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转:天籁实验阵列建成为国内暗能量探测奠定基础
陈学雷 2017-1-18 08:30
天籁实验阵列建成为国内暗能量探测奠定基础 日期: 2017 年 01 月 17 日 来源:科技部 2016 年 12 月 22 日 , 国内首个暗能量探测项目 , 十二五国家 863 计划“暗能量射电探测关键技术”课题顺利通过技术验收并开始正式观测,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国际天文突破性观测成果。 宇宙学观测表明,暗能量约占宇宙总密度的 3/4 ,并具有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奇特性质,但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通过观测氢原子产生的波长为 21 厘米的辐射,可以精密地测量宇宙的大尺度结构,进而通过其中的重子声波振荡特征进行宇宙学测量,为研究暗能量问题提供观测线索。但是,相对于银河系等天体产生的其它辐射, 21 厘米信号相当微弱,因此观测宇宙尺度上的 21 厘米辐射一直是射电天文学中未解决的重大难题。 “暗能量射电探测关键技术”课题以观测 21 厘米信号探测暗能量这一科学目标为牵引,突破了大规模射电天线阵列与标校方法、远距离海量数据采集与传输、微弱信号提取与认证等关键技术,在新疆建成了两个射电望远镜试验阵列系统。该阵列包括成三组南北长 40 米,东西宽 15 米的抛物柱面射电望远镜和十六面 6 米口径碟形射电望远镜。它是目前国内干涉单元数最多的天文射电干涉阵列,也是世界上第二个建成的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 该阵列系统的建成为开展暗能量、快速射电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探测实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课题研究的极微弱信号的识别和提取、海量数据交换和处理等技术也为我国全面参加并引领未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平方公里阵( SKA )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701/t20170116_130502.htm
个人分类: 所见所闻|4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乐的寂静
热度 2 QuanDong 2013-12-2 14:07
音乐的寂静 董全 一 马勒之注 迈阿密在世纪之初建起了号称世界一流质量的音乐厅,好的古典音乐演出多了起来。这一季听了的就有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朗朗、李云迪、帕尔曼、和克立夫兰交响乐团。季末,去听了最后一场,由伦敦爱乐乐团演奏的音乐会。下半场演出是马勒的 第一交响曲 。 交响曲开始,原野宁静、微风荡漾、鸟语花香。人们来了,带来了热情、兴奋、挫折、与绝望。心灵与情绪载起载伏、千承百转,最后在金鼓齐鸣之中走向激越高昂,呈现辉煌。 演奏结束,俺木有动,任荡气回肠的感受随余音渺渺延漫开去 … 。对于音乐,俺是门外汉。况且,音乐的诸多方面文字无法描述,本来不必再言。只是当俺随手翻阅乐曲的背景介绍时,注意到了马勒对乐曲演奏的注释。那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要求: 接近自然! 啊哈 ! 门外汉同作曲家对于欣赏享受声音的想法有着相通之处 ! 于是,俺就晒晒自己的感想。 二 于无声处 喜欢音乐。也就是说,喜欢聆听好的声音。最好的声音在哪里呢?有时候,俺会觉得,最好的声音恰恰是在于无声之处。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听觉艺术欣赏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净耳。那净耳的欣赏常常发生在无声之境。换用哲人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大音希声。 现实中,无声只是指希声。只要在听,绝对的无声难以办到,唯有接近无声的状态。就好比说“空”,生活中真的有真空吗?希声接近于无声,亦即接近于一种空的状态。记得,去山间野宿。清晨醒来,空谷之中,可以听到微风阵阵,似有似无。那也是音乐,是清新可闻的音乐;空而有乐,空而不虚;声空而乐悦,音虚而乐满。那是一种让人聆听时甚感耳爽的美妙境界。以俺愚见,这种清静耳根的声音,当为最好的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声,或者希声怎能成为表现声音的艺术?俺曾认为这是俺们门外汉才有的悖论。后来方知,许多音乐家和哲人也有过相似的感受,思考过这类的问题。音乐家们会去探索如何表达妙不可言的空满之境,追求无声之美,或者用无声作为手段,放在演奏中间,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在这方面,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作曲家 John Cage 。他在 1952 年创作了不发声的音乐作品,《 4 分 33 秒》。钢琴家走上舞台,打开钢琴,不作弹奏,静坐 4 分 33 秒。 这个作品后来成了经典作品,曾由不同乐队以不同方式演奏。美国听众最众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还 把该作品收入到美国 20 世纪一百首经典音乐之中。 只是,人们创作的无声音乐,常常听来效果不甚好。为什么呢?俺不知道确切答案。或许,“倾听时不会有无声之境”的道理在于,即使外部绝对无声,人也会听到自身的声音。外静,而内不能做到绝对的静。空无之美,也许要在进入内静的情境下才能欣赏。无声与希声的情景俯遗皆是,而那让人聆听感受静美的心境却不易得。音乐会的场合,往往无法呈现那种自然之中的空清之境。行笔到此,又要让俺的思路回到马勒之注, 接近自然! 三 旷世天籁 于我而言,仅次于希声的境界有:高山听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733163.html ) 、临湖听雨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742769.html ) 、林丛听鸟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498835.html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718092.html , 代 ) 、旷漠听风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1278-700262.html ) 、 … 。俺找到机会就会独自去这些无人之处清心打坐,任那水和空气中分子运动的振动淹没自己。 这瀑溅、雨滴、 鸟鸣、风呼的声音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籁。天籁很明净,它常常可以引致心头宁净 ,同时映衬着心头宁静。内静,四无人声,仍闻金铁皆鸣;金铁皆鸣,依然宛若四无人声。 俺觉得,空净之美妙是不可言的,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能对空净之美妙境界作出叙说,既需要有感悟理解又要有生花妙笔。这方面的文章中,好的例子不多得。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有秦无弦先生的《无弦琴PK 4分33秒 》。 四 余音渺渺 古人形容好的听觉感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俺起身离座,耳边仍然回荡着交响乐的余音渺渺。 步出音乐厅,水泥峡谷的空气振动扑面而来。高楼的空调机马达嗡嗡地闹,街上汽车低贝司音响发出的现代器乐演奏哐哐地震。这与耳边回绕的交响乐的余音形成巨大反差。这人造声音咋就差别就这么大呢?音乐与噪音如何区别呢? 人造的声音,多种多样,可以好听,也可以刺耳。艺术发展经历了许多流派,浪漫派、印象派、抽象派、现代派、后现代派等等,不一而足。一方面,在这许许多多的流派之中,马勒和其它许多高手在艺术创作之中仍然追求着“接近自然”的艺术境界;许多人的理念仍然是“自然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 。人们晓得,自然可以给予人们许多非物质的、金钱无法衡量的、同时又极为宝贵的东东;那当今浮躁喧嚣金钱当道的社会极为缺乏的东东。 另一方面,人们在大量批发噪音,包括称之为音乐的噪音。长年累月在水泥峡谷中和计算机屏幕前的耗着,包绕在各种人造声音之中,无论是文革之中的高音喇叭,抑或是当代重金属音乐的高频啸震,都会令一些人喜欢去追求极端刺激,展示极端的行为。对于许多都市人,接近自然,欣赏自然的赋予,解读自然,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 体内交响乐的余音仍然在努力抵挡着这水泥峡谷的噪音。俺赶紧钻入车内,关紧车窗,向城外逃遁。 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出是本季古典音乐会系列的最后一场。在迈阿密,之后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燥热、漫长而湿闷的夏天。 原写于 2008 年 5 月,改于 2013 年9月 多么神奇的世界 01 - What A Wonderful World.mp3
个人分类: 瞎侃|4686 次阅读|9 个评论
自我源于思考 2012-12-14 18:06
雪 夜深天籁鸣虚空, 无边雪花落无声。 一时万物披玲珑, 痴羡未央立院中。
个人分类: 生活|3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籁童音
lily201268 2012-11-9 16:27
刚在酷我音乐盒里搜索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共有3条搜索结果。 第2条是幼儿园儿童背诵版(缘聚禅莲徒儿),一听,惊人!真是天籁童音啊! 再搜“缘聚禅莲徒儿”,哇!好多呀,有的听了~~。
1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籁闪现希望光 - 读张玉秀“再次向科学网表示深深的谢意”有感
热度 1 xucq45 2012-5-23 22:58
(张玉秀) 天籁闪现希望光 读张玉秀“再次向科学网表示深深的谢意”有感 母女双飞科学网,天籁闪现希望光, 鲜花伴随勇士行,美好人生万年长。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30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南杂咏(四) -- 亚龙湾
热度 4 Furaibo 2011-2-12 20:07
椰笔婆娑写白沙 文从天籁自生花 晴空万里舒长卷 巨浪排排夕照斜
个人分类: 遥握风雅|2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天籁——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等离子体科学 2009-3-29 14:09
(周末,说一个聆听大自然声音的故事。) 波,是物理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声音的传播,就是波动的一种。 如果在介质中(比如大气)有一个振动源,则其周围的介质会被扰动而产生密度稀疏的传递,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或者说:声波。而乐器,就是这样的声源。 籁﹐古管乐器﹐箫属﹐三孔。字典上解为:从洞孔里发的声音,也泛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各种音响。如唐人诗句(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清人散文(沈复《浮生六记》: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天籁,指天上传来的声音;或者说,大自然的声音。典出《庄子齐物论》: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所以唐人有诗句,或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或曰白露秋稼熟,清风天籁虚。欧阳修的《秋声赋》,写的也是天籁之声: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这种天籁,应该就是混沌了。 研究过混沌的人都知道:走向混沌的道路里,有倍周期分岔、阵发混沌、和准周期到混沌的道路。后者在理论上的研究就不多,在实验上观察的工作就更凤毛麟角。 90 年代初中国科大四系不仅在实验进行了观察,而且做到了控制(结果发表在 PRL 上)。当时做实验的负责人之一后来对笔者说起:当时观测记录的仪器设备很差,可是他们发现波动的主要频谱正好在音频,就用了一个砖头录音机把信号录下来,再放了听! 砖头录音机是一种最原始的个人录音机,只有从 80 年代过来的人才见过。现在口袋上别着手指头大的 MP3 听音乐的学生们,是想象不出这种外形很像一块大砖头的录放机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用这样简单的办法,一段一段地听着采集的实验数据,终于找到了从周期到混沌的变化区间。他告诉我,周期信号是尖锐的叫声(道理很简单),倍周期分岔和准周期(经过频谱分析知道)是一片噪音,而混沌信号反而倒是最自然的声音:像阵阵的松涛、遥远的海浪。。。 在那一刻,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 实验的成功和自然的和谐交织在一起,他感到一种找到宇宙奥秘的喜悦。这种喜悦只有真正懂得了科学的人才体会得到。。。 因为他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753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