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学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设、用好奖学金(140825)
热度 5 ymin 2014-8-25 08:05
多设、用好奖学金( 140825 ) 闵应骅 近来,大学和研究生入学收费,而且学费在上涨的事,大家议论比较多。我想,这事可能也势在必行。因为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毕竟不是义务教育,并不是每个青年都需要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实现。但是,又不能让出不起学费的有志于学的青年上不了学。怎么办?那就是国家、企业、个人多设奖学金,既解决部分学生就学的困难,又能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过去,国家和某些企业的奖学金经过学校评审,发给学生就完了,好像给学生一种理所应得的感觉,没太在意。但有些大公司就不是这样。所以,不但要多设奖学金,而且要用好奖学金。 上个月,我收到 IEEE 中国代表处王岚的邮件,希望我 8 月 20 日到 2014 Microsoft-IEEE 小学者夏令营去做个讲座。 事情是这样的,从 2009 年起,微软亚洲研究院设立“微软小学者”奖学金,向指定高校获奖的三位优秀本科学生,授予 “ 微软小学者 ” 称号及奖牌;提供总额为 5000 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并组织 “ 微软小学者 ” 为期三天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活动;为奖学金获得者提供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面试机会。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数学专业等本科三年级、发表过论文、或者得过竞赛奖的学生。今年他们和 IEEE 合作举办 2014Microsoft-IEEE 小学者夏令营,其中一个节目就是举办一个讲座。大公司在大学和研究所设立奖学金的事倒是不少,但是,像微软研究院这样,参与评选、举办活动、设置 Internship ,在国内公司好像还没有。公司参与评选,并且进行面试,可以使评选更公平。举办一系列活动可以使获奖者与公司更亲近,了解公司的文化,对公司也是一种宣传,钱也就没白花。所以,我很赞成这样用好奖学金。 8 月 20 日,公司如期接我到达会场。他们在办为期 4 天的 Microsoft-IEEE 小学者夏令营,大约有 60 人,来自 13 所大学。他们当时正在进行小学者和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工程师的对话,有问有答,很有趣。接着是我这一小时的讲座。题目就叫“寄语小学者”。首先祝贺小学者们获奖,感谢微软设置小学者奖学金。我用故人、故事说明,他们应该珍惜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也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我把 成才之路系列博文 的内容融入其中。 接着,我以 大数据和小数据 为例说明独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以拜占庭将军问题说明进行深刻思考;以 软件定义的网络 说明如何进行创新性思维;以 骆驼运香蕉问题 说明如何抽象化思维。这些例子都很生动地说明独立思考、自由思考、抽象思维对于科研是何等的重要。报告大约赢得 10 次掌声,气氛甚是热烈。可惜时间所限,未有提问和答问环节。 联想到国内其他公司的奖学金、个人的奖学金,设立得还是不够多。其实,这也是公司招聘人才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公司用不着到那像集市一样拥挤的招聘会上去收简历,通过常年的考察,就能更可靠地发现公司需要的人才。而你的奖学金发给谁,你要参与评选,而不是光靠学院来定。光靠学院和熟悉学生的人来定,就难免走后门、搞平衡等弊端。在评好以后,让学生参加一系列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新东西,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公司文化,增强对公司的亲切感,进一步寻找到公司实习的机会。这样使全体学生、获奖学生和公司都受益,才是用好了奖学金。看来国家花钱给的奖学金也应该以大学的名义,甚至以导师的名义(由科研经费支付),经过考察授予奖学金,奖励好好学习的学生;同时要淘汰那些不好好学习、通不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对那些经常跷课、无心向学的学生应该有一种压力。这样一种多元化的流动机制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奖学金就真正起到了激励学习的作用了。 要说微软小学者奖学金有什么瑕疵的话,那就是现在它只向 13 所国内名牌大学提供奖学金。如果能向更大范围开放就更好,毕竟其他大学里也有许多高质量的学生。但是,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因为范围扩大以后,公司的工作量就会大幅增加。还是希望更多渠道参与进来比较现实,相信他们也会不断扩大这个范围。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51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