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杜乐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且看国际气象学对近日加拿大艾伯塔省森林大火成因的胡解释
热度 1 杨学祥 2016-5-10 20:03
且看国际气象学对近日加拿大艾伯塔省森林大火成因的胡解释 杜乐天 众所周知,国际气象学提出的“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演化为强词夺理的圣律教条,可以用它来解释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成因。近期对加拿大2016年5月1日到9日的森林大火原因的解释再一次故技重演,造成人们对林火起源认识上很大的困扰和混乱,实例如下: 1. 加拿大某些气象学研究者认为这是“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双重夹击”。该地区当局又认为是雷击引起,甚至无望地想到只有下雨才可救灾。 2. 某些英国气象学家认为是源于“全球变暖”。 3. 美国某些气候学家提出:是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大风、缺雨”。 加拿大这次该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森林大火至今过火面积已超过2000Km 2 ,小小的城镇10万人家园尽毁而疏散,损失当在百亿加元以上。火势极其猛烈和该地区广泛埋藏油砂层有关。我们对此深表同情和惋惜,另外也一直追踪其灾情进展。现已有众多报道和图像网示,使我们有不少根据做些判断——尽管不能到现场亲自勘查。好在我们自己也有对森林火灾成因十几年研究的基础,不能不说上述对此等森林大火的所有公式化解释都是把结果——原因加以颠倒和让现象服从概念,因而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1. 森林火灾的发生遍于全球,奇怪的是各地区的成因解释都是千篇一律的5条:①天旱②气温高③少雨④风大⑥雷击。有的再加上一条“纵火”。几十年了,这成了标准答案。搞得不懂科学的行政当局和媒体也只好当成理由应付大众或者抓他几个“纵火”者了事。广大灾民也只好忍受此等“蒙蔽”,结果是隔三差五此等大火(其它灾害也一样)照来不误。这表明此等解释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 2. 试问:天旱如何引起大片绿色林区的火灾?须知,林区面积远大于着火面积,为何同样干旱并未着火?气温高引起林火,究竟高到多少?有没有严格的多年的测量数据?拿不出数据,空讲气温高,难道算科学语言吗?不错,加拿大西部省份去年起就遭遇罕见大旱,干旱持续了整个冬季,到4月也没下雨。然而这么大的干旱这么多天实际上并没有引起该区林火。为什么到了5月初才突发大火?气象学家看来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另外,用全球变暖来解释更是荒唐。众所周知,几个世纪累积全球气温才升高1℃左右,怎么可能达到绿色林区燃烧几百度的高温?!(顺便提及,不少空难飞机撞山产生的高温并未引起周围森林大火,这也算是不得已的惨剧实验证明)。至于风大,究竟是先风大还是先是火大引起的风大?气象学家应该更明白,火势高温造成了空气膨胀密度和气压急剧降低而引起大风,而不可能是大风产生火起。至于火焰产生之后火仗风势是另一个问题,不应混为一谈。至于雷击,只能烧毁几颗树冠,不可能引起大片火势。众所周知,林火总是在几十、几百平方千米大范围内几十处同时起火,也不可能归罪于人为协商同时放火。硬说气温高产生火灾,对于纬度之高已接近北极圈的加拿大4-5月气温一般只有14℃,类似冰箱中的温度居然会引起森林大火?这还能算科学家们的严肃态度吗?气象学发展到现在居然出现此等任意性的一片呓语,的确是很大的悲哀!另外气象灾害的天文背景也很重要,近期远地行星合月的轨道交汇触发也不可忽略(不赘)。 3. 关于“森林大火”的说法多年一直含混不清,此中有很大误解。我们的研究发现(其实只要不抱错误理论偏见,稍加注意即可看出)所谓的森林大火只是最后结果,实际上它是以下的演变顺序:最初的地火→草火→低矮灌木火→最后树冠火,火点汇合成火龙、火海。此中最关键的一点多年被人忽略了——地火。这里才是森林大火的真正成因。 4. 我们在上世纪专门研究过内蒙阿尔山林区1998年大火,从电视现场发现大火烧尽树木之后,从岩石缝里还出火苗。这在当时没人给予注意,气象学家更不关心这个现象,他们只强调大气环流异常。这就反映了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是理论决定你到底观察到什么”。理论错了,先成概念固定了,即使现象摆在面前也不会认识它。恕我直言,当代的气象学存在一个致命的理论缺陷——完全不知道球排气作用,除了地上气象学之外地内还存在更强大的地下气象学问题,而且地上的气象被地下气象所控制。这是不可再加以漠视一个重大的下垫面新的外强迫项! 回忆在1978年黑龙江北部森林大火期间,本人就从报章报道上得知所谓的“过路火”,救火队员扑灭后,身后又从地下冒出火来。这早就证明是地火,无奈受不正确的理论束缚学界多年加以忽视。到了本世纪初我们一个研究小组专门到内蒙阿尔山的林火区进行了网格气体详测,发现可燃的H 2 、CO气流远大于大气本底数十到数百倍,(论文发表在《地学前缘》2006年第2期)。在此文中我们已建立了一个初步模式,(这是指区域性森林大火,不是公园级别的小范围林火)。现再扼要概括如下: 该着火区几万到十几万平方千米卫星热红外异常几十天的断续覆盖,表明地下热气流排气加强→气温增高,决定该区干旱、少雨(此次加拿大林火区本来只有14℃,然而到了4月底气温突然升高到32.6℃。这是很重要的前兆,可惜气象学家们不知道是地球排气排热突发所为)→地下气流主要是可燃 性的,诸如H 2 、CH 4 、CO在林区腐植层中慢慢聚积。此等可燃气流无嗅,不会被人发觉,等到积聚到5%左右体积,稍有静电火花,即可燃烧起火。先是地下裂隙火,向上引发腐植层火,向上燃着近地灌木火,再向上火烧树冠,形成一片火海。 一旦明确上述着火机制,就会找到预防林火的办法:首先是利用卫星遥感热红外发现高异常频现区,从中圈出高值地段,用无人机低空取气样,地上开展打眼2000px于腐植层中抽气现场测量(测量H 2 、CH、CO浓度和O 2 亏损值。还原气浓度加大会使土壤气中O 2 浓度显著降低到18%上下值)。在高值区雇人工用铁钎捅开或卷起腐植层放气即可阻止地火不会发生。另外须加强调,该区的地热突升的监测对于了解地球排气甚为重要。另外,还需要了解地区下的大断裂分布以及地下几千米到十几千米高导低阻地球物理异常体,此异常体是地下的储气体。上述内蒙阿尔山林火区后来有专门的大地电磁测量证实存在低阻体。另外附告:关于地球排气作用现在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并有一系列测量和实验结果为据的知识体系。只要气象学界破界走出自己的专业加以利用,相信气象学家们会更加高明地治理自然灾害。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8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杜乐天老师学术体系的新作
热度 1 Michaelhu 2015-4-19 19:44
杜乐天老师学术体系的新作:“当代地球科学需要全方位的革命”,2015-2-15发表在《休闲读品(天下)》P20-35。 杜老的想法特别有启发意义,是要花大量时间和实践去研读、参悟,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杜老师是“智慧老人”(罗照华老师对杜老的尊称),实至名归。 当代地球科学需要全方位的革命_杜乐天.pdf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31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