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艺术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读《人类的艺术》
热度 1 Mech 2020-6-23 22:53
《人类的艺术 (The Arts of Miankind) 》作者是以史话闻名的房龙 (Hendrik Willen van Loon 1882-1944) 。英文版初版于 1938 年。前辈翻译家衣成信译自 1944 年重印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 年出版,分上下两册。推测是读博士期间在闵行镇上某个不起眼的小书店所购。八百五十页左右, 32 元,不到交大博士生助教月津贴的十分之一,也不到鞍山钢院副教授月薪的十分之一。这种比较通俗的书到手后都会通读,虽然我完全没有印象了。最近又拿出来看看,就是重读了。 作者所称的艺术,主要是美术和音乐,也涉及戏剧。以西欧为主,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荷兰画派、洛可可等,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有少量篇幅说到古埃及、伊斯兰、波斯、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等。总体上是一部鸟瞰式的西方艺术通史。书中不少插图为作者手绘,别有情趣,只是当年的书用纸都比较差。 作者对艺术持进化的观点。“世界在不顾一切地前进,谁也阻挡不住。 (p.736) ”那种进化是有涨落起伏的进化,而不是线性单调或螺旋式周期的进化。如作者在结束语中所述,“我真心相信,一切事物的成长,都有其进化过程。我的进化论与人不同的一点是,它不像螺旋阶梯那样上升。天下没有这样简单的事。进化像大海的波涛。波涛涌起,体积逐渐加大,动量逐渐加大。波涛涌至顶端,化成水花四溅的云雾。然后波涛退向低处,以前的那个程序,立时又重复起来。波涛向上隆起,加大力量,达到顶点,但它在碎成水花云雾之前,它冲向比它刚才所在更远的地方。人类的文明发展规律,似乎与此类同,它不是时刻站在原地不动,而是时时刻刻拼命向前奔跑。 (p.828) ” 艺术史是以大师作品为代表。我上课讲力学史也是聚焦于大师,这个套路开了方便法门。作者甚至给出了音乐家和美术家的排行榜。文无第一,何况艺术,真是难为作者了。在 657 页和 658 页,有手绘的山峦图,每个山峰是位大师,山峰的高度就是大师的历史地位。在音乐家中,最高峰上写着贝多芬,稍低的山峰是巴赫和莫扎特,再低些是韩德尔,以及几乎持平的海顿和巴赫的几个后代。在美术家中,最高峰是伦勃朗,稍低几乎接近的是委拉斯贵支,然后是哈尔斯和米开朗基罗, 再低些依次是提香和凡·代克,更低些是几乎持平的拉斐尔、达芬奇和鲁本斯等。我对音乐家的大师榜没有什么异议,但对美术家榜有些怀疑。作者似乎低估了文艺复兴中的大师。当然,依照他的进化论,这些出现较早的大师也只能如此。这是不是说明其进化论史观也可商榷? 阅读后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强调和渲染的人生的不确定性,毕竟作者的进化艺术观是有随机涨落的。“人生的玄妙之处在于,人生的一切,绝对不可预卜先知,人世上的许多事,完全缺乏逻辑。 (p.627) ”“人生中的好事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谁有资格谁就能得到的,全是凭机遇,在好事发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为了使那些讲死理的好好先生感到安慰,我必须补充一下,那些对走鸿运事先有所准备的人,比那些丝毫无准备的人更善于利用他们的机遇。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在出没无常的幸运女神光临某地的那一刹那,你必须在场。 (p.477) ”这样就是苏东坡所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然,人生还是需要坚持,即使是“缥缈孤鸿影”,仍可“拣尽寒枝不肯栖”。 作者不太相信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理论。他引用马奈的话,“一切都很简单,如果你一开始就画出来了,那好极了。如果你没有画出来,你就从头再来一遍,直到最后你把它画出来了。别的做法,都是瞎扯淡,白浪费时间。 (p.19) ”又用鲁本斯的创作实践说明,“关键是你的才干,你若是会干,怎么也不得了。你若是不会干,怎么也干不了。你的环境,就像你用来速写的一张纸,或者你在作画时,站着也好,坐着也行,反正都一样。 (p.452) ” 书中有些议论和史实也耐人寻味。“米开朗基罗的伟大,在于他的深刻的不满。不是对别人不满,而是对自己。 …… 一切智慧,都出自这种深刻的不满。一切伟大的艺术,也出自这种深刻的不满。 (p.380) ”器小易盈,有些人作出点儿东西就没有了平常心,以至于对他人客观的评价极其不满。商业化应该是提升而不是降低了艺术水准。“贝多芬是第一个靠印刷自己的乐谱出售,来维持生活的音乐家。 (p.646) ”李斯特则是第一位职业演奏家,而提香似乎是第一个靠卖画致富的艺术家。史学家难免追忆过去的好时光。勃拉姆斯“属于一个已不存在的文明,但我们仍能理解他的语言 — 一个诚实的人说话时所用的语言,他有话要说时,他令人愉快地侃侃而谈,但他不胡扯。 (p.822) ”顺便一提,我最初的音乐史常识来自《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本书以后要是重读,一定有新的体认。 作者的书初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 追求崇高与纯粹的浪漫主义大师瓦格纳成了希特勒的精神导师。作者意识到这种危险。 “到处弥漫着有毒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气氛。神经发育不健全的小男孩和有自大狂的煽动家,看到他们行将扮演的角色是齐格弗里德、洪飞、沃旦、罗恩格林走向自己不可抗拒的命运,并被召唤重建伟大神王沃旦的王国,是及其危险的。让·雅克·卢梭在他的著作中胡说八道,然而他却造成了名为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巨大动乱,把世界带到自我毁灭的边缘。理查德·瓦格纳就是我们现代的让·雅克·卢梭,但他肯定比他一百五十年前的前辈,更加危险。因为他对我们讲话时,使用的语言,远远超过文字的威力。他通过人类从未想过的最辉煌壮丽的音乐,来跟我们讲话。 (p.816) ”读到此,“于我心有戚戚焉”。 对艺术史的理解,与作品的欣赏关系密切。以后或许可以再重读。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技术与工程和医学
benlion 2015-5-30 12:07
最初,来到科学网,起因于科学院征文,介绍生物科学范式转型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当时就存在对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概念分辨,从而,存在不同的学科概念,如,系统生物学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等,由于,不易于分辨技术与工程概念而2者常合在一起。本世纪,对创新与产业的探索,对应理论和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社会职务之间,如技术开发与企业管理,而又存在对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的思考。 在科学网,我的最大发现也许就是:不同年代出生和上学的当代不同年龄的人群,明显存在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现象,而且,思维定势和观点的惯性难以改变,就如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国古代夏商周朝代,分别对应亚伯拉罕、摩西和轴心时代,中国的元明清朝代,分别对应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发现和科学建立过程,而汉朝对应罗马、民国对应世界大战时期。 佛教的轮回思维模式,导致在英国研究起历史,却惊讶发现其与希腊神话和循环论思维一样,难怪欧洲人称为印欧民族,与此同时,却发现儒道家的思维和文化习俗与以色列犹太文化和史学模式的类似,尤其指出埃及时期,乃至,也可以称中国红为摩西红。 对应拜占庭公元4世纪到15世纪,在欧洲有阿提拉、查理曼时期到文艺复兴,在中东有7世纪到13世纪的阿拉伯,以及11世纪、12世纪波斯区域到中亚、中欧的迁徙,而在中国中古代,则发展了诸子百家的实践哲学和书院传统,以及戏曲、绘画、作家和作坊、商贾、集市等工程技术和艺术的传统。 近代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则是以大航海时代为转折,诞生在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之后,伴随的是启蒙运动,而后,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哲学、民权社会的建立。 科学和技术,有如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而医学和工程,犹如生物体的实体构造,前者往往只存在或储存于文本记载的资料或文献里,而后者则能以器具的实物和经验的实践传承下来。 如同城市的文化和思想,随着文明的消失而难以追寻,却往往能够见到城墙残存的建筑和工程等。 由此想到,对古代科学和技术、文化和哲学的历史探索,也许可以换一个思维模式和研究的方式。 -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2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经济 – 教育与体制
benlion 2014-10-16 08:43
中国科学和企业,创造和创新欠缺,关键是管理体制,海外回归的人才数量有限,留下来和发挥才智尤其不足。 知识产权和金融资本是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控制因素。工业经济投资,购买装配生产线,财富流向设备等制造商。科学研究经费,用于购买仪器、软件和资料等,财富流向仪器等制造商、期刊等出版商。 中国大学基本是国企模式,国企和外企强大,而民企贸易型和依附型多,如,加工配件、中间体生产等,土地、劳工、资源型经济,位于国际资本、科学和技术的资金链、信息链和产业链的下端,要扭转这个局势,必须建立大学的公平竞争、企业的市场机制,尤其,推进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 2006 年中国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策略, 2006 年 -2009 年基本推行的是创新型创业政策,并提倡全职创业;然而,可见多数情况,仍然是兼职创业,而且,短期的占比例很大,到 2009 年已经转向,而后,回到了以往的模式。 教育对心智的影响,关键是童年到成年的时期,而后,重要的是社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管理的体制因素。 附、影响深刻的书籍与物品 1 、童年:芍药园和小溪流的自然陶冶, 1972 年中西医药著作的启蒙,万花筒、望远镜、钓鱼等; 2 、初中:安徒生童话集、欧几里德几何学、数学轨迹学、《趣味物理学》、《数学解题的桥梁》和《物理世界奇遇记》等; 3 、高中:《福尔摩斯探案集》、爱因斯坦相对论、仿生学、孟德尔遗传学等; 4 、大学:《实验心理学史》、《爱因斯坦文集》、《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研究方法纲要》、《梦的解析》、《伦理学原理》、《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和《科学的社会功能》等; 5 、之后,就是系统与科学哲学、中西医学与数学等研究与探讨了。 - (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