是远距离输电导线尽可能单根空载,因发电、变电、用电若剩一处还有闸刀连接就会烧毁配套设备,特殊用电户如医院手术室启动备用电源,但要加装密封防护。同时,远距离输油﹙气﹚管道应加装焊牢接地线,借助大地是电的良导体进行防护。另外,应分段定点在管道之间相接处加装绝缘阀拦,避免管道脉冲电流的电火花危及油﹙气﹚库安全。 一切有效的防范措施,都是从防范灾害研究中起源的。我们系统的研究了 太阳活动危害地表的灾害,认清了它是由太阳活动的外因造成,防灾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监测太阳活动上,事实证明用监测地球磁场的方法防范危害地表的灾害是被动的。 从防范空间灾害的实践中总结出,防范危害地球表面灾害的“实况监测法” 如下 :一,观测到太阳面向地球的这一面有大黑子群活动;二,日冕喷射与耀斑爆发同时发生;三,带电粒子团朝向地球冲来。这是防范对地面构成威胁的太阳活动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要害,简单准确,容易判断。只要确认就可以做到信息发布及时,实现主动防范。 注意!太阳每一次异常活动危害地表的细节各不相同。所以在今后的测报中,应根据新遇到的实际情况,调整预报和防范方式,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而空间灾害威胁区接到警报后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从前几次空间灾害造成严重损毁的沉痛教训中及部分有效防范措施中总结出来的,若今后遇到新问题,需根据实际发生的新情况,灵活的研究新对策。 上述 防范空间灾害危害地球表面的太阳实况监测法,主要论述了空间灾害危害地球表面的测报和防范,至于空间灾害致使无线电通讯中断、损坏卫星仪器、导致卫星轨道下降,威胁航天员安全等等,将分类结合事实另文论述。 美国特拉华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汊城大学三所大学的 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太阳异常活动预警系统,可针对特定辐射级别,预测高能带电粒子何时达到峰值。这对于加强卫星防护有帮助,但用于测报危及地面灾害的 研究中,却遇到太阳 喷出的带电粒子团朝向地球冲 来的时速高达 800 多万千米, 仪器的峰值 显示与地面成灾几呼同时发生,如 2003 年 10 月 28 日发生在挪威南部的灾情。这证实采用监 测高能带电粒子峰值预 报地面成灾不现实。特别是在防范电网毁坏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这种方法不实用!   我国2004年启动“夸父计划”,该计划由一颗位于L1点的卫星“夸父A”和两颗沿地球极轨共轭飞行的卫星“夸父B1”、“夸父B2”组成综合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太阳活动导致的日地空间环境连锁变化的全过程。该计划由 涂传诒,肖佐,魏奉思等人提出,由刘维宁任首席科学家。 “ 夸父计划” 一开始,国际参与声一片,十四个国家的六十多名科学家参研的热情很高。谁知到了2011年,加拿大首先不干了,欧洲空间局也改弦易张,俄罗斯只关注探测火星。无数事实表明,我国与外国的有些合作项目,若外国占不到便宜,我国又不吃亏,这样的合作是搞不成的。 我国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夸父计划”, 暂时 只在L1点放置一颗监测太阳实况并向地面转发视频的卫星,地面监测人员通过视频监测太阳活动,若出现异常及时发布警报。过几年形势变好了,再发其它卫星也不晚。不管怎么说,这与我们那时候研究太阳活动,采用巴德膜太阳望远镜和滤光太阳望远镜对太阳实况进行监测的方法比起来,不知要先进多少倍,容易多少倍了。既然我们那时候用既原始又落后的方法就研究出了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何况现在?我国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我发展道路才对! 对于空间灾害,应根据实际情况分类防范。若空间飞行器防止带电粒子和射线冲击的危害,可采用我们研发的感应调控重合断路器应对,以提高空间飞行器的适应性和免疫力。现在,全世界有18颗卫星监测太阳,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就是通过卫星监测太阳获取监测视频,并通过视频播放,让研究人员观看视频研究太阳活动的。 太阳异常活动影响空间环境,危害地球表面,对全人类构成伤害,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是一个地球村,防范空间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西方对防范空间灾害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但是对防范太阳异常活动危害地球表面的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不然的话就不会出现1989年3月13至14日加拿大魁北克电网烧毁;1991年4月29日美国缅因州核电厂毁坏;2003年10月28日挪威南部5万户居民区电网损毁等等事件。 而我们研究的太阳异常活动“实况监测法”, 可在空间灾害突发前做出预测并发布警报,通知受威胁区域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再发生类似于上述那样的事件。对世界公共利益有好处;对国家公共利益有好处。近几年,各级都在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但由于分工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形成人人都说管,人人都没管的格局。到如今,该科技成果还在有关期刊沉睡;还在有关科技收录数据库沉睡;还在科技分管部门沉睡;还在有关专家那里沉睡;还在某些新闻单位的素材堆里沉睡。 在这种现状下若有媒体朋友将太阳异常活动的“实况监测法”传给西方有关专家,这仅仅是媒体朋友敲一下键盘的举手之劳。然而,这对于西方有关专家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他们得到这些信息后,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测报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危害的地球表面的区域和时间,发布预报或者警报,通知即将受到灾害威胁的区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再发生类似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烧毁电网那样的灾害,造福全人类。 媒体朋友:造福人类是最有意义的事,全人类都会感激您!您又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1792 次阅读|6 个评论
“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 造福人类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4-11-19 18:16
“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 造福人类 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全文 2014 年 11 月 19 日 11:21 来源: 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值此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官员、国际机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方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 13 亿中国人民。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面临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贡献创见,推动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 2014 年 11 月 19 日 》》》相关新闻: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讲话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致辞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鲁炜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致辞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互联网已影响了世界
个人分类: 哲理|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空探测与开发
x2t6j8 2014-8-10 10:20
地球孕育着我们人类,但是我们人类不能永远呆在孕育自己的摇篮里,人类应当为自己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接力!为发现更多疆域辽阔、环境舒适的人类生存场所,勇敢地到深空中去!到人类未知的其他星球上去! 自古以来,人类对深空就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从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始,人类正一步一步的迈向深空。 深空探测与开发是指人类到地球的引力场之外进行的探测与开发。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几个航天大国对深空的探测热情与开发欲望逐年升温, 我国的深空探测起步稍晚,但步伐迈得坚实。我国的嫦 娥一号探测 了月球,嫦 娥二号探测 月球后 到达拉格郎日L2点,又对“图塔蒂斯”号小行星进行近距离探测,并继续向深空进发,有可能到达距地球一亿千米的远空。 嫦 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与月球车相互拍照。今后, 嫦 娥四号将从月球取样返回地球。 嫦 娥五号将携月宫一号登月及宇航员驻月,建立我国的月球基地。 世界上几个航天大国的深空探测活动涉及领域较多: 苏联从1959年开始,先后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4颗,实现了环月飞行、拍摄图片、月面着陆。其中“月球”9号和“月球”16号两颗卫星分别在月面软着陆,放置了月球车,考察了月面,还分析了月面土壤成份。 从1961年开始,苏联对金星进行探测,获知金星既热又干燥,没有生命迹象。金星大气由二氧化碳和氮气构成,含有少量水蒸气、酸、重金属。地表多为岩石,到处都是火山、熔岩平原、山脉和环型山。 苏联还对火星进行了探测,发现火星是一个贫瘠、荒凉、布满环型山,时常有猛烈的沙尘暴,氧气很少,没有液态水的世界。1986年,苏联还探测了哈雷彗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空间探测。最近, 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沙维利耶夫说,俄罗斯准备在2016年和2018年进行火星探测,寻找火星上的 生命 迹象。此外,他表示:俄罗斯还将 探测 金星和木星。 美国的深空探测活动最多:从1962年开始,美国发射了10颗“水手” 号卫星,“水手” 2 号卫星探测金星,获知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82摄氏度。 “水手” 10 号探测水星,发现水星表面的多岩石山脉地貌。 美国对火星探测热情很高,从开始“水手” 6 号和“水手” 7 号探测火星,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迹象起,一直到最近“好奇” 号火星车对火星的探测,该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动灵活,获取了大量的火星第一手资料。 美国的阿波罗航天器几次登月,其中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航天器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他说:“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次巨大飞跃。” 美国还先后发射了 “伽利略” 号;“卡西尼” 号等 行星探测卫星,获知小行星“伊达” 有一颗卫星“达克提尔” 绕转;拍摄到木星气态表面及大气旋涡,看到了木星也有光环,看到了木星的卫星很多及木卫一上的火山频发;拍摄到土星环的美景,看到土星有23颗卫星,看到了土卫六与地球有点相似,看到了土卫六的液态氮海洋,还看到了土卫六南极上空的甲烷云;拍摄到天王星的气态表面,发现天王星躺着自转;拍摄到海王星的气态表面呈蓝色,发现海王星有五条光环,八颗卫星。 美国探测到小行星富含珍稀矿产,铁、镍含量高,有的小行星含金量高达80% 。具有诱人的开发远景,因此美国有人正在积极准备开发小行星,想采用标箭法穿刺 小行星着陆,想尽多种办法实施小行星软着陆。用航天飞机运送小行星的铁、镍、金等矿产回地球。 欧洲空间局除积极参与美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外。1986年发射“乔托” 号卫星探测了哈雷彗星,积极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物资运输补给,还探测研究系外行星,同时准备近年登陆火星。 印度的航天实力相当强,他的探测火星的航天卫星正在飞往火星的征途之中…… 日本1996年即参与国际空间站物质运送飞行,为深空探测积极做准备。日本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于2005年11月25日登陆糸川小行星采集样品,又于2010年6月13日深夜返回地球将样品带回。 从以上简单列举的深空探测事实看:世界上几个航天大国,为了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了开发 小行星 珍稀矿产资源;正在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到深空中去探测! 深空探测的美好远景和重大科学意义正在向我们招手,为了实现我国持久发展战略,让我们携手为人类深空探测事业献力!
个人分类: 空间开发|3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