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软着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深空探测发展战略
热度 3 x2t6j8 2015-4-7 18:22
深空探测研究是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之一, 而对近地小行星的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启动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研究,有助于利用 近地小行星的天然航行去 探测火星; 有助于为在不久的将来 开采 近地小行星的珍稀矿产;有助于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助于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对 推动近地小行星的开发利用; 加速航天技术创新;培植深空探测活力;扩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助力我国挤身世界 深空探测强国 等方面都 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研究,是为了顺应和利用 近地小行星天然航行的自然规律,敲开 深空探测的方便之门,去执行更多的深空探测任务。我国的嫦娥二号已近距离探测过图塔蒂斯号 小行星,只需按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的要求,将类似于嫦娥二号的航天器改进为 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 探测器,便可将这种具有软着陆功能的探测器与近地小行星边接近边伴飞, 巧妙 利用 95 %以上的近地小行星重力小、或无重力、有磁性、运动速度慢至每秒约 3 至 10 千米的有利条件。在 探测器与近地小行星伴飞过程中,选择恰当时机调整磁场极性与近地小行星的磁场极性相反,人为造成探测器与近地小行星相互吸引实施 软着陆 , 着陆时 探测器的 着陆面采用叉状弹簧减震,或采用磁场间歇调节的同性相斥以减缓着陆冲力,达到 探测器 缓缓降落在近地小行星上 。该软着陆法可避免“隼乌”号探测器历经几次调姿才着陆成功,险些未沾着“糸川”小行星;也可避免“菲莱” 号着陆器撞入“ 67P ”彗星时,反弹高达一公里,险些摔坏仪器的风险。 若 探测器对 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成功,等于迈进了 深空探测的方便之门。 有利于开发利用 近地小行星 天然资源;有利于发现和筛选长 8 至 70 米,宽 3 至 20 米的适于远航的近地小行星,借这些近地小行星的天然航行,去实施我国的 深空探测发展战略。而在具体操作中,且每实施一项都应待研制的 探测器性能合格后才能执行,即 成熟一项实施一项, 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经研究在软着陆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的方案依次为:探测器在 近地小行星上 软着陆之后 ,应保持 探测器与 近地小行星的磁场异性相吸,使探测器牢牢粘在近地小行星表面防止漂浮。这时探测器即可用叉状腿和轮交替移动到合适位置,在近地小行星的尾部安装像飞机那样用于转变方向的尾翼,用于有太阳风流动空间调控尾翼改变近地小行星运动方向;而 探测器与 近地小行星若进入无太阳风空间,则将 探测 器发动机点火,驱动近地小行星改变方向。待各项技术成熟,即可发射载人探测器登陆 近地小行星,由航天员通过对探测 器的操控, 驾驶近地小行星的运动 ,这是 借近地小行星的天然航行去执行 深空探测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 到了航天员操纵探测 器 驾驶近地小行星的那一天 ,即可 借近地小行星的天然航行,去探测火星、木卫三;可探明近地小行星的矿产,为开发某些近地小行星的珍稀矿产做准备;可操控有可能撞击地球的 近地小行星离开地球而去,避免再发生 6500 万年前那样的灾难。待今后 技术成熟,探测器可自取小行星的物质补充自身部分消耗,助力深空探测。比如:探测器可自动将冰融化水净化后供航天员饮用;将水电解的氧气补充密封仓耗氧;将水电解的氢气处理成发动机燃料,补充探测器远航的燃料需求。 国外从 1959 年苏联探月开始, 对 深空探测的势头一直强劲不衰 ,先 后有几个国家分别向月球、各大行星、甚至部分小行星及彗星发射了各式探测器,有的分别以 逼近飞行、绕转飞行、硬着陆、软着陆、载人飞行,有的还自动照相、自动测量、采样带回等等。 俄 美两国的火星探测兴趣一直很浓,但因火星距离太远,大型 探测器前往火星受到限制,美国已经开始考虑借 小行星的天然航行去探测火星及其它空间活动 。比如:前不久美国宣布实施 “小行星重定向任务” , 先 利用无人航天器从一颗较大的小行星表面采集一块巨石,然后将其挪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员采样研究。此计划于2019年决定选择哪颗小行星为目标,2020年12月发射无人航天器。抵达目标后,航天器将在小行星的“晕轨道”上绕转一年左右,选择并利用机械臂采集一块直径4米的巨石,然后将其推入到稳定的绕月轨道上。2025年,两名宇航员将乘坐“猎户座”飞船,前往探索这块巨石。他们以此开启太空飞行的新时代,为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火星,正积极筹划“小行星重定向任务”。 可见,美国尚未研究出利用 探测器与 小行星磁场异性相吸实施软着陆的方案,而他们采用航天器抓取小行星的巨石,将其挪至月球附近有违天体运行规律,势必更难。在此关头,我国 启动近地小行星 软着陆研究,只要软着陆取得成功,我国的深空探测就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 助推我国挤身世界深空探测强国。
个人分类: 深空探测|42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软着陆’是学术界要研究的最大问题
lin602 2014-9-18 07:19
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该说这种软着陆是很成功的,尽管其中出现过不少问题。 现在腐败不少,思想上有点迷茫,文化上不自信,体制上还有不少令人不满的地方。 如何将其进行软着陆,这是学术界、管理层最最重大的研究课题。 要将鸡蛋从十楼放到地上,扔下来是危险的,软着陆才是人民的‘幸福’。
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