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冰水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摆倒了斯的“冰水桶挑战”,可怕么?
热度 35 boxcar 2014-8-23 12:57
若干天前,拜 CCTV-2 第一时间栏目所赐,鄙人在“第一时间”(似略早于近几天网络热点)得知了国外豪强人群中开始流行的一项被称为“冰桶挑战”的游戏秀。据说被挑战者要在捐款 100dollars (倒了斯)和用混有冰块的一桶水兜头罩顶地浇下之间去做选择,在公示之后之后便有资格点名其他人继续这个游戏。在那条图文并茂的新闻里,我们看到了大富豪们穿着衣服冲澡的形象(话说,穿着衣服洗澡,好像还是塔利班执政时期的要求呢),更看到了最高大上的玩法——动用直升机进行冰水桶淋浴的。。。。。。 最近几天,听说这个游戏传入了中国,而且越玩越大扯了,不禁明星大腕豪强们趋之若鹜,而且连政府公办机构居然也介入其中,网络之上更是热议不断。鄙人忙于眼目前儿的工作之余,在草草浏览了若干新闻标题、匆匆过目几张图片新闻和评论,在精心思考片刻之后,便对此游戏有了些基本的判断。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冰水桶挑战秀,不过如此—— 1、 冰水桶,也不见得能冷到哪儿去! 如果说新闻 - 娱乐 - 传播 - 慈善 - 运作这些和俺这个学了物理却没有搞物理的教书匠没半毛钱的关系,拿冰水桶浇头这事儿本身其实是我本行专业的问题。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在标题中并没有用“冰桶”这个通常的表述却用了“冰水桶”这个词,是因为我所看到的视频中倒在参与游戏的人头上的都是一桶桶的冰与水的混合物,而并非一桶冰块或者和桶冻成一坨儿的冰块。把一桶冰与水的混合物倒在人的头上,有多可怕呢?我们需要分析一下这玩意可能带来多大的刺激或伤害。从常规的视频看,冰桶倾倒的高度比头顶高出不多,碎冰块碰撞头顶和脸部时的速度、产生的冲量都不大,因此不会直接因撞击造成伤害和严重的痛感。由于表面温度约为 0 ° C (与水直接混合的结果)的冰块只是和身体发生碰撞或划过,并不会在头上和体表长时间的停留,因此也只是表皮短暂地感受到凉了一下,并不会产生持续冰冻的效果,体质正常的人都抗得住。再说所谓的“冰水”,如果冰块和水混合了足够长的时间,那么水的温度可能接近 0 ° C ,如果冰块放入水桶后马上开始倾倒,根本来不及在冰块和水之间完成换热,那么平均水温很可能基本保持在略低于环境温度(这种夏天一般可以在 20 ° C 以上)的水平,被这样的水冲一下,大概不会比被大股的喷泉水淋到或者在玩漂流时打水仗的一瓢水泼上更冷多少。考虑到这款游戏并不是冬泳,参加者可以穿着正常衣物,所以躯干的体表受影响可能不会比被淋雨时更大。所以我说,冰水桶浇头,真不见得能冷到哪儿去。 2、 一摆倒了斯,能被点到名儿的都出得起 这款游戏推出的初衷据说是为了宣传并为可怕的“渐冻人”病症集资,所以没胆量或者没体力完成冰水桶浇头的人必须捐款 100 美元,用咱喆学家的话念出来,就是“一摆倒了斯”,即拿一桶有冰的水,摆一摆 POSE ,然后在头上倒了它的意思。 100 美元这写钱,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大概是 600 多块钱。有资格比较早地完成挑战、成功冲上慈善高地(道德制高点)的人可以点名挑战其认识的或者知道的人,应该不会是社会底层出苦大力的贩夫走卒之辈( 100 美元或者 620 元人民币可能相当于他们 10 天半个月的工资收入呢),起码都是些“成功人士”,他们出 100 美元绝对是小意思,根本不会伤筋动骨,自然玩得起也输得起。当然如果这种游戏按照“一传三”规则被一直玩儿下去,加上网络的推波助澜,传到普通老百姓也是指日可待的。 3、 摊派性的强行募捐,又不是没见过 看完这个游戏规则,我脑子里浮现出影响是参加规则这些年来经历过的为灾难同胞的募捐场景,其中自然有最近些年常被吐槽诟病的单位的强行募捐。我们国家素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这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注定让我们的国家显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灾多难,几乎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水旱风雪灾害发生,还不时会有破坏力巨大的地震发生。每逢发生了重大的灾害,国家政府固然责无旁贷地迅速响应动作,在几天之内解决了最紧迫的问题,但随后也不免要会动员老百姓捐款捐物,而这种本来是自觉自愿的善心行为,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变成下指标搞摊派性的捐款。于是乎,各基层单位会制定出指导性的捐款方案,明确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分别应该捐多少钱,抠门儿捐少了自然不行,出手大方的捐多了也肯定不妥。可能有人会质疑这种做法,拒绝执行,那么好吧,写有捐款名单和金额的大红榜很快就会在单位门口张贴,名字没再上面出现或者钱数明显偏少的,面子往哪儿搁? 回头说冰水桶挑战这事儿,名人大佬们在自己捐钱或捐姿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之后,明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点出了要挑战的名人人名,被挑战者还好意思不接受挑战、被人骂死抠门儿的缩头乌龟么?显然不能,那么就只好皱着眉头来接受这份强捐了。也许,被挑战者刚刚完成了自己心中设定的年内慈善目标,在突然接受到这样一个挑战之后,还是要被迫继续捐款,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和单位组织摊派下来的捐款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了。 4、 真正可怕的是“冰水桶”被恶人滥用 如果冰水桶挑战赛只在今年这个缺雨水的盛夏被有兴趣也有能力和资格做慈善秀的富豪大佬们玩几天就过去也还好说,倘若这个游戏保持扩张状态,如前文所推测的那样“普及”到寻常百姓层面,那么收入本来就不高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如果全球几十亿人口中有百分之一的人参与其中,那么募集到的善款都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级别,这笔钱将来的使用也将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学社会学议题。 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它又似乎有些像“传销”,先加入的人固然可以达到道德制高点的更高层次而收获敬仰甚至膜拜,后面跟风加入的人则只能是在帮忙奉献人气甚至金钱。事实上挑战者们都无须像传销者那样去磨破嘴皮子忽悠别人加入组织,更无须采用很不人道甚至严重违法的方式控制他人,只需要将被挑战者的名字在网上公开就足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产生了更新的玩儿法而使策划者和操控者从中获得暴利,或者这种模式被人滥用,产生的效果就不见得都是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了,这当然也是不可不防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连亲情和关爱都可能被用于掩盖行骗(前几天看电视里报道过冒充孩子同学上门热心照看老人然后行骗的)的时代。当怀着满心的慈善做出的善心善举最终换来的却是被恶人的欺骗和利用时,善人们的感觉,或许真的就如在有强劲的冷风吹袭过来的时候,又被一桶充分混合的冰水猛然泼到头上身上,体会到的是彻骨的寒冷和刺痛。。。。。。 因此,我在此想给“冰水桶挑战”泼一桶冷水, 奉劝冰水桶粉们,请悠着点儿来。 真心做慈善奉献社会的人固然值得称赞,跟风作秀捞人气凑热闹的还是省省吧。
个人分类: 社会|14011 次阅读|7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