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景物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景物

相关日志

南京玄武湖:环洲
热度 1 Mech 2016-7-1 07:37
天气太阴。湖面上望去灰蒙蒙一片。 郭公墩上除了有郭璞像也看不出什么名堂。算是岛上个制高点吧,可以俯视。对文学史中南北朝部分没有留心,因此对郭璞的作品不熟悉。 假山 郭璞像 郭公墩俯视 环岛和樱岛间有莲花,但花尚未开。环岛与梁岛由芳桥相连。 芳桥 最后重回环岛,看了莲湖水苑。现在是个画院。 另有些建筑,游览图上看上去似乎不错,但现场也不过如此。群立雅居,在导游图上有专门标注,似乎只是个茶楼。相宜亭,名字很好,其实感觉也一般。另外在郭公墩不远,也有个亭子,名称不知道。 群立雅茗 相宜亭 亭不知名 环岛上还有个月季花园,月季花的照片以后专门贴。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闲寻旧踪迹:长沙岳麓山
Mech 2016-6-28 09:55
今天动身去长沙。考虑到这段出差太多,事情也比较忙,就不趁机玩玩了。回想过去多次到过长沙,岳麓山印象尤其深。 长沙岳麓山,第一次去是在 1988 年旅行结婚。后来去过三、四次,但都没有拍风景照。只有 2010 年双十节,与夫人同游,有几张照片。当时拍摄技术还很不过关。聊胜于无贴出来。 爱晚亭 岳麓书院后门 六朝罗汉松 屈子祠风景 屈子祠风景 屈子祠风景 岳麓书院二门 这大概可以算是我景物摄影的少作吧,虽然拍摄的时候也老大不小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都望江楼公园之薛涛遗韵
Mech 2016-6-18 07:02
望江楼公园东、南和北西三面锦江环绕,实际上只有西面可以进出。有三个门分别称为北大门、西大门和南大门。 与薛涛有关的景点,都在所谓文物保护区,需要购票入内。过去已经说过 望江楼 、 濯锦楼和吟诗楼 都在其中。我是从北大门入园,直接就进文物保护区。北大门上有对联两幅。外侧是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阁,熙熙人乐锦楼春 内侧是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断句是我加的。内侧联上联把望江楼公园与 杜甫草堂 和武侯祠并列,有些夸张了。 青羊宫 和文殊院更有资格。下联就是强调薛涛,她是“元相诗篇”和“韦公奏牍”的共同点,这确实是望江楼公园的突出特色。 北大门 望江楼公园接以薛涛为名的就有薛涛墓、薛涛井和薛涛纪念馆。北大门入门不远就有薛涛墓。薛涛墓为近人根据前人诗句等推测位置修建。薛涛井至少有明人和清人背书。纪念馆收集了薛涛诗集不同版本,还有她的生平故事。与我先前的功课《 薛涛及诗 》差不多。 薛涛墓 薛涛井 薛涛纪念馆 另几处建筑也有薛涛有关,虽然名称上没有。清婉室建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现场说明名称取自《诗经》,赞薛涛诗风清扬婉约。我对这个解释存疑。《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中确实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本意只是说美女眉目生动传情。“清婉”有文辞美好之意,《世说新语·赏誉下》称赞许掾“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不管怎样,现在的清婉室,只是展示薛涛笺的制作。门口有楹联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过枇杷门巷,千载犹称女校书 外边柱还有对联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清婉室 浣笺亭初建于嘉庆十九年 (1814) ,后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重建。现在用于展示薛涛制笺工艺和古法造纸流程。外墙有两幅对联,分别是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愁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浣笺亭 五云仙馆没有开放。名称来自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之二》的诗句,“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建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现在用于展现薛涛有代表性的诗作 39 首,还有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薛涛制笺图》。 清婉室、浣笺亭和五云仙馆三足鼎立。中间有水一泓,称为流杯池。环池景物怡人。池边有仿竹小亭泉香榭。上书对联 花外喜陪荀令坐 池头定有右军来 流杯池 泉香榭 在免费的开放区域,还有个薛涛亭。估计是今人所建。拍照角度都不太理想。勉强拍两张。 薛涛亭 薛涛亭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寻旧踪迹:浙西大峡谷
Mech 2016-6-6 07:21
2007 年 5 月,在去了 太湖源 和 八百里风情岛 后,又去了浙西大峡谷,包括拓林瀑、剑门关和老碓溪。具体景物已经没有印象,当时的照片贴几张。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徽州行之齐云山太素宫
热度 1 Mech 2016-5-31 11:02
乘车上山,过了收费处,走上条街道称为月华街。街上的道观就是太素宫了。“太素”是华夏宇宙发生论中天地生成的一个环节,如《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列子·天瑞》的解释,“太素者,质之始也。” 太素宫的山门,有三幅楹联,正中是 妙造自然收拾起大好风光山川不老 意有所得把握住云开晴日香火为缘 怎么有些像广告?“妙门”楹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 我很喜欢,“胸中无所得”,道家思想,境界显然高于“意有所得”。“玄境”楹联 白岳与云齐威震寰区咸羡中天图画 丹台和露炼神临福域广施大地人民 依然像广告。左右两旁门的名称,应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山门 山门也是灵官殿的正门。灵官殿中供奉着王灵官,两侧有护法的青龙白虎两神君。比较道观佛寺,总觉得道教城府较浅。佛国开门通常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身旁四大天王,背后才是凌厉威猛的韦陀菩萨。道教直接则以面相凶恶的王灵官迎客。这种差别,或许就是第一大宗教与正在崛起宗教的区别。如果对宗教不理解,想想美国和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差别。山门人多,拍照无法避开。 过了山门,就是元辰殿,供奉先天道姥摩利支天紫光天尊神像。这尊神的来历我不清楚,据说是主宰众星之神,也是掌人间生死福祸的尊神。想必神通是极大的。周遭有六十甲子神塑像,据说找到对应的本命神可在本命年除太岁。庭间还有头象的雕塑,不知道有什么来头。 元辰殿 元辰殿背面 象 穿过元辰殿,就是主殿太素宫了。太素宫供奉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为镇守北方之神。左右有水火二神将。因为导游的道士说不做法事不建议去,因此进去看一眼就匆匆离去了。 太素宫 随便一提,太素宫是山上主要但非唯一的道教建筑。昨天贴出《 徽州行之齐云山 》中,两张“天开神秀”的石崖。石崖下被称为真仙洞府。八仙洞中是过海的八仙。圆通洞中有佛国的南海观世音。罗汉洞里有真武大帝,还有十八罗汉 ( 不知道教是不是叫罗汉? ) 。雨君洞里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主宰科场功名的文曲星。堪称群仙毕至。 虽然是来去匆匆,又是在雨中,但总的感受,齐云山中的道观,地位似乎并非很高,因为格局太小。与《 青羊宫 》一比,高下立见。青羊宫三清四帝俱全,格局大许多,仿佛与北京 白云观 伯仲之间。白云观还是在 1988 年去过,在那里购了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后天去北京开会时重游一下?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624 次阅读|2 个评论
闲寻旧踪迹:南京中山陵
Mech 2016-5-28 00:21
2013 年秋,游中山陵。天气晴朗,游人众多。人头攒动,拍照十分不容易。勉为其难拍几张照片,纪录过眼景物。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去说诗句本身
pingguo 2016-5-22 10:00
一些人的毒性远胜于一些书。 雾霾的天空下, 认识的人越多绝望越深。 读万卷书远不如持一分怀疑, 多少页面将谎言论证为真理。 唯有自然景物,拥有值得信赖的美。 透过镜头,透过水色与光影, 透过眼睛藏匿的眼睛。 当你面对一株木棉, 想要寻找某种深刻的相似。 你觉得显而易见, 可是难以用语言证明。 有一些沉默出于真诚。 你只需呈现存在着的一些事, 不要去说诗句本身。 2016-05-21
个人分类: 诗歌|1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
热度 1 Mech 2016-5-21 06:38
高一班听课的几天,天气很好。在华理校园转转。随手用手机拍摄些照片。第一次去在晚饭后,夕阳徐徐沉下。第二次去是早饭后,朝阳冉冉升起。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8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晴日补
Mech 2016-5-17 23:59
延长校区的照片已经贴过两次,《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即景 》和《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晴日即景 》。不过,这两次都食堂北面的人工湖周围。大上周组会又去早了些,发现食堂南面的大草坪等也很不错。补几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风景
Mech 2016-4-23 09:06
前面两篇《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孔雀开屏 》和《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花与禽 》贴的都是相对局部的照片。眼睛不太好,无法细致地看东西。因此更喜欢看全景。这次贴的主要是全景。这三篇博文中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谷雨.咏春
热度 3 陈龙珠 2016-4-19 14:04
春深晴方好, 鸭伫池塘边。 满目新嫩绿, 七彩一天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3 次阅读|3 个评论
杜甫草堂之万佛楼
热度 1 Mech 2016-4-2 11:39
万佛楼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似与草堂寺同时代,也同样与草堂没有关系。清代的万佛楼只剩下 24 个柱础石。现在的万佛楼重建于 2005 年,在杜甫草堂景区内,属于草堂寺区域。楼里面也没有佛,有些文物的展览。楼还算壮观,特别是草堂附近建筑都比较低矮。门口有长联,显然为今人所撰,虽然集些杜诗句子。 天福成都花溪胜处涌高楼喜今日壮阔登临望西山白雪玉垒浮云 文翁讲室春月锦城三条九陌利苍生腾龙跃虎谪仙画 地灵蜀郡竹岸幽蹊通雅阁思昔季艰难寄寓吟南浦清江琴台蔓草 丞相祠堂秋风茅屋万厦千薨安赤子爱国忧民诗圣心 登高四望,不同高度,所见不同。只举一例。 登最高层,有大钟。远眺可见楠木林外的都市高楼大厦。 登高想起杜甫作于成都的《登楼》诗。不知杜甫登哪座楼如此感时伤事,当然不会是万佛楼,因为当时还没有。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其实我更喜欢杜甫的《登高》诗,但这首诗并不是在成都而是在夔州所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年轻时尤其喜欢颔联,与那种历史进化论的乐观主义有共鸣,就像喜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随着年龄日增,又觉得也不是那么简单。“落木”“长江”的看法不会一致,就像“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看法不会一致。甚至可能,自认如长江滚滚而来,其实似落木萧萧而下。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14289 次阅读|2 个评论
杜甫草堂之梅园区域
Mech 2016-3-28 09:26
由于交通的便利,我从北门入园。后来才知道,北门并非正门,西门 ( 其实是西面的南门 ) 才是正门。不敢从正门入,也是是无意间对诗圣的尊崇吧。 靠近北门,有个颇有园林风格的景区,快出去时才知道,称为梅园景区。本来是私家花园,后来划入杜甫草堂景点。这个景区其实我是分两部分游览的。入门先游了西部。出门时又游了东部。 正对着北门是听秋轩。李商隐有诗, 西园碧树今谁主,与近高窗卧听秋 (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汾阳宅》 ) 。倘若杜甫居此,不知在秋日听到了什么?也许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秋兴八首其一》 ) 。也许是。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秋兴八首其一》 ) 。听秋轩西南有水榭。 听秋轩 水榭 水榭南有池塘。枯荷并鲜花,蓝天共碧水。 枯荷鲜花 碧水蓝天 西端有一塔,称为一览亭。自然是取杜诗“一览众山小”之意。亭不开放,无法登临。过了月洞门,就是另个区域了。 一览亭 月洞门 出园前有过梅园区域的东北部。有一土山,在草堂西侧。或许是暗应杜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绝句》 ) 。山上有亭,裊香亭,不知出典。土山下有假山流水。 裊香亭 假山流水 离开时,打算去旁边的浣花溪公园。说是在南门外。走到正门,了解一下,离关门不久,而且出租车未必好叫。就决定还是北门出去。途中见一亭造型独特,为扇页亭。 扇页亭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豫园之玉华堂景区
Mech 2016-3-17 14:38
玉华堂景区是除内园之外的最后一个景区。其中听涛阁和涵碧楼的照片已经在《 豫园之会景楼景区 》中贴过。景区有镇园之宝玉玲珑,照片在《 豫园的湖石 》贴过。得月楼不开放,藏书阁是商铺。能贴的照片真不多。当初真应该合写两个景区。 玉华堂为园主书房,正对着玉玲珑。这大概是堂名的由来。堂上有幅对子 清妙合天机,水色山光相上下 玲珑开胜境,云轩月榭互参差 玉华堂前人头攒动,还是勉强留张照片。而背影照片是在会景楼景区拍摄的。 玉华堂 玉华堂背影 得月楼不开放。在豫园外的大莲花池东畔,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利,故有此名。得月楼似乎到处都有,而为春楼好像不多。在玉华堂西南的圆形门上有幅对子 云捧月华,缀如紫贝花无数 砥平土脉,胎自乌泥泾有灵 得月楼北的假山为浣云假山,属于会景楼景区。得月楼上有“海天一览”四个大字。先前听说得月楼有一颇有哲理的名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但这次去未见。下面的照片也是在会景楼景区拍摄。 得月楼和浣云假山 藏书楼现在是商铺。上面仍有四个大字“绿杨春榭”。门前有雕龙石板。 藏书楼 雕龙石板 这个景区照片少。景点少,人多,而且有些照片贴在其他博文中了。还有就是最后时间也比较紧,不然总可以多拍摄些。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豫园之会景楼景区
Mech 2016-3-15 12:55
陈从周 先生《说园》讲,“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个人理解,可俯观的就是水景了。过去记的 万花楼景区 、 点春堂景区 都是以仰观为主。虽然有水,但不多。会景楼景区非常亲水,很多地方需要俯观。虽然不敢自诩智者,但我确实很乐水。这部分景区的边界我不是特别清楚,走得也有些凌乱。 连接会景楼和涵碧楼 ( 属于玉华堂景区 ) 的积玉水廊在介绍资料中都算是会景楼景区,虽然按位置似乎多数在玉华堂景区。我们游览时从点春堂景区沿水廊到了涵碧楼,又原路折返。似乎应该先游会景楼景区,在从水廊上过。 积玉水廊颇长,估计过百米,名称来自《 豫园的湖石 》中的积玉峰。向南直到涵碧楼北。涵碧楼上的四个字是“鸢飞鱼跃”,或许要眺望黄浦江才可见。向西望玉华堂景区,东面有听涛阁 ( 也属于玉华堂景区 ) 。听涛阁颇大,现在是展厅。进去转转,但没有全看,时间来不及。听涛渲染黄浦江水声,涵碧描绘黄浦江水景。涵碧可能是语出皮日休写太湖, 西风乍猎猎,惊波罨涵碧 。 听涛阁 积玉水廊 积玉水廊 积玉水廊 涵碧楼北 涵碧楼南 会景楼名称是写实。楼在豫园中心,登高可见各处景致。据说原来叫得意楼。西南两面环水,东北两面有假山,积玉水廊通往老君殿、听涛阁和涵碧楼。会景楼西北有九狮轩,不知名称来历。西南与流觞亭隔水相望。名称想必来自《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水上有曲桥,通往玉华堂和得月楼间的圆门,就进入玉华堂景区了。 会景楼 会景楼 九狮轩 九狮轩 流觞亭远景 流觞亭 石板曲桥 曲桥圆门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辽宁科技大学一隅
Mech 2016-3-9 10:10
一月回母校看看。天色不佳,本来没有准备拍照。后来走在校园里,觉得拍两张也无妨。就用手机随便拍了几张。不是全景,甚至也不说掠影,只是校园中我走过的一个角落。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安公园2
Mech 2016-3-7 11:55
去年一月去过东安公园,也贴了照片,参阅博文《 东安公园 》。这次再去,季节差别不大。当时天气很不好,本来不打算拍照,因此没有带照相机。到了后用手机拍摄几张,算是上次的查缺补遗吧。 东安公园特点,园中有院,如红杏园,翠竹园,迎春园等。名称虽然有些过于直白,但效果不错。本来很狭小的空间,分割后反而似乎更有地方走了。上次是进门右手走,从翠竹园入,最后从红杏园出。这次反向,从左边走。 间隔多是白墙黑瓦,本身就是风景。偶尔也用树丛。 上次来的时候,山茶花开得正好。这次晚两个月,已经谢了。梅花盛时已过,但还没有完全谢落。白玉兰开得很好。那种我称为鬼脸花的小花一直开着,还有另一种小花,黄馨。垂柳也吐出新芽。 内园有人工湖,增加了几分灵气。想想去过的公园,似乎只有番禺绿地没有水。 或许等夏天、秋天再去。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大学校园一隅
热度 2 Mech 2016-3-3 09:05
去年十月,在学校开会。到得略早。没有马上进会场。四下张望,忽觉校园静谧可喜。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6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丙申初四光启公园
热度 2 Mech 2016-2-14 10:27
初四从徐家汇公园出来,又到光启公园转转。公园很小,却同时种有梅花和腊梅,虽然都只有几棵。春节里都开花了。这样也不用去漕溪公园看腊梅了。那里有不少腊梅,却似乎没有梅花。用手机拍摄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6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Mech 2016-1-22 15:58
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是圣伯多禄大教堂的 ( 源自 英译 ) 俗称。梵蒂冈罗马教宗的教廷所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教堂前身由君士坦丁皇帝在 326 年在圣彼得墓地上开始修建。圣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新约》福音书中也有他的事迹。 67 年在罗马殉教。一千多年后, 1452 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开始重建,到 1626 年才全部完成。现在的大教堂由米开朗基罗等设计。 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建于 1667 年,由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主持设计施工。 可容纳 6 万人圣彼得大教堂很壮观,但尚可以拍摄。教堂左右的雕塑分别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圣彼得握有耶稣给的天堂金钥匙。圣保罗则是《新约》中《罗马书》等十余篇书信的作者。有意思的,他曾经是基督教的激烈反对者,那时候他叫扫罗。早期基督教,就是精神的力量和平的方式把扫罗变成保罗,展现了新信仰不可抑制的生命力。不过,我对圣保罗塑像持剑有些不解。耶稣不是说, all they that take the sword shall perish with the sword (Matthew 26:52). 当然,也可能应了耶稣另一句话, I came not to send peace,but a sword (Matthew 10:34). 持剑的圣保罗 能容纳 30 万人的圣彼得广场更恢弘,不过拍照就比较难体现全貌了。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环绕广场的两个半圆形长廊,每个长廊由 284 根 ( 资料介绍,我没有数 ) 高大的圆石柱支撑,长廊顶上有 142 个基督教历史上的圣人和圣女雕像,颇有神采,栩栩如生。不过拍摄广场全景很难。 广场中耸立着 41 米 高的埃及方尖碑,上面没有文字和图画。据说是屋大维征服埃及后带回罗马。教皇西克图斯五世在 1586 年选定方尖碑现在的位置。 教堂左侧还有通往教皇宫廷的大门。有手持长戟的瑞士卫队站岗。古诗所谓“执戟明光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7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