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景物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景物

相关日志

南京夫子庙商业区掠影
Mech 2020-8-3 22:53
在夫子庙商业区走过,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连童牛岭:雨中重游
热度 2 Mech 2020-7-28 22:54
《 大连童牛岭 》过去去过,所以是重游。上次没有登顶,到童子骑牛脚下,这次上去了。 不仅仔细看了童子和牛,而且也凭高远眺。在秋日小雨中登山,颇有诗意。但因阴雨 天气,光线不佳,勉为其难拍照。 1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2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南京乌衣巷
Mech 2020-7-24 22:56
乌衣巷,现在因刘禹锡的《乌衣巷》而闻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说乌衣巷始于东吴时期,是卫戍石头城也就南京军队的兵营。东晋定都健康即南京后,王导领衔的 琅琊 王家和谢安领衔的 阳夏 谢家都在此居住。当年的门第制度下,他们那种豪族是东晋政权的主导力量。特别是王家,因拥立之功一度有“ 王与马共天下 ”之说。 王家谢家也是文采风流,王家善书,有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王洵等,书法成就登峰造极;谢家善诗,谢灵运堪称华夏山水诗鼻祖,与谢氏后裔谢惠连、谢朓并称“三谢”。还有谢家写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但仍嫌弃其平庸,感慨“实不知天壤之下,竟有此王郎。”虽然王家的门第甚至比谢家还要高些。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南北对峙,南朝常是弱势。尤其是隋灭陈后,政治中心在西北。李白在金陵凤凰台上感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开篇刘禹锡的诗从小见大,以朱雀桥和乌衣巷写世事沧桑,更是脍炙人口。 乌衣巷虽然经过修缮开发,现在看起来仍其貌不扬。难以想象当年盛况。似乎还不如《 媚香楼 》有真实感。随手拍几张照片,聊胜于无。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鞍山二一九公园重游新拍
Mech 2020-7-22 22:54
鞍山二一九公园的前身是日占时期的朝日山公园,建园具体时间我不知道。当时有睦池、苗圃和高尔夫球场等,都有照片。 1950 年更名为二一九公园,纪念 1948 年 2 月 19 日解放军到鞍山。同时作了扩建,更名睦池为劳动湖。随后又有改建扩建。据称目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 小时候几乎每年都去二一九公园。多数是随父母去,例如年度回顾中 1966 年 的后两张照片、 1970 年 的三张照片、 1974 年 的三张照片、 1979 年 的后两张照片都是由父亲拍摄于二一九公园。偶尔也有学校组织春游或者与小伙伴一起去, 1976 年 的后两张是与王钰同去,他拍的照片。后来与女朋友交往时也去过,例如 1987 年 照片的前两张,是在公园拍摄。有女儿后更是带女儿去。每次回鞍山,一般也会去转转。照片过去贴过,《 鞍山二一九公园 》和《 鞍山二一九公园冬景 》。用新手机后,又去过,于是“重游新拍”系列又多本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掠影
Mech 2020-7-20 22:57
嘉定校区,很多年没有进去过。似乎还是二十多年前,在那里给刚创建的力学专业学生讲过振动理论。当时印象就是校园无甚可观,远不如延长校区和宝山校区。 春日走过,偶然见梅花盛开。“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随手拍些照片。那还是在疫情之前的春天,恍若隔世。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亚某宾馆周边一瞥
Mech 2020-7-16 22:57
三亚所住宾馆,与海滩一街之隔。周边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连旅顺白玉山:思昔望远
Mech 2020-7-13 22:56
白玉山是旅顺市区的一座小山,海拔一百五十米左右。原称西官山。据说 1881 年 ( 光绪七年 ) 李鸿章将其改称白玉山。 1883 年 ( 光绪九年 ) 在山东北麓建军械总库,并建有白玉山炮台, 1894 年 ( 光绪二十年 ) 甲午战争中被摧毁。 1898 年 ( 光绪二十四年 ) 俄国占领旅顺后,改名为鹌鹑山,在北麓修建炮台,在南麓修建欧式别墅作为私人官邸。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旅顺。 山上有塔,状若炮弹,也似蜡烛。现在称为白玉山塔,是 1909 年 ( 宣统元年 ) 纪念日俄战争中日本阵亡军人的表忠塔。 山腰处有 210 毫米口径加农炮。清朝 1881 年 ( 光绪七年 ) 从德国进口。日俄战争中俄国军队先后放置在 西鸡冠山 和 老铁山 , 1908 年 ( 光绪三十四年 ) 日军将此炮安置在白玉山。“兵者不祥之器”,但白鸽相伴锈炮,让人略觉欣慰,有承平气象。“ 生怕客谈榆塞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 登上山顶后,远眺旅顺口。 在山顶也可俯瞰旅顺市区。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天桥丽格海棠
Mech 2020-7-9 22:57
徐家汇国际花展,处处是花。天桥上也摆着花。天色渐晚,匆匆走过;随手拍照,照片不多。这次贴出的是丽格海棠。花朵比一般海棠的硕大厚实艳丽,不知名称出处。 “看花老眼”系列博文 看花老眼之缘起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冰岛虞美人 看花老眼之龙华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龙华 早绽桃 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晚谢梅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红叶李 看花老眼之龙华及途中山茶花 看花老眼之路边金钟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上大校园雨后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雏菊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蔓长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诸葛菜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石竹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风信子 看花老眼之六百前樱花 看花老眼之小区旁路边郁金香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海棠 看花老眼之龙华桃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晚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蝴蝶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杜鹃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紫罗兰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绣球荚蒾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菊花桃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碧桃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秋海棠 看花老眼之柳州巴西野牡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朱顶红 看花老眼之柳州马樱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夹竹桃 看花老眼之柳州美人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玫瑰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天竺葵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黄菖蒲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紫叶酢浆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玉婵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凌霄花 看花老眼之天山公园腊梅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续 看花老眼之深圳天鹅湖睡莲 看花老眼之国家行政学院月季花 看花老眼之南宁曼陀罗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梨花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垂丝海棠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晚樱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大丽花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七姊妹 看花老眼之鞍山二一九公园丁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宁青秀山龙象塔
Mech 2020-7-7 22:55
青秀山是南宁市从 86 年开始建设的 5A 级景区。景区中,天池南,邕江北,有小山凤翼岭。山顶有塔,名龙象塔。据说典出龙树菩萨著《大智度论》,“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这部佛经我没有读过。据记载,该塔建于 1618 年 ( 明万历四十六年 ) , 9 层八角重檐砖结构。 1624 年 ( 明天启四年 ) 顶端两层遭雷击坍塌。 1937 年为避免成为日军飞机导航地标,将 7 层残塔拆除。 1986 年参照明代风格在原址重建,仍为八角重檐 9 层,但改为砖混结构。 塔内有设旋梯 207 级可等顶层。远眺邕江风光,俯瞰南宁城景。可惜天气不好。照片不尽如人意。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鞍山人民公园重游新拍
Mech 2020-7-5 22:56
人民公园,地处鞍山中心地区,过去称为中心广场。因为在胜利路旁,也称为胜利广场。广场的另一侧是中华路,不知道为什么不叫中华广场。 1983 年辟为公园,植草种树。但公园没有水,设计也差强人意。没有间隔,缺少纵深,一览无余,多少有些显得大而不当。每次在里面走过,我都有些惋惜。为什么不请苏州的造园专家设计一下?后来想想,东北的冬日草木凋敝,水池结冰。要四季均可观,也非易事。真要外请园林专家,可能还是北京的专家更胜任。 人民公园白天的照片都贴过,《 鞍山人民公园 》。春日下午,再次从人民公园走过。用新手机拍照。 人民公园冬日晚上的照片也贴过,《 鞍山人民公园冬夜 》。春日晚上也留了几张照片。 小时候在当时的中心广场参加过大会,从城乡结合部的太平村步行十多公里。那时候穿过深沟寺的路还没有开通,需要从东建国路 ( 现在的鞍千路 ) 和中华路走个直角。路远还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附近没有厕所。有会议时会搭建临时厕所,人多位少。童年阴影啊!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春华堂
Mech 2020-7-1 22:53
光启公园去过无数次,光启纪念馆也去过几次。最近才注意到,纪念馆居然是古建筑,南春华堂, 2003 年由梅陇乡梅陇镇东 ( 现在的华东理工大学附近 ) 移来。 南春华堂建于 1505 年 ( 弘治十八年 ) ,为张姓高官退休后所居住,原名裕德堂。清末民初,家道败落,将裕德堂房产变卖。裕德堂的北面有春华堂,因此被称为南春华堂。 南春华堂原屋三进,头进大门左右各有屋两间,门前石狮四头,并建仪门、石鼓。二、三进有厢屋相连,各有七间房屋,二进有大厅裕德堂。今存仪门、堂,及堂西屋两间、东一间。堂门窗无存。跨海、托梁雕镂精细。 进入头进的大门,内有仪门,两侧现在为碑廊。 该堂为上海现存较精致的明代建筑。门外存一双抱柱石鼓,仪门上有砖刻。内额篆书“视履考祥”,外额行楷“克洽雍熙”。据说《易经·履卦》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但我看的《周易》并没有“履卦”。不管怎样,意思还是清楚,看过去的足迹推测吉凶。“克洽雍熙”出处不详,“洽雍熙”常见,就是妥当和谐繁荣的样子,“克”应该引申为胜任实现吧! 厅前的天井两旁为东西厢房,现在有徐光启的生平介绍。 二进为七开间的裕德堂正厅, 厅堂以明式家具布置,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古意盎然。正厅中央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后乐堂”三字,得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边的抱柱联 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 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 语义直白浅显, 由著名书法家戚叔玉在徐光启逝世 350 周年时撰写。 参观完里面的展厅,返回进来的大门。门外有一照壁,有碑刻徐光启传。 曾拍过照片,效果特别不理想,没有贴。这次贴出的是新手机拍摄。按体例,标题还应该有“重游新拍”四个字。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大菊文化节2019
Mech 2020-6-20 22:55
菊文化节年年办年年看,真有些审美疲劳。还是去了两次。用新手机拍照。一次是刚开展不久的清晨。 另一次是两周后的正午。 具体的菊花,已经在《 看花老眼之上大 2019 年菊花展 》贴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封嵩阳书院
热度 1 Mech 2020-6-18 22:54
嵩阳书院在嵩山南麓,与在嵩山腹地的少林寺相距不远。虽然较为勉强地列入四大书院,但游客不是很多。四大书院中,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毫无争议,另一个是石鼓书院还是嵩阳书院说法不一。只是石鼓书院已经毁于兵火,嵩阳书院才得以胜出,但现在石鼓书院又重建了,而且据说“修旧如旧”。岳麓书院去过多次,就是三次以上,照片很少,还没有贴过博文。白鹿洞书院去过两次,贴过《 白鹿洞书院遐想 》,也有照片。应天书院和石鼓书院还没有机会去。 嵩山南麓的建筑历史悠久。 484 年 ( 北魏太和八年 ) 建有嵩阳寺,隋朝大业年间改为嵩阳观。 683 年 ( 唐弘道元年 ) 高宗李治游嵩山时,辟为行宫,称奉天宫。五代后周改建为太乙书院。 996 年 ( 北宋至道二年 ) 太室书院。 1035 年 ( 宋景祐二年 ) ,被赐名嵩阳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因此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讲学的名儒还有范仲淹、司马光、杨时、朱熹、李刚、范纯仁等。据说司马光的编年史《资治通鉴》第九卷至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所著。北宋末年,嵩阳书院因战乱被废,直至清康熙年间才重建。 书院本身建筑分五进,由北向南,往嵩山方向。建筑风格古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首先是大门,上面有幅对子 ( 空格是我加的 ) 近四旁 惟中央 统泰华衡恒 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 为都会 包伊瀍洛涧 三台风雨作高山 据说是乾隆御笔,我看不像。但文辞确实有些气魄。接近四方的只有中央之地,统领泰山华山恒山衡山,边塞关河礼对神圣的中岳;经历九个朝代成为都市,包容伊瀍洛涧等河流,天山风雨从嵩山而起。 大门 第二进是先圣殿,又名先师祠,供奉孔夫子行教立像。 1686 年 ( 清康熙二十五年 ) 由理学家耿介修建。门前对子为 至圣无域浑天下 盛极有范垂人间 先圣殿 先圣殿远景 第三进是讲堂。里面有书院的课程和学规 ( 分别有照片的截图 ) ,看后可以想象昔日风范。门口对子有些俗,怀疑是今人续貂之作。 满院春色催桃李 一片丹心育新人 讲堂 课程 学规 第四进为道统殿。 1689( 清康熙二十八年 ) 河南巡抚闫兴捐俸银所建, 1739 年 ( 乾隆四年 ) 重建。供奉帝尧、夏禹和周公头像。对联似后人补,而且补得没有很用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道统殿一隅与殿前石桥 最后一进是藏书楼。 1684 年 ( 清康熙二十三年 ) 河南巡抚王日藻捐俸银所建, 1739 年 ( 乾隆四年 ) 重修。现在是个小展室,有清代存书和木刻版,还有据称是“武则天祈福金简”的复制品。 藏书楼 两侧还有些配房。连同院落等也拍些照片。 除建筑等之外,嵩阳书院还有其他可观之物,以后专门贴。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杭州蒋庄
Mech 2020-6-14 22:54
蒋庄在花港观鱼中。上世纪初为无锡著名金石书画收藏家廉泉所建。廉泉 (1868-1831) ,字惠卿,号南湖,又号岫云和小万柳居士,是参与“公车上书”举子。廉泉与夫人吴芝瑛南归隐居,在上海曹家渡和杭州西湖畔都建有小万柳堂。吴芝瑛 (1867-1933) ,字紫英,别号万柳夫人,名门才女。她是秋瑾的好友。秋瑾遇难后,她将其在西湖畔下葬,并撰《秋女士传》和《秋女士遗事》。在小万柳堂内建悲秋阁,在绍兴秋瑾就义处建风雨亭。后因经济窘迫,上海和杭州的小万柳堂均出售。 杭州的小万柳堂由南京藏书家蒋国榜 (1893-1970 ,字苏庵 ) 购得, 1910 前后改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本名兰陔别墅,典出《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或许名称文辞过于高深,俗称蒋庄更为流行。 1950 年,蒋国榜邀请老师国学大师马一浮 (1883-1967) 同住。马一浮入住蒋庄,直至 1966 年被当作“封建遗老”赶出。蒋庄现在仍有马一浮纪念馆。蒋庄与苏堤之间,有桥相通。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七姊妹
Mech 2020-6-12 22:55
走过封闭中的交大徐汇校园。有出墙红花热热闹闹。用软件辨识一下,原来叫七姊妹,蔷薇类的花。名称来源不清楚。我以为是七个花瓣,好像也不是。不管怎样,不仅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七姊妹联袂出墙来。 “看花老眼”系列博文 看花老眼之缘起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冰岛虞美人 看花老眼之龙华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龙华 早绽桃 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晚谢梅花 看花老眼之龙华红叶李 看花老眼之龙华及途中山茶花 看花老眼之路边金钟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白玉兰 看花老眼之上大校园雨后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迎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雏菊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蔓长春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诸葛菜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石竹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风信子 看花老眼之六百前樱花 看花老眼之小区旁路边郁金香 看花老眼之交大徐汇校区海棠 看花老眼之龙华桃花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雨中晚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蝴蝶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杜鹃花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紫罗兰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绣球荚蒾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菊花桃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碧桃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秋海棠 看花老眼之柳州巴西野牡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朱顶红 看花老眼之柳州马樱丹 看花老眼之柳州夹竹桃 看花老眼之柳州美人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玫瑰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天竺葵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黄菖蒲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紫叶酢浆草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玉婵花 看花老眼之光启公园凌霄花 看花老眼之天山公园腊梅 看花老眼之中山公园牡丹续 看花老眼之深圳天鹅湖睡莲 看花老眼之国家行政学院月季花 看花老眼之南宁曼陀罗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梨花 看花老眼之华山绿地垂丝海棠 看花老眼之徐家汇公园晚樱 看花老眼之衡山公园大丽花 看花老眼之鞍山二一九公园丁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宁青秀山苏铁园
Mech 2020-6-10 22:58
青秀山是南宁市从 86 年开始建设的景区,在邕江北岸。现在是 5A 级景区。山中有千年苏铁园。据说其中最古老的铁树有 1360 年,千年铁树有百余棵。只是铁树不开花时观赏性不是很强。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粟绿地(重新开放)晴日
Mech 2020-6-6 22:56
与天山公园隔凯旋路相望有海粟绿地,过去留过照片,《 海粟绿地 》。其实就是把刘海粟美术馆前面的空地绿化,辟为园林。堆起矮山,挖出小池,密植树木,修建步道。似乎颇具规模,其实面积很小。美术馆还没有开放,绿地也谈不上重新开放,本来就是开阔地。多处入口,象征性地绷着绳子。但里面已经有些人,我也抬脚便过了。这篇称为“重游新拍”也许更合适。但为说明是疫情缓解时所去,还叫现在的名字。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北海公园其它
Mech 2020-6-4 22:56
北海公园只用了不到半天,走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用上一天,流连品味,重游新拍。还剩几张照片也贴出。 北京北海公园绕海环行 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北京北海公园阐福寺 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及石雕展 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白鹭洲公园
热度 1 Mech 2020-5-31 22:55
白鹭洲公园建成于 1929 年,同年还并入当时的秦淮小公园。此地原址最初曾是明中山王徐达的蔬圃,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徐氏后人改建,称为东园。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中有记载。后徐氏家族颓败,东园也开始圮废。明清鼎革,有清朝官员在此修建别墅。后来天灾人祸,东园只剩遗址。 1924 年在东园故址设立义兴善堂,并开设茶社。整理修葺时发现镌有李白名诗《登金陵凤凰台》的石刻。用其中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命名茶社为白鹭洲茶社,虽然李白诗句中的白鹭洲其实在南京江东门外长江畔。这是公园名称的由来。新建的白鹭洲公园重趋荒凉,又沦为废墟。几经反复,目前所见的园林基本上是在 1976 年重新开放时建成。 上午和中午走过白鹭洲公园。天气晴好,游人颇少。正好有灯会。白日看灯,有些煞风景。晚上还可观。灯的照片,以后另外贴。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5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圳丽水园晴日
Mech 2020-5-29 22:54
上次《 深圳丽水园 》拍照时阴天。在晴天重新拍照。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