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学评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9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zpqqbk 2019-10-29 13:58
2019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pdf
个人分类: 评价学|4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察 |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热度 32 st69786 2016-11-14 10:21
观察 | 数据看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文 | 贺飞(北京大学) 【本文 2016 年 11 月 13 日首发于“里瑟奇智库”微信公众号,原文请点击“ 阅读原文 ”】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指标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科研绩效评价中。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能全面的评价科研绩效,通常会选取一组恰当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更加全面,视野更为开阔地多角度深入挖掘数据内涵。本文利用原汤森路透新一代研究分析平台 InCites ,选取多项文献计量指标,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16 年世界大学排名前 5 的大学同北京大学( 53 )和清华大学( 57 )两所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读者可以从中管窥北大清华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本文数据检索时间为 2016 年 11 月 10 日,文献类型为 Article 和 Review 两种类型。 1 、 2016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前 5 名的大学 排名 英文名 中文名 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 MIT 麻省理工学院 3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53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57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2 、论文总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8186 10658 12965 17947 21634 MIT 2924 3233 4109 5220 6762 斯坦福 3440 4457 5367 6991 9140 伯克利 3776 4382 5304 6631 7667 加州理工 1748 2260 2622 3044 3314 北京大学 656 1551 2799 4628 7807 清华大学 368 1311 3613 4365 8126 3 、总引用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664536 859086 909959 698170 85422 MIT 205324 259446 294214 238270 29240 斯坦福 249403 366593 319871 257090 35246 伯克利 202024 286613 291059 248493 28120 加州理工 113038 156983 159166 132912 14831 北京大学 7421 27396 74240 92357 18920 清华大学 4855 20719 67104 82080 18951 4 、篇均引用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81.18 80.60 70.19 38.90 3.95 MIT 70.22 80.25 71.60 45.65 4.32 斯坦福 72.50 82.25 59.60 36.77 3.86 伯克利 53.50 65.41 54.88 37.47 3.67 加州理工 64.67 69.46 60.70 43.66 4.48 北京大学 11.31 17.66 26.52 19.96 2.42 清华大学 13.19 15.80 18.57 18.80 2.33 5 、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 CNCI ) 指标解释: 所谓一篇文献的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是通过其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的。当一篇文献被划归至多于一个学科领域时,则使用实际被引次数与期望被引次数比值的平均值。一组文献的CNCI,例如某个人、某个机构或国家,是该组中每篇文献CNCI的平均值。 其中e=期刊引用率或基线,c=总被引次数,p=;论文总数,f=学科领域,t=出版年,d=文献类型,n=论文被划归的学科领域数,i=被评估的实体的编号(机构、国家、个人等)。CNCI是一个十分有价值且无偏的影响力指标,它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影响。如果CNCI的值等于1,说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CNCI大于1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CNCI等于2,表明该组论文的平均被引表现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由于CNCI是一个排除了出版年、学科领域与文献类型的作用的无偏影响力指标,因此使用它可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学科混合的论文集的比较。 各校的CNCI数据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24 2.11 2.09 2.16 2.21 MIT 2.44 2.51 2.59 2.60 2.26 斯坦福 2.44 2.40 2.14 2.23 2.21 伯克利 2.04 2.09 2.08 2.25 1.96 加州理工 2.16 2.29 2.22 2.34 2.03 北京大学 0.50 0.67 1.05 1.21 1.28 清华大学 0.70 0.71 0.84 1.21 1.28 6 、国际合作论文数以及国际合作论文占比 指标解释: 所谓 国际合作论文(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是指包含一位或多位国际共同作者的论文。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是某论文集(如上描述)中,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除以该论文集的论文总数的数值,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 国际合作论文百分比指标体现了机构或科研工作者吸引国际合作的能力。 国际合作论文数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446 2752 4030 6743 10169 MIT 672 991 1380 2182 3512 斯坦福 662 1112 1474 2344 4020 伯克利 828 1302 1788 2758 3748 加州理工 431 831 1062 1612 1914 北京大学 120 355 732 1615 2842 清华大学 68 293 606 1131 2742 国际合作论文占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7.66% 25.82% 31.08% 37.57% 47.00% MIT 22.98% 30.65% 33.58% 41.80% 51.94% 斯坦福 19.24% 24.95% 27.46% 33.53% 43.98% 伯克利 21.93% 29.71% 33.71% 41.59% 48.88% 加州理工 24.66% 36.77% 40.50% 52.96% 57.75% 北京大学 18.29% 22.89% 26.15% 34.90% 36.40% 清华大学 18.48% 22.35% 16.77% 25.91% 33.74% 7 、平均百分位 指标解释: 一篇论文的百分位是通过建立 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同文献类型 的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将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并确定低于该论文被引次数的论文的百分比获得的。如果一篇论文的百分位值为1,则该学科领域、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中99% 的论文的引文数都低于该论文。百分位是一个规范化的指标,一篇论文的百分位体现了其在同学科、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的论文集中的相对被引表现。 对于一组论文来说,平均百分位可以通过计算该组论文中所有论文的百分位的平均值而获得。 当一篇论文被划归至多个学科领域时,使用百分位值最接近0的学科领域的百分位值(最佳表现值)。 平均百分位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33.42% 33.81% 33.60% 35.13% 48.86% MIT 31.80% 31.04% 31.73% 30.88% 47.79% 斯坦福 32.69% 32.99% 33.44% 35.23% 49.62% 伯克利 34.41% 33.52% 34.99% 35.35% 48.90% 加州理工 32.82% 31.74% 32.33% 32.12% 45.68% 北京大学 66.35% 59.20% 52.26% 46.01% 58.72% 清华大学 52.96% 54.12% 56.85% 46.97% 58.77% 8 、论文被引百分比 论文被引百分比指标是一组出版物中至少被引用过一次的论文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 这个指标揭示了某科研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引用本机构科研成果的程度。另一种阐释这个指标的角度是,可以得到相应的没有得到过引用的论文的百分比。需要注意的是,论文被引百分比指标将会根据分析中包含的时间段和文献类型而发生变化。 论文被引百分比不是一个规范化的指标。 例如,如果分析中包含当年或近年发表的论文,其中的某些文献可能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积累引文。 论文被引百分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96.18% 98.83% 96.95% 93.32% 69.00% MIT 95.31% 95.73% 95.45% 94.67% 69.59% 斯坦福 95.44% 95.54% 96.18% 92.66% 67.67% 伯克利 94.65% 95.73% 94.25% 92.63% 69.14% 加州理工 95.59% 96.68% 96.30% 96.325 74.26% 北京大学 76.52% 86.78% 90.5% 92.09% 59.73% 清华大学 85.60% 89.78% 83.03% 89.97% 58.66% 9 、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百分比、被引次数排名前 10% 的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 指标是在某一指定学科领域、某一年、某种文献类型下,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文献数除以该组文献的总数的值,以百分数的形式展现。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文献表现越好。 如果某组论文该指标值等1%,说明该组论文中有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同一学科、出版年和文献类型)被引次数排名的前1%,也说明这组论文的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一个高于1%的值,代表该组论文中超过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排名的前1%,同样的,一个低于1%的值代表该组论文中不足1%的论文位于全球同类论文排名的前1%。 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反映高水平科研的指标,因为只有那些高被引论文才能在相应的学科领域、出版年与文献类型中排名前1%。这组指标可以与其他指标一起使用,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科研绩效蓝图。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指标可以被应用于任何层级的论文集(作者、机构、国家/国际、学科领域)。 当然,尽管排名前1%可以衡量高水平科研,但是从本质来讲,它通常只代表了一组论文集中很少一部分,因此小样本量的统计学相关性成为该指标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最好与大样本量数据集一起使用, 例如某机构、国家或地区在若干年内累积的论文。 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 与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十分类似,只是将阈值从1%变为10%。此时,评估的基准是10%,高于10%将被认为高于平均绩效水平。这两个指标互相补充,提供了更为宽泛的优秀科研(10%)与杰出科研(1%)的全景图。 从上一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数据集较小的时候,使用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比使用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更为合适。当然,对于大中型数据集该指标同样适用。但是,在用来分析小型数据集,如个人研究产出时应该谨慎使用。 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论文百分比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4.43% 4.16% 4.33% 5.26% 4.33% MIT 4.89% 5.13% 5.94% 6.82% 5.15% 斯坦福 4.30% 5.03% 4.53% 4.59% 4.25% 伯克利 3.42% 3.61% 4.03% 5.01% 3.86% 加州理工 3.55% 5.00% 4.84% 5.39% 3.74% 北京大学 0.46% 0.52% 1.57% 1.75% 1.92% 清华大学 0.27% 0.23% 1.25% 1.72% 1.98% 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百分比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7.38% 26.24% 26.76% 26.70% 26.61% MIT 28.18% 29.29% 29.52% 32.26% 21.75% 斯坦福 27.82% 27.93% 26.68% 26.68% 20.67% 伯克利 25.05% 24.24% 24.70% 25.59% 19.72% 加州理工 24.77% 27.08% 28.18% 28.19% 21.18% 北京大学 3.35% 6.83% 11.75% 13.66% 12.27% 清华大学 6.52% 6.86% 9.16% 14.25% 13.16% 10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JNCI ) 指标解释: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 Journal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 与 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类似,主要区别在于JNCI对论文发表在特定期刊上的被引次数进行了规范化,但未对研究领域进行规范化。 每篇论文的JNCI为该论文的实际被引频次与其发表的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的比值。 一组论文的JNCI值为每篇论文JNCI值的平均值。JNCI指标能够提供某篇论文(或某组论文)与其他研究人员发表在同一期刊(或同一组期刊)上的成果的比较信息。指标主要回答“我的论文在所发表期刊上表现如何?”之类的问题。如果JNCI的值超过1,说明该其影响力高于平均值,如果JNCI的值低于1,说明其影响力低于平均值。JNCI对于出版商评价论文发表后的影响力水平也十分有用,它揭示出那些超过平均水平并提高了期刊被引频次的研究工作。 JNCI 是一个相对的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尽管其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与CNCI正相关,但这并不总是成立。例如,如果一个研究人员的CNCI指标高于平均值,JNCI指标低于平均值,很可能意味着他在其论文发表的科研领域获得了比平均水平更多的引用,但是他所发表的期刊具有非常高的被引频次(如《science》、《nature》),因此他/她的论文被引频次低于这本期刊上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1.25 1.27 1.25 1.22 1.21 MIT 1.42 1.45 1.50 1.37 1.23 斯坦福 1.40 1.41 1.39 1.27 1.22 伯克利 1.25 1.34 1.29 1.31 1.28 加州理工 1.24 1.47 1.39 1.41 1.37 北京大学 0.85 0.92 1.06 1.06 1.04 清华大学 0.85 0.91 0.93 1.10 1.08 11 、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是指按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引文数排名前1%的论文(含研究论文与综述)。 高被引论文百分比 指标则是用某一论文集(论文、作者、机构、国家、期刊、学科领域)内的ESI高被引论文数除以该文献集中论文总数,以百分数形式展现。其可用于评价高水平科研,并能展示某一机构论文产出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中的百分比情况。 高被引论文数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哈佛 600 580 684 710 831 833 978 953 1015 954 MIT 204 201 239 228 278 334 364 357 389 334 斯坦福 208 241 277 250 318 337 333 377 429 409 伯克利 200 175 239 257 284 324 298 318 339 308 加州理工 119 116 96 109 139 145 152 148 161 135 北京大学 37 37 61 61 70 86 98 150 156 163 清华大学 47 38 51 69 75 94 107 129 153 154 高被引论文占比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哈佛 4.24% 3.93% 4.23% 4.18% 4.63% 4.24% 4.77% 4.50% 4.59% 4.41% MIT 4.68% 4.52% 5.17% 4.72% 5.33% 5.64% 6.09% 5.62% 5.85% 4.94% 斯坦福 3.70% 4.02% 4.41% 3.75% 4.55% 4.50% 4.28% 4.58% 5.00% 4.47% 伯克利 3.76% 3.21% 4.15% 4.01% 4.28% 4.61% 4.04% 4.32% 4.40% 4.02% 加州理工 4.25% 3.98% 3.52% 3.71% 4.57% 4.51% 4.56% 4.44% 4.73% 4.07% 北京大学 1.24% 1.14% 1.67% 1.42% 1.51% 1.70% 1.69% 2.22% 2.18% 2.09% 清华大学 1.27% 1.07% 1.34% 1.63% 1.72% 1.91% 1.97% 1.98% 2.15% 1.90% 12 、热点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热点论文百分比(% Hot Papers): 入选ESI热点论文(按领域和时间段统计的引文数排名前0.1%)的出版物百分比。 热点论文百分比 学校/年 2014 年 2015 年 哈佛 0.34% 0.75% MIT 0.54% 0.83% 斯坦福 0.36% 0.79% 伯克利 0.27% 0.40% 加州理工 0.26% 0.66% 北京大学 0.08% 0.29% 清华大学 0.11% 0.33% 13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 指标解释: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就是横向合作论文百分比(%of Industry Collaborations), 一篇横向合作的论文,是指那些包含了一位或多位组织机构类型标记为“企业”的作者的出版物。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是某一论文集与企业合作发表文献数除以该论文集合中论文总数的数值,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InCites TM 中并未统一所有论文包含的每一机构的隶属关系,只有那些已被统一的机构才能被标记特定的组织机构类型。因此,可能存在一些企业,其隶属关系未被统一而没有被标记组织机构类型为“企业”或其他,其发表论文未被标记为与企业合作论文。目前统计结果可能只限于大型跨国企业,因此可能存在区域偏差。 与企业合作论文百分比 学校/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2.22% 3.12% 3.19% 3.55% 3.02% MIT 3.90% 5.82% 3.58% 5.08% 3.93% 斯坦福 4.62% 4.73% 4.55% 3.93% 3.59% 伯克利 3.20% 3.49% 2.55% 2.52% 2.14% 加州理工 2.46% 3.67% 2.90% 2.23% 2.32% 北京大学 0.46% 0.64% 1.43% 1.40% 1.60% 清华大学 0.00% 0.53% 1.16% 1.79% 1.48% 14 、相对世界影响力 指标解释: 相对世界影响力是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影响力(ImpactRelative to World), 某组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与全球总体出版物的引文影响力的比值。这个指标可以被用于机构、国家和全球水平。这个指标展示了某项研究的影响力与全球研究影响力的关系,反映了相对的科研绩效水平。 全球平均值总是等于1 。如果该比值大于1,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评价水平;小于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相对影响力=引文影响力(即篇均引用)÷基线(全球引文影响力) 不过,这个指标虽然考虑了出版年份的因素,但由于机构或国家同时在多个学科发表论文, 该指标却忽略了这些学科之间的差异 。 相对世界影响力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哈佛 4.752 4.236 4.346 4.022 3.596 MIT 4.111 4.217 4.433 4.719 3.938 斯坦福 4.244 4.322 3.690 3.802 3.512 伯克利 3.132 3.437 3.398 3.874 3.340 加州理工 3.785 3.650 3.759 4.514 4.076 北京大学 0.662 0.928 1.642 2.063 2.207 清华大学 0.772 0.831 1.150 1.944 2.124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st69786@tom.com)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23997 次阅读|40 个评论
重点大学,你一流了没?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4-4-10 14:59
《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2014 — 2015 ) 》 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内地 2427 所大学的实力和水平 ,发布了 2014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报告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标准及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而且一流大学必须是研究型重点大学。根据 2014 年 131 所重点大学竞争力排名结果,报告评出了排名前 20% (即前 26 名)的大学为中国一流大学。 2014 年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26 所) 本文摘编自邱均平等编著《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2014 — 2015 ) 》,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阅读: 邱均平团队发布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报告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对大学领导的评价中怎能没有各学科的代表?
热度 1 panfq 2013-3-7 07:04
大学发展得益于各学科的发展,大学的许多机构都是附着于以学科为基础的机构之上。可是在一些评价场合、某些由各界代表参加的场合,唯独 没有考虑从学科角度去考虑选取代表。 例如,对于高校校级领导-众多书记们和校长们的工作——该如何评价?是不是级别不够就无缘参与评价?副教授能否参与评价校领导?没有教授的学科在许多场合是不是就失去了发言权? 例如学校的文件中有这样的话语: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 2012 年度校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召开民主测评会,……参加测评人员为校领导,处级干部,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市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物。 看来,只有一定级别的教师才能参与,例如只有处级干部和教授职称才有资格参评。副教授以下的老师,即便是老到将要退休的副教授,也无缘评价;有一些学科由于评价中没有考虑学科差异或过分注重科研数量指标多年来就产生不了教授,从而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也就无资格参与评价;某些因领导失误导致的学科发展受挫,这些学科自然也难以产生教授,也无缘发表意见,参与评价。 除了学科的意见不能上达之外,这样的以级别高低为选择标准的评价模式,容易造成“官官相护” 。恐怕高校中意见多的不在处级干部和教授那里,而在副教授层面以下。处级干部和教授一般都是学校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的群体,一些单位的处级干部往往又身兼教授,自然工作满意度高。 而意见多的群体却被隔离在评价之外,许多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意见也有可能被置之不理 。 大学里按大学科门类来看,一些大学最多也就是个左右,可以考虑各学科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副教授参与评价,连副教授也没有的学科考虑吸收博士为代表。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评价:指标权重与指标缺失
热度 11 Wuyishan 2011-11-7 08:16
大学评价:指标权重与指标缺失 武夷山 Gualberto Buela-Casal 等几位西班牙学者在《科学计量学》杂志 2007 年第 3 期发表文章,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universities (国际大学排行的比较研究),原文见 http://www.ugr.es/~aepc/articulo/ranking.pdf 。文中用一个表列出了不同评价单位进行大学评价时的指标权重(%): 上海交大排行榜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排行榜 瑞士科技元勘中心排行榜 亚洲周刊排行榜 科研质量 80 20 100 16 . 5 声誉调查结果 50 20 人力资源 10 25 15 始端特征(如入学难度) 5 25 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收藏量) 20 产出 10 3 . 5 作者指出,学习过程应该是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没有一家评价机构在使用。 博主:多年来,关于评价指标赋权的讨论相当多,但关于哪些变量该列入评价指标却没有列入的讨论则极少。 早在 2005 年 1 月 6 日,我在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办的“中国高校发展指标研讨会”上发言时曾说: 一定要注意确立动态指标,一定要有负面指标,指标的最终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提倡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假定一个大学发表的 SCI 论文很多,被引用数也很高,但是,该校员工或学生的剽窃案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揭露,自杀事件不时发生,老是冒出杀人事件,那你说这样的大学好吗?现在的大学评价指标都是正面指标,其任一指标的分值增加,都使得总评分增大。应该加上一些负面指标,其分值的增加使得总评分减少。有加法也有减法,这才是正常的评价过程。 我所说的“动态指标”,则与前文作者所提的学习过程指标,在思路上有相通之处。我举的“动态指标” 的例子是:不光要看一个大学目前拥有多少教授、多少博士,还要看是否发生着人才流动?每年引进和流出了多少教授、博士?流出者群体的水平与新引入人才群体的水平整体相较,哪个更高?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5006 次阅读|20 个评论
也说大学评价
lxj6309 2011-8-23 09:37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8月15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科学网看到了一些评论。今日又读到新华网转载《广州日报》的一篇文章:“上 海交大发布高校新排名 清华北大不属世界一流 ”。其中提到:曾于1999年~2000年期间,参与过“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评定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阎凤桥认为,每个“排名”都有其衡量指标,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也有一定差异。对于这次的“排名”,关键是如何理解它。 是的,对于一个什么排名,关键是如何理解它。但是,排名的发布者从来或极少谈到如何理解,他们所想要的只是海报效应!这里不想具体评论那些排名的科学性如何,只是再着重指出 科学的评价活动应遵循的一些规则 : 1.首先应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的服务对象。 2.根据评价目的,准确、科学定义评价总指标。比如这个大学学术排名,首先应定义:大学学术水平这个总指标。如果这个指标都不能科学明确定义,何谈评价测度? 任何评价都是以一定价值观为基础的,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测度方法的设计中,评价者的价值观都或明或暗地体现其中。对于能够说清楚的,评价者应该亮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在一项评价中,是否可用一个一维总指标来评价或应用一组总指标做多维评价,是一个要首先仔细推敲的问题。比如,这个大学学术水平,首先,我们知道,大学中的研究分理工农医与人文社科。那么,这几方面的学术水平能否综合在一起呢?我看值得商讨!其次,那些所谓的索引期刊又如何评价呢?中国的与外国的在这些期刊面前是公正的吗?权重应该一样吗? 或许,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用这些所谓因子评价我国的科学家,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的自主发展,就像过渡引进阻碍了我国的自主创新一样!中国的语言文化系统与西方的存在巨大的差异! 3.评价的模式除了权重加权还能有其他模式吗?权重的权是谁的权利呢?真是客观存在的吗?权重本身作为一个指标需要仔细推敲定义,尔后给予测度,其中更隐含着显著的价值观因素。 我国的评价科学应该惊醒了!!!!
个人分类: 评论|2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的收获(杜建来信)
xupeiyang 2010-11-10 16:26
许老师: 您好。 参加了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后,感觉收获很大,确实与国内的学术会议由很大的区别。很多最新的学术观点,如 鲁索教授做的关于引文(citation)的一个重要方面参考文献(reference)的研究,由于现在过多的研究将引文分析的引文界定为被引(citation received),而对施引(citation given,即一篇文献的参考文献)研究的太少。之前王汝宽老师也多次提到过,引文分为两部分,即引用的谁和被谁引用的两个方面,目前都是研究后者。鲁索教授还参考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被SCI收录期刊的参考文献因子(reference factor),并参考h指数计算了参考文献视角下的h指数,感觉非常新颖。还有台湾大学的黄慕萱教授所做的从国家层面,基于合作论文中不同作者的贡献的计算方法对其被引用次数排序的影响,我也在会下和他们交流了,我在参与张玢老师的课题的过程中,也在一直学习、阅读这方面的相关文献。 杜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 图书馆 2010-11-10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8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参加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感受(1)
info2008bnu 2010-11-9 10:32
11月4-6日,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参加国际会议,感受非常多。 1.武大印象 会议的地点在美丽的国立武汉大学,这是我第一次去武汉大学。进入武汉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正门的标题:国立武汉大学(据说还可以反过来念),感觉很有历史。 武大的另一特点是临湖抱山,树非常多,环境优雅,有点像在森林里学习的感觉,这里的空气应该非常好吧。武大是建立在珞珈山上的,所以坡度非常大,不适合骑自行车,所以校园里自行车非常少,取而代之的是校园的服务车,上车1元,招手即停,不过人还挺多的。 武大另一不得不说的景点是樱花大道,所以尽管错过了季节,已经没有樱花了,但我们仍然想去看看。樱花树不高,也不是很整齐,与开花时美丽的景象相比,不开花时则没什么特点,与其他的树木差别不大。 在武大期间,我还参加了他们传统的每周晚放露天电影的活动,当时还挺高兴的,有点回到童年的感觉,由于地形的特殊,他们正好有个地方可以放露天电影,看电影的人还很多,好像也有很多武汉市民。 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武大晚上路灯非常少,由于武大树非常多,没有路灯感觉很可怕,像是走森林的感觉。不知学生晚上出行是否安全,或许他们的治安非常好吧。 2.会议感受 第一天上午是领导讲话,资历都比较老,然后是集体合影,然后是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RonaldRousseau(罗纳德鲁索)教授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的主任RobertJ.Morse(罗伯特莫尔斯)分别作报告。当时这两位学者说的时候都比较慢,居然还能听懂他们说什么,真是令人太高兴了。可是下午的TheTimes(泰晤士报)的副主编PhilBaty说的太快(年轻有为),没太听懂他说的是什么,看来英语还得加强。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 补充通知(第二期)——会议论文投稿截止时间推迟至8月20日
邱均平 2010-8-3 17:34
应很多作者的要求,我们将会议论文投稿截止时间推迟至8月20日、论用通知发送时间和会议注册时间也做了相应调整,具体如下: 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10年8月20日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同时发送参会通知):2010年9月10日 会议注册开始时间:2010年9月20日 会议注册将全部在网上完成,详情请关注会议网站 http://www.icsue2010.nseac.com 为了方便作者注册及对账工作,ICSUE2010特开通国际会议专用账户时会议网站上将有详细的注册说明和注册步骤。请您关注! ICSUE2010大会秘书处 2010年7月15日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活动|5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暑期校园静悄悄的大学不是优秀的大学
lgmxxl 2010-7-14 14:52
评价一所大学优与劣的标准有很多,争议也很大。不管是中国的大学评价机构,还是国外的大学评价机构,真正得到广泛认同的并不多,甚至说没有。最多只能说是得到较多认同。但如果用否定式的方法来界定一所大学的优劣,则往往可以得到让人信服的结论。最近我就想,现在全国的高校基本上进入了署期,这时如果一所大学的校园静悄悄的话,我想基本上断定这所大学不是一所优秀的大学。 所谓大学校园静悄悄,我指的是大学图书馆里没有学生或者说学生很少,甚至图书馆压根就不开放或者开放时间很少;大学的实验室里没有教师,或者说基本上没有教师,晚上整个实验楼黑漆漆一片;大学的行政楼空空如也,没有过多的车辆,或者说大学行政楼就没有领导的车辆;大学的教室不开放,或者说开放很少,里面没有几个学生。如果符合以上四个条件,那么这个学校就可以断定不是一所优秀的大学了。 为何呢,我决不是说,在暑期不让师生、领导们休息。我只是想我们可以从这一指标断定一个学校有多少人在学习、在研究、在工作。因为,虽然高校放假了,但社会并没有放假,如果一个学校办公楼边没有车辆停放,说明这所大学与社会交往很少,社会开放度很低。因之可以断定这所大学所利用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非常有限。进而可以推定,这所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挥的不好。 如果一所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里没有人在学习,特别是暑期晚上教室、图书馆没有灯光,则可以肯定这所大学的学风不好,这所大学学生优秀率太低。要知道优秀的学生一定会利用暑期这一宝贵的时光来学生的,且其中的一部分一定会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优秀学生比率低的大学,学生培养的质量一定会有影响,进而推断这所大学人才培养职能发挥的也是一般般。 如果一所大学的实验室在暑期没有人光顾,则说明这所大学的科研风气不浓,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多少科研项目,也不会有多少横向的应用课题。科研项目一般不会断断续续研究的。我想优秀大学、高水平的大学的实验室一定是在暑期开放,并且师生较多。由此可以断定,暑期实验室白天没有师生出入、晚上没有灯光,则这所大学的科研水平一定是一般般。进而推断这所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发挥的也是一般般。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三大职能发挥都一般般的大学一定不是优秀的大学。这个前提一定不会错。 暑期,是师生调整自我的时期,也往往是教师整理自我、落实学术规划的好时期。我们不鼓励所有的教师去实验室,也不鼓励教师天天去实验室。但终归得有一部分教师去实验室。如果这所大学的师生、领导全部进入了休息状态,这还真是这所大学的不幸。相信这样的大学好日子不会太长。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2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国际大学评价研究高端论坛及研讨会新闻稿[会议资料和项目申请指南下载]
mazheng 2010-6-28 18:3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和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于2010年6月25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国际大学评价研究高端论坛及科学计量学研讨会,旨在加强大学科研绩效分析与评估的国际交流。 在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的组织下,此次论坛和研讨会加强了管理人员、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共同探讨定量分析在研究绩效分析与评估中的应用,具体内容还涉及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有效运用定量研究方法。 300多位来自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管理人员,学术专家及图书馆馆长和馆员参加了本届论坛。此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副秘书长郑国安和汤森路透科技与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Mike Boswood先生共同致开幕辞。演讲嘉宾分别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编辑Phil Baty先生, 汤森路透研究评估总监Jonathan Adams 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先生,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教授和资深科学计量学家蒋国华教授。论坛的主题包含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的历史、方法论及其影响,科研绩效评估方法论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中国的科学计量学发展及对研究评估和大学排名的影响,以及以事实为依据的科研绩效评估。Adams 博士也将讨论汤森路透全球教育机构概况大全项目及该项目对科研管理者的重要意义。 作为2010年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的指南,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还宣布了八个研究方向: 1.基于高被引论文的科技评价研究 2.中文科技论文的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共被引分析 3.针对单篇论文的评价的探索研究 4.论文与专利之间的关系研究 5.科学计量学的指标研究 6.基于合著关系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7.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科技评价研究 8.重大专项的领域研究与趋势分析 主题报告资料下载: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历史、方法论、及其影响 全球研究机构概况项目及其对科研管理者的重要性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科研实力:英国大学研究绩效的定量分析与评估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科研评估和大学排名的影响 2010年度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表下载: 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表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58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际大学评价研究高端论坛暨第2届科研管理与评价高级研修班会讯
mazheng 2010-6-10 15:3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以及汤森路透将于2010年6月25日共同举办国际大学评价研究高端论坛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实践与研究暨第2届科研管理与评价高级研修班。 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于2009年举办了科学计量学国际研究前沿探索高端论坛、第一届科研管理与评价高级研修班,在国内高校的管理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届论坛将沿袭第一届活动的成功模式,邀请到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负责人等知名学者,深入地探讨国际大学排名方法和意义,以及如何将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于科研绩效评估等相关主题,旨在创造更多中国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国际间交流的机会,并向中国的科研管理人员介绍英国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经验。 时间:2010年6月25日9:00-17:00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报告厅 费用:会务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食宿自理。 联系人:马峥 mazheng@istic.ac.cn 下载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日程: 9:00 - 9:30 致辞 贺德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所长 Mike Boswood , Thomson Reuters Healthcare Science , CEO 9:30 - 10:15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History, Methodology, and Its Influence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历史、方法论、及其影响 Phil Baty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 副主编 10:15 - 10:30 Global Institutional Profiles Projec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Administrators 全球研究机构概况项目及其对科研管理者的重要性 Jonathan Adams ,汤森路透 研究分析与评估总监 茶歇 10:45 - 11:30 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总工程师 11:30 - 12:00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院长 12:00 - 12:45 Research Excellence: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in UK 科研实力:英国大学研究绩效的定量分析与评估 Jonathan Adams , 汤森路透 研究分析与评估总监 午餐 14:00 - 15:00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科研评估和大学排名的影响 蒋国华,中国资深科学计量学家 15:00 - 16:30 2009 年 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介绍 北京大学 集美大学 :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模式、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东华大学 中国医科院 : 用于科技人才评价实践的分学科的 h 指数研究 天津大学 宁波 大学 : 构建科研机构评价的指标体系 16:30 - 17:00 公布 2010 年 ISTIC-THOMSON REUTERS 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方向及指南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48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 补充通知(第一期)
邱均平 2010-6-7 16:00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 征文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人士的积极响应,有的已提交了会议论文。最近,有不少人士打来电话、发来 E-mail 询问会议的有关情况,现一并回答,并作补充说明如下: 1、 为了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员也能参加会议,也有机会与国内、外高层次专家交流。经研究决定,会议除了接收英文论文(便于 EI 、 ISTP 收录)外,也接收中文论文,每篇收取版面费 500 元。 2、 有的领导和专家因工作繁忙实在来不及写论文,但又非常希望到会与国内外专家会面和交流者,我们也愿意为之提供宝贵机会,同意其参加会议,每人收取会务费 1000 元。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秘书处 2010 年 6 月 5 日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活动|57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征文通知
邱均平 2010-3-18 19:23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会议 The 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2010 年 11 月 5-6 日,中国 武汉 http://www.icsue2010.nseac.com 2004 年,我们曾举办 第四届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国际研讨会 ,有来自 16 个国家的 230 多名代表与会,会议获得了很大成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 科教兴国 战略,适应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我国评价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我们 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简称 ISSI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简称 USNEWS )和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 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 简称 IREG ) 将在武汉大学共同主办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 。本次 研讨会的主题为: 科学计量学、大学评价与社会发展 。这是一个连续性的关于科学计量学与科学评价(含大学评价)的国际会议,也是一个国内外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高层次论坛,代表着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和水平。本次会议将于 2010 年 11 月 5-6 日在中国武汉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能为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各国的同行专家提供一个横向交流的中国平台,集中探讨当前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充分展示我们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培养和推出年轻的优秀学者,促进我国师生和学者批量进入高层次学术前沿;而且还能为推动有关国家或评价机构的深层次合作和学科发展,大力提高我国评价机构的学术地位,创造难得的综合条件和交流平台。 会议遵循国际惯例进行。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科学计量学、大学评价和科研评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简称 ISSI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简称 USNEWS )和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 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 简称 IREG ) 会议主题:科学计量学、大学评价与社会发展 征文议题 1、 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科学计量学在大学评价、科研评价、期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 国际科学计量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4、 科学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创新和发展; 5、 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的关系研究; 6、 信息计量学和知识计量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7、 大学评价在科学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 国内外大学评价、科研评价和期刊评价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9、 国内外大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0、 国内外大学评价的比较研究; 11、 国内外大学评价的应用和社会效益研究; 12、 国内外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研究; 13、 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标准和评价研究; 14、 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建设问题研究; 15、 大学评价、科研评价和期刊评价的案例分析; 16、 我国评价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会议语言: 英语、汉语 论文要求 论文采用英文写作,提交邮箱是 icsue2010@gmail.com 。论文要求 word 格式,严格按照排版要求排版(详见网站上的论文格式模板),每篇论文 A4 纸排版 4 页。作者人数限 3 人以内,且每位作者以第一作者名义只能提交一篇会议论文。 会议出版物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所有被录用的论文将以全文或摘要形式收入英文论文集,由权威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经专家评审的优秀论文将推荐给《 Scientometrics 》( SCISSCI 源刊)发表,其他论文将被推荐给 EI 或 ISTP 检索。被出版的论文将缴纳版面费,中国大陆代表每篇论文缴纳 2200 元,非中国大陆作者每篇缴纳 320 美元;论文第一作者是 ISSI 和 IREG 会员的缴纳人民币 1800 元,非中国大陆作者缴纳 300 美元。以摘要形式收录的不收取版面费。 会务费 报名参加会议要缴纳会务费。中国大陆代表, 9 月 15 日前缴纳会务费,每位收取 800 元,逾期加收 200 元;无工作的在读研究生凭学生证优惠 200 元; ISSI 和 IREG 会员优惠 200 元;非中国大陆代表, 9 月 15 日前缴纳,每位收取 200 美元,逾期加收 50 美元, ISSI 和 IREG 会员优惠 50 美元。会务费缴纳按照通讯地址从邮局寄至大会秘书处。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并将组织在美丽的武汉市考察。如果要求去长江三峡或湖北武当山旅游的代表必须在注册表中说明,我们可以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关键日期 论文投稿截止时间: 2010 年 7 月 15 日 论文录用通知时间: 2010 年 8 月 15 日 会议注册截止时间: 2010 年 9 月 15 日 会议报到时间: 2010 年 11 月 4 日 正式开会时间 : 2010 年 11 月 5-6 日 大会秘书处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邱均平 收; 邮编: 430072 联系信箱: icsue2010@gmail.com , 联系人:杨瑞仙 王菲菲 秘 书 长: 邱均平 教授 027-62951049 、 027-68754477 (传真)、 13667134335 秘 书: 余 波 先生 027-63754393 、 027-68754477 (传真) 会议网站: http://www.icsue2010.nseac.com , * 会议回执和会议排版要求及样张从网站下载。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活动|6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Call for Paper: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University
邱均平 2010-3-18 19:18
The 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Nov. 5-6, 2010 Wuhan , China http://www.icsue2010.nseac.com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ICSUE 2010) will be held from November 5th to 6th, 2010 in Wuhan , China .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China , Wuhan is one of the most delightful and modern cities in China . ICSUE 2010 aims to provide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to present and discuss recent advances and new topics in Scientometrics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recommended to be indexed by EI and ISTP. Some excellent papers will be recommended to the Journal of Scientometrics (Indexed by SCISSCI) . The multiple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l Scientometrics 1. Scientometrics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2.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Scientometrics 3. Theory and Method of Scientometrics 4. Scientometrics, Bibli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5.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Webometrics and Knowmetrics l University Evaluation 1. Theory and Method of University Evaluation 2. Indicator System of University Evaluation 3. Status and Function of University Evaluation 4.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versity Evaluation 5.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and Strategy on Scientific Evaluation 6. Case Study on University Evaluation,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Journal Evaluation 7. Standard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8.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nstruction o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l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ive-metrics 1. On University Evaluation 2. On Scientific Evaluation 3. On Journal Evaluation Sponsor Wuhan University Cooperator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of Science and ST Polic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ISSI) US News World Report(USNEWS) 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 (IREG) IMPORTANT DATES Papers Due: Jul. 15th, 2010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Aug. 15th, 2010 Registration Deadline: Sep. 15th, 2010 Conference: Nov. 5-6, 2010 CONTACT INFORMATION Website: http://www. icsue2010.nseac.com Fax: + 86-27-68754477 E-mail: icsue 2010@gmail.com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活动|6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分析与启示
邱均平 2010-1-28 13:39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和水平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满足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的需求,我们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已于近期完成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共获得了201个排行榜 。 这对于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进和完善我国大学教育制度,提高其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之间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 总体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2010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大学教育竞争力评价前10强的排名和相应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归属地我们在征询相关领导、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这三所大学分别列入湖北、北京和河北进行评价比较)。为反映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评价的动态变化,我们附上前10强省区2009年综合竞争力排名情况,详见表1。 表12010年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前10强 2010 排名 总分 省区 2009 排名 排名变化 1 100.00 北京 1 2 82.06 江苏 2 3 78.31 辽宁 5 2 4 76.30 山东 3 1 5 72.97 湖北 8 3 6 72.70 上海 6 7 72.60 广东 4 3 8 68.42 陕西 7 1 9 67.71 河北 10 1 10 66.89 浙江 11 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前10强名单和2009年基本一致,只有浙江上升至第10位,而四川下降2位,跌出10名之外,而且有7个地区的相对位次发生了变动:其中辽宁和湖北分别上升了2位和3位,位居第3名和第5名,河北、浙江的位次上升了1位;广东的位次下降3位,山东和陕西的位次分别下降1位。 (二)中国大学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1、中国一流大学 ( 1)2010年中国一流大学的评选结果 我们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标准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出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进入该排行榜的共有 20 所研究型重点大学,如表 2 所示。 表2 2010 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共20所)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 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学校声誉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北京大学 100.00 2 1 1 1 京 1 综合 1 2 2 清华大学 95.78 1 2 2 2 京 2 理工 1 3 3 浙江大学 84.82 3 6 3 6 浙 1 综合 2 4 4 复旦大学 84.03 4 4 4 3 沪 1 综合 3 5 6 南京大学 79.33 9 7 5 7 苏 1 综合 4 6 7 武汉大学 79.21 5 3 7 13 鄂 1 综合 5 7 5 上海交通大学 78.04 11 9 6 4 沪 2 理工 2 8 8 北京师范大学 73.35 17 5 13 9 京 3 师范 1 9 9 中山大学 73.16 12 20 8 16 粤 1 综合 6 10 11 中国人民大学 72.43 19 8 12 8 京 4 文法 1 11 12 南开大学 71.79 15 10 10 12 津 1 综合 7 12 10 华中科技大学 71.25 14 14 9 25 鄂 2 理工 3 13 13 四川大学 70.26 8 12 11 32 川 1 综合 8 14 14 吉林大学 70.11 13 11 14 18 吉 1 综合 9 15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8.65 6 23 17 5 皖 1 理工 4 16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7.18 7 19 21 10 黑 1 理工 5 17 16 山东大学 66.76 16 16 15 33 鲁 1 综合 10 18 17 西安交通大学 66.62 18 15 18 11 陕 1 理工 6 19 18 厦门大学 64.52 23 25 16 34 闽 1 综合 11 20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74 10 22 25 14 京 5 理工 7 ( 2)2010年中国一流大学评选结果分析 与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评选结果相比,除天津大学(由原来的第20名下降为第24名)跌出之外,其余中国一流大学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上升了3位和2位;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下降了2位。分析天津大学跌出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水平和办学资源得分分别比去年下降了7位和5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上升了3位,主要是办学资源和学校声誉分别上升了4位和3位。 2、中国重点大学 本次评价的119所重点大学是指教育部直属大学和21l工程建设大学,但对于刚批准的几所21l工程建设大学尚未纳入本次重点大学评价范围内。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的重点资助,基础普遍较好,在社会上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2010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30强如表3所示。 表3 2010 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30强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 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学校声誉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北京大学 100.00 2 1 1 1 京 1 综合 1 2 2 清华大学 95.78 1 2 2 2 京 2 理工 1 3 3 浙江大学 84.82 3 6 3 6 浙 1 综合 2 4 4 复旦大学 84.03 4 4 4 3 沪 1 综合 3 5 6 南京大学 79.33 9 7 5 7 苏 1 综合 4 6 7 武汉大学 79.21 5 3 7 13 鄂 1 综合 5 7 5 上海交通大学 78.04 11 9 6 4 沪 2 理工 2 8 8 北京师范大学 73.35 17 5 13 9 京 3 师范 1 9 9 中山大学 73.16 12 20 8 16 粤 1 综合 6 10 11 中国人民大学 72.43 19 8 12 8 京 4 文法 1 11 12 南开大学 71.79 15 10 10 12 津 1 综合 7 12 10 华中科技大学 71.25 14 14 9 25 鄂 2 理工 3 13 13 四川大学 70.26 8 12 11 32 川 1 综合 8 14 14 吉林大学 70.11 13 11 14 18 吉 1 综合 9 15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8.65 6 23 17 5 皖 1 理工 4 16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7.18 7 19 21 10 黑 1 理工 5 17 16 山东大学 66.76 16 16 15 33 鲁 1 综合 10 18 17 西安交通大学 66.62 18 15 18 11 陕 1 理工 6 19 18 厦门大学 64.52 23 25 16 34 闽 1 综合 11 20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74 10 22 25 14 京 5 理工 7 21 21 中南大学 62.8 22 18 20 47 湘 1 理工 8 22 25 东南大学 62.57 20 13 22 46 苏 2 理工 9 23 23 同济大学 62.54 21 21 24 20 沪 3 理工 10 24 20 天津大学 62.29 30 17 23 23 津 2 理工 11 25 24 华东师范大学 61.79 28 28 19 21 沪 4 师范 2 26 26 大连理工大学 57.56 27 26 28 38 辽 1 理工 12 27 33 兰州大学 56.04 33 43 27 24 甘 1 综合 12 28 28 西北工业大学 55.73 29 24 38 45 陕 2 理工 13 29 27 中国农业大学 55.67 26 56 26 35 京 6 农林 1 30 29 华南理工大学 55.41 31 32 30 53 粤 2 理工 14 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天津大学,其原因分析如上;上升最快的是兰州大学,上升了6位,进一步发现,兰州大学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分别上升了4、19和3位。 3、中国一般大学 我国一般大学的数量众多,分布地域较广,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大学的教学任务更重于科研任务。 2010年共有599所一般大学参与评价,前30强的得分和分布如表4所示。 表4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30强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得分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首都医科大学 100.00 京 1 医药 1 2 5 山西大学 95.43 晋 1 综合 1 3 3 福建师范大学 95.12 闽 1 师范 1 4 6 首都师范大学 93.57 京 2 师范 2 5 2 哈尔滨医科大学 93.27 黑 1 医药 2 6 7 东北财经大学 90.07 辽 1 文法 1 7 4 中国医科大学 89.46 辽 2 医药 3 8 9 浙江工业大学 88.12 浙 1 理工 1 9 8 扬州大学 88.01 苏 1 综合 2 10 10 南方医科大学 87.05 粤 1 医药 4 11 29 河南大学 85.88 豫 1 综合 3 12 11 昆明理工大学 85.85 滇 1 理工 2 13 19 南京工业大学 84.92 苏 2 理工 3 14 12 南京医科大学 84.75 苏 3 医药 5 15 33 重庆医科大学 84.45 渝 1 医药 6 16 25 山东农业大学 83.03 鲁 1 农林 1 17 21 河北大学 82.78 冀 1 综合 4 18 14 黑龙江大学 82.65 黑 2 综合 5 19 22 西安理工大学 81.56 陕 1 理工 4 20 13 山东师范大学 81.35 鲁 2 师范 3 21 17 西北师范大学 80.98 甘 1 师范 4 22 18 天津师范大学 80.60 津 1 师范 5 23 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40 陕 2 理工 5 24 30 浙江师范大学 80.20 浙 2 师范 6 25 24 深圳大学 79.24 粤 2 综合 6 26 42 青岛大学 78.32 鲁 3 综合 7 27 15 汕头大学 78.22 粤 3 综合 8 28 35 上海师范大学 77.84 沪 1 师范 7 29 32 湖北大学 77.35 鄂 1 综合 9 30 23 上海中医药大学 77.23 沪 2 医药 7 在一般大学竞争力前30强中,上升最快的是河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二者分别上升了18名;下降最快的是汕头大学,下降了12名。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一般大学综合竞争力的上升和下降主要是由于办学资源、教学水平得分的上升与下降,这说明一般大学位次的起伏主要是由于办学资源、教学水平引起的,这也与一般大学的教学任务较重于科研任务的办学和评价原则相一致。 4、 中国民办大学 民办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补充和平衡我国教育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大学的蓬勃发展,它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共有262所民办大学参与评价,前10强如表5所示。 表5中国民办大学竞争力前10强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江西蓝天学院 100 赣 1 本科 1 2 3 西安外事学院 93.19 陕 1 本科 2 3 11 烟台南山学院 91.28 鲁 1 本科 3 4 19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90.83 鲁 2 专科 1 5 4 黄河科技学院 88.75 豫 1 本科 4 6 14 西安欧亚学院 87.55 陕 2 本科 5 7 6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87.51 湘 1 本科 6 8 23 三江学院 87.09 苏 1 本科 7 9 20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85.76 赣 2 专科 2 10 15 长沙医学院 85.35 湘 1 本科 8 中国民办大学前10强与去年相比波动较大,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一级指标人才培养得分变化较大引起的,该指标下面包括 专职教师数、高职教师比、就业率等6个二级指标,是由各民办高校这几个指标自报数据或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起伏较大造成的。 (三)中国大学科研竞争力 科研工作是大学的三大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一,考察大学科研竞争力则是大学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从投入、产出、效益的思路出发,将绝对量指标和相对率指标相结合来评价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而且区分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行分类评价。因此,本次评价参照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科学评价体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我国大学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得出了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和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表6和表7分别为这两个排行榜的前20强。 表6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清华大学 100.00 京 1 理工 1 2 2 北京大学 96.47 京 2 综合 1 3 3 浙江大学 85.82 浙 1 综合 2 4 5 上海交通大学 77.52 沪 1 理工 2 5 4 南京大学 75.42 苏 1 综合 3 6 6 复旦大学 68.46 沪 2 综合 4 7 8 华中科技大学 63.89 鄂 1 理工 3 8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61.25 黑 1 理工 4 9 9 西安交通大学 60.65 陕 1 理工 5 10 13 山东大学 60.38 鲁 1 综合 5 11 14 四川大学 59.35 川 1 综合 6 12 11 中山大学 58.63 粤 1 综合 7 13 10 武汉大学 57.99 鄂 2 综合 8 14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7.34 皖 1 理工 6 15 15 天津大学 55.82 津 1 理工 7 16 17 东南大学 54.93 苏 2 理工 8 17 18 中南大学 54.20 湘 1 理工 9 18 21 吉林大学 52.20 吉 1 综合 9 19 24 厦门大学 52.02 闽 1 综合 10 20 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1.27 京 3 理工 10 表7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2009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省市序 类型序 1 1 北京大学 100.00 京 1 综合 1 2 2 中国人民大学 86.17 京 2 文法 1 3 3 北京师范大学 76.44 京 3 师范 1 4 4 复旦大学 75.16 沪 1 综合 2 5 5 武汉大学 72.86 鄂 1 综合 3 6 6 南开大学 67.77 津 1 综合 4 7 11 清华大学 66.02 京 4 理工 1 8 8 厦门大学 61.72 闽 1 综合 5 9 14 南京大学 60.58 苏 1 综合 6 10 7 中山大学 60.14 粤 1 综合 7 11 12 浙江大学 59.90 浙 1 综合 8 12 10 华东师范大学 58.09 沪 2 师范 2 13 9 吉林大学 55.24 吉 1 综合 9 14 22 西安交通大学 53.94 陕 1 理工 2 14 15 四川大学 53.94 川 1 综合 10 16 13 山东大学 51.94 鲁 1 综合 11 17 16 华中师范大学 51.12 鄂 2 师范 3 18 18 上海交通大学 49.75 沪 3 理工 3 19 17 中国政法大学 44.83 京 5 文法 2 20 3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4.68 京 6 文法 3 经分析我们发现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和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前20强与200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前20强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厦门大学,上升了5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降了7位,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下降了2位,跌出前20强。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前20强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升了15位,其中,西安交通大学上升了8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吉林大学,下降了4位,其中,东北师范大学下降了2位,跌出前20强。 一、 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中国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 相对于本科专业而言,学科门类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它可以帮助需求者在更高层次上对国内大学的本科教育竞争力有一个量的总体把握。 中国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 排行榜是将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合并到一起统一排序的,因为有的一般大学也有较好的学科。我们从中不仅能查出某高校的本科教育是否涵盖某个学科门类,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大学在11个学科门类的具体表现。表8和表9分别给出了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竞争力前10强的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表8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10强的学科门类分布表 ※ 表中学科门类名称下( )内数字为该学科门类的学校总数,个数为该学校所囊括的学科门类总数,下同。 表9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10强的学科门类分布表 总 排 名 培养单位名称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个 数 哲学 (66) 经济学(497) 法学(524) 教育学(362) 文学(664) 历史学(210) 理学(611) 工学(324) 农学(171) 医学(216) 管理学(667) 1 首都医科大学 - - - - - - - 544 - 13 551 3 2 山西大学 11 111 36 25 105 37 32 227 164 137 99 11 3 福建师范大学 - 23 53 15 14 35 62 234 - - 195 8 4 首都师范大学 25 448 71 38 22 17 60 399 - - 432 9 5 哈尔滨医科大学 - - 288 - - - 386 - - 30 326 4 6 东北财经大学 - 12 128 - 642 - 390 603 - - 5 6 7 中国医科大学 - - - - - - 258 447 - 8 644 4 8 浙江工业大学 - 209 266 222 156 - 138 77 - 124 100 8 9 扬州大学 60 124 64 53 76 103 50 88 16 73 140 11 10 南方医科大学 - 153 457 - 630 - 325 338 - 10 537 7 如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现有本科专业除不涉及教育学和农学学科门类外,涵盖了其余9大学科门类。其中,开设经济学门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497所,北京大学在这497所高校中经济学门类排第5,与2009年排第11相比上升了6位。 (二)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竞争力 我们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原则,以及有些专业划分太细、区分度太低等实际情况,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适当归并和调整,最终确定192个本科专业进行评价并 给出各个学校本科专业的评价结果,每所大学可以从中更加细化地分析出自身所含学科的优势和不足。表10为2010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的专业等级分布及其优秀率。 表102010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的专业等级分布及优秀率 高校 排名 学校名称 专业总数 5 ★专业个数 4 ★专业个数 3 ★专业个数 2 ★专业个数 0 ★专业个数 专业优秀率 1 北京大学 71 44 13 10 2 2 80.28% 2 清华大学 45 36 7 1 1 0 95.56% 3 浙江大学 102 40 41 21 0 0 79.41% 4 复旦大学 63 24 18 14 5 2 66.67% 5 南京大学 69 28 27 11 2 1 79.71% 6 武汉大学 89 36 36 17 0 0 80.90% 7 上海交通大学 69 24 22 17 6 0 66.67% 8 北京师范大学 53 16 18 15 4 0 64.15% 9 中山大学 87 29 29 19 5 5 66.67% 10 中国人民大学 49 28 8 8 3 2 73.47% 11 南开大学 79 12 30 15 17 5 53.16% 12 华中科技大学 67 25 25 15 2 0 74.63% 13 四川大学 100 21 49 19 10 1 70.00% 14 吉林大学 108 20 46 27 12 3 61.11%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7 13 7 5 2 0 74.07%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53 23 12 8 4 6 66.04% 17 山东大学 87 17 41 22 5 2 66.67% 18 西安交通大学 62 22 26 12 1 1 77.42% 19 厦门大学 68 19 26 14 8 1 66.18%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0 8 14 7 5 6 55.00% 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现开设的本科专业对应于我们评价的192个本科专业中的71个(北京大学某些自设本科专业会被归并到192个本科专业中的某个专业),其中 5★专业,即排在前5%的重点优势专业数为44个;4★专业,即排在5-20%的优势专业数为13个;3★专业,即排在20-50%的良好专业数为10个;2★专业,即排在50%-80%的一般专业数为2个;0★专业,即排在后20%的较差专业数为2个。其中,5★和4★之和的专业数在专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即专业总体优秀率为80.28%。 二、 主要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即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凡是涉及办学质量、效益和国际化的指标都占有较大的权重,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评价的重要标准。从这几年的评价结果来看,这三个方面指标的得分较低、增长较慢是我们的主要差距。因此,质量、效益和国际化仍然是我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为比较各个一级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化起伏幅度对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大学评价数据库系统分别求出了中国119所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2009年排序和2010年排序的差值(称波动值),并将去年与今年的排名波动值分别与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的波动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其结果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图2 2009、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和办学资源指标波动的相关性 图3 2009、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和教学水平指标波动的相关性 图4 2009、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和科学研究指标波动的相关性 图5 2009、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和社会声誉指标波动的相关性 根据图2、图3、图4、图5可以看出,与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起伏最相关的,即对排名变化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两个一级指标。为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又考察了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总得分和科学研究、教学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得分的相关性,如图6、图7所示,表明这两个一级指标的确对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名具有较大的影响。 图6 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总得分和科学研究一级指标的相关性 图7 2010年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总得分和教学水平一级指标的相关性 四、本次评价的创新与启示 (一)引入大学网络影响力指标替代社会声誉三级指标 在重点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大学网络影响力指标替代社会声誉三级指标,该指标包括学校的网站规模、网站被链接数量、网络显示度、网站内容丰富度和网络学术影响力等 5个四级指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互联网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其中学生占据了较大比例。中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网络影响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效率。我们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未来的大学社会声誉将更多的反映在网络空间上。因此,目前完全有必要引入大学网络影响力指标对中国重点大学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这也和国外开展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的做法相呼应。 (二)明确提出中国一流大学的概念和标准 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综合性、前沿性、创新性和高影响力,特别是其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家一般认为它学科比较单一,以理工为主,但是我们从评价数据和结果来看,它有着齐全的学科体系,在 22个学科中,有21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并且每个学科的排名都很靠前。所以,我们提出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一流学者、一流学科、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详见我们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2009年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共有197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770所、高职高专1207所,我们选取前1%的学校作为中国一流大学。又一流大学必是研究型重点大学,所以根据2010年重点大学排名结果,我们评出重点大学前20强为中国一流大学,详见表2。 (三) 强调大学的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通过前面主要指标评价结果的分析,我们知道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研究、教学水平两个一级指标对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这两个一级指标的构成如表11所示。 表11教学水平、科学研究一级指标的构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水平 生源与毕业生 新生入学平均分数 博士毕业生数 硕士毕业生数 本科毕业生数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研究生与留学生 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 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 教学成果 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育部精品课程 教学名师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 科学研究 科研队伍与基地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RD 全时人员占教师比重 科研产出 专利申请与授权数 SCI , SSCI , AHCI 收录论文数 EI , ISTP , ISSHP 收录论文数 CSTPC , CSSCI 收录论文数 社会科学专著(部) 成果质量 获国家最高科学、自然、发明、进步、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Science , Nature 论文, ESI 顶尖论文数 标志性精品成果 SCI , SSCI , AHCI 被引次数 CSTPC , CSSCI 被引次数 科研项目与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 科研项目总数 当年科研支出经费 效率与效益 人均产出率 万元产出率 从表 11中可以看出,此两个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 教学成果 、 成果质量 以及 科研产出 体现了质量; 效率与效益 则体现了效益;三级指标 Science , Nature 论文, ESI 顶尖论文数 、 SCI , SSCI , AHCI 收录论文数 、 EI , ISTP , ISSHP 收录论文数 等则体现了国际化,所以本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评价结果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 (四)结论及启示 2010年的评价工作相比于2009年,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数据量更大、分析角度更多,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中国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最强、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总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江苏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整体实力非常雄厚,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民办大学三者的比例是地区竞争力前 10强中的最稳态。 ( 2)中国 重点大学排名稳定。通过连续几次评价,我们发现重点大学获得的经费较为充足,科研活动普遍活跃,且均有较强的学科点作为发展的支撑。从图 8可得,北京拥有5所一流大学,上海和湖北分别拥有2所。20所一流大学中,综合类占11所,理工类占7所,师范和文法类各占1所。由此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由于门类齐全,综合竞争力明显占据优势。 图8 中国一流大学的省区分布图 ( 3) 中国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云集,政府投资力度大,网络普及和应用率比较高。 中国重点大学在网站规模、网站被链接数量、网络显示度、网站内容丰富度、网络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展不均衡,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这说明了少数重点高校的网络影响力比较大,绝大多数重点高校的网络影响力有待提高,需要开拓发展思路,逐步提高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比如各大学需要加大网站建设力度,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科研成果的数字化、网络化,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等。 ( 4)中国一般大学排名波动较大。大多数一般大学是地方高校,不同地方的财政投入有着较大差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基础较好的高校因资金困难而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导致排名下滑。当地政府应实实在在地与高校合作,把科教兴省的战略落实到位,才能使一般高校有所进步。 ( 5)民办大学排名不断杀出黑马。民办高校虽然在我国蓬勃兴起,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它们的发展,大众认可度不高,排名波动很大。良好的品牌和特色的专业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所以一定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办出特色,讲求信誉。我们认为民办大学应明确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培养特色人才。 ( 6)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一般大学重点发展对应学科。从表8和表10可得,排名前20的重点大学几乎囊括了7个以上的学科门类,并且每个门类的表现都不错。这进一步证明了一流大学的特征:综合性、前沿性、创新性和高影响力,尤其是综合性十分明显。而对于众多一般大学来说,绝对不应该求全求大,而是如何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几个名牌专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
个人分类: 评价与管理|6872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大学评价的一些思考
manfa 2009-6-19 18:41
从2004年读硕士至今已经有5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评价项目伴随我度过了美好的硕士和博士生涯,站在即将毕业的门前,如果对大学评价没有什么感悟的话,那我可能真的已经被摧残的麻木不仁了。事实上,我并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大学评价的本质,我是浮躁的也是盲目的。现在想想,其实大学评价很简单也很复杂,其中有四点需要格外的思索,那就是公正性、科学性、透明性和是否可以盈利。 公正性良心 公正性的本质是什么?大家普遍赞成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但是,这不是根本,这样的说法甚至是幼稚的。在我国,政府不能直接参与评价的每个环节,只能在监管方面有所作为,并且必须有所作为。而其他只要有一定学术独立性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从事大学评价,公司可以,教授可以,研究员也可以。那么什么是决定公正性的根本,我很冒然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良心。这点我不想多说,但是在科研圈子晃荡了这么多年还是深有感悟的,其中的韵味大家慢慢品吧。一句话,只要对社会负责,恪守职业操守,有底气,不瞎搞,那么就不要怕什么流言蜚语,勇敢的坚持下去。 科学性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指标,二是指标权重,两者都不可偏颇。不同的评价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在评价以前首先要搞清楚评价目的是什么,这个是出发点(这点不详细谈了,目标是什么几乎在所有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目标就要有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非常重要。现在的评价强调绝对指标,对于相对指标较为忽略(当然,相对指标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不再详述)。具体的,又有资源、教学、科研和社会声誉等几大指标。国外的评价比较注重教学和社会声誉这两大方面,而国内比较强调大综合。各有利弊,也许是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指标的设置只能是一家之言,只要博采众长,紧紧围绕评价目的,处理好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合理设置,我个人认为都可以做一些积极尝试。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多咨询专家,不能自己蒙起头搞,请教管理者、学者和社会人士等等,这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个是必须要做的。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明确提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但是我可以明确的说,不经过专家咨询的评价体系肯定是不科学的,尤其是权重的设置。 透明性网络 有了公正性和科学性,似乎还是不够的。这和发表论文一样,光是用心写出来还不行,还得发表进入到科学交流系统中去接受检验,对于需要别人检验的原始数据要明确标明(正文或者附录),这就是一种透明。大学评价一样,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公布原始数据,但是这是最不现实的,因为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作者有权保留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怎么做才能保证透明性呢?那就是通过网络发布每个指标的得分(最后一级指标的得分),将结果发布在固定的网站上,并且按年可以查询,这样大家可以检验你的结果,比如看你结果的波动性,看某个指标学校的排名等等,就可以较为方便检查一个评价的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这种检验不能只接受几个人的检验,应该接受很多人的检验,所以网络是个好的媒介。并且,政府应该参与在这个环节,有权利让从事评价的机构和个人就一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就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是否可以盈利一个非根本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大学评价是否可以加入到市场经济潮流中。很多人反对大学评价盈利,一些评估机构也是遮遮掩掩的说什么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个人认为大学评价的结果作为一种智力财产,完全可以市场化,比如通过高校咨询方式,这是无可厚非的,也不必遮遮掩掩。只要从事评价的机构或者个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有足够的底气,我觉得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你的网站或者一些期刊上明码标价,我个人完全理解甚至尊重这样的知识转化行为。是否盈利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外在因素,希望大家不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多了解从事评价的机构和个人、多研究评价的体系和结果才是根本。 做大学评价,只要多交流,有良心,勇于接受监督,那么它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否则,它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让人压抑的事情。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叶鹰教授团队h指数系统性成果刊出
zhaoxing 2009-3-29 02:47
最近,《大学图书馆学报》09年第2期刊出了浙江大学叶鹰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完成的5篇h指数研究论文(系叶鹰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指数和类h指数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批准号70773101)的部分研究成果)。 叶鹰教授团队对作者、期刊、大学和专利权人的h指数进行了多角度实证研究,侧重分析h指数与已有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摘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叶鹰教授团队发表于《大学图书馆学报》09年第2期的h指数系统性成果 作者 论文题目 摘要 丁楠,潘有能,叶鹰 基于CSSCI的文科学者h指数实证研究 从CSSCI中选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6个文科学科学者2002-2006年的数据,计算出学者的被引次数C、被引篇数P、篇均被引次数CPP和h指数。分析表明被引次数C与h指数的相关性最大,计算表明对文学和历史学而言Glnzel-Schubert公式的估计值更接近实际h指数,而其余学科的h指数大多数数据落在Hirsch公式和Egghe ?Rousseau 公式估计值之间。在所研究的6个文科领域中,Hirsch公式估计值与实际h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较好。 潘有能,丁楠,朱佳惠,钱姝洁,张柳春,来铁刚,叶鹰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理科学者h指数实证研究 通过ESI中科学家的Citations排序和CPP排序取交集选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5个理科学科代表性学者,基于Web of Science (WoS) 查出这些学者的累积被引篇数P、被引次数C、篇均被引次数CPP和h指数。分析表明被引篇数P和被引次数C与h指数都有一定相关性;计算表明所有理科学者的h指数落在Hirsch公式和Egghe?Rousseau公式估计值之间,Egghe?Rousseau公式估计值、Hirsch公式估计值和真实h指数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 周英博,马景娣,叶鹰 国际基础科学核心期刊h指数实证研究 从ISI数据库获得的期刊h指数和从Scopus数据库获得的期刊h指数高度一致,而期刊h指数与期刊影响因子IF可以作为相互独立的期刊评价指标;用不同学科的篇均被引次数fm作为归一化因子对h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所得的hf指数可用于对不同学科期刊进行直接比较,hf指数越大的期刊品质越优。 程丽,方志伟,韩松涛 张蕊,叶鹰 国际大学h指数与综合指标排名的比较研究 引进排名基准距,对国际大学h指数排名、上海交通大学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和武汉大学的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三个排名体系的排名基准距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次仁拉珍,乐思诗,叶鹰 世界百强企业h指数探析 探讨了世界百强企业的h指数、申请专利数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专利权人的h指数与其申请专利数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与其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权人h指数之间则没有相关性,因而兼顾了专利数量和质量因素的专利权人h指数可作为对企业进行评价或排序的一个新的独立指标使用。 另外,《大学图书馆学报》同期的文献计量学专题还刊登了武汉大学赵基明,刘霞和何汶合著的《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以及我们小组的《 SJR与影响因子、h指数的比较及SJR的扩展设想》(作者: 赵星,高小强,唐宇)两篇与 h指数相关的文章。 这是国内重要刊物首次以专题形式集中刊载 h指数研究论文。详情可参见: http://www.scal.edu.cn/xuebao/
个人分类: h指数|9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