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研活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活动】“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科...
Kara0807 2018-1-4 21:48
“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京召开 交流合作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坚持世界眼光、立足本土优势、树立国际标准,以平行科技引领智能产业发展,以开放务实的姿态拥抱世界,期待与您合作共赢,携手共创未来! 地址:青岛高新区智力岛路1号创业大厦B座26层 电话:0532-68013921/68012033 邮箱:indus.dept@qaii.ac.cn research.dept@qaii.ac.cn 2017年12月27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卢春房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宁滨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张国伍教授、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等交通领域十位资深专家组成。 项目负责人、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做了工作技术报告。 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由王飞跃研究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带领项目组进行了十余年深耕研发,获得63项专利授权,形成基于平行系统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优化及评价技术、基于平行视觉和物联网的交通信息感知技术以及基于代理的网络化交通控制技术三个专利群,包揽了智能交通领域IEEE ITS杰出应用奖、杰出团队奖和杰出研究奖三项顶级奖励(全球唯一),在国际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一直引领该方向的发展。项目已经成功应用于广州、青岛、滨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实践,使应用区域内道路通行效率提高15%–20%,延误时间减少11%–15%,在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工作技术报告、审查项目文档资料、观看现场演示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和审议。一致认为, 平行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是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技术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管理与控制中面临的操作对象过于复杂、难以开展实验等重大问题,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平行工作室 相关阅读 青岛智能院王飞跃院长 【参观交流】华纳时代(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客人莅临青岛智能院参观考察 【科研活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协同培养研究生 【参观交流】培生教育集团客人来访青岛智能院并达成合作意向 【科研活动】王飞跃教授应邀参加2017山东省科协年会并做《智能与时代:未来的起源与目标》主题报告 【科研活动】青岛智能院赴日参加第20届IEEE国际智能交通系统大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个人分类: 王飞跃教授|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小学生如何进行科研活动?
热度 4 wangdh 2017-6-1 06:49
中小学生如何进行科研活动? 王德华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说点孩子们科学活动的事情。 很幸运参加了两次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北京赛区的评审工作 , 对中小学生的科研活动和科学知识有了点了解。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Size matters? 物质世界的真相:大小、尺寸和规模 … … 这个主题很清晰,也很有思考想象的空间。从中小学生的视角看自然界,应该是很有趣的选题。宣传册中说得很好:“物质世界芸芸众生,用大小、规模、尺寸等信息,在给我们显现着它们背后的真相。我们好奇:自然界是多么神奇,小有小的巧,大有大的妙;我们疑惑:同样的物种会因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应激的影响,造成不一样的大小?我们探索:大大小小不同的物质世界里蕴含着哪些真相 …… 请用作品告诉我们你的答案。” 特别提醒参赛选手要“用独到的想法和自己的语言来呈现对选题的思考”。 比赛分表演和展览部分,我参加的是展览部分。展览就是用展板进行展示。 比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去年参加的是小学组,今年参加的是初中组。 先说两个有趣的现象: 虽然是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参赛作品绝大多数是生物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的占多数。也有部分天文、物理、化学方面的。 从作品的活泼和丰富程度看,小学组的作品明显比初中组活泼丰富一些。 这两个现象的产生,应该与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生物学方面的作品多,说明在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中,生物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们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动画片中的动物,画报中的动物植物等等。小学组的作品丰富多彩,与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是有关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这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如何进行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如何保护和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评审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应该受到关注: 1 、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科学知识,这很重要、也很糟糕。如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理解,对于科学推理和逻辑的理解等,如有同学用长颈鹿的例子说明“用进废退”的作用。学生们看了不少书,从网络上查了不少信息,但没有辨别对错的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 2 、缺乏基本科学研究方法,选定一个题目后,需要收集数据或证据(信息),根据逻辑推理,回答一个问题。能够做些实验,是很好的探索过程,但做实验就需要实验设计,如对照组、处理条件等。如果没有条件做实验,博物学的方法也不错,走进自然,接触自然,观察自然,发现有趣现象,然后查阅相关知识,经过思考和分析,找到答案。 3 、缺乏基本的统计知识,如有的同学研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样本数是多少?有没有影响需要数据统计才能有个结论。 4 、展板缺乏美观,没有突出主题,缺乏必要的图表说明等。这些方面与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布局能力等很多方面有关,也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指导。 说几个作品: 1 、作品 1 :展示了蝴蝶的体型大小和环境的关系,很切题,版面设计也不错。蝴蝶种类多,体型大小不同,分布区域不同。展板上有大蝴蝶,有小蝴蝶,有热带的蝴蝶,如果能够从蝴蝶种间体型大小,从热带和温带蝴蝶种类多少,进行一些比较,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 2 、作品 2 :展示了植物种子的大小,切题、版面设计很漂亮。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等等之分,温带和热带植物的种类和种子大小也不同。如果从植物的种子大小与植物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行一些分析,如植物种子是如何散布的等等,得到一个结论,应该是很漂亮的作品。 3 、作品 3 :展示了长颈鹿的一些生物学特点,作品 4 :展示了蜂鸟的一些生物学特点。这类作品,选择的对象比较典型,如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和高大的体型,蜂鸟的小巧和取食花蜜的习性等。如果作品能够有大小的比较,高大的长颈鹿与娇小的羚羊进行比较,蜂鸟与体型大的鸟类进行比较,或者与食肉的猛禽进行比较,或者与哺乳动物飞行的蝙蝠进行一些比较等,都会有些有意思的结论。 4 、作品 5 :展示蚂蚁的生活。蚂蚁体型小,群体数量大,但社会性强、分工细致。从群体的社会效果角度,与大型动物的社会性,或者与哺乳动物真社会性的裸鼠等进行一些比较,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5 、作品 6 :展示了雾霾与环境的关系,选题和着眼点都不错。从看不见的雾霾颗粒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到人类的健康,可以很好说明这次活动的主题:自然界的大小、尺寸和规模( size matters )。 … … 所以,学生们需要有比较的思想,对比的思想,对有些数据进行统计,从比较中得到结论,从数据中得到结论。 学生们需要正确的知识来源,这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尊重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孩子们的观点可能与正统的理论不一致,甚至是有些错误,这都不要紧,关键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得到了一个结论。孩子的思考,孩子们的视角,这是很重要的。 观察分析一个现象,应该有一个结论,或者提出一个看法。 展板要图文并茂,孩子们需要一些美学的知识,展板如何突出主题,如何有条理、有逻辑,如何简洁、如何美观等等。 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每次都会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凭记录和记忆记录一下。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947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大学生走进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活动-2017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7-4-21 07:59
优秀大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活动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刘莹静 2017年4月20日 优秀大学生走进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活动 由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举办的优秀大学生活动,将于 2017 年 4 月 28 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旨在为热爱动物科学、立志从事动物科学事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为即将步入研究生学习的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以解决动物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及面向国家需求为目标,通过宏观与微观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综合形态与分子等多层次数据,研究和描记动物物种的多样性,重建物种及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物种及物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协同进化及生态适应的过程与机制;解析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对物种分布及演化的影响;研究动物扩散规律以及入侵生物和重要疫病媒介动物的防控策略;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发现、描记和编目、动物的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动物地理学、物种进化、进化生物学、物种多样性保护、有害动物及外来种的监控、标本信息的数字化及现代化管理等。研究对象涉及昆虫、无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及兽类等。 一、招生计划 计划招生 40 名学员。 二、时间安排 2017 年 4 月 28 日全天。 三、招生对象 优秀大学生活动重点招收京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动物学科二、三年级本科生。依据报名者的专业基础和培养潜力,择优挑选 40 名。 四、报名及录取 1 .报名截止时间: 2017 年 4 月 27 日。 2 .报名方式:写一份 400 字左右的 简介 ,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学生证 扫描件 ,反馈至 liyi @ioz.ac.cn 活动联系人 :李逸 活动组织者:刘老师、葛老师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5 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邮政编码: 100101 电话:( 010 ) 64807088 活动安排 时间: 2017 年 4 月 28 日全天( 8:30 签到) 地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105 报告厅(北京) 时间 活动内容 9:00-9:05 介绍来宾 9:05-9:20 嘉宾致辞 9:20-9:50 实验室工作报告 9:50-10:00 合影 10:00-10:50 学术报告: Fish evolutionary genomics (报告人:郭宝成研究员) 10:50-11:40 学术报告:整合分类学(报告人:朱朝东研究员) 10:00-11:40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A401 会议室,参加人员:实验室学术委员、领导及全体研究员) 11:40 午餐(盒饭) 13:00-13:40 学术报告 : 昆虫的形态与功能 (报告人:葛斯琴研究员) 13:40-14:20 学术报告:进化之可预测性的突变、发育和调控层面的初步探索 (报告人:张勇研究员) 14:20-15:00 学术报告:标本:动物分类学的基石!? (报告人:陈军研究员) 15:00-15:40 学术报告:鸟类的高海拔适应 (报告人:屈延华研究员) 15:40-16:20 学术报告:甲壳动物钩虾从海洋到陆地的多样性演化 (报告人:侯仲娥研究员) 16:20 晚餐(盒饭)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2017 年 4 月 7 日
1958 次阅读|1 个评论
针对中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几点建议
热度 1 jphuang 2013-3-31 16:55
我经常应邀担任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委。我佩服于现今的中学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与热情,远非 20 年前的我所能比拟的,但是,担任评委多了,发现不少中学生及其作品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这里简单罗列如下,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提醒的作用。 问题一:不了解研究背景 很多中学生在向我讲他自己的作品时,头头是道,但是,一旦问他国际上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时,不少人不知如何回答。这说明,这些学生在从事科研创造时,他们没有对相关背景调研,或者,即便调研了,但是,可能因为调研技术的不够齐全、不够先进,未能准确调研。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不克服的话,不少中学生做的研究基本上就是重复别人的劳动,这是智力和财力的浪费,很可惜的。所以,我建议任何一位中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课题前,务先做好背景调研,如此,才能确保自己在正确的跑道上起跑。 问题二:不了解自己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这让人觉得有点尴尬,声称作品是自己创造(设计)出来的,自己却不了解其中的工作机制或原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品不是自己设计、创造的,或,更恰切地说,自己的原创性不够,别人(例如老师或家长)代劳太多。对于这类作品,作为评委,我通常是不会支持的。 问题三:作品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畴 不少中学生拿出来的参赛作品,一看便知,属于国家级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样的作品拿出来无疑是直接告诉评委,这个作品不是参赛者自己做的,即便参赛者能够讲清楚其中的工作机制和原理,但是,评委若问些延伸性的问题,这些学生通常回答不出,很显然,这样的作品他本人的原创贡献远远不够,即便他了解其中的原理、但对基本的延伸问题却不能回答,这只说明,参赛者之前做了足够多的排练。对于这样的作品,评委的评价一般不会正面的。 问题四:夸大研究意义 很多中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常常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作品的意义提升到非常高的地位。这也是非常不恰当的,一件作品的意义通常评委一看便知,中学生在叙述意义时,若能保守一些说,倒反而能够给评委一个“谦虚”的印象,否则,夸大地叙述却会给评委“浮夸不实”的印象。我建议,所有中学生在陈述作品的意义时,尽量保守一些。——因为任何应用在成为真正的现实之前仅仅是期望。 问题主要就这四点。可能有同学会问: “那么,你能否告诉我,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选择课题呢?” 这个问题很好,我的答案很简单: “从生活中找。” 是的,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或困境都可能孕育着新的科研课题(或机会),如果你运气和能力都很好的话,你的好运会让你找到这样的课题,你的能力则会使你如愿获得新结果。对于这样的课题,因为它很有中学生的生活气息(或,恰切地说,就发生在中学生身边!),所以,从问题的提出、到执行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都将很容易打动评委。试举二例: 一、你出门堵车了,你是不是想:怎么样才能不堵车呢?然后可以从各个方面设想解决的可能,例如,设计新奇的、优化的轨道交通?通过先进的通讯工具统一管理?...... 二、你买到假鸡蛋了,你是不是想:怎么样才能在购买时就检测出假鸡蛋,而不必等到回家后打开才知道?然后,你可以从各个方面设想解决的可能。例如,从材料方面检测、从色素方面检测……
4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闲话科研禁忌
libseeker 2012-4-1 16:58
本文讨论的科研禁忌是指科研活动中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科研禁忌的内涵有多丰富不得而知。个人认为大致有:(1)涉及法律法规的;(2)有关伦理道德的;(3)有关正确引用的;(4)有关团体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大多关涉学术规范,但又无法单纯用学术规范大而化之。其中可能还涉及文化、政治、宗教、社会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个人的科研活动中,触犯了一些禁忌,教训深刻。比如,曾因一篇文章的研究素材及其结论向研究对象之一的负责人致歉;曾因自以为自然而然的致谢引发“被绝交”;曾因文中引用“未经原作者同意”,旁观者“义愤填膺”有之,当局者怒不可遏有之;曾因就事说事有一说一,因言获“罪”…… 痛定思痛,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实质仍为“一头雾水”。比如近期读图情期刊,某文以所在单位的事情及身边事情作为研究对象,文中观点甚为犀利,且有失偏颇,这类论文在图情领域太常见了,这在很多学科领域非常忌讳,规范的研究论文需要做匿名处理。 科研禁忌种种,需要有所顾忌,尽可能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但大不必患得患失,畏首畏尾。钱学森在学习阶段突破了空气动力学两个“禁区”(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提高到亚音速时,气体的可压缩性对飞行器的性能到底有什么影响,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想再将飞机的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到超音速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最富有成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设计才能实现?),被上海交通大学老校长、航空航天专家范绪箕誉为“钱学森是顶级的科学家。因为他能够打破科研的禁忌,开辟新的天地。”。( 参见: 他能打破科研禁忌,开辟新天地.http://news.sjtu.edu.cn/info/news/content/98402.htm) 闲话至此,言未尽意。惟愿“抛砖引玉”,期待学者先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业余的才是美好的
gl6866 2009-10-18 12:59
凡是业余的,才是美好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他毕业之后在专利局当个小职员,有相当多的空闲,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就是在专利局期间,他发表了几篇著名的论文,包括狭义相对论。后来,他告诫年轻人,要他们不要急于确定专业,先找一份有充足思考空间的工作来干干,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专业研究的行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与一位从事科学史研究的学者谈起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但他却认为当今科学已非常专业化,业余的再如何努力也很难为专业研究者所承认。科学研究已壁垒森严,没有经过正规的科班训练、没有融入科学共同体、没有相应的科研条件的保障,业余人士几乎不可能成为一鸣惊人的大家。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明日黄花,以后不可能再有这样幸运的事情了。 直到现在,我对上述观点依然持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态度。的确,从把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上述观点绝对没错。真要想要得到专业人士承认,你就得职业化,否则便谈不上科学研究。在我读博士时,一位经济学家在给我们讲宏观经济学时也说,经济学中用的很高级的数学工具在实践当中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但是,要想成为经济学家,就得会玩这套花活。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就经济问题发上一通议论,人人都能成为经济学家。股票市场上的人可以说都有一套自己的经济见解,但是却不能把他们看成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而那套繁琐的数学工具,便是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的槛儿。这套数学工具除了是他们交流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追求高雅的表现,是他们的学术包装。这种说法不管对也罢,错也罢,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颇有点金喇叭的意味,只有拥有金喇叭的人才能对学术问题发表见解,政府也只听这些有金喇叭的人的意见,其实不仅是政府,就是广大民众,也是在听金喇叭的声音。这大概便是所谓专家治国的道理。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所谓业余的,并不一定就出不了大成绩。那些职业化的人物,果真就那么可靠吗?在我看来情况也不尽然,由于过份的职业化,把人都搞痞了,因而有的时候也就有一种不在乎的意味在其中。尤其是埋头于事务堆中的专业人员,那种好奇、惊赞、敬畏的心情似乎都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丧失掉了。这大概就是许多科研人员平庸的缘故吧。就拿那位经济学家说的那套高雅的数学工具而言,有多少掌握了它却又无所作为的经济家呢?我想一定不少,这或许便是职业化的悲哀吧。 爱因斯坦曾把搞科学的分成三种人。第一种是具有献身精神的,这种人他认为为数极少,但贡献极大。第二种人是运动员型的,从事科学研究在于表现他们自己的才智,如果不是从事科学活动,他们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做出出色的工作。而第三种人则是把科学活动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把科学研究当成一种职业。整个科学队伍基本上就是由这类人物组成。 对于第三种人而言,很难说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活动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人为了生存,总得做些什么,而从事科学研究不也是一种营生吗?他们并不是没有成绩,但也不用指望他们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举措。许多人碌碌无为一生,终未有所成就,对于他们而言大概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搞点业余的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闲暇是最为珍贵的,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稻粮谋。一天下来已经疲惫不堪。真正业余时间总是希望有所放松、有所娱乐、有所休息。又有谁乐意将自己的闲暇用于吃力的研究活动呢?所以说,如果真有人把闲暇用于科学研究,他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果真对某门学问有真正的兴趣。因而,除了判定某人不是疯子之外,凡是业余的研究活动我想或多或少都是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这种业余活动中有着闪光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却往往是那些做痞了的职业研究人员所缺少的。其实,就连那些职业人员如果真对某课题着了迷,也会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上的,并不是从纯粹的功利目出发。我想每个曾经从事过科研活动的人都会有同感。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美好的业余活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56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三思而科研?(转季羡林)
newniu 2008-11-9 22:49
(最近做工作,突然想到三思而行这一问题。前一些时间,自己老想一个问题,总没有结果。后来我决定还是深入去看好了,碰运气,结果反而出奇的好。我便觉得做科研不能三思而行,只需一思即可。甚至连一思也不需要,老师让做什么,直接做即可,不要想太多。我的阅历在那个地方,老师也讲不明白,只是顺着做即可,何必想那么多呀! 我自己本来想写一下,可查资料时发现了季老的文章,也就转载过来了)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赞扬 ,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 ,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2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