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千年基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寻人启事】——欢迎热心童鞋积极转发
alinatingting 2015-3-30 10:35
寻人单位: 千年基因 寻找对象: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优秀博士生 寻人目的: 高薪应聘 项目副总监 或 技术副总监 岗位 工作地点: 深圳、北京 岗位要求: 1. 博士学历,拥有高通量测序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2. 较强的科研水平及技术方案撰写能力; 3.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4.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 5.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岗位职责: 1. 负责高通量测序项目的技术支持; 2. 根据客户的研究目的撰写科研方案; 3.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及新产品开发; 4. 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及撰写; 5. 相关项目的技术培训及技术宣讲。 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待遇及丰厚的年终奖金,有意者请将简历发送至 info@macrogencn.com ! 公司简介: Macrogen集团由首尔大学于1997年成立,2000年上市,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是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研发与应用企业,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立了多家分部,并与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万余家科研单位保持着长期合作。Macrogen中国分部深圳千年基因于2009年在深圳成立,主要致力于为研究人员提供全球最高质量的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及相关技术支持。千年基因拥有最全面的测序平台,包括2台PacBioRS II,10台HiSeq X Ten,30台HiSeq 2000/2500,2台MiSeq,4台454/454+,5台Ion Proton,5台Ion PGM,2台ABI SOLiD及几十台ABI 3730,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学项目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成果已在 Nature 、 Science 、 NatureGenetics 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 自 测序中国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联合Genalice提供最强的信息分析解决方案
alinatingting 2015-3-19 09:48
近日,千年基因与欧洲著名的生物信息公司 Genalice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海量数据的高效挖掘及精准分析方面建立合作,千年基因将应用专业的信息分析软件 Genalice Map 为全球研究人员提供最强大的信息分析解决方案。 千年基因拥有最全面的测序平台,主要包括 HiSeq X Ten 、 HiSeq 2000/2500 、 454/454 + 、 Ion Proton 、 PacBio RS II 等,每天产出海量的测序数据亟待分析, Genalice Map 则能以超高的效率及精准度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以常用的比对软件 BWA 为例, Genalice Map 进行数据比对的效率比 BWA 提升了 100 多倍。对于人类基因组数据,从数据比对至变异检出最快仅需 30 分钟,同时 SNP 及 InDel 的检出准确性也大幅提升。因此,千年基因与 Genalice 的合作将使其信息分析实力得到空前提升。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时,千年基因将以更高的效率向研究人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 对于此次战略合作,千年基因总部的 CEO Hyonyong Chong 表示,自 2014 年于全球首家提供 HiSeq X Ten 人全基因组测序服务以来,千年基因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测序科研市场的全球领导地位。 Genalice 提供的高质量及高效数据分析流程对于千年基因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临床测序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次双方的 合作, 千年基因将进一步实现其在测序临床市场的领导地位。 自 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春节放假安排
alinatingting 2015-2-11 10:41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年基因恭祝大家春节愉快,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安排实验,特将千年基因的春节放假安排告知如下。千年基因的放假时间为 2015 年 2 月 13 日 -3 月 1 日,共 17 天;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的放假时间为 2015 年 2 月 18 日 -2 月 22 日,仅 5 天。因此,春节期间大家的实验及信息分析将在 Macrogen 正常进行,请知悉。 千年基因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签署HiSeq X Ten测序合作协议,共促
alinatingting 2014-12-15 09:45
作为全球首家提供 HiSeq X Ten 测序的公司,千年基因已与中国、韩国、美国、西班牙、乌拉圭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启动 2 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近日千年基因再传捷报,目前已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签署基因组项目合作协议,将应用 HiSeq X Ten 平台开展大规模人全基因组测序,并共同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在精神病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科研实力遥遥领先,该单位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在某些特定基因中挖掘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遗传变异。随着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的显著降低,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大规模人全基因组测序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发现更多致病变异同时包括前期尚未研究的结构变异。 为了找到最佳的项目合作伙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邀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几家测序机构参与竞标。最终千年基因以其 18 年的公司信誉、全球最高的测序质量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实力从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项目合作伙伴。 对于本次合作,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 John Powell 教授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基因结构变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功能的影响,并致力于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千年基因提供的 HiSeq X Ten 测序将成为从大规模疾病样本中鉴定结构变异的最有效方法。” 同时,千年基因总部的 CEO HyungTae Kim 表示:“很荣幸能够通过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严格的审核标准,并向其提供人全基因组测序服务。千年基因将提供最高质量的测序及数据分析服务,并协助该单位对神经系统疾病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 来 自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受邀赴国家人口计生委进行学术交流
alinatingting 2014-12-1 10:24
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邀请,千年基因于 11 月 27 日赴该单位进行基因组学术交流。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集团 CEO Dr. HyungTae Kim 、 NGS 项目总监 Dr. Jinhee Bae 、千年基因中国区 CEO 于越及该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并探讨了 HiSeq X Ten 平台在大规模人类基因组测序中的应用。 绝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然而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对大量人类基因组进行高深度测序,才能真正解析基因变异对疾病的影响并更好地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实现个体化医疗。 HiSeq X Ten 平台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开展大规模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 针对研究人员关注的千年基因 HiSeq X Ten 平台目前的运转情况,刘博士表示千年基因自今年 4 月份全球首家提供 HiSeq X Ten 测序以来,已与中国、韩国、美国、西班牙、乌拉圭等国的科研人员启动两万份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千年基因最丰富的 HiSeq X Ten 测序经验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千年基因在碱基准确度、测序均一性、可用数据比例方面的质量标准一直遥遥领先。以碱基质量为例, 85 % 以上碱基准确度达到 Q30 。对此,刘博士强调碱基质量直接极显著影响可用数据的比例、对参考基因组的覆盖率、 mapping 至参考基因组的比例及变异检测的可靠性等一系列的深层质量指标。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是否能够找到致病变异,并不是把错误碱基过滤掉就一样支持分析。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千年基因 HiSeq X Ten 测序的丰富经验和高质量的测序结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今后双方将充分利用该平台超高通量的优势,合作开展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测序! 来源于 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基因组学术报告圆满举办
alinatingting 2014-12-1 10:21
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邀请,千年基因于 11 月 26 日下午在该单位圆满举办基因组学术报告。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集团 CEO Dr. HyungTae Kim 及 NGS 项目总监 Dr. Jinhee Bae 向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高通量测序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报告结束后千年基因中国区 CEO 于越及技术总监刘南松博士与该单位研究人员进行了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并探讨了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致病变异。 面对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产生的海量数据为信息分析带来的挑战, 刘博士 表示千年基因结合多年来丰富的医学项目研究和执行经验,已开发出特色的信息分析流程,更加适合人类疾病相关研究的需求。 首先,千年基因拥有最严格的质控标准。除了常规的碱基 Q 值、 GC 分布、文库方差等质控标准以外,千年基因采用 FREEMIX 值来衡量每一个样本的测序整体质量,通过与 1000G 数据库中亚洲来源( ASN )和欧洲来源( EUR )的 SNP 信息进行比较(超过 160000 个个体 SNP 信息),以此判断样本来源的可靠性,为后续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千年基因拥有更高效可靠的分析流程。疾病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大量的摸索与经验积累,千年基因建立了一套特有的分析流程来解决每年近两万份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问题。以 Illumina 提供的 ISSAC 软件为主体,该流程完成一个 30X 测序深度的人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只需要不到 10 小时(包含数据统计整理时间在内),同时能进行上百个样本的并行分析。 第三,千年基因可进行最全面实用的数据库注释及功能分析。 通过对大量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全外显子组数据、基因芯片及 Sanger 数据的整合验证,千年基因信息分析团队对二代测序分析软件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 SNP 和 InDel 检出的准确性,减少了假阳性率以及降低了对候选变异验证的花费和时间。除了常规的变异基本注释信息外(变异所在染色体坐标、变异具体信息、所在基因功能等),可提供全面的 SNP 数据库注释,包括 dbSNP138 、 1000 Genomes phase I release v3 、 ESP6500 及特殊要求的其他数据库。此外,千年基因信息分析团队会根据研究人员的需求定制最适合其研究的功能分析路线。包括 SIFT 、 PolyPhen2 软件的变异功能预测,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定制变异过滤参数等,该分析适用于单基因病、肿瘤和 case-control 研究。 通过本次基因组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千年基因的医学项目经验和信息分析实力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表示今后双方将在人类基因组测序领域开展更多项目合作,共同促进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 来源于 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3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受邀赴中山医院交流肝癌基因组研究
alinatingting 2014-12-1 10:18
受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邀请,千年基因于 11 月 26 日上午赴该单位进行肝癌基因组研究的学术交流。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集团 CEO Dr. HyungTae Kim 、 NGS 项目总监 Dr. Jinhee Bae 、千年基因中国区 CEO 于越、技术总监刘南松博士及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在本次交流中,刘博士向该单位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千年基因提供的一站式癌症基因组解决方案。在样本制备方面,千年基因拥有丰富的 FFPE 样本处理经验,能够获得高质量的 DNA 样本。在建库方面,千年基因可根据各种样本的特点提供多种建库方法,以满足各类科研项目的需求。其中, PCR-free 文库省去了 PCR 过程,可避免因 PCR 人为引入的 PCR-induced bias ,能够有效地提高测序数据的质量并减少测序周期。同时,千年基因可提供最全面的测序方案,包括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表观组测序、单细胞测序、 Cancer Panel 测序等,并可根据肿瘤类别、样本情况、所研究的癌症基因、 NGS 平台、项目大小等定制个性化的肿瘤样本研究方案。 中山医院与千年基因已在肝癌基因组研究领域建立诸多科研合作,本次学术交流将促使双方继续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挖掘肝癌相关的致病变异,并为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个性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来源于 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安交通大学基因组学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alinatingting 2014-11-28 11:32
受到西安交通大学的邀请,千年基因于 11 月 25 日上午在该单位圆满举办基因组学术交流会。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集团 CEO Dr. HyungTae Kim 、 NGS 项目总监 Dr. Jinhee Bae 、千年基因中国区 CEO 于越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Dr. Bae 针对该单位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全基因组 de novo 研究做了技术报告,详细介绍了 de novo 项目的研究方案及三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期 de novo 项目主要以二代测序平台 454/454 + 及 HiSeq 2000/2500 为主,随着三代测序平台 PacBio RS II 测序性能的不断提升, PacBio RS II 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 de novo 测序,并可凭借其超长读长显著提高基因组组装结果。目前千年基因已于全球率先使用了 PacBio RS II 最新的 P6-C4 试剂盒,新试剂盒在数据准确性、测序读长及通量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一个 SMRT Cell 最多可获得约 1Gb 的数据,这次升级将使该平台在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中的优势更好地得到展现。 技术报告结束后,该单位研究人员与千年基因继续在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方面展开交流。现场的学术交流氛围非常浓厚,在场研究人员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对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这将对以后开展相关科研项目有很大帮助。 西安交通大学长期以来与千年基因保持密切的项目合作及科研交流,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圆满举办,将有利于双方今后在医学、动植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建立更深入的合作! 来源于 千年基因官网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到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促水产动物基因组学发展
alinatingting 2014-11-25 15:22
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邀请,千年基因于 11 月 24 日对该单位进行学术访问及交流。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集团 CEO Dr. HyungTae Kim 、 NGS 项目总监 Dr. Jinhee Bae 及千年基因中国区 CEO 于越与该单位的水产研究专家共同探讨了水产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在水产动物基因组项目中的应用。 水产动物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将极大地推动其基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研究利用,并为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优良品种快速培育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高度复杂的水产动物基因组也为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对此, Dr. Kim 表示千年基因最专业的 de novo 项目解决方案可轻松应对这一技术难题。首先,千年基因可提供最全面的测序平台,既包括 de novo 项目常用的二代平台 HiSeq 2000/2500 及 454/454 + ,也包括拥有最长读长的三代平台 PacBio RS II 。目前千年基因应用该平台的最高读长可达 40Kb ,如此长的读长可轻松跨越高杂合和高重复区域, 从而得到更完善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基因信息。其次, 千年基因拥有最成熟的大片段文库构建及测序方案,能够延长 Scaffold N50 长度,从而显著提高组装结果。第三, 千年基因的信息分析团队对高杂合、高重复的复杂基因组组装拥有非常丰富的方案设计和组装经验,同时拥有丰富的多平台数据高效整合组装及分析经验。另外,千年基因丰富的国际基因组项目研究和执行经验,使其能够针对 物种基因组的杂合度、序列重复度、 GC% 等情况制定最佳的研究方案。 通过本次学术访问和交流,南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千年基因开展 de novo 项目的综合实力和经验表示了充分信任与高度认可,并表示今后双方将开展更多项目合作,以推动水产动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并为我国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做出贡献!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到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促水产动物基因组学发展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倾情回馈活动】全球最高质量的大片段文库测序倾情回馈买一送一
alinatingting 2014-11-20 11:14
自 “ 基因测序分析大型倾情回馈 ” 启动以来,千年基因已在全国各地签订大量合作项目。为进一步感谢大家的支持,千年基因提供的全球最高质量大片段文库测序也开始倾情回馈!即日起自 12 月 31 日,在千年基因开展 3Kb 、 8Kb 、 10Kb 、 20Kb 等大片段文库项目,即可享受测序买一送一,并可获赠 ipad 、 iPhone6 及单反相机等精美礼品! 在全基因组 de novo 测序项目中,大片段文库( mate pair 文库)数据可很好地延长 Scaffold N50 长度,从而显著提高组装结果,并有利于后续生物学意义的深入和准确挖掘,以达到国际上影响因子较高杂志的文章要求。但由于大片段文库构建流程的特殊性及其对实验经验的高要求,其构建难度远高于 shotgun 文库。千年基因拥有最成熟的大片段文库构建及测序方案,以下是高质量的测序结果。 更多技术内容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www.macrogencn.com/_d276876289.htm 千年基因 8Kb 文库测序结果: Sample Total Bases ( bp ) Read Count N (%) GC (%) Q20 (%) Q30 (%) 8Kb 8,490,652,466 84,065,866 0.050 45.6 94.28 88.35 千年基因 8Kb 文库峰值分布图,插入片段 7396bp ,非常接近 insert size 大小: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全球最高质量的大片段文库测序倾情回馈买一送一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应邀参加“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
alinatingting 2014-11-14 10:05
Macrogen 千年基因 将应邀参加 “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届时 Macrogen 中国区 CEO 于越及动植物产品线副总监吴婷婷将在会议中与动物学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这次大会将于 11 月 17 日 -20 日在广州举办,主要包括水产动物养殖、野生动物基因组学、进化与保护生物学等十几个议题。 千年基因 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在动物基因组 de novo 测序、群体重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其中,千年基因联合河南师范大学以科研合作形式共同启动的娃娃鱼基因组测序项目,目前已取得诸多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成果,并通过初步分析得知娃娃鱼基因组高达 50Gb 。今后千年基因也将与更多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大量物种的基因组 de novo 测序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欢迎大家在本次会议中与 千年基因 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网址: http://czs.ioz.cas.cn/xwdt/ttxw/201405/t20140513_232499.html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应邀参加“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启动豆科作物群体遗传学研究
alinatingting 2014-11-13 09:16
近日,千年基因与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共同启动了豆科作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该项目将完成上千份木豆、鹰嘴豆等半干旱地区豆科作物的基因组重测序,然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豆科作物的遗传进化机制并挖掘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促进豆科作物的遗传育种及改良。 木豆和鹰嘴豆的营养价值较高且耐旱性强,是干旱、半干旱等资源匮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该项目的启动,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因组中心负责人 Rajeev Kumar Varshney 博士表示,对豆科作物开展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有利于从基因层面进行作物改良,提高其产量、耐旱性及抗病性,并有助于解决亚洲和非洲干旱地区日益增长的饥饿及贫困问题。 千年基因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长期保持密切的项目合作及科研交流,双方已合作开展大量基因组及转录组项目,同时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也多次到千年基因进行学术交流。今后,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亚洲和非洲干旱地区作物的遗传育种,并为解决全球的饥饿及贫困问题作出贡献!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启动豆科作物群体遗传学研究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8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千年基因受邀于云南省农科院作基因组学术报告
热度 2 alinatingting 2014-11-8 19:51
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邀请, 千年基因总部 Macrogen 的生物信息总监 ChangHoon Kim 博士于 11 月 7 日下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了基因组学术报告,并深入介绍了三代测序在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中的应用。该报告受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的高度认可,最终圆满举办。 随着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碱基准确度的日益提高,将三代平台与二代平台相结合进行测序也成为目前基因组 de novo 项目的研究趋势。目前千年基因提供的 PacBio RS II 三代测序平均读长可达到 8-10Kb ,最高读长可达 40Kb ,一致准确性 99.999% 。更长读长的数据在跨越重复序列区域、基因重复事件、大的 CNV/SV/ 易位 / 倒位等结构变异的检出中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组装后的 Contigs 及 Scaffolds 的数量,从而可得到更完善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基因信息。 在听取 ChangHoon Kim 博士的报告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均对千年基因提供的三代测序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比较关注如何将三代数据和二代数据有效地利用并进行混合组装。对此, ChangHoon Kim 博士向大家分享了千年基因在二代和三代数据混合组装的 RD 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功,并表示目前千年基因开展的多个大型基因组项目均采用了二代和三代平台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报告结束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与 ChangHoon Kim 博士就前期合作的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表示今后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受邀于云南省农科院作基因组学术报告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3072 次阅读|3 个评论
千年基因应邀参加“农业基因组大会”(11.10-11.12)
热度 1 alinatingting 2014-11-7 11:58
Macrogen 千年基因 应邀参加由 Nature Genetics 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 “ 农业基因组大会 ” ,这次大会将于 11 月 10 日 -12 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包括作物基因组学、种植资源育种、植物发育等六个议题。届时 Macrogen 中国区 CEO 于越及动植物产品线副总监吴婷婷将在会议中与农业基因组学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千年基因的合作者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 Rajeev K. Varshney 博士将在大会做 “ Drought tolerance in chickpea: a journey from genomics to breeding ”的学术报告。 千年基因 已在玉米、水稻、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领域与国内外大量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千年基因 参与完成的玉米基因组测序成果早已发表于 Science 杂志,同时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Patrick Schnable 教授领导的国际玉米基因组团队合作开展的上万份玉米样本重测序项目也正在进行中。另外,千年基因已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了合作开展大规模木豆、鹰嘴豆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也共同与其他国际科研团队参与全球挑战计划(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 , GCP ),开展孤生作物的群体重测序研究。 在国内合作方面, 千年基因 已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启动中国花生基因组计划,目前已完成花生 A 基因组的测序及组装工作。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育种及群体遗传学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会议网址: http://www.nature.com/natureconferences/ag2014/index.html 来源于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将应邀参加“农业基因组大会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磅消息 错过这次再等一年】千年基因测序分析大型倾情回馈
alinatingting 2014-11-7 09:21
千年基因于 2014 年 4 月全球首家提供 HiSeq X Ten 人全基因组重测序后,目前已启动近两万份样本的合作(实例请见文末),同时随着我们主要承担测序和分析工作的韩国“ 34 亿人民币后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强大的规模优势带动了成本优势,积聚了最专业的方案设计和实验分析经验,为真情感恩合作者 18 年来的支持,现启动大型回馈计划! HiSeq X Ten 人全基因组重测序做一个送一个! 人全基因组重测序降至万元以下; 唯一提供 HiSeq X Ten 测序的 IGN 成员,官方保证全球最高质量、周期及分析实力; 近两万份人重测序合作,积聚了最专业的方案设计和实验分析经验; 除全基因组外更具备研究需要的全套解决方案。 PacBio RS II 三代测序做一个送一个 !序列读长达 40K ,极大程度提高基因组组装。 外显子组测序 4900 元 / 样本! 史上最低价,包括建库、测序( 100 ×)及数据分析。 iPad 、 iPhone6 及单反相机等众多礼品惊喜感恩赠送! HiSeq X Ten 人全基因组重测序合作实例: 香港大学李嘉诚嘉诚医学院 1000 个样本合作; 复旦大学 150 个样本合作; 美国华盛顿大学 5000 个样本合作; 西班牙 VHIR 研究所 1500 个样本合作; 乌拉圭巴斯德研究所 80 个样本合作; 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华西医院等 1000 样本合作; 亚洲人基因组计划 1000 个样本合作; 韩国 34 亿 RMB 后基因组计划万份样本。 活动时间: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 来源于 千年基因官网 : 千年基因测序分析大型倾情回馈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受邀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作基因组学术报告
alinatingting 2014-11-7 09:16
受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邀请, 千年基因 总部 Macrogen 的生物信息总监 ChangHoon Kim 博士将于 11 月 7 日(星期五)在昆明动物所作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的学术报告。届时 ChangHoon Kim 博士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的研究方案,尤其是二代与三代数据整合组装在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中的应用,并分享千年基因在该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 。 基于三代平台 PacBio RS II 超长读长的优势( 平均读长为 8-10Kb ,千年基因可实现最高读长达 40Kb ),将三代和二代平台相结合已逐渐成为目前国际上开展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的主流趋势。因此, 如何利用质量更高的二代数据对三代数据进行校正并将来自多种平台不同长度的各类数据高效整合组装起来,是目前国际上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也直接导致最终组装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差别。 作为测序行业的领导者,千年基因通过不断地摸索和严格的 RD 测试已率先实现二代及三代平台数据的高效整合组装。 ChangHoon Kim 博士领导的信息分析团队 对已完成的多个基因组项目增加了 PacBio RS II 长读长测序数据后重新进行组装,并根据物种基因组大小、序列重复度、杂合度等不同的基因组特点,对多个分析软件进行了大量摸索及参数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对多个平台数据的高效整合组装, Contig 及 Scaffold 数量可显著减少至原来的 1/10-1/30 不等,并且对很多细菌基因组能够成功实现 0 gap 。 昆明动物所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并汇集了诸多基因组学领域的专家。 ChangHoon Kim 博士将在本次报告中与该单位的基因组学专家共同探讨二代和三代平台相结合开展 全基因组 de novo 项目的必要性和趋势性,并为今后双方合作开展的基因组项目奠定研究思路。 来源:千年基因官网: 千年基因受邀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作基因组学术报告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X-Ten与PacBio联合应用实例,开启人类基因组“医疗时代”
alinatingting 2014-11-7 09:07
由 千年基因公司( Macrogen ) 和首尔国立大学发起的高品质亚洲人类参考基因项目有望作为该公司众多测序项目之中的核心,最终预计将产生1万多个亚洲人基因组序列。 Macrogen 的首席技术官Kap Seok Yang,研究总监Changhoon Kim以及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GMI)主任Jeong-Sun Seo提供了亚洲参考人类基因组的工作细节以及更广泛的亚洲基因组研究。 该计划准备采用美国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PacBio RSII单分子实时(Single-Molecule Real-Time, SMRT)测序系统产生的序列来进行从头基因组组装( de novo genome assembly)。组装好的序列配合Illumina HiSeq X Ten BAC clone reads。最终达到医疗级“Medical Grade”基因组序列,该级别的基因组序列拥有超高的精确度,可作为科研和临床参考。 “该计划的基因组DNA来自于2009年Nature上发表的韩国人序列。目前基于该名男子(阿尔泰语族,代号“AK1”)的细胞系产生的BAC克隆已经达到约10万个。”该研究的带头人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拥有原始亚洲基因组序列以及来自该团队成员随后进行的拷贝数研究后,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亚洲人群个体基因组中存在的变量序列和结构特征。Macrogen和GMI的研究人员正在寻求怎样建立一个更完整的亚洲人参考基因组,以便在亚洲人群中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我们的目标是为未来的医疗实践提供一个完整的亚洲人类参考基因组”Macrogen的研究总监Changhoon Kim说,并指出团队奉行的是“医疗级”(medical grade)的基因组序列,该级别的基因组序列拥有超高的精确度,可作为科研和临床参考。“之所以需要医疗级基因组序列,是因为基因分型错误在试图将亚洲血统的短读长序列map到标准人类参考基因组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这种错误主要基于在一个或几个高加索人的序列间进行比对时。”Kim解释道。 毫无疑问,上述情况如果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亚洲基因组计划试点工作时,将会导致更大的困难。在该计划的第一阶段,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产生1000个健康亚洲人的全基因组和外显子组序列这一目标上。 Yang,Kim和Seo指出,“在早期,亚洲基因组计划的成员们已经使用Agilent的目标序列捕获试剂盒和Illumina的测序仪进行了500左右亚洲人份的低覆盖率和高覆盖率的外显子组测序,产生了覆盖率100倍以上的外显子组数据。”但该组遇到了研究基因组臂(genome arms)的技术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适当的参考序列用于把新产生成的短读长序列数据拼接在一起。 研究人员解释,“问题可能出现在当试图充分考虑那些无参考序列人群的结构变化,而等位基因频率又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时,就可能会混淆针对特定个人的已有基因组序列的解释。 该团队还考虑到了现有人类参考序列中存在的Gaps(基因组漏洞),并且将兴趣点投入到使用长读长技术来建立即将开展的全新亚洲基因组参考序列计划。 为此,研究人员将主要依赖于PacBio长读长技术用于亚洲参考基因组的初始从头组装组,他们计划的预期平均深度为60倍。 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是该参考基因组计划的引领者,但这项研究的测序和数据分析阶段将在Macrogen进行。“该项目的参考基因组臂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完成,价格标签约20万至30万美元。”Yang,Kim和Seo说道。 与此同时,作为该计划大规模研究的第一阶段,亚洲基因组计划的成员将继续开展来自韩国,蒙古和亚洲其他样本来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这些数据进而有助于对亚洲等位基因频率,拷贝数变化曲线和结构变异进行更精确的计算,从而生成泛亚洲基因组参考序列。 伴随着对北亚及其他区域的人口统计以及人口历史的研究,研究人员同时希望能够了解那些常见和罕见的基因变异到底怎样导致该地区的疾病风险。 后期的工作是该项目第二阶段的重点:那就是对10000个来自于韩国,蒙古,中亚,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区域的亚洲人进行基因测序,致力于寻找与大脑有关的疾病,癌症以及与其他遗传性疾病相关的新的遗传信息。尤其是亚洲北部人群,如阿尔泰语族。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该小组开创了与医院和其他组织的合作,预计在2015年至2017年间进行,同时该项目也有可能很快扩大到其他区域。 比如,Yang, Kim和Seo就曾指出,研究人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与专注于肌肉萎缩症的协会合作。此外,作为亚洲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他们还开展了一个在韩国寻找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贡献者计划。 目前,在项目的一期二期阶段,该团队预计对个人基因组测序的平均深度约为30倍(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 以癌症为中心的分析将涉及从参与者至少选择3000份样本,对肿瘤及匹配的正常样本进行测序。虽然 Macrogen 的代表指出,这项研究的第二阶段最终可能涉及的测序将会多达30000个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组。 “我们希望得到医疗级的参考序列 ”Yang说。“然后,我们会将此扩大到整个亚洲疾病基因组。”“ Macrogen 正在接受韩国政府拨款的财政支持以及个人的投资,以支持更广泛的亚洲基因组计划。”Yang和他的同事随后解释说。 研究人员积极地认为他们在未来即将产生的大量数据是有益的,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帮助寻找人群特异性疾病的贡献者,同时也能为未来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出依据。 转自生物通。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1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HiSeq X-Ten与PacBio测序仪并用才是标配!
alinatingting 2014-11-4 08:52
美国 Pacific Biosciences 公司在上周宣布,其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 178% ,环比增长 81% 。 这家单分子测序技术公司今年 Q3 的营业收入达到 2060 万美元,而去年 Q3 为 740 万美元,今年 Q2 为 1140 万美元。这也超过了华尔街预计的 1720 万美元。 在这一季度,产品收入为 680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580 万美元相比增长 17% ,而服务及其他收入增长 38% ,从去年的 160 万美元增长至 220 万美元。产品收入包括 330 万美元的耗材收入和 350 万美元的仪器收入。 PacBio 在本季度安装了 6 台 PacBio RS II 仪器,并接到了 16 台仪器的订单,这样截至 9 月底,还有 20 台积压而未交付的订单。此外,本季度的收入还包括与罗氏协议相关的 1000 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 170 万美元的季度付款。 PacBio 的 CEO Mike Hunkapiller 表示,这一季度订单的特点是多台仪器的订单和现有客户的重复订购。美国疾控中心在第三季度订购了两台仪器,而它之前已经安装了一台。此外,西奈山的伊坎基因组学和多尺度生物学研究所订购了第三台仪器。苏黎世大学和东京大学也各自订购了第二台仪器。 由于这一季度的订购强劲以及罗氏的 1000 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PacBio 预计其 2014 财年的收入将与 2013 财年相比翻番,而它之前预计增长 70% 。据该公司的副总裁 Ben Gong 介绍,公司预计 2014 财年的收入将超过 5800 万美元,而去年为 2820 万美元。 展望未来, Hunkapiller 表示,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将是那些安装了 Illumina HiSeq X Ten 系统的客户,他们在开展大规模人类基因组测序研究时,希望利用 PacBio 的长读长来弄清结构变异及其他复杂区域,如 MHC 。他引用韩国公司 Macrogen 和 J. Craig Venter 的 Human Longevity 作为证据,他们 在安装了 HiSeq X Ten 系统之后都购买了两台 PacBio RS II 系统 。 PacBio 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 920 万美元,摊薄每股亏损 0.13 美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 2050 万美元。这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117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1040 万美元,而销售、管理和行政费用从去年的 1080 万美元下降至 990 万美元。截至 9 月 30 日, PacBio 拥有 9930 亿美元的现金及投资额。 日前, PacBio 再度升级了测序聚合酶和化学染料( P6-C4 ),使得仪器的平均读长提高到 10,000 bp 或者更长,有> 50% 的序列长度都超过了 14,000 bp ,最长读长 40,000 bp ,在业界遥遥领先。此外,在通量上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转自 测序中国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正式提供PacBio三代测序,最高读长达40kb
alinatingting 2014-10-21 11:40
千年基因 购置的两台 PacBio RS II 三代测序仪 目前已经成功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 RD 测试,现已正式对外提供三代测序、组装以及后续全套的信息分析服务。基于 17 年的研究经验和严谨的质量控制, 千年基因 PacBio 测序平台 可提供的平均测序读长已稳定在 8-10kb ,最高读长可达 40kb ,一致准确性 99.999% 。 基于 千年基因 丰富的科研项目经验和 PacBio RS II 的读长优势,目前 千年基因 可将该平台应用于 全基因组 de novo 测序、 基因组草图的优化或基因组完成图绘制、 宏基因组测序、 全长转录本测序、 16S rDNA 全长测序、 细胞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稀有变异鉴定、甲基化测序等表观遗传学 研究。 在全基因组和宏基因组 de novo 项目应用上, 千年基因 的信息分析团队通过大量实践成功实现了对二代及三代平台数据的高效整合组装,使得 Contig 及 Scaffold 数量可显著减少。在甲基化测序等碱基修饰相关的研究中,首次实现了对碱基修饰进行直接测序。 PacBio RS II 三代测序 的正式提供进一步奠定了 千年基因 在测序领域的领导地位,使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所有主流二代测序平台及三代测序平台的公司。目前 千年基因 已拥有 2 台 Pacbio RS II 、一套 HiSeq X Ten (包括 10 台 HiSeq X 测序仪)、 30 台 HiSeq 2000 / 2500 、 2 台 MiSeq 、 4 台 454/454 + 、 4 台 Ion Proton 、 4 台 Ion Torrent 、 2 台 ABI SOLiD 及几十台 ABI 3730 。最全面的测序平台将使千年基因向您提供最全面的、一站式的科研解决方案,不管您需要的是最长读长、最低成本、最高通量或最短周期, 千年基因 均可满足您的需求并为您提供最高质量的测序服务。 更多关于 千年基因 PacBio 三代 测序的内容,请点击如下链接: http://www.macrogencn.com/_d276851838.htm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基因参加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alinatingting 2014-10-21 10:35
10 月 17 日 -20 日, 受会议主办方的邀请, Macrogen 千年基因 中国区 CEO 于越及动植物产品线副总监吴婷婷将 已参加了 “ 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 2014 年学术研讨会 ”并在会议上 作学术报告。 中国大鲵基因组测序项目由 千年基因 与 河南师范大学 副校长 徐存拴 教授以科研合作的形式共同启动, 千年基因 全面负责娃娃鱼全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测序及信息分析,双方共同负责测序数据的生物学意义挖掘及文章撰写。通过初步分析得知,中国大鲵基因组高达 50Gb ,是迄今为止所开展基全基因组测序最大的基因组,这将对测序和信息分析均带来较大挑战。千年基因将基于多年的国际大型基因组项目经验和文章发表经验为该项目制定最全面的解决方案,也在这次会议中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在会议中, Macrogen 千年基因 中国区 CEO 于越及动植物产品线副总监吴婷婷 为 河南师范大学 副校长 徐存栓 , 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张亚平院士 等做了中国大鲵基因组测序研究进展的汇报,包括就中国大鲵基因组预估的方法,及其基因组大的原因等方面做了详细交流,并就项目后期计划所要开展的研究及分析做了深入探讨。在前期千年基因和徐存栓校长合作的基础上, 张亚平院士 加入基因组和转录组计划,三方达成协议,将继续在全基因组以及转录组上将增加更多的基因组 shotgun测序 数据和大片段文库测序数据,以及转录组数据的研究,针对大鲵占据特殊的进化地位、及肝脏再生等方面的独特的生物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做阶段性产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考虑加入读长更长的 PacBio RS II 平台 测序数据来跨越中国大鲵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区域甚至转座子序列等,同时会增加更多的大片段数据结合三代数据进行组装和 scaffolding ,从而为解析中国大鲵全基因组序列做最为全面的项目计划考虑。 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分会主办, 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网址: http://czs.ioz.cas.cn/xwdt/xhtz/201409/t20140924_258276.html 。
个人分类: 公司资讯|265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