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40728在香港中文大学CUHK
alinatingting 2014-7-29 12:14
2014年7月28日在 香港中文大学 拜访H.E.老师以及L.I.N.教授,从下午一点半谈到近五点,交流讨论非常坦诚、愉快,老师们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让人敬畏不已,H.E.老师是西北人,2007年来CUHK后已是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L.I.N教授在CUHK时间比H.E.老师要长很多,科研成果也是不胜枚举。和同行的XIN,我们都是晚辈小生,对老师们提到的很多细致的问题及周全的考虑感叹不已,好的研究成果源于好的科研思路、思路的完善会由很多问题的及解决策略来充实,交流的方式如此之坦诚透明也是我们在内地拜访老师们的情景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都预示着,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 在CUHK,H.E.老师还开车带我们参观了风景如画的校园,首先是直奔山顶的水天一色景观,很多游客在此驻留留影,H.E.老师也热情地给我们拍照,照片还在他的超大屏Samsung手机上(愣是没敢问是哪个型号的,我俩都表示很喜欢这款,哈哈) CUHK依山而建,这是山顶上有名的水天一色景观,人站在水中线条所在处,是很奇特的景观 开车途中,H.E.老师还给我们详尽介绍了CUHK的几个较大的书院。CUHK是书院制的,管辖学生除了学习科研以外的教育,包括心理教育、宿舍生活、餐饮食堂及体育设施、甚至图书馆都是分书院的,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就是一个小学校一样,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都是分开设置管理的。目前CUHK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以及和声书院,其中崇基书院是最大的;而学术科研这块的都是分设学院的,这和内地的大学很相似。 CUHK的交通也很便利,大学站临近崇基书院的C出口是往红磡方向的,而A出口这边是往落马洲(福田口岸)和罗湖的。在此附上几张照片留下印记: 临近崇基书院的地铁站出口 在科学馆南座马临楼和科学馆北座高锟楼 穿过校园的地铁很方便 还有很多关于拜访细节的记录,工作范畴内容,在此不赘述。 2014-07-28,CUHK Mark。
个人分类: 拜访足迹|3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值得关注和期待
热度 1 outcrop 2014-4-28 14:2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面向全国招300名本科生》: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3072.shtm 相对南方科技大学,“ 香港中大(深圳)采用香港中大的管理方法和学术评估体系,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所有专业均经中大教务会审核和监管以及资格认证;教授及院长的遴选由中大有关资深教授参与或主持;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方法(包括书院制)与中大一致。 ”的模式算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尝试高等教育改革,变革的更为彻底;得关注和期待。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521 次阅读|1 个评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会是另一个“港大深圳医院”?
fqng1008 2013-8-1 09:54
据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在昨日宣布聘任徐扬生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由2013年8月1日起生效,徐扬生并于同日辞任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副校长一职;并预计2014年正式招生。港中大(深圳)理事会理事长、港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理事会一致通过接纳校长遴选委员会的推荐,聘任徐扬生教授出任港中大(深圳)校长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不同于香港大学深圳校区。后者的建设(占地100公顷,投资27亿元人民币,拟今年落成)旨在扩充香港大学的学习和实验的基地,有些大型实验不能在香港进行,便会移师到深圳。香港大学深圳校区可将香港大学非本地生比例由现时的12%,大幅增加至20%,打破困扰香港教育枢纽发展的瓶颈,而为避免香港学生因不想北上而失去报读有兴趣课堂的机会,香港大学深圳校区和本部会分不同学期开办课堂 。 据早些时候的报道( 2013年03月11日 每日经济新闻 ) “港大深圳医院门庭冷清 业内不看好香港模式”称:“承载着深港合作、医改样本等多重使命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以下简称港大医院),自2011年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起,就备受关注,遗憾的是,其高关注度没能换来高门诊量。” 医药合伙人范兴东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港大医院人气不足的原因还在于内地和香港就医文化与就医习惯的差异。对于港大医院的前景,包括史立臣、范兴东在内的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均表示“不看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会是另一个“港大深圳医院”吧? 附深圳晚报:徐扬生任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陈简文 通讯员 邱妙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在昨日宣布聘任徐扬生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由2013年8月1日起生效,徐扬生并于同日辞任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副校长一职。 港中大(深圳)理事会理事长、港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理事会一致通过接纳校长遴选委员会的推荐,聘任徐扬生教授出任港中大(深圳)校长。”港中大(深圳)理事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表示:“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合作高校,深圳大学完全支持港中大(深圳)理事会聘任徐扬生教授为港中大(深圳)校长的决定。徐扬生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教育家和管理者,我们深信在他的带领下,港中大(深圳)一定能够完成创办一所高水准国际性大学的使命。深圳大学将按照相关规定和两校协议,积极支持港中大(深圳)的发展。” 据介绍,徐扬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港中大自动化与计算器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担任港中大副校长期间,一直负责深圳和内地事务。港中大(深圳)校长透过全球招聘选出,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港中大(深圳)校长遴选办法》,进行校长遴选。委员会共接获21份申请及提名,经详细考虑后,一致同意推荐徐扬生为港中大(深圳)校长。 港中大(深圳)校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占地约100万平方米,其中约一半为校舍建设用地,另一半为校园绿化用地。办学初期,港中大(深圳)将分阶段招生,长远办学规模为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预计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生。港中大(深圳)所开设的学科及课程设计,乃综合国际学科趋势与地区发展需要,对理工商学科及人文学科同样重视。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读按港中大现有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包括通识课,贯彻全人教育的精神。港中大(深圳)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民主方式管理学校,充分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理事会为港中大(深圳)的最高权力机构,并拥有最终决策权。 附每日经济新闻:港大深圳医院门庭冷清 业内不看好香港模式    承载着深港合作、医改样本等多重使命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以下简称港大医院),自2011年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起,就备受关注,遗憾的是,其高关注度没能换来高门诊量。    在上周五(3月8日)的媒体通气会上,港大医院外科部主管卢宠茂透露,日前该院日均门诊量在500人次左右,较之预期的800人次差距甚远;43间手术室仅开了5间;300张住院床位入住率不足五成。对此,卢宠茂解释称,一是医院设备尚未完全到位,导致诸多医疗项目无法开展;二是医院自身信息系统仍未完善。    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港大医院对预约数量控制导致很多病患不能入院就诊外,其经营模式亦存在问题。“港大医院投资方为深圳市政府,在未能实现自负盈亏的当下,病患越多,政府财政负担越重,投资者会主动控制数量,目前港大医院的作用只是一种标杆、示范和探索,并非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    医药合伙人范兴东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港大医院人气不足的原因还在于内地和香港就医文化与就医习惯的差异。对于港大医院的前景,包括史立臣、范兴东在内的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均表示“不看好”。   院长否认“水土不服”    三月的深圳鸟语花香。坐落在红树林海滨的港大医院在春日暖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特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港大医院采访时发现,院内过道人迹难觅,停车场也颇显空荡,该院门诊开放的8个收费窗口不仅没有排起长龙,而且多个窗口处于空闲状态,与同城三甲医院的人满为患相比,港大医院偌大明亮的门诊大厅显得异常安静。    尽管首期运营未达预期,但卢宠茂仍对医院的前景保持乐观。他表示,近期医院患者增长势头明显,特别是春节过后,亦有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就外科而言,医院开业至今已成功完成550例手术。卢宠茂还透露,随着病人数量的增加,手术间年底有望增开至9间,同时开设微创手术间以吸引更多病人前来就诊。    此次媒体见面会上,港大医院院长邓惠琼否认了媒体对港大医院“水土不服”的说法,她表示,随着设备的逐步到位,医院门诊量和病房入住率都将大幅提升。邓惠琼还透露,一直困扰港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审批问题,正在同政府部门沟通。而深圳市发改委相关人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没有明确回应此事。该委医改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医院设备采购如果是自有资金配套,在审批时间上会比政府资金采购短,但是具体需要的时间还要视具体购买的设备而定。   “香港模式”尚需调整    “我们就是冲着香港大学这块招牌来的,同内地其他医院相比,这里确实有所不同,比如我们来了一天都不知道主治医师是谁,这让我心里不是很有底。”在港大医院住院部,一位患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与内地主治医生负责制不同的是,港大医院学习了“香港模式”,实行的是团队共同负责制,医疗团队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治疗方案。卢宠茂称,病人来到港大医院不需要也找不到指定的医生,不管是手术还是其他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办法都是由医生团队负责,卢宠茂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患者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还可以有效杜绝医生收受病人红包等违规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港大医院提供的一张外科手术收费单上看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总费用大约为6000元人民币,药品比例占12%。卢宠茂称,这相比内地其他三甲医院低30%至40%,原因在于医院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尽量减少病人住院时间,也不会以药补医。他表示,该院药品比例控制在10%左右。    港大医院在付费上引入了香港公立医院门诊打包收费模式。130元的全科门诊打包收费项目涵盖门诊挂号费、诊金、基本检查、非严重伤口处理费及7天内基本药品费等。而这一“创举”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病情较轻患者表示130元打包不合算,也有人表示病情严重患者看打包门诊,医院很“吃亏”,这样不够公平。对此,卢宠茂回应称,港大医院治疗模式及香港医生团队正在适应内地医疗市场,对不合理的地方将适时作出调整。   医改样本任重道远/    作为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合作,耗资35亿元打造的“公立医院改革样本”,香港医疗模式落户深圳,港大医院前景几何?对此,多名医疗界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看好”。    范兴东表示,“内地人特别注重医生的知名度,看病总是希望找到优秀的知名医生、专家,而香港医生尽管水平较高,但在内地的知名度往往不够,再加上其团队治疗模式,很难获取内地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尽管港大医院不认为自己是‘贵族医院’,但在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里,这个看法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消除,这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史立臣则表示,香港医疗模式要在内地有所作为并非易事。一是庞大的建设资金将会对当地政府形成压力,目前公立医院发展资金还存在问题,更不用说发展这种模式的医院了;二是其运行模式并不能解决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至于如何克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史立臣表示难度较大,如果一定时期内港大医院的经营业绩不能满足政府标杆意义和当地医疗市场要求的话,可能会被改制。    对于港大医院的未来,范兴东认为5年后该院实现自负盈亏不存在问题。他指出,港大医院应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充分利用其护理及人文关怀的优势,大力吸引中低端医疗市场。    医药评论员杨斌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家医院能否获得高速发展,与制度和设备关系不大,核心在于高水平人才团队。内地对高端医院的需求很旺盛,如果港大医院能建立起一支稳定、实力强劲的医务团队,那么其未来可期。 每经实习记者 杨长江 发自深圳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迎十八大,君子慎独,猴子,动物社会学
yue 2012-11-11 11:22
看书的时候,一只手无意地抠脚后跟。(穿着拖鞋,无意地会把拖鞋放下,把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手就可以够着去抠。)宿舍的同学大概也是出于取笑,说“不要抠脚丫子。”于是我就止住了。 可见,社会是好东西,社会就是监督。连抠脚丫子也会被监督。这样的坏事都不好干,难道能干奸淫和鸡鸣狗盗的事情吗? 反过来说,独自,就是邪恶。人自身是没有能力抵御邪恶,只能靠社会来抵制。 萨特说,他人是地狱。仿照他的话,可以说,他人就是法律,他人就是正义。进一步,社会就是法律,社会就是正义。 有个同事,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士,现在是在人民大学读博士,曾经到日本访学。 他讲了猴子的一个行为。他家养了猴子,他说猴子很坏(从这里也可以说明恶的本质,就是智慧,但是这种智慧是相对的智慧。绝对的智慧也不会导致恶),他家的猴子会“手淫”,从阴茎口喷出像鼻涕一样的东西,量不多。(更低级的动物大概也没有这样的好奇,可见恶首先是智慧的产物,其次是愚昧的产物。) 我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猴子对生殖器的好奇,有心理,有行为。春天的时候,大概是猴子发情的时候,有的小猴子的阴茎勃起,他会很好奇的用手碰触一下,或用手拍一下。眼睛带着一种好奇的神情,轻微有一点慌张。大概他在想,这是什么东西。但是他毕竟智力低,可能对阴茎非常迷惑、迷茫。他会爬在木梁上,有时候把阴茎压在木梁上。他们的神情是抑郁。 这些猴子和人类的区别是:没有羞耻。其实不见得没有羞耻,只是没有人类那么发达的羞耻。它们对生殖器好奇的行为,会发生在人类面前,发生在同类面前,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形成发达的“社会”的观念。如果是人类,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可见,猴子个体在同类面前,他仍然是个体。所以受不到同类的监督。 这大概是因为猴子虽然也有伦理,但是伦理毕竟没有人类的伦理发达,所以无法制止它的这种行为。而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发达的伦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发达的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伦理。当然,发达的社会是智力的产物。 《礼记 檀弓上第三》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香港的书院精神
Gibson 2011-4-10 19:05
香港的书院精神 智效民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2011年04月08日 http://column.inewsweek.cn/column-339.html 应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邀请,我曾经到那里作过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   从深圳过罗湖海关,搭乘火车走不了多远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所在地“大学站”。走出站台,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学校门。向人打听之后,才知道通过相反的出口,就是大学校园。这让我有些纳闷:堂堂一所大学,怎么连个校门也没有?   进入校园以后,许多年轻人正在排队等车。队伍虽长,车也不少,因此很快就登上被称为“转堂巴士”的校内班车。上车以后,我问旁边的同学:“新亚书院在哪里下车?”他说他也去新亚书院,跟着他走就行。于是我把注意力集中于外面的景色。   根据我的经验,大学校园里的道路应该是宽阔平坦,人来人往。没想到汽车刚走不远,就进入复杂的山路。许多地段由于坡度陡峭,车身的倾斜度很大,但一路上车速不减,让我对司机的驾驶技术十分钦佩。经过十几分钟迷宫似的山路和十来个站点,终于到达山顶,这就是新亚书院。在那位同学的指点下,我顺利地到达将要下榻的紫霞楼学生公寓。   把一所大学建在山上,有点出人意料。据说在现代社会,山区是不适于人类生存的。但是在中文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把大学建在山上的好处:它不仅节约了大量耕地,还使校园到处是花香鸟语、绿树成荫的风景,或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佳境。第二天中午,我在餐厅附近看到有人在露天游泳池中游泳,还看到一位外国女学生在附近的树丛中读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不知有多么舒适,多么惬意!   我曾经想,要在地形复杂的山上建一所大学,设计难度不知有多大。经过观察,我发现校园中的建筑不仅简单实用、错落有致,而且还能融为一体、相互照应。比如每天早上我从紫霞楼出来,都要经过一座教学大楼,乘坐它的电梯下降八层,再通过一个广场,就能到达位于田家炳楼8层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这种把楼道、电梯也纳入道路系统的设计,在内地很难看到。   建筑物的设计令人赞叹。就说紫霞楼吧,一进房间就看到窗外美丽的海湾。再极目远望,轮船、大海、汽车、公路就会尽收眼底。特别是晚上,下面灯火辉煌,非常好看。几天后,我发现对面的两间房屋居然是一个开放性阳台,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很奢侈的。由于我的窗户面对大海,我以为对面的阳台就只能是面对大山了。没想到上了阳台之后,才发现这边也能看到大海!这种匠心独具甚至巧夺天工的设计,真让人叹为观止。校园里的建筑物不仅简单大方、注重实用,而且多以个人名字命名,这是为了鼓励人们对教育的捐助。因此,在建筑物的大厅里,都有捐助者的塑像和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几个书院合并而成的。早在1949年秋,著名学者钱穆为了向大陆难民的子女提供就学机会,在九龙租赁了两间教室开办一所夜校。第二年春天,这所学校取名为新亚书院,这个名字蕴含着“亚洲新生”之意。新亚书院成立后,钱穆为了把它办成一所理想的学校,决定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以沟通中西文化为使命。因此它既要继承中国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的精神,又要采用西欧学校的导师制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把书院建在山上,没想到如今这个传统在香港保留下来,还赋予它现代意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就对清朝末年“废书院、兴学堂”的历史有过深刻反思。胡适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它和学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自修,后者注重讲授;前者提倡自动地研究,后者奉行“被动地注射”。章太炎也尖锐地指出:当年以学校取代书院,很容易导致民间学术的萎缩,进而剥夺人们著书立说、标新立异的权利。舒新城则特别强调:“中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完全为工商业社会的产物”;其中的班级教育,就是要像车间似地“批量生产人才”,这种做法很容易“把人当作机械”。   经过十多年努力,新亚书院终于得到港台各界的认可和国际社会的重视。1964年,香港政府将新亚书院与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如今,这所大学既要保留当年的传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这种两难境地只能用本科和研究生等层次来解决。   几天以后,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找到了大学的校门:四根造型别致的汉白玉石柱,一个镌刻着中英文校名的花岗岩巨石。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喧嚣的商店、站岗的保安,有的仅仅是简单、朴素、圣洁和幽静。于是,我想起就在赴港之前,内地某大学要花几千万元重修校门的事。
1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第一届数字城市群建设和管理学术研讨会
vcitym 2010-11-30 15:18
2010 年 11 月 25-26 日,第一届数字城市群建设和管理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汪光焘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黄乃正院士、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院士、香港大学叶嘉安院士、 台湾地理资讯中心孙 志鸿教授以及来自两岸四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中央或地方政府推出的城市群已达 30 余个,城市群的研究、规划、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政府、产业、学术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数字城市在我国经历十余年的实践,发展势态良好,探索出了可行的建设模式和实施经验,提升了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针对 数字城市群建设和管理问题,与会者探讨了多项主题,包括大都市群的发展策略、城市群的区域合作、数字城市群与科技支撑、智能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碳排放管理等。 我也应邀参会,做了题为《基于 USDA 的城市群数字演化模型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的兴趣和讨论,成为研讨会中 modeling 内容的主要议题。 进一步信息: http://www.iseis.cuhk.edu.hk/DigitalMetro/home.html
个人分类: 土地相关|3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