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罗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下)
可真 2009-3-30 19:54
五、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对于传统的超越具有如下双重的意义: 其一,超越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继以神学为文化之王的所谓 神学文化 而起的、以哲学为文化之王的所谓 哲学文化 (或曰 后神学文化 );并以他所设想的其中没有哪个文化的特定部分可以挑出来,作为样板来说明(或特别不能作为样板来说明)文化的其他部分所期望的条件(《后哲学文化》 , 第 15 页)的所谓 后哲学文化 ,来取代传统的、以哲学为文化的其余部门的基础,所有其他学科的理论的真实性必须由哲学来加以判定的哲学文化; 其二,超越 把文化理解为各种认识主张的集合,并欲根据其对认识和心灵的本质的独特理解来保证和揭示由科学、道德、艺术或宗教所提供的认识论主张的以认识论为中心的 传统哲学 ---- 罗蒂通常用大写的哲学来加以表示 ---- ,并以 作为对人类迄今为止已有的各种描述,即对我们人类迄今发明的各种谈话方式的利弊的比较研究(《后哲学文化》,第 17 页)的被他用小写的哲学来表示的 后现代哲学来代替它。 但是,对罗蒂来说,实现上述后一种超越,乃是关键,因为只有真正破除了大写的哲学,他才能把哲学从文化之王的宝座上拉下马来。 在罗蒂看来,传统的(大写的)哲学把文化理解为是以认识为中心的,文化的各个部分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的不同方面,其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并不精确,而哲学则因其认识的不是世界的某个特定部门,而是世界本身或世界的本质,并且也还认识认识活动和认识者本身或其本质,故唯有它才接触到了终极的实在,把握了超人类的非历史的真理,因而能成为文化之王或者说各学科的法官,所有其他学科的理论的真实性都必须接受这位法官的检查,由它来判定这些理论哪些精确,哪些并不精确,并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精确地描述实在。 作为后哲学文化的倡导者和自认为实用主义在当代的传人,罗蒂用非实用主义哲学来指称他所反对的大写的哲学,并对非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作了如下概括: 传统的非实用主义哲学一直假定,真理与人类需要和目的无关:撒去虚幻的屏障,理解实在本来的而非人为的样子 。(第 12 页)罗蒂认为,非实用主义哲学的这种假定使其相信: 人类正在越来越接近真理,接近一个对物理和道德实在的正确表象 (第 56 页)。而这种信念实质上也就是以为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建立与某种非人类的东西(某种像上帝,或柏拉图的善的形式,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实证主义的物理实在本身,或康德的道德律这样的东西)联系 (第 11 页)的信念。然而,与此相反, 作为实用主义者,我们所认同的团体由宽容论者、多元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构成。 这些人的核心目标就是:容许尽可能多的不同的个人目标得到实现,以增加人类的幸福 。 (第 5 页)因此,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人类并不是正在越来越接近真理,相反, 人类(或者至少是进入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疆界并发展了一部分思想和政治自由的那部分人类)只是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因而也是越来越多的幸福 。(第 6 页)总之,实用主义者不关心人之外的所谓客观实在,并且根本否认有任何离开了人类目的的实在本身这样的东西;他们只关心人自身,只关心人类的自由和幸福,只关心个人目标的实现。罗蒂声称,实用主义者之所以具有这样一种偏好,是因为他们自信他们的这种信念, 是与民主政治、与给我们以当代民主国家的社会和实际制度是一致的 (第 153 页)。他认为, 当代民主社会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上的:我们建立的制度,必须适合在像崇拜上帝、崇拜科学、崇拜文学和不崇拜任何东西这样一些问题上具有很大不同看法的人。 (第 154 页)由于非实用主义哲学的信念与这种民主社会相悖,所以他才要为捍卫当代民主社会而破除这种大写的哲学,特别是要破除其真理观,因为正是这种真理观使人们撇开人类目的而去追求与外在于人类目的的实在本身的一致。 由上述可见,罗蒂后哲学文化观的核心在于他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本质上在于反对把认识看作对客观实在的描写或反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反对把认识归结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罗蒂认为: 自古希腊以来,在现象与实在之间作出区分,已成了西方常识的一部分。自 17 世纪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主张,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实在,因为在我们与实在之间有一个屏障,一个由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我们的感官和心灵的构造与事物本身的存在的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的帷幕。自 19 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则一直认为,语言形成了这样一个屏障,因为我们的语言把可能并非内在于对象的范畴强加于对象之上。 (第 140 页)而实用主义者则主张放弃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区别 ---- 罗蒂称放弃这种区别的企图为反本质主义 ---- ,因为 一旦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区别消失,实在与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对我们与世界之间是否有屏障的忧虑,也就随之消失了 (第 141 页)。 从认识论意义上说,放弃所谓内在与外在的区别,就是意味着放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别 ---- 这在罗蒂,实质上就是撇开所谓非人类的东西,而只考虑人自身和属人的东西。这样一来,认识便同非人类的东西无关,而仅仅与人相关;从而认识活动也不再受任何非人类的东西的制约,而仅仅受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制约,具体地讲,就是: 对 研究,除了对话的制约以外,没有任何别的制约,这不是来自对象或心灵或语言本身的全面制约,而只是由我们的研究伙伴的言论所提供的零星制约。 (第 250 页)注意:罗蒂这里所讲的对话的制约,是指来自研究伙伴的反对意见。因此,依照他的观点,认识就不过是发生在研究伙伴之间的对话关系;而 真理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 (《后哲学文化.作者序》,第 12 页) ---- 就是说,真理是指人们对话过程中的相互满意。但是,罗蒂同时又指出,由于 反对意见,即对话的制约,是不能预期的 (《后哲学文化》,第 250 页),因此, 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时候一个人达到了真理,或什么时候一个人比以前更接近真理 (同上)。这样,他就不仅抹杀了客观真理,而且实际上彻底否定了真理的存在。按照罗蒂的逻辑,人们所应取的最明智的态度,就只能是如同庄子所曾经提倡的那样,不谴是非了 ---- 罗蒂所倡导的所谓对话,不过是为了增加人类的幸福而玩玩语言游戏罢了,而并不具有认真的的意义。
个人分类: 西学笔记|3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中)
可真 2009-3-30 19:49
四、小写哲学观 在后哲学文化中,大写的哲学死了,但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部门本身没有消失。正如在一个后神学文化中,神学也仍有其生存的权利和地盘。所不同的是,神学在一个后神学的文化中,哲学在一个后哲学的文化中,不再具有文化之王的地位。为与哲学文化中的哲学和哲学家相区别,罗蒂称他们为小写的哲学和哲学家。对这样的哲学家,罗蒂作了如下描述: 这些人没有任何特别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任何特别的方法可以运用,也没有任何集体的自我形象可以作为专业。他们可能像现在的哲学教授那样,对道德责任而不是诗体学感兴趣,或者对表达句子而不是表达人体感兴趣。但他们也可能不是这样。 他们是兴趣广泛的知识分子,乐于对任何一个事物提供一个观点 ,希望这个事物能与所有其他事物关联 。(P.15) 罗蒂之提倡小写的哲学,是要超越以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为中心的传统哲学。他指出: 我们这些想把客观性归结为亲和性的实用主义者,既不需要一种形而上学也不需要一种认识论。我们既不需要对信念与对象之间的被称为符合的关系的说明,也不需要对保证我们这个派别能够进入关系的人类认知能力的说明 。(P.82 -- 83) 作为亲和性的倡导者,我们对人类合作研究的价值的说明只有一个伦理的基础,而没有任何认识论的或形而上学的基础 。(P.81) 在罗蒂看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是对现象与实在作出区分的本质主义。他指出,这种本质主义的实质是在于 试图从现象深入到实在,试图发现力量的终极杠杆得到揭示的领域,发现最终将把所有东西放在恰当的视角中的词汇 。(P.158)这也就是假定 有朝一日,我们将深入到一切可能的语言和知识之真实、自然和非历史的母体。 (P.46)然而, 我认为,我们不能想象,有朝一日,人类可以安顿下来说:好,既然我们已最后达到了真理,我们可以休息了。...人类活动的目的不是休息,而是更丰富、更好的人类活动。我们应该认为,所谓人类的进步,就是使人类有可能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变成更加有趣的人,而不是走向一个仿佛事先已为我们准备好的地方。 (P.84 -- 85) 罗蒂之所以信奉实用主义,其缘由之一,也正在于在他看来,实用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反本质主义。但是,他又指出,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都存在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就本质主义而言, 柏拉图是一个本质主义者、非实用主义和反平等主义者。基督教是本质主义者、非实用主义者和平等主义者;而就反本质主义者来说,尼采是反本质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和反平等主义。海德格尔是反本质主义者、反实用主义者和反平等主义者。杜威是反本质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和平等主义者 。(P.146)罗蒂说, 像我这样的杜威主义者所做的一切,就是恢复和更新杜威的反本质主义 。(P.147) 那么,罗蒂所提倡的反本质主义究竟是怎样的呢?概言之,这种反本质主义是旨在消弭本质与现象的区别。这具体地反映在他对待真理和意义问题的态度上。 罗蒂把十七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七、十八世纪的近代哲学--这个阶段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观念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是十九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则是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近代哲学对于观念与事实的关系之探讨,是旨在求得观念之真,即观念与实在的符合。针对这种真理观,罗蒂指出: 实用主义者...完全放弃了与实在相符合的真理观,并指出,现代科学不是因为其与实在相符合而使我们能够应付世界,它只是使我们能够应付世界而已。它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是,几百年的努力都没有能对(或者是思想与事物或者是词与事物的)相符合的观念作出有意义的说明 。(P.6) 在罗蒂看来,近代哲学之追求与实在相符合的真理,是因其相信所谓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而产生了 认为某些真理是客观的而其他真理则是完全主观的或相对的看法,即想把真实的句子划分成真实的知识和纯粹的意见,或划分成事实的和判断的的企图。并进而把理论、科学看做是发现事物的实际存在方式的途径 。 罗蒂承认,他和海德格尔一样,非但 不相信上帝的观念 ,而且也 不相信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的观念 。(P.144)他说: 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观念的联系与实际的事实之间的区别乃是 17 世纪在此处与在彼岸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我们的信念与这些信念(道德的、科学的、神学的等等)想弄清楚的东西之间的不恰当的区别中的一个特例。为避免后面这些区别,实用主义者强调把我们的信念与人们提出的别的信念进行对照。他们建议,我们应当关心的只是在两个假设之间的选择,而不是是否有什么东西可以使其中之一为真 。(P.87 -- 88)所谓在两个假设之间的选择,也就是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只承认相对真理。罗蒂指出: 从一个实用主主义者的观点来看,说我们现在可以理性地相信的东西可能不真的意思只是指, 别人可能有一个更好的想法 。(P.83) ---- 这便是他所谓的选择之意义所在。 对罗蒂来说,否定客观真理,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这样说道: 如果真理不是一个与非人类的实在相符合的问题,那么关于一个不管我们是否认识都会约束我们的规律的观念,同关于一个自然科学家作为其责任要精确表象的物理实在的内在本性的观念一样,对于我们这些反本质主义者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P.151) 由此可见,他之否定客观真理,实是在于否定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进而否定自然科学之认识世界的功能。在他看来, 理论、科学只不过是 从事更好的实践的手段 (P.141), 而非 发现事物的实际存在方式的途径 ,( P.144) 科学家只不过是 在为我们提供又一种对于某个特定目的而言是有用的描述世界的方法 ,而不是 在发现某种早就存在于世界上并等待我们去发现的东西 。 (P.131) 由于罗蒂把理论看作仅仅是实践的工具,这样他就消除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区别和对立。正如他自己所说: 实用主义者想放弃在认识事物与使用事物之间的区别。以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主张为出发点,我们进一步主张, 力量就是知识所具有的一切 。 (P.141) 罗蒂指出: 观念的联系与实际的事实之间的区别...在现代哲学中作为在语言问题与事实问题之间的差别继续存在 。(P.87 -- 88)罗蒂这里所讲的现代哲学,实指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因其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故亦可谓语言哲学;而分析哲学所分析的乃是语言的意义,因而又可称之为意义理论。 按照罗蒂的看法,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于逻辑中心主义。对于逻辑中心主义的基本内涵,他作了这样的描述: 逻辑中心主义者相信,有时语言恰当地表象了某种非语言的东西。他们认为,有时符号与意义确实可以重合,就是说,符号恰当地表象了某种别的东西,即它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在某个人心中的思想,它本身转而可以恰当地表现某种非心灵的东西。对于逻辑中心主义者来说,语言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其对实在完全透明的时候,就是如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所说的与其对象同一的时候 。(P.149) 可见,在罗蒂看来,作为一种意义理论,逻辑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乃是把语言的意义理解和归结为语言与其对象(实在、事实)同一。他指出,这种意义理论的 一个前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把语言独立起来,以便把它与别的东西比较。但是,除了使用我们的语言外,我们既没有办法思考世界,也没有办法思考我们的目的。因而我们必须小心,不要以为...我们可以把工具,即语言,与它的使用者分离开来,并去研究其与实现我们的目的是否适当的问题。 (P.9) 由于罗蒂 想把语言看作只是一个工具、只是实现人类特定目的的手段 (P.142),因而他反对把语言同外在于人的、非人类的东西进行比较,从而也反对把语言的意义归结为与其对象同一。他说: 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真的句子为真不是由于与实在相符合,因此我们就无须费心去问,一个给定的句子是与哪一部分实在符合(如果是与实在相符合的话),我们就无须费心去问,是什么把它造成为真的(正如一旦一个人决定应做什么,他就无须费心去问,在实在中是否有什么东西使这个行为成为可以履行的正确的行为)。 (P.5) ---- 这里所谓真的句子,即是指有意义的句子。 既然语言的意义并不是在于它与实在相符合,那末,语言的意义究竟何在呢?罗蒂说: 语言并不是表象的一个中介。相反,它是为了获得特定的目标而实行的符号和声音的交换 。(P.141)因此,在实用主义者看来, 符号之有意义,是因为其与其他符号的关系,即类似的关系和不同的关系,而不是由于其与某种心理之物重合。他们进一步相信, 所有思想都在语言中,思想之有意义也只能是由于其与其他思想的关系。 (P.149) 罗蒂把思想归结为语言(因所有思想都在语言中),进而把语言归结为人们之间的符号和声音的交换 ---- 对话,由此他认为,不仅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必须加以抛弃的,而且作为与这种传统哲学相连接的语言哲学也必须实行根本性的折转,即应从原来对语言与实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转入到对人们之间的符号和声音的交换 ---- 对话关系的研究。罗蒂指出: 一个后哲学文化中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为我们的后代提供一种描述我们遇到的各种描述方法的方法,即一种对人类迄今为止已有的各种描述的描述;因此它是对我们人类迄今发明的各种谈话方式的利弊的比较研究。简言之,它很象有时被称为文化批评的东西 。(P.17)从事这种研究的人, 是一个放弃了对(大写的)哲学的要求的哲学家 , 他的专业是理解宏伟图景之间、以及想弄清事物如何关联的各种努力之间的相似和差别。他是一个告诉你事物相互关联的各种方式本身如何关联的人。但是由于他不能告诉你事物关联的所有可能的方式本身如何关联,由于他没有那种超历史的阿基米德点,他是注定要变得过时的 (P.18)
个人分类: 西学笔记|5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上)
可真 2009-3-30 19:39
On the basis of Anti-essentialism, Richard Rorty concept of Post-philosophical Culture, his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Culture and Small Letter Philosophy included as the basic component parts, is, in essence, about the state ideology of America, representing and being in the service of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 and it is also about the American unilateralist values expressed in philosophical terminology. His Anti-essentialism is essentially about going against what is truly essential of humanity as a whole in their intertwined social relationships; it s about attaining absolute freedom from social constraints in an attempt to transcend the given social relations in reality, considering what the Anti-essentialists are faced with is an ever closer human relationships in the context of trendy Globalization; and their denial of the true existence of this social relationships is, in reality, an rejection of the notion of existence of Nature proper. It is this denial that leads to their resort to nihilism in their pursuit of truth, and accordingly, to their seeking to transcend the Capitalized Philosophy characterized by its attempts to capitalize truth, and to achieve i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object under discussion. 后现代主义是流行于当代西方的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它以超越自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文化传统为基本特征,广涉哲学、文学、社会学等诸多学术领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凯南人文科学讲座教授理查德.罗蒂( Richard Rorty ),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亦是被公认的当今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早在 60 年代,他即以《语言学转折》(芝加哥, 1967 年)一书而轰动美国哲学界;至 7080 年代,他更以其《哲学与自然之镜》(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普林斯顿, 1979 年;李幼蒸译,三联书店, 1987 年)以及随后所作的一系列讲演和发表的论文而在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哲学界和人文科学领域引起巨大震动。这些讲演和论文中,有些已编入《实用主义的后果》( 1982 年,明尼阿波利斯)、《偶然性、讥讽和亲和性》(英国剑桥, 1988 年),以及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两卷论文集 ---- 《客观性、相对主义和真理》、《论海德格尔和其他》。 90 年代初,由我国学者黄勇编译的《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年),是由编译者同作者经过仔细讨论,从罗蒂近年撰写的文章和所作的讲演中挑选汇集而成,集中反映了罗蒂的思想,特别是他自《哲学与自然之境》以来的思想发展。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哲学文化 后现代主义是正在西方流行的纷纭繁杂的社会思潮。关于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一 种艺术或建筑学思潮或作品,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则不限于艺术、建筑学领域,它还涵盖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于超越传统。以哲学领域而言,后现代主义所要超越的传统,主要是指启蒙运动的理性、理想和意识形态。而就罗蒂来说,他的后现代主义所要超越的传统则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文化意义上的传统,系指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以哲学为中心的西方传统文化;其二是哲学意义上的传统,指以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为中心的西方传统哲学。 二、实用主义与后哲学文化 罗蒂在他的著作中常常自称为实用主义者或杜威主义者,这表明了他的思想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罗蒂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代表,实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观乃是其哲学的核心思想。 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 , 其原意是行为、行动、事业。实用主义是建立在个人的经验基础上的哲学学说,具有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特点。 实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十九世纪后半期,本世纪的前三十年达到鼎盛时期。美国是实用主义的故乡。美国实用主义是从查理.桑德尔斯.皮尔士( 1839--1914 )开始的,中经威廉.詹姆士( 1842--1910 ),至约翰.杜威( 1859--1952 )而达到顶峰。 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拒斥形而上学。皮尔士认为,形而上学所使用的哲学概念,其意义是模糊不清的,人们不能从经验上来检验其意义。他主张必须用实际行动及其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杜威认为,形而上学停留于空洞的思辨,随心所欲地进行纯粹的推理或直觉,以此来构造抽象的理论体系。这种哲学必须加以改造,要使哲学成为一种方法论,它应当被用于发现新的观念,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第二,主张多元论。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哲学是一个调和的体系,它不但追求统一性而且追求全体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在许多方面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反对一元论的独断论而服从经验上的发现。 第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皮尔士认为,信仰是相对于怀疑而言的一种精神的安宁,思维的唯一功能就在于把怀疑的状态转变为确定的信仰,信仰的获得就是习惯的建立,它指导着我们的愿望并决定着我们的行为。 第四,注重行动,认为人的本质是活动,人以自己的事业和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为中心,效果、有用性是检验人的思想和行动有无意义的标准。詹姆士认为,要确定观念的真理或意义,人们就得正确评估观念的实际的后果、有用、可行性;意义和真理必须包含在价值范畴里,他甚至称观念的意义和真理就是它们的兑现价值。 美国实用主义在杜威死后便走向衰落,此后在美国哲学界居支配地位的是逻辑实证主义。但至最近,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界又出现了复兴之势。在这场复兴运动中,罗蒂是一个最自觉、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对其提倡的实用主义作了如下概括: 我对实用主义的第一个概括是,它只是运用于像真理、知识、语言和和道德这样一些观念和类似的哲学思考对象的反本质主义 。(P.245) 对实用主义特征的第二个说明可以是这样的:在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真理和关于实际上是什么的真理之间,没有任何认识论的区别,在事实与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形而上学的区别,在道德和科学之间没有任何方法论的区别 。(P.248) 实用主义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特征:这种学说认为,对研究,除了对话的制约以外没有任何别的制约,这不是来自对象或心灵或语言本性的全面制约,而只是由我们的研究伙伴的言论所提供的零星制约 。(《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年,P.250) 他还说: 作为实用主义者,我们所认同的团体由宽容论者、多元论者和民主主义者构成。这些人的核心目标就是,容许尽可能多的不同的个人目标得到实现,以增加人类的幸福。前实用主义传统认为人类正在越来越接近真理,接近一个对物理和道德实在的正确表象,我们实用主义者则认为,人类(或至少是进入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疆界并发展了一部分思想和政治自由的那部分人类)只是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因而也是越来越多的幸福。对于非实用主义者来说,思想和政治的自由可以合理地成为获得真理的手段。而对于我们实用主义者来说,思想和政治的自由、宽容、心胸开放,可以合理地成为人类幸福的途径。...我们最好的真理标准是,真理是由自由研究获得的意见。在这种自由的研究中, 任何东西,无论是终极的政治和宗教目的还是任何其他东西,都可以讨论,都可以得到苏格拉底式的责问 。(P.6) 三、多元文化观 罗蒂把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期:神学文化时期、哲学文化时期和后哲学文化时期。 在神学文化时代,神学与文化的其它部门的关系是:它是各学科的法官,所有其他学科的理论的真实性必须受到这位法官的判定,因为只有它接触到了终极实在,把握了超人类的非历史的真理。启蒙运动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打破了神学在文化中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后神学文化的时代。 但是,在后神学文化中,神学留下的空白却由哲学来填补了,哲学成为新的文化之王。因此,后神学文化,也就是哲学文化。罗蒂指出: 在这种文化中思考就会出现的问题...。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自认为是在保证和揭示由科学、道德、艺术或宗教提供的认识论主张。它只想根据其对认识和心灵本质的独特理解来达到这一点。较之文化的其余部门,哲学可以是基础的,因为文化是各种认识主张的集合,而哲学对它们作出判断。哲学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它理解认识的基础,是因为它在对作为认识者的人、对使认识成为可能的心理过程或者表象活动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的基础 。(《哲学与自然之境》) 在罗蒂看来,哲学文化是建立在这一样种文化观及与此相应的哲学观的基础上的,即认为我们的文化是一个以认识为中心的文化,文化的各个部分都以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的不同方面,其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并不精确;而哲学这个文化之王就专事检查哪些精确,哪些并不精确,并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精确地描述实在。这是因为哲学所认识的不是世界的某个特定部门,而是世界本身或世界的本质,不仅如此,它也认识认识活动和认识者本身或其本质。罗蒂认为,先验的柏拉图主义和经验的实证主义都坚持这种观念,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前者认为自然科学不能主宰一切,还有更多的真理有待发现;而后者则认为,自然科学就是所有的真理。 罗蒂指出,正像启蒙运动的先知们或者说世俗主义者们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文化一样,我们现在也有希望从哲学文化进入后哲学文化,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启蒙运动的先知或者新的世俗主义者,这就是实用主义者。罗蒂认为,这些实用主义者 所处的境地与那些主张关于上帝的本质和意志的研究对我们没什么益处的非宗教主义者当初所处的境地非常类似。确切地说,这些非宗教主义者并不不是说上帝不存在;他们只是对于断定其存在意味着什么,感到不清楚,从而也对于否定其存在意味着什么,感到不清楚。他们也没有任何关于上帝的特别有趣和异端的观点。他们只是认为神学的词汇并不是我们应当使用的词汇。同样地,实用主义者一直在试图发现一些方法,用非哲学的语言来提出反哲学的观点。 (《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年,P.3) 罗蒂指出: 我乐于认为,到本世纪末,在美国实用主义和后尼采的德国和法国哲学之间的聚合将明朗化。我认为,这种聚合最终将导致后哲学文化。在这里,后哲学指的是克服人们以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建立与某种非人类的东西(某种像上帝,或柏拉图的善的形式,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实证主义的物理实在本身,或康德的道德律这样的东西)联系的信念。我认为,传统的、前实用主义的哲学充满了德里达所谓的出现的形而上学,即希望发现某种固定不变的、使我们有可能用认识来代替意见的东西。在我看来, 一种文化可以看作是后哲学的文化,仅当其放弃了这样的希望,连同在现象与实在、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对立 。(P.12) 罗蒂特别指出,在后神学文化中,哲学替代了神学的地位而继续成为文化之王。但在后哲学文化中,不但哲学不能成为文化的其他部门的基础,而且也没有任何学科可以担当以前哲学所担当的这种角色。罗蒂对他所期望的后哲学文化作了如下描述: 没有人,或者至少没有知识分子,会相信,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标准可以告诉我们是否与实在相接触,我们什么时候与(大写的)真理相接触。在这个文化中,无论是牧师,还是物理学家,或是诗人,还是政党都不会被认为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没有哪个文化的特定部分可以挑出来,作为样板来说明(或者特别不能作为样板来说明)文化的其他部分所期望的条件。认为在(例如)好的牧师或好的物理学家遵循的现行的学科内的标准以外,还有他们也同样遵循的其他的、跨学科、超文化和非历史的标准,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在这样一个文化中,仍然有英雄崇拜,...这只是寻那些非常善于做各种不同事情的、特别出众的男女的羡慕。这样的人不是那些知道一个(大写的)奥秘的人、已经达到了(大写的)真理的人,而不过是善于成为人的人。(P.14) 总之 , 在一个后哲学文化中,人们感到自己是孤独的,有限的,与某种超越的东西失去了任何联系的 。 (P.21) 罗蒂公开申明其多元文化论是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 我们实用主义者具有这个偏好的一个理由是,我们认为,那种拒绝了核心和深刻这样的隐喻的文化多元论,是与民主政治、与给我们以当代民主国家的社会和实际制度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对于什么是人生的核心、什么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这样的问题,这些社会政治制度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当代民主社会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上的:我们建立的制度,必须适合在像崇拜上帝、崇拜科学、崇拜文学和不崇拜任何东西这样一些问题上具有很不相同看法的人 。(P.154)而 要想学会在这些需要和这些活动之间保持平衡,靠研究哲学不会有太多帮助。相反,它是杜威所谓的实验问题, 民主社会是建立把自由和正义与效率和可预见性相结合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实验 。...这样的实验不会使我们从现象到实在...不会使我们朝内走向本质和向下达到基础...只是使我们走向一个外在的未知的未来。假如非常幸运,这个未来可能将是世界图画的时代,即为海德格尔所蔑视而为杜威所期望的技术化的、感性化的、平等主义的乌托邦 。(P.161)
个人分类: 西学笔记|424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