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藏旅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藏旅行二
zgsheng 2014-10-15 06:26
西藏走一趟,感受风景,体验惊险,还有思考信仰。我没有信仰,或者我不知道我信仰什么。听人说西藏人民缺少钱、缺少物、缺少现代文明,但就是不缺少信仰,藏传佛教的普及程度远高于九年义务教育。参观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见过无数的经幡与白塔,近距离看过匍匐前行的朝圣者和手拿转经纶的老人小孩,但就是还没有了解到他们心里的那份信仰。很多人都说汉人缺少信仰,我应该也属于这一群。想想,既然缺少了,那怎么去获得信仰呢?哦,再想想,我真的需要信仰么?嗯,仔细想想,信仰,到底什么是信仰? 中国人曾经长期缺钙,后来又发现我们已经更长时期地缺少信仰了。让我来世俗地理解一下,假设信仰是一种心灵的依托,少了它,心里就无处安放,就静不下来。既然有了这方面的缺失,就有补偿的需要。从某种角度看,补偿的过程是不是心灵的一种功利化行为?说信仰是心里的寄托好像有点虚,说心里平静下来好像比较实在一点。假设信仰能让人心里平静下来,那信仰就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剂,而且这一安慰剂是不断洗脑、不断训练的结果。如果信仰的结果是心里平静,那么还有其他方法让心里平静么?假如有,那些方法能等同于信仰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信仰”么?在西藏,老老少少、一代一代都在传承着让人平静的理念,不管你修为这种理念的程度高低,世代的积累已经让这种理念变成了一种象征、或者图腾。这种图腾像基因一样遗传,在藏民心中形成隐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强大到就算你的修为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只要一想到这一图腾,它的惯性就能让你平静,它能无形地抚慰着你的心灵。如果的你的心灵躁动过大,这一历史的图腾力量无法克服,这个体系还有另外的方法,让喇嘛和活佛来帮助你。他们的修行够高,对世袭的图腾够了解,能够帮助 / 激发你内心更为强大的那份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信仰传承的是一种思想,是世代高级心理活动所凝结的一颗种子、一个触发器。种在你的心里,在你心灵在与阴暗开始接触甚至斗争的时候,它会时不时的触发那份正面的心理力量,帮助平静下来,在人生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需要信仰。咱们是缺少信仰,但少了它又怎么样呢?我们需要正面的思想,在一个蓬勃向上的社会环境中,正能量的东西总是要多一些,对于信仰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反观历史,一个封闭的社会、一段停滞不前的时代,往往就是宗教与所谓的“信仰”横行的时候。也许只有在充满负能量的环境中,信仰才会变得那么可贵,才会起到支撑人类持续存在的核心作用吧。 我需要信仰么?可能需要。那怎么去获得信仰呢?好像没有办法,因为我生活的环境与先辈们没有给我这个世代传承的基因。有没有替代的办法?理论上有,因为信仰的本质是对心灵正面能量的激发。如何获得正面的心灵能量?方法应该很多,对我们微小的个人来说,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各施各法。希望它们时时在我心间。
个人分类: 感悟|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藏旅行一
zgsheng 2014-10-11 22:54
经常旅游的人常说:有那么几个地方人一辈子是必须要去的,其中常常就包含有——西藏。 2014 的高温假是我回国工作的第一个长假。夫人曾说过几次出去旅游,她想过去西藏,所以我们第一次长假旅行选择了“必去的圣地”——西藏。 火车去、飞机回,一共 10 天。途径郑州、西安、兰州、西宁到达拉萨。随后去林芝、雅鲁藏布江,两天之后重回拉萨。休息一晚再往纳木错,随后是羊湖、大昭寺,最后朝圣布达拉宫。一路下来,我们俩有高原反应,夫人还有感冒;高原上美丽的风景让人惊叹,缩在大巴里不时的奔波催人疲惫。在从鲁朗林海观光回来的路上,大巴因不断的下坡刹车,刹车片过热使得轮胎冒起白烟,一车人紧张得不得了,直说太危险。没过两天,听闻同一公司的另一辆大巴在 309 国道的另一段发生重大车祸,伤亡惨重得让人窒息。随后,同一车的一个 12 小孩因高原反应过度被送进医院,情况糟糕到迅速进入 ICU 重症监护室。到了那一刻,我们就正式感觉到了西藏美丽风光下的艰险。旅游途中的警报不断响起,在去藏南边境回来的路上又获悉同一地区的一辆车侧翻入了神女峰的眼泪——尼洋河。甚至到我们回来之后,藏区公路上的车祸还有发生。在世界屋脊上的旅行,危险总是存在,但与危险同时靠近你的是那湛蓝的天,绵绵的云,清澈的湖 …… 如果有人要是问我西藏怎么样?我也许会说:这是美丽而又神秘的高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同一个风景,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观点与收获;同一人不同时间看也有可能感受不同。西藏是很多人眼中必去的风景,我去了,也觉得值得一去,但我一路还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必去”。西藏的风景“美”、“奇”,甚至“绝”,还有“险”,走过一番,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藏高原确实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某种知识与感觉的缺乏,让我无法对那亲身触及的“美、奇、绝、险”形成高度的共鸣。途中有惊喜、有震撼、有担心、有后怕,仅此而已。也许是我人文知识的高度匮乏,也许是我心境的不够纯粹,那理应荡漾心怀的出游感觉迟迟没有出现。去之前和朋友调侃,去西藏就是要“朝圣,去洗涤我堕落的灵魂”。那份“荡漾”都还没有出现,这份“洗涤”的澄净自然也还没有来到。 尽管如此,在纳木错回来的路上,我还是深深的被一群层层出现的小帐篷震撼了一把。那天旅游大巴行走的路线中有很长一段是与青藏铁路并行的。青藏铁路有着浅浅的路基、两侧薄薄的防护层、包裹的是一条瘦瘦的单行线,看上去比内地的多线并行铁路差的太远。铁路两侧很荒凉,很远很远才有一个小集镇。在集镇与集镇之间,绵延很长的距离是草原或荒漠。正是在这一段一段长距离的荒凉之中,无数顶小帐篷撑起了这条“天路”的生气与灵动,让我心动不已。帐篷不大,大约只有 1 米见方;相隔不远不近,大约 2 公里左右就有一顶;人不多不少,每顶帐篷旁边有一个身穿迷彩军服的解放军战士。有的战士坐在帐篷旁边,有的爬上涵洞桥顶嘹望远处,有的在和牧民聊天,有的走在巡视来回的路上。大巴一路前行,经过一顶顶帐篷。看到的战士们神态各异,但他们的皮肤都已是高原的黝黑,与那些经过他们的牧民一模一样。我不知道他们一次要站多久的岗;我不知道他们累了想休息的时候,那一米见方的帐篷如何容纳他们高大威猛的身躯;我也不知道冬天来临的时候那顶薄薄的帐篷是否会换装。但这些问题其实都不需要解答,因为他们挺直地站在“天路”旁边就是一种力量,那种给我心里的力量。网传“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当时我想的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的军人!”
个人分类: 感悟|2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