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财富分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让一部分猴子先富起来的实验,结果发现猴子嫖娼了,说明如何维稳
热度 12 yangxintie1 2016-11-28 21:55
美国科学家实验:让一部分猴子先富起来,结果,猴子嫖娼了…说明了什么?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家劳里桑托斯与经济学家一起,做了个关于猴子财富分配消费行为的实验。把7只猴子(3雄4雌)关进一个大笼子里,旁边还有个小笼子,供对单只猴子实验用。 第一步是让猴子认识货币成功了。 实验人员在给猴子货币的同时亮出食物,每当猴子扔出一枚货币,就给猴子食物犒劳。 慢慢地,猴子知道了货币可以交换食物,不再随便扔出来,而是保留着把货币放到实验人员的手里买食物。 第二步猴子不但会使用货币,而且还能对物价做出反应。实验人员给单只猴子12枚货币作为它的预算,亮出果冻和葡萄,开始都是一枚货币可买2个。 接着,让果冻涨价,一枚货币买1个,葡萄价格不变。猴子很快做出反应,更多的时候只买葡萄,减少了果冻的消费量。再接着,让果冻降价,一枚货币买4个,葡萄价格照样不变。猴子又做出了反应,尽量买果冻吃,减少了葡萄的消费量。 第三步自由竞争获取财富。实验人员改变平均分配法,一次性向大笼子里投入很多货币,7只猴子疯狂争抢,有的抢到的多,有的抢到的少,有的一枚也没抢到。伴随分配不公的出现,惊奇的一幕上演了。 一只抢到大量货币的雄猴子,买了足够的食品吃了个大肚圆圆,竟“饱暖思*河蟹*”起来,从剩余的几枚货币中拿出一枚走向一只没有抢到货币的雌猴子,把货币交给雌猴子后开始亲热,竟没遭到任何反抗地与雌猴子发生了X关系。完事后,雌猴子坦然地拿着这枚“卖淫”得来的货币到实验人员那里买食物。 许多人看到此处,实验该结束了,但实验还要进行!第四步终极财富实验,将猴子饿两天,实验人员把大量的货币,给了其中的一只猴子,对,只给一只!伴随着极大的分配不公,更令人震撼的一幕上演了! 猴子当然不肯放弃这笔庞大的财富,以一敌六打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富猴子被抓的、咬得落荒而逃身无分文。战斗结束,六只猴子开始抢落在地上的货币,有的多、有的少,买水果开始了,笼内太平了。 猴子们为了财富殊死力拼,肚子的呼唤让6只猴子开始抢劫,抢劫后再次瓜分财富。顶级财富的猴子引来的是暴力而不是幸福,财富是有“度”的! 这个实验太好了,说明了鼓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条绝路”,其实这个实验还可以做的更深刻,测量一下猴子分配不均的时候基尼系数的临界值。其实这个基尼系数也不算准确的一种判断方式,只是几个臭社会“科学家”从力学里面炒出来的一个概念。 真正的系统稳定性是很复杂的,但是有几个最简单的变量决定的无量纲参数决定着,对于社会是否失稳和崩溃的判断临界值不能从简单的差别来计算,要把积累差别的速度值,和耗散差别的能力和差别积累的区间长度一起来算,我借鉴数理方程的分析得到具体的算法是: 失稳的临界值=要把积累 力 差别的速度值●差别积累的区间长度 /耗散差别的能力 ;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系数,一般来说超过了他就失稳。一个稳定的社会就会变成动乱的社会。当然这也和环境边界条件有关,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或者经济系统,失稳的临界值会高一些,而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或者经济系统,失稳会提前到来。下面一个概念不知道如何通过动物实验得到,就是失稳的时候,底层会发生爆发性的溅射,直接冲入上层,改变分配的结构,有时候这种爆发和冲突是有局限的,局部的和暂时的,整个大局还没有乱,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一会乱,一会治,最后达到大乱,整个系统就崩溃了。历史,经济,社会,有时候和力学实验一样,这次没有想到猴子的实验也能反央出来。 从物理实验看维稳的规律也有这三个要素,决不能扩大差别,鼓吹一部分人先富起耒。 头两个要素耒源于速度值 的 差别和他的 积累,就是上面式子中乘起来的前两项 ,这个意思分两部分: 首先是差别,来自于一部分高层是高速发展,一部分低层是低速滞后,如果社会是个果冻状态,高速越拉越长,相比之下低速越就越来越短,长短不一就有内应力,短的拉住長的不让他变长,就长的那部分就会翹肚子,就像铁板的一面被靠热了,就会翘起来。 而第二个因素就是这个积累和积累的过程长度有关.毛泽东解释的辨证法说,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是抵制原耒那种倾向的。现在这个应变和应力产生的不稳定不一定就是二维的,有时候会从第三个方向由泊桑应变而产生,这个失稳往往还是连扭帶拧的。 第三个要素是反抗抵消前两种因素的能力,就是限制这种积累的,所以要除以这一项,权且把它叫做 耗散能力吧 ,比如果冻是和稀米汤一样的,通过布朗运动,或分子自由运动把变形转出去,弥散掉,所以最后除以耗散能力。 这三个参数也太巧了,刚好组成一个很重要的无量纲数,决定了系统状态跟本性的变化。 其实在力学里面这个数叫雷诺数。 最早人们也没有公式.,就靠一些感知的量去求索物理运动的规律。就如同老太太攪鸡蛋汤或者搅面汤, 1搅的速度,2搅的長度,3和汤的稀稠 一套量组成关健判据,超过这个临界值,大厨就说面揉到了,超不过就不行,而且正规的厨师揉面搅面只能单方揉或者搅拌,以便加大剪切过程長度,不能翻过耒揉和搅。这正是加大积累長度的需要。長度大了,变形积累也大,就是你说的相对变形度大了。其实这个变形度和储能弹簧 一样,能量都存着,机会耒了,就一 下爆发出来,发展成 混乱起耒,先是下面出陈胜吳广,后面就搅得周天寒彻。在学术上做猝发和溅射,最后完全混乱。 如此,就给国民政治经济生态系统了一个维稳判据, 差别的速度●积累的长度 /耗散差别能力 是决定是否长治久安的关键值,过了这个临界值,就一定失稳。一个 国民政治经济生态系统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减小差别,减小差别积累的 时间,增大耗散,说白了就是调控通过收税,增加福利和补贴减小这种不平衡。 其实物理系统还有很多原理是可以给政治家作参考和借鉴的,比如上面所说的临界值并不是绝对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系统里面,不稳定会推迟发生,而在一个发展速度不断降低停滞的系统里面,不稳定会提前到来。用学究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失稳除了内在原因以外, 边界条件的影响也很重要 。 最典型例子就是印尼的苏哈托治国方式,富人穷奢极欲,看起来经济飞速增长,尽管雅加达吃不饱穷人连饮水都喝不上,但是这个系统也维持稳定三十多年,直到后来印票子过多,发生经济危机,突然一下子,苏哈托的帝国一下子就崩了。想不到就那么快。数学家的任务就是把政治经济的系统变化弄个模型出来。应当比这个乘啊除啊的由量纲分析得出模型更先进。
个人分类: 趣味科普|8046 次阅读|25 个评论
社会工作、财富分配、贡献与回报
shn2010 2015-1-11 21:38
社会的公正归根结底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一个人对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与社会给予他的回报是成正比的。我把这种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叫做“贡献与回报正比”原则。一个人对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从社会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在这样的制度引导之下,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人在考虑问题、做出选择时,所考虑的是“如何去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人人都尽自己所能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于是社会财富越加丰富,人们所能享受到的物质资料越多,社会越加繁荣。 当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制度不符合“贡献与回报”成正比这个基本原则,人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本能,去选择那些能够“付出少而回报多”的职业。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对于年轻人大学生择业,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然后考虑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可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的财富分配没有按照“贡献与回报”这一原则为指导,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几乎都不会考虑如何去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而是努力往那些“少劳多获”、“安逸钱多”的行业里钻。在这几年“国考”异常火爆,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过万人考同一个岗位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个岗位必然是能够“少付出而高回报”的职业。不得不说,这样的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这会导致年轻人没有理想和志向,犬儒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社会走向低俗化、庸俗化。 在说一说高校教师这个行业。对于他们而言,“教书育人,培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最主要方式。在一个合理的社会里,高校的教师们更多想到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教师的收入也应当与他们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成正比。至于科研,应该是在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之后的空余时间里的事情。然而,因为高校里面的财富分配完全不按照“贡献与回报”这个原则进行, 尽心竭力教书育人 的教师或许生活清贫甚至入不敷出,每天忙于 拉项目赚钱却尽量不给学生上课 的老师也许赚得盆满钵满,八面威风。“纯教书不挣钱,只有搞科研搞项目才赚钱。”于是,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开始去搞项目搞科研,其实他们做科研不是因为热爱科研,而是热爱钱。因为高校里财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中国的教育,堕落腐坏至此! 再说一说关于出国的情况。如果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里,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选择是否有助于我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可是,现在选择出国的人,并非为了出国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而是想着在国外混个留学经历,回国可以更高的起点,得到各类人才计划的头衔,不用绞尽脑汁去发明创造出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就能轻易获得与自己的贡献不相称的财富和地位。于是,太多的人在国外潇洒了几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没有什么过人的技能,没有为社会创造任何的价值,回国了却享受着各类人才计划的头衔,享受着国内同龄人所没有享受到的待遇! 要改变这些现状,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更加符合“贡献与回报”的原则。而这,也许只有政府各类管理部门才能有所作为吧。
个人分类: 感悟|3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财富创造与财富聚集
benlion 2011-7-23 13:57
财富的来源有好几种类型,如同生态系统的物种食物链关系和种群内食物分配。 我们期望的是财富的创造 - 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艺术家所创造的知识、技术和文化等文本形态的财富,以及转换成知识、创意、制造、加工成的商品和营造的环境、建筑等物质形态的财富。 然而,还有一种财富的来源是对这些创造的财富或称增殖的财富进行的操作、贸易和分配而导致财富的转移等,这是导致财富的聚集过程。 我们的经济活动中,消耗的资源和增殖的财富比例是什么?增殖甚至在原初状态进行财富转移积聚的过程是什么?财富积聚之后的资本是否在后续投入产出而形成财富的增殖? 创造财富是社会必须激励、发扬的富裕之道路,而仅仅是财富的转移或营销代理、管理服务、会展培训等环节剥离,有限的财富和资金不能很好地回报财富的创造和对创造的投入,那么就是一个经济管理问题。 市场经济、创新财富的直接对接,减少过多层层迭迭的中介非研发、非生产的环节是经济的有效率性原则。
个人分类: 2011|23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朱述古:中外电价比较折射财富分配原则
metanb 2010-10-21 10:55
朱述古:中外电价比较折射财富分配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03:57 中国青年报   国家发改委 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意见的征求意见稿 出 台后,其中每度电最高0.2元的涨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有人通过国内民用电价与国外(平均终极价格)比较后发现,中国相对电价比发达国家高 出许多。以美国为例,全美居民平均电价折合成人民币为0.75元/度;由于美国国民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6倍,美国电价是中国的1.5倍,美国电价相当 于中国的每度3分钱。相对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当前中国的电价是发达国家的4.52倍。(《大众日报》10月19日)   按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的数据,我国目前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全球排名在105名左右,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但居民用电消费在工资收入 中的比率,却率先迈入发达国家居民难以望其项背的行列,这种被发达的感受着实有些苦涩。不过我以为,用电消费占比数倍于发达国家,不仅显露出电力行业 本身的弊端,更反映出社会财富分配的极不合理。   美国国民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国民的16倍,但美国人均GDP却是中国人均GDP的7倍多一点,这就意味着,美国GDP用于居民收入的分配,至少 是中国的2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中城乡居民分得的蛋糕与社会财富总量增长速度并不匹配。事实正是如此。我国过去十年间财政收 入年均增长超过20%,GDP增长10%左右,但城乡居民收入只增长了6%~8%。政府在分配中得大头,居民收入占小头的失衡格局,把分母压得较 小,分母小了,电价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当然会较大。   从分母角度探析,中国相对电价高于发达国家的现象,绝不是替电力行业叫屈。恰恰相反,电力行业的优厚待遇本身就是财富不公正分配的典型例 证。从绝对数看,我国的居民平均电价,约为美国居民平均电价的六成左右,但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看,这一数据已经相当高。令人不平的 是,一方面城乡居民支付着昂贵的电费,而另一方面国家电网于2009年还处于亏损状态。而在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却是电力行业让人称羡的经济待遇。   不过,电力行业的高额待遇当然并非孤本。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今年4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透露,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行业 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15倍,而高收入行业集中在垄断行业。其实,关于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状况远不仅限于此。除去行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外,我国城乡之间、阶 层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基尼系数早已接近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超过警戒线。国民收入占社会财富分配的比重本身较小,而就在有限的财富分配中,少数 人凭着地理、阶层、行业和特权优势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用电消费成了压在穷人身上的负担。 从更广的视野看,如果拿其他某些消费品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作比,中国的发达程度可能会更高。以住房为例,时下中国的商品住房平均价格究竟是 多高,尚无准确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拿中国居民住房消费在工资收入中的占比作比,绝不止是发达国家的4.52倍。再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为例。我国教 育、医疗和社保三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只有29.2%,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本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公共支出,实 际上转嫁给了居民个人.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2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知面前,人人平等(外两则)
刘玉平 2009-3-31 12:28
农民肉眼观天象 30 年 , 曾 预测出汶川大地 震 山西汾西农民赵洪澎是当地的 神人 ,他可以观天象预知天气,并且曾凭 30 多年的经验准确预测了汶川大地震;这位土专家仅读过小学,没有任何仪器,凭着自己的坚持赴各省观察天象、收集气象谚语;村民在为他写的证明信上说:他信心坚定,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科学,是认识自然的重要认知体系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学历,不代表能力;科学,不全是真知。 未知面前,人人平等。 向这位执着的探索者学习、致敬! 中国内地千万富翁约 30 万人 , 资产 总额 达 8.8 万 亿 招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 30 日联合发布了 《 2009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报告显示, 2008 年,中国内地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 1000 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约 30 万人,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 1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接近 1 万人。 2008 年中国千万富翁共持有 8.8 万亿 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相当于中国 2008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30 万亿元 的 29% 。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 1.4 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 16% 。从地域上来看,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 5 个省市的千万富翁人数均超过 2 万人,山东、辽宁、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 6 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处于 1 万 ~2 万人之间,其余 20 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少于 1 万人。 大锅饭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更不是社会主义。 30 万人 8.8 万亿,大约相当于一万人之中,两人拥有近三成 财富。近年来,财富分配的畸形趋势越来越突显。振兴经济需要最广大的群众来推动,和谐社会需要最广大的人民来构建。社会财富的分配,国家管理层面需要更大的力度与更有效的措施。同时,地域上的差距,需要国家管理层面在政策制订及执行过程中,予以更实际的倾斜与扶持,才能更好地下好全国一盘棋。 湖南浏阳新政要求官员公示财产 , 公 务 员反应不 一 日前湖南浏阳市纪委下发通知,明确今年将建立起官员申报示廉制度。市领导干部的个人收入、个人财产、配偶及子女从业、就学、出国(境)、外出旅游、婚丧操办等,都要向当地纪委申报。公务员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表示公开全部财产这一做法与法律规定的保护公民隐私权冲突。 近年来,针对公务员收入管理,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需要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更深层次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对公务员收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