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作弊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作弊

相关日志

吃素 • 城管 • 作弊
热度 1 fdc1947 2013-7-5 08:09
 老华:嗨! 老温:你好! 老华:坐在这树阴下看书,会找地方啊! 老温:看看闲书。一起坐会儿吧! 老华:看什么书呢? 老温:《容斋随笔》。你看,这一段还挺有意思。 老华:“三长月”: 释氏以 正、五、九月为 “ 三长月 ” , 故奉佛者 皆茹素 。其说云: 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天下, 寅、午、戌月,正临南赡部洲,故当食素 以徼福 。…… . 嗐,你给我讲讲。 老温: 念佛的人把 正、五、九月三个月称为 “ 三长月 ” ,要吃素。原因是什么呢?上面的那段话说,“ 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天下” 。天帝释也就是帝释天,是佛教的保护神,另外,他也负责率领 四大天王、各位太子等,考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他 用大宝镜轮着照四大部洲,好看得清楚天下万民的作为。 老华:现在美国人也想学他老人家,用电磁波监控着全世界的老百姓。哈哈! 老温:寅月,就是正月。一年十二个月,分别用子丑寅卯十二个地支表示,就像用 ABC D 等表示钢琴上的那几个键一样。我们指定 C 这个键为 1 ,那就是 C 调。与此相类似,据说夏代指定寅月为一月,这就是从汉代一直到今天一直使用着的夏历,解放以后称为农历。 老华:哦,寅月就是正月。所谓建寅,就是指定寅月为正月,对吧? 老温:很对!寅月是正月,那么午月就是五月,戌月就是九月。四大部洲轮着照,每个洲一个月。一、五、九这三个月的时候,正好轮到帝释天的大宝镜照到我们这里的“ 南赡部洲 ”。所以,那些人就要吃素,“ 以徼福” ,以求得福分。 老华:这很有意思。平时可以随便吃,等到要来检查的时候便吃素。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平时可以随随便便,在领导要来视察的时候好好表现一番,至少要装装样子。 老温:不但如此,我记得《 清嘉录 》上记载,有人在要吃素以前,亲戚、朋友要给他送些鱼肉佳肴,让他先好好吃些荤腥,称为“ 封斋 ”。等这一段时间吃素完了,亲戚朋友又来送这些佳肴,称为“ 开斋 ”。 老华:我们门口那条街,去年说“中央文明办”来检查的时候干净了几天,“文明办”一走,一切恢复老样子,而且好像更脏了。看来真是古今一样,前几天写的博文《原创难》中应当把这一段加进去。 老温: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不好。知道帝释天要来检查,他吃一个月素,表示对帝释天的尊重。 老华:这是不是儒家的读书人想出来,编排这些吃素的人。 老温:非也!这是佛门的一种“ 随机摄化 善巧方便 ”。所谓随机,就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摄化,就是教化你,使你信佛, 善巧 方便,就是巧妙的方法。这件事见 北宋·释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我那天抄了下来:“ 天帝释以大宝镜。从正月照南剡部洲二月照西洲。至五九月。皆照南洲。察人善恶故。南洲人多于此月。素食修善。故经云。年三长斋也。又一说。北方毗沙门天王。巡察四洲善恶。正月至南洲。亦如镜照至五九月。皆察南洲故。” 老华:当然,对于佛门来说,吃几天素总比一天不吃强。就像每年的地球一小时,大家都灭灯一小时,总能提醒大家,节能减排,爱护地球。至于有人灭了电灯,到处点一小时蜡烛,照样的灯火通明,还更好玩,更刺激,这就是另外一回事。 老温:你说的不错。 老华:不过,你刚才说起尊重,我倒由此联想起来校门口的那么多小摊贩来了。上午十点来钟,远远看到城管的汽车来了。就迅速撤离,跑到路的西段去了。他们很是尊重城管的权威。城管汽车也是缓缓而行,让小贩们可以从容撤离。等到十一点来钟,城管走人,小贩们迅速回来,抢占有利位置。城管和小贩倒是相互默契,相互尊重了。但是,校门口就常常交通堵塞。人都难走,更不要说车了。 老温:是的,这是每天都看得到的。媒体上常有城管与小贩发生冲突的报道, 好像城管都是罗刹夜叉,欺压百姓,但那 实在是小概率事件。 全中国多少小贩、多少城管,我看真正打起来的才几个人,真正的万一。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不是新闻,万分之一的才是新闻。 我天天看到的是城管慢慢地来,小贩有秩序地退。城管来了,小贩退走,表示一种尊重,一种臣服。你走了,我再回来。这就像帝释天要照来了,我就吃素,过了日子,我再开荤一样。至于交通的堵塞,地面上的垃圾、油污,那是另一个问题。 老华: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在有些学校里,不少教师与作弊的学生之间也有着很好的默契。考试的时候,教师巡行到那里,学生也就看上去老老实实,认真做题。教师走过了,远离了,背向了那里,则偷看的偷看、抄的抄,传纸条的传。有的教师也说,你作弊不能当着我的面,当着我的面抄,就太不给面子了。于是,教师们就常常背过身去,看看窗外,或者俯下身来,看看学生的答题。 老温:是啊。如果作弊的学生较多,而学校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处分在文字上很严厉,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你抓多了,不但学生不愿意,校方也不愿意,嫌你给学校添麻烦。我的一位过去的学生,现在某非重点高校工作,他说他们那里就是这样。 老华:这样最后教师和学生就达成了默契。就像上面的城管与小贩的默契一样。 老温:你看我们这天聊的。从吃素,聊到了城管,最后又说到学校的事情。三句话不离本行,最后总是说学校是事情。 老华:好了,你继续看你的书吧,我上那边走走去。再见! 老温:再见!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作弊的事情越来越多?
热度 14 mdzhao 2013-7-2 22:44
在这个高考+中考+公考+N考的时节,好像总会听到各种关于作弊的新闻。记得去年看到过从买卖作弊器材到设备测试,再到提供答案等一条龙服务的报道,也有从选拔枪手到搞定准考证,再到送上考场这样组织严密的替考的报道,更有被拍到的整个考场公开抄袭场面混乱的视频。因为去年恰好是女儿的高考年,在关注这些新闻的时候偶尔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要是有这么一个机会能让女儿通过作弊把高考成绩提高一大截,你会断然拒绝吗? 而今年却是从开始各地严格考场纪律的各种措施的报道开始,什么360度考场视频监控、无线电信号监测“无盲区”等等,甚至身上有医疗需要植入了金属物质的考生都必须到医院开具证明。说实在的,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感觉特别不舒服,觉得把考生当敌人,如临大敌,在假设考生都会作弊的前提下采取这些措施是否过分了?但此后报道的各种事件却让人目瞪口呆。最典型的是湖北钟祥高考事件,在湖北钟祥市三中的校园里,全国高考结束的铃声敲响以后,由其他地方调来的监考老师被考生和家长围攻袭击,原因是监考老师十分尽责,严格监考,以致考试作弊者均无法实施作弊,气急败坏的家长便对监考老师报以老拳。考生家长的理由是:我们要的是公平,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作弊的能如此理直气壮,这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 可后面又爆出的长春市第十八中学在中考过程中,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替考的事情,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整个事情是学校组织实施的,考试当天初三年级班主任全部出现在考点,在门口识别本班学生,因为以前没组织好曾出过一个学生名字有两个考生的漏子,所以需要老师把关,确认没有到场的考生才由初二学生拿着复印准考证进场替考,学校还专门租了公交车停放在考场不远的地方,为了方便接送替考的学生。据介绍,十八中的替考学生都属于只毕业不升学的类型,他们有人已经去外地打工,有人参军,或者出国,多数在毕业前已经不在学校,甚至不愿再回长春考试。家长又希望他们拿到初中毕业证,学校找人替考正是照顾这些考生和家长的意愿。 在看长春这个作弊事件的报道时,有一段文字让我特别不爽。在记着采访时,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说:“深感遗憾的是,我们有些老师参与到做这个事情,我想是不应该的。教师的职业操守,跟我们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可能被扭曲了,这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二道区副区长刘占方说:“替考违背教育公平,会对老师、对公职人员加强职业操守的教育”。两位领导的表态都很得体,但深究这些教师包括学校之所以会参与甚至组织作弊,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为了提升“教育业绩”。教育主管部门在衡量学校优劣的指标中,既要看升学率,还要看巩固率的高低。如果一些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参加升学考试,甚至没毕业已经辍学,便可能得到差评甚至不合格。为了保证学校的良好声誉和教育名声,只有让人替那些缺考的考生以完成上级对于巩固率的要求。有老师说,缺考率必须是零,报考率必须是100%,要不然就得完。教育部门看的是数据的完整性,学校一旦拿出了巩固率100%的数据,教育部门的工作完成了,学校的担忧也解决了。 试想,如果此事没有被曝光,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会去查吗?会去出来这些责任人吗?而出事后却摆出一副公正正直的面孔。 其实考试作弊的事件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学生可能受到的影响。学校不仅是教孩子们知识的地方,也是一个教孩子们做人的地方,而他们看到那些“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却在教他们作弊、撒谎,还没踏上社会却在诚信教育中上了负面的一课,这也许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类似情况其实比比皆是。
个人分类: 杂谈|4868 次阅读|26 个评论
科学网怎没人关注高考舞弊?
热度 19 Majorite 2013-6-22 01:36
科学网怎没人关注高考舞弊? 高考结束那天,湖北省钟祥竟然发生监考人员被殴打事件, 被打原因竟然是 “ 监考太严,影响考生作弊效率与质量,无法考好”。考生家长说:“不作弊不公平”。 钟祥 中学副校长卖答案已被买题而未能即时接收到信号的学生检举,有监考人员在主考官主持下收钱归还作弊手机的行为在打人事件后被带出,有考生证实自己及他人接收到了答案,信号屏蔽仪在一些考场被不明人员关闭,监考人员事先收到短信骚扰证明监考信息泄露,湖北省无线电监管机构在当地的工作未得到有效配合,省教育考试院祝贺无线电监管机构人员平安返回,省考试院转告的举报信息交当地政府后毫不意外地未能证实,这些 迹象表明作弊势力已将权力装进其利益链条…… 在当下中国,诚信缺失洪水滔滔,招生若完全由大学主持,公平可能会彻底丧失,大学里面的硕士、博士招生,难道比现在的高考更公平吗?君不见地方上公务员晋升都会变成“官二代”的天下? 普通百姓的子女还有何出路?真要逼他们上井冈山吗?看看高考允许加分后,分都加到了谁家子女头上?谁能相信“宽进严出”不会成为大学教育新的乱源? 查查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天要灭我中华? 钟祥高考变“史上最严”为“史上最丑” 刘洪波的搜狐博客   今年的高考,据称“史上最严”,连骨头里带钢钉都会响警报,但湖北钟祥的舞弊行为笑傲江湖,可谓“史上最丑”。钟祥拥有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明显陵,但从现在,钟祥正以高考丑闻名世。   高考结束那天,钟祥发生监考人员被殴打事件。这一事件被解释成“监考太严让一些学生没考好,发泄情绪”。这就是说,监考人员被打,固然可以表明那地方曾经考风不正,以至作弊不成者能够恼羞成怒,但也可以视作监考严格的旁证,说明考试组织的成功。   然而,媒体调查表明,钟祥的高考乱象,不仅其来有自,而且在“史上最严”的今年,仍然风气昌炽。中学副校长卖答案已被买题而未能接收到信号的学生检举,有监考人员在主考官主持下收钱归还作弊手机的行为在打人事件后被带出,记者调查可见舞弊在当地已是路人皆知,有考生证实自己及他人接收到了答案,信号屏蔽仪在一些考场被不明人员关闭,监考人员事先收到短信骚扰证明监考信息泄露,湖北省无线电监管机构在当地的工作未得到有效配合,省教育考试院祝贺无线电监管机构人员平安返回,省考试院转告的举报信息交当地后毫不意外地未能证实,这些迹象表明作弊势力已将权力装进其利益链条……   把如上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舞弊被捉者的愤怒。有太多的舞弊者未被查获,被查者才会愤怒。严格的监考人员造成了对普遍舞弊的威胁,才会形成群体事件,殴打监考人员,既是报复,更是警告,今后监考不许“多事”。   高考前,我从媒体上读到,今年湖北高考绝不允许带入手机,手机带进考场就以舞弊处理。钟祥的考场显然未能执行这一规定,媒体事后调查获得的信息是手机被带入考场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被收缴一部后还会拿出另一部来,每门考试后都有考生拿着手机大摇大摆出场。写在纸上的“最严高考”,因钟祥的考试变成笑话。   高考恢复于“拔乱反正”的年代。在同时代恢复或诞生的诸多制度设置中,就仍能维持基本公信力而言,它几乎可算是硕果仅存。高考又往往被比附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尽管比附显得颇为老套,而且未合现代教育制度的神韵,但就其作为社会的人才甄选机制,保持普通人社会上升的可能性而言,这种比附并不离谱。从近些年湖南、吉林等省曝出的高考舞弊事件,到今年湖北钟祥殴打监考人员,舞弊在一些地方可以说已经成了社会风尚,众所周知,而且各方面参与。在这样的地方,高考虽然仍然具有决定命运的威力,但已不再具有使人感到公平的公信力。   这些年人们惯于审视高考制度,钟祥事件自然也会被作为反思高考制度的话柄。不过,提出来的一些方略,可能不止不能避免现有的弊病,而且会带来更大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需要将高考交给大学或者省以下的行政单位,变一考定终生为高考成绩只作重要参考,大学宽进严出等等。   这类建言,只能当成笑话一听。在这个社会,谁能相信招生完全由大学主持,不会变成公平的彻底丧失,大学里面的硕士、博士招生,难道比现在的高考更公平吗?谁能相信高考下放到省级以下行政区域,不是更大的灾难,地方上连公务员晋升都会变成“官二代”的天下,普通人家的子女怎么可能在地方高考中受益?谁能相信高考不再一考而定能够有好结果,看看高考允许加分后,分都加到了谁家子女头上?谁能相信“宽进严出”不成为大学教育新的乱源?    这个 社会里,高考真正是“举全社会之力”的一件盛事。在各种社会事务中,能比高考做得更好的,可以说根本没有。高考都不能遏制舞弊,你能相信有任何别的事情能保证公平?用尽全力,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这是何其深重的社会危机!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1962 次阅读|23 个评论
高考能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吗?
热度 8 fdc1947 2013-6-18 07:51
 高考过去了。录取就要开始了。对于高考录取的方式,不少人甚至有的专家都认为,应当 全国统一考试,一个分数线,统一录取。他们问道:全国统一分数线,难道不是最公平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做? 全国统一分数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确公平合理。我们山东人,他们河南人都不抱怨了,北京人、上海人也无话可说。但是,这样做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成绩必须是真实的。如果成绩不真实,弄虚作假,那引起的不公平,恐怕比现在的不公平要大一百倍。因为照目前的政策,北大清华招北京人的比例会远大于山东人、河南人,但是只要成绩是真实的,那么进北大清华读书的都还是好学生。只是有些没有能上北大清华读书的山东、河南学生可能比上北大清华的学生略微优秀一点罢了。如果成绩不是真实的,那么上北大清华的有可能竟然是一些骗子。这样的不公正性就比现在的情况大不知多少倍。 有人会说,我们现在谈的是高考的分数线问题,怎么扯上了成绩的真实性呢?原因很简单,我们说高考,不是抽象的理论,而要考虑实际上的问题,要考虑中国的现实。 中国的现实是什么?就是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是高考成绩真实性的保证。如果完全改变现在的制度,就有可能不能保证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性。此话怎讲?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领导者和实际组织实施者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当局,不失一般性,我们称之为“各省教育厅”。各学校的招生名额均分到各省。因此,如果说考试竞争的话,是各省的考生在省内的竞争。各省教育厅在维护这种竞争的公平性,其中主要是维护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对于省内各县市的领导,高考的情况不仅仅影响到他们治下老百姓的升学,而且是他们政绩的重要指标。不但是现在的政绩指标,而且影响到往后的历史,你看现在很多地区都津津乐道于他们那里的高考状元,甚至经常提到封建时代该地区科举考试的状元、进士之类的荣耀。所以,各地市县都期望自己的地方有好的高考成绩,在这一点上,该地区的学生、家长以及政府领导的利益是相同的。对于各地市县领导而言,高考的竞争是各地市县之间的竞争。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他们地区的考试成绩,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如果违法而得不到惩治,或者只有较低的风险,他们不惜违法。所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各地市县的领导(包括党政、公安司法、教育行政)不是绝对可以依靠的力量。虽然必须要由他们去做很多组织工作,但是,必须予以严格的监督,包括省行政当局的监督和各地市县的相互监督。 像现在这样对于高考的监督,恐怕已经严格到了极致。但是,即使是这样严格监督之下,在什么地方略微出现一点松动,就仍然可能出大问题。从媒体上揭露出来的触目惊心的高考作弊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点。人们可以把作弊的工具放在人们难以想象也难以启口的隐私部位,人们可以用武力攻击不让他们作弊的监考者。就是在这样不惜手段、不知廉耻、不计后果的作弊冲动的环境中,高考成绩仍然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值得尊重的真实成绩,用这样的成绩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所分出的等第基本上是可靠的。而如今这样严格的监督,应当归功于目前的高考管理模式,归功于各省教育厅的严格管理,是他们保证了高考成绩的基本真实。 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真的是全国统一考试,统一的试卷,统一的分数线,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如果这样做,就不是省内的竞争,而是省间的竞争,是山东人与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辽宁人等等全国各省市之间的竞争。 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 在竞争中, 各省的政府、教育行政当局、公安司法当局等等,其地位就相当于现在各省之中的地市县当局,成了不能完全相信的对象 。而中央政府、国家教育部就必须担当起现在各省政府、各省教育厅的责任。既然是各省之间的竞争,各省教育厅也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严格管理各地市县以维持各地市县之间的公平竞争。失去了各省当局的严格管理,各地市县将更加无所顾忌,试问国家教育部有这么大的本事,直接管好全国那么多市县的高考秩序吗? 没有了在省一级指导下的严格管理, 即使有最先进的技术手段 ,能够控制得住人们那样疯狂的作弊欲望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大面积的作弊完全可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样的成绩将很难再是可靠的。那就根本谈不上公平二字了。 我们可以再强调一下这个原则: 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学校领导是不可靠的,在地市县与地市县之间的竞争中,地市县的领导是不可靠的,在省与省的竞争中,省的领导就是不可靠的。 所以,把录取名额分到各省,由各省负责考试录取,不是什么人头脑一热想出来的。用一句文绉绉的语言:“势也!不得不然”。不但改革开放以来是名额分配到省,文革以前也这样,民国时期也是按省分名额,连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也不得不将中举名额分到各省。现在的问题, 是各省名额的分配可以也应当做一些调整,主要是部属高校特别是北大清华对各省的名额分配应当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分省录取是不能取消的。 中国教育已经被胡来过很多次,现在再也不能胡来了。左的观点,在任何时候都好像特别吸引人,不好反对。多少年来,对中国老百姓危害最大的就是极左。从 19 世纪末义和团和清政府的排外到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所谓大民主造成的社会和文化浩劫,都是极左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防左, 尤其要提防那些打着平等旗号的民粹主义的极左做法 。 当然,现在的高考模式,决不是最好的、不能变更的,但是,变更的方向决不是“大一统”,倒应该相反,应当逐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最后让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 总而言之,在关于高考改革的各种方案之中,全国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是最不靠谱的危险的方案之一。 
个人分类: 教育|8282 次阅读|21 个评论
少数考官控制面试结果的方法
热度 15 hj58 2013-2-5 16:30
相关文章: 艺术类招生时如何避免陈丹青之困 少数考官控制面试结果的方法   在学校里经常参加面试工作,次数多了,发现其中也有学问。   例如在面试申请去外校交流的学生时,我注意到身边的老师打分时“斟字酌句”,打出的分数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例如 87.3 分、64.9 分等等。但不同学生得分的差额却很小,例如 87.3 分和 64.9 分之间只差二十几分。   面试时有三个老师做面试考官,猛一看似乎可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出多数或全体老师都认为最合适的那个学生,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如果最后是把三个考官的给分加总,根据总分来决定哪位学生胜出的话,那么只要一个考官给不同学生的分数的差额足够大的话,他一个人就能决定哪个学生胜出。   例如有 ABCD 四个学生参加面试,由甲乙丙三个老师做考官,打分情况如下表:    A   B   C   D 甲  72  87   71  92 乙  63  75   65  84 丙  100  69   70  50 ------------------------------------------------------------- 总得分235  231   206  226   由于甲乙两位老师没有把分数值拉开,而丙老师给的分数幅度却拉得很大,超过甲乙两位老师给分差额之和,因此,实际上是丙老师一人就决定了面试结果。   例如 A 学生,甲老师认为他排名第三,乙老师认为他排名第四(垫底),但丙老师认为他最优,并给了满分 100 分,于是他得 235 分,超过其他三位同学,脱颖而出。而甲乙两位老师都认为最优的同学 D 总得分只有 226 分,排名第三,失去被推荐的资格。   原因很简单,甲乙老师给最优和最差学生的分数差额分别只有 20 和 21 分,而丙老师给的分数差额为 50 分,大于甲乙老师之和(41分),于是实际上丙老师一人就控制了面试结果。   因此,面试和平时给作业与考卷打分不同,给分不应该是“连续”的(按照实际表现给予对应的分数),而应该是“离散”的,即应该根据“录取”或“不录取”、“推荐”或“不推荐”来给分,顶多在中间加一档“候补”,然后把给分幅度彻底拉开。   例如“推荐”为 100 分左右,“不推荐”为 50 分左右(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话,可以直接给 0 分),“候补”为 70 分左右。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可以避免一个人控制面试结果。但一般性的选拔面试只设两或三名考官。因此难以实行“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即使安排四或五个考官,实行“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但只要有两个考官心有灵犀,他俩也能够控制面试结果。   本文并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纯科学,玩玩而已。 (黄佶,2013年2月5日) 相关文章: 艺术类招生时如何避免陈丹青之困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5233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说说考试与监考
热度 1 azureps 2013-1-19 11:38
从2012年11月开始,就没有感觉哪天是自己的,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一天的活动,今天终于期末考核结束,工作量统计结束,学生考试结束,阅卷工作全部结束,学生放假回家,一篇小论文初稿成文,尽管星期一还需要提交一个进展报告,但总的来讲心理还是放松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临近假期心理松懈了,今天确有一种什么也不想干,也不知道干点什么好的感觉!所以有了闲情写点废话! 2010年刚参加工作,即便是在现在,自己心理上依然还有许多学生的心思。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我有很多急躁,有好多事不知道自己处理的对不对,这一情况集中体现在我监考的过程中,我总结一下我的监考经历吧,顺便整理一下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 第一次监考(2010年年末),看到学生都认真答题,不是自己上课带的学生也很高兴,因为感觉学的都很好,不过一会教务处的老师巡视,查出来很多的夹带,我才发现其实是自己功力不够,学生隐蔽的好。偶也觉得自己不认真监考,另外的一个小心理是觉得学生学习挺辛苦,也睁只眼闭只眼。呵呵~ 不过后来的经历,也让我不断的改进。 一次是给三本学生监考,全教室有约35人考试,一发卷子就觉得控制不了局面,我发现后排的学生在交头接耳,当我往后面走的时候就听见背后翻字的声音就像搓麻将的声音一样,总之,我站哪里那里能稍平静一下,只要离我三到四排的地方就控制不住。我很想收几份卷子严厉一下,但是学校规定只要认定作弊,学生必然没有学位,在太严的惩罚面前老师一般都不太认定。除非是态度太过于恶劣的学生。不过当时也怨我没有监考经验! 二次还是三本,有个学生不答题,老和旁边的学生说话,我盯着他看,希望他注意到我看他,停止他的动作,没想到,那学生注意到我看他以后,他就和我对视,我问他什么事,他说没事,就是盯着我看。然后,我不看他,他就说话,我看他,他就盯住我看,我都要疯了。我走过去,我说:你不要觉得你很跩啊!后来他不理我了,没一会又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我就没收他俩的卷子。他给了我一张纸条:跩不跩不是靠嘴说的。我一把按他在黑板上,差点打起来,不过我还是忍住了。他出了教室,我去上厕所的时候,他和同学在楼道里抽烟,看到我的时候就问我:哎,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差点又疯了!事后,他班主任找我道歉,我让老师挂了他,没有记作弊! 有这两次经历以后,我给三本学生监考,心理就有反刍,不愿意! 还有一次是研究生期末考试,有一个学生老扭脖子和后面的同学说话,我不让他扭他说他借铅笔,我说你桌上不是有啊。他说:你看,我没削开!后来又扭,我又制止他,他说:我借橡皮。我看到他桌上也有,又反问他。他说:没剥开。橡皮上还包着塑料纸。 我觉得很多学生在考试上,像是要展示自己一样: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成长了许多,也学了一些如何监考的技巧。今年的考试我感觉监考心理舒服多了,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气味少了,老师的气味多了。呵呵。考试前,我先简单说一下考试准则:上厕所的先去,开考后不准去;不准看手机;不准看夹带;若被查到,没收卷子。今年我没收了好多份卷子,呵呵~ 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在学校的严惩和同情学生中间找到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维护了考试的公证,也没有伤害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我很开心! 我必须认真监考,觉得如果学生作弊有了成就我就会联想到,医生如果作弊成了医生,工程师作弊成了工程师,集团领导作弊成了领导,我们还敢看病吗?我们还敢住房子吗?一个团队在这样的领导之下会走向何方? 我想作为老师,在认真授业、解惑之余还应该严谨审核,不自吹自擂,才能为国家培养真材实料!
个人分类: 教学体会|28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地考试、分别录取——关于高考的一个设想
热度 16 fdc1947 2012-12-13 08:03
最近,关于异地高考的话题很是热门,各色人等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最公平的办法是 全国统一考试,一个分数线,统一录取 。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最公平,其实是 所有方案中最糟糕的一种 。为什么这样说? 在所有各种不公平之中,最不公平的是大面积作弊。我想,这一点大概没有人会否认。像目前这样的即使是最糟糕的高考,只要考试是认真的,也比大面积的作弊公平。目前为什么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作弊?那是各省教育部门的努力维持的结果。各省教育部门为什么能够努力?因为分省录取。现在的高考,由于名额都已经分到了各省,考生们是同省厮杀,省内的竞争。作为一省的主管,省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各市县的考试,如有一县乱套,其他市县绝不肯干休。须知,各县市从骨子里是要放自己县市考生的水的,只是省里以及其他县市盯得太紧,为自己的乌纱计,所以不能做得过分。这一点是设计政策时应当考虑的基本出发点。 假定现在就全国一个分数线,竞争的各方就是省市与省市。一旦发生河南人与河北人、山东人、辽宁人等等竞争的情况,各个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就不会那样紧紧地盯着自己的部下了。教育部有这个本事,能直接盯死全国各县市的那么多考场?那时候不全面作弊才怪呢!没有人有这种本事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全国一条分数线是决不可以的。 分省录取,不是什么人头脑一热想出来的。用一句酸一点的语言:“势也!不得不然”。连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也不得不名额分省(当然,这里面还有别的重要原因,此非本文重点,不论)。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各省名额的分配可以做一些调整,主要是部属高校对各省的名额分配应当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分省录取是不能取消的。中国教育已经胡来很多次,现在再也不能胡来了。 特别要提防那些貌似平等的民粹主义的极左做法 。 那么,怎么能够使异地学校的考生不往来奔波,就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之地考试呢?那就是本文提出的方案: 就地考试、分别录取 。考生就在生活、学习地考试。在北京学习的学生可以参加北京的考试,但是,录取则应当区分情况分别处理。 首先,符合就学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在就学地录取。例如,北京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出一定的条件(例如,在北京的学习年限,家长在北京的工作年限等)。符合这些条件的学生准予按北京户籍的学生处理,在北京考试,参加北京市的录取工作,与北京户籍学生没有差别。 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学生,同样可以在北京参加考试,但是,要参加户籍所在省的录取。 “你胡来了!他在北京考试,怎么能够回户籍省录取?考试题目不同,分数没有可比性。”性急的朋友立刻会跳起来。 如果两地试题相同,在任何地方考试,自然没有大的问题。 即使考试题目不同,但是,在统计意义上,每门科目的分数判定也不会有大的差别。如果两地考试总分不同,转化时,把总成绩乘上一个标度因子即可。比如,某生在北京考试,得 400 分,北京的总分是 750 分,如果该生要转到一个总分只有 600 分的省份,两地总分之比即标度因子为 600/750 = 0.8 。那么此分数折合该省的总分为 400 × 0.8=320 分。该生以 320 分由户籍地负责录取。所有这些都可以由两地有关部门在他们的网上解决,不需要考生来回奔波。所以考试题目不同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这样, 就地考试、分别录取 , 既可以使考生在他所在的地点方便地参加考试,又可以避免所谓“高考移民”。
个人分类: 教育|4891 次阅读|44 个评论
治乱世非得用重典吗?
热度 7 fdc1947 2012-11-12 08:37
学生不认真读书,大概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考试作弊,大概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怎么办?有些人主张 治乱世用重典 。例如,多少门成绩不及格让退学,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等等。其实,这些做法有的也并不算重典,例如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似乎天经地义。但是,这些看上去很严厉的措施到底有多少实行了,却是一个问题。 我看,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乎制裁犯规的措施是否严厉,而在于是否进行了制裁。比如,规定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如果现在就真的去严格实行,有多少不能拿学位的?会不会立即引起混乱?学校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社会是否能够容忍这样做。 其实,历史上治乱世用重典的例子很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例如,过去实行保甲制度,多少户联保,若有一人出事情,全甲甚至全保连坐。但是大多数情况反而是大家一起起来包庇。我知道,若干年以前,许多工厂规定,一人出安全事故,全车间扣奖金,结果是小事故都瞒报了。一个人因工受了轻伤,大家都去劝受伤者为了全体工人的奖金而不报工伤。大学里出了消防事故,领导是要担责任的,消防部门只给每个单位一定的指标,事故多了就重罚。结果是不少学校规定,起了火先报学校,学校先灭,不要先打 119 火警电话。其后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学校里,真的抓住一个作弊的,会引起很多事端。你砸了他的大学文凭啊!求情的来了,送礼的来了,威胁的来了,打通了领导的关节,领导也来了,搞得“捕快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坚持也不是、不坚持也不是,总而与之,里外不是人。于是,看到作弊,眼开眼闭,最多提示一下而已。 看上去处置特别严厉,实际上绝大多数作弊、犯规的都没有处置,这大概就是某些实践治乱世用重典学校的现状。 对于学生不肯认真学习,课程考试作弊这样的问题,不加处置显然是失职。我以为,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要让违规者“出一点血”,感到疼,感到这样做不合算。处理可以略轻一点,但是有一个犯规的就要处理一个。这应该是较好的办法。 现在教育部规定对学生的处分是 : (1) 警告; (2) 严重警告; (3) 记过; (4) 留校察看; (5) 开除学籍。如果不按规定记入档案(现在这些处分一些学校在毕业前基本上都被撤销掉了),那么,在考试作弊问题上,前 4 条处分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威慑作用,摆摆样子罢了。开除学籍又过于严厉。如果让学生背一辈子处分,也似乎不很合适。另外,由于处分的过程过于复杂,在处分的程序上稍有疏忽,容易缠上官司,被律师缠上,那学校行政的成本就高了,光媒体记者就应付不过来。所以,应当尽可能不用这些传统的处分方法来处置,绕开“处分”两个字,想另外的办法。 既要对犯规者有合适的处置,使他们 感到疼,感到犯规不合算,但又要避免出岔子,使犯规者不至于去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出来胡搅蛮缠,或者使没有力量可以调动的学生铤而走险,做更加危险的蠢事。因为调动力量或胡搅蛮缠也要成本、做蠢事有危险的后果,犯规者也不会为了一点疼、感到不合算而随便调动力量胡搅蛮缠或铤而走险的。 所以,治乱世不一定非得用重典,关键是要处置,发现一个处置一个。 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当局好好地动脑筋、想办法了。 学校的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学校领导那么聪明,还能够想不出办法吗?就怕他们因有风险而对自己没有好处而不想。
个人分类: 教育|9750 次阅读|17 个评论
向弱势群体示威是无耻-评《中国青年报》关于学生申述
热度 4 zls111 2012-8-11 01:32
看到这个新闻《 高校处理作弊学生屡被判败诉陷尴尬 》,仅仅为高校败诉而呼喊,是无耻。 要知道学生走到诉讼于法律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是多么的无奈!相对于学校,学生有什么能力可与之抗衡的。学校说开除就开除,谁有责任?学生作弊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责任,恐怕更多的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作为学校是教育机构,更多的是关怀学生,而不是惩罚。学校要承担起学生成长的责任,一旦学生犯错,应该是思考,应该是想想本身哪里错了,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往学生身上推,这个本身就是师范!学生这种行为应该鼓励,更多的反思是学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 学生作弊应该是应试教育下无法避免的问题。现行的这种应试制度只会更加的诱导学生作弊,也就是起到坏的作用。考试结果很重要,但是考试本身或内容对学生成长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有风险,很多人也会去做的。更何况,现实中作弊是很普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作弊的后果是什么。 记得我在大学有门选修课《计算机网络》,开卷考试,考试时间跟一项活动冲突,很多人去不了,这些人就让别人帮忙去考一考,当时我们都觉得是很普通事情,不就是去填下名字,随便写点东西。因为平时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哪知道这个考试突然严打,一口气抓了我们数学系不少人。后来有所耳闻是计算机系貌似跟我们数学系有所过节。不管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情本身最大的责任应该在于学校。因为一项活动,学生宁愿不去考试而是让他人帮忙代考。这里学校是多么的失职! 作为高校,学生作弊学校是有办法处理学生的,而象其他一些考试,比如高考,怎么惩罚呢?还有腐败,我们是怎么惩罚他们呢?更多的是,当很多作弊和腐败没有被惩罚,而被处罚的人会怎么想呢?这里就涉及一个平等和权利的问题,惩罚是不能抓典型的。 Ps: 最近几天了解到一些事实后感慨。。。弄虚做假已经腐败了我们国家,很严重了。各行各业,包括政府和军队!获得利益只是一小戳人,毁掉的是整个国家!哎。。。算起来也就是在这20年的时间内,谎言盛行的年代,悲剧!
2960 次阅读|8 个评论
奥运真谛:作弊不行,不作弊更不行
热度 1 laserdai 2012-8-9 01:39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奥运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老老实实的运动员,这种 先入为主的偏见 非常强烈,所以当羽毛球队员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的时候,被认为是假打球,引来世界媒体一阵口诛笔伐,最过火莫过于新华社记者扬名,居然喊道;国羽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 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二傻,因为根本不配作大傻。 奥运中那么多运动员,绝大多数作弊,总会有人说出来的。现在就出现了,南非的一位拿了金牌的游泳运动员就吐露了事情: 大家都作弊,你作弊了也不一定行,如果不作弊就更不行。 所以, 奥运玩的标准就是利用大家公认的台面上的规则,而不是台面下的潜规则。 详细参见。 南非蛙王承认作弊夺金 http://2012.sina.com.cn/zq/aq/2012-08-08/114649039.shtml 范德伯格称他在水下偷偷多用了几次“海豚式打腿”,并强调这一“小动作”在当今游泳选手中很常见。 范德伯格说:“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会落后。当然,这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儿,但总有人会这么做并逃脱处罚,我可不想因此牺牲我的成绩和我四年的艰苦训练!” 由于泳联未设水下视频裁判,参赛选手有时常因经不住诱惑而偷偷违规 ,但一旦被裁判抓住,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根据视频回放,范德伯格一共使用了三次“海豚式打腿”,但他认为自己的冠军无可厚非 。范德伯格说:“之前澳大利亚还为此抗议过,我觉得这真好笑,因为 如果你看回放就会发现,我旁边泳道的(澳洲选手)里卡德干了和我一样的事儿,但他们对此闭口不提 。 每个人都在挑战规则,冲击规则的最底线,如果你不这么做,那是你自己不够努力!”    虽然范德伯格这番口无遮拦,但其金牌被撤销可能性十分渺茫,国际泳联能做的只能是增设视频回放裁判,毕竟,裁判仅仅在泳池边观察会给参赛选手太多可乘之机。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叶诗文作弊的证据
热度 48 outcrop 2012-8-3 16:07
叶诗文作弊的证据
据网友曝料,叶诗文教练承认了,曾给叶诗文服用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氢的液体,来为叶诗文补充能量。 和讯网、奥运微吧等加V微博公开了这个劲爆消息!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9673 次阅读|118 个评论
监考手段变迁,信任感缺失,浪费!
whm669 2012-6-5 17:57
30年前的学校考试,尤其是中小学非选拔性考试,仅仅是桌子上不允许放书,所有书装进书包,书包放在桌子斗里即可。平时 似乎没有翻桌子斗 ,书包放教室外等 措施,只有中招、 高考等大型考试才如此小动干戈。那时作弊的学生也少,作弊方法无非是抄纸条、打手势、左顾右看之类。 现在科技发展了,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翻新了。缩印技术能把一大本书变成手掌一样小的尺寸,装在兜里,攥在手里十分方便;电子词典、MP4等电子产品可以储存一个小图书馆的信息量,而且搜索快捷;手机短信则可以直接发送答案,手机上网、拍照、传送图片更是易如反掌。 为了与作弊行为斗争,给作弊设置障碍,使作弊不能得逞,学校管理工作又上新台阶,在技术手段上也颇下工夫。尽管作弊者总是极少数人,也许不足1%,但是,为了这些随机出现的极少数人,平时校内考试也严格要求,翻桌斗,单人单桌,书包放外边。每逢中招、高考时,便大动干戈,为了也许不足1‰甚至万分之一的个别人,安装屏蔽仪,干扰手机信号,安装摄像头,留下作弊录像证据。尽管如此,还是会出现漏题、替考等冒险作弊的小概率事件。 前些年,有学校提出“诚信考试”,设“无监考考场”。其实,老师监考,真的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毕竟是孩子,以防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身体不舒服的意外情况发生急需要老师帮助。否则,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从讲桌上领取卷子,做完后再把卷子放回讲桌上。然而,平时的测验性考试,也总是有几个学生不讲诚信,千方百计想作弊,为了分数,不惜损失人格,还影响一些思想不坚定的学生,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了额外负担,使老师的“服务”角色变为“监督”角色,渐渐对学生失去信任。现在监考时,不像以前那样轻松自由,到教室外走走,学生也不抬头,只顾专心思考或演算。现在监考时高度紧张,自始至终都要密切注意,稍不留神,就让学生抓住 机会 犯个错误。 后天就要高考了,今年高考新要求:考生考试完毕必须从前门走出考场,而且在摄像头前抬头两秒钟,以便被摄像防止替考。作弊与反作弊 如此较劲走向何方?这真是精力、时间、物力、财力、情感的极大浪费和内耗,如果能节省下来学知识、做公益事情,真能创造一笔巨大财富。
个人分类: 观点|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过的作弊现象
热度 17 heitiedan2012 2012-6-3 15:40
学生作弊,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已经见怪不怪了。最早看见过学生考试时拉过别人的卷子就大抄特抄,根本无所顾忌。即使是开卷考试,也会有作弊。我们在开卷考试的时候,规定学生只许带教材、课堂笔记,有时再加上一本阅读资料,并且规定课堂笔记只能是手抄的,而不允许是复印的。开卷考试中的作弊,最常见的就是复印课堂笔记。而且借着可以带阅读资料,但有的学生带的不是考试资料,而是复印的其他资料。其实,这些资料对于考试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学生自以为有用,所以总想玩点小聪明。更有趣的是,由于课堂笔记不允许复印,结果有的学生就采取复写的方式,恢复到较为原始的复制手段。当然,我们在考试开始后不久,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这些藏着掖着的东西,也只是让学生交出来,一般也不再追究。 遇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作弊,在于一次我的选修课考试。选修课考试的学生不太多,那我也不可能都认识,毕竟一个星期才见一次。在提前交卷的同学中,我发现有两个学生的卷子,学号表明这两位是一个班的,而且学生名字显然是女性的,但交卷的却是两个男生。我疑惑地问这两位男生,这是你们的卷子吗,二位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让他们走了。他们这个班还有同学在继续考试,是女生。在她们交卷的时候,我指着前面交的卷子问他们,这是你们班同学吗?她们回答说是,我又问,这两位应该是男生还是女生,她们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应该是女生。我再问,那这两位男生是怎么回事,她们说不知道。我就对这几个女生说,请你们转告一下这两个女生,让她们尽快来找我,要不然,我就直接找你们系了。那几个女生连忙答应。 到了晚上,那两个女生打来电话,要求见我。在我的办公室里,她们忙不迭地认错。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们说,在人大有个什么招聘会,她们不想错过,但也不想耽误考试,就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我说,你们说该怎么办?她们只是乞求说不要告诉她们系里,她们已经知道错了。我说,你们不要说你们现在知道错了,你们都不傻,这事一开始你们就知道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你们一开始就是明知故犯。她们也实在无言以对。我知道,这事一旦事发,对她们的处罚是很严厉的。说实话,对她们的这种做法,我并没有多少气愤,只是觉得好笑。我于是郑重其事地开始教训她们,无非是说,你们玩这种小聪明,将来是要吃大亏的之类。最后,我要求她们每人交一份检查,就算了事了。 我一直不知道我这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如果按照作弊的正常要求,那么她们就应该得到处理。但是这对她们的将来肯定会有很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处罚她们,似乎又不符合学校的规定。可能还是我内心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作怪吧,最终还是放了她们一马。我只是幻想她们这是初犯,而且希望她们能记住这次教训,虽然她们这种做法不仅恶劣,而且拙劣,把老师的智商估计得实在太低了。即使她们对我的智商有这种侮辱性的做法,我还是没有多大的气要生,只是希望她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现在学生不仅不拿作弊当作多么严重的问题,而且看到作弊的同学也不会主动揭露这种现象。我明白他们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他们看来,如果同学能通过作弊把考试过了,不也是挺好的事吗?我对他们说,你们以为这样对同学好,其实就是在害他们。你们在学校期间,以为通过作弊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将来到了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再作弊那可不一定能落得好处了,将来吃亏的还是这些作弊的人。你能瞒得了一时,能瞒得了一世吗?通过作弊,也许你能蒙混过关,也许你能往上爬上一段阶梯,也许你能蒙来不少钱财,可是最终倒霉的一定还是你。如果你没有自责的良心,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如果你们还有点良心,那你们是不是也会受到良心的责难?那大概也不会是一件让你舒服的事吧? 学生作弊,有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是作为师长的我们,真的就没有责任吗?学术界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事,对学生的影响是绝不能轻视的。有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有些老师,在学术上胡来,最大的危害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毒害。因为你这么做,就等于告诉学生,这样做是可以的,是可以带来好处的,而且将来学生们这样做也是允许的。这不是坑害学生是干什么?偷鸡摸狗的事,可以得意于一时,但不可能得意于一世。
6610 次阅读|27 个评论
英国大学考试
热度 1 JRoy 2012-5-31 07:10
上学年监考过两个学期,辅助老板监考过两次正式正常考试,那次跟国内考试差不多,也是坐大教室一个个挨着的,不过是随便就坐。两点和国内印象不太一样: 1,考生的权利。考生有权上厕所,有权喝水乃至吃点东西(只要不要有noise影响别人),有权要求草纸乃至橡皮之类的,写错的卷子再来一份(答题是在一个很专业很多页的各种颜色的A4大小的册子上,叫answer book,考生可以要多个. 而且有一点,他们答题不按照顺序来。这两天也帮老板改些卷子) 2,考试程序松中有严。松是因为老师不会经常来回溜达,学生也基本不存在抄袭,作弊之类的(这个我下面会讲到),气氛一点也不紧张;但是严的一点是:卷子收发都是监考官亲自到座位上;发了卷子之后,监考官不说开始不能开始,时间到了,监考官说停必须停。这两个时间都是没商量的,印象中国内喜欢拖拉些,除了高考,四六级之类的很严格。这个英国人的风格相似:他们一般不较真,较真起来很厉害 博士生担负的监考主要是应付的一些special requirement/support的特别考试或重考,在南岸每个小时能得到大约10.5pounds/hour的报酬, 还是很划算的,因为学生一般比较少,负责的老师允许只要不影响监考.可以带一本书看什么的,我一般带个单词表记些单词。 我曾监考过一个人,一对一的考试。今年都是一个监考老师,去年两个监考老师的时候,我和一个同事两个人监考过一个学生。哈哈即使不同的考试放在一个房间一起进行,一般情况5-12人 这类特殊考试大约是这样的:有些学生考试有困难,可能因为其残疾和身体不便(包括语言听力以及各类disability都可以),这学期受伤家庭事物之类耽误一些课,再或者本身某种原因申请得到老师认可,就可以不和大家一起参加那种大教室考试,而来这个特殊考试。特殊考试没什么不同,除了提供你需要的特殊设备(比如有些人需要一种垫起来脚的东西,因为个子矮啊?),主要的不同是时间延长25%。也许这是优势,但是申请的人并不多往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但是经常有人提前很多完成交卷的 上周和这周三天的考试连续监考下来,发现英国考生给我有两点印象比较深 1, 做完从来不检查 。这一点很明显,明显感觉很多人写完最后一个字前面的看都不看一遍就举手要交卷子了,过去一看封面上有些选项他都可能忘了填了之类的,然后再补。不想国内我们之前考试时候那种仔细认真,反复检查漏写了什么之类的没。有些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完成(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做完,就闪了。你打开卷子一看需要回答5个问题,可能他就回答了4个,你若让他再检查或者思考一下,他/她一般都会说不会了。所以,时间久了,最后我一般对交卷子的都直接问:are you sure to submit? 才不去操心他能不能pass呐 2,礼貌。学生交完卷子走人的时候都会对你表示感谢,至少大拇指的手势上,一般不会直接走掉。而且还有一个很蹊跷的现象,第一个交卷子走人的如果表示的比较明显,后面的人也都很明显。如果第一个不太明显,后面的可能有些人交了卷子就闪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尾随效应,当大家受到一样的服务,前面人的表现很能影响后面,就跟形成传统一样。 这让我想起去年英国怀特岛待了一周,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岛上的人素质真的很高。一个例子:每一个人上公交车都要对司机说thank you,司机也都要回应(我都在怀疑司机会不会每天几百个的说thanks很累)。从没见一个例外,真是感叹。这个时候你若是第一次到岛上,见别人这样你也一定跟着说的,完事过两天你是第一个上公交车的人,你也会主动说的。而这个在london就没有能够做到。 但是,今天逮着一个作弊的,打小抄的。应该是个印度或者中东的孩子(但是年龄应该比我大,哈哈)。看肤色和打扮想应该是印度(裹着头巾的男生),但是长相也像中东。我相当的网开一面,主要是觉得麻烦表现的相当克制和容忍:看到了,只是给他个提醒的手势和眼神,再抄我就走到他身边溜达会。这哥们要求去厕所过两次,第二次根本没听到厕所里面有烘干机响起的声音(所以可知根本没上),而且待得时间漫长。我都差点进去找他!哈哈,明显的去厕所翻找小抄,大体的记住一点然后回来赶快写!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2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作弊的对话
热度 9 fdc1947 2012-3-21 07:37
对话人——老张和老马。 老张:嗨!老马。 老马:你好!老张。 老张:听说研究生招生考试作弊的事情了吧? 老马:人所共知。丑闻!丑闻。学校要求复试时重点测试可疑考生。 老张:你说现在考试丑闻不断,作弊成风,难道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考试作弊了吗? 老马:考试要想一点作弊都没有是不大可能,但是像研究生考试中的大规模作弊,应当说还是好解决的,就看当局肯不肯下决心。 老张:怎么解决?难道是用重典,狠狠地处罚。 老马:哪里!马克思说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可以不怕杀头,狠狠处罚不解决根本问题。 老张:那你说说,有什么办法。 老马:说起来很简单,教育部不管考研的具体事物,把考试交给各个招生单位,还能够有全国范围的作弊吗?即使漏题作弊也是一个学校的丑闻,规模小得多。 老张:是啊!过去研究生招生的题目,不都是各单位自己出嘛。那么简单的事,为什么 … 老马:哪里简单!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行谈何容易!这是断人家的发财之路。你想想,现在他们出题考试,又是出大纲又是出书,又是办班又是“讲学”,吃这碗饭的人得到的岂止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名义上是说保证质量,狗屁!全国的大学可以招研究生的,都是他教育部审查过的。可以教出博士、硕士,连个招生的题目都不知道出吗?好容易拿到手的不违法的钱,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与虎谋皮,容易吗?这不是一两个人,这是一个利益集团 … 老张:你看,说说你就来气了,我们小老百姓聊聊天而已。继续说,即使照你说的,把招生的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己出,就没有作弊的问题了吗? 老马:作弊的问题光靠把出题权交给招生单位当然不能完全解决,但是至少不会出全国性的问题。我认为有些题比如外语,一个大学的各专业就应该出不一样的题目,也不认为非得由外语教师出不可。应该让各个专业的教师来出各个专业的题,包括外语。普通外语的水平可以有外语水平考试,那与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两码事。你把研究生招考放给学校的各个专业,还会有人以研究考研题目为生吗?他卖题都不知道卖给谁。假定他违法的成本不变,收益将大幅度减少,不合算的买卖还能做吗? 老张:这倒也是,但是,就不怕学校的人把题目漏出去? 老马:学校的人把题目漏出去,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有的,但是,第一,规模小,影响小;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好处理。世间最不好处理的,是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如果教育部把自己脱出来,它只当裁判员,真有犯规的,好处理。假定发现哪个教授卖题,你吊销他的教师资格。要知道,最愿意招收好学生的是教授本身,教授不愿意别人来说情、走后门。现在有的时候领导打招呼,朋友打招呼,大多数教授并不愿意。如果打招呼,那也是在够了分数线,上下差不多的情况下,可能管点用。如果真要让他出卖题目,而出卖题目得到几个小钱的结果却可能要吊销他的教师资格,我看没有几个教授有这个胆量。 老张:你说的对。不要看网上教授们发牢骚,说工资低,那只是发发牢骚,他还是愿意做教授。如果真要让我们的这些教师在教授与当官之间作二选一的选择,做官就不许保留教授待遇,我看大多数还是愿意做教师。要吊销他的教师资格,真就要了他的命。跟领导闹翻了,还可以“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你卖了考试题,谁肯养你?外国人更不要你。好,不说这个了。即使教师们不透出题去,现在作弊的科技这么发达,你还能防得住考场的作弊? 老马:这是另外的问题了。但是,只要真正让有本事的教师出题考试,作弊也难。 老张:作弊难易还与考试题目有关? 老马:当然有关。我们说得略远一点,考试题目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要会分析,会论证(会证明),会计算,或会设计(方案等)。这类题目是真正的好的考试题,甚至没有一个最佳的答案。学生对于这一类问题难以作弊,高科技手段也很难在有监考的情况下把一道题几百字的答案传进考场。但是,对于教师包括出题教师和阅卷教师的水平要求高。第二类试题是一般地问答题、计算题,这一类题考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绝大多数有标准答案,但是如果答案比较长,作弊也难些。第三类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类题答案简单, ABCD ,最容易作弊。从阅卷的角度说,第三类题目最容易阅卷,甚至可以用机器阅卷,所以几十年来,这类考试题越来越多。但是,如果我们抛去容易作弊的缺点不说,仅仅从考察学生能力看,这类题也是最差的。如果长期受到这种题目的训练,人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对、错两种情况,与老师教的、书上写的一致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和大多数中学教师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就是这种僵硬思维指导下的教育产品,他们的头脑几乎就是一个非零即一的机器。 老张:太对了! 长期的非对即错的教育,真的使人思想僵化。但是,现在哪有你说的第一类试题,都是后面两类试题的,而且第三类的越来越多。 老马:现在说是重视教育,可是,不在点子上,光看经费、得奖、多少院士、多少个某某学者、房子、操场、计算机等等。大家都反对应试教育,请问,人们真的重视考试吗?人们重视的只是考试的分数,而不管谁在主持考试,是真正的行家,还是戴着教授头衔的东烘先生。如果真正重视了考试,运用好这根指挥棒,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试题是考试的灵魂。真正重视考试就是要让真正的学者来主持出题,一定要让高水平的教师阅卷。对于低水平的试卷,谁来阅卷都不是问题,真要是高水平的题目,谁来阅卷也将是一个大问题。东烘先生周进阅卷看上了范进 ,那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的范进做考官,他录取的能比他强多少?所以,真要是高水平的题目,也一定要有相当水平的教师来阅卷。 老张: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果让研究生导师阅卷,这个问题应当不大。但是,如果对于本科生的招生考试也就是高考,似乎就有一些问题,考生实在太多。不同的人,阅卷标准不同,容易产生问题。 老马: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真正把招生权力交给各学校,可以通过预考 …. 老张:对不起,我接个电话。 … ,哈,真是,我光想听你的高见,忘了还有一个会,他们找我了。我们过天再聊? 老马:那你还不快走,再见! 老张:再见!
个人分类: 教育|6819 次阅读|14 个评论
部长公布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当场抓获的作弊人数
陈龙珠 2012-3-7 16:24
据教育部现任部长袁贵仁 在回答全国政协委员咨询时披露 ,2012年有150余万名考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当场抓获作弊者达5000人。公安部门在网上发现 英语考卷疑似答案 ,当时便做了屏蔽处理。此事有两位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要求严查。他表态,查出的教育部门人员一律负法律责任,涉及领导的一切按法律办事。同时,现已抓紧考试立法。 上述当场被抓的作弊者占总考生数的千分之三点三,还不清楚没被抓的作弊考生有多少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不可逆封装容器检验“奇迹”
Helmholtz 2011-7-23 12:43
鲁吉·加拉谢里( Luigi GARLARSCHELLI ) 马西莫·波里多罗( Massimo POLIDORO ) 在测试特异功能的时候,时常要允许受试者把试样带离实验室,拿回去完成。直到前不久,人们对必须采用绝对可靠实验容器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比方过去超心理学家们核实少年儿童的致动功能时,就表现得极为幼稚 (Taylor, 1975; Hasted, 1981) 。自以为小孩纯真不会作弊,于是听凭他们单独接触试样_比方钢勺、钢棒这些测试样品,而一旦发现弯曲,研究者们立即就归结为特异功能的作用。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种先验假定是错误的( Hanlon, 1975; Randi, 1982 ),实验样品必须严格控制。 如何制作特异功能人无法动手脚的( Besterman, 1985 )、绝对可靠的容器(例如袋子、信封或盒子)一直是个难题。我们认为,保证容器一旦被打开破坏后的不可恢复、即不可逆,远比防止直接接触试样更加重要。近来已经出现一些特殊的安全手段,比如将过去常用的蜡封,替换为自粘胶带,若是有人试图用力、用热或溶剂将其撕开,就会留下明显痕迹。胶带本身还携带有唯一性的号码标志,以防在打开容器之后换上另一个胶带封口( Wiseman Morris, 1995, 及其中所引文献)。 受试对象 本文报告的是对一例宏观致动现象的考查,使用了手工制作的不可逆容器。实验对象德伯娜· 莫斯克吉莉( Debora Moscogiuri ) 是位据信有“通灵”能力的 22 岁青年女性,家住意大利南部 Manduria 。她称自己进入恍惚态后,见到圣母玛利亚,还能转达圣母给信徒的问候。住地附近,常常发生一些怪事,据说宗教人物的图像或雕像有时会流血流泪。但这些现象未经仔细考查认证,未对血迹中的 DNA 进行化验分析 ,无法确认来源。 自 1995 年,据说有尊圣母像开始滴橄榄油。而且放置在雕像附近的一些封着的瓶瓶罐罐里不久也有油。容器可以先用绳捆、用胶布粘、甚至用蜡封,然后再密封在塑料口袋里。唯一的前题要求只是封装的容器里要放上一片橄榄叶。 加格里亚蒂( Gagliardi ) 博士是米兰的一位医生,他追踪了其中一些现象。他预备了两个蜡封的容器,一个存放在米兰办公室里,另一个寄给了 莫斯克吉莉 。几周以后,他收到寄回的容器,蜡封完好如初,里面却有了油。放在米兰的那只罐里当然什么也没有。意识到用蜡、用胶布封可能还不够严密, 加格里亚蒂 博士就找上我们,希望能帮助提供安全、不可逆封装的容器。 检验办法 我们证实他前面用的蜡封可以轻易地打开,然后再封起来( Harrison, 1975 )。所以我们用下面办法制作了一组密封玻璃管: 1. 先在玻璃管中各放入一片橄榄叶。 2. 用酒精喷灯烧结两端,注意不要烤焦叶片。 3. 在各根管上用机械玻璃刻刀刻上几处数码标记。 4. 把管子放在水下,检验是否还有缝隙,若是密封不完全,就会冒小气泡。 5. 用分析天平称量每根管重,精确到微克。 6. 最后在放大镜底下照像,记录刻印数码以及烧结封口部位的形状特征。 (试样制作时注意到,管壁受热后,叶片会释放出一些小水珠。但它们外观上与油滴有很大不同,而且不改变总重量。几天以后,水珠便被叶片重新吸收,所以我们不视其为问题)。这样制作出的管具有各自特征,可以凭重量及照片予以区分。一旦封口被烧开,再封起来,封口形状绝对不会相同,所以构成不可逆试样。 通过 加格里亚蒂 博士和西弗拉( Civerra ) 神父,这是位关心该现象的天主教牧师,共给 莫斯克吉莉 8 根玻璃管(编号分别为 1, 2, 3, 4, 6, 7, 8, 10) 。对意大利南部后来进行的事情我们毫不知情。 之后是两件事。西弗拉神父发来传真,称该女士见到圣母的神秘显像:有个很大的火舌(大约来自“护法神”)靠近了那些管子,还拿走了一个,只剩下 7 个。随后,又传来消息,说一些管里出了油。于是我们再次通过 加格里亚蒂 与西弗拉神父,索回了玻璃管进行核实检验。他们二位也同在检查现场,并对全部过程预以录像,最后全体在场人员共同在评价文件后面签名。据西弗拉神父说,他是先把我们准备的玻璃管装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装在塑料袋中;这两步包装都有蜡封。但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我们不认可这些额外封装,只要求取出自己的玻璃管进行核对。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提问时,神父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判断,蜡封是否有可能在打开后,尔后又换了一个。 结果: 1. 8 根管少了 1 根( 3 号)。 2. 管 1 、 2 和 7 的封口未动,但其中没有油。 3. 管 4 有 一端裂了个小缝,管内没有油。 4. 管 6 、 8 和 10 中确实出现了黄色的粘性的油。 但是经与原照片比较,可以确认封口是被烧熔开后,又再次封上的。封口部位的形状有明显的不同。有只管是从侧面烧开的,玻璃都变了形,还留下挺大的一个气泡。另只管的封口端出现了裂纹。全部三只有油的管壁上都残留有黑色物质,叶片也均部分或全部炭化了。 结论 我们判定有明显的外力作用,绝不是奇迹,证据表明在该女士周围有人行骗作弊。西弗拉神父保留自己的观点,他更相信自己在外面的蜡封,他认为玻璃出现的变形,可能是该女士见到的“灵火”所致。但总的看来,我们认为对烧结的玻璃管,添加一些简单的控制之后,可以成为研究者测试特异功能的一种有效工具;尤其是测试宏观致动及非眼视觉功能。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超心理学译文与动态|1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学,请不要因你的愚蠢而使你的父母蒙羞
热度 2 caojx 2011-6-12 00:47
学生考试作弊被处分,不少家长千里迢迢赶来求请,甚至下跪求饶,每每使人心酸甚至 潸然泪下 。 大学生做这等蠢事使父母蒙羞,实在是大不孝。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